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跟踪演练习题16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跟踪演练习题20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跟踪演练习题20

第32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概念阐释]“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期中华民族创建辉煌伟业的标志性成就。

[轻巧识记]新中国四大科技成就及重要意义[易误指正]我国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不是不使用核武器,中国执行的是自卫性的核政策。

[思维升华]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史论术语]①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②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③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防安全,而且有利于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航天技术迅速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每个人在规定年龄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这是一种义务。

目前教育法规规定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即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基础性等特点。

2.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思维升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解析:选C等级秩序实际上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等级,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级别内部爵位的高低,故A项错误;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表述,缴纳贡赋多者位尊,是贡赋轻重反映爵位高低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8·兴化一中期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解析:选A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了君臣等级,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项错误;D项内容与“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不符,排除D项。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含答案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含答案一、选择题1、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构成中华原创性典籍文化的主动脉,显示中国式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A. 传承古制、重史传统B. 尊重自然、恪守古训C. 神化王权、天人合一D. 人文关怀、以史为鉴【答案】A【解析】“法祖”说明是传承古制,“重史乘”说明是重史传统,A正确;尊重自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属于西汉时期思想特点;D中人文关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

”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此事反映了A. 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B. 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 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 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答案】A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度5、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路沿线主要是分布在长安向西的区域,而图中所显示的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中原地区,故可排除A;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在唐宋时期,在四川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丝织业,故可排除B;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元至清时北方也有不少的丝织业中心,故可排除C;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丝织业中心的分布,南方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发展趋势受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故本题选D。

6.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

【高考特训】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

【高考特训】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

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C.瓦特改良蒸汽机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B [16世纪,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故B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8世纪的成果,故C项错误; 19世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故D项错误。

]2. 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B ) A.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B.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D.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3. 罗兰·巴特在谈到某一文学流派的写作风格特点时说:“……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能指的奢华,任意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

”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相一致的是( )A.《唐璜》B.《嘉莉妹妹》C.《苹果车》D.《等待戈多》【解析】选D。

根据“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可知该文学流派反理性反传统,强调表现自我,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十六)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十六)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三精品模拟卷(十六)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1.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

2.2.《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B. 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C. 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D. 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传统的五经都是出自董仲舒,主要是西汉时期确立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正确;秦朝是打压儒学思想,A错误;C不符合材料事实;此时百家争鸣思想此时结束,D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6-38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6-38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第十六单元第三十八讲1.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A.表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B.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表明美国赢得了民族独立D.标志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答案:B2.《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

”《独立宣言》中的这些表述()①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②承认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③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题干可知,“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说明①②,而《独立宣言》的发表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行,说明③④。

答案:D3.美国的《独立宣言》声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人民在“改变或废除它”的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是() A.萨拉托加战役B.瓦尔密战役C.约克镇战役D.莱比锡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再现能力。

通过材料可知“改变或废除它”的过程是独立战争,而独立战争的转折性战役是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

答案:A4.1783年的一天,华盛顿在一个花园里举行小型宴会,当时有记者问他:“先生,您是怎么打败英国佬的?”华盛顿风趣地说:“先生,我先纠正您一个错误,不是我,而是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强盗……。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华盛顿的诙谐幽默值得我们学习B.在国际力量的援助下,美国人民最终战胜了英国殖民者C.美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D.华盛顿与美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地位同等重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做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

显然,华盛顿是在强调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C项错误;“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D项说法错误。

2.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

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解析:选C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增加小麦需求导致涨价,故C项正确。

3.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材料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解析:选A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给思想界所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

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解析:选B材料中“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16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16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16)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滨州调研)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解析:选A 根据材料“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可以得出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故A 项正确;材料说明宋代削弱地方的财政权,这只是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故B 项错误;材料说明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加强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

2、(2018·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

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这表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解析:选B 民主共和观念应该强调反帝制的内容,材料无此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宣传民主思想的新报刊数量及发行量增多,普通百姓也接受报刊内容的宣传,说明社会思想环境自由,联系史实可知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材料仅体现公众接受报刊内容的宣传,未体现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近代报刊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因而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的结论,故D项错误。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配套习题(16)含答案解析整理版.doc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配套习题(16)含答案解析整理版.doc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6)及答案一、选择题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

