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_居克举
头晕与椎基底动脉迂搞不清的关系
头晕与椎基底动脉迂搞不清的关系男,58岁,头晕、头懵10余年,主要表现为昏沉感,反复就诊,曾按“焦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查头颅核磁: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而椎基底动极度脉迂。
如下图。
下图是正常椎基底动脉综合分析后,考虑患者的症状应该与椎基底动脉迂曲关系密不可分。
给予相应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头懵明显好转。
概述:椎基底动脉迂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椎基底动脉异常迂曲、延长,是一种较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病变,导致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继而出现临床症状,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关系密切。
机制: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左侧的锁骨下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右侧的锁骨下动脉起源于头臂干,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两侧的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在分支出下脑后下动脉后不久汇合成基底动脉,这些动脉供应着小脑幕下的结构,比如中脑、脑桥、延髓以及小脑。
内听动脉最常见的起源方式是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其次起源于基底动脉。
当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时,可直接影响内听动脉的血流量,造成内耳迷路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眩晕症状的发生。
迂曲的动脉也增加了后循环的梗死发生率,好发区域为脑桥。
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引起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基底动脉弯曲。
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在弯曲动脉的部位,与这些部位的血流速度和压力的改变、流动的分离与再附、回流的产生、血管壁面切应力的变化等有关。
弯曲动脉导致粥样硬化的几率增高,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基底动脉进一步弯曲,形成恶心循环。
基底动脉长度与性别相关,女性长于男性。
基底动脉增长及弯曲可能动眼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或麻痹、或通过颅神经的直接压缩或压迫脑干导致突发性耳聋等。
对这类患者,早期发现,控制危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
颈源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颈源性眩晕的研究概况【关键词】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述颈性眩晕是由颈源性因素引发的以眩晕及平衡失调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
本病与椎动脉本身的因素有关,并与相邻组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1]。
主要研究表明,由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失稳等因素导致椎动脉受压或使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受到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有效血容量减少,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是其主要病因。
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疼痛,这是由于颈部异常传入神经活动而产生的异常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2]。
目前,眩晕的临床症状十分多见,颈源性眩晕在诊断与治疗时易与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混淆,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因此深化对本病的病因认识,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自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分为4段:第一段为近段或称椎前段,为起始于锁骨下动脉至第6颈椎横突孔的部分,第7颈椎横突,第7、8颈椎脊神经的前支,颈下交感神经干和交感神经节在其后方;第二段为横突段,为第6颈椎横突孔上升至第2颈椎横突孔的部分,钩椎关节紧邻该段动脉内侧,关节突关节在其后外侧,椎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第三段为寰椎部分的椎动脉,于第2颈椎横突孔下口至枕骨大孔处,该段动脉走行较为迂曲,动脉壁上分布的 pach 小体可以通过感应椎动脉血压反射性调节血管管径,以保证颈部血管内的血流量;第四段即颅内段,从硬脑膜孔穿出至基底动脉起始端,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
2 西医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及治疗2.1 发病机制椎-基底动脉缺血是颈性眩晕的常见病因,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这与椎动脉痉挛有关,而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导致血管痉挛是主要因素。
椎神经与椎动脉相伴穿行于横突孔内,并不断发出各级分支分布至椎动脉外周形成网状神经纤维,其在第3颈椎-第5颈椎分布最为密集。
同时来自颈中交感神经干的神经纤维也支配该段椎动脉,因此可以得出椎动脉接受椎神经与交感神经双源支配的结论。
[医学]颈源性眩晕的诊疗方案
形成、纤维化,血管顺应性降低,代偿能 力下降,使脑干、小脑、颞叶下面和枕叶 内侧面皮质的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 如果椎动脉稍受刺激或压迫,通过一系列 神经体液反应而影响到脑干的前庭系统, 诱发眩晕症状。
• 3.先天因素:寰椎后桥又称寰椎椎动脉沟环,
是一种已开始引起重视的颈椎解剖学异常,表现 为寰椎后桥跨越椎动脉沟上方,使椎动脉沟形成 一个骨性孔,从而使椎动脉的滑动受到骨环的限 制,故其属于先天性畸形。有人认为这是头颈转 动眩晕或猝倒的原因,约占颈性眩晕的7.4%。因 此,把头颈转动时发生眩晕或猝倒列为诊断颈性 眩晕的标准之一,并且,临床上体检对区别椎动 脉沟环所致眩晕和其他颈性眩晕有重要意义的试 验有:擦肩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拇指压寰椎 横突,牵头反转颈试验,伸屈颈压旋头试验,寰 枕区软组织压痛
• 病史
