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高中高一数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3.能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抽象符号刻画客观事物的优越性.【考纲要求】1.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的含义:构成一个集合.(1)集合中的元素及其表示: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i)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ii)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或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答】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_,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整数集记作________,有理数记作_______,实数集记作________.3.集合的分类: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叫做无限集;(3)______________ 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4.集合的表示方法:(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列举法;(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叫做描述法.(3)______ _________叫做文氏图【例题讲解】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高一年级所有高个子的学生;(2)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全体;- 2 -- 3 -(3)所有正三角形的全体; (4)方程22x =的实数解;(5)不等式12x +≥的所有实数解.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由所有大于10且小于2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A ; ②直线y x =上点的集合记作B ; ③不等式453x -<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C ;④方程组20x y x y +=⎧⎨-=⎩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D ;⑤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作E ;⑥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记作F .例3、已知集合{}2|210,A x ax x x R =-+=∈,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①不超过45的正整数;②鲜艳的颜色;③中国的大城市;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⑤高一(2)班中考500分以上的学生,其中为集合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2a ∈A ,a 2-a ∈A ,若A 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 取全体实数; ②a 取除去0以外的所有实数;③a 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④a 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3.已知集合{0,1,2}A x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组成的集合B =- 4 -【教学反思】§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 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考纲要求】3.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4.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3,2,1,0=A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有 个.2.若集合{}|0,x ax x R =∈为无限集,则a = .3. 已知x 2∈{1,0,x },则实数x 的值 .4. 集合12|,6A x x N N x ⎧⎫=∈∈⎨⎬-⎩⎭,则集合A = . 【例题讲解】例1、 观察下面三个集合,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1){}2|1A x y x ==+(2){}2|1B y y x ==+(3){}2(,)|1C x y y x ==+- 5 -例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b a a ⎧⎫⎨⎬⎩⎭,也可表示为{}2,,0a a b +,求20112011a b +.例3、已知集合{}222,(1),33A a a a a =++++,若1A ∈,求a 的值.【课堂检测】1. 用适当符号填空:(1){}2|,1_____A x x x A ==- (2){}2|60,3____B x x x B =+-=(){}C R x x x C ___52,,22|3∈≤=2.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 . 3.将下列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6|1N m N m m A ∈-∈=且 ()⎭⎬⎫⎩⎨⎧∈∈-=N x N x x B ,99|2- 6 -【教学反思】§1.2 子集·全集·补集(1)【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考纲要求】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子集.2.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课前导学】1.子集的概念及记法: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则称 集合 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读作“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2.子集的性质:① A A ② ____A ∅ ③ ,A B B C ⊆⊆,则___A C【思考】:A B ⊆与B A ⊆能否同时成立?【答】3.真子集的概念及记法:如果A B⊆,并且A B≠,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4.真子集的性质:①∅是任何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真子集具备传递性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讲解】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1)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A中的元素都属于B;(2)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则A中的元素都不属于B;(3)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B中一定有不属于A的元素;(4)空集没有子集.例2.以下六个关系,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1){}∅≠(6)∅⊆(4)0∉∅(5){0}∅⊆∅;(2){}∅∈∅(3){0}∅=∅{}例3.(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子集的个数;(2)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子集的个数.- 7 -- 8 -【思考】含有n 个不同元素的集合有 个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例4.集合{|1}A x x =>,集合{|}B x x a =>.(1) 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13|10x x ≠⊂≤ ()2{1,2}{2,1}⊆ ()(){}(){}3|,2,13=+∈y x y x 2.集合{},0)2)(1(|=--=x x x x A 则集合A 的非空子集有 个.3.若{}{}{},,16|,,23|,,13|Z n n c c C Z n n b b B Z n n a a A ∈+==∈-==∈+==则集合A,B,C 的包含关系为 .【教学反思】§1.2 子集·全集·补集(2)【教学目标】1.理解全集、补集概念,会进行简单集合的运算;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9 -【考纲要求】1. 理解全集、补集概念,会进行简单集合的运算;2. 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导学】1.全集的概念:如果集合U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U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_____2.补集的概念:设____________,由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U 的子集A 的补集, 记为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U C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C A 可用右图阴影部分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集的性质:① U C ∅=__________________② U C U =__________________③ ()U U C C A =______________【例题讲解】例1已知全集2{2,3,23},{|21|,2},{5}U U a a A a C A =+-=-=,求实数a 的值.例2设,{|16},{|22}U R A x x B x a x a ==-≤≤=+≤≤,若U B C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 例3若方程20x x a ++=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数根,求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全集{}{}1,2,3,4,5,1,5,,U U A B C A ≠==⊂则集合B 有 个. 2.全集{},321,23|,-=>==a x x A R U 则下面正确的有()1U a C A ≠⊂ ()2U a C A ∈ (){}3a A ∈ (){}4U a C A ≠⊂ 3.(1)已知全集{},3|-≥=x x U 集合{},1|>=x x A 则U C A = .(2)设全集{},|31,,U Z A x x k k Z ===±∈则U C A 为 .【教学反思】§1.3 交集·并集(1)【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3.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考纲要求】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前导学】1.交集: 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 ,即: .2.并集: 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 ,即: .3.设集合{}{},,3|,,2|N n n x x B N n n x x A ∈==∈==则________=⋂B A4.设{}{}{},3,3,1,13,2,12=⋂-=--=P M P m m M 则m 的值为 . 【例题讲解】例1.设{1,0,1},{0,1,2,3},A B =-=求A B 及A B .例2.设22{|20},{|6(2)50},A x x px q B x x p x q =-+==++++=若1{}2A B =,求A B .例3. 设集合{24},{}A x x B x x a =-≤≤=<.(1)若A B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设集合{}{}{},4,3,2,3,2,1,2,1===C B A 则()__________.A B C = 2.若集合{}{}|23,|23,S x x x T x x =≤≥=≤≤或则_________S T =.3.设集合{}21,|0 2.5,|,32U R A x x B x x x ⎧⎫==<<=≥≤-⎨⎬⎩⎭或则()()U U C A C B = . 4.已知{}{},1,1,3,3,1,122+--=-+-=a a a B a a A 则{}2,______A B a =-=则.【教学反思】§1.3 交集·并集(2)【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及并集有关性质;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考纲要求】集合的交、并运算及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课前导学】1.有关性质:A A = A ∅= AB B AA A = A ∅= AB B A2.区间:设,,,a b R a b ∈<且规定[,]a b = ,(,)a b = ,[,)a b = ,(,]a b = ,(,)a +∞= ,(,]b -∞= ,(,)-∞+∞= .3. {1,2,3,4,5,6},{2,3,5},{1,4},())(),U U U U A B C A B C A C B ===求与(并探求(),U C A B ,U U C A C B 三者之间的关系.4.求满足{1,2}P Q =的集合,P Q 共有多少组?【例题讲解】例1设{}{}{},7,1,4,4,2,1,1,22-=+-=+--=C x y B x x A 且C B A = ,求y x ,的值及B A .例2设22{|1|,3,5},{21,2,21},A a B a a a a a =+=+++-若{2,3}A B =,求A B .例3设222{|40},{|2(1)10}.A x x x B x x a x a =+==+++-=(1)若A B B =,求a 的值;(2)若A B B =,求a 的值.例4设全集3{(,)|,},{(,)|1},{(,)|1}2y U x y x R y R M x y P x y y x x -=∈∈===≠+-,求().U C M P【课堂检测】1.设集合{},,3|Z x x x I ∈<={},2,1=A {},2,1,2--=B 则()U A C B 等于 .2.若{}{},,非正整数非负整数==B A 则=B A , =B A .3.设R U =,{},,50|<≤=x x A {},1|≥=x x B 则()()=B C A C U U .4.已知集合C B A ,,满足C B B A =,则C A ____.【教学反思】§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1)【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得重要模型,理解函数概念;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说出他们的值域 .【考纲要求】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课前导学】1.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 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A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 B 的一个函数,记为 ,其中x 叫 ,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 的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 ,y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 ;2.在对应法则R y R x b x y y x f ∈∈+=→,,,:中,若52→,则→-2 ;3.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y y【例题讲解】例1(1)N x x x ∈→,; (2)R x x x ∈+→,11; (3),y x →其中+∈∈-=N y N x x y ,,1;(4)y x →,其中{}{}3,2,1,0,1,1,0,1,21-∈-∈-=y x x y以上4个对应中,为函数的有 .变式:下列各组函数中,为同一函数的是 ;(1)()3-=x x f 与()962+-=x x x g (2)()1-=x x f 与12)(2+-=t t t g(3)24)(2+-=x x x f 与2)(-=x x g (4)2)(x x f π=与圆面积y 是半径x 的函数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x x f -=11)( (2)22y x =+*变式:若)(x f y =的定义域为[]4,1,)2(+x f 的定义域为 ;例3已知函数223y x x =--+,求1(0),(1),(),()(1)2f f f f n f n --.变式1:函数223,(32)y x x x =--+-≤≤的值域是 函数223y x x =--+,{}2,1,0,1,2--∈x 的值域是 .变式2: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函数2x y =,值域为{}4,1的“同族函数”共有 个;【课堂检测】1. 对于集合{|06}A x x =≤≤,{|03}B y y =≤≤,有下列从A 到B 的三个对应:①12x y x →= ;②13x y x →=;③x y x →=;其中是从A 到B 的函数的对应的序号为 ;2. 函数3()|1|2f x x =+-的定义域为 ____________3. 若2()(1)1,{1,0,1,2,3}f x x x =-+∈-,则((0))f f = ;【教学反思】§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2)【教学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得重要模型,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说出他们的值域 .【考纲要求】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课前导学】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2-⋅+=x x y (2)322--=x x y2.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4,1-,则函数)2(x f y =的定义域为 ;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20(1≤<-=x x y (2)2y x=(3))30(322≤≤+-=x x x y【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01x yx x +=- (2)1y x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32y x =- (2)[)246,1,5y x x x =-+∈(3)2845y x x =-+ (4)y x =例3(1)已知函数y =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设[]1,(1)A b b =>,函数21()(1)12f x x =-+,当x A ∈,()f x 的值域也是A ,求b 的值.【课堂检测】1.函数y =的定义域为 ,111y x=+的定义域为 .2.函数211y x =+的值域为 .3.函数y x =的值域为 .【教学反思】§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3)【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能正确画出一些常见函数的图象;3.会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判断函数值的变化趋势;4.从“形”的角度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课前导学】1.函数的图象:将函数()f x 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 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 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 ,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2.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定义域、值域的对应关系: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 ,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 .3. 函数()f x x =与2()x g x x =的图象相同吗?并画出函数2()x g x x=的图像.4.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1f x x =+; (2)2()(1)1,[1,3)f x x x =-+∈;(3)5y x =,{1,2,3,4}x ∈; (4)()f x =【例题讲解】例1. 画出函数2()1f x x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2),(1),(3)f f f -的大小;(2)若120x x <<(或120x x <<,或12||||x x <)比较1()f x 与2()f x 的大小;(3)分别写出函数2()1f x x =+((1,2]x ∈-), 2()1f x x =+((1,2]x ∈)的值域.例2. 已知函数()f x =⎪⎩⎪⎨⎧>≤≤-<+)1(,)1(-1,)1(322x x x x x ,x(1)画出函数图象; (2)求(((2)))f f f -的值(3)求当()7f x =-时,求x 的值;例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 234y x x =+- (2) 221y x x =--【课堂检测】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3-,则()y f x =的图像与直线2x =的交点个数为 .2. 函数)(x f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填空: (1)=)0(f ______;(2)=)1(f ______;(3)=)2(f _________;(4)若1121<<<-x x ,则)()(21x f x f 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画出函数()xf x x x=+的图像.【教学反思】§2.1.2函数的表示方法(1)【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理解同一个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2.了解分段函数,会作其图,并简单地应用; 3.会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考纲要求】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课前导学】1.一次函数一般形式为 .2.二次函数的形式:(1)一般式:;(2)交点式:;(3)顶点式: .3.已知()31f g x=,=+,则[()]=-,()23f x xg x xg f x= .[()]4.已知函数()f x.=+-=,求()f x是二次函数,且满足(0)1,(1)()2f f x f x x【例题讲解】例1.下表所示为x与y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它的解析式为 .例2. 函数()f x在闭区间[1,2]-上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求此函数的解析式.1例3. (1)已知一次函数)(x f 满足[]34)(+=x x f f ,求)(x f .(2)已知2(1)2f x x x +=-,求()f x .【课堂检测】1.已知21,0()21,0x x f x x x ⎧+≥=⎨+<⎩,(2)f -= ;2(1)f a += .2.已知1)f x =+()f x = .3.若二次函数2223y x mx m =-+-+的图像对称轴为20x +=,则m = ,顶点坐标为 .【教学反思】§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函数的饿解析式;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纲要求】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课前导学】1.函数()01)(2≠+=x x xx f ,则)1(x f 是 ; 2.已知1)1(+=+x x f ,那么)(x f 的解析式为 ;3.一个面积为2100m 的等腰梯形,上底长为xm ,下底长为上底长的3倍,则高y 与x 的解析式为 ;4.某种笔记本每本5元,买x ({}4,3,2,1∈x )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则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为 ;【例题讲解】例 1. 动点P 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顺次经过B 、C 、D 再回到A ,设x 表示点P 的行程,y 表示线段PA 的长,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变式: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CD AB //,5==BC AD ,,10=AB 4=CD ,动 点P 自B 点出发沿DA CD BC →→路线运动,最后到达A 点,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试求)(x f y =的解析式并作出图像.例2已知函数满足1()2()f x f ax x +=,(1)求(1),(2)f f 的值; (2)求()f x 的解析式.【课堂检测】1.周长为定值l的矩形,它的面积S是此矩形的长为x的函数,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2.若函数()f x满足关系式1()2()3f x f xx+=,则(2)f= ;【教学反思】§2.1.3函数的单调性(1)【教学目标】1. 会运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是递增还是递减;2.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判别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3. 注意必须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或其子集内讨论函数的单调性.【考纲要求】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课前导学】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2,0上为增函数的是 ;(1)xy 1= (2)12-=x y (3)x y -=1 (4)2)12(-=x y 2.若b x k x f ++=)12()(在()+∞∞-,上是减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122-+=x 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4.画出函数12+=x y 的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例题讲解】例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1)22y x =-+; (2)1y x=;(3)21, 0()22, 0x x f x x x ⎧+≤=⎨-+>⎩.例2.求证函数1()1f x x=-在()0,+∞上是减函数.思考:在(),0-∞是 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吗?例3.求证函数3()f x x x =+在(),-∞+∞上是增函数.【课堂检测】1.函数1062+-=x x y 在单调增区间是 ;2.函数11-=x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3.函数⎩⎨⎧<≥=)0()0(2x xx 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 4.求证:函数x x x f +-=2)(在⎪⎭⎫ ⎝⎛∞-21,上是单调增函数.【教学反思】§2.1.3函数的单调性(2)【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极其几何意义;2.会用配方法、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3.培养识图能力与数形语言转换的能力.【课前导学】1.函数12+-=x y 在[]2,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2.函数x x y +-=2在[]0,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3.函数12+-=xy 在[]3,1上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 4.设函数)0()(≠=a xa x f ,若)(x f 在()0,∞-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例题讲解】例1. (1)若函数2()45f x x mx m =-+-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m 的值为 ;(2)若函数2()45f x x mx m =-+-在[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3)若函数2()45f x x mx m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则实数m 的值为 .例2.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a c b <<.当],[c a x ∈时,)(x f 是单调增函数;当],[b c x ∈时,)(x f 是单调减函数,试证明)(x f 在c x =时取得最大值.例3.(1)求函数1()f x x x=+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221()x x f x x -+=,1,44x ⎡⎤∈⎢⎥⎣⎦的值域.【课堂检测】1. 函数1)1()(--=x a x f 在()+∞∞-,上是减函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 函数2()4(0)f x x mx m =-+>在(,0]-∞上的最小值是 .3. 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教学反思】§2.1.3 函数的奇偶性(1)【教学目标】3.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4.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5.初步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 这一词?(试举几 例) 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 P2 页 8 个例子 问题 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问题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 3:集合相等: 问题 4:课本 P3 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通过使用集合的语言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养成事实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 三个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 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3 日 8 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 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问题 7.集合 {x | x >3 } 与集合 {t | t >3 } 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
六、达标检测: A1.教材 12 页 A 组 3,4 题
B2.方程组
x y 2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为 x y 5
。 A (2)—7 A

