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4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一)简介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

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

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

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

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

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

子宫内膜癌3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癌30例临床分析

子 宫 内膜癌 3 0例 临床分析
李博
【 摘要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根据 3 0 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手 术治疗及 辅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 O 例子宫 内膜癌 患者 , 辅助治疗能 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术
后5 年 内患者生存 2 5 例 。结论 根据手术 、病理期别 、细胞分级 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配合术前或 术后放射治疗及辅 以激素类 和非激素类化学治疗效果 良好。
【 关键词 】 子宫内膜癌 ; 手术治疗 ; 辅助治疗
子宫 内膜 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之一 , 是 发生在子 处转移率 。
宫 内膜层 的恶 性肿 瘤 , 又称子宫体癌 。占女性生殖 道恶性肿 2 结 果 ‘ 瘤的2 0 % 3 0 %, 阴道 B超 、 M R I 及诊 断 眭刮宫是子宫膜癌常 3 0例子 宫 内膜 癌患者 , 辅 助治疗 能达到满 意 的临床疗
2 O o 9 : 2 0 1 .
2 ] 贝政平 . 内科 疾 病 诊 断 标 准 . 第 4版 . 北京 : 科 学 出版 社 , 动脉 粥样 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 的危险 因素 , 高尿酸与高血 [
2 0 o 1 :
3 ] 吴凡 . 糖尿病防治方案 . 2 0 0 5 : 6 — 7 . 平均值低于男性 , 这就需要各地制定相应的尿酸正常参考值 , [
( 尸 < O . o o 1 ) 。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 的变化 , 高尿酸血症 的患 [ 1 ] 洪昭光 . 心脑养生智慧 . 第1 版 北京 : 吉林科学技术 出版 社 ,
病率不 断上升。高尿酸血症与血糖 、血脂代谢 紧密相 连 , 是 脂 、高血 糖互为 因果 , 恶性循 环 ‘ 4 J 。本研究显示 , 女性尿酸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20 0 7年 l 1月 一 2 0 0 9年 1 1月 两 年 间 , 功 施 行 阴 式 子 宫 肌 成
宫肌瘤剔除术 , 腹 式子 宫 肌瘤 剔除 术 的常 规手 术方 法进 按
行。
瘤 剔除 术 4 O例 , 效果 满意 ,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3 统计方法 .
采用 £ 检验 。
阴式 子 宫 肌 瘤 剔 除 术 4 0例 临 床 分 析
施 巧 红 田 霞 宁 夏 回 族 自治 区 固 原 市 医 院 7 6 0 500
摘要 目的 : 探讨 阴 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的手术疗 效 。方 法 : 对我 院 2 0 0 7年 l 1月 一20 0 9年 l 月两年 间 阴式 子宫肌 1
瘤剔 除术 ( 0例 ) 4 和腹式 子宫肌 瘤剔除术( 0例) 4 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 。结果 : 阴式子 宫肌瘤剔 除术 ( 阴式组) 在手
术时 间 、 中 出血量方 面较腹式子宫肌瘤剔 除术 ( 式组 ) 术 腹 明显 减少 , 在术 后排气 时间 、 院天数方 面较腹式组 明显 住 缩 短 , 住 院费较 腹式 组 明显减少 ,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O0 ) 且 两 P . 5 。结论 : 阴式子宫 肌瘤剔 除术较腹式 子宫肌瘤 剔除术 操 作 时间短 , 术效果好 , 手 创伤 小 , 恢复快 , 壁无疤 痕且能保 留患 者的生理 及生 育能力 , 腹 是值 得临床推 广的 微创 手术 。 关键 词 子宫 肌瘤 剔 除术 经 阴道手术 中图分 类 号 : 1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0 17 8 ( 00 1—3 50 R7 3 4 B 1 0— 55 2 1 ) 116 -2 子 宫肌 瘤是 妇科 多发 病 , 严重影响妇女 身体健康 和正常

35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35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35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周玉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中医院彩超科,河南驻马店463600【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临床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超声诊断与病例切片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35例患者经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9例,根据子宫内膜增殖判断导致误诊6例。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包括高分化癌6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癌15例、2型腺癌4例、子宫内膜癌8例。

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结果相比较,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2.9%。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和重复性较好的诊断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诊断率,通过对肌层浸润程度进行评估,可鉴别子宫内病变情况,该方法可为早期检查和诊断子宫内内膜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结果;临床对照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子宫体内膜层的肿瘤疾 病,其类型主要以腺癌多见。