患者常有发作病史常见是中年后发作,一 般多大于40岁。患者可有感头颅转动有关, 但有先天畸形,如寰椎沟环,寰枢椎半脱 位或者失稳者发病可提前。
体征
颈源性眩晕均合并有颈椎病变,病变可以 刺激或者压迫椎动脉,也可压迫近脊髓或 者神经根。
• 感觉
四肢感觉有无迟钝或者过敏,感觉消失区 可判断是哪一根神经根受损害,体表有无 片状或者条束状感觉缺失区,反射是迟钝、 消失还是亢进。
• 4.颈椎间盘变性和下颈椎失稳
临床调查发现颈椎失稳是引起年青患者颈性
眩晕的主要病因。对45例颈椎失稳患者中, 67%合并颈性眩晕,<40岁的患者27例(9O %)。颈椎在生理载荷下椎体间的位置关系 异常,使椎体随头颈部活动而前后错动, 引起VA第二段牵张、扭曲,加之VA周围交 感神经丛、窦椎神经受刺激,引起VA痉挛。 颈部活动时突出间盘反复刺激硬脊膜、神 经根及VA周围的交感神经通过神经血管反 应引起眩晕,或者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 前庭脊髓束的颈髓段_5)也可引起反射性眩 晕
老年人颈性眩晕疾病详解
疾病名:老年人颈性眩晕英文名:senile cervical vertigo缩写:别名:老年颈性眩晕疾病代码:ICD:R42概述: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肌内缘向上方行,入第 6 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第4、第3 或第7 颈椎横突孔穿入者。
入颅,达延髓脑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在横突孔内垂直上升,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上,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穿孔。
自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转向前方,在寰椎后膜的外缘(或穿过此膜)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后上行,从枕内大孔进入颅腔。
枕部椎动脉环绕寰椎的上关节突,先后位于关节突的外侧、后侧和内侧,迂曲度很大。
在椎骨间的关系改变时,如头过度后仰或回旋时,均可影响到椎动脉,使其变窄或阻塞,导致脑干缺血,椎-基底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小脑及脊髓上部。
流行病学:据尸检统计,50 岁以上男性,60 岁以上女性约有90%存在有骨刺。
据上海长征医院赵定麟统计,140 例无颈椎病症状成人的颈椎X 线平片分析,21~30 岁的 38 例中有 8 个骨刺,平均 4.75 人中有 1 个骨刺,31~40 岁的 26 例中有 16 个骨刺,平均1.6 人中有1 个骨刺;41~50 岁的36 例中有34 个骨刺,基本每人 1 个骨刺;51~60 岁的30 例中有48 个骨刺,平均每人有1.6 个骨刺;60 岁以上的 10 例中有 47 个骨刺,平均每人 3.7 个骨刺。
年龄越大骨质增生程度也愈严重。
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多发于老年人的原因:因老年人有以下生理病理特点,①骨质增生。
椎动脉寰枢段因素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
力探 索颈性 眩晕的发病机 制 , 制 定相应 的专家共识是 当务之 急。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 的研 究及对相 关致病 因素 的分析 , 我们发现 寰枢 关节紊乱 和椎 动脉 寰枢段 软组织病 变是颈性 眩晕的主要致病 因素。希望我们 的研 究能引发 学术界 对颈性 眩晕的共 同探讨 ,
尽早形成有 关该病诊 治的专 家共识。
病 机 理形 成统 一 的认 识 J 。病 变部 位 和 致病 因 素是 研 究 颈性 眩晕 发 病 机 理 的两 个 重 要 方 面 。我 们 前 期 的研究 表 明 , 颈 性 眩晕 的 发 病 与 椎 动 脉 病 变 节 段 有 关; 椎 动脉寰 枢 段 发 生 病 变 的 比例 最 高 , 而 不 同节 段 的致病 因素也 有 所 不 同_ 5 J 。本 文 拟 就 这 一 结 果 进 一 步 分析 , 探 讨 椎 动 脉 寰 枢 段 因素 与 颈 性 眩 晕 发 病 的
通讯作 者 : 郎伯 旭 E - m a i l : t s y l b x @1 2 6 . c o n r
3 颈 性 眩 晕 的致 病 因 素
从 以往 的研究 结果 来看 , 颈 性 眩晕 的致 病 因素 主
要有 4种 , 即机械压 迫 、 交感 神经 刺 激 、 椎 动 脉 自身病 变 和发育 异 常 。机 械压 迫 是 最 经 典 的颈 性 眩晕 致 病
・
2 8‘ ( 总1 0 8 )
中医正 骨 2 0 1 7年 2月第 2 9卷 第 2期 J T r a d C h i n O  ̄ h o p T r a u m a , 2 0 1 7 , V o 1 . 2 9 , N o . 2
・
学术 探 讨 ・
椎 动脉 寰枢 段 因素 与颈 性 眩晕发 病 的 关 系
经DSA检查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关系的探讨
经DSA检查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关系的探讨作者:张策王玉芳刘建军李尊波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12期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否可以作为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的患者60例,经过临床、视频眼震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确诊为眩晕的患者33 例,对照组27例。
均进行椎动脉直径的测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眩晕组颅内右侧椎动脉直径为(3.12±0.54)mm,左侧椎动脉直径为(2.93±0.71)mm,对照组颅内右侧椎动脉直径为(3.10±0.68)mm,左侧椎动脉直径为(2.89±0.6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眩晕组患者中符合椎动脉发育不良有10 例,占30.30%,非眩晕组患者中符合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有9 例,占33.33%,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能不是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全脑血管造影;晕眩;影响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是椎动脉在管径的大小以及形态学的一种常见的先天变异,一般认为两侧椎动脉管径的大小差异明显,就考虑存在椎动脉发育不良[1]。
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和眩晕存在特定的相关性,而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2-3]:椎动脉发育不良对眩晕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其是否是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意见并不一致;而且许多国内文献报道中,多采用超声来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但超声的评价与操作者的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不能很好的判定椎动脉的管径。
