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研训一体化体系 逐步促进城乡教师水平均衡发展
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22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钟战华 |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如何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读好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阶段亟须破解的问题。
2020年底,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
在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海盐县武原中学与海盐县澉浦中学实施融合型教共体建设模式,通过周期性工作、融合共建,快速带动教共体学校在理念、文化、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武原中学—澉浦中学”是海盐县首个融合型教共体学校。
两校以共塑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长远发展,立足校情、传承创新、整合资源、循序渐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共体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协调促进发展的平衡充分,以绿色体现发展的和谐共生,以开放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以共享确保发展的公平正义,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构价值观念,塑造共赢导向在教共体办学进程中,两校互纳文化基因,重塑校园核心价值观,办学思想传承创新,教师观念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学校文化共生共存,在秉承“文武相融”文化的基础上,传承武原中学和澉浦中学的原有追求,定位“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的未来发展,凸显教共体的特色追求,提出了“文武燎原 澉恩浦慧”的文化主题,旨在要创办文武兼修、五育并举的“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学校,在孕育中发展壮大,培育学生“生活力”,学会感恩,哺育灵慧,从而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锻造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价值文化的整体框架,提出了教共体的价值文化追求,营造师生成长的和谐家园,为每个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
促进团队发展,奠定共赢基础教共体以“修师德、强师能、展师风”为主线,培育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着力抓好教师管理与培养工作。
理顺机制,提高站位。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支柱,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未来。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期为我国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然后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师队伍规模上,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乡村教师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基本满足了乡村教育的需求。
然而,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相对缺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短缺现象更为严重。
在教师队伍素质上,虽然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部分乡村教师还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队伍稳定性上,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导致部分优秀乡村教师流失严重。
一些乡村学校面临生源减少、经费紧张等困境,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政策、制度、待遇等多方面着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城乡联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城乡联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作者:徐萌刘剑霞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12期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共有67所小学,涵盖城区和乡镇,从城乡小学教师的现状来看,城乡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均有很大差别,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因此,我们提出了“城乡联动促发展、专业引领共提升”的策略,在小学数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基于城乡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围绕这一课题研究谈谈我们所作出的一些尝试。
城乡联动,促片区交流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的中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52.1%的教师曾有过发展目标,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规划与实施。
对此,笔者所在的信州区教研室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把城乡小学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以一所城区重点校帮扶三四所成员校或乡镇校,在各片区开展系列联动教研活动,构建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三级联动的教研新模式,以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联动教研的活动中来,以研促教,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专业引领定期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现场答疑,解决一线教师的教学难问题;同时,培养一批本土的“信州名师”,定期为各片区青年教师示范教学、答疑解惑,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伴互助倡导各片区学校开展青蓝结对、城乡手拉手等活动,以老带新、以强扶弱;倡导片区学校定期互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研讨展示、共享經验,达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个人研修要求青年教师在结对师傅的帮扶下,注重个人的自主研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如学习“中国教师研修网”“上海铭师教育”“江西赣教云”等平台的优质资源,撰写研修心得,及时反思。
名师引领,促共同进步在城乡联动教研中,我们组建了“信州名师”团队,以名师引领的方式,开展系列城乡联动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信州名师”的辐射作用,以促进信州区城乡青年教师的共同进步。
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我县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以2023年8月28日《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建立完善的基础教育协作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资源布局,创新教学教研模式,激活发展动能,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有序扩大南皮县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着力解决“乡村弱”和“驻城挤”问题,加快缩小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差距,让人民群众从教育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为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通过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增强校际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通过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促进校际间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树立教科研意识,强化教科研行为,争创科研型教师,打造科研型学校。
(三)通过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提高校际间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四)通过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
三、城乡教学一体化共建结对名单县直各中小学校暂采取“一对一”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与农村中小学校形成教学一体化共同体,共建名单如下:四、主要措施(一)聚焦教学科研,画出“同心圆”。
构建横向联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
县直学校每学期每个大学科组织不少于二次“精准帮扶”活动。
