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七.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的形式
•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 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 线。(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 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 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 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 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的车辆和行人 交通错综复杂。
• 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 不稳定。
•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 • 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 • 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
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 适用情况: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
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 生活性道路。
• 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 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
• 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 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 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 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单 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 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进出车位时需要倒车一 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
• 两者是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 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 线形成城市。
• 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 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产 业革命初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城市道路与交通》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城市道路与交通》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100分)城市的三大要素是?A.居住B.游憩C.工作D.交通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交通”是指人和物在两地间的位移过程。

A.错B.对2【判断题】(10分)城市道路系统形成城市用地布局的基本骨架,不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A.错B.对3【判断题】(10分)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A.对B.错4【判断题】(10分)交通是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之一。

A.错B.对5【单选题】(10分)交通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及()五种方式。

A.陆运B.管道C.公交D.地铁6【单选题】(10分)客运交通可分为路面公共客运交通、()以及轨道交通等形式。

A.行人客运交通B.单位客运交通C.私人个体客运交通D.专业客运交通7【单选题】(10分)市内货运交通包括专业货运交通、单位货运交通、()。

A.其他货运交通B.自行车货运交通C.私人货运交通D.出租货运交通8【多选题】(10分)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A.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B.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C.交通组织不合理。

D.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9【多选题】(10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方向A.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

B.进一步加大道路建设。

C.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D.适应于引导新形势下城市交通的发展。

10【单选题】(10分)市内客运交通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以及其他客运机动交通。

A.地铁交通B.单位客运交通C.公共交通D.出租交通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的数量,常以吨/年计。

A.货运量B.货运周转量C.货流量D.货运额载量2【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自行车交通调查分析的内容说法的是()A.调查全市或主要交叉口的自行车流量流向B.调查市内各典型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骑车率及为工作和生活活动骑车出行的范围C.调查工作是在区域内所有调查点上同时进行的,有短期的和长期的。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道路纵断面设计

3.2.2城市干路网类型城市道路系统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类为基本型。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

有的城市在方格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利于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但因此又将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完全方格网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

一些大城市的旧城区历史形成的路幅狭窄,间隔均匀,密度较大的方格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以采用组织单向交通的方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方格网式的道路也可以顺依地形条件弯曲变化,不一定死板地一律采用直线直角。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日产物,有的是由港口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对外交通特性所自然形成的,多用于大城市。

这种道系统的放射形主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放射形干路又容易把外围的交通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

环形干路也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的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基础上部分调整改建形成快速路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转向沿放射形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形成的。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交通:是承担城市所需的运输任务的各交通方式的统称,各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配合,构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城市道路:是指由城市专业部门建设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交通服务的各类各级道路的统称,它是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

3.交通密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条车道或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4.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讨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5.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型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6.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

7.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

8.D/M/N系列: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引入下列记号:令M代表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的服务,D代表定长输人或定长服务,Ek代表爱尔朗分布的输人或服务。

于是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以写成M/M/N;泊松输人、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的系统可以写成M/D/1。

同样可以理解M/ Ek/N, D/M/N, ..记号的含义。

如果不附其他说明,则这种记号一般都指先到先服务、单个服务的等待制系统。

9.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10.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小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

11. 路抛制:出租车在市内道路上慢速行驶或在某些人流集散较多的地方停放,车辆随乘客的需要随时停车服务。

12.高峰小时交通量( PHT):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13.缓和曲线:汽车由直线进人圆曲线路段或由圆曲线驶人直线路段时,其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它的形式和长度视行车速度、圆面线半径和司机转向的快慢而定。

城市公共交通ppt

城市公共交通ppt

4800
150 80 (50)
(50-75) 40
(25)
0.015 0.008 (0.005)
(0.0125) 0.008
(0.005)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2.3能源消耗比较
各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相差很大。应发展节能型的 汽车和节能的交通方式。
几种交通工具单位能耗估计值(克当量石油/公里)
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transit)。 城市公共交通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街道上的公共交
通和街道以外的公共交通。 (4)特殊性交通:缆车、轮渡、行人输送带等,通常也
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公共交通对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 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区快车网 (30*2000)
60000 1200 800 100-200 100
0.02 0.013 0.0025 0.0017
地铁 (40*600)
24000 600 350
350-400
0.025 0.015 0.017
现代化有轨电 专用车道公共
车(40*250) 汽车(60*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
1. 城市交通供给
1.2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可划分为: (1)步行交通(pedestrian traffic)系统:交通者
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 (2)个体交通(private transportation)系统:交通
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 (3)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系统:交