而 DSA 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因此本文通过 DSA 这一方法来测定椎动脉管径的大小,进一步明确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经DSA检查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关系的探讨
经DSA检查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关系的探讨目的研究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否可以作为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的患者60例,经过临床、视频眼震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确诊为眩晕的患者33 例,对照组27例。
均进行椎动脉直径的测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眩晕组颅内右侧椎动脉直径为(3.12±0.54)mm,左侧椎动脉直径为(2.93±0.71)mm,对照组颅内右侧椎动脉直径为(3.10±0.68)mm,左侧椎动脉直径为(2.89±0.6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眩晕组患者中符合椎动脉发育不良有10 例,占30.30%,非眩晕组患者中符合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有9 例,占33.33%,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能不是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标签: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全脑血管造影;晕眩;影响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是椎动脉在管径的大小以及形态学的一种常见的先天变异,一般认为两侧椎动脉管径的大小差异明显,就考虑存在椎动脉发育不良[1]。
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良和眩晕存在特定的相关性,而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2-3]:椎动脉发育不良对眩晕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其是否是眩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意见并不一致;而且许多国内文献报道中,多采用超声来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但超声的评价与操作者的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不能很好的判定椎动脉的管径。
而DSA 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因此本文通过DSA 这一方法来测定椎动脉管径的大小,进一步明确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 例,经过临床、视频眼震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TCD、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确诊为眩晕的患者,其中女14例,男19例,平均年龄是(53.55±11.67)岁。
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研究
0 19 . ehgetni new so n eti g et fh et rl r r. )ost n t f t l i l at s a i icn y .3 ) i sic ec a u di t r s m n o evr ba a e ( Cntu taoo i o c c r w s g f at h d f nh hde t e t y  ̄ ie r i e o g a f o s i l n
u , 删
Ln qn , i , 1 T i o n ia H si lT i o 10 0, h in , hn i g— ig XULn e a. a h uMu ip l o t , a hu3 8 0 Z ea g C ia t z c pa z j
A S R T Obet e T xl et e t nb tenptoei sg et f h et rl r r a dcri l e i . e o s5 0 B T AC jci :oepo h r a o e e a gn em n evr ba a ey n evc rg M t d :0 v r e li w h c ot e t a vt o hFra bibliotek关键 词
眩晕
颈 椎病
椎 动脉
Re e r h n t e r l i n be we n pa ho e i e m e ft e t br la t r d e v c lve tg L s a c o h eato t e t g n c s g nto he v r e a r e y an c r i a r i o ANG 日。 一
颈性眩晕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曹洁;齐瑞;王辉昊【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6(038)009【摘要】颈性眩晕是客观存在的病症,其定义和发病机制尚未定论,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症状,不同假说间存在一定的交叉。
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其可能的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瞬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部感受器与前庭神经核信号输入异常导致躯体感觉失衡及空间感觉错误;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波动产生主观感觉的平衡障碍。
综合不同理论,结论为:颈椎结构的退变、椎体不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关键因素,其中椎动脉V1和V3段是最常见的病变区域;创伤直接破坏组织结构;瞬间椎动脉血供异常是眩晕发病时的普遍现象;交感神经激惹是短时间内椎动脉血供异常产生的主要原因;颈部感受器和前庭中枢紊乱对眩晕症状的产生发挥直接作用;椎动脉粥样硬化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代偿能力下降的主要病理基础;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是潜在的发病条件。
【总页数】7页(P1416-1421,1435)【作者】曹洁;齐瑞;王辉昊【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上海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3;R274.06;R441.2;R-05【相关文献】1.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J], 魏德芝;霍清萍2.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舒剑锋3.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J], 宋坤锋(综述);高延征;高坤;余正红(审校)4.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颜娜;鲍燕;苏日亮;相宏杰5.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J],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武文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动脉V1、V2段的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性
