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治疗的进展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的免疫调节治疗均未取得满意疗效 . 抗病毒 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治 疗 乙型肝炎 的最基本病 因治疗 . 本文查 阅
近 年来 试 用 于 临 床 抗 病 毒 药 物 的 使 用 情 况 , 一 综 述 . 作
( 键 词 ] 性 乙型 肝 炎 ; 病 毒 治 疗 ; 展 关 慢 抗 进 [ 中图 分 类 号 ] 55 1 R 7 .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 6 1 15 2 0 )5 5 9 3 1 7 —0 8 (0 7 0 —0 8 一O
全世 界 人 口大 约 三分 之 一 有过 急 性 乙肝病 毒 ( B ) 染 , 约 有 35亿 人 成 为 H V 慢 性 携 带 者 . 献 报 道 , 旦 船 g H V感 大 . B 文 一
阳性携带 , 多数终生携带‘ 病毒和宿主因素如年龄 、 “. 免疫抑制和性别 与病人 预后有关‘】文献报道 , 2 %发展为慢性肝 2. 约 5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5期
内 蒙古 民un l fIn rM o g B ies yfrNain l e or a n e n o aUnv ri t a t s o t o o i i
Ad a c n t e Antv r lTr a m e o r ni p tts B v n e i h i i a e t ntf r Ch o c He a ii
HU i GE Z o g— we Je , h n i
( . o ga i f t u iae Hopt , o ga 2 0 0 C ia 1T n BoCt I e i sDs ss silT n lo0 80 ,hn ; y n co e a i
炎 、 硬 化 ; 生 肝 癌 的 危 险 率 达 1 %左右 , 国 肝 癌 患 者 接 近 9 %为 髑 肝 发 O 我 0 破免 疫 耐 受 是 治 疗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的 关 键 [ . 4 ] 阳性 ( 因 此 , 病 毒 治 疗 、 节 免 疫 功 能 、 . 抗 调 打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P G IN— 治疗 慢 乙肝 患者 4 E F 8周 , 药 随访 2 停 4周
其 HB A e g的 转 化 率 为 3 % , 清 H V — N 2 血 B D A转 阴率 为 1 % 。该 药 在 我 国 2 0 9 0 7年 2月 被 批 准 用 于 慢
染性疾 病 中最 常 见 的一 种 , 世 界共 约 3 5亿 人 感 染 全 .
H e g血清 转换 , . % 的患 者 H s g消 失 。L T该 BA 14 BA D
药 抗 病 毒 治 疗 1年 H V —D A 阴 转 率 可 达 6 % 以 B N 0
上 ,BA H e g发生血 清学 转换 率 可 达 2 % , 药 率 发生 3 耐 在 2 ~ % …’ 。对 初 始应 答效 果 不 佳 者 ( 疗 2 % 5 治 4 周 是 HB V—D A>1 拷 贝/ 升 ) 继 续 治 疗 9 N 0 毫 , 2周 时 耐药 率可 达 3 % ~6 % 0 0 。T F抗病 毒治 疗在 国 D 外报道 该药抗病 毒疗效较 A V抗病 毒疗 效 明显要 高 , D
以前的统计数 据 比较 H s g携 带率 大大 降低 , BA 目前 抗病 毒治疗是 C B治疗 的主要手 段 , H 截至 目前 全球 批
准可用 于抗病 毒治疗 的西 药有普通 干扰素 (ne eo it fr r n, IN— L , 乙 二醇 干扰 素 ( elN) F o) 聚 Pg F 以及核 苷 ( ) 酸 类 似 药物 拉 米 夫 定 (a i dn A 、 1 v i L M) 阿德 福 韦 ( d f m u e aeo —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引言近年来,丙肝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我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并推动丙肝治疗工作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二、丙肝治疗现状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HCV,其中中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高昂的药物费用,丙肝患者往往面临着长期抑郁和身体不适的困扰。
三、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了改善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传播风险,我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 促进药物研发我中心与多家药企合作,共同研发新型丙肝治疗药物。
通过对HCV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的新药,并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该药物在抑制HCV复制方面表现出色,预计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推广先进治疗技术我中心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来中心进行培训和指导。
通过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丙肝治疗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3.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我中心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开展了丙肝知识普及讲座、健康教育活动等,并通过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相关信息。
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丙肝的认知水平,促进了社会对丙肝防控工作的支持。
四、丙肝治疗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1. 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丙肝治疗药物,并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该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治愈率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先进治疗技术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成功提高了丙肝患者的治愈率。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长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幸运的是,近年来,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是近年来丙型肝炎治疗的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
DAAs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不同基因型的差异丙型肝炎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
例如,对于基因型1的患者,苏巴韦和阿巴韦韦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而对于基因型3的患者,达卡他韦和阿索帕韦是更有效的选择。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准确确定患者的基因型是非常重要的。
