平仄对联学习与欣赏

合集下载

3分钟看懂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

3分钟看懂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

3分钟看懂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首发2023-12-1806:19・论诗词格律一、平仄相对1、了解平仄:平、仄是指中国诗词曲赋中字的声调。

古代韵书中有四种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平称为平声(粗分、用平或一、。

表示),其余上、去、入声调都有高低的变化,统称为仄声(用仄或X、黑点表示)。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统称平声(粗分),去声和上声统称仄声。

2、平仄一致:平仄在对联的上、下联中是要一致的,上是平、下对仄,上是仄、下对平。

3、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仄收,为仄声字。

下联最后一字必须要平收,为平声字。

上联出句禁止用三尾仄(上联最后三个字为仄声),对句禁止用三尾平(下联最后三个字为平声)。

4、平起、仄起:平起是指出句(上联)的第二个字的声调为平声,那么上联就按照平起: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绿水无弦万古琴如果出句(上联)的第二个字是仄声,那么上联就按照仄起: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对联的平仄规律,一副好的对联基本上要遵守平仄规律。

5、一般来说:上联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改动,改动后,请你在隔一个字的位置上换成相反的声调字,比如:平平仄仄,你把第一个平声字,改成了仄声,变成了仄平仄仄,那么就要隔一个字(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成为仄平平仄。

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间可拗救,不可犯孤平。

第一句是说:上联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改动。

第二句是说:上联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许动!这第三句是说你改动上联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那就把隔一个字的位置上的字平仄改过来,和你用的平或仄相反就成,这就是拗救。

第四句是说:不论你怎么改动平仄,一句中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

6、对联平仄规律(仅供参考)一字联:仄,平二字联:平仄,仄平三字联:平平仄,仄仄平四字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字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六字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词性相当1、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性,要求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1. 对联的定义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文学创作形式。

它通过两行对仗的句子组成,一般前后呼应对应,形成一种和谐而美妙的韵律。

而对于对联的创作,平仄规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高低,即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声
调相对较低或持平的音调,而仄声则相对较高。

在对联的创作中,平声和仄声的运用是决定对联平仄韵律美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对联平仄规则
在对联的创作中,要求各句平仄相对,既不能过于平调,
也不能过于高亢。

下面是对联平仄的一些基本规则:
•规则一:前后句平声和仄声应交替使用,以保持平衡和美感。

•规则二:对联中的字数要保持一致,以使句子结构完整。

•规则三:平声字和仄声字要恰当地搭配,使整个对联在平仄上保持和谐。

•规则四:在整体平仄上要保持韵律感,避免出现平淡或过于鲜明的情况。

•规则五:对联中的平仄要与字义相配合,以增强表达的美感和深度。

4. 平仄韵律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联平仄规则,以下是一个示例:
前山寒雨人欲寐,后山春风鸟初鸣
•。

对联的基本知识 平仄

对联的基本知识 平仄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平仄是构成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型,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指平调,仄声指升降调。

平仄在诗词和对联中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在对联中,平仄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来说,上联的末尾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尾必须是平声,即“仄起平收”。

在对句中,平仄要相对,即相反的声调相互对立,形成工整的对仗。

有时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可以在个别位置上适当调整平仄,但要避免影响整体和谐。

在对联的创作中,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使对联具有艺术美感。

同时,通过对仗工整、意义相关的词语,能够突出对联的主题和意义,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平仄是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创作优美对联的重要前提。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水平。

对联基础知识--平仄的运用

对联基础知识--平仄的运用

对联基础知识--平仄的运用在对联和古典诗词(关于近体诗和词牌格,以后讲诗词时再展开)中都要涉及平仄。

而在对联中,平仄尤为重要,是学习对联的第一步。

1、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格律,就是平声、仄声安排布局的规律。

平仄韵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今韵,即中华新韵,一种是古韵,即文水韵。

古韵适用地区的方言。

包含入声字。

古今韵通用,但在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所谓混用,就是上下联或者本句中古韵今韵都用,这是不允许的,一副联中,要统一用一种韵。

一般用古韵须注明。

不注明的默认今韵。

2、怎么掌握平仄:今韵比较好掌握,凡是普通话发音比较准的朋友,只要掌握汉语拼音的四声法,就可以了。

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

但许多朋友喜欢用古韵,紫雨也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古韵中有许多入声字,而入声字是计入仄声的,这样在对联中选词用字就有回旋余地,有利于发挥。