椎动脉V1、V2段的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性
居克举;高社荣;曹化;程冠亮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颈椎病有脊髓型、神经根型、食管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多种类型,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大部分能够确诊,但椎动脉型颈椎病(即颈源性眩晕)的诊断常缺乏明确的依据,有学者认为是骨质增生横突孔狭窄或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但缺乏影像学指标〔1〕;本研究分析椎动脉扭曲的原因及其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总页数】2页(P4993-4994)
【作者】居克举;高社荣;曹化;程冠亮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农七师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J], 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
2.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J], 范炳华;许丽;林敏;
李伟;汪芳俊;徐泉珍
3.椎动脉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J], 居克举;程冠亮;曹化;田向阳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 [J], 李鑫;谭莉;万芳超;刘秋庭;袁波
5.椎动脉V1段解剖分型对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技术指标的影响 [J], 丁慧;曹玉红;康周城;张光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动脉优势与眩晕的研究进展
椎动脉优势与眩晕的研究进展赵东亚【摘要】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减少是眩晕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而椎动脉优势可产生不对称的血流模式,对血管壁产生不对称的机械作用力,从而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狭窄,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眩晕的发生.现就椎动脉优势与眩晕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Vertigo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Blood flow reduction in vertebral-basilar art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mon causes of vertigo. 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 can produce asymmetric blood flow patterns, which generates asymmetric mechanical forces on the arterial wall, aggravating atherosclerosis and prompting vascular stenosis , which may affect the hemodynamics of vertebrobasilar system and decrease the blood flow in the system resulting in vertigo. 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 and vertigo.【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2【总页数】3页(P1835-1837)【关键词】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优势;眩晕【作者】赵东亚【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眩晕是一种主观的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指机体对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或者平衡感觉障碍,患者可感觉到头或周围环境的旋转、移动等症状。
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与眩晕的关系
对86例以眩晕为主症,符合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992年青岛)所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病例,作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结果发现属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有10例共12支。
现就其起始段异常的特征与眩晕的解剖学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0例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1~75岁,平均52.6岁。
门诊7例,住院3例,均有反复眩晕发作,其中猝倒2例,旋颈试验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阳性8例,双侧阳性2例。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经3D-CTA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其中2例分别再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3D-CTA检查结果完全吻合。
2结果2.1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情况双侧异常2例,单侧异常8例,左侧异常7支,右侧异常5支,从C5横突孔进入2支,C4横突孔进入9支,C3横突孔进入1支,表1。
2.2椎动脉V1段与解剖结构的关系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分出后上行至进入横突孔前(V1段),从横突前经过的10支,从横突后经过的1支。
椎动脉明显向前位移的5支,椎动脉上行过程中明显低于锁骨下动脉的1支。
同侧双椎动脉,即1支从横突孔内穿行,另1支则于横突前上行,在入横突孔前吻合的1支,表2。