3.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在丙型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相关指标的评估,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
4. 新疗法的出现除了传统的DAAs,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
例如,RNA干扰疗法可以通过靶向病毒基因组的RNA分子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疫苗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预防丙型肝炎的感染,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的研发,使得治愈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个体化治疗和新疗法的不断发展也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仍需持续努力,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肝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其中许多草药在治疗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例如,柴胡、黄芩等草药在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可以通过调理肝胆系统和消除炎症等作用改善肝功能。
二、中药治疗肝炎的研究进展肝炎是肝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中药在治疗肝炎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黄芩、连翘等中药具有抗肝炎活性,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如清肝化痰方可通过改善肝脏微环境和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减轻肝炎病情。
三、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重要环节,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些中药如三七、丹参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纤维化等作用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并促进肝细胞再生。
此外,中药复方如四物汤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活化肝细胞,阻断纤维化发展。
四、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中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也有所突破。
一些中药如青蒿素、黄芪等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中药复方如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抗肝癌。
五、中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
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药治疗肝病的副作用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在不断推进。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努力,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肝炎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肝炎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我国在肝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就对肝炎诊治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肝炎的诊断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
足对肝炎的准确诊断需求,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例如PCR技术、基因
芯片技术等,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肝炎病毒的存在和种类,为肝炎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其次,肝炎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仍然是肝炎治疗的主
要手段,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此外,肝移植手术作为治疗晚期肝炎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为晚期肝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再次,肝炎的预防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炎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已经逐步提高,有效降低了肝炎的发病率。
此外,加强对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肝炎的发生。
最后,肝炎的管理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的肝炎患者档案管理系统,
可以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也能够提高肝炎诊治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看,我国在肝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提高肝炎的诊治水平,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早日战胜肝炎,让人民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病毒性肝炎现状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3年
第3年时,127/144 (88%) <400 copies/mL
5年
在240周时,1238/1457 (85%) HBV DNA <50 IU/mL
1. Lampertico P, et al. AASLD 2012, abstract 366; 2. Zoutendijk R, et al. Gut 2013; 62:760-765; 3. Seto WK, et al. J Hepatol 2013; 54(S1): abstract 772; 4. Yokosuka O, et al. J Hepatol 2010; 52:791-799; 5. Hou J, et al. APASL 2014, abstract 245.
随访4年
日本Hosaka研究(n=1615)4 • 含472名ETV治疗患者 • 随访时间: 3.2年(治疗组)
9.5年(对照组)
台湾全境队列研究2 • 21595例接受NA治疗患
者,随访3.46年 • 21595例采用保肝药物治
疗患者,随访5.24年
台湾C-TEAM研究(n=1287)1 • 666例接受ETV单药治疗 患者,621例未治疗患者 • 随访2.7年
希腊研究(n=818)7 • 160例代偿期肝硬化,56
例肝硬化失代偿 • 中位随访时间4.7年
TDF注册研究8 • 随访336周
VIRGIL 研究(n=372)6 • 包含98例肝硬化患者 •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
韩国研究5 • LAM治疗组872例患者,