县直学校教师与结对学校同学科教师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教学研讨活动(县直学校本校开展同课异构;结对学校开展同课同构可以借用县直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先听后模),具体人员、学科由双方学校统筹安排,参加活动的学科中学不少于5科,小学不少于3科。
城乡教育一体化,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布时间:2022-05-24T08:20:49.978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12月总第200期作者:曾国健季茂旺[导读] 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进“优质均衡”。
——浙江省龙泉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实践侧记浙江省龙泉市教育局323700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龙泉市教育局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表述,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进“优质均衡”。
一、查找制约龙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2020年户籍人口约29万。
全市现有中小学39所,中小学生30616人。
近年来,龙泉市先后通过了“两基”“两高普九”“教育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验收,还被确定为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示范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龙泉市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农村人口锐减。
城乡发展格局发生剧变,由此带来了教育发展格局的剧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城乡生源比例结构失衡、城乡教育资源失衡。
近年来,随着龙泉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生源比例结构失衡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据统计,2012年秋季,全市共有初中学生8976人,其中农村初中生1613人,仅占17.97%;全市小学生共17961人,其中农村小学生7435人,占41.39%;农村小学100人以下的有12所,其中50人以下的仅8所,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比严重倒挂,城区小学连续10年学位供给紧张。
2.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
城区小学部分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农村学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匮乏,如: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口达30人,丽水市学科带头人仅3人。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配置师资力气促进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教化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化工作的重要标准,是保障全部少年儿童同等接受义务教化的权利、实现教化公允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5年,教化部特地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若干看法》,明确要求把义务教化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
《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化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化公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允。
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使教化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缘由而失学。
一、什么是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化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同等的接受教化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化经费、教化设备、师资水同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化成功机会和教化效果的相对均等。
教化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化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化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干脆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学生群体的教化效果,因此,义务教化阶段的老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老师资源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中的作用义务教化是提高国民素养,培育人才的基础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动,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化提出的要求,我县义务教化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促进教化公允已成为我县教化工作新的重要任务。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种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均衡普及的体制机制。
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城乡教育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互济,打破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局面,促进城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是关乎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1.2 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学校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的情况。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拉大。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城市学校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而农村学校则往往面临教师流动性大、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这使得农村教育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支持,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城乡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学校通常有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等挑战。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机制,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国教育整体水平。
1.3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
目前,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不平衡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人才培养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促进全国范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汇报人:2024-01-10•引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目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展望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背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意义背景与意义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目的: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任务1.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4.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统一进程。
目的与任务0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03城市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创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01城市义务教育普及率较高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城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02城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完善城市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完善,能够满足学生基本需求。