绝大多数年龄>50岁的绝经妇 女多有发生,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疾 病[1]。

临床研究统计发现,近几年来,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发病患者年龄趋 于年轻化。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 院妇科住院治疗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超 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 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探讨,患者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44. 1±1. 8)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月经 量多且紊乱9例、绝经后出血36例。

1.2方法采用7 90A型超声诊断仪(日本东芝公司)进行检查,诊 断仪器探查阴道时探头频率为4〜8MHz,探查腹部时频率 为3.0〜7.5MHz,对患者腹部或阴道进行扫描检查。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A s a tObet e T vsgt tec n a fa rs f on o a i no er a io aM e o o o n o e f bt c : jci oi eta l i let e ugw m nwt edm ta cr nm . t d F r 7yugw m no r v n i e h ic u oy h i l c h 2
期 收治的 > 0岁的患者 4 6 2例为对照组 , 比较两组临床特 点。结果 : 两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 型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 ) .5 。试 验组病 理类型 以腺癌为主。试 验组高分化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试 验组 E R阳性率及 P 阳性率 均 R 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两组手术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试验组 以全子宫切除及 一侧或 双侧 P< .5 ; 附件 切除为主 。随访 5年 , 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 ) . 5 。结论 : 妇女子宫 内膜癌患者 临床分化 高 , 年 及早 发现并 治疗 ,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 预后 良好。
nf a t P< . 5 . h oi v a s f R a dP eehg e a e cnr ru . edf r c a t i i l in c n P< i cn ( 0 0 ) T ep s i r e n R w r i r h n t o t l o p T ie n e w ss t t a ys i a t( i te t o E h t h og h e asc l g f i
较, 试验 组 高于 对 照组 , 检 验 , 值 =4 7 1 P=0 0 0< 经 .2 , .3 00 , .5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R阳性率 的比较 , 验组 高于对 照 P 试 组, 经检验 值 =59 1P=00 5< .5, 异有 统计 学 意 .5 , . 1 00 差

子宫内膜癌132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132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132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在我院就诊的132例患者,调取临床资料,并采取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从发病率上看,三年间,在逐年提高,患病人数也有递增的趋势。

其中,小于45岁的病例在增加,但在总患病人数中的占比在下降。

②发病年龄26-85岁,平均(52.13±9.5)岁,高发年龄49-59岁,占39.39%。

③病理类型主要为样腺癌,占总病例的84.84%,但占比在逐年下降,其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的深度及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的比例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多见,占52.71%。

结论:该病有上升的发病趋势,且发病人群在年轻化;,在正常情况下,该病分化性较差,且有着较强的侵袭性,预后表现不佳,所以应当予以重视。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分析子宫内膜癌的起源主要是自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对患者的病情尽早进行诊断,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以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多是对刮宫后所获取的细胞进行检查,但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以及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准确率并不理想,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和生存影响极大。

通过对我院132例病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该病的病理特点,为癌症的诊治给予有效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9年至2021年病理档案中的全部肿瘤患者共9538例,其中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患者475例,子宫内膜癌供132例。

1.2方法将全部患者按照病理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诊断输入Microsoftexcel表格中,对全部病例进行统一命名、分类,对发病趋势、发病年龄及病理类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2.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2019-2021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9538例,女性肿瘤患者5352例,其中恶性肿瘤1730例,发生于生殖道的共475例。

其中,子宫内膜癌共132例,占总的患癌患者人数的2.47%,占恶性肿瘤患者的7.63%,占生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27.79%。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癌变发生率。

方法对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他医院报道的案例比对分析。

结果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

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

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

一旦发生癌变,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癌变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

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

甚至可随月经期内膜的剥脱而自然消退,但也可能经增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现将对非典型增生相关病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最近几年共收治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对其长期随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等其他医院报道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比对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检验。

2结果(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分析170例子宫内膜增生长期随诊的结果,其中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

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变率可达30%~50%。

(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4例中,有3例超过了5年,最长2例为10年及15年,最短的1例为3年半。

(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

北京协和医院统计5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平均年龄34岁,<40岁者占80.4%。

3讨论3.1疾病描述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仅少数可以缓慢发展为癌。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应用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部回声、边缘轮廓及与周围组织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部血流情况。

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声像图为内膜增厚、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轮廓欠清晰、不同时期肌层有浸润改变,彩色多普勒测得内部点状或条索状彩色血流信号呈低阻形。

