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生成资源_有效指导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互动生成,教学相长”,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教学相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作最后的衡量。

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四个视角: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语文作为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语言训练是必由之路。

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

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

一切语文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利用内容提要: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

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

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

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

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

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

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

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

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等级与分值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全面
(4分)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10-9
8-7
6-5
4
明确
(4分)
语言描述具体、明确。
可行
(2分)
能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目标,符合学生的学情,操作性强。
教学内容
20分
正确、科学(7分)
课堂生成(5分)
教师及时捕捉并与学生一起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学生由此获得了新的收获。
教学氛围(5分)
课堂教学体现出民主、合作的特征,课堂氛围活跃、融洽。
教学任务(5分)
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达成度高,按时上下班。
教学反思
10分
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进行反思,能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反思本课目标达成情况,能结合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目标表述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明确,可测性强。
活动内容
趣味性
操作性
适切性
整合性
综合性
基于学生兴趣与爱好,内容新颖独,特有很强的趣味性。
10
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主题与内容难度适当,便于学生开展活动,可操作性强。
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校、社区实际情况,具有活动和研究价值。
整合综合实践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既重视知识的获得,又关注参与状态和情感发展。
教学效果
10分
目标达成(5分)
能够实现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目标调整的时机恰当,对课堂总目标的落实价值高。

怎样对待初中科学课堂生成资源论文

怎样对待初中科学课堂生成资源论文

如何对待初中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我最近执教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五册中《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第二课时——“功率”这一课,学校教研组的有关教师对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指导,之后个人也进行了总结,于是也萌发了一些想法。

在这里就结合这堂课对于如何对待初中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这一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而,如今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一步一步的实施教学,尤其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设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那这时作为我们教师如何运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这种新的生成资源,如何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用智慧去开发这种鲜活的生成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呢?善待错误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如何来对待错误呢?有的老师拒怕错误,当课堂中出现时,只是以对错判断,然后另请他人,没有加以引导,整堂课展示的都是学生正确的回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都不能很好的提高。

这堂课中当我请学生通过观察“拖拉机耕田”与“牛耕田”的两个视频后,提出了“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这一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他回答说“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它做功越快;反之,则越少”。

很显然,这样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是不对的。

教学片段:师(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画面上所展示的这两个情景,它们分别是是什么啊?(生观察)生:拖拉机耕田和牛耕田(齐声回答)师:“牛耕田”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方式,而“拖拉机耕田”是一种新型的农耕方式,可现在为什么许多农民卖了耕牛而买拖拉机呢?(生思考)生:因为拖拉机比耕牛耕田效率高。

师(趁热打铁):拖拉机的效率高,换句话说,也就是同耕一块田(或完成相同的功),使用拖拉机耕要比耕牛快。

初中科学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

初中科学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

初中科学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研究【摘要】“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既定”的概念,《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

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教学思路,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思路,促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课堂引领技巧,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

在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了捕捉生成资源、整合生成资源、点化生成资源、提升生成资源四种策略,开展真实地、自然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引领学生自主地推进教学活动,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生成生成资源有效教学一、问题提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好事。

一次听俞老师上《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在学生探究磁体磁性实验中,有一位学生意外发现两条磁体是同名相吸、异名相斥。

俞老师详细问他之前做过什么后了解到他在做实验之前玩过磁体,用一条磁体不停的来回摩擦另一条磁体。

于是俞老师解释该同学改变了磁体的磁极,并引出磁化的概念,教同学们操作怎样将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

将磁化的内容提到前面来上,即解决了该同学的疑惑,又使同学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让我们学会善待这些意外,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使课堂生成“意外”资源,让学生个性飞扬。

二、理论依据课堂生成理论来自国内独创,最早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提出来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

她在一系列的有关新基础教育论文中,对课堂生成理论做了深入的阐述。

早在1997年,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利用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利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生成资源,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生成性课堂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中,面对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才会涌动生命的灵性。

一、挖掘学生练习价值,珍视错误资源,为我所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使它在课堂上被有效利用。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通过观察场景图,列出除法算式62÷3,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讨论进行尝试笔算的方法,反馈时,我发现了3种不同的算法:我没有急于评价学生的做法对还是错,而是把它抛给学生合理地开发利用,让他们去发现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我将三种算法同时呈现,再组织学生经历分小棒的过程,借助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自然而然发现62根小棒分成3份,每份是20根,还剩2根不能再分了,学生经过比较发现分小棒的过程只能为第二种算法提供支持。