B3. {( x, y ) | x y 6, x N , y N } 用列举法表示为 B4.已知 A {x | x 3k 1, k Z }, 用 或 符号填空: (1)5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 字母 a,b,c,…表示。 问题 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A 例 1:设 A 表示“1----2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 3、4 与 A 的关系? 关 系 属 于 不属于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第一章§1.1.1 任意角【学习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讨论任意角.2.能在0º到360º范围内,找出一个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其为第几象限角.3.能写出与任一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学习重点】任意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知识链接】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问题2:(1)手表慢了5分钟,如何校准,校准后,分针转了几度?(2)手表快了10分钟,如何校准,校准后,分针转了几度?【基础知识】一、任意角的概念1.任意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O,从起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一个角α,点O 是角的顶点,射线,OA OB 分别是角α的终边、始边. 说明: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以简记为α. 2.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零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为零角. 说明:零角的始边和终边重合. 3.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轴重合,则 (1)象限角:若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如:30,390,330-都是第一象限角;300,60-是第四象限角.(2)非象限角(也称象限间角、轴线角):如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例如:90,180,270等等.说明: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不能说成是“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因为x 轴的正半轴不包括原点,就不完全包括角的始边,角的始边是以角的顶点为其端点的射线. 二、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由特殊角30看出:所有与30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0角自身在内,都可以写成30360k +⋅()k Z ∈的形式;反之,所有形如30360k +⋅()k Z ∈的角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 从而得出一般规律: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360,S 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说明: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三、等分角若α是第三象限角,那么2α是第几象限角?你能用作图表示吗?规律是什么?【例题讲解】例1 在0与360范围内,找出与/12950-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例2 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例3 写出终边在直线x y =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0720360-<≤β的元素β写出来.例4如图所示,试分别表示出终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角.说明:区间角是指终边落在坐标系的某个区域的角,其写法可分三步:(1)先按逆时针的方向找到区域的起始和终止边界;(2)按由小到大分别标出起始、终止边界对应的0°到360°范围内的角α,β,写出最简区间{x |α<x <β};(3)再加上起始、终止边界对应角α,β出现的k 倍的周期,即得区间角的集合. 【达标检测】1. 若时针走过2小时40分,则分针走过的角是多少?2.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集合及其运算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a)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b) 集合的表示方法:i)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逐个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1, 2, 3}。

ii) 描述法:用条件描述集合中的元素,如A={x|x是自然数,且x<4}。

2. 集合的运算a) 交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b) 并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c) 差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d) 互斥与互补:若A∩B=∅,则A和B互斥;若A∪B=U(全集),则称A和B互为互补集。

练习题:1. 设A={1, 2, 3, 4},B={3, 4, 5},求A∩B和A∪B。

2. 若A={1, 2, 3, 4},B={2, 3, 4, 5},求A-B和B-A。

3. 设全集U={1, 2, 3, 4, 5},A={1, 2, 3},B={3, 4},求A的补集和B的补集。

答案:1. A∩B={3, 4},A∪B={1, 2, 3, 4, 5}。

2. A-B={1},B-A={5}。

3. A的补集U-A={4, 5},B的补集U-B={1, 2, 5}。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概念a) 不等式的定义:设a和b是两个实数,用符号"<"表示a小于b,用符号">"表示a大于b,用符号"≤"表示a小于等于b,用符号"≥"表示a大于等于b。

b) 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不等号成立的实数的集合,称为不等式的解集。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 不等式的性质: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不变;两边乘以正实数(或除以正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不变;两边乘以负实数(或除以负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B3、课本15页1.、2、3、4题
七、小结与反思:
【励志良言】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主备人: 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
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12、在三棱锥S—ABC中,SA=SB=SC=1,∠ASB=∠ASC=∠BSC=30°,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三棱锥的表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蚂蚁爬过的最短路程为_____.
13、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______.
14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把它再折回成正方体后,有下列命题:
B
A例2:已知球的半径为10cm,一个截面圆的面积是 cm2,则球心到截面圆圆心的距离是.
六、达标测试
A1、图(1)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 )
A B C D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圆锥的母线长等于底面圆直径 B.圆柱的母线与轴垂直
C.圆台的母线与轴平行 D.球的直径必过球心
A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
A问题2:什么是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物体上某一点与其投影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则为平行投影,如果聚于一点,则为中心投影.
A问题3.
(1).光线 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2).光线 叫做几何体侧视图.
(3).光线 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2人教课标版29(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2人教课标版29(优秀教案)

