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_课堂_社会_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_张桂芬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综合网络教学模式设计——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中 国历 史地理 学是历 史学 的辅助 学科 ,…它 可以 更好的 帮助学 综合 教 学平 台 , 改 变 了以 往 “ 教师 在 台上 讲 , 学 生 在 下面 听 ”的 教 学模 式 , 将 “ 线 上与 线下 相结 合 ”的混合 式教 学模 式与 传统课 堂 教 学与 在线 教 学的 优势 结合 , 适应 “ 互联 网 + ”日 寸 代 的需 求 。学 生 借 助该 平 台在 线 学 习观看 课 程视 频 、 完 成网 上 作业 、 参 加网 上讨 论 等 线下 教 学 活动 , 使不 同类 型的 学 生, 都 能 按照 自 己的 学习 习惯 安 排
生了解 历 史的发 展 脉络 , 建 立良好 的 时空观 念 以及帮 助 学生建 立从 长时 间 尺度 考 察和 审视 历 史 的能 力 , 了解 历 史 时期 自然 环 境 、 社会 环境与 历史 事件之 间的 互动关 系 。因此 , 为历史学 专业 学生开 设“ 中 国历 史地 理 ”课程 具有 充分 的必 要性 。然 而 , 目前多 数 高校将 “ 中
个 以上 。如 邹 逸麟 编 著 的 《 中 国历 史地 理 概述 ( 第三 版 ) 》( 上海 综合评 价 四个阶段 。 教育 出版社 ,2 0 1 3 年 版 )一 书 , 全书 共分为 十四 章 ( 含 绪论一 章 ) , l 、 教 学准备 阶段 分别 讲 述 了历 史 地理 学 的 发 展 概况 、 历 史气 候 、 人 口、 文 化 等十 三 在 该 阶段 , 教师 首先 要完 成课 程的基 础设 计 。了解 所要 讲授课 个专 题 : 而蓝 勇编 著的 《 中 国历 史地 理 ( 第二版 ) 》( 高 等教 育出版 程 知识 点 的分 布 以及 每一 章 节的 知 识架 构 情况 。以 笔者 所讲 授 的
书单历史地理学入门参考书目
书单历史地理学入门参考书目01通论性著作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张伟然等著:《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国历史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成一农:《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1949-20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02历史自然地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邹逸麟、张修桂主编:《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学术月刊》1962年第2期。
谭其骧:《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一次大海侵》,《人民日报》1965年10月8日。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 年第1期。
侯仁之、俞伟超:《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考古》1973年第3期。
史念海、曹尔琴、朱士光:《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文焕然等著:《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03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古代疆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中华书局2013年版。
史念海:《河山集》(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萍:《地域环境与市场空间——明清陕西区域市场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54总学分:3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了解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的变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的变化;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变化;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
了解历史行政区划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关系,历史上的人文活动于今天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从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上气候变迁、森林植被的变迁、河流水文的变迁沙漠变迁等等诸多方面,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历史上疆域变迁、行政区划的变迁,深刻理解当今国际政治与国家关系,中国当代行政区的由来等等;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了解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等等。
2、能力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历史上人类活动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3、素质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人类在历史上活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等。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导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历史地理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研究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理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点: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
【教学主要内容】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三、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近一万年以来气候变化发展的规律。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标准。
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地理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认知能力。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历史地理变迁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爱国情感
课程内容
1. 祖先的繁衍与氏族文化
2. 古代王朝的兴衰和国家统一
3. 中国的大陆地理与人文地理
4.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地貌变迁
5. 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传递和概念解释
- 实地考察:组织参观古迹、历史遗址,了解现实地理环境对历史演变的影响
-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探索历史地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展板、演讲等方式分享自己对历史地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
-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
- 作业:布置课堂练、写作或研究项目
-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资料
-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参考书》
- 《中国历史地理读本》
- 《中国历史地理课堂笔记》
总结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地理识别能力。
该课程标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国历史地理教案历史学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简述教学目标1.说出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说出历史学、地理学及沿革地理的概念,指出历史地理学及历史学、地理学和沿革地理的联系及区别。
3.列举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列举沿革地理及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5.列举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6.叙述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
7.叙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
教学内容1.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2.历史地理学的兴起及成就3.历史地理学的作用及学习、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理论教学重点1.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及沿革地理的关系、研究对象。
2.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3.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
4.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
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
2.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学习目标1.说出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说出历史学、地理学及沿革地理的概念,指出历史地理学及历史学、地理学和沿革地理的联系及区别。
3.列举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历史地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及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门介于历史学及地理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3.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及历史学历史学的概念: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二者的关系:研究凭借的资料相同,都是历史文献;研究的时间相同,都是人类历史时期;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