1 2 3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仍存在辍学现象。
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相对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基本需求。
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为薄弱农村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相对滞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率差距较大01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普及率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明显02城乡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地区相对薄弱。
“五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五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者:杨成华江荣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9年第06期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把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是科学谋划提质增效,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振兴工程。
制定下发了《教育质量振兴工程计划(2019-2021)》,按照“规范、提升、振兴”“三步走”的总体工作思路,力争到2021年,使全县学校布局优化合理,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管理机制科学高效,师资素质大幅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幼儿园)均成立了教育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推进教育质量振兴计划落实。
计划实施以来,全县中小学校先后吸引近百名学生“回流”五峰就读,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实施省市对口帮扶,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充分利用武汉市对口支援五峰的机遇,促成武汉市10个区计18所中小学结对帮扶五峰18所中小学,目前双方学校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交流达100余人次。
争取宜昌市教育局协调部分市直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对口帮扶傅家堰乡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傅家堰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计划》,双方中小学、幼儿园通过跟岗锻炼、送教下乡、网络教研等方式交流达70余人次,教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组织县域内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实行结对帮扶。
新、老县城中小学及幼儿园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师素质提升。
三是注重学生家庭教育,全面促成家校社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与北京三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精准扶贫与家校社共育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力争通过三年科学系统的家校社共育实验区建设,从注重家长教育入手,加强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素养,全面提升五峰家庭教育水平。
工作开展以来,对全县2388名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唤醒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意识,开发了家长学校手机版系列课程和学习平台,将科学的家长教育课程精准地投放到每一个外出务工的家长手机上,让留守儿童家长学会远距离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让亲情不再“远在天涯”,让家庭教育“近在咫尺”。
局院一体,政研双赢开创教育研训工作新局面
关注丨专題辽宁教育丨2021年第5期(下半月)|管理局院一体,政硏双蠃:幵创教育硏训工作新局面赵雅,马玲(锦州教育学院)◊2021年辽宁省基础教育研训工作新思路为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实现新时代 教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教研宗旨,充分发挥教师进 修学院的工作职能,2019年4月,锦州市实施教育行 政部门与教研部门“一体化捆绑式”工作模式。
教育 局各科室与教师进修学院各研训部形成紧密配合、工作统筹、目标统一、计划共议、措施共研、决策共 落、经验共分、成果共享的工作态势。
形成“教育 局一行政部署、学院一业务指导、教研员一学科研 究”的工作路径,运转良好,成效显著。
全省义务教 育德育实践课程推进会、全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锦 州市“脱颖杯”“智慧杯”教学大赛、锦州市中小学德 育工作大会、连续5年由教研员挂帅中考命题等做 法,充分展示出局院一体化办公模式下我市研训工 作发展的生机活力。
一、局院一体,双管齐下,研训执行力显著增强实施局院一体化捆绑式办公,学院各部门站位 更高,教研员视野更开阔,格局更大。
局院共同制定 发展规划、共同落实重点工作、共同开展常规工作,使教研员能够跳出教研看教研,懂行政、懂政策,提 升站位,拓宽视野。
学院作为业务部门的指导、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教研是软性力量,但在“捆绑式”一体化办公模式下,发挥着刚性作用。
每学期的常规视导,教研员为主 体的视导小组既视导又指导,发现亮点、推广典型,形成视导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必要依据;每学期质量检测,由教研员代表行政部门组织命题检测,进行质量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实证 数据。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按照“停课不停学”的 要求,我市第一时间组建了局院一体空中课堂工作 群。
教育局负责整体设计,统筹管理,周密部署;学 院各部门分解任务,具体执行。
遇到问题群内反馈,及时处理。
学院教研员带领6000余名教师共录制 本地精品课程1900余节,有力保障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不停研”。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闽教基〔2021〕39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闽教基〔2021〕39号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现就提升我省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以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为主要抓手,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将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相关经费,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镇寄宿制学校,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不断抬高乡村教育底部,确保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于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一、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明显,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人口减少,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 城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设施齐全,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设施条件差,使得城乡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较大。
3. 农村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往往比城市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业障碍和心理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水平,以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
2. 调整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到农村学校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3. 完善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
城市学校可以通过义务教育支援农村学校,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援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4.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从制度、政策、资源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城乡的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五、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比城市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1. 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引导学校将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成长----优秀校长发言材料