1.1.2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编号:学习目标 .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组成特色; 理解其基本观点;.能画出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图形; 并掌握其线面之间的关系.学习要点 : 认识旋转体的形成过程, 掌握其线面关系.学习难点 : 组合体形成过程, 及其空间想象, 认识构造、掌握现面关系.自主学习指导问题 : 下边几何体与多面体不一样 , 认真察看以下几何体,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或生成规律?这个几何体的外面曲面是如何形成的?几何体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 圆柱、圆锥、圆台可由什么平面图形如何运动而成?圆柱 :圆锥 :圆台 :球 :球面 :旋转面 :旋转体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示方法:问题 : 圆柱、圆锥、圆台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 : 以直角三角形一边为旋转轴, 其余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吗?课前自主练习如图 , 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几个简单几何体组成的?D CA B思虑:将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必定是圆锥吗?直角梯形绕它的一条腰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必定是圆台吗?为何?讲堂检测训练. 用一个平面截球, 则截面的形状是.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圆柱的全部母线相互平行.圆锥的全部母线订交于一点.圆台的全部母线延伸后订交于一点.圆锥的侧面上不存在线段. 过圆台的轴的平面截圆台所得形状().是梯形,不必定是等腰梯形.必定是等腰梯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可能是在角形. 充满气的轮胎内胎能够经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如图 , 将平行四边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 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DCA B课后稳固训练.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所得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圆柱能够当作圆面沿着铅垂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 用一个平面去截圆台所得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假如一个球恰巧内切与一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盒子 , 那么这个球的半径为 .. 如图 , 已知△ , 认为轴 , 将△旋转360 ,试指出这个旋转体是由如何的基本几何体组成,并画出这个旋转体的表示图 .C. 用一张×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 其轴截面的面积为 .. 圆台的上下底面的直径分别为2cm,10cm, 高为 3cm,则圆台母线为 .B A 学习是一件增加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也许我们困苦过,在困难的竞争中,也许我们疲惫过,在失败的暗影中,也许我们失望过。

东升高中数学组导学案暑假编写安排一(必修⑤)

东升高中数学组导学案暑假编写安排一(必修⑤)
P15例3 ~P17练习
6
1.2应用举例—③测量角度
P17例6 ~P18练习
7
1.2应用举例—④解三角形
P19例7 ~P21练习
8
1.2应用举例(练习)
P22习题A组~P24习题B组
9
第一章解三角形(复习)
P27小结~P29习题B组
第二章解三角形编者:完成时间:
序号
课时计划
教材页面
1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①
P32思考~P35例2
2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②
P35递推~P36练习
3
2.2等差数列①
P41回顾~P43例1
4
2.2等差数列②
P44例2 ~P46习题B组
5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①
P48问题~P50例2
6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②
P51例3 ~P53习题B组
7
2.4等比数列①
P54模型~P57例1、P58例3
P109探究~P111例1
12
3.4基本不等式 ②
P112例2 ~P113习题B组
13
第三章不等式(复习)
P114小结~P116习题B组
东升高中数学组导学案暑假编写安排一(必修⑤)
第一章解三角形编者:完成时间:
序号
课时计划
教材页面
1
1.1.1正弦定理
P1探究~P5练习
2
1.1.2余弦定理
P5探究~P8练习
3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P9探究~P11习题B组
4
1.2应用举例—①测量距离
P5例1 ~P14练习
5
1.2应用举例—②测量高度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数学《讲学稿编写安排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数学《讲学稿编写安排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2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
3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
4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5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6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7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8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3)
9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10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编者:高建彪完成时间:8月20日
序号
课时计划
1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
2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②
3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4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交集与并集
5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②全集与补集
6
1.1集合(练习)
7
1.2.1函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①
8
1.2.1函数的概念②
9
1.2.2函数的表示法①
10
1.2.2函数的表示法②
11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①
12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②
13
1.3.2奇偶性
14
1.3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
15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编者:高建彪完成时间:9月1日
序号
课时计划
1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11
2.2对数函数(练习)
12
2.3幂函数
13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编者:高建彪完成时间:9月10日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全套导学案终审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全套导学案终审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全套导学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目录第一章三角函数1.1.1 任意角 (1)1.1.2 弧度角 (5)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8)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2)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 (15)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2) (17)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 (19)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22)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3) (25)1.3.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27)1.3.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30)1.3.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33)1.3.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36)1.3.3 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象(1) (38)1.3.3 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象(2) (41)1.3.4 三角函数的应用………………………………………………………………………44 三角函数复习与小结 (46)第二章 平面的向量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49)2.2.1 向量的加法 (52)2.2.2 向量的减法 (55)2.2.3 向量的数乘(1) (58)2.2.3 向量的数乘(2) (62)2.3.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65)2.3.2 向量的坐标表示(1) (68)2.3.2 向量的坐标表示(2) (70)2.4.1 向量的数量积(1) (72)2.4.1 向量的数量积(2) (75)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77)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81)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85)3.2.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 (88)3.2.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2) (92)第一章三角函数1.1.1 任意角【学习目标】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正确理解正角、零角、负角的概念2.正确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能判断其为第几象限角,熟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学习重点、难点】用集合与符号语言正确表示终边相同的角【自主学习】一、复习引入问题1:回忆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学的角的范围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在体操、跳水中,有“转体0720”这样的动作名词,这里的“0720”,怎么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建构数学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______绕着它的_____从一个位置_____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生学案)(内容:定义,图象与性质(单调性))log x的图象。

例1: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log2x与y=12解:(1)列表:Array(2)建系,描点,成图。

log x的图象,并说说它们之间有何对称性。

变式训练1: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log3x与y=13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图象特征函数性质a<a>10<0<1a>1a<1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函数的定义域为(0,+∞)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非奇非偶函数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函数的值域为R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11=α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增函数减函数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log,1>>xxalog,10><<xxa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log,10<<<xxalog,1<>xxa例2(课本P71例7):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其中a>0,a≠1) (1)y=log a x2(2)y=log a(4-x)变式训练2:(tb0311691)求函数y=log(x+3)(x2-4x+30的定义域。