充分利用学生的作业资源,抓住本质和关键,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引发“观念”冲突,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我订正错误,更容易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大大降低了这类笔算除法的错误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数学知识也可以由我们自己学会,不是老师教给我们的。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5分)过程流畅,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效果:学生研究成果显著,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1.教师素质:教师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15分)2.教学态度:教师具有亲和力和耐心,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10分)1.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明亮,教学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研究。

(15分)2.教学效果:学生研究成果显著,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25分)评价标准已经明确,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和学生实际设定目标,重点突出、明确具体、适度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态度也是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亲和力和耐心,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也是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教室整洁明亮,教学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研究。

学生研究成果显著,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评价标准一、教学目标10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重难点突出。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能力。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意义通过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探究活动的安排与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确定一个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实验或观察主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和实用性。

3. 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实验或观察。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释。

4.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实验或观察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与方法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与教师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家庭实践探究的机会和支持。

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注意事项与评估方式1. 安全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确保实践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遵循实验安全规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目标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教学特色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科学课堂如同生命的树林,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林中鸟儿,我们无法预知结果。

课堂教学虽经过精心预设,但是绝不会按部就班地上演,课堂中随即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一些转瞬即逝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不乏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师生互动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或新发现,我们若能敏锐捕捉并善加利用,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精神。

一、巧妙捕捉猜想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离不开猜想,组织学生猜想与假设是科学课堂与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猜想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想时心理自由、思想放松,此时思维开阔、奇思妙想,随即会迸发会一些非预设性的“意外”,有些临时生发的“意外”或许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契机。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我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土豆在水中是沉是浮?”有的猜想“沉”,有的猜想“浮”,学生猜测后动手实验得知,土豆放在水中会“沉”。

我紧接着提出新问题:“你们有办法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吗?”我组织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我原本预设的是通过“加盐”的办法,没曾想学生出现了各种预设外的猜想,有的说:“加盐”,有的说:“掏空做成船”,有的说:“加糖”,看到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了,我表扬了他们的想法,赞赏他们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散思维,接着有的说“切成薄片”,还有的说“将土豆装在塑料泡沫上也能浮起来”,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舞台。

猜想往往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问题的分析与加工,学生思维活动在冲突中不断升华,往往会出现一些另类的奇特观点,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物,我们要及时把握住这些创新的火花,及时点评鼓励,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灵活捕捉实验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操作能力,培养求是精神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发挥教学智慧,利用这些生成性错误资源,相机开展教学。

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

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

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丽水市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科学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资源遂昌县云峰镇中心学校王桂梅【摘要】:课堂的生成资源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这些生成资源,并运用好这些资源,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全新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具有拓宽教学视野、灵活驾奴课堂、正确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才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生成资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正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学生、教师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张扬的举动,一件突发的事件……只要我们及时捕捉、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

如何捕捉并把握好这些生成性资源,促进师生发展,演绎课堂精彩呢?一、精心预设:生成资源的前提没有预设的教学是没有目的的教学。

科学课堂应该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空过程。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以五年级的《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教学为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知道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也知道了金属就是最好的传热的中间物。

所以在课的最后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传热,你是怎么知道的?热的传播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同学们发表意见:“塑料,因为用塑料装着东西放在热水中,里面的东西也会暖起来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生成的有效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生成的有效引领
碰撞 。 活动 中, 教 师要 善于把握 学生的思维特 质 , 重 视 质疑 问难在学 习当中的意义和价值 , 引导学生 自
的不 明确 、 收集途径太狭窄 、 收集方法不恰 当、 整理 方式不得 当、 分析记录不科学” 等现象。 针 对这 一难
点, 笔者 引领学生专题开展了《 争做信息小达人 》 的
2 . 在学生错误处 创造生成点
综 合实践 活动 由于关注 内容广 , 研究 时间长 , 学 生很容易 出现一些错误。 但 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