中位随访4.3年 • 699例历史对照组,中位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况及新进展

M 5 2V与 52I即 r 0 、 5 5 , t 2 4I, M / 。应 用 聚 合 酶链 反 应 肽 核酸法 ( C — N 还 可发 现很 多早 期不 被发 现 P R P A)
的 Y D 、 M D等。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 因在 L DY E 继 续 治 疗 的 过 程 中还 可 能 出现 回复 突 变 现 象 。在
维普资讯
第1 2卷 第 2期
口岸 卫 生 控制
综 述
慢 性 乙型肝 炎 治 疗 近 况 及 新 进展
李 艳 天津 市和 平 区卫 生防病 站( 天津 ,0 0 0 30 7 )
中图分 类号 R 1 . 文献 标识 码 5 26 B
乙型肝炎病毒( B ) H V 感染仍是威胁着人类健康 的全 球 性 问 题 。 目前 ,全世 界 H V感 染 者 接 近 2 B O 亿 , 中有超 过 3亿 的慢性 感染 者 。 B 其 H V感染 比 HI V
受 性 与安慰 剂 相似 。新 加坡对 不 同基 因型 HB A e g阴
维普资讯
口岸 卫 生 控 制
第 l 2卷 第 2期
性 的慢性 乙型肝 炎 患者 对恩 曲他宾 治 疗 的反 应进 行 了研究 , 果显 示 : e g阴性 的慢 性 乙型肝 炎患 者 结 HB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情况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都局限在长期用药。
因此,在初始治疗,应仔细衡量患者的年龄、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出现的反应、可能的潜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
除了存在禁忌症和早期没有应答的患者,需要特殊治疗,INF-α LAM或ADV均可作为代偿期肝脏疾病起始治疗的药物。
INF-α的优点是治疗时间短,持久的应答反应和不存在耐药基因突变。
INF-α的缺点是价格昂贵和副作用大。
相对而言,LAM价格比较低廉(如果用药1年)和比较容易接受,但长期用药可使治疗效果下降。
服用LAM的时间越长,出现耐药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回随之增加,使疾病出现反复,回到治疗前的状态,在一些患者甚可以出现更严重的肝脏病变。
ADV主要对LAM的耐药菌株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ADV 治疗初期很少出现耐药现象,ADV的价格比LAM昂贵许多,但对药物应答持久性、长期服药安全性和出现耐药可能性,仍需继续观察研究。
这3种药物均被FDA 批准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用药。
在选择一线药物进行抗病毒时,对于患者和医生,不要考虑长期服药的安全性和药物疗效,还要考虑到药物价格、定化验检查和临床检查。
表1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对比α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夫韦用药指征HbeAg+、转氨酶正常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HbeAg+的慢性肝炎适合适合适合HbeAg-的慢性肝炎适合适合适合治疗时间HbeAg+的慢性肝炎 4-6月≥1年≥1年HbeAg-的慢性肝炎 1年 >1年 >1年给药途径皮下注射口服口服或其他不良反应多可忽略肾毒性耐受性无 1年大约20% 1年没有5年大约70% 2年大约3%费用(治疗1年时间)昂贵低廉介于中间表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HbeAg HBVDNA* ALT 治疗阶段+ + ≤2倍治疗效果不理想,应随访,当转氨酶升高时再进行治疗+ + >2倍 INF-α LAM或ADV均可初始治疗治疗终点:发生HbeAg至抗- Hbe血清学转化疗程INF-α 16周拉米夫定至少1年,出现血清学转化再服用3-6月阿德夫韦至少1年应用INF-α无应答或存在INF-α禁忌症,改用LAM 或ADV出现LAM耐药,改用ADV— + >2倍 INF-α LAM或ADV可进行初始治疗,因为需要长期治疗,应用INF-α或ADV更为理想治疗终点:ALT持续正常和PCR检查HBVDNA阴性疗程INF-α 1年拉米夫定大于1年.阿德夫韦大于1年应用INF-α无应答或存在INF-α禁忌症,改用LAM 或ADV出现LAM耐药,改用ADV— + ≤2倍不需治疗± + 肝硬化代偿期应用LAM或ADV失代偿期应用LAM或ADV,也可进行联合治疗,建议肝移植,INF-α禁忌±—肝硬化代偿期:随访失代偿期:建议肝移植HBVDNA>105拷贝/毫升为阳性4.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A.对于代偿性肝病病人应在确定是否能出现e抗原自然阴转后,延迟3~6个月再治疗。
治疗后可有病毒学、生化、组织学的反应(Ⅰ),也可以改善临床症状(Ⅱ-3)。
治疗时首先应考虑α-干扰素、拉米夫啶、阿德福韦,因为三者疗效相近。
B.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升高(小于正常值2倍)。
这部分病人先不考虑治疗。
ALT 反复波动或轻度升高的情况下应做肝活检,如果病理呈中度或重度炎症性坏死则应立即抗病毒治疗。
C.儿童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
如果ALT在这个水平升高超过6个月,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Ⅰ)。
α-干扰素、拉米夫啶均可用来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5.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10^5copies/ml,ALT升高超过2倍或肝活检呈中、重度炎症改变)应接受抗病毒治疗(Ⅰ)。
可首选α-干扰素、拉米夫啶或阿德福韦(阿德福韦Ⅰ,α-干扰素、拉米夫啶Ⅱ-1)。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可推荐使用α-干扰素、阿德福韦。
6.如果对于α-干扰素治疗无应答,在病人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的前提下,可考虑改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治疗(Ⅰ)。
7.单用拉米夫定出现病情加重的病人,如伴有肝病恶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移植后再发生乙肝或需要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应用阿德福韦(Ⅱ-1)。
8.代偿性肝硬化病人最好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治疗,因为与α-干扰素相关的肝病活动有引起肝病失代偿的风险。
9.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应考虑拉米夫定治疗(Ⅲ-3)。
阿德福韦可作为拉米夫定的替代药物,对于这部分病人而言,尽管阿德福韦作为这类患者作为首选用药尚在评价中。
如果使用阿德福韦,应密切监测肾功能,通常每1~3个月检查一次血中的尿素氮和肌酐。
治疗应与移植中心协商,α-干扰素禁用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10.非活动的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用药剂量11.α-干扰素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
A.成人推荐剂量为500万单位日一次或1000万单位每周3次。
B.儿童推荐剂量为600万单位/M2,每周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万单位。
C.e抗原阳性的患者疗程16周。
D.e抗原阴性的患者疗程12个月。
12.拉米夫定口服给药。
A.成人如果肾功正常无合并HIV感染,推荐剂量为100mg/日B.儿童用量为3mg/kg.d,最大不超过100mg。
C.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疗程最少1年(Ⅰ)。