例3(课本P72例8):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1) log23.4 , log28.5 ⑵log0.31.8 , log0.32.7 ⑶log a5.1 , log a5.9 ( a>0 , 且a≠1 )变式训练3:(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⑴log116 log118 ⑵log0.36 log0.34⑶log0.10.5 log0.10.6 ⑷log1.20.6 log1.20.4(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n 的大小:(1) log2 m < log2n (2) log0.6m > log0.6n(3) log a m < log a n (0<a<1) (4) log a m > log a n (a>1) 例4:填空题:(1)log20.3____0 (2)log0.75____ 0 (3)log34____ 0 (4)log0.60.5____ 0变式训练4:(1)log a b>0时a、b的范围是____________,(2)log a b<0时a、b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背景及实用性、必要性;2. 了解根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 理解根式的运算性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48~ P5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正方形面积公式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 .复习2:(初中根式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记作;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记作 .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应用背景探究下面实例及问题,了解指数指数概念提出的背景,体会引入指数函数的必要性.实例1. 某市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25℅,1990年人口数为a万,则x年后人口数为多少万?实例2. 给一张报纸,先实验最多可折多少次?你能超过8次吗?计算:若报纸长50cm,宽34cm,厚0.01mm,进行对折x次后,求对折后的面积与厚度?问题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0年分析,我国未来2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3℅,则x年后GDP为2000年的多少倍?问题2: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每过5730年衰减一半(半衰期),则死亡t年后体内碳14的含量P 与死亡时碳14关系为57301()2tP=. 探究该式意义?小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指数函数的应用模型,如人口问题、银行存款、生物变化、自然科学.探究任务二:根式的概念及运算考察:2(2)4±=,那么2±就叫4的;3327=,那么3就叫27的;4(3)81±=,那么3±就叫做81的 . 依此类推,若n x a=,,那么x叫做a 的 .新知:一般地,若n x 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 n th root ),其中1n>,n*∈N.例如:328=2 =.反思:当n为奇数时, n次方根情况如何?33-,记:x=当n为偶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情况?例如:81的4次方根就是,记:.强调: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试试:4b a=,则a的4次方根为;3b a=,则a的3次方根为 .新知:(radical),这里n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试试:计算2.反思:从特殊到一般,n结论:n a=. 当na=;当n是(0)||(0)a aaa a≥⎧=⎨-<⎩.※典型例题例1求下类各式的值:(1);(2);(3;(4)a b<).变式:计算或化简下列各式.(1(2.推广:(a≥0).※动手试试练1.-练2.化简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n次方根,根式的概念;2. 根式运算性质.※ 知识拓展1. 整数指数幂满足不等性质:若0a >,则0n a >.2. 正整数指数幂满足不等性质: ① 若1a >,则1n a >;② 若01a <<,则01n a <<. 其中n ∈N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A. 3B. -3C. ±3D. 81 2. 625的4次方根是( ).A. 5B. -5C. ±5D. 253. 化简2是( ). A. b - B. b C. b ± D. 1b4.= .5. 计算:3=;1. 计算:(1 (2)2. 计算34a a -⨯和3(8)a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 对比()nn nab a b =与()nn n a a b b=,你能把后者归入前者吗?§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1. 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3. 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50~ P 53,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般地,若n x a =,则x 叫做a 的 ,其中1n >,n *∈N . 简记为:. 的式子就叫做,具有如下运算性质:n =;= ;= .复习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m na a =;(2)()m na=;(3)()nab= .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分数指数幂引例:a>01025a a=,则类似可得=;23a== .新知:规定分数指数幂如下*(0,,,1)mna a m n N n=>∈>;*1(0,,,1)mnmna a m n N na-==>∈>.试试:(1)将下列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 ;= ;= (0,)a m N*>∈.(2)求值:238;255;436-;52a-.反思:幂为 .②分数指数幂有什么运算性质?小结: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指数幂的运算性质:(0,0,,a b r s Q>>∈)ra·r r sa a+=;()r s rsa a=;()r r sab a a=.※典型例题例1 求值:2327;4316-;33()5-;2325()49-.变式:化为根式.例2 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0)b>:(1)2b b;(2)533b b;(3例3 计算(式中字母均正):(1)211511336622(3)(8)(6)a b a b a b -÷-; (2)311684()m n .小结:例2,运算性质的运用;例3,单项式运算. 例4 计算: (1334a a a(0)a >;(2)312103652(2)()m n m n --÷- (,)m n N *∈;(3)÷小结:在进行指数幂的运算时,一般地,化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对含有指数式或根式的乘除运算,还要善于利用幂的运算法则.反思:①结论:无理指数幂.(结合教材P 53利用逼近的思想理解无理指数幂意义)② 无理数指数幂(0,)a a α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何?※ 动手试试练1. 把851323x --⎫⎪⎪⎝⎭化成分数指数幂.练2. 计算:(1443327; (2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分数指数幂的意义;②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③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知识拓展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数学模型为:0t m m e λ-=,其中t 表示经过的时间,0m 表示初始质量,衰减后的质量为m ,λ为正的常数.※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若0a >,且,m n 为整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mmnna a a ÷= B. m n mn a a a ⋅=C. ()nm m n a a += D. 01n n a a -÷=2.化简3225的结果是( ). A. 5 B. 15 C. 25 D. 125 3. 计算(122--⎡⎤⎢⎥⎣⎦的结果是( ).AB.C.2 D.24. 化简2327-= . 5. 若102,104mn==,则3210m n -= .1. 化简下列各式:(1)3236()49; (2. 2.1⎛-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练习)2. 会用分数指数幂表示根式;3.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P 48~ P 53,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什么叫做根式?运算性质?的式子就叫做 ,具有性质:n =;=;= .复习2:分数指数幂如何定义?运算性质? ① m na = ;m na-= .其中*0,,,1a m n N n >∈>②r s a a = ; ()r s a = ; ()s ab = .复习3:填空.① n为 时,(0)||...........(0)x x x ≥⎧==⎨<⎩.② 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 ;= .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 已知1122a a-+=3,求下列各式的值:(1)1a a -+; (2)22a a -+; (3)33221122a a a a----.补充:立方和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小结:①平方法;②乘法公式;③根式的基本性质=(a≥0)等.注意,a≥0十分重要,无此条件则公式不成立.≠.变式:已知11223a a--=,求:(1)1122a a-+;(2)3322a a--.例2从盛满1升纯酒精的容器中倒出13升,然后用水填满,再倒出13升,又用水填满,这样进行5次,则容器中剩下的纯酒精的升数为多少?变式:n次后?小结:①方法:摘要→审题;探究→结论;②解应用问题四步曲:审题→建模→解答→作答.※动手试试练1. 化简:11112244()()x y x y-÷-.练2. 已知x+x-1=3,求下列各式的值.(1)1122x x-+;(2)3322x x-+.练3. 已知12(),0xf x x x π=⋅>,试求.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2. 乘法公式的运用.※ 知识拓展 1. 立方和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3322()()a b a b a 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33223()33a b a a b ab b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354a a a(a >0)的值是( ).A. 1B. aC. 15aD. 1710a3. 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A .1777()n n m m=B=C 34()x y + D .=4. 化简3225()4-= .5. 化简2115113366221()(3)()3a b a b a b -÷= .1. 已知32x a b --=+, .2.2n a +=时, 实数a 和整数n 所应满足的条件.§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3. 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特殊点).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54~ P5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怎样定义的?(1)0a=;(2)na-=;(3)mna=;mna-= .其中*0,,,1a m n N n>∈>复习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m na a=;(2)()m na=;(3)()nab= .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思想及指数函数概念实例:A.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次分裂得到y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与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B.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讨论:上面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新知:一般地,函数(0,1)xy a a a=>≠且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反思:为什么规定a>0且a≠1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试试:举出几个生活中有关指数模型的例子?探究任务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言: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回顾: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1()2xy=,2xy=讨论:(1)函数2xy =与1()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何由2x y =的图象画出1()2x y =的图象?(2)根据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性质. 变底数为3或13后呢?新知:根据图象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a >1 0<a <1图 象性质(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点(0,1),即x =0时,y =1(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R 上是减函数※ 典型例题例1函数()xf x a =(0,1a a >≠且)的图象过点(2,)π,求(0)f ,(1)f -,(1)f 的值.小结:①确定指数函数重要要素是 ; ② 待定系数法. 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1)0.60.52,2; (2)2 1.50.9,0.9-- ;(3)0.5 2.12.1,0.5 ; (4)231-与.小结: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或间接利用中间数.※ 动手试试练1. 已知下列不等式,试比较m 、n 的大小:(1)22()()33m n >; (2) 1.1 1.1m n <.练2. 比较大小:(1)0.70.90.80.8,0.8, 1.2a b c ===;(2)01, 2.50.4,-0.22-, 1.62.5.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指数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指数函数概念;③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③单调法.※ 知识拓展因为(01)x y a a a =>≠,且的定义域是R , 所以()(01)f x y a a a =>≠,且的定义域与()f x 的定义域相同. 而()(01)x y a a a ϕ=>≠,且的定义域,由()y t ϕ=的定义域确定.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函数2(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则a 的值为( ).A. 1B. 2C. 1或2D. 任意值 2. 函数f (x )=21x a -+ (a >0,a ≠1)的图象恒过定点( ).A. (0,1)B. (0,2)C. (2,1)D. (2,2)3. 指数函数①()x f x m =,②()x g x n =满足不等式01m n <<<,则它们的图象是( ).4. 比较大小:23( 2.5)- 45( 2.5)-.5. 函数1()19x y =-的定义域为 .课后作业1. 求函数y =1151x x--的定义域.2. 探究:在[m ,n ]上,()(01)x f x a a a =>≠且值域?§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2. 掌握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判断其单调性;3.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57~ P 6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指数函数的形式是 , 其图象与性质如下a >1 0<a <1复习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图象的草图:2xy=,1()2xy=,5xy=,1()5xy=,10x y=,1()10xy=.思考:指数函数的图象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二、新课导学※典型例题例1我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在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土上,却养育着22%的世界人口.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公认的社会问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已达到13亿,年增长率约为1%.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按照上述材料中的1%的增长率,从2000年起,x年后我国的人口将达到2000年的多少倍?(2)从2000年起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多少?小结:学会读题摘要;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试试:2007年某镇工业总产值为100亿,计划今后每年平均增长率为8%, 经过x年后的总产值为原来的多少倍?多少年后产值能达到120亿?小结:指数函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N,每次的增长率为p,则经过x次增长后的总量y= . 我们把形如xy ka= (,0,1)k R a a∈>≠且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1xy=+; (2)y=(3)110.4xy-=. 变式:单调性如何?小结:单调法、基本函数法、图象法、观察法.试试:求函数y=论其单调性.※ 动手试试练 1. 求指数函数212x y +=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其单调性.练2.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m n 的大小. (1)33m n <; (2)0.60.6m n >; (3)(1)m n a a a >> ;(4) (01)m n a a a <<<.练3. 一片树林中现有木材30000 m 3,如果每年增长5%,经过x 年树林中有木材y m 3,写出x ,y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图象求约经过多少年,木材可以增加到40000m 3.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指数函数应用模型(,01)x y ka k R a a =∈>≠且;2. 定义域与值域; 2. 单调性应用(比大小).※ 知识拓展形如()(01)f x y a a a =>≠,且的函数值域的研究,先求得()f x 的值域,再根据t a 的单调性,列出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得出所求值域,注意不能忽视()0f x y a =>. 而形如()(01)x y a a a ϕ=>≠,且的函数值域的研究,易知0x a >,再结合函数()t ϕ进行研究. 在求值域的过程中,配合一些常用求值域的方法,例如观察法、单调性法、图象法等.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如果函数y =a x(a >0,a ≠1)的图象与函数y =bx(b >0,b ≠1)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有( ). A. a >b B. a <bC. ab =1D. a 与b 无确定关系2. 函数f (x )=3-x-1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 ). A. R , RB. R , (0,)+∞C. R ,(1,)-+∞D.以上都不对3. 设a 、b 均为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 =a x 的图象与y =a -x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B. 函数f (x )=a 1-x(a >1)在R 上递减C. 若a2>a21-,则a >1D. 若2x >1,则1x > 4.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22()5- 320.4-();0.7633()0.753-(). 5. 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y =a x , y =b x , y =c x , y =d x 的图象如右图,则a 、b 、c 、d 、1之间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课后作业1. 已知函数f (x )=a -221x +(a ∈R ),求证:对任何a R ∈, f (x )为增函数.2. 求函数2121x x y -=+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1)学习目标1. 理解对数的概念;2. 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2~ P 64,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复习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 是2002年的2倍? (只列式)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对数的概念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讨论:(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新知: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试试:将复习2及问题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新知: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反思:(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0,1a a >≠时,x a N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典型例题例1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35125= ;(2)712128-=;(3)327a =; (4) 2100.01-=; (5)12log 325=-;(6)lg0.001=3-; (7)ln100=4.606.变式:12log 32?= lg0.001=?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642log 3x =; (2)log 86x =-; (3)lg 4x =; (4)3ln e x =.小结:应用指对互化求x .※ 动手试试练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5log 25 ; (2)21log 16 ; (3)lg 10000.练2. 探究log ?n a a = log ?a N a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对数概念;②lg N 与ln N ;③指对互化;④如何求对数值※ 知识拓展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 ,1550-1617年)男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 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若2log 3x =,则x =( ).A. 4B. 6C. 8D. 92. log = ( ).A. 1B. -1C. 2D. -23. 对数式2log (5)a a b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5)-∞B .(2,5)C .(2,)+∞D . (2,3)(3,5)4.计算:1(3+= .5. 若log 1)1x =-,则x =________,若y =,则y =___________.1. 将下列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对数式化成指数式. (1)53243=; (2)51232-=; (3)430a = (4)1() 1.032m =; (5)12log 164=-;(6)2log 1287=; (7)3log 27a =.2. 计算:(1)9log 27; (2)3log 243; (3); (3)(2log (2; (4)625.§§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2)1. 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2.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4~ P 66,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1)对数定义: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x 叫做 ,记作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x a N =⇔ .复习2:幂的运算性质.(1)m n a a = ;(2)()m n a = ; (3)()n ab = .复习3: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 (1)设log 2a m =,log 3a n =,求m n a +; (2)设log a M m =,log a N n =,试利用m 、n 表示log (a M ·)N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问题:由p q p q a a a +=,如何探讨log a MN 和log a M 、log a N 之间的关系?问题:设log a M p =,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M =p a ,N =a∴MN =p a q a =p q a +,∴log a MN =p +q ,即得log a MN =log a M + log a N 根据上面的证明,能否得出以下式子?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 log log ()n a a M n M n R =∈.反思: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 典型例题例1用log a x , log a y ,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 (1)2log a xyz ; (2)log a .例2计算:(1)5log 25; (2)0.4log 1; (3)852log (42)⨯; (4)探究: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bb a=(0a >,且1a ≠;0c >,且1c ≠;0b >).试试:2000年人口数13亿,年平均增长率1℅,多少年后可以达到18亿?※ 动手试试练1. 设lg2a =,lg3b =,试用a 、b 表示5log 12.变式: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6、.练2. 运用换底公式推导下列结论. (1)log log m n a a nb b m=;(2)1log log a b b a =.练 3. 计算:(1)7lg142lg lg7lg183-+-;(2)lg 243lg9.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②运用对数运算性质;③换底公式.※ 知识拓展①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b a b NN a=; ② 对数的倒数公式1log log a b b a=.③ 对数恒等式:log log n n a a N N =,log log m n a a nN N m=,log log log 1a b c b c a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22log (35)log 3log 5÷=- B .222log (10)2log (10)-=- C .222log (35)log 3log 5+= D .3322log (5)log 5-=-2. 如果lgx =lga +3lgb -5lgc ,那么( ).A .x =a +3b -cB .35abx c =C .35ab x c= D .x =a +b 3-c 33. 若()2lg 2lg lg y x x y -=+,那么( ). A .y x = B .2y x =C .3y x =D .4y x =4. 计算:(1)99log 3log 27+= ; (2)2121log log 22+= . 5.计算:15lg 23= .1. 计算: (1;(2)2lg 2lg 2lg5lg5+⋅+.2. 设a 、b 、c 为正数,且346a b c ==,求证:1112c a b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3)1.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实践问题;2.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训练,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6~ P 69,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 (1)log ()a MN = ; (2)log aMN= ; (3) log na M = .换底公式log a b = .复习2: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复习3: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亿? (用式子表示)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 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0lg lg M A A =-,其中A 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0A 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振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小结:读题摘要→寻找数量关系→利用对数计算.例2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 与生物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求生物死亡t 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 ,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 和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 ,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 ,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 和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长沙马王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余含量约占原始量的76.7%,试推算古墓的年代?反思:① P 和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② P 关于t的指数函数(x P =,则t 关于P的函数为 .※ 动手试试练1. 计算:(1)0.21log 35-; (2)4912log 3log 2log ⋅-练2. 我国的GDP 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为7.3%,约多少年后我国的GDP 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应用建模思想(审题→设未知数→建立x 与y之间的关系→求解→验证); 2. 用数学结果解释现象.※ 知识拓展在给定区间内,若函数()f x 的图象向上凸出,则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为凸函数,结合图象易得到1212()()()22x x f x f x f ++≥; 在给定区间内,若函数()f x 的图象向下凹进,则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为凹函数,结合图象易得到1212()()()22x x f x f x f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25()a-(a≠0)化简得结果是().A.-a B.a2C.|a|D.a2. 若 log7[log3(log2x)]=0,则12x=().A. 3B.3. 已知35a b m==,且112a b+=,则m之值为().A.15 B.2254. 若3a=2,则log38-2log36用a表示为 .5. 已知lg20.3010=,lg1.07180.0301=,则lg2.5=;1102=.1. 化简:(1)222lg5lg8lg5lg20(lg2)3+++;(2)()()24525log5+log0.2log2+log0.5.2. 若()()lg lg2lg2lg lgx y x y x y-++=++,求xy的值.§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70~ P72,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画出2xy=、1()2xy=的图象,并以这两个函数为例,说说指数函数的性质.复习2:生物机体内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列式)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对数函数的概念问题:根据上题,用计算器可以完成下表:讨论:t 与P 的关系?(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logt P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新知: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log a y x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自变量是x ; 函数的定义域是(0,+∞).反思: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探究任务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试试: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2log y x =;0.5log y x =.反思:(1)根据图象,你能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哪些性质?(2)图象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log a y x =;(2)log (3)a y x =-;变式:求函数y =.例2比较大小:(1)ln3.4,ln8.5; (2)0.30.3log 2.8,log 2.7; (3)log 5.1,log 5.9a a .小结: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注意格式规范.※ 动手试试练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0.2log (6)y x =--; (2)32log 1y x =-.练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值的大小.(1)22log 3log 3.5和; (2)0.30.2log 4log 0.7和; (3)0.70.7log 1.6log 1.8和; (4)23log 3log 2和.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 求定义域;3. 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知识拓展对数函数凹凸性:函数()log ,(0,1)a f x x a a =>≠,12,x x 是任意两个正实数.当1a >时,1212()()()22f x f x x xf ++≤;当01a <<时,1212()()()22f x f x x xf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当a >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象是( ).2. 函数22log (1)y x x =+≥的值域为( ). A. (2,)+∞ B. (,2)-∞ C. [)2,+∞ D. [)3,+∞3. 不等式的41log 2x >解集是( ). A. (2,)+∞ B. (0,2)B. 1(,)2+∞ D. 1(0,)24. 比大小:(1)log 67 log 76 ; (2)log 31.5 log20.8.5. 函数(-1)log (3-)x y x =的定义域是 .1.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 、n 的大小: (1)3log m <3log n ; (2)0.3log m >0.3log n ; (3)log a m >log a n (a >1)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2)y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1. 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 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够在同一坐标上看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72~ P 73,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图象和性质.复习2: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1)10log 7与10log 12 ;(2)0.5log 0.7与0.5log 0.8.复习3:求函数的定义域. (1)311log 2y x=- ; (2)log (28)a y x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反函数问题:如何由2x y =求出x ?反思:函数2log x y =由2x y =解出,是把指数函数2x y =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 习惯上我们通常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即写为2log y x =.新知: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 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函数的自变量, 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新的函数的因变量. 我们称这两个函数为反函数(inverse function )例如:指数函数2x y =与对数函数2log y x =互为反函数.试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2x y =及其反函数2log y x =图象,发现什么性质?反思:(1)如果000(,)P x y 在函数2xy =的图象上,那么P 0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在函数2log y x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2)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结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3x y =; (2)log (1)a y x =-.小结:求反函数的步骤(解x →习惯表示→定义域)变式:点(2,3)在函数log (1)a y x =-的反函数图象上,求实数a 的值.例2溶液酸碱度的测量问题:溶液酸碱度pH 的计算公式lg[]pH H +=-,其中[]H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1)分析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2)纯净水7[]10H +-=摩尔/升,计算其酸碱度.小结:抽象出对数函数模型,然后应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应用建模思想.※ 动手试试练 1. 己知函数()x f x a k =-的图象过点(1,3)。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2.2(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生学案) (内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般形式x y a =(0a >,且1)a ≠ log a y x =(0a >,且1)a ≠图象定义域 (,)-∞+∞ (0,)+∞ 值域 (0,)+∞(,)-∞+∞函 数 值 变 化 情 况当1a >时,1,0,1,0,1,0.x xx a x a x a x ⎧>>⎪==⎨⎪<<⎩当01a <<时,1,0,1,0,1,0.x xx a x a x a x ⎧<>⎪==⎨⎪><⎩当1a >时,log 0,1,log 0,1,log 0, 1.a a ax x x x x x >>⎧⎪==⎨⎪<<⎩ 当01a <<时,log 0,1,log 0,1,log 0, 1.a a ax x x x x x <>⎧⎪==⎨⎪><⎩ 单调性1a >时,x y a =是增函数;01a <<时,x y a =是减函数1a >时,log a y x =是增函数; 01a <<时,log a y x =是减函数图象函数xy a =的图象与函数log a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例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2xy =与2log y x =的图象,并观察两图象之间有何关系。