(2)历史地理学及地理学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及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二者的关系: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研究凭借的资料不同,历史地理学凭借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地理学凭借现在的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的时间也不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学研究的是现在。
高中地理历史选修参考书目推荐
高中地理历史选修参考书目推荐
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3、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和1988年版。
4、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陈昌远,《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韩宾娜、王兆明《中国历史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张全明、张翼之,《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耿占军等,《中国历史地理学》,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版。
11、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 993年版。
12、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5.利用方志、族谱、石刻等史料,提高学生的 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家、爱乡、爱祖国的民族感 情。古人以“修身、齐家、平天下”为人生座右铭,我 们今天培养人才更要重视素质教育,暨南大学是首 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培养全世界华 侨华人子弟的高校。中国作为华侨华人子弟的祖籍 国,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在这所有近百年历史的 高等院校中熟知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这是我 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文化地 理就是利用族谱、方志、石刻等史料,让学生洞察不 同地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特色,利用大量的表 格、地图、示意图、照片等,让学生了解早期华侨在 居住国奋斗的艰辛,以及华侨创业起家后报效中国 的高尚情操。因此,这门《中国历史地理》课是提高 学生素质,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门课程。我们在授课 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课前预备工作。对教师而言,准备好一节 好的课堂教学,在课前准备教案的同时,相关的地 图、示意图、表格、模型、照片等十分必要的。而对 学生而言,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诸如讲 授亚洲象、犀牛、鹦鹉等生态环境变迁,就让学生 自己熟悉有关这些动物的生理特性、现今分布等 内容,这样,给学生讲解过程中就会减少阻力。学 习“长城”一节,让学生在熟知秦代、明代万里长城 的基础上,补充其他朝代和地区长城的知识点,勾 画中国长城发展过程,总结其规律,并引申其文化 涵义,结合有关图片,使学生对这一军事、政治、文 化的实体更能认识深刻、具体。
巧用历史教材插图和表格学习历史——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为例
号芳处支泌//2020.10巧用p史教材插UJVWgXP史------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A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四中学张秀芬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图片很多,它们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一起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
在学习时巧用历史教图,是我历史的之一。
下面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为例加以说明°一、图,观念历史地图在很语言的延续、补充和扩展。
历史地图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地图中承载的图息,生动地补充和说教材的识。
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注意地图中的性知识,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这是取得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习第一目“希”时,首结合教材第1页《古代希腊示意图》,希腊的地理范围。
古希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它包括希、爱琴海、小、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及等地区。
观察《古代希意图》还能够为区非古国(属于大河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和希腊(属于海,古希腊文发源于海洋)奠定基础°希于的最南端,它东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望。
宽广的大海赋予希腊不同于的天资和,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一时的文明中心。
学迭扌吕导・其次,理解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城邦的概念。
古希腊文明洲的发祥地和的渊源所在。
希腊作为欧洲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对后世整个生的影响。
国诗人所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介J的宗教,我介J的艺术,根源皆在希腊。
”城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演来的一种公民。
一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部分。
这里所说的城市,于防守,克有墙的和宗教中心。
斯和希腊较大的。
在古希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城邦,其突点是“小国寡民”,各城。
利用地图学习教材知识,印象深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加深理解重点知识。
二、借助教材插图,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学习第三目“亚历 国”时,要注意识读第1页《骑在战马上的亚历》像,感悟图像本身的意义:亚历山大骑在奔跑的骏,眼睛着前方,面部刚毅,充满斗志。
利用中国土地资源,构建开放性初中地理课堂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初中地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是以地质特征、山川、河流、气候、物产、资源、人口、交通等多方面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极其强烈的综合性、专业性、空间性、区域性,概念知识和抽象内容居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过分重视对于教材内陈列知识的教学,过分重视要求学生记忆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的开放式教学手段,造成学生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兴趣下降,积极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我国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利用各种土地资源,打造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一、利用中国土地资源在构建开放性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意义(一)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专业性、逻辑性,其中需要学生识记的概念、定义居多。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划定一定内容,让学生进行机械背诵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严重压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即便能够背诵,也只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其容易遗忘。
这种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步伐。
而中国的土地资源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中,存在于学生的身边,都是学生极其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土地资源的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具象,化微观为直观,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开展,也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概念理解难度较大,这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回忆他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的哪些旅游景点游玩,还可以让他们将旅游时的音像资料带到学校,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这时候再针对学生游玩的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哪些地方海拔多高、地势是否平坦、气温如何等等,借此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握,同时也实现了初中地理的走出课堂、联系实际、高度开放。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重要学科,需要有相应的研究人才投入。在人才培养领域需进 一步提高学科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3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作为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学科之一,中国历史地理学为保护文化遗产、推动 经济发展、增进人类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案例分析