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率为80%。

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符合率较高,也可与其他子宫内膜病变作出鉴别诊断,并可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癌【中图分类号】R1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96-02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关。

目前,最常见、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诊断性刮宫内膜活检。

而在许多绝经期前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之中,诊刮前的超声检查,起了重要的筛选作用。

现总结我院40例经手术证实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8月~2010年5月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年龄35~70岁,平均53岁。

主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前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个别患者表现为阴道流液呈水样,晚期患者以下腹痛或腰骶部疼痛而就诊。

方法使用Philip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6.5~13MHz。

患者将膀胱排空后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部,必要时用拳头垫高臀部,阴道探头外罩顶端装有少量耦合剂的避孕套,扫查面朝前,自阴道外口轻送入阴道直至阴道穹隆,并轻轻抵在子宫,通过抽送旋转、倾斜等手法做各水平的纵切、横切及冠状切,观察子宫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子宫内膜的厚度、内部回声、边缘是否规则、内膜与肌层的低回声晕是否连续、病灶与肌层的关系,测量病灶边缘距浆膜层的距离,观察病灶内血供情况,来判断病灶对肌层的浸润程度。

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2-01T16:31:3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周建芬[导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期和病理类型以及合并症情况。

周建芬(建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24700)【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34-01【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期和病理类型以及合并症情况。

方法将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分别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

结果未绝经组以月经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绝经组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绝经组分期低于绝经组;同时未绝经组合并症比例低于绝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月经不调、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年轻患者分期低于年长者,同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提高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病例分析子宫内膜癌,又被称为子宫体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种恶性肿瘤[1]。

其临床发病率仅低于子宫颈癌,镜下可分为腺癌、鳞腺癌、腺角化癌、透明细胞癌,其中腺癌约占80%~90%。

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晚期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疼痛等[2]。

现将我院对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资料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了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历资料,将36例患者分为未绝经组(A组)16例和绝经组(B组)20例,A组:年龄为30~54岁,平均45.1岁,其中30-39岁年龄段3例,40-49岁年龄段9例,50-54岁4例;B组:年龄为52-72岁,平均56.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

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50例,分析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因素。

结果:年龄大于等于56岁的患者3年、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小于56岁的患者(P<0.05);早期(Ⅰ期、Ⅱ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0.05);组织分化较好的(G1、G2)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组织分化差的(G3)患者(P <0.05);肌层浸润深度小于1/2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大于等于1/2的患者(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故早期发现并诊治子宫内膜癌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Method: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underwent primary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from Feb 2004 to Dec 2011 in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6 years-old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less than 56 years-ol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phase Ⅰand phase Ⅱ)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latter perio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1 and G2)were bet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3)were ba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less than 1/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2(P<0.05).Conclusion:Age,surgical-pathologic stage,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So early discovery,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can raise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Key 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经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子宫内膜癌癌症基因组图谱分子分型临床价值2024

子宫内膜癌癌症基因组图谱分子分型临床价值2024

子宫内膜癌癌症基因组图谱分子分型临床价值2024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由于被临床医生普遍认为是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的肿瘤,故关注度不如子宫颈癌和卵巢癌。

其实,子宫内膜癌在临床诊治中经常有"出乎意料"的情况。

传统组织学分型和分级存在重复性低、对应性差、未考虑肿瘤异质性,对临床指导性差,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肿瘤分子特征研究的深入,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每种肿瘤的分子特性是恶性肿瘤精准诊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物。

2013年子宫内膜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的提出,以及202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第1版推荐了TCGA分子分型,推动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

国内相关的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也建议,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报告、风险评估、诊疗流程中加入TCGA分子特征。

同时,分子分型还存在很多误区,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诸多未厘清的问题。

因此,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在临床应用中面临:机遇,挑战与突破。

1、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机遇1.1子宫内膜癌传统分型及病理学的局限性1983年Bohkman将流行病学、病理和临床特征联系起来,提出子宫内膜癌的两型分类模式,I型雌激素依赖型和I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二元分类成为过去30多年区分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框架。