个从不 知到知 , 从 不会 到会 的过 程 , 体 验错误 是
个体成长 中的必 经之路 , 它能够让学 生学会从 复杂 的情境中选择 最佳 的方 式和 策略 。 对于 学生而言 ,
其间 , 不少学生限于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 , 信 浩如烟海的信息库中 择选、 整理、 分析、 处理有效信 问题。 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年初 ,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 参 与《 水 乡桥文化 》 中期指导课时 , 学生反馈交流 了
自己在 活动中的阶段性 成果 。 巡 回指导 中, 笔 者发
方 法指导课 , 和学生一 起分享学 习 “ 如何 科学 收集 与处理信息 ” 的策略 及方法 , 为今后 的活动开展做 了扎实 的准备。
主解决 问题。 如在引导《 金秋赏桂 》 成果展示课 时 ,
当学生 以小 组为单位展示和 汇报 “ 桂 花文化 ” 研究 成 果时 , 教师敏锐 地倾 听到 一位学生提 到 “ 发现桂 开 三度 这一 奇景 ” 的疑惑 。 面 对学 生的质疑 问难 , 教 师适 时组织其他学 生帮助解惑。 当学生众说纷纭
值也是在丰富生成 中得到体现。 那些突如其来而又  ̄l : l s 珍贵 的生成资源 , 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活动 指导教师只有深度理 解课 程特 点, 全面提升综合素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作者:朱菊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1期摘要: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即时生成的信息,可能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可能是预设生成的,也可能是非预设生成的。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这些生成资源,做到“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及时捕捉,正确引领,尽可能善于巧用每一次的生成资源来打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170-01引言叶澜教授曾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超乎预设的生命信息。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心捕捉有效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绽放个性的美丽。

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1 合理柔性预设,促进资源生成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教师课前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柔性预设。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柔性的空间,促进学习生成,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我从体育老师那儿要来了三年级各班运动员的名单,从这60m跑开始进入课题。

问4个参加60m跑的学生,你们在班级中跑得是最快的吧,那你们愿意和我比赛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乐意。

师: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和老师赛跑呢?生1:这不公平。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摘要: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即时生成的信息,可能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可能是预设生成的,也可能是非预设生成的。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这些生成资源,做到“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及时捕捉,正确引领,尽可能善于巧用每一次的生成资源来打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引言叶澜教授曾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超乎预设的生命信息。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心捕捉有效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绽放个性的美丽。

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1 合理柔性预设,促进资源生成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教师课前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柔性预设。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柔性的空间,促进学习生成,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我从体育老师那儿要来了三年级各班运动员的名单,从这60m跑开始进入课题。

问4个参加60m跑的学生,你们在班级中跑得是最快的吧,那你们愿意和我比赛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乐意。

师: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和老师赛跑呢?生1:这不公平。

生2:对,不公平,你人比我们大,我们是同组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呢?生3:大家一起跑,不能抢跑;起跑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要在同一个地方停下生4:要男生与男生跑,女生与女生跑;生5:我们三年级不能和六年级一组比赛,因为他们人比我们大,跑步比赛年龄要一样。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孙建辉科学课堂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促成课堂资源的再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科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一、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1.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把它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2.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前提———善于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话,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

只有学会倾听,及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3.课堂生成的最佳“营养源”———激活滋生和谐文化,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出有效的课堂生成。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变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柔性设计”。

赏识评价,是课堂生成的“助推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分类1.质疑型资源———引发精彩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会产生许多疑惑或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加以运用,促进动态生成。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不可重复的生成资源,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呢?一、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造性地重新审视“预设”与“生成”,理解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深层含义和思想脉络,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

所以课前预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只要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学生新的思路为基点,调整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巧妙引导,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才能更好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用善待的眼光,保护课堂生成性资源1.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培养动态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尤其当课堂出现具体情景时,就会出现生成性资源。

课堂中学生回答中不经意出现的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

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对于课堂中突然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善于分辨、引导、把握、调控,要善于捕捉学生刹那间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地将火花燎得更旺,并以此点燃其他同学的思维,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智慧,善于制造悬念,提高课堂引导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对教师来讲,在充分利用自身常规资源备好课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努力捕捉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感,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密度、预设内容,使之生成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有更多的亮点。

