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侧(大陆东岸)为寒流。
3.40°S~60°S之间分布着西风漂流,因水温较低,归属于寒流。
教材P63活动
提示 1.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的洋流影响的结果。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受北冰洋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
2.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意义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并塑造了多种③地表形态;
(2)水循环伴随着④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使水成为洁净的⑤可再生资源。
4.人类的影响
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⑥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⑦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答案 (1)A (2)C
二、洋流(必考b、c)
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是由低纬度的暖流转向形成;南半球由于没有陆地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再加上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所以成为寒流。
[探究归纳]
洋流的分布规律
10.图中属于寒流的有( )
A.①③B.②④
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章第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霸州四中介卫卫一.课型:互动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第四节共两课时)二.教案目标:1.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关注,激发探索海洋的兴趣,逐渐养成保护地理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海洋水是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所以,洋流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所在。
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知识点,其一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读洋流模式图探讨各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其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对人类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在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些知识,基本上掌握了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洋流打下了基础。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读图、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实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本节内容。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水资源的内容,但是没有涉及洋流内容的学习,通过其它的途径可能对洋流有所了解,但不多。
为此教案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在教案中补充了洋流按性质的分类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案过程夏季:西南季风——一、概念二、分类三、规律北半球:顺时针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海区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冬季:逆时针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气候生物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航运污染。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 水循环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 水循环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 水循环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水循环》导学案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通过图片、资料引导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通过案例探究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材料:水是能量的储存者、变换者和输送者.如水发生相变时,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输。
水的蒸发实质上就是水吸收太阳辐射能或地表的热能;水汽输送又把热量输送到其他地区;水汽凝结、降雨时又释放出热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质上也是吸收热量,并把热量储存起来;地表径流具有巨大的动能,这实质上就是通过水的相变把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1、读以上材料回答:太阳为水循环提供了什么?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输送、降水)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说明了水循环的什么地理意义?2、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思考:两幅图分别在流水的什么作用下形成的?这两幅图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说明了水循环的什么地理意义?3、下面材料料说明了水循环的什么地理意义?黑河水库总库容2亿立方米,为西安市年供水3。
05亿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76万立方米,每年为农灌供水1。
23亿立方米,年发电量7308万度.而黑河的水又流入到渭河,通过黄河注入到海洋。
黑河的水为什么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水资源呢?因为,黑河在它的沿途汇集了地下水、湖泊水、冰川融水、大气降水等,再通过海洋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使黑河的水得以补充和更新.4、水循环联系了哪几大圈层?甲、乙、丙、丁各代表什么圈层?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1~2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考点突破结合具体的材料信息,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沿岸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①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与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关;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流)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寒流交汇处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行造成较大威胁①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第二次航行,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只用了20天;②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行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形成油污带,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在数日内抵达佛罗里达州(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州)【方法指导】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随堂练习】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导引一、水循环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3.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1)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2)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陆地(3)海洋循环:海洋→蒸发→降水→海洋4.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间水循环使大量水分以降水的形式进入陆地,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2)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3)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海陆间水循环的领域(空间范围)为三种水循环类型之最,且其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意义重大,故又称为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最多(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联系的水体也最多,因而其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的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练习河流补给类型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读后回答。
(14分)(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 由图可判断:A是补给,B是补给;C是补给, 判断依据是。
(6分) (2) 判断该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3分)(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地区。
(1分)(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原因是。
(4分)个性化练习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
(6分)(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___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6分)(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6分)学习评价由于本课属于自然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学生在高一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课程中关于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是学生对水循环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及水资源利用和产生问题的理解和表述都不够准确,教学中侧重了关于原因问题的讲述和语言的规X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后作业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
(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2021学年)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水循环和洋流课型是新授课,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本课选自现行湘教版教材高一学年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就本节的教材、学情、教法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洋流这节内容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
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
启下:洋流的分布又对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后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一种表现.(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以下三个教学维度: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法正确表示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陶丽蓉(西安市含光中学 710068)[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本条课标表达了3个要点:(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强调学习的“过程”、“方法”。
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类型(按空间分布划分)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说明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地貌、气候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③认识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④知道水资源虽然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材未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做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设计了两个关于水循环的学生活动内容,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关于水循环的意义,教材未加明确说明,而是分散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之中,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转化;(3)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湘教版必修1【课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