变式训练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1()2xy =与12log y x =的图象,并观察两图象之间有何关系。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 ;( 2)y=lnx ;(3)y=1x;(4)y =小结: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步骤:(1)求定义;(2)反解;(3)互换 性质: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变式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y=x+1;(2)y=xe ;(3)y=2log (1)x + 例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lgx| ;(2)y=lg|x| 变式训练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12log x |;(2)y=ln|x|;(3)y=||2x例4:解下列不等式:(1)12log (21)0x +<;(2)12log (21)0x +≠;(3)12log (21)0x +>;(4)22log ()1x x +>(5)22log ()1x x +<变式训练:解下列不等式:(1)22log (2)3x x ->;(2)22log (4)5x x -≤;(3)213log (2)1x x +>-布置作业: A 组: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lgx 与10xy =的图象,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单调递增区间。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2.1.2(2)指数函数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2.1.2(2)指数函数

2.1.2(2)指数函数(学生学案)完成下列表格:1a >01a << 图象定义域值域性质(1)过定点 ,(2) (2)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310x y =; (2)10.8x y = ; (3)413-=x y ; (4)x y )21(1-= 变式训练1:解下列指数不等式:(1)232x >;(2)1()162x <;(3)21327x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 3.541.9 1.9,; (2)0.20.10.60.6--,; (3)0.3 3.11.80.7,. 变式训练2:(1)已知3355m n ⎛⎫⎛⎫> ⎪ ⎪⎝⎭⎝⎭,试比较m n 与的大小; (2)已知0.564x>,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例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x )31(y =(2)x )21(y =(3)x 2y =(4)x 3y =(5)x 5y = 变式训练3:如图,则d c b a ,,,与1的大小关系是 ( )A d c b a <<<<1B c d a b <<<<1C c d b a <<<<1D d c b a <<<<1例4: 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y=2x 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1)y=2x+1; (2)y=2x-2.变式训练4: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2x y =;(2)|1|2x y +=布置作业:1、(tb0114001)函数y=3x 与y=(31)x 的图象( )。