但在实践中发现,根据子宫内膜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进行的I型和II型分类,患者预后与病理分型并不完全一致,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扰,比如:20%左右的肿瘤难以归纳到工型或者H型,另有约10%的肿瘤形态上是典型的子宫内膜样癌,但其生物学行为则是非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虽然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口型子宫内膜癌,但是某些病例却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和极低的复发率,而且,相当比例的透明细胞癌并无TP53的突变[1]β因此,二元分类法及组织病理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268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268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268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南方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515)【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对2001年8月8日至2010年6月2日间南方医院收治的26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组:≤45岁为第1组,有47例;>45岁为第2组,有221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45岁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占子宫内膜癌患者总数的17.5%,其中22例(46.8%)合并子宫内膜增生。

两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肌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淋巴转移、累计附件、子宫肌瘤、宫颈侵犯、腹腔转移、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结论 45岁以下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细胞分化好,肌层浸润少,恶性程度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中国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79-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68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ho were treated in nanfang hospital from august eighth, 2001 to june second,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atients were invided in two groupsaccording to age. group 1 was ≤45 years old with 47 patients and group 2 was >45 years old with 221 pati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below 4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17.5% of all patients with the same stage of endometrial cancer. out of the 47 cases, 22(46.8%) cases accompanied with endometrial hyperplas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histologic grade and the myometrial invasion depth in the two groups(p<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dnexal metastasis, fibroids of the uterus, cervix metastasis, abdominal cavity metastasis and cancer embolus in two groups(p>0.5). conclusion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group 1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2. myometrial invasion in younger patients was less than that in elder ones. the lever of malignancy was lower in patients below 45 years old than that in patients above 45 years old. 【key words】endometrial carcinom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79-0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20%~30%。

42例子宫内膜癌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探讨

42例子宫内膜癌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探讨

子 宫 内膜癌是女性 生殖道常 见的 恶性肿 瘤之 一 , 年来 近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笔者 回顾性分析 2 0 年 5月至 2 0 年 04 07 5月在我 院经手术治疗 的子宫 内膜 癌患者 4 2例 的临床 资料 , 就其临床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进 行 比较 。现报告如下 。
表 1 临床分期 与手 术病理 分期的比较 ( ) ,
子 宫内膜 癌的 临床 分期与手术 病理 分期 的依据 不 同 , 前
者是根据 病史体检 、 前诊 断性 刮宫及病理检查 而定 的, 术 这种 分期方法 不能准确 估计病变 的范 围, 如宫颈或 附件受 累、 腹膜 后淋 巴结转 移、 腹腔冲洗液 阳性及肌 层浸 润等 而后者则包括 上述 这些 与预后 有关 的因素 , 根据 手术病理 分期 指导手 术范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 象 .
20 0 4年 5月至 2 0 5月我院共收治子宫 内膜癌 4 例 , 0 7年 2 均经分段诊刮及病理诊 断证实 , 并按 18 9 8年 国际妇产 科联盟 (I FGO) 准进行 临床分期 。患者年龄 3  ̄7 岁 , 标 5 9 平均 5 . 55
余2 o例仅行手术探查 。 2 4 例均在开腹后立 即冲洗 盆腹腔收集
冲洗 液 , 部分 患者术后加用放疗 、 疗或激素 治疗 。根据手 术 化 发现 , 剖视子宫情况及病理检查 , 术后按 18 年 FGO分期 标 98 I
表 2 手 术 前 后 组 织 学 分 级 比较 (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子宫 内膜癌临床与手术病理分 期的差异 。方法 : 4 例 经手术治疗的子宫 内膜癌 患者 的临床与病理 对 2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 临床分 期与手术分期不符合率为 3 . % , 33 临床分期误 差率 I 期为 2. %, 5 o I期为 7 . 。 50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2组术后平均体温及淋巴结切除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67-0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依据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作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年龄38~66岁,均龄(49.7±2.5)岁;体质量(62.4±3.2)kg。

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1例,有剖宫产史4例。

患者均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表现,颈管无浸润,分段诊刮证实病变仅局限在宫体内。

高分化23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2例,均为ⅰ期早期子宫内膜癌。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术前行1~3d充分肠道准备,行阴道冲洗,术前清洁灌肠、禁食,并对脐部进行清洗。

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持续在术中行心电监护,并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

嘱患者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行尿管留置。

对穿刺部位进行定位,将脐孔上缘的皮肤切开10mm留作腹腔镜观察孔,trocar直接穿刺入腹,建立气腹,嘱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呈30~40°,依次穿刺第2,3,4,5trocar。

