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实践的第一个特点与第二个特点是否矛 盾?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
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
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什么是社会性、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 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时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
新问题
锻炼 提高
新要求
认识的发展
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供认识工 具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泻痢停的广告词: 得了痢疾拉肚子怎么办,关键 在于选好药,选药也得有绝窍, 别看广告!看什么?看疗效啊!
从哲学上讲为什么选药得看疗效?
原因: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 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客观 规律的制约。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 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原因
实践是主观能 动性的活动
表现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问题2:鲁滨逊生活在孤岛上,却最终生存了下来。 这是否说明实践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进行?
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错误实质:混淆了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
实践活动)和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
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无论采取 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 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 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 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 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 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想一想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孤岛上,采集 果实、猎取食物、制造工具、建造房屋,克服了 种种困难,终于顽强的生活下来。 问题1:鲁滨逊采集果实、猎取食物、制造工具、 建造房屋是不是实践活动?
D.营业员售货
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 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 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 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 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 明实践是
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B.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 目的 C.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 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 意义
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 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 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 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
【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A、“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 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B、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 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C、注意表述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 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 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启 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B、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 和传递而得。 判断: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例: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百闻不如一见 D.①③④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形式 3、实践的基本特点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陆 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 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 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
社会历史性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 (受历史条件制约)
3、实践的基本特征
A.实践是
主体 人:智力和 运用 体力的统一
活动 客观物质性
决定 对象
实践的基本要素
手段 工具和其他设备 都是客观的
改造
自然界或 人类社会
由怎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改造哪些客 观事物,归根到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3、老师讲课 教育实践
(最基本的)
生产实践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2、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活动的三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种基本形 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 科学实验活动 式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 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 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 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 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
1、实践的含义
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 活动 A.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
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判断: 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思考问题、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 (2) 辩证唯物主义 黑格尔 (3)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名言评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 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 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 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分组讨论:
第一组:
神州十号上天 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 构成?这些要 素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
第二组:
为何要使神十 上天? 这与苍鹰 在天空展翅翱 翔有何本质不 同?
第三组:
从2000多年前屈 原问天提出上天 的设想,为何至今 才变为现实?
客观物质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决定(基础)
实践
反作用(指导)
认识
(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
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 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 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 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否则就是错误 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 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 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
6.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 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 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 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实践的性质:主观见之于客观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
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
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 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 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主观认识本身无法 证明自身是否是真理);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 了 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加以比较 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 否相符合。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 于人类。 (3)办事情要成功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相结合。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
刀耕火种
青铜工具,铁制、 木制农具
农业机械化
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
烽火传信和 驿站 邮递 马车 电话 电报
互联网
实践具有历史性
探究活动1(P42)
杜威 (1)
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 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C.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
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的实践的认
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 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 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 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 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 的? 遇到 产生 推动
《哲 学 生 活》 第 二 单 元
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哲理)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世界观)
→要重视意识的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方法论)
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
名言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 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骑驴看账本----走着瞧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 准
Fra Baidu bibliotek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过程是: 行——知——行……, 或实践——认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