(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直线y=x 对称1、(课本P59习题2.1 B组 NO:1)2、(课本P59习题2.1 B组 NO:4)3、函数f(x)=a x-b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b为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1,b<0B.a>1,b>0C.0<a<1,b>0D.0<a<1,b<0。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 学习目标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 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 的联系;2. 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新知:对于函数 y f(x),我们把使f(x) 0的实 数x 叫做函数y f(x)的零点(zero point ).反思:函数y f(x)的零点、方程f(x) 0的实数根、函 数y f (x)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 么关系?探究任务二:零点存在性定理 问题:① 作出y x 2 4x 3的图象,求f(2), f (1), f(0)的 值,观察f (2)和f(0)的符号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 (a 0)的根就是相 应二次函数 y ax bx c 0 (a 0)的图象与 x轴交点的你能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到y f (x)吗?新知:如果函数y f (x)在区间[a,b ]上的图象是连 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gf(b)<0,那么, 函数y f (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 c (a,b),使得f(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0的根.讨论:零点个数一定是一个吗? 逆定理成立吗?鼻 学习过程—————————————_ — — — — — — — ■—————————————————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86~ P 88,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 :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 +c =0 ( a 0)的解法. 判别式 = 当 0 ,方程有两根,为 x 1,2 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0 ,方程有一根,为 xo __________________ ; 当0 ,方程无实根. 试试:(1) 函数y x 2 4x 4的零点为 (2) 函数y x 2 4x 3的零点为2 复习2:方程ax +bx +c =0 (a 0)的根与二次函数 y =ax 2+bx +c ( a 0)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方程f (x) 0有实数根 函数y f (x)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有零点.①方程x 22x 3 0的解为,函数y 2 x 2x 3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② 方程 2 x 2x 1 0的解为 ,函数y 2 x 2x 1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③ 方程 2 x 2x 3 0的解为 ,函数y 2 x 2x 3的图象与x 轴有个交点,坐标为二、新课导学 探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问题: ② 观察下面函数y f (x)的图象,/C7 */在区间 [a, b]上 零点; f (a)gf (b) 0 在区间 [b,c]上零点; f (b)gf (c) 0 在区间 [c,d]上零点;f (c)gf (d)0.(1)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非偶次零点),函数值变号•推论: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f(a)f(b) 0,那么函数f (x)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一个零点•(2 )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保持同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函数f(x) (x2 2)(x2 3x 2)的零点个数为( ).A. 1B. 2C. 3D. 42. 若函数f (x)在a,b 上连续,且有f (a)gf (b) 0 .则函数f (x)在a,b 上( ).A. 一定没有零点B. 至少有一个零点C.只有一个零点D. 零点情况不确定3. 函数f (x) e x14x 4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 ( 1,0)B. (0,1)C. (1,2)D. (2,3)4. __ 函数y x2 x 20的零点为.5. 若函数f (x)为定义域是R的奇函数,且f(x)在(0,)上有一个零点.则f (x)的零点个数为_」"7课后作业1. 求函数y x3 2x2 x 2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练2.求函数y 2x3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学习小结①零点概念;②零点、与x轴交点、方程的根的关系;③零点存在性定理%知识拓展图象连续的函数的零点的性质:__ Q2. 已知函数f(x) 2(m 1)x 4mx 2m 1.(1) m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零点;(2 )若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m值.试结合图形来分析探典型例题例1求函数f (x) In x 2x 6的零点的个数变式:求函数f(x) In x x 2的零点所在区间小结:函数零点的求法•①代数法:求方程f (x) 0的实数根;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动手试试练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y x2 5x 4 ;2(2)y (x 1)(x 3x 1).定有重球;第三次,两端各放 __________ 个球,如果平衡,剩下的就是重球,否则,低的就是重球.思考:以上的方法其实这就是一种二分法的思想,采用类似的方法,如何求y In x 2x 6的零点所在区间?如何找出这个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学习目标1. 根据具体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2. 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1 -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1^59~ P9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什么叫零点?零点的等价性?零点存在性定理?对于函数y f(x),我们把使__________________ 的实数x叫做函数y f(x)的零点.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的图象与x车由_________ 函数y f (x)如果函数y f (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函数y f (x)在区间(a, b)内有零点.复习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三次方程?四次方程?新知:对于在区间[a, b]上连续不断且f(a)gf(b)<0 的函数y f(x),通过不断的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二分法(bisecti on).反思:给定精度£,用二分法求函数f (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何呢?①确定区间[a,b],验证f(a)gf (b) 0 ,给定精度②求区间(a,b)的中点为;③计算f(N):若f(N)0,则人就是函数的零点;若f(a)gf(xj0 ,则令b为(此时零点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全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全部导学案