气腹压在术中维持在10~15mmhg(1mmhg=0.133kpa),并对腹腔、盆腔行常规检查。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经刮宫活检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有利参考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刮宫活检取病理组织检查,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结果:刮宫活检病理组织,检查子宫内膜腺样体癌27例,浆液性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癌肉瘤1例;子宫内膜腺样体癌27例患者,低分化10例(37.04%)、中分化15例(55.56%)、高分化2例(7.40%)。

结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通过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是有效的手段,在诊断的时候注意对各种病变类型的区分,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常见的妇科癌症,此类病患的群体多为中老年,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趋势[1]。

由于子宫内膜癌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同一些常见的子宫内膜功能失常及妇科疾病混淆,这样引起漏诊误诊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方法进行诊断鉴别。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刮宫活检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子宫内膜癌借助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方式,可达到提高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采取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不同程度阴道流血症状、经量异常增多及经期延长,排除严重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

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6.12±2.4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62±0.52)年。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是采取刮宫活检取病理组织检查,刮宫取病理组织:将受检者的外阴以及局部进行清洗,应用专用毛刷进入到宫颈部位,顺时针与逆时针分别转动两圈后取出,将采样毛刷置入到无菌管储存待检。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腔内膜诊刮标本诊断为恶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对所有已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按WHO的类型来分重新分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结果:典型的I型子宫内膜样癌23例,II型癌7例,HE镜下表现I型呈典型的背靠背,腺体融合,筛网状,低级别呈轻度核异型,高级别癌细胞呈重度中到重度异型。

变异的宫内膜样癌主是绒毛腺管样结构和胞浆内有粘液的细胞团分布于粘液样间质中。

II型内膜癌细胞均呈高级别核改变,核大深染,结构上实性乳头状为主。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33例子宫内膜癌中,ER和PR 在I型癌中有23例强阳性表达(图7),其中21例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例阴性表达,为高级别内膜样癌。

P16在所有I癌均阴性表达,在7例II型内膜癌中阳性表达。

P53在I型癌中23例阴性表达,2例弱阳表达;在所有II型癌中弥漫阳性表达。

Ki67在I型癌中指数较低,5%-10%,其中2例指数达60%;在II型癌中指数均较高,数值高达75%以上。

结论:诊刮标本正确的病理诊断依赖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HE染色的镜下特点的精准掌握,注重免疫组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少见及罕见类型要有必要的警惕性。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化;高级别子宫内膜癌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在女性癌症占7%,生殖系统中占20%–30%。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发生于绝经后的内膜癌以多次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未绝经者主要是非经期出血,可以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或周期紊乱。

[2]子宫内膜癌死亡率20/10万,由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明确诊断显的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自2010-2019年间,顺义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及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共33例病理资料,这些均已诊断明确的子宫内膜癌病例。

子宫内膜癌NCCN

子宫内膜癌NCCN

近日,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5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

相比2014年指南而言,2015年第二版与第一版指南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更新相同,仅在讨论部分新版指南做了相应的更新,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2015年指南(第二版)主要更新1. 新版指南将旧版指南中的“FIGO 2010分期”修正为“FIGO 2009分期”。

2. 讨论中新增“病理学”部分,强调术后病理诊断的内容及流程,指出术前活检病理标本确定的组织学分级与术后子宫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分级不一定相符合。

有研究提示有15%-20%的术前标本在术后组织学分化会升级。

术中肉眼判断切除子宫标本浸润肌层的深度的准确性也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一个研究提示G1的准确度为87.3%,G2为64.9%,G3为30.8%。

结合近期的研究表明利用前哨淋巴结显像的病理超分期技术(如连续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以提高肿瘤微转移病灶检测准确率的潜在重要性。

3. 对于怀疑肿瘤扩散到子宫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术前新辅助化疗。

4. 放疗原则上指出阴道残端愈合后应尽早开始术后辅助放疗,最好不超过术后12周。

二、分期新版指南采用FIGO 2009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表1,表2)。

表1 FIGO 2009子宫内膜癌分期表2 FIGO 2009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期注:Ⅲ期是指肿瘤病灶浸润腹腔内组织而不仅仅是子宫底突向腹腔;子宫癌肉瘤的分期和子宫内膜癌相同。

三、2015 NCCN子宫肿瘤诊疗指南(第二版)主要内容对于子宫肿瘤患者,术前建议进行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内膜活检及胸片,非必要性检查包括肝肾功检查、生化检查。

如果患者年龄<50岁且有明显的子宫内膜癌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可考虑进行遗产学咨询和基因诊断。