线路规划设计-ppt课件

线路规划设计-ppt课件
30
7.2.2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 1、主要设计原则 • 1)线路路径应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
为依据,调整要有充分理由。 • 2)新线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0km,以保证
运营效益。
31
7.2.2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 3)线路敷设型式:在市中心区,宜采用 地下线;在市中心区外围,且街道宽阔, 宜首选地面和高架线。
20
3.车站分布对市民出行时间的影响
车站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市民乘地铁的 出行时间。车站多,市民步行到站距离短, 节省步行时间,可以增加短程乘客的吸引 量;车站少,则恰恰相反,提高了交通速 度,减少乘客在车内的时间,可以增加线 路两端乘客的吸引量。市民出行对交通工 具的选择,快捷省时条件排在第一位。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七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
1
• 了解:线路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线路敷设 方式,线路规划一般步骤。
• 理解:线路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标准。 . 掌握:线路走向与车站分布,线路平纵
断面设计原则和方法,相关的技术规范 与标准。
2
第七章 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
v 7.1线路总体设计 v 7.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v7.3某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案例
下,以利客流换乘;与城市其它建筑同 步实施,和新开发建筑物相结合;结合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
48
3、辅助线类型及其设计
• 1)折返线和临时折返线
• 地铁规范规定: “线路的每个终点站和 区段运行的折返站,应设置折返线或渡 线,它的折返能力应与该区段的通过能 力相匹配。当两折返站相距过长时,宜 在沿线每隔3至5个车站的站端加设渡线 或车辆停放线。 ”
(待定)
注: ①特殊困难地段的技术标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城市规划原理(西藏大学)第七、八章

城市规划原理(西藏大学)第七、八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一般要求
合理分布车辆数、线路网、换成枢纽和战场等 设施;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 的居民乘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不超过1 的居民乘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不超过1 小时;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 设置快速交通用地。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城市的骨架 城市避难的场所 城市道路交通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城市道路交通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 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 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因此。城市 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 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
交通出行调查(OD调查) 交通出行调查(OD调查)
概念:出行的起终点调查 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征。改善 交通状况,优化交通
人流、车流、物流 出行目的 交通预测
五、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城市道路景观组成要素
主景 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主导作用的视觉对象
山景 比较独特的山峰、山上的建筑物(亭、台、楼、 阁、塔) 水景 独具特色的水面及水中的岛屿、岛上的建筑物等 树木 古树名木,比较突出的绿化群 建筑物 文物建筑、标志性建筑
了解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任务;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现代交通发展
水运。(产业革命初期) 铁路。(19 铁路。(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 40年代) 公路、航空及管道。(20世纪50年代) 公路、航空及管道。(20世纪50年代) 综合运输。(现在)

交通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交通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交通设施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交通设施的安全、畅通和有效管理,确保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依据《交通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城市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保养、使用等各个环节中的管理和运营活动。

第三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四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第五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尊重法律法规,遵守本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工作,为城市交通运行的顺利和市民出行提供保障。

第六条因工作需要,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应当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配合合作,共同推动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交通设施管理单位第七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划分职责,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八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保养等工作,明确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确保交通设施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第九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下属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交通设施的数据监测、分析和处理工作,及时调整管理工作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第十一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第十二条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城市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交通设施的建设第十三条交通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遵循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第十四条交通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管理要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城市道路与交通 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 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知识点1、 城市道路的定义:城市中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需 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

2、 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道路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

3、 城市道路系统定义: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

4、 城市道路网定义:城市道路网是指城市中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

5、 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的问题:1)交通拥堵;2)停车难;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客运交通的增长;4)盲目建立立体交叉;5)事故发生率高;6)路面反复维修率高,排水不畅。

6、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城市支路。

7、 城市交通定义:各种车辆(包括步行)在城市道路系统上行驶往来,以完成各种性质的客货运输任务,称为城市交通。

它包括动态交通(车辆、行人流动)和静态交通(车辆、行人停驻)。

8、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要求:1)道路运输经济;2)交通流畅、安全、迅速;3)注意环境保护;4)注意造型协调。