陕南中部地区秦 汉空间考察
理论框架
历史地理学理论框架主 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分析、地域系统和历史 地理环境分析、地域历 史文化分析等。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学科地位
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跨 学科、综合性学科,具有独 特的学科地位。
研究范围和内容
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历 史上各个时期的地理空间、 交通运输、交流联系等内容。
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可 以了解历史背景下人类生、 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空 间特征,提供历史观与文化 观的生动例证。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代表性研究
1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
从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华夏的心脏地带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2 中国地域之间的联系和分化
研究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域、内陆与沿海地区、南北方地区等历史地理关系,探讨地域联 系与分化的空间变化规律。
3 中国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各阶段影响,研究与经济、文化相联系的地理环境要素在 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
结论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探讨中国历史地理学格局与理论、 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深化成为未来趋势。
2
中国历史地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外地学比较史》核心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
《中外地学比较史》核心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中外地学比较史》是一门核心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地理学素养,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中外地学比较史》课程的设计和实践。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发展历史,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培养学生对地理发展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学会比较不同地理学理论的优劣。
3.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中外地学比较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介绍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山海经》、《水经注》等古代著作的内容和地理观念。
3.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介绍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地形学、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4.比较地学理论: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学理论,包括中国地学理论与西方地学理论的比较,以及东西方地学理论发展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中国和西方地学的发展历程和地学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地学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讲解地学理论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在课程中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学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学相关的展览、景点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理发展历程和理论应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历史地理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历史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历史地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升教师的历史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历史地理学科的认识,明确历史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增强教师的历史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张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张教授以《历史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为题,从历史地理学科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讲座内容丰富,让教师们对历史地理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优秀历史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两位教师分别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和《世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为主题,展示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教学方法。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了教学心得。
3. 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提高历史地理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感悟。
研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制作有趣的课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加强历史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师们认为,历史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历史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历史地理学
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河北省宁晋县境内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
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这座桥是单孔
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
桥洞。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
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省力。桥洞的
跨度大,水上船只来往方便。四个小桥洞是一种独创,
什么是 中国历史地理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 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 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 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 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 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 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 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 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 境的形成和特点。”
中国历史地理分为六章.主要讲 述一、二、四、五、六章。其余为个 人自学。
检索
课程内容 参考史料 参考书目 思考习题
第 第 第 第第 第 第 中
七 历六 历五 讲 史讲 法讲
四 三 通二 讲 讲 与讲
一 讲
国
—— —— ——
—— —— —— ——
地 域 人 理地 差 文 文理 异 中 献文
国献
中中 国国 历古 史代 文主 化要 地的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法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中国历史地理学
LOGO
课程介绍和检索
成果名称《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资源建设与跨校修读
成果名称:《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资源建设与跨校修读
平台建设的应用与实践
支撑材料
目录
1.《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跨校修读学分实践研究,辽宁省普通高等
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辽宁省第二批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历史地理》,连接网址:辽
宁省视频公开课《辽金历史与文化解读》,第3参与人,连接网址:3.《中国历史地理》虚拟仿真课堂设计与应用,渤海大学教改一般
项目A类,
4.问题解决式教学在大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锦州市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5.中国历史地理,辽宁省第九届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