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成长——2022年度全县春季开学工作会议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教研联盟进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近年来,我校教研联盟,始终遵循“质量导向、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秉承“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的联盟宗旨,围绕学校教学、教研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活动。
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精心谋划工作思路,确保活动扎实高效一是制定联盟方案,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学期开学前,学校及时组织召开教研联盟工作会议,依据联盟学校的实际和教师需求,立足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各校的突出短板,广泛征求各校意见建议,确定活动主题、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增强联动针对性。
2022年度我教研联盟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中心,凸显两个重点,实现三个提升。
即:以“城乡联动、协同发展”为中心;以与创新素养教育融合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科研能力提升和联盟各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
依托“互联网+教育”,坚持“问题导向、订单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各校教学教研中面临的短板、难点和盲点问题。
二、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工作新途径一是专家引领,为活动实施保驾护航。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引领联盟各校明确发展共识、清晰活动要点、确保活动实效。
近年来,我校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开展讲座和专题培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联盟各校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是丰富活动形式,提高联动实效性。
我校作为牵头学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联盟各校教学教研工作给予大力的帮助,努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充分发挥教研联盟的集体优势,我校积极邀请联盟各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组建示范课团队,强化校级名师指导力量,提高引领示范效果;结合全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5+1”系列活动,以“四课”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和“五项核心指标”为导向、以推进课堂变革为核心,通过开展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骨干示范等形式,促进各校教师立足课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让城乡联动落地落实。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调动乡(镇)办学积极性及推进教育强乡(镇)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调动乡(镇)办学积极性及推进教育强乡(镇)建设的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郭越中叶志豪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党的科学发展观,它的内涵和要求是“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它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对成都现实、历史的认识和依据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西部大开发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迅速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不断缩小差距,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纵观全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分离日益加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
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乡差别的扩大导致了各种不和谐因素,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以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城乡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统一、不公平的体制和政策,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经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公共服务、居民收入、人口素质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城乡居民在国民待遇方面的不公平。
城乡携手助培,均衡提升教育
城乡携手助培,均衡提升教育发布时间:2022-04-27T11:00:37.497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2月总第399期作者:宋和明[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农村教育现状:经调研,全县有49所乡村学校,有教师2216人,其中,特岗教师420人,县域新招教师380人,临近退休老教师400人,临时代课教师200人,这些教师占农村学校教师总数的63%,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宋和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425900一、坚定教育主线,奋进育人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农村教育现状:经调研,全县有49所乡村学校,有教师2216人,其中,特岗教师420人,县域新招教师380人,临近退休老教师400人,临时代课教师200人,这些教师占农村学校教师总数的63%,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为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东安人民满意教育。
2019年初,东安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英明决策,决定在县域内,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行集团办学,捆绑评价。
将全县67所中小学校,采取城乡结合,组建为6个责任督学区,构建6个教育共同体,并将教育共同体中的县城优质学校确定为该教育共同体中的牵头学校。
东安是全省首批国培项目县。
2015年至2017年实施了三年的国培;2017年至2019年,我县又是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试点县,继续开展国培项目。
五年来,我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县域教师培训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形成了我县县级教师培训的新特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县教师感同身受,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国培不仅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培训经验,同时为我们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培训者团队。
我县建立了220人的县域教师培训专家库和县域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为县域教师培训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华县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龙源期刊网 南华县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5年第03期本刊讯(通讯员孔永福)近年来,南华县紧紧抓住教育发展和提高质量的主线,采取布局调整、资源共享、强弱结合、校际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注民生,保障惠民。
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州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开展“惠民行动”,在实施“两免一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全年为29 69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提供免费教科书,为18 458名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共计2 505.95万元;共免除中职学生学费53.8万元,发放中职学生助学金 28.95万元,发放普高学生助学金138.6万元;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助学金18.91万元;为636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全县26 891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4元的免费早餐,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该县通过实施中小学安全校舍建设项目124个,对34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0.9万平方米,使乡镇学校校舍条件、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多媒体设备基本达标。