2.3椎动脉V1段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椎动脉V1段的血管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纤细、迂曲、显示困难、局部粗大、扭曲、成角、局部狭窄、局部受压、横突孔内空虚(无椎动脉)等改变,其中纤细、迂曲、显示困难、局部狭窄表现有双侧性,其余均为单侧。
纤细、迂曲、显示困难、成角的发生率分别为5、4、4、4(支),粗大、扭曲、狭窄、受压、横突孔内空虚则较少发生。
见表33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6岁,3D-CTA编号40565,转颈后晕倒,反复发作就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经3D-CTA血管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起始段(V1段)走行异常,表现为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分出后,沿C6、C5右侧横突前缘上行,从C4横突孔进入,左侧椎动脉纤细(先天发育不良)。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10【摘要】[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头晕为主症,符合寰枕痛、恶心(呕吐)、耳鸣(耳塞)、视物模糊(视物旋转)4项症状中2项以上,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患者1680例,分析这些患者的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的血管形态影像资料,观察椎动脉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情况。
[结果]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有椎动脉纤细、椎动脉痉挛、椎动脉穿孔位置异常、椎动脉走行迂曲、椎动脉起始源异常、椎动脉瘤(或伴钙化)6种改变。
[结论]颈性眩晕的椎动脉V1段存在6种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根据这些病理改变,有助于在临床上判断预后,选择不同手法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并指导患者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init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V1 part) related with cervical vertigo. [Method] Review 1680 cases who had vertigo as primary symptom, associated with either 2 or more symptoms as fol ows: neck pain, nausea(or vomit), tinnitus(or ear stuffiness), blurred vision(or rotation). Al the cases had TCD examination which showed over fast or too slow blood flow speed, and 3D-CTA examination(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he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init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wasobserved through 3D-CTA technology. [Results] There were 6 kinds of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it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hey were tenuous vertebral artery, spasm vertebral artery, abnormal posi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entering cervical transverse foramen, circuitous vertebral artery, abnormal initiating terminal, vertebral artery aneurysm(or associated with calcification).[Conclusion]There are 6 kinds of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it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related with cervical vertigo. Under these pathological changes, it is helpful to judge the prognosis clinical y, select different manipulations for pointing treatment, and guide the patient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life.【总页数】6页(P1135-1140)【作者】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2【相关文献】1.椎基底动脉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颈性眩晕椎动脉寰枕段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J], 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2.椎动脉V1、V2段的扭曲与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性 [J], 居克举;高社荣;曹化;程冠亮3.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J], 杨玉辉;吕衡发;刘景臣;高忠礼4.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孔内段(V2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J], 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5.颈性眩晕的椎动脉颅内段(V4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J], 范炳华;许丽;林敏;李伟;汪芳俊;徐泉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性眩晕 ppt课件
三、颈部运动感受器学说
ppt课件
病因
–1. 颈椎病变 颈椎退变、骨赘、钩突增生、先天 畸形(寰枕融合、寰椎动脉环、颅底凹陷、颈肋)、 外伤、炎症 –2. 颈椎不稳定
–3. 软组织病变 颈肌筋膜炎、创伤后出血、水肿, 颈部韧带撕裂伤
–4. 血管病变 一侧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或缺如,颈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 不良生活习惯
–2、 如有眩晕,是否为旋转性的?病人是否 有转向性的步态和姿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 多汗、心动过速?眩晕的方向?
–3、 耳蜗和前庭症状是否同时出现?(提示 周围性病变同时侵犯内耳和Ⅷ N)
–4、 近期是否有颅脑外伤?