对于已经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应在出现转换后继续巩固治疗3~6个月,以降低治疗后复发。
对于e抗原未出现血清学转换的病人应继续治疗。
对于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而病毒反跳的病人,亦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因为利大于弊(基于临床评估、ALT水平、HBV DNA水平)。
D.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使用至少1年,但是最佳疗程尚未确定。
E.在合并HIV感染的慢性乙肝病人,单独或和其他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情况下,拉米夫定给药为 150mg 日二次。
13.阿德福韦口服给药A.成人阿德福韦的推荐剂量为10mg 日一次。
B.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疗程最少1年,好处与风险相比较C.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疗程推荐大于1年。
长疗程对于持续应答是必要的,但最佳疗程及长疗程所带来的疗效与风险比尚待确定。
D.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突变者的推荐的疗程尚未确定。
对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移植后感染的病人尤其需要长期治疗。
对于失代偿性肝脏疾病,改用阿德福韦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似乎并无益处,但重叠应用2-3个月可减少在转换药物期间肝炎活动的危险。
接受免疫抑制或细胞毒素治疗的乙肝携带者的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建议14. 对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开始化学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前,应做HBsAg 检测。
15.对于患癌症开始进行化疗或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携带者,推荐应用拉米夫定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持续到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结束6个月后。
最新上市的抗HBV的药物——恩替卡韦也是核苷类似物,但抗病毒作用强大,用药剂量明显小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由于禁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尚未发现耐药的病例。
试验表明恩替卡韦不仅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而且由于不同的作用机制,长期应用耐药的发生率较低。
其他相关的研究显示,它是新的很有希望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肝细胞内cccDNA有直接抑制作用,可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对于转氨酶正常的患者同样有抗病毒作用,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提高用药剂量可以取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
参考文献1.Lok AS, 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of recommendations.Hepatology. 2004; 39 (3): 857-861.2.Kao J H, Chen D S. Global control of hepatitis B virus ncet Infect Dis,2002, 2: 395~4033.Sustained viral load and ALT reduction following 48 weeks of Entecavirtreatment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have failed Lamivudine Hepatol 2002, 36 (N04, pt2). A 550进一步阅读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定。
思考题1.慢性乙型肝炎是否需要持续治疗?2.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应进行HCV 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型)和血中HCV 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一)HCV RNA基因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1.PEG-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 IFN α-2a 180μg, 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 1 000 mg/d,至12周时检测HCV RNA:(1) 如HCV 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2) 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3) 如HCV 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
如24周时HCV 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2.普通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 α 3~5 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 000 mg/d,建议治疗48周。
3. 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 α、复合IFN 或PEG-IFN,方法同上。
(二)HCV RNA基因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2⨯ 106拷贝/ml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1.PEG- 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 IFN α -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 mg/d,治疗24周。
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 α 3 MU,每周3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1 000 mg/d,治疗24~48周。
3. 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 α或PEG-IFN α。
注: (1) 国外文献报道,PEG-IFN α-2b(1.0~1.5μg/kg)与PEG-IFN 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48周,两法治疗丙型肝炎的SVR 率相似,前者在我国也即将被批准上市;(2) 在采用普通IFN α治疗时,有人采用所谓“诱导疗法”,即每天肌肉注射IFN α 3~5 MU,连续15~30d,然后改为每周3次。
国外研究表明,患者对这一方案的耐受性降低,且能否提高疗效尚不肯定;(3) 利巴韦林用量参考:体重>85 kg者,1 200 mg/d;65~85 kg者1 000 mg/d;< 65 kg者,800 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