目前,全县共有校舍总面积26.18万平方米,其中框架、砖混结构校舍占86.7%,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得到优化。
尤其随着新建的南华民族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相继投入使用,让3 000余名初中学生和900余名小学生进县城就读,乡镇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多年来“上好学”的愿望。
合理调配,重点扶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该县积极开展以支教活动为重点的城乡教师交流合作,每年选派29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1年,选派120名学科带头人到山区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灵动课堂”互动交流,分批组织488名山区教师到城区学校开展研讨学习和跟班学习,通过加强校际交流和开放办学的研究与实施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课题推广价值
《镇域一体化校本研训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结论及课题推广价值本课题于2011年11月2日在台州市温岭实验小学召开课题成果鉴定评价及推广会议,邀请了杨一青、李春玲等教育专家及浙江省内部分知名校长开展课题鉴定与评价,综合与会专家意见及学校观点,汇总意见如下:1.本课题已作为绍兴市2011年度管理创新奖申报项目,处处透露着创新点。
开展镇域一体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农村最基层学校教师研修、交流等活动,促动教师成长发展,为镇域师资水平提升、区域教育均衡、镇域特色培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处处透露着学校管理的创新。
(1)管理理念上的创新:学校自2009学年开始实施镇域一体化校本研修活动,贯通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与管理瓶颈,建立镇域一体的学习型组织,实现镇域范围内六所小学的一体化研修是学校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之举。
(2)管理组织上的重建:学校建立镇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镇域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填补了过去学校组织架构的缺失,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给予支持。
组建“青年教师研究联盟”形成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骨干团队,重新建构了学校教师发展的各种组织。
(3)研修模式上的优化:在研修模式上,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小课题研究等常规研修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研修模式,通过书香校园与读书工程、主题报告和课改沙龙、会课切磋与赛课历练、个体日记与论文笔会、经正讲坛与名师工程的研修活动;开展镇域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比,青年教师三连杯竞赛活动、中年教师“精彩课堂”展示活动,名优教师、校级领导“魅力课堂”活动等。
引进市级“主题教研”活动,邀请外校名师同台上课,让教师在教学中互动、在观摩中提高。
(4)研修平台上的填缺:农村小学规模小,学校之间距离远,下属完小没有省级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但兢兢业业、埋头工作、致力于学科研究的教师有不少。
这些教师大多是通过网络学习、网络教研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1.03•【字号】鲁教基字[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各市教育局:自2001年我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努力,开拓进取,实验工作进展顺利。
但是,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得以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切实成效,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
课程改革正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摆在全省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
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教研训一体化体系逐步促进城乡教师水平均衡发展
2004年以来,玉林市玉州区引进有效教育(MS-EEPO)教育科研项目实验,不断探索教师培训方法,创建了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一、加强教研室建设,发挥教研室主导作用
1.整合工作职能。
玉州区教研室承担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调研、教研、科研、指导和培训的职能,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教育科研为平台,以师资培训为主线,建立教后研、研后训、训后教的教研训一体化方式,进行一条龙跟踪服务,促进教师在理论培训、经验积累和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同步成长,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室根据培训的目的、内容来确定培训活动的重点和形式,把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克服了重复培训、分割培训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指导教师进行新课型、新评价、新备课、新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举办比赛课、研讨课、展示课等各种形式的观摩活动。
如2009年12月,玉州区举办参加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海选活动,有300多人自愿报名参加说课、评课、上课,教研室把课例、培训、比赛、研讨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2.加强学习交流。
玉州区教研室设置了德育、中学、小学、成幼教、
政工等5个教学研究室,负责全区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定期召开各研究室负责人的学习培训会议,进行常规学习和工作交流,各室、各成员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教研员参加玉林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学习班、中英西南项目广西项目县培训者培训班、新教材培训等,教研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玉州区教研室还选聘了中小学(含幼儿园)各学科兼职教研员43名,充实了教研员队伍。
经过多年实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研训一体化T 作经验,形成了比较雄厚的教育科研力量:
3.深入听课指导:玉州区教研室组织教研员深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听课、调研、座谈和指导,了解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贯彻课改理念、提高教研训工作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薄弱学校加强指导,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教研员每年人均听课逾200节。
如教研室以在玉州区举行的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和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领导对玉州区教育考察活动为契机,深入仁东、南江、名山等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听课。
在“毓秀班”组建时,运用有效教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充分考虑城乡不同学校的差异和层次,对全区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着力提高城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二、运用“三式”管理法,加强教研训一体化管理
玉州区在实施教研训一体化过程中,运用“网络互动式”管理、“集群
共进式”推进、“螺旋向上式”发展的“三式”管理法,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1.“网络互动式”管理。
玉州区构建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全区成立总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组;校际团队以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成员学校以二级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校教师以三级子课题参与研究。
区教研室负责统领总课题研究,每位教研员分别承担不同校际团队的联络员角色,指导子课题组开展教研活动。
各个校际团队、各成员校、各校教师参与相应级别课题的研究活动,从而组成上下互通、各方互动的教研网络。
各级研究团队总结科研经验,每年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实现资源共享?