6.论文《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才智》2015-07-10
7.专着《辽宁历史地理》,辽宁省政府着作三等奖,。
中国课程史---地理.doc
中国课程史(地理)我国屮小学校开设地理课,始于清末。
19世纪下半叶,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少数教会办的近代学校。
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屮有"地理"或"地学”。
我国有识之丄•兴办的新式书院和清政府办的少数学堂开设”舆地*’课。
这吋的课程内容均由学校自定。
1902年,淸政府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和《钦定屮学堂章程》。
这些章程规定蒙学堂(四年)和小学堂(六年),各学年均开舆地课,巾学堂(四年)开设巾外”舆地"。
这儿个章程未及实施。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屮学堂章程》。
这是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
这些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均没地理,并规定了"地理要义"和各学年嘴度"。
"先讲乡土柯关系之地理' 再讲n屮国地理与外国地理之人要"。
屮学(.士:年)授地理总论、屮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文学。
从此,地理课正式列入中小学课程,并冇了统一要求。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呈请学部关于缩短小学学AI年限、减少教学内界的逑议,以及学部呈请中学课程分为文、实两科的建议。
三月,淸政府颁布《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文科和实科,课程均为12门,分主科和通习两类。
文科的地理为主科,一、二年级授屮国地理,三、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实科的地理为通>』,课时较少。
一、二、三年级授本国地理,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这个方案实施吋间较短。
1911年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改革清末学制。
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小学学制由9年改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
初小未设地理课,高小设史地课。
11 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高小一、二学年授"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学年授 "外国地理之要略",并规定了"地理要旨"。
地理历史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基础
地理历史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基础3潘玉君, 武友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 要] 历史学和地理学可能交叉整合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地理历史学。
地理历史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集团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包括稳定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变迁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阐明人的集团的历史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统一性,以揭示出客观存在的“地理—历史”规律。
中国地理历史学应主要研究受宇宙环境影响的中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作用问题,以揭示出“中国的地理—历史”规律。
基于这样的粗浅的理论观念,我们将在前辈学者的具体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历史学的角度简要地探讨和阐述中国古典文明的诞生、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历史上的农牧冲突和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等四个问题。
[关键词] 历史进程;地理基础;地理历史学[中图分类号]K09;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6)03-0163-06 引言:地理历史学的构想整个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走过了一条这样的道路:原始的朦胧的综合→机械的简单化的分析→以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和以综合为指导的分析。
迄今,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在众多非本学科的理论之间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独立系统的交叉学科,包括自然科学之间、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所构成的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综合科学。
它有利于综合性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地理学与历史学是二个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是可以交叉整合的学科。
就地理学而言,历史地理学就是交叉整合出来的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是以地理学为核心的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特别强调人类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地理效应,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学、历史经济地理学、区域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地图学等次一级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价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介.
(3)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享有 更多的选择机会,为学生多样化发 展提供了可能。
韩国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
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 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 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 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
(5)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英国
• 设计与技术 • 信息和交流技术 • 公民 • 综合学习
法国
• 个体化帮助 •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日本
• 信息科 • 综合学习
(6)实行学年学分制,增强高中课程的 可选择性。
采用学年学分制,减少必修科目及其课 时数,以及增加弹性选修科目及课时数,是 世界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②素质化:以发展人的素质为基点,强调 人的发展、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能力的培育。
③个性化:个性的发展是人发展的基本内 容,是人心理活动的最本质方面。培养高中生 的个性才能,也是课程目标素质化的核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识取 础知 主获
实践
和 任感
科学
价值
身心
创新
交流
判性 批
用 集利
生活
人生
基自
责
搜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
好的课程目标
90
80
校长
教师
70
60运用知识分析和解50决问题的能力
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期(总第687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工作、生存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项内容,即四个“L”: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
①对于高校来说,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就必须在教学当中开展实践性教学,也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如探究式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参与课程研究,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历史学专业必修课,它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以历史为经,以地理为纬,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极为明显,而且与现实社会联系很强,如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时至今日仍存在。
由于这门学科的自身研究对象的时空不断变迁的特性,要把各种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通过一定的引导,学会自我思考,这是一个难题。
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当今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可以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推行“课堂+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让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系列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推行研究性学习著名的教育学家弗莱雷认为:离开了探究,离开了实践,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②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实行兴趣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为此,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目前在教育界是一个热点。