如:笛、竹、结、杰、节、洁、拂,独、读、哭等等,大家读读看,用方言读起来,是没有拖音的,很短促很干脆的,这就是入声字。

4、对联的平仄格式(马蹄韵)首先,上下联平仄对立。

上联处是平的,下联相同处就仄。

好在学联起步总是先根据出句来对的,以后你玩的熟练了就会自己创作成联了。

现在你根据出句对句,只要和上联相反的平仄就是没出律。

其次,平仄结构一般是马蹄韵。

就是像马蹄一样,两两交替。

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例如:出句1:日暮秋风起对句1:月盈孤雁鸣上联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对的时候就格律相反:平平仄仄平字数再多,也是按两两交替无限延伸,就不会乱。

有的文章写的很复杂,许多格式,其实没必要记住那么多的,只要记住两两交替。

需要注意的是:在七言句中,还有这样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也是允许的。

理由就不展开了。

再次,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上面例句下联不是平平仄仄平,而是仄平平仄平啊。

这里就引伸出第三个要求:在马蹄韵的对联里,可以一三五不论,但二四六分明。

2、我的对联平仄观

2、我的对联平仄观

2、我的“对联平仄”观学了些网上方家的对联平仄说法,认知到: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所有对联的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每一个字都要相对?不可能!!!所以叫“相对”,而不是“绝对”。

我认为有几点争取做到或者努力做到: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种提法简明扼要,大多时候可以遵守,但有的适用,有的不适用,还应结合音律节奏、对联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严格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三、词组的最后一个字要严格平仄词组可两字、三字。

上联的词组和下联对应位置的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严格平仄,除整联的最后字严格“上仄下平”外,其它“上平下仄”、“上仄下平”都可。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

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

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

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四、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要严格平仄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格。

五、联句内的词组争取平仄交替词组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要争取平仄交替,但不必强求一律。

六、成语在对联中平仄可不论成语在中国汉学的词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特别引入注目,对联也不例外。

可是在众多的成语中,有相当的成语词组,自身没有交替。

例如:黔驴技穷、貌合神离、愚公移山、登峰造极、力争上游、精打细算、群策群力等等,这些词组就没有交替,总不能把这么多、这么好的成语排斥在楹联之外的。

平仄对联知识点总结归纳

平仄对联知识点总结归纳

平仄对联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平仄对联的基本概念平仄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指两联对仗诗互相呼应,上下两句在音节上的平仄对立,通常是前一句起的平起仄,后一句平韵上仄起平仄。

平仄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各不相同,同时上下联须对仗工整,前后呼应。

它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出诗歌的韵味和特色。

1. 平仄对立:对联的平仄是指平仄两种音的配合。

平仄对联的上下联各自的平仄要相对立,即上联用了什么平仄,下联就要用相反的。

平指声调平和,韵脚韵母是,仄指声调变化,韵脚韵母去平入。

2. 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要求工整,既要求上下联的韵词对仗工整,还要求平仄对立、呼应恰当。

二、平仄对联的特点平仄对联有着独特的特点,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 音律优美:平仄对联的上下联一般都是严格对仗的,上下联的字音、平仄、韵脚都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对联在音韵上都显得极其优美。

2. 意境深远:平仄对联常常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意境,通过平仄的对立呼应,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3. 结构简洁:平仄对联每联只有四个字,所以结构上显得非常简洁,但是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平仄对联的特点之一。

4. 表达灵活:平仄对联在表达上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对联的意境更加丰富。

三、平仄对联的应用平仄对联既具有艺术性,也有实用性,它在诗歌创作和修辞表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艺术性应用:平仄对联在古代的诗歌中广泛应用,它能够表现出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2. 修辞性应用:平仄对联在修辞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更有韵味,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3. 教学应用:在教学方面,平仄对联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平仄对联的创作技巧平仄对联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够写出工整的对联。

关于平仄音和对联

关于平仄音和对联

1、平声和仄声
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生去入是古汉语音调,普通话没有入声。

注:普通话里: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辨别平仄的简单方法:
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
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如何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

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

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有时可根据横批,若横批是从左到右,则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右边;若横批是从右到左,则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

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平仄要求:
平仄是对诗句中字音的一种分类与规范,汉字的音节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对称。