2.“集群共进式”推进。
在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工作中,构建“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工作格局,主要通过“以校为本、校际联动、专业引领、全面推进”四个环节推进教研训活动。
各位教研员深入相应的校际团队,不断总结教研训活动情况,举办经验交流会,提高全区教研训工作水平。
玉州区坚持以强弱结合、城乡结合为主要原则,全区共组建了11个小学校际团队和6个中学校际团队,其中有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等多种形式。
玉州区许多教研训一体化活动均由校际团队组织举办,每个团队的成员学校轮流承担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各个校际团队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训活动的重点和方向,发挥各校优势,开展相应的教研训一体化活动,互相听课调研,取长补短,互相帮扶,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3.“螺旋向上式”发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课题研究与平时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自学反思”、“群体互动”、“实践验证”三个环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自我反思主要根据自己在教研训一体化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教后记、教学日记、随笔、教育叙事、反思案例或论文等。
群体互动主要是教师们形成不同级别的主题研究报告,在学校单元组、校际团队或玉州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同伴互助或专家引领等形式,提高教研训工作水平。
实践验证主要是通过教师互听互评、集体研讨等形式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解剖教学中的问题,并重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排序,再次实践验证培训效果。
三、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一是培养“四会教师”。
2004年以来,玉州区对700名骨干教师分别进行了4期区级有效教育( MS-EEPO)培训活动,把这批教师培养成“会上课”、“会评课”、“会辅导”、“会写作”的“四会教师”,再发挥这批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学校单元组、学校团队、校际团队等组织开展二次培训活动,对全区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二是建设“一个毓秀班”。
2009年,玉州区成立了培育优秀骨干教师的“毓秀班”,共有65人,人员来自城乡不同的学校,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全部由教研员担任,实现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他们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任意素材为载体,通过限时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形式,强化对有效教育操作技能的理解和认识,使这批教师成为“四会教师”的骨干力量,以“毓秀班”成员为滚轴,带动
玉州区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使教师队伍得到均衡发展。
2.精选内容,有的放矢,玉州区把专题内容培训和综合内容培训结合起来,把有效教育( EEPO)培训与课改培训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
在每次专项培训前,先培植课例,共同探讨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如在推进课型方式时,教研员先到各校听课,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型,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改进完善后,再在玉州区教师培训活动上展示。
每学期举办多次专项研讨交流活动,有的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讨,有的针对专门问题进行研讨。
玉州区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有效教育培训时,首先让教师掌握学习方式的操作方法,其次将学习方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再次将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最后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3.创新形式,增强效果、玉州区采用专题讲座、头脑风暴、课例分析、个案研究、沙龙研究、体验模拟等形式进行培训,方式多样,精彩纷呈。
课例分析是基本形式,以课例为载体,教研员与教师进行听课研讨,研训结合,共同提高。
体验模拟培训是创新方式,如培训新型学习方式操作方法时,先对校长、教师进行模拟培训,让他们充当学生的角色,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熟悉和掌握训练学生的操作方法。
沙龙研究主要根据自己在教育研究中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辩论、对话、总结等,使教师们的教育思想进行碰撞,提升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使研讨活动成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