ppt课件
眩晕的“十问”
–5、是否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视觉改 变,麻痹、感觉改变、意识改变和头痛? (这些症状提示更加广泛的神经功能异常, 头昏、眩晕、听力改变只是部份的症状) –6 、是否有手脚麻木,视觉损害, DM 或贫 血病史?(感觉缺失在老年和慢性衰弱病人 可导致环境定向障碍,可被描述成头晕)
ppt课件
需要鉴别的疾病:
–1. 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 晕; –2. 前庭神经性眩晕:前庭神经炎;
–3. 眼源性眩晕;
–4. 脑肿瘤性眩晕; –5. 颅脑外伤性眩晕。
ppt课件
耳源性眩晕
梅尼埃病
–多发于青壮年或40岁以后 –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性旋转眩晕、波动性耳聋、 耳鸣三联征。听力障碍多为单侧、偶有双侧。
ppt课件
一、椎动脉压迫学说
ppt课件
一、椎动脉压迫学说
ppt课件
一、椎动脉压迫学说
ppt课件
一、椎动脉压迫学说
– 2. 正常椎动脉与颈椎的长度相适应, 并具 有弹性, 可随颈部的活动适当延伸和回缩。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 椎间隙明显变窄, 脊柱颈段的高度缩短, 使椎 动脉相对长度增加并迂曲, 以致椎动脉血流 速度减慢, 造成缺血和出现眩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照组 62
左侧
10. 63 ± 1. 27 11. 49 ± 1. 10 0. 87 ± 0. 74
右侧
10. 75 ± 1. 02 11. 34 ± 0. 99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P < 0. 01
0. 59 ± 0. 50
2. 2 椎动脉延长值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考虑到年 龄因素的影响,在控制年龄变量的前提下对左右两侧 椎动脉延长值与颈源性眩晕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左 侧及 右 侧 椎 动 脉 延 长 值 与 颈 源 性 眩 晕 相 关 ( r = 0. 275,r = 0. 255; 均P < 0. 05) 。 2. 3 左侧椎动脉延长值、椎动脉长度及颈段直线距 离与年龄的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左侧椎动脉延长值 与年龄呈正相关( r = 0. 216,P = 0. 027) ,颈段直线距 离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 0. 219,P = 0. 025) ,椎动脉 长度与年龄无相关性( r = 0. 077,P = 0. 248) 。
3讨论
后循环又称 椎-基 底 动 脉 系 统,由 双 侧 椎 动 脉 和 基底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 分颞叶及上段脊髓和内耳。椎动脉与颈动脉不同,双 侧椎动脉几乎都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 出后,向内上方走行,在第 6 颈椎上下进入横突孔,位 置相对固定,出第 2 颈椎后转折向外,最后向内上穿 环枕筋膜 入 颅。 因 此,椎 动 脉 颈 段 是 相 对 部 分 固 定 的,在血管扭曲的情况下,颈部的运动易引起血管进
Key words: vertebral artery; vascular distortion; cervical vertigo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包括脊髓型、 神经根型、食管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等,通过临 床及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患者能够确定诊断,但椎动脉 型颈椎病( 颈源性眩晕) 的诊断常缺乏明确的依据。 本研究采用动态增强 MR 血管成像( DCE-MRA) 测 量椎动脉长度,评价椎动脉扭曲程度,探讨椎动脉扭 曲的原因以及其与颈源性眩晕的关系。
2结果
2. 1 DCE-MRA 检测结果 经 DCE-MRA 检查,排除 椎-基底动脉有明显狭窄闭塞性改变的患者 27 例,其 中眩晕组 9 例、对照组 18 例。眩晕组 1 例左侧椎动 脉缺如; 对照组 1 例右侧椎动脉、2 例左侧椎动脉缺 如。眩晕组的两侧椎动脉延长值均显著长于对照组 ( P < 0. 05 ~ 0. 01) ,两组间椎动脉长度及颈段直线距 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
作者单位: 2233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 内科
4. 73) d; 合并高血压 9 例,糖尿病 2 例。( 2) 对照组: 为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 80 例,均无眩晕症状。 男 52 例,女 28 例; 年 龄 24 ~ 87 岁,平 均 ( 62. 13 ± 11. 94) 岁; 病程 3 h ~ 60 d,平均( 8 ± 4. 73) d。合并高 血压 28 例,糖尿病 7 例。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眩晕及 有严重的 心 肺 肝 肾 等 疾 病 的 患 者。 两 组 间 性 别、年 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 1. 2. 1 DCE-MRA 检查 所有患者于入院 3 d 内行 头颈部 DCE-MRA 检查。给患者静脉推注增强剂磁 显普胺 30 ml 后进行 MRA( Siemens Magneton Avanto 1. 5 T MRI 机) 检查,取 DCE-MRA 标准正位相,采用 屏幕 E 尺工具进行测量。以椎动脉开口至椎动脉出 第二颈椎后的转折处的直线距离为该侧颈段直线距 离,以沿椎动脉走形所作的曲线长度为椎动脉长度,
段椎动脉长度,计算其延长值,评价椎动脉扭曲程度。结果 经 DCE-MRA 检查排除椎-基底动脉有明显狭窄
闭塞性改变的患者 27 例,其中眩晕组 9 例,对照组 18 例。眩晕组两侧椎动脉延长值均显著长于对照组( P <
0. 05 ~ 0. 01) 。相关分析显示,左右两侧椎动脉延长值与颈源性眩晕相关( r = 0. 275,r = 0. 255; 均P < 0. 05) ,