题目材料中押廷寄^交片中地方督抚密折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共同点就是政事取决于复帝,回避其他中央机枸,减少干预环节,所以具有封诩性,C顶为正确选项'军机处慶驾于其他中央机构之上,但并非中央官署,故A、D两项不正确,军机处的职能与地方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无关,故排除B项。

2、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 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

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

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A. 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B. 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C. 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D. 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答案】A【解析】科林伍德强调文物、文献是历史问题的答案,“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要求追溯历史问题,而不是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故B项错误;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是方法,任务是追溯问题,故C项错误;科林伍德要求重构的是失去的问题,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历史,故D项错误。

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殊幷俗人傾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呵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山项正确;依据材料山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阿紅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反映出的是材料的现象,并不是实庚,故B项错误;依據材料"市井俗人瘁爰看识趣闲文者特多何知,市民并不喜欢民主进步思想,故C项错误?依据材斜沛井俗人,喜看理泠之书者甚少呵知,理学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

这些创新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2019~201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2019~2019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2019~2019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港后的两三年中先后超过了天津和汉口,1917年更是越过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出口港。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北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B.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 北方经济地位日益上升D.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D4、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

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

祖宗以来,常重其选。

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

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

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 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C. 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 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代的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辞见”等,以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但其实质意图是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与“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相符合,排除D项,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古代是专制制度,不是民主,排除C。

5、《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解析】表格中对于“禁缠足、兴女学一级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妇女的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届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

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

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

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说,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得出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依据材料“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得出主动加入国际体系;依据材料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认同。

第(2)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依据材料“当时的世界同情”得出盟国的支持。

答案:(1)成果: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主动加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民族认同。

(2)原因: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盟国的支持。

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6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6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6)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

这体现了新中国A. “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 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 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答案】B【解析】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说明新中国外交一直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B正确;A是万隆会议;C属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则;D是奠定说法绝对。

2、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

”由此可见他A. 借助古代政策宣传民生主义B. 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C. 迎合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D. 经济方面有复古的倾向【答案】D3、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2019年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及答案-精选

2019年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及答案-精选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3)及答案一、选择题1、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皇权不断加强B. 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答案】 D【链接】有学者指出: 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 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 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 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 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

这些“变化”说明A. 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B. 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C. 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D. 封建专制统治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答案】 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到清末,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即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C项。

明清的八股取士不是与时俱进,排除 A 项;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是选拔官员,这一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

2、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答案】 C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课程标准] 1.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挑战教皇的权威[轻巧识记]挑战教皇的权威[易误指正]加尔文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都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

但加尔文教主张更加激进,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要求的体现。

[辨析比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史论术语]①16 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②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轻巧识记]启蒙运动内容理性之光[辨析比较]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发展。

它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

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

即强调人运用知识思考分析事物,而非感性盲从。

[思维升华]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侧重领域归纳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

[史论术语]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③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宗教改革的意义史料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教你读史] 第一段反映了第二段反从现代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史论形成]宗教改革的意义(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主题二启蒙运动的内容史料一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启根据史料总结启蒙运动的内容。

[史论形成]启蒙运动的内容 (1)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主张建立“社会契约”或人人享有主权的“理性王国”,亦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主题三启蒙运动的特点史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强张建立资本 史料一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力……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狄德罗[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启史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史料二反映了启据以上四则史料,归纳启蒙运动有哪些特点? [史论形成]启蒙运动的四大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伏尔泰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共同的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

孟德斯鸠以“天赋人权”反对教会作为第一等级的封建等级制度;卢梭用“社会契约”论对抗“君权神授”,都是对教权主义的批判。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

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以构建“理性王国”为目标。

史料三 (启蒙思想家)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史料三表明启蒙史料四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历史卷》史料四表明启蒙运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比较明清进步思潮和启蒙运动[题源材料]摘自2018年山东高考T27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问题设置]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答案提示]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归纳升华]比较明清进步思潮和启蒙运动1.相同(1)社会背景相似:二者的思想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诞生以及学术讨论非常活跃的时期产生的。

(2)实质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做了思想准备。

(4)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否定君主制,更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更为彻底,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题源材料]摘自2018年安徽高考T37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问题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归纳升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史法研究(八)| 历史比较研究:纵向比较[方法阐释]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运用感悟]在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考查这种比较思维能力的试题,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区别各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

通过历史比较,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乃至研究历史,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