必修2第一章§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算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 ,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 ,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⑴圆柱:.⑵圆锥:.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4球: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是图在教材P8 T1 36.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r,R,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圆台的母线长;7.如图,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出一个棱锥,求长方体的体积与剩下的几何体的体积的比;8.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是2cm,求球的体积与表面积;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填空题:1正方形边长扩大n倍,其面积扩大倍;长方体棱长扩大n倍,其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2 圆半径扩大n倍,其面积扩大倍;球半径扩大n倍,其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3 圆柱的底面不变,体积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高扩大到原来的倍;反之,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倍;2.已知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的棱长为1,求它的表面积与体积;3.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3cm,4cm,5cm,绕着三边旋转一周分别形成三个几何体,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互助小组长签名:§2-2 投影与三视图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1-18完成下面填空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⑴叫中心投影,⑵叫平行投影,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 ,否则叫斜投影.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平行投影下的正投影包括斜二测法和三视图: 1三视图的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看到的物体轮廓线即正投影被遮挡的轮廓线要画虚线;2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①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O点,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与y′轴,两轴交于O′,且使∠x′O′y′= ,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②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画成;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 ,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中,可以看作不是简单组合体的是.A B C D2.根据下列描述,说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它的三视图:由五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正四边形,其余四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几何体; 3.下列结论正确的有1角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一定是角;2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3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4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线段仍然平行4.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1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4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6.根据下列三视图,画出对应的几何体:7.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一角为60°,边长为4cm的菱形的直观图;8.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求出正三角形的直观图三角形'''A B C的面积;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课后15分钟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483π+ B.443π+ C. 84π+ D.103π2.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下列图形表示水平放置图形的直观图,画出它们原来的图形.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 §2-3 平面概念、公理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0-43完成下面填空1.平面及画法2.三个公理:公理1: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公理2: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公理3: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注意:公理1的作用:直线在平面上的判定依据; 公理2的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用其证明点、线共面;公理3的作用: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用其证明点在直线上——两平面的公共点一定在交线上.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A l AB l B l ααα∈∈∈∈⇒⊂B .,,,A A B B AB αβαβαβ∈∈∈∈⇒=C .,l A l A αα⊄∈⇒∉重合2.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C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D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3.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1直线a 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M;2直线a 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4.如图,试根据下列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 1AB 没有被平面α遮挡; 2AB 被平面α遮挡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都相交,那么这三条直线是否共面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2点1,,B C D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画出平面1AC 与平面1BC D 的交线,平面1ACD 与平面1BDC 的交线.7.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已知EF 和GH 交于P 点,求证:EF 、GH 、AC 三线共点. 8. ABC ∆在平面α外,AB P α=,BC Q α=,AC R α=,求证:P ,Q ,R 三点共线.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 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间不同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C. 空间有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和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三条平行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2.给出下列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依次是 .① 梯形的四个顶点共面; ② 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③ 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 每两条都相交并且交点全部不同的四条直线共面.3.已知空间四点中无任何三点共线,那么这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4.下面四个叙述语其中A,B 表示点,a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 ,,A B AB ααα⊂⊂∴⊂; ②,,A B AB ααα∈∈∴∈; ③,,A a a A αα∉⊂∴∉; ④,,A a A a αα∉⊂∴∉.其中叙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序号是5.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N 分别是AA 1,D 1C 1的中点,过点D,M,N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A 1B 1C 1D 1相交于直线l , 1画出直线l ; 2设11lA B P =,求PB 1的长;3求D 1到l 的距离.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2-4空间直线位置关系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4-50完成下面填空1.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异面直线的概念与画法1⎧⎧⎪⎨⎨⎩⎪⎩相交直线:;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注意:常用平面衬托法画两条异面直线2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把,a 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所成的角或夹角.注意:①,a b''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为,③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a b⊥.2.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 .2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记作a⊄α包括a∩α=A和a∥α3.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相交: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A. 异面B. 平行C. 相交D. 以上都有可能2.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A. l与α相交B. l⊂αC. l与α相交或l⊂αD. 以上结论都不对3.若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个数.A. 有限个B. 无限个C. 没有D. 没有或无限个4.如果OA∥''O A,OB∥''O B,那么AOB∠与'''AO B∠大小关系.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A'B'C'D'中,AB=,AD='1AA=.1BC和''AC所成的角是多少度2'AA和'BC所成的角是多少度6.下图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① BM 与ED 平行; ② 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 CN 与BM 成60º角; ④ DM 与BN 垂直. 以上四个说法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依次是 .7.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长与对角线都相等,求AB 和CD 所成的角的大小.8.三棱柱ABC —A 1B 1C 1 的侧棱垂直底面,∠BCA=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 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 与AF 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 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 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两条直线a ,b 分别和异面直线c , d 都相交,则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是 .A. 一定是异面直线B. 一定是相交直线C. 可能是平行直线D. 可能是异面直线,也可能是相交直线2.E 、F 、G 、H 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EFGH 是 形;2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垂直,则EFGH 是 形;3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等,则EFGH 是 形.3.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与另一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4.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将空间分成 个部分. A. 7 B. 15 C. 21 D. 275.一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且不为零,则这两个平面 . E A F B C M N DC. 平行或垂合D. 平行或相交6.正方体AC1中,E,F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角的大小.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2-5空间平行关系1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4-57完成下面填空1.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1定义:,则直线和平面平行.2判定定理:,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2.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1定义:,则平面和平面平行.2判定定理:,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直线1l、2l, 平面α,1l∥2l,1l∥α, 那么2l与平面α的关系是.A.1l∥α B.2l⊂αC.2l∥α或2l⊂α D.2l与α相交2.以下说法其中,a 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若a∥b,b⊂α,则a∥α②若a∥α,b∥α,则a∥b③若a∥b,b∥α,则a∥α④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0个B. 1个C. 2个D. 3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平行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C.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D. 如果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4.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A. α、β都平行于直线lB. 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C. l、m是α内两条直线,且l∥β,m∥βD. 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BC、C1D1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B1D1D.6.如图,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2若4MN BC ==,43PA =,求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分别是C 1C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 ∥平面A 1BD .8.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2,侧棱13A A =,M 、N 分别为A 1B 1、A 1D 1的中点,E 、F 分别是B 1C 1、C 1D 1的中点. 1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 2求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距离.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 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已知a ,b 是两条相交直线,a ∥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 b ∥αB. b 与α相交C. b ⊂αD. b ∥α或b 与α相交2.如果平面α外有两点A 、B ,它们到平面α的距离都是a ,则直线AB 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平行或相交 D. AB ⊂α 3.如果点M 是两条异面直线外的一点,则过点M 且与a ,b 都平行的平面 . A. 只有一个 B. 恰有两个 C. 或没有,或只有一个 D. 有无数个4.已知a 、b 、c 是三条不重合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说法中: ⑴ a ∥c ,b ∥c ⇒a ∥b ; ⑵ a ∥γ,b ∥γ⇒a ∥b ; ⑶ c ∥α,c ∥β⇒α∥β;⑷ γ∥α,β∥α⇒α∥β; ⑸ a其中正确的说法依次是 .5.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E 为PB 的中点,O 为AC ,BD 的交点. 1求证:EO ‖平面PCD ; 2图中EO 还与哪个平面平行6.已知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点M 、N 、Q 分别在P A 、BD 、PD 上, 且PM :MA =BN :ND =PQ :QD .求证:面MNQ ∥面PBC .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2-6 空间平行关系2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8-61完成下面填空 1.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 .2.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 .2其它性质: ①//,//l l αβαβ⊂⇒; ②//,l l αβαβ⊥⇒⊥; ③夹在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直线l //平面α,m 为平面α内任一直线,则直线l 与直线m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异面 C. 相交 D. 平行或异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平行. B.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C. 若直线a 、b 均平行于平面α,则a 与b 平行D.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重合B. 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C. 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D.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平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B. 经过两条平行线中一条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C.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D.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强调笔记:N MPD CQB A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经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作一平面交平面AA 1D 1D 于E 1E ,求证:E 1E ∥B 1B6.已知正三棱柱的棱长都是a , 过底面一边和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作截面,求此截面的面积..7.如图,设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两异面直线,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A 、C ∈α,B 、D ∈β. 求证:MN//α.8.已知平面//αβ,直线AB,CA 交于点S,A,C 在平面α内,B,D在平面β内,且线段AS=2cm,BS=4cm,CD=8cm,求线段CS 的长度.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 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能是 . A. 平行 B. 平行和异面 C. 平行和相交 D. 异面和相交2.如图:已知l 是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的平面AB 1D 1与下底面ABCD 所在平面的交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β α _ N_ M _ D_B _ C_ AA. D1B1∥lB. BD//平面AD1B1C. l∥平面A1D1B1D. l⊥B1 C13.设不同的直线a,b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四个说法:①a∥α,b∥α,则a∥b;②a∥α, a∥β, 则α∥β;③α∥γ,β∥γ,则α∥β;④a∥b,b⊂α,则a∥α.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依次是. 4.在正方体''''ABCD A B C D-中,下列四对截面中,彼此平行的一对截面是.A. '''BDC B D C与 B. '''A BC ACD与C. '''B D D BDA与 D. '''A DC AD C与5.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F在PC上,且PE:EF:FC=1:1:1,问在P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平面AEM∥平面BFD,并请说明理由;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2-7空间垂直关系1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4-69完成下面填空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 l是平面α的,α是直线l的,它们的唯一公共点P叫做. 2判定定理:,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线线垂直→面面垂直符号语言表示为:. 3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半平面叫做.记作二面角ABαβ--. 简记P AB Q--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lα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β内分别作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3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作αβ⊥.4判定:,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四个说法: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②过空间一定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③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④经过一个平面的垂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垂直;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是.A.1B. 2C. 3D. 4 2.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3.在三棱锥A—BCD中,如果AD⊥BC,BD⊥AD,△BCD是锐角三角形,那么.A. 平面ABD⊥平面ADCB. 平面ABD⊥平面ABCC. 平面BCD⊥平面ADCD. 平面ABC⊥平面BCD4.设三棱锥P ABC-的顶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H,给出以下说法:①若PA BC⊥,PB AC⊥,则H是ABC∆垂心;②若,,PA PB PC两两互相垂直,则H是ABC∆垂心;③若90ABC∠=,H是AC的中点,则PA PB PC==;④若PA PB PC==,则H是ABC∆的外心.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依次是.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四面体ABCD中,,,AC BD E F=分别为,AD BC的中点,且EF AC,90BDC∠=,求证:BD⊥平面ACD.6.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取边BC、CD 的中点E、F,连结AE、EF、AF,以AE、EF、FA为折痕,折叠使点B、C、D重合于一点P.1求证:AP⊥EF;2求证:平面APE⊥平面APF. 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 中,AB=BC=2, AA1=1,求BC1与平面BB1D1D 所成角的正弦值.8.Rt△ABC 的斜边BC 在平面α内,两直角边AB、A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30º、45º,求平面ABC 与平面α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当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 和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90°B. 60°C. 45°D. 30° 2.在直二面角AB αβ--棱AB 上取一点P ,过P 分别在,αβ平面内作与棱成45°角的斜线PC 、PD ,则∠CPD 的大小是 . A .45° B .60°C .120°D .60°或120°3.E 是正方形ABCD 的AB 边中点,将△ADE 与△BCE 沿DE 、CE 向上折起,使得A 、B 重合为点P ,那么二面角D —PE —C 的大小为 .4.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棱AB 和BC 的中点,M 为棱1B B 的中点. 求证:1EF ⊥平面11BB D D ;2平面1EFB ⊥平面11D C M .5.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并且PD=a. 1求证:PD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A-PB-C 的大小;3在这个四棱锥中放入一个球,求球的最大半径互助小组长签名:必修2 第二章§2-8 空间垂直关系2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70-72完成下面填空1.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2.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一直线,则α⊥βB. 若平面α内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C. 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 ⊂α,则必有l ⊥βD. 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 ⊂α,则必有l ∥β2.给出下列说法:①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此直线与平面平行;②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异面线段的中点连线平行于这两个平面;③直线m ⊥平面α,直线n ⊥m ,则n ∥α; 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两个说法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3.已知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说法: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m ∥α,m ∥β,则α∥β;③若α∩β=n ,m ∥n ,则m ∥α且m ∥β; ④若m ⊥α,m ⊥β,则α∥β.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4.已知两个平面垂直,给出下列一些说法:①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依次是.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5.把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边BC放置于桌面,另一条直角边AC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a是α内一条直线,若斜边AB与a垂直,则BC是否与a垂直6.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平面ABC.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2若D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分居直径AB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 7.三棱锥P ABC-中,PA PB PC==,PO⊥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O为底面△ABC的外心.8.