抓住课堂生成,促进科学探究

抓住课堂生成,促进科学探究

智慧课堂64抓住课堂生成,促进科学探究侯发荣(合江县明德小学校四川泸州646207)ʌ摘要ɔ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小学科学的生成性课堂受到教育部门与广大教师的重视,为了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要在科学课堂实践中及时发现与抓住课堂的生成,并主动对其进行辨别㊁筛选与扬弃,并结合学生学情来进行课堂预设,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㊂本文从质疑㊁创意与探究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把握课堂生成资源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㊂ʌ关键词ɔ科学;生成;探究ʌ中图分类号ɔD0-0ʌ文献标识码ɔA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26-0064-01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多教师关注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将其视为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㊂对小学科学而言,教师应将科学探究视为课堂实践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科学探究的实效性,进而不断增强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㊂所以教师要充分分析与研究教材内容,并依据学生学情来灵活调整好教学过程与情景,让科学课堂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㊂1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在传统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思考与回答,并且教师已经预想出学生提及的正确答案,若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存在差异,甚至远远脱离设想范围时,诸多教师往往会采取不理睬甚至批评的态度,较少教师能在课堂中耐心聆听完学生的解释㊂从小学生角度出发,他们在解决新问题㊁创新思路过程中,难免会与教师所预想的正确思路产生差异,其思考与分析角度往往更加表面与浅显,但其思考维度可具备生动性与创新性㊂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要抱有平等㊁宽容的心态去指导学生,并给予他们表达问题与提出质疑的机会,对其质疑精神表示积极态度,避免学生质疑与联想能力受到限制㊂最重要的是要积极观察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知识探究更加深入㊂例如,在‘微小的世界“中让学生明确认识与探究的目标:指出放大镜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放大镜的功能;运用正确方法来观察物体;比较肉眼与放大镜观察间的不同㊂同时,要将问题㊁猜想贯穿到探究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㊂其后,要在培养探究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并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来让学生们思考其说明出的问题㊂在科学课堂实践中容易出现类似的场景:在教师导入新课并提问后,学生们往往开始积极的探究,包括学生间实验㊁讨论与争辩㊂而在询问学生如何将事物放的更大这一环节时,学生只会对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配合效果感到吃惊,而未深入思考放大的原因㊂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们往往难以了解到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㊂所以教师要在探究前要向学生强调观察与探究要求㊂2关注创意思维,提升参与积极性科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㊂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存在不同㊂其中,势必会出现具有一些创意性的观点,不免会包含错误信息㊂教师所创设的新颖的课堂环境,能够保障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生长点,能够为学生的讨论㊁质疑㊁分析㊁探究与创造的各个环节提供创新点,进而培养他们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㊂在学生突发奇想时,教师依据学情来给予让他们发挥想象与创意的空间㊂对于富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虽然难以提前预知课堂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出现节点,但教师可及时把握生长节点,促使成长点向生成转化㊂在课堂生成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好奇心与挑战心,使得课堂充满生命力㊂具体而言,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前,要将时间与精力重点投入到引起学生质疑与创意的教学方案上,形成周密而严谨探究课堂㊂同时,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灵活的调整探究方式㊂在解决问题方面,教师要树立开放型思维意识,在保证问题解决方法正确性的同时,要减除学生对单一化解题思路的束缚,促使他们发挥多元思维㊂并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与方向来参与研究,使得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㊂此外,基于师生间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注重到交流过程中的质疑与反思,让大家探究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交流与碰撞,使得课堂生成更加有效㊂3联系探究重点,灵活设计探究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教学实践,避免将时间花费在无效的沟通与教学上㊂具体而言,教师要精准的分配课堂时间,将探究重点设置在最近发展区上,并确保剩余足够时间来进行实践与突破,若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耗费时间过多,则难以提升科学课堂的有效性㊂在具体课程实践教学中,要分层次目标设计,并保证步步有指向,避免无效的探究㊂同时,探究步骤要细节化,要结合学生思维来设计出符合其思维发展且符合逻辑规律的过程,让学生更加自然顺畅的进行活动㊂在讲如何放得更大时,首先要让学生依据预习和生活经验来提出放大方式的猜想,并为学生提供光学显微镜㊁电子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放大数据,逐步提升思考难度,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㊂其后,让学生分析自制显微镜的方式,由于放大镜的凸度增到最大也就是25倍左右,就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学生奇思妙想的通过两个甚至多个放大镜来观察物体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两个放大镜与显微镜间有什么关系吗?对于新奇的问题,学生们往往好奇心十足,教师可将显微镜与两片放大镜发放给学生,先引导他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再组织他们分析两者间的关联 这样以环环相扣的探究环节来使得学生对显微技术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借助课堂生成节点来提升教学效率㊂4结语综上所述,生成性课堂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㊂因此教师要意识到生成性课堂资源的优势,通过鼓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并注重课堂生成中学生所形成的创意,以开放的意识来容纳学生多元化思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探究中,最后要抓住科学探究重点,让学生的智慧与沉睡的潜能得到激活,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素养,打造出 高效低耗 的课堂㊂参考文献[1]王春杰,张玉军.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效率[J].中华少年,2019(1):251-251.[2]张天民.抓住课堂生成培养核心素养 以 氧化铜制取实验 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40-41.。

