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一、单选题1.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在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发现的粟特文纸本信札写于西晋末年(约312~313年),其出自往来中国和中亚的粟特商人之手,信札原本是要发往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却因故未发。

这可以用来说明()A.造纸术利于西方人文精神产生B.西晋年间造纸术已传入欧洲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多元化D.中国古代科技对周边的影响2.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考古成果历史解释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A.A B.B C.C D.D3.公元前3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曾多次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并击败罗马。

经济上,帕提亚从事居间贸易;文化上,帕提亚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

东汉的班超派遣使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时,曾到达帕提亚。

据此可知()A.汉朝通过帕提亚与罗马建立了官方的联系B.在帕提亚的军事打击下罗马帝国走向衰亡C.帕提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D.亚历山大曾率领马其顿征服过帕提亚帝国4.如图是汉朝的鎏金铜马,据考证,它的艺术造型源自汉朝御厩中饲养的大宛“汗血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此物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形成①此物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形成①鎏金铜马可研究汉与日本战争①是实物史料,艺术研究价值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在唐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经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1.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 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 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 ,这些都说明丝绸在古罗马有市场。

由此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工业经济·“丝绸之路”2.B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

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D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4.C张骞通西域并未能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而是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C推论错误,符合题意;A、B、D所列史实和推论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

5.A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

6.D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佛教成为统治工具,故B项排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word文档

一、单选题1.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

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A. 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B. 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C. 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D. 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2.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

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

”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A. 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B.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 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3.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A. 挑战封建神创说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4.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A.相对论的提出 B.量子理论的创立C.生物工程技术的形成 D.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5.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B. 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尺子变长C. 时间是绝对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逝着的长流D. 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6.马克思《资本论》直接引用达尔文“进化论”,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

他高度赞扬进化论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材料表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 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C.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的源泉D. 丰富了人类的阶级斗争学说7.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它()A. 建立了一套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B. 具有当程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C. 将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D. 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8.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
家思想的形成
第 2 课“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第 3 课宋明理学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的起源
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第 7 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
庆历新政 第 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 第 3 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作用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
改革 第 1 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 13 课辛亥革命
第 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第 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 16 课抗日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 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

第 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
第 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来自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

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中心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充当着转运枢纽的作用,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故选D项。

广州在西汉时期是联系中外的枢纽,不能说其率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并无造船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广州已成为南方经济中心,排除C项。

2.《旧唐书》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

”据此可知,唐朝时()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旧唐书关于《散乐》杂戏的记载中阐明了幻术的来源,实质上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故B项正确;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产生于近代,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关于幻术的记载不能反映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D项排除。

3.有学者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故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故B项错误;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也不是材料要说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9课电影与电视1.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事物时,惊呼道:“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事物是()A.电报B.电话C.电影D.电视解析:电报是一种沟通工具,电话也是一种沟通工具,均与“过去”无关;电影诞生于1895年,能够把“过去”拍摄下来重现播映,所以“过去已经属于我们”,故C项正确。

答案:C2.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C.多元化艺术电影D.默片电影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

答案:D3.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了()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解析:由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在搬上银幕前后的影响度可以看出电影这一传媒手段有利于其他艺术的推广。

答案:B4.2018年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平昌开幕,各国的电视台都把最精彩赛事现场呈现给大家。

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解析: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包括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现场直播等。

本题体现了传播资讯的功能。

答案:A5.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电脑手机B.报纸收音机C.热狗麦当劳D.汽车电影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A、C两项不属于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而B项不属于二十世纪的美国大众化消费品,故D项正确。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内容分析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是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

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发展。

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上接第一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和欧亚其他重要商路,进而阐述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以及商品所承载的文化交流。

下接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因而侧重和平性质的交流。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整体的学习,对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一战二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本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本课第一子目第二子目所涉及的时空跨度大的问题尤其是第一子目,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时时与地图相联系。

二十世纪之后,讲授世界贸易网之时应该要充分利用可视化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第二子目中关于商品交换承载着文化交流这一功能之时较为抽象,应当利用图片、漫画等直观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教学目标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关于本课要求: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地图、数据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时空分布水平3-4学习目标:能够以饮茶风俗、服饰变化、钟表的传入等为例,阐释各国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能够通过茶叶、服饰、钟表等实例,论述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因素,理解商品和文化的关系2. 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探究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必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茶马古道路线图。