三棱锥P ABC-中,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PO⊥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O为底面△ABC的内心.强调笔记:课末5分钟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课后15分钟自主落实,未懂则问1.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为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 PA⊥BCB. BC⊥平面PACC. AC⊥PBD. PC⊥BC2.在ABC ∆中,90ACB ∠=︒,AB =8,60BAC ∠=︒,PC ⊥面ABC ,PC =4,M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 . A. 27 B. 7 C. 19 D. 53.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给出条件 ①m∥α;②m⊥α;③m α⊂ ;④αβ⊥ ;⑤//αβ.1当满足条件 时,有m∥β ; 2当满足条件 时,有m⊥β.4.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求证: 1B 1D ⊥平面A 1C 1B ;2B 1D 与平面A 1C 1B 的交点设为O ,则点O 是△A 1C 1B 的垂心.5.已知PCBM 是直角梯形,∠PCB=90°,PM∥BC,PM=1,PC =2,点A 是平面PCBM 外一点,又AC =1,∠ACB= 90°,二面角P-BC-A 的大小为60°.1求证:平面PAC⊥平面ABC ; 2求三棱锥P-MAC 的体积.互助小组长签名:立体几何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正确结论是A.直线在平面内B.直线在平面外C.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外D.直线与平面相交2.以下四个正方体中,P 、Q 、R 、S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P 、Q 、R 、S 四点共面的图是PQR SDCSR QPP QRSB ASR QP3.如图, 过球的一条半径OP 的中点O 1 ,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所得截面圆的面积与球的表面面积之比为A. 3:16B. 9:16C. 3:8D. 9:32第3题图'4. 右上图,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D '是A 'B '边上的一点且D 'A '=31A 'B ',A 'B '∥Y '轴, C 'D '∥X '轴,那么C 'A '、C 'B '、C 'D '三条线段对应原图形中的线段CA 、CB 、CD 中 A .最长的是CA,最短的是CB B .最长的是CB,最短的是CA C .最长的是CB,最短的是CD D .最长的是CA,最短的是CD5.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点A 到△A 1BD 所在平面的距离= A .1B .21C .23D .336.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 BC ∥平面PDF B . DF ⊥平面PAE C . 平面PDF ⊥平面ABC D. 平面PAE ⊥平面ABC7.关于直线a 、b 与平面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α,b ∥β且α∥β,则a ∥b ②若a ⊥α,b ⊥β且α⊥β,则a ⊥b ③若a ⊥α,b ∥β且α∥β,则a ⊥b ④若a ∥α,b ⊥β且α⊥β,则a ∥b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8.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直线l既经过平面α内的一点A,也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B”记作.9.正六棱台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cm,2cm,高是1cm,它的侧面积等于.10.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的命题的是;把正确命题的题号都填上11.P是△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O是P在平面α内的射影. 若P到△ABC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则1O是△ABC的__________心;2若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O是△ABC的_______心;3若PA,PB,PC两两垂直,则O是△ABC的_______心.三、解答题:共45分12.12分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O是底面ABCD的中心,E是C1C的中点.⑴求异面直线O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⑵求直线OE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⑶求证:对角面AA1C1C与对角面BB1D1D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23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 2x , 32x +, 35y x -, 22x y +; ⑤ 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 方程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⑦ 隆成日用品厂2008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年8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新知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试试1:探究1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探究2:“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新知2:集合元素的特征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 .试试2: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① 不等式30x ->的解; ② 3的倍数;③ 方程2210x x -+=的解; ④ a ,b ,c ,x ,y ,z ; ⑤ 最小的整数;⑥ 周长为10 cm 的三角形; 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⑧ 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 ⑨ 地球上的四大洋; ⑩ 地球的小河流.探究3:实数能用字母表示,集合又如何表示呢?新知3: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A ,记作:a ∉A .试试3: 设B 表示“5以内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则5 B ,0.5 B , 0 B , -1 B .探究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又如何表示呢?新知4:常见数集的表示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N *或N +;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试试43.7 N,3.7 Z,.探究5:探究1中①~⑧分别组成的集合,以及常见数集的语言表示等例子,都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 这种方法语言文字上较为繁琐,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呢?新知5: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与{a}不同.试试5:试试2中,哪些对象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试写出其表示.※典型例题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15以内质数的集合;②方程2(1)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③一次函数y x=与21y 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变式:用列举法表示“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概念: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及表示;④列举法.※知识拓展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1874年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B.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C.集合{1,2,3,4,5}和{5,4,3,2,1}表示同一个集合D.1361,0.5,,,2242.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②Q;③3N+-∉;④.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 C.3个D.4个3. 直线21y x=+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A. {0,1}B. {(0,1)}C.1{,0}2- D.1{(,0)}2-4. 设A表示“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组成的集合,则:深圳A;广州A. (填∈或∉)5. “方程230x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10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2)10的所有正约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210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 设x∈R,集合2{3,,2}A x x x=-.(1)求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2)若2A-∈,求实数x.§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45复习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 .其中的每个对象叫作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特征.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 .复习2:集合2{21}A x x=++的元素是,若1∈A,则x= .复习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四个集合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思考:①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②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13x-<的解集吗?探究:比较如下表示法① {方程210x-=的根};②;③2{|10}x R x∈-=.新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x A P∈,其中x代表元素,P是确定条件.试试:方程230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 .※典型例题例1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1)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34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小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x Z∈明确时可省略,例如{|21,}x x k k Z=-∈,{|0}x x>.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抛物线21y x=-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2)方程组3222327x yx y+=⎧⎨+=⎩解集.变式:以下三个集合有什么区别.(1)2{(,)|1}x y y x=-;(2)2{|1}y y x=-;(3)2{|1}x y x=-.反思与小结:①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特别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1}x y y x=-与2{|1}y y x=-不同.②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1}x x>,{|3,}x x k k Z=∈.③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④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动手试试练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练 2. 已知集合{|33,}A x x x Z=-<<∈,集合2{(,)|1,}B x y y x x A==+∈. 试用列举法分别表示集合A、B. 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2.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知识拓展1. 描述法表示时代表元素十分重要. 例如:(1)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2)集合2{(,)|1}x y y x=+与集合2{|1}y y x=+是同一个集合吗?2. 我们还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即:文氏图,或称Venn图.※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设{|16}A x N x=∈≤<,则下列正确的是().A. 6A∈ B. 0A∈C. 3A∉ D. 3.5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等式253x-<的解集表示为{4}x<B.所有偶数的集合表示为{|2}x x k=C.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自然数}D. 方程240x-=实数根的集合表示为{(2,2)}-3. 一次函数3y x=-与2y 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A. {1,2}- B. {1,2}x y==-C. {(2,1)}- D.3{(,)|}2y xx yy x=-⎧⎨=-⎩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510}A x Z x=∈≤<为.5.集合A={x|x=2n且n∈N},2{|650}B x x x=-+=,用∈或∉填空:4 A,4 B,5 A,5 B.1. (1)设集合{(,)|6,,}A x y x y x N y 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设A={x|x=2n,n∈N,且n<10},B={3的倍数},求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2. 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求实数a 、b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了解空集的含义.67复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 .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复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0N ; -1.5 R .(2)设集合2{|(1)(3)0}A x x x =--=,{}B b =,则1 A ;b B ;{1,3} A .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 {}C =东升高中学生与{}D =东升高中高一学生; {|(1)(2)0}E x x x x =--=与{0,1,2}F =.新知: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Ø.②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为: ()A B B A ⊆⊇或.③ 集合相等:若A B B A ⊆⊆且,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④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⑤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试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b {,,}a b c ,a {,,}a b c ; (2)∅ 2{|30}x x +=,∅ R ; (3)N {0,1},Q N ; (4){0} 2{|0}x x x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1)符号“a A∈”与“{}a A⊆”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吗?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真子集吗?试用符号表示结论.(3)类比下列实数中的结论,你能在集合中得出什么结论?①若,,a b b a a b≥≥=且则;②若,,a b b c a c≥≥≥且则.※典型例题例 1 写出集合{,,}a b c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变式:写出集合{0,1,2}的所有真子集组成的集合.例2 判断下列集合间的关系:(1){|32}A x x=->与{|250}B x x=-≥;(2)设集合A={0,1},集合{|}B x x A=⊆,则A 与B的关系如何?变式:若集合{|}A x x a=>,{|250}B x x=-≥,且满足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动手试试练1. 已知集合2{|320}A x x x=-+=,B={1,2},{|8,}C x x x N=<∈,用适当符号填空:A B,A C,{2} C,2 C.练2. 已知集合{|5}A x a x=<<,{|2}B x x=≥,且满足A 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Venn 图图示;一些结论.2. 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特别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拓展如果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那么它的子集有2nn.※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B. {0}∅∈C. {1,2}Z⊆ D. {0}{0,1}∈2. 设{}{}1,A x xB x x a=>=>,且A 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 1a< B. 1a≤C. 1a> D. 1a≥3. 若2{1,2}{|0}x x bx c=++=,则().A. 3,2b c=-= B. 3,2b c==-C. 2,3b c=-= D. 2,3b c==-4. 满足},,,{},{dcbaAba⊂⊆的集合A有个.5. 设集合{},{},{}A B C===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D=正方形,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用Venn图表示.1.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 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 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 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 B B A A C C A ⊆⊆⊆⊆试用Venn 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2. 已知2{|0}A x x p x q=++=,2{|320}B x x x =-+=且A B ⊆,求实数p 、q 所满足的条件.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9复习1: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 {x |x 2+1=0,x ∈R }; {0} {x |x <3且x >5};{x |x >-3} {x |x >2}; {x |x >6} {x |x <-2或x >5}.复习2:已知A ={1,2,3}, S ={1,2,3,4,5},则AS , {x |x ∈S 且x ∉A }= .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设集合{4,5,6,8}A =,{3,5,7,8}B =.(1)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2)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新知:交集、并集. ①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 {|,}.A B x x A x B =∈∈ 且 Venn 图如右表示② 类比说出并集的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记作:A B ,读作:A 并B ,用描述法表示是: {|,}A B x x A x B =∈∈ 或.Venn 图如右表示.试试:(1)A ={3,5,6,8},B ={4,5,7,8},则A ∪B = ; (2)设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3)A ={x |x >3},B ={x |x <6},则A ∪B = ,A ∩B = . (4)分别指出A 、B 两个集合下列五种情况的交集部分、并集部分.反思:(1)A ∩B 与A 、B 、B ∩A 有什么关系?(2)A ∪B 与集合A 、B 、B ∪A 有什么关系?(3)A ∩A = ;A ∪A = . A ∩∅= ;A ∪∅= .※ 典型例题例1 设{|18}A x x =-<<,{|45}B x x x =><-或,求A ∩B 、A ∪B .变式:若A ={x |-5≤x ≤8},{|45}B x x x =><-或,则A ∩B = ;A ∪B = .小结: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例2 设{(,)|46}A x y x y =+=,{(,)|327}B x y x y =+=,求A ∩B .变式:(1)若{(,)|46}A x y x y =+=,{(,)|43}B x y x y =+=,则A B = ;(2)若{(,)|46}A xy x y =+=,{(,)|8212}B x y x y =+=,则A B = .反思:例2及变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几何意义?※ 动手试试练 1. 设集合{|23},{|12}A x x B x x =-<<=<<.求A ∩B 、A ∪B .练2. 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 ={x |x 是参加跳高的同学},B ={x |x 是参加跳远的同学},C ={x |x 是参加投掷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A B 与B C 的含义.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2. 求交集、并集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 知识拓展 A B C A B A C = ()()(), A B C A B A C = ()()(), A B C A B C = ()(), A B C A B C = ()(), A A B A A A B A == (),().你能结合Venn 图,分析出上述集合运算的性质吗?※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设{}{}5,1,A x Z x B x Z x =∈≤=∈>那么A B 等于( ).A .{1,2,3,4,5}B .{2,3,4,5}C .{2,3,4}D .{}15x x <≤2. 已知集合M ={(x , y )|x +y =2},N ={(x ,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A. x =3, y =-1B. (3,-1)AC.{3,-1}D.{(3,-1)}3. 设{}0,1,2,3,4,5,{1,3,6,9},{3,7,8}A B C ===,则()A B C 等于( ).A. {0,1,2,6}B. {3,7,8,}C. {1,3,7,8}D. {1,3,6,7,8}4. 设{|}A x x a =>,{|03}B x x =<<,若A B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 设{}{}22230,560A x x x B x x x =--==-+=,则A B = .1. 设平面内直线1l 上点的集合为1L ,直线2l 上点的集合为2L ,试分别说明下面三种情况时直线1l 与直线2l 的位置关系? (1)12{}L L P = 点; (2)12L L =∅ ;(3)1212L L L L == .2. 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且A ∩B ={13-},求A B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1.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1011 复习1:集合相关概念及运算.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A B B A ⊆⊆且,则 .② 两个集合的 部分、 部分,分别是它们交集、并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A B = ; A B = .复习2:已知A ={x |x +3>0},B ={x |x ≤-3},则A 、B 、R 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设U ={全班同学}、A ={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 ={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新知:全集、补集.①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② 补集:已知集合U ,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相对于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 补集的Venn 图表示如右: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试试:(1)U ={2,3,4},A ={4,3},B =∅,则U C A = ,U C B = ;(2)设U ={x |x <8,且x ∈N },A ={x |(x -2)(x -4)(x -5)=0},则UC A = ;(3)设集合{|38}A x x =≤<,则R A ð= ; (4)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反思:(1)在解不等式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 (2)Q 的补集如何表示?意为什么?※ 典型例题例1 设U ={x |x <13,且x ∈N },A ={8的正约数},B ={12的正约数},求U C A 、U C B .例2 设U =R ,A ={x |-1<x <2},B ={x |1<x <3},求A ∩B 、A ∪B 、U C A 、U C B .变式:分别求()U C A B 、()()U U C A C B .※ 动手试试练1. 已知全集I ={小于10的正整数},其子集A 、B 满足()(){1,9}I IC A C B = ,(){4,6,8}I C A B = ,{2}A B = . 求集合A 、B .练2. 分别用集合A 、B 、C 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1) ; (2) ;(3) ; (4) .反思:结合Venn 图分析,如何得到性质:(1)()U A C A = ,()U A C A = ; (2)()U U C C A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2. 集合运算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 知识拓展试结合Venn 图分析,探索如下等式是否成立? (1)()()()U U U C A B C A C B = ; (2)()()()U U U C A B C A C B =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设全集U =R ,集合2{|1}A x x =≠,则U C A =( ) A. 1 B. -1,1 C. {1} D. {1,1}-2. 已知集合U ={|0}x x >,{|02}U C A x x =<<,那么集合A =( ).A. {|02}x x x ≤≥或B. {|02}x x x <>或C. {|2}x x ≥D. {|2}x x > 3. 设全集{}0,1,2,3,4I =----,集合{}0,1,2M =--, {}0,3,4N =--,则()I M N = ð( ).A .{0}B .{}3,4--C .{}1,2--D .∅4. 已知U ={x ∈N |x ≤10},A ={小于11的质数},则U C A = .5. 定义A —B ={x |x ∈A ,且x ∉B },若M ={1,2,3,4,5},N ={2,4,8},则N —M = .1. 已知全集I =2{2,3,23}a a +-,若{,2}A b =,{5}I C A =,求实数,a b .2. 已知全集U =R ,集合A ={}220x x px ++=,{}250,B x x x q =-+= 若{}()2U C A B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1 集合(复习)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14复习1: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A B = ; A B = ; U C A = .复习2:交、并、补有如下性质. A ∩A = ;A ∩∅= ; A ∪A = ;A ∪∅= ;()U A C A = ;()U A C A = ; ()U U C C A = .你还能写出一些吗?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例1 设U =R ,{|55}A x x =-<<,{|07}B x x =≤<.求A ∩B 、A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B ).小结:(1)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2)由以上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例2已知全集{1,2,3,4,5}U =,若A B U = ,A B ≠ ∅,(){1,2}U A C B = ,求集合A 、B .小结: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 图示法、观察法.例3 若{}{}22430,10A x x x B x x ax a =-+==-+-=,{}210C x x mx =-+=,A B A A C C == 且,求实数a 、m 的值或取值范围.变式: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 动手试试 练 1. 设2{|60}A x x ax =-+=,2{|0}B x x x c =-+=,且A ∩B ={2},求A ∪B .练2. 已知A ={x |x <-2或x >3},B ={x |4x +m <0},当A ⊇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