一步扭曲变形,从而导致后循环缺血眩晕发作。 长期以来,颈源性眩晕被认为是由于椎体骨质增
生导致横突孔狭窄,进而压迫椎动脉,或是由于刺激 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痉挛所致,但一直缺乏明确的影像 学证据[1]。居 克 举 等[2] 研 究 发 现,椎 动 脉 狭 窄 最 常 发生的狭窄部位并不在颈段,而在椎动脉开口处及颅 内段,从而对颈源性眩晕是横突孔狭窄压迫椎动脉的 假设产生质疑。Bayrak 等[3]通过多普勒测量研究发 现,正位情况下椎动脉血流速度与颈椎退变无显著相 关性,提示颈椎退变并不是通过直接的压迫椎动脉导 致眩晕发作。本研究发现,眩晕组两侧椎动脉延长值 均显著长于对照组( P < 0. 05 ~ 0. 01) ,提示椎动脉扭 曲可能是导致颈源性眩晕发作的原因之一。考虑到 年龄对眩晕的影响,在控制年龄变量的情况下对椎动 脉扭曲与眩晕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椎动脉扭曲与眩 晕具有相关性( 均P < 0. 05) 。这可能是由于血管的 扭曲导致血流方向的多次改变增加了血流的阻力。 王睿丽等[4]通过凸阵探头测量颈动脉扭曲近端和远 端血流速度,证实了血管扭曲可以导致脑血流下降。 另一方面,扭曲的血管在颈部运动时更易于导致血管 折曲、痉挛影响血流[5]。有动态研究[6]发现,颈椎退 变患者在进行屈伸旋转动作位置上作动态 MRA 检 查常出现局限性狭窄、扭曲等异常改变。而骨质增生 压迫导致的血管狭窄应该是固定的,交感神经的激惹 引起弥漫 性 血 管 痉 挛 的 可 能 较 大,不 支 持 局 限 性 狭 窄。Machaly 等[7]通过多普勒测量颈部正位和旋转 60°时的血流速度发现,颈椎退变组和眩晕组患者头 部旋转时,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更加明显,甚至 导致眩晕发作。Bauer 等[8]发现,椎动脉扭曲在头部 转动时扭曲的更显著,动态脑血管造影可以发现扭曲 动脉同侧的脑血管显影延迟。由此推测,椎动脉扭曲 可以导致脑血流的下降,尤其是在颈部旋转运动时, 扭曲的血管易于发生折曲或者痉挛从而影响椎动脉 血流,是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原因之一。
【文章编号】1004-1648( 2013) 04-0306-03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ebral artery distortion and cervical vertigo JU Ke-ju,CHENG Guan-liang,CAO Hua,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Hua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China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 1) 颈源性眩晕组( 眩晕组) : 系 2008 年 3 月 ~ 2012 年 3 月住我院的拟诊颈源性眩晕患者 31 例,其 中 男 20 例,女 11 例; 年 龄 16 ~ 85 岁,平 均 ( 64. 55 ± 14. 69 ) 岁; 病 程 3 h ~ 2 个 月,平 均 ( 8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ebral artery distortion and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Thirty-one suspected cervical vertigo patients ( vertigo group) and 80 non-vertigo patients (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with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DCE-MRA) . Cervical straight line distance and the length of vertebral artery were measured,and the lengthening value was calculated. The degree of vertebral artery distortion was evaluated later. Results Twenty-seven patients found severe vertebral-basal arterial stenosis or obliteration by DCE-MRA were eliminated,and vertigo group was in 9 cases,control group in 18 cases. The lengthening value of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in vertig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0. 01) .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e lengthening value of vertebral artery in left side and right side were related to cervical vertigo ( r = 0. 275,r = 0. 255; all P < 0. 05 ) .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ngthening value of vertebral artery in left side and age ( r = 0. 216,P = 0. 027) .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ervical length of vertebral artery and age ( r = - 0. 219,P = 0. 025 ) . Conclusion Vertebral artery distortion is the result of shortened cervical length,and it is related with cervical vert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