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可推测()A.主要贸易对象是缅甸、越南等地B.茶马互市是唐宋的主要商贸形式C.是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2.元代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乘过中国海船,他说,中国海船每船可载1千人,船体宽阔,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交通都操于中国之手。

这反映了元代()A.开始与摩洛哥建立起联系B.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C.造船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D.通往印度的海路打通3.公元4至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

这说明()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B.东亚文明比欧洲文明开放C.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交通在文明传播中的作用4.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

据此可以推断()出处记载《汉书·张骞传》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阿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著热。

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原令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缅甸的路。

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5.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

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6时间状况1870—1910年全球船的总吨位由1680万吨上升到2620万吨1870—1913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21万公里增加到110.2万公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D.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加大投资力度7.以下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表。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能够认识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对我们人生坐标的定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篇巩固提升1.某同学整理的如下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A.文艺复兴的影响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三角贸易”的影响“使东西两个半球之间建立了联系”“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可知,这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评述,故B项正确。

2.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丝银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意味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减少了欧洲贵金属的流入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价格革命的发生,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的发展是有利的,其衰落原因是其未将获得的资本投入生产领域,排除C项;题干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商品大量外销,说明当时是中国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3.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

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故C项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衰退原因并不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仅根据皮毛市场无法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排除D项。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含义(表现):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3)影响(地位/意义):①“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⑵ “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 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局限)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 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道家和法家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正统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高中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三课件单元整合

高中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三课件单元整合

丰富课件形式
增加互动性强的元素,如动画 、视频等,以及趣味性强的设 计,如历史场景模拟、角色扮 演等。
强化与教材匹配度
仔细比对课件与教材内容,确 保课件内容与教材重点、难点
相对应。
优化建议及实施路径
提升教师课件制作能力
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学习先 进的课件制作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 课件制作水平。
0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 素养。
03
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推动历史学科的 发展。
整合范围
高中新教材历史选择 性必修三的所有课件 单元。
与课件单元相关的历 史背景、历史意义、 历史影响等。
与课件单元相关的历 史知识点、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等。
02 单元概述与重点知识点梳理
针对不同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
单元三
近代世界的崛起与变革
分组研讨
分析近代世界崛起的不同路径及其背后的原因。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提升策略
应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历史影片、纪录片等视觉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音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增强历史场景的再现感。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提升策略
分组讨论
鼓励学生围绕历史问题展开讨论 ,分享观点。
高中新教材历史选择 性必修三课件单元整

汇报人:XX 20XX-01-21
目录
• 引言 • 单元概述与重点知识点梳理 • 课件资源整合与优化建议 •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 学业评价改革与试题命制趋势分析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适应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 质量。
重点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据此可知,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2.“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客观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最终退场。

”牛顿“让上帝最终退场”主要是( )A.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B.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C.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D.近代天文学发展的奠基人3.“(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这里的“它”( )A.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C.用数学方法描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D.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4.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

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

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5.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学研究成果的有(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②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③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一)奠基:伽利略
1.贡献:
a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定律,大大改变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2.意义: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牛顿
1.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a.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3.意义:
a.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
b.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c.根据万有引力,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4.特点: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
二.相对论
1.创立: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2.内容:a.广义相对论 b.狭义相对论
3.意义
a.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b.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
2.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实现的
3.应用
a.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b.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c.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
的科学理论之一。

d.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e.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f.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
一、细胞学说:17世纪胡克提出细胞学说
二、早期生物论
(1)提出: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拉马克
(2)内容: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
2.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三、达尔文的进化论
(1)提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标志:《物种起源》的发表
(3)内容:a.生物进化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b.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c.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d.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
中地位的看法。

e.有力挑战了封神学创世说
f.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
背景:(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厂手工业的发展,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蒸汽机的改良:背景:18世纪60年代,瓦特
过程:单动式蒸汽机—>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美洲被广泛采用
意义:(1)蒸汽机促使工厂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大生产逐
渐形成。

(2)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3)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电气时代
科学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主要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大距离输变电技术
影响:(1)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方便,从而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与世界形势。

(3)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