(一)子宫内膜样腺癌1.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初始治疗对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前大致可分三种情况:肿瘤局限于子宫体;肿瘤侵犯宫颈;肿瘤超出子宫外。

诊断性刮宫术40例临床分析

诊断性刮宫术40例临床分析

诊断性刮宫术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不明原因子宫出血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不明原因的子宫出血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术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出血诊断性刮宫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出血停止时间平均3.25±0.10天,无不良反应。

结论:诊断性刮宫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便有效,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关键词】子宫出血;诊刮术【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24-02在妇科门诊中会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子宫出血病人,为了明确有无排卵,除外子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有无恶性病变,需进行分段诊刮或诊断性刮宫[1]。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诊断宫腔疾病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若同时怀疑有宫颈管病变时,分段刮宫即对宫颈管及宫腔分步进行诊断性刮宫。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门诊诊刮术患者40例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40例不明原因的子宫出血患者,年龄22~60岁,病程6个月~5年,均为已婚。

均有月经周期不规则,出血量多、时间长。

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占位病变。

均行诊断性刮宫。

1.2 方法1.2.1术前准备询问月经史、孕产史,剖宫产及宫腔操作史,哺乳,是否合并心脏和肺部等严重疾病。

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及进行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子宫大小、位置,有无阴道、盆腔感染等。

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及B超,了解患者出血、贫血和感染情况,是否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完善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有无异常回声团及其体积和位置、子宫内膜厚度等。

排空膀胱。

1.2.2操作方法一般不需要麻醉,对于宫颈内口比较紧患者,酌情给予止痛剂,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4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皮性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许多国家的子宫内膜癌已超过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适宜的手术范围,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4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平均51.4岁。

术前诊断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31例;术前漏诊9例,其中7例分段诊刮、病理组织学报告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

2例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未行诊刮。

40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内膜癌。

1.2 手术范围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2例;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单纯行次广泛性子宫切除9例,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10例;子宫全切除2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术后放疗)共40例。

1.3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全部患者均行子宫内膜及肌层、宫旁、阴道切缘、卵巢、输卵管、所摘除的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分期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按1988年FIGO分期标准。

病理组织类型:腺癌38例(分化G115例,G216例,G35例),腺鳞癌l例,透明细胞癌1例。

2.2 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官旁组织转移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关系1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有淋巴结转移3例占16%。

Ic、Ⅲ、Ⅳ期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6例,1/2例和1/1例。

深肌层浸润8例中3例发生转移,占37.5%,其中包括1例淋巴结转移同时伴宫旁组织、卵巢转移,显示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高,2例宫旁组织转移。

1例局限性子宫内膜癌也发生宫旁转移。

2.3 随访40例术后随访1~4年,除2例60岁以上死于内科疾病,其余均存活。

1例Ⅱ期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因年龄较轻保留1侧卵巢,术后第4年发现该侧卵巢转移;10例仅做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的Ib期患者,术后1~2年未发生转移。

全子宫切除2例及子宫次全切除1例术后2年发生宫旁转移。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漏诊原因分析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

在决定治疗之前要正确诊断尤为重要。

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全面论断性刮宫,特别是宫腔镜诊刮是标准的诊断手断。

本组术前经B超检查及分段诊刮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31例;术前漏诊9例,占25%。

7例分段诊刮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为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未行诊刮。

根据上述9例术前漏诊分析认为必需重视术前分段诊刮,应特别注意宫腔两侧角及前后壁。

其次B超检查结果必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疑子宫内膜癌行分段诊刮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3.2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探讨扩大手术范围与否并不是愈后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前的子宫肿瘤病理类型。

本组27例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其中1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主要是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术中切除之子宫剖视了解病灶范围及肌层浸润程度。

结果表明有深肌层浸润8例中,2例发生转移占25.0%。

其中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伴宫旁组织、卵巢转移,2例宫旁组织转移。

另有1例局限性子宫内膜癌也发生宫旁组织转移。

从术后1~4年随访情况来看。

10例仅做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Ib期患者在术后1~2年未发现转移。

从本组4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认为,早期的子宫内膜癌行全子宫加双附件的手术范围也完全可以,不必行常规淋巴结的清扫术。

当然术前估价非常重要,以此设计基本处理方案。

“不良”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预后甚劣,其治疗如同卵巢上皮癌,其手术范围应当扩大。

另外肿瘤的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等是绝对的影响预后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