9、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因素:1)自然条件 水网城市道路网、山区城市道路网等;2)城市规模;3)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4)对外交通设施;5)社会与人为因素。

10、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城市中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点的车辆和行人交通错综复杂;2)城市中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不稳的;3)城市道路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5)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

11、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汽车性能、道路技术标准、交通状况、司机驾驶技术、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12、交通基础图:车速和车流密度关系、间距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和车流密度的关系13、交通量: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和行人的数量。

城市道路管理规定模版(2篇)

城市道路管理规定模版(2篇)

城市道路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保障道路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规范城市道路管理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市道路管理应遵循便民、安全、高效的原则,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管理的原则,优化道路网络,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吞吐能力。

第五条城市道路管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第六条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道路管理机制。

第二章道路规划与建设管理第七条城市道路规划应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合理确定道路布局、道路等级、道路宽度等要素。

第八条城市道路建设应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质量。

第九条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道路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强对道路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城市道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公众利益和受影响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第十一条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和维护,保障交通信息的准确传达。

第十二条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根据道路类型、通行速度等因素确定,合理规划交通标志标线系统。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应与路口、机动车行驶方向等相衔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第十四条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维护和更新应及时进行,确保交通标志标线的清晰可见。

第四章道路交通信号灯管理第十五条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和维护,保障交通信号的准确传达。

第十六条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道路交通流量、交叉口情况等因素确定,保障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第十七条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应与交通标志标线相衔接,提醒驾驶员按规定行车。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的维护和更新应及时进行,确保交通信号的可靠运行。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现代交通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发展;发展综合运输。

2. 现代城市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 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城市交通。

5.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交通工具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城市内外交通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组织。

6. 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影响;对城市规模影响;对城市布局影响。

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城市道路交通有以下主要特征:在吸引点之间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9.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基本要求: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要求。