也就是说,上下联的平仄格式要相同,确保平仄对称,达到美感的协调。

如果上联是仄声,下联就应该是平声,反之亦然。

2.对敲对对联的平仄。

对敲是指对联的左边和右边每一字交互对比,要求仄仄对仄仄,平平对平平。

这样可以增强对联的韵律感,也是对联的特色之一
3.韵脚的平仄要求。

对联中的韵脚可以定义为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它决定了对联的结尾音节的平仄,对联的韵脚要求与诗歌的韵脚要求相同。

规则:
对联的规则主要是指对联的字数、字体、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联的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一般保持相等,要么都是四个字,要么都是六个字,一定要保持对称。

有时候也会出现限定字数的对联,比如五言绝句的对联,上联四个字,下联五个字。

2.对联的字体要统一、一般情况下,对联的字体要求统一,字体要端正规范,书写工整,不可歪斜或变形。

3.对联的格式要整齐划一、对联的上下联要求排列整齐,每一字的位
置要对齐。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联放在右方,下联放在左方,两联之间要
有适当的间距。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可以总结为平仄对称、韵脚平仄、对敲对、字数一致、字体统一、格式整齐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则来自于对联
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惯例,在艺术形式中起到了保证对联韵律与美感的作用。

对联的平仄(上)

对联的平仄(上)
可 平 可仄 ) :
二” 结构 , 按 节奏 点要求 , 上联 的“ 梅、 寒、 友” 和 下联 的“ 杏、 暖、 家” 都 是在 每个 字 节 的收
尾 字的节奏 点上 ,那 么就应该平仄 相 间, 而
第二、 四、 六位 置 上 的字 , 因不在 节奏 点上 , 则 可平 可仄 , 这 就不符合“ 一三五不论 , 二四 六分 明” 的要求。 这 副对联尽 管是 一副名联 ,
' ■ 蔫 Y I Y U 苑 A N 训 话 ~ ” 一
那样“ 一三五不论 , 二 四六分 明” 。对联 的平 仄 固然 与格律 诗 中一联 的平仄 有 一定 的 可
对 联 的平 仄( 上)
文/ 朱 英贵
比性 ,但 由于对联不都是 五言联 或 七言联 , 它 的字数是 不 受限制 的 ,所 以不能 简单 类 比。 即便 是五言联或者 七言联 , 也要根 据具 体 的字节 区分 , 来决定 平仄 的布局 , 请看 下
点 上 的平 仄 一 定 要 严 。 对 字 平仄 要 相 反
在上 下联 相对应 的字 中, “ 今” 与“ 他” 都 是平声 , “ 古” 与“ 故” 都是 仄声 , 表 面上看 它们违 背 了“ 对 字要平仄 相反” 的原 则 , 可是 它们都没有位 于 字 节节点上 , 是可 以放过 不论 的。再看 一例 :
面 的例子 :
若 问对联 为什 么要讲 究平仄 , 简单 回答就是 对 联是 一种“ 格 律文学” 。
松竹梅 / 岁寒 / 三友 桃 李杏 / 春暖/ 一家 这 副对联 是七 言联 , 但 它 的字 节( 已用
斜线分开 ) 不是像 七言诗 那样 的“ 二、 二、 二、

般来说 , 一副对联要符合“ 平仄 ” 的要求 , 就必 须遵 守 “ 字节要平仄相 间” “ 对 字要平仄相反” “ 上联 末字要 收仄” “ 下联末 字要收平” 这样 四项基本原则。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在对联中,平仄相谐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他在运用规则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平仄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仄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仄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仄对联的概念平仄对联是一种汉族传统文学形式,指的是对联中的平仄音律关系。

平对指两句对联的平仄声调相对应,仄对指两句对联的平仄声调相互照应。

平仄对联是对联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平仄对联的特点1. 严格的音律规范。

平仄对联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音律上有严格的配合,不允许出现平转仄或仄转平的情况。

2. 富有音韵美感。

平仄对联在音律上的配合使得对联在朗朗上口时有一定的音韵美感,增加了对联的艺术魅力。

3. 蕴含深刻内涵。

平仄对联不仅要求音律上的配合,还要求对联的内容意境相对应,从而达到一种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效果。

三、平仄对联的分类平仄对联按照音律的不同分为平对和仄对两种。

1. 平对平对是指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平仄音相对应。

平对要求上联和下联中的平上仄下或平上平下相对应,达到音律的和谐美感。

平对在传统文学中较为常见,常用于诗歌和文学作品中。

2. 仄对仄对是指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平仄音相对应。

仄对要求上联和下联中的平上仄下或仄上仄下相对应,同样达到音律的和谐美感。

仄对在传统文学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出现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

