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陪伴我们成长,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与亲人分别,这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本次说课将围绕“再见了亲人”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于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二、说课内容1. 说故事我将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讲述我与亲人分别的经历。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将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亲人分别相关的主题,例如:亲情的重要性、分别带来的情感变化、如何处理与亲人的分别等。
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思辨能力。
3. 课堂活动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与亲人分别的经历,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情感表达在课堂的最后,我将鼓励学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可以通过写信、画画、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释放内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对亲人的情感认知。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学生将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亲人分别的故事和情感表达的活动,学生将培养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珍惜眼前的亲人,感恩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引发学生对于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分别相关的视频或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 讲述故事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讲述自己与亲人分别的经历。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讲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 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重点课文。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 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
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 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 人情怀,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二、教法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1、以情激情,介绍背景。
教学伊始,我借助录像片段,再现情景,"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 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 8 年,结 下了深厚的情谊。
战争最终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
"学生如亲临现场, 初悟离别之情, 这样既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 同时揭示了课题。
2、以境激情,撞击情感。
本课紧紧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 再现两国人民话别的场景、离别的场面,升华学生的情感。
3、以读激情,读中悟法。
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想象当时的场景,同时在朗 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学法设计 我根据这篇课文情感饱满、段落相似的特点,先引导学生初感文本, 把握情感基调;再让学生说说触动自己情感之弦的语句和事例;然后以读 为本,自悟自得。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号参赛选手崔燕,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1、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感人的故事为主题展开。
学习本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设身处地地想。
抓住那些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朗读,设身处地地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以及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再见了,亲人(人教版)
14 再见了,亲人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冲破重重困难,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畏强敌,并肩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无数朝鲜人民涌入车站与志愿军依依惜别,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此情堪比山高,可比海深。
著名的战地作家魏巍用他饱含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再见了,亲人》。
本文以情为线索,记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把现实的告别场面和往事回忆结合起来。
全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三、三、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定为本课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定为本课的难点。
四、四、说教法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朋友。
把教学的过程演变成初次见面、初步了解、深入交往、惺惺相惜、人文统一的“五步走”。
五、五、说学法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与文本交朋友,就是学生在教师相机诱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实现与文本心灵融合,最后达到共同发展。
2020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再见了,亲人》说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说
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说课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四组课文是从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密不可分的亲情。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而且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进而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所以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突出文本的人文内涵,强调情感体验,牢牢抓住“亲人”二字展开,从感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理解战争年代的亲人入手,再结合汶川大地震,从社会角度对“亲人”一词进行探讨,理解和平年代也有亲人,最后指导学生把美好的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学会怎样和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亲人”关系。
这篇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和密不可分的亲情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能理解志愿军复述的往事,但由于抗美援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遥远,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体会这种交织着血与泪的亲情,就不容易。
我是这样突破这一难点的。
一、补文入境,重回历史
初读之前,教师补充了背景资料的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万人,14万人却忠骨长埋。
年代久远,学生容易感到陌生,教师的补白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时代背景。
130万、14万,这震撼人心的数字,一下。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勐板完小姚文丽一、说教材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都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表达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五(2)班学生有几个同学善于理解和表达, 但只有几个,不能带动大部分同学。
有时,会出现怯场,包括平时爱积极发言的,也会不敢表达,或表达不清楚。
很多时候,还会觉得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大体一致,就不会去积极表达。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四、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引导法、自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旨。
五、说导学过程: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再见了,亲人》的导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明确目标.1. 播放视频歌曲,揭示课题: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简介抗美援朝。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一课。
这一组课文,讲述了在战争年代或者是和平年代的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也许有的人不为人知,但是他的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体会那深刻的情感。
教材内容:《再见了,亲人》课文记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海还深的真挚情谊,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情谊。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进入五年级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本课要结合课文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噩耗”等词语的含义,会写文中十二个生字,了解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同句式在情感表达上的特殊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由鲜血凝成的,帮助学生形成国家友谊观。
(三)教学重难点:经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句式对情感表达的特殊作用。