10.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规划指标: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交通——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城市交通——道路交通、城市轨道和城市水上交通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 市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影响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布局形态、交通运输系统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 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符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交通)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8—15% 20—30%)
不能将公路当城市干道
公路汽车站场的布置 长途汽车站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
大城市设置多个,与货运站、技术站分设;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客运站 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中小城市设一个,或与其他站合并设置。
货运站
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以工业产品、原料和中转货物为主的,布置在工业区、仓储区 或货物集中的地区;也可设在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附近。
混合式道路系统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公路 与城市道路)
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高速 公路 对于特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 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
铁路运行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
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间距8—12公里。
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间距20—40公里。 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一侧,货场要方便货运,减少 对城市的干扰。 区段站除中间站业务外,还有机务段、到发场和调车场,进行 更换机车、乘务组,车辆检修和货物列车的解结编组业务。
6-6为次干道
把A-A作为主干道,B-B为次干道,建议取消F3G3这条道路
2、部分干道不通畅,部分主干交叉口应预留立交
用地。G-G不应在F‘5-F-6处转折,而应该连通
G5-G6
3、C-C与D-D所包围的空间狭小不利于作为建设 用地。建议D-D紧靠C-C设置,形成辅道。
4、E3点的交通路口过多,斜线路宜取消。
主干道间距700—1200米;次干道350——500米;支路150——250米 有利于交通分流(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5 条,交叉角不小于60°)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城市道路与场站之间联系方便)
一、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铁路客运站距离市区过远,将加大城市内部交通流量。该市 是一个特大城市,根据大城市铁路站场布置要求,铁路客运站须 深人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或距市中心在2~3公里以内,应 把该站场向中心区移,方便使用。 2、位于城市西南角的客货混用铁路站与城市之间没有城市道路 联系,必须增加一条至中心城区的主干路。 3、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对城市用地及布局造成较大影响
铁路客运站
中、小城市在市区边缘, 大城市必须深入市中心 边缘(距市中心2—3km) 数量:特大城市分设几个
联系:与城市干道连接, 直接通达市中心及其它联 运点(汽车站、码头) 布局方式:通过式、净端 式和混合式
货运站
小城市设一个综合性货 运站或货场即可;大城 市分设若干综合性专业 性货运站 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 站,一般应深入市区接 近货源或消费地区 专业性货站应接近其供 应的工业区、仓储区等 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 应在市区外围 中转货站应在郊区,接 近编组站或码头
城市 干道 网 类型
环行放射式——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环 行干道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易把外围交通引入 市中心、环行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不断向外扩张。 自由式——因地制 宜,不规则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 混合式——
北京——方格网+环行放射 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 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危险品货站设在郊区, 并有一定安全隔离
编组站
是铁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 外围布置(远期规划市区界限以 外——郊区) 占地大(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 驼峰、机务段和通过场组成),对 城市、交通分割严重,昼夜不断作 业对城市环境有较大污染和干扰。 要留有发展余地,不应被专用线、 货场、工业、仓储包围,以免影响 正线的正常运营与作业,应便利集 纳车辆,保证主要车流方向有便捷 的经路,并使折角车流最少,一般 设在铁路干线汇合处
四块板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
一般不宜采用。
基础资料调查 现状交通量在道路上的时空分布,分析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
城市交 通调查 与分析
交通区划分——与城市规划和人口划区相协调;便于 把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
对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流动人口
交通出行 居民出 OD调查 行调查 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目的、方 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方式:抽样调查(抽样率4—20%)、采用专 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货运出 行调查 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 了解不同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的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货运与城市土地使用特征、经济条件间关系
技术站——担负清洗、检修汽车,占地较大,对居民有一定干扰。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港口
与工业区布置紧密结合(运量大的临港工业)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石油作业区应在城市、港区、锚地、重要桥梁的下游 但不应把岸线全部占用,应留出一
机场
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位置: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 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 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 切(最小距离5—7公里)。 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 跑道一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至 少15公里。 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概念——在一定交通发展战略控制之下,政府对涉及城市交通事 业所作出的决策。 政策目标 政策背景 区域范围——适合区域 政策种类 执行机构 交通法规 针对性与目标效用 多相关性与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向法规延伸,以取得该调控手段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交通政策不成体系,偏重交通 工具、交通管理政策等产业政策及标准性 政策,缺乏关于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相关 政策和内容。
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小城镇的主干道连接。
公路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分离公路与城市道路有二种方式——立交、绕城改道
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包括: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三类
货运交通枢纽——与货物运输有关的城市货流的出行端,包括铁路、公路 货站、货运码头、汽车运输站场、仓库等;加强货运交通枢纽与货运干道 的联系。 客运交通枢纽——对外客运设施(铁路客站、公路客站、水运客站和航空 港)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 公路长途客运设施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水运客站附近, 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 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人行天桥、地道和停车场(城市中心停车场、城 市主要出入口停车场、超级市场和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
7.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7.1.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7.1.2 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7.1.3 了解城市交通交通调查与分析的基本知识 7.1.4 熟悉城市交通规划要求 7.1.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7.1.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城市综合 交通规划
内容
城市交
通政策
基本特征
我国交通政策概况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与对外交 通运输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 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及景观。
铁路
铁路设施包括两类 与城市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客站、货站、货场
公路
国道、省道、县道 公路分类 高速公路、一—四级 公路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 小,则入境的比重越小,公路越要 离开城区 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 而过,不宜深入区内 特大城市利用中心区外围环路,不 必穿越市中心区
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 扰,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与 城市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的入口 处与城市道路连接
城市道路分类
按城市 骨架分类 按道路 功能分类 快速路——联系组团间、中长距离、快速 主干路——中距离、常速 次干路——组团内、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集散交通 支路——汇集交通量 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步行、自行车)
方格网式——适于地形平坦城市,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对角线方 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交通穿越中心区。
道路红线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割带,实际宽度
根据周边用地功能、交叉口而发生变化。
快速路60—100、主干路40—70、次干路30—50、支路20—30米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
状况。能适应“钟摆式”交通流。
两块板道路——车速大于50km/h时(高速公路、快速路);景观绿化要求; 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交通干道布置有产生大量交通量的一侧,设置 辅助道路 。 三块板道路——机非分道行驶、景观效果;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 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 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
考核公共 交通服务质量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辆配备达到大城市每800—1000人、中小城市 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公交线路密度达到市中心区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地区2~2.5公里/平方 公里。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约为8—12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