四、平仄对联的应用平仄对联的应用范围较广,常见于书法、诗歌、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1. 书法平仄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用于书法作品之中。

书法家会根据对联的内容和意境来运用平仄对联的技巧,使得对联在布局和字体上更加美观。

2. 艺术创作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常常会运用平仄对联,使得作品在音律上更加和谐。

诗人和文学家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来运用平仄对联的技巧,增加作品的艺术美感。

3.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平仄对联也常常出现。

在年画、春联、对联等文化载体中,都会出现平仄对联的身影。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联更是随处可见。

平仄对联的应用丰富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五、平仄对联的艺术魅力平仄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联平仄规则风雨对句

对联平仄规则风雨对句

对联平仄规则风雨对句
规则:
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

1、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分句,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要平仄相反。

2、多句联的各分句之句脚要平仄交替,一般情况下,其声调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

3、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增声。

风雨对句:
1.雨霁山青松滴翠,风吹海绿水扬澜。

2.小雨通宵声细细,长风破浪景滔滔。

3.旷野风和渔唱晚,空山雨霁鸟啼晨。

4.雨露恩深铭肺腑,风云济会写山河。

5.何人遣兴谈风月,提笔随缘画雨晴。

6.晚风秋风枫千树,时雨虹光丝万条。

7.雨驾香云思跨海,风疏绿叶逗啼莺。

诗歌形式知识: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诗歌形式知识: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诗歌形式知识:对联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对联曾经被视作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精髓在于用极为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然而,在对联中,平仄的使用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那么,平仄在对联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对联中,平仄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平仄指的是句子中每个字的音节是否是平声或者仄声。

例如,平声包括“一、二、三、四、五”等,而仄声则包括“上、下、左、右、中”等。

在对联中,平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还能帮助创作者更好地传达出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具体来说,平仄在对联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对联中,平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如果一句对联中的平仄不当,就会让整个句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变得不自然,影响整体的美感。

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特别留意平仄,以确保每个字的音节都恰到好处,在整体呈现上协调一致。

2.表达情感和意义除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之外,平仄在对联中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创作者表达情感和意义。

具体来说,靠平仄的运用,创作者能够更好地突出关键的词语,进而增强整个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如果对联中的某个词需要强调,就可以使用平仄的方法来突出这个词,使整个句子更有表现力。

3.突出句子特点最后,平仄在对联中也能够突出句子的特点。

对于长篇的对联来说,通常需要在每个句子中套用相同的平仄韵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巧妙地突出整个句子的特点,使之在整体上有所区别。

总之,在对联中,平仄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通过平仄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句子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表达力,还能够突出句子的特点,让整篇文章更加协调和谐。

因此,在创作对联时,创作者需要特别留意平仄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对联作品。

对联平仄技巧口诀

对联平仄技巧口诀

对联平仄技巧口诀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二四六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格律的简易记忆方法一、对句练习,先遵循“135不论,246分明”。

二、判别平仄照例依照“平、上、去、入”四声,不过现在很难区分。

先按照普通话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来分辨,“一声,二声”作为平;“三声,四声”作为仄。

入声字为短音节EDA,另外考虑。

三、句子平仄两字一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严格。

四、这里有两个特例:A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一个字不能变,“仄平仄仄平”这样叫孤平,大忌。

如果一定要变化,就改成这样:仄平平仄平,叫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三字不能变,变了也是孤平。

如果一定要变就改成这样:仄仄仄平平仄平,也是孤平拗救。

B七言:仄[D平仄平仄,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不符合“246分明”的原则,这个也是特例,算合律了。

五、对联上句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一定是平收,如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其实五言就是七言去掉前面两个字)六、对句一般是“135不论,246分明”就是上句和下句的双数字一定要平仄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芔BD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学习的对联

学习的对联

学习的对联关于学习的对联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对联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的对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的对联 1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上联:书中只有黄金屋下联:书中自有颜如玉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玉不琢不成器下联:人不学不知道上联:学优才赡凭修练下联:海阔天空任展为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上联: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下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上联: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下联:漫漫学海路,步步催我行学习的对联 2上联: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下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

上联:书中只有黄金屋;下联:书中自有颜如玉。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

上联: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下联: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下联: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