巧用科学课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

巧用科学课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

巧用科学课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科学课程以一种发展性、生成性的课程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同样也给科学课堂教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学生生成出的新问题、新目标,以及因为学情变化而生成的资源,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巧妙地操作呢?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新目标、有价值的问题,更加灵活地处理,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初见成效的做法。

一、教学活动的流程可以在活动的生成中即时“变奏”放弃“师道独慧”,让学生成为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人。

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堂中,教师须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争论、反驳、质疑的机会大大增多,这种活跃的气氛必将促进生成新问题、新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善于发现、懂得把握,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问题的价值、观点的创意。

因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而引发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教師巧妙把握生成性资源,让教学流程即时地“变奏”,课堂将焕发勃勃生机。

比如我在上粤教版三年级《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时,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大量的有关中国各省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在课堂中通过资料的彼此分享和交流、总结,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个水资源缺乏以及分布不均的国家,珍惜和爱护水资源要从人人做起。

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既然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污染也日益严重,那么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生成性的新问题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意外”扰乱了。

就在全班学生为之瞠目的时候,我立即对这位学生的问题大加称赞,同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流程,就“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是否浪费水资源?”这一问题分小组开展讨论。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第一篇: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践行着新课程,面对着众多有鲜明个性的独生子女,每当考试评卷结束,总听到教师常说“这个问题课堂上我都讲了好多次了,同学还是不会?”。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应是一线教师上课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一、从学生发展需求的预设中生成:新课程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处理和加工教材的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预设能被学生掌握、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学生内在学习能量的课堂教学资源。

可以立足“三要知道”去挖掘生成:一要知道学生需求什么(即三维目标是什么)?二要知道怎么做才能使学生欲深入探究的问题达到其“最近发展区”?三要知道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笔者在教授司南版必修2第5章第1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时,为了能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不畏艰难险阻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加工处理:科学的足迹(介绍科学家对行星绕太阳运动原因的思考)牛顿的猜想(苹果的重力与月球受到的引力其性质相同吗)牛顿的睿智(领会牛顿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引力定律推导(顺理成章建立质点的圆周运动模型)。

其中,对牛顿的引力猜想,进行了理想实验的理论探究:设想一个小月球非常接近地球,以至于几乎触及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这个小月球保持轨道运动的向心力就应该等于它在山顶处所受的重力;如果小月球突然停止做轨道运动,它就应该同山顶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不是来源于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这是与我们的经验不符的,所以二者是同性质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就使得科学课堂的生成资源层出不穷。

科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利资源(包括即时兴趣、认知困难、意外问题等课堂生成资源),并做到“切时”、“切机”和“切实”地指导他们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指导科学探究课堂生成资源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即时生成的,超出了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学生的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往往稍纵即逝。

如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就会使课堂不断地涌现出精彩、鲜活的画卷。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使得科学课堂魅力无穷、活力无限,课堂的生成资源层出不穷。

因此,科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利资源,并有效指导他们开展科学探究。

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以随时掌握他们的活动进展情况,包括在活动中所产生的兴趣、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课堂生成资源)等,并进行“切时”、“切机”和“切实”的指导。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特别是兴趣,它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

他们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须得到教师的积极认同和及时强化,才能得以保持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产生的“即时兴趣”,而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切时地给予指导,从而将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土壤”的探究活动中,是这样进行指导的: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接着组织学生去校
园的花圃里实地观察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并记录下来。

学生们欢呼雀跃地来到花圃后,就三三两两地分开了。

他们用手或直尺拨动着土壤,并不时地作些记录。

不一会儿,突然有一个学生喊起来:“西瓜虫,这儿有好多西瓜虫,快来看哦!”同学们听到有西瓜虫,一下子就都围了过去,并蹲下来捕捉西瓜虫。

老师连忙赶过去,有的同学已经把西瓜虫放在手掌里,有的同学则在地上逗西瓜虫,还有的同学拿出了放大镜在观察西瓜虫……老师想制止,因为教材中安排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观察土壤里有哪些东西,而不是专门研究哪一种东西,更何况回教室还要交流观察结果,如果让学生继续观察下去,势必会影响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但看到同学们这么有兴趣,老师灵机一动,心想何不抓住这一生成资源让学生观察、研究一下西瓜虫呢?于是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观察了西瓜虫后,有没有发现它与前两节课观察的蜗牛、蚂蚁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更来劲了。

