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众传播受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大众传播受众
第一节 受众的特征
1
受众界定
受众(audience)是指接收信息传播的群 众,通常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 或受传者,如会场的听众、戏剧表演和体 育比赛的观众,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大众传播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受众就是大 众传播的受众,如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 众、电视的观众等。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
媒介接触
需求满足
11
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图)
人们接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 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 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 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 触行为。 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 满足。 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 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9
各种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广播媒介:竞争心理需求;获得新知的需 求;自我评价的需求。 印刷媒介:获得外界消息的信息来源;日 常生活的工具;休憩的手段;获得社会威 信的手段;社交的手段;读报本身的目的 化。 电视媒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 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10
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14
百度文库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局限性
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行为主义和功 能主义色彩比较浓。 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 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 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关系。 阐述的受众能动性有限,仅限于媒介的选 择能动范围内,没有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 践主体,有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具 有的能动性。
2
受众与群体形态的不同
受众不同于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或 小群体。 受众也不同于群集(crowd)。 受众又不同于公众(public)。
3
受众的特点
规模巨大性 分散性和异质性 匿名性 流动性 无组织性
4
受众的社会特征
文化传统 社会环境 群体影响
5
受众的个体特征
12
“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社会条件 需求 个人特性
媒介印象
媒介接触
满足类型
其他满足手段 媒介接触 可能性
13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积极意义
认为受众具有选择能动性,纠正了大众社 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论”。 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 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对子弹论 和皮下注射论有否定作用。 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作用 (适度效果论),纠正了40-60年代的传播 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
15
第三节 受众信息接受研究
16
受众的选择性因素
选择性接触(注意)
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媒介, 有舍弃地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选择性理解(解释)
由于受众以往的经历、文化素质、接触媒介的动机、事 前的看法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传播内容往往见仁 见智,理解、看法不一致
选择性记忆
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 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这种记 忆上的取舍就是选择性记忆
17
对选择性因素的解释
认识的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 可获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18
性别 年龄 个性 经历 兴趣、爱好 预存立场
6
受众的心理特征
认知心理 好奇心理 从众心理 表现心理 移情心理 攻击心理
7
第二节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
8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和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 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 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 满足的过程。 各种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定基本需求进行的,社 会中的各类媒体都包括以下几个满足效用:信息 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精神需求和心 理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