学习的对联 31、上联: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桃李满天下下联: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遍九州横批:教育为本2、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横批:激流勇进3、上联: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横批:傲视群雄4、上联: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下联: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横批:壮志凌云5、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下联: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横批:众志成城6、上联: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下联: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横批:砺志报亲7、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横批:笑书人生8、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横批:意气风发9、上联: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下联: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横批师生同心10、上联: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下联: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横批:路在脚下11、上联: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下联: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横批:唯有努力学习的对联 4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楹联之平仄格律

楹联之平仄格律

楹联之平仄格律对联的对仗是为了声调的和谐甜美,也是为了在音韵上提高对联的审美境界,使其在音韵上有一种和谐之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联,必然会增添一份爱意。

如果你花半斤八两用脑子写对联,舌头和牙齿老是打架,谁有兴趣看你的对联是什么?被人一瞥就随手扔掉有什么意义?遵守好楹联的调平规则是做好楹联最基本的一步,绝对不能忽视。

对联作为一种体裁,与诗歌一脉相承,正诗中的正句形式,即所谓平仄平谱,也适用于对联。

现代诗歌中句子的偶关系离不开这四个。

它们是:(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看,(1)和(2)自然就构成了一付联的平仄形式:(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样,(3)和(4)也构成了一付联的平仄形式:(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也说过,去掉前两个字的七言绝句是标准的五言绝句。

那么,就成了:(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这些平仄格式是七言五句的形式格,也是七言五句合句的形式格。

短句对联中,五言句和七言句最多,短句对联对格律的要求最严格。

五言句只是七言句减法前的两个字,所以还是以七言句为准吧。

律句是需要有“纪律”的,不能违规。

律句的规矩是什么?很重要的二条是:1、不能形成“孤平”,2、不能形成“三仄尾”和“三平尾”。

我们注意上面这几个句式,我们要注意的是它们的第二第四第六字,必然会构成“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的关系,也只能构成这样的关系。

否则就不是律句了,也就是拗了。

因为,所谓律句律,是以两个字为一个音韵节奏点,第二、第四、第六个字都在节奏点上,所以这里必须分出平调。

也构成了音韵的起伏。

我们还知道一句话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也是这意思,强调在这第二四六句上要使平仄错落开。

我习惯用七言绝句来说明对联的句子。

这不仅是因为用的多,还因为其他的句子都可以看作七言句。

平仄的升学对联

平仄的升学对联

平仄的升学对联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平仄对联是对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与其他形式的对联相比,在平仄的运用上更为严格,以平仄对应的方式来构成对联,通过对平仄的运用,可以使对联更加丰富、生动,而平仄的升学对联则是在对学业升学这一话题进行表达的对联形式,借助平仄的运用,展现学子们对于升学的祝愿和期待。

升学是每个学生都必经的阶段,在升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家长的祝福和鼓励尤为重要。

平仄的升学对联,恰恰就在升学过程中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这些对联以平仄的方式来表达家长对子女的期盼和祝福,通过对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等不同平仄形式的运用,表达了家长对子女学业的祝愿与期待。

举个例子来说,一副平仄的升学对联可以是这样的:上联:“升学途坦荣彩绚烂”下联:“金榜题前显英姿仙” 上联的平仄形式是平仄平平仄,下联的平仄形式是仄平平仄平。

通过这种形式,上联表达了家长对子女升学顺利、前途光明的期盼,下联则表达了希望子女展现出优秀的才华和个人魅力。

又如,另一副平仄的升学对联可以是这样的:上联:“百尺竿头看苍天色”下联:“一朝平地立洪炉焰” 上联的平仄形式是平平仄仄平,下联的平仄形式是平仄平仄平。

这幅对联中,上联寄托着父母对子女在升学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是一种对子女升学顺利的祝愿。

下联则表达了希望子女通过升学,能够在社会中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通过举例,可以看到平仄的升学对联在表达祝愿和期待的同时,运用了不同的平仄形式,使得对联更加富有韵味和节奏感。

平仄的升学对联是在对联中以平仄的形式表达升学祝福和期待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对平仄形式的精确运用,升学对联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寄托了家长对子女学业顺利、发展光明的期望。

平仄的升学对联在传递祝福和激励学子的同时,也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为升学增添了一份美好。

让我们共同欣赏、传承和创作平仄的升学对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

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位置口诀:
a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o e ,
iu 并列标在后,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

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上。

ü母上面两点抹。

单个韵母不必说
j q x 小淘气,
见了ü眼就挖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