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0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必修62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陆地水体的运动转化规律。
运用全球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 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3)实现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影响环节影响方式A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B 人工增雨G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二、洋流1.洋流的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洋流的意义(1)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2)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改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①中心:大约分布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②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形成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大洋西侧为暖流、大洋东侧为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湘教版普高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理念水循环是地理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实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交流和合作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依据学科探究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
整个教学,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的过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传授知识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感性材料归纳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实现和专业的结合、和社会的融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中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2.课时安排:1课时3.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以水运动为主要知识体系,以立体空间的水循环和洋流运动为知识要点。
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水循环,虽然与本章其它节的内容联系不大,但非常契合本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主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
但水循环作为地理知识的基础点,对课本后面章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施教,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8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A D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________ 和________( 选择填空)。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陆地水体呈三态变化 C.使全球各地的降雨量保持不变 D.使地球各圈层发生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解析】 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循环,环节③为蒸发、②为水 汽输送、①为地表径流。第(1)题,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给陆地带来大量水汽,相当于水汽输送。第(3)题,人类对水循环的 影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 式,影响地表径流环节。第(4)题,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 更新,陆地水体通过三态变化,使地球各圈层发生联系,在其间进 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全球各地的降雨量是经常变化的。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 水位陡涨 围湖造田 陡落
3.陆地各种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 , 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 系,具体如图所示:
4.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分布 补给 补给 补给特 主要影响 主要分布地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 类型 季节 点 因素 区 国为例) ①降水量 世界上大多 一般 ①时间 的多少② 数河流,地中 以夏 集中② 降水量的 海气候区河 雨水 秋两 不连续 季节分配 流,我国分布 补给 季为 ③水量 ③降水量 普遍,尤以东 主 变化大 的年际变 部季风区最 化 为典型
举例 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 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副热 带大陆西岸寒流→加剧沿 岸荒漠环境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 海道渔场、秘鲁渔场、舟山 渔场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去美洲, 顺洋流航行加快速度, 节约 海洋航行 走的路线不同, 用的时间相 燃料 差 15 天 1978 年“阿摩科· 卡迪兹” 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 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 近失事,泄漏大量石油,受 海洋污染 围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使法国 海域也受到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和洋流
课型是新授课,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本课选自现行湘教版教材高一学年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现在我就本节的教材、学情、教法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洋流这节内容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
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
启下:洋流的分布又对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后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一种表现。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以下三个教学维度: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正确表示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
(2)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树立事物很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利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依据大纲规定以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其为重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来说,较难完成,故确定其为难点。
关于重点、难点部分,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案例分析等活动来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育理论、新课标和我校的学生实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法上我采用了问题导学法、图解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图分析法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起立:同学们好!)
(一)导入:有美国海滨漂流瓶的故事导入课堂(学生讨论:为什么从澳大利亚漂流出的瓶子怎么回到美国弗罗里达海滨?老师留个学生悬念,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
然后通过水盆实验导入洋流,从而引入海水的运动形式------洋流。
)(导入采用神秘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二)教学定向: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对整体课堂要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三)推进新课:
知识点一:简单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成因。
1、定义中要特别强调“表层”“常年”“大规模”“一定方向”“稳定”几个关键词。
把洋流与其他的海水运动方式----海浪、潮汐区别开来,让学生充分掌握洋流的定义。
2、如何区分寒流、暖流?鉴于学生早已遗忘了初中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归纳洋流的分类:寒流----由低温流向高温或者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暖流----由高温流向低温或者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
用口诀“高来寒,低来暖”,帮助学生更快记忆。
3、洋流主要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1页第三段,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洋流的形成成因:近地面风带。
如: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洋流自东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南赤道暖流;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西风漂流。
知识点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规律。
教材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而不是分布,但要想理解规律,必须先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分布主要采用图解法,结合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方法,总结:洋流名称=所经地区地名+寒(暖)流,然后和学生一起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洋流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能力和绘图能力;知识讲解中和学生合作探究:日本暖流为什么又叫黑潮暖流?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并引起学生注意。
规律采用启发式提问为主,先启发学生北印度洋季风的变化,总结出冬逆夏顺的规律;南纬30°—60°是带状的西风漂流;然后从洋流的分布-----8和0, 着手详解分析中低纬海区和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规律。
因为借助形象记忆,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规律。
知识点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一:影响沿岸气候,列举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一月份气温差异与洋流的关系的探究来说明暖流增温增势,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影响二: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采用合作探究的办法,总结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三: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利用麦哲伦两次航行的时间差引入,顺流加速,逆流减速的原理。
影响四:影响海洋污染物,一方面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另一方面减小了污染,列举英吉利海峡石油污染事件作为示例。
(四)温习巩固,通过泰坦尼克号的事例,让同学们探索安全的航道,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受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形成了四个主要的洋流环流圈:北半球的“8”字环流圈、南半球的“0”字洋流圈以及北印度洋的夏顺冬逆洋流圈。
如果形成于副热带海区就叫副热带洋流圈,若形成于副极地就叫副极地洋流圈。
洋流能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沿岸气候、航海及海洋污染物,世界各种奇怪的现象均与洋流有关。
(六)课堂练习:详见导纲“课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详见导纲“课后探究”和练习册69—70页
四、说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纲要式板书,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学生易于掌握。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为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