它是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的个人见解的形成,培养其探索能力、控制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为虽然历史时期的一些人地关系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或多或少留着一些痕迹,这就需要我们走进社会,走进田野,借鉴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去仔细观察、认真研究。
所以笔者在课程教学当中就采用了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开展形式丰富的研究性学习:1.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员,组成3~4人的学习小组。
老师事先准备一些研究性主题,并结合学生小组的兴趣爱好,由各小组自选进行分组,带着课题进行查阅资料或是进行社会调查,待其完成后,撰写成调查报告,并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在学生做完汇报后,进行点评。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略,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动态,给予宏观调控,防止可能出现的放任自流,并因势利导,相机点拨,把小组的讨论、学习引导到教学目标上,以期提高教学效益。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和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观点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③2.在小组研究主题的选择上,尽量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
如教材中提到了不同的地区形成各种人群,区域人群的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晋商、徽商等。
广西地区也有自己的区域人群。
如桂林、柳州、南宁、玉林、梧州、百色这六座城市的建城历史都很久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桂林人的细腻,柳州人的敢闯,梧州人的粤风盛行,百色人壮风浓郁,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张桂芬滕兰花[摘要]中国历史地理学构建“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在教法方面推行研究性学习争取实现从讲授法向研究性学习法转变,拓展课本外的资料,探索课外考察新模式,还可以制作课程学习网站,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作者简介]张桂芬(1974-),女,广西凌云人,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滕兰花(1976-),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西南边疆文化地理。
(广西南宁530006)[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项目“‘课堂+社会’:高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8C005)[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165-02实践教学第11期(总第687期)南宁人壮汉文化杂糅,玉林人的精明则被赋予了“广西的温州人”称号。
这些文化现象都与这些城市的历史发展有关,可以说,大量的外来移民移居这些城市从而造就不同的城市文化风格。
在讲授历史文化地理时,结合教材的部分,补充上广西六座城市文化的比较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畅谈自己对家乡文化风格的感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重新认识了学习和自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现实世界的主观积极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二、探索课外考察新模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的若干特点及变化微小的诸多因素,有些保留到今天,有些则是隐藏在当今的环境和社会里,单靠文献资料,很难得出最贴切的结论,只有走到田野当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理论及规律性的知识。
笔者认为可以重点打造一个社会化的课堂,即走进社会进行实践性教学可以把实践性教学分为校内场所和校外场所两部分。
校内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自主阅读、小组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为主。
校外场所主要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区内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址。
我们致力于引进民族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教学模式,到周边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址去进行实践性教学,广泛收集相关的考古、石刻、民俗、口碑、地形、地貌等资料,考察回来后进行课堂交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广西有大量的有特色的人文历史环境可以考察,如崇左的喀斯特地貌———石林、龙州和凭祥的古代军事遗址———大小连城、横县的伏波庙、灵山的汉族古村落———大芦村、南宁的扬美古镇等。
这些文化积淀比较厚重的地方都是本课程社会考察的极好对象。
如在讲到古代军事地理时,笔者选择凭祥市和龙州县两地作为古代军事遗址考察点,因为它们都地处桂西南的岩溶地貌区,与越南毗邻,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南疆边城凭祥市建城于公元1053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还有一百多年军事历史的闻名中外的边防名关———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仍在使用的唯一的边关通道,在关的两侧高山上还有保存完好的中法战争前后修筑的城防工事及炮台。
扼守龙州水陆门户的小连城是清朝后期广西提督苏元春为抵御法国军队入侵所建,时为桂越千里边防线上的指挥中枢兼提督行辕,山险城坚,是一处重要的国防要塞,有“南疆长城”之称。
考察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冷兵器时代军事城防体系的理解,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必须指出的是,课外考察不能做成旅游式参观、走马观花式浏览,而要加强在考察时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考察时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和熟悉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互动,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不断探索。
三、制作课程学习网站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庞杂,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很难把教材中的众多内容讲得很透彻,也无法留出较充裕的课堂讨论时间。
而且传统教学以课堂讲述法为主,多以历史文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听课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为此,以网络辅助教学就成为拓展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建设网络课件及资源库,广泛收集有关历史地理学视频资料,包括各种纪录片,制作成网络课件及资源库,寻找和使用更贴近教材内容的影像资料以增强理论的形象直观性,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便于在网上学习,而且实行动态化建设,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改的需要,随时修订、扩充,持续开发,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结构和体系日臻完善。
网络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类影像资料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东方家园》《天工开物》《探索·发现》《考古中国》等具有权威性,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讲课的内容挑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配合讲授,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如历史时期交通通道的变迁,特别是秦代在广西开凿灵渠在教材中有专门的篇章,但是为什么灵渠选择在兴安而不是在别的地方,灵渠的开凿对秦统一岭南以及后世社会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教材只是一笔带过,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不强,印象不深,单纯的按书讲解,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为此,笔者选择了《探索·发现》影片当中的《灵渠》进行随堂播放,教学效果很好。
在网络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中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优化。
为此,我们在网络课件里设计了维基百科世界,教师列出许多选题,由学生进行小组协作或是个人完成选题的报告。
同时,以开设网上在线论坛等形式推动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种渠道交流。
综上所述,本课题致力于构建“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相比较过去传统的课程教学实践体系,它更注重致力于知识技能传授和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拓宽知识领域。
[注释]①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②(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 ].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参考文献][1]王元林.《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 ].历史教学,2004(10).[2]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