一会儿,有学生围上来告诉老师:“西瓜虫的头很小,胸部倒挺大”、“我发现西瓜虫有7对足”、“西瓜虫还有尾巴,很小很小的”、“西瓜虫的壳很硬,而身体较软”;有的学生则问老师:“西瓜虫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西瓜虫喜欢吃什么”、“西瓜虫对人类有害吗”……老师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观察、研究。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

几天后,有学生告诉老师:“西瓜虫又名鼠妇”、“西瓜虫喜欢吃枯叶”、“西瓜虫还会装死”……可见学生们收获颇丰。

在这里,教师捕捉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产生的“即时兴趣”,并引领学生通过观察、研讨,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兴趣,增长了知
一、捕捉“即时兴趣”,切时指导
把握课堂生成资源,有效指导科学探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蔡海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XJK06BJJ005)的研究成果。

49
2009年6月总第154期
(下旬)科研在
线
识,发展了能力,还领悟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科学探究的价值。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背景知识或操作不当等原因而使探究行为受到阻碍或出现停顿,即产生了“认知困难”。

此时,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绝好时机,这些“认知困难”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

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课堂的这部分生成资源,并切机介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进行指导,使之成为其探究活动的生长点,并焕发出新的探究活力。

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叶子的秘密”的系列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正认真地用放大镜观察叶子。

一男同学发现自己的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觉得很奇怪。

同桌解释道:“那当然了,每片叶子都是不同植物的,所以每片叶子肯定也不相同啊。

”男同学反驳道:“那你的意思是同一棵植物的每片叶子都相同吗?”同桌被问懵了,“这个……”这时,教师插话了:“不同植物的叶子当然不相同,就算是同一株植物的叶子也不会完全相同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

”显然,教师的这种指导是不合机宜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是教师预设的一个知识点,当教师听到学生的解释后,马上肯定了这一说法,并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结果就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充当了知识的传授者,导致隐含着教育意义的、能生长的探究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课程的实施需要预设的活动内容和计划,但这些活动计划应当给学生留下生长的空间,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延伸、发展他们所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

因此,面对上述“认知困难”,教师真正有效的指导应该是静静地观察他们如何争论、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两位学生因知识经验缺乏等原因无法讨论下去,教师可再介入指导。

当然,也不能告之以现成的结论,而应以开放的方式进行积极引领,即首先对他俩的探究行为给予肯定,然后又以“只要是同一株植物的叶子,就都是完全一样的吗?世界上有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叶子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生发新的主题探索活动。

在这里,教师的等待是必要的,等待不是不指导,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突破“课”的框框,让他们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有关叶子的图片、录像片等,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
叶子的大小、形状等一系列实践、研讨活动,在积累了大量有关叶子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建构新的知识。

这种指导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融入课堂中,并不断关注、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资源,及时将他们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应有的分歧和争鸣、生命和活力纳入新课程视野之中,并把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新的探究活动的生长点,使科学探究活动充满生机和乐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意外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教师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也可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不能当堂解决。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标志,是课堂重要的生成资源。

因此,教师就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搪塞,也不能想当然地随便下结论,更不能用“课后你自己去研究研究”来敷衍学生。

相反,还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意外问题”,并切实地指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以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鱼”的探究活动时,学生对鱼鳞的作用产生了疑惑,而教师自己也不太清楚,于是就把问题留到课后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课后,由于教师没有进行指导(也许教师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意外问题”),学生对鱼鳞作用的探究活动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面对这个“意外问题”,教师该怎样切实地指导呢?首先,教师要了解班级里哪些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始,教师没有必要硬性规定全班同学都参与进去,否则学生就可能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即使去做了,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并确定组长,由组长具体负责研究。

在具体研究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研究计划,如我们要探究鱼鳞的作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学生可能会提出:可以做实验,观察鱼鳞有什么特点;可以把鱼鳞去掉一部分后,看鱼有什么反应;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解决等。

此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研究工作分工到个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参与研究的同学的聪明才智。

在此过程中,如有学生提出回去找父母等寻求帮助,这时就可以鼓励他们先独自去研究一下,然后再和父母的答案进行核对。

总之,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主
二、抓住“认知困难”,切机指导
三、关注“意外问题”,切实指导
(下转第58页)
50
2009年6月总第154期
(下旬)
控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教学过程仍然放不开,往往在学生探究正浓时草草收场,且教师参与过多,缺乏深层次的引导等。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

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然后教师补充。

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