三、说教法:五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而且有了比较强的自控能力,思考问题更全面了,知识积累也更丰富。
本课为阅读课,要求词句段篇相结合,读思、读写、文道相结合的教学,让学生会读会写,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运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从语气到情感,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对于关键词句,教师要重点讲解,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四、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阅读课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开放而有活力,采用合作式交流、讨论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
同时,读写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优秀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故事,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方面,我计划采用问题引导、讨论和反馈的方式。通过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生生互动方面,我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和合作完成任务。此外,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这些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懂得珍惜和平,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由于课文内容涉及到战争和亲情,学生可能对战争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共鸣。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情感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作者的亲情和感恩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2013年个旧市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再见了,亲人》说课稿2013年8月16日《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既注重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体现高年级语文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的友谊。
课文分别记叙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与现实场面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要求,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时,注意插入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学会“妮”、“谣”等生字,理解“封锁”“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表达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分角色扮演分别时的场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入境入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见了,亲人》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 、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 、结合句子理解“ 唯一、雪中送炭” 的含义,能用“ 雪中送炭” 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内容。
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的编排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憾的情。
二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三、说教法。
新课改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立足文本,主要采用了以情激情、媒体资源直观演示、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方法(激趣导读法),真正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之中。
四、说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素质教育的观点。
因而在课堂中,(合作、探究、交流)我采用让学生读——思——议——悟——读——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再见了,亲人》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再见了,亲人》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高丽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__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__,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高丽人民告别的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因而__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
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1)学习__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高丽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__重难点。
二、说教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湖南省湘阴县石塘中心学校:徐红霞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重点课文。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
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1、以情激情,介绍背景。
教学伊始,我借助录像片段,再现情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战争最终以正义和良知取
得了胜利。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
”学生如亲临现场,初悟离别之情,这样既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同时揭示了课题。
2、以境激情,撞击情感。
本课紧紧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再现两国人民话别的场景、离别的场面,升华学生的情感。
3、以读激情,读中悟法。
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想象当时的场景,同时在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说学法
我根据这篇课文情感饱满、段落相似的特点,先引导学生初感文本,把握情感基调;再让学生说说触动自己情感之弦的语句和事例;然后以读为本,自悟自得。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着文章的题眼,我精心抽取了“再见了,亲人”这条深情而厚重的丝线,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了“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大写意、“叠加式”结构。
(一)讲亲人-------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
在揭示课题并对课题的意蕴有了初步了解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事例变成自己的话深情地说一说。
看似不经意地说,实际上是学生在吟咏体味的基础上的整体性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训练。
接着从具体地说到概括地说,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变成一句话,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巧妙统一。
然后,再引导学生逆向求真,咀嚼情节,“志愿军为何得到朝鲜人民的如此厚爱?”通过这项练习,既加深了对题旨的理解,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讲亲人”的最后落脚点放在了文章的题目上,“通过大家由衷地讲,我们感到这友谊的确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分手的时候,他们大声地说……..,”这时,学生再读课题时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二)诵亲人------个性化的阅读和语言的内化
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诵读与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告别。
我根据文本的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内化课文内容,一方面通过想象填补文中空白。
如在指导朗读向大娘告别的一段时,教师配乐引读“此时无数的战士们牵着大娘的手依依惜别,大娘已经泣不成声了,可还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于是志愿军说……”,学生接读与大娘告别的一段话,接着我又创设了大娘不肯回去,志愿军从请求到恳求再到哀求、最后无奈地命令大娘回去的几种情境,学生根据词义和特定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势。
同时,还抓住“雪中送炭、唯一”等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
”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与
大娘、小金花和大嫂诵别后,再次复现“再见了,亲人”这一主线,“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就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所以,分别时他们才这样难舍难分地倾诉…….,”这时,学生再读课题时,对课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别亲人----情感与语言的自然外化
送君千里终须别。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时,为了将扁平的文本变成丰富的画面,我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
然而就他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启动了。
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声呼唤。
——(学生第一遍接读课文)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声音牵动着志愿军的心。
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从心底发出呼喊。
——(学生第二遍接读课文)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
他们多想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第三遍接读课文)
此时,一声声再见,已如一阵风不知不觉中吹开了学生的心门,使“再见了亲人”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行字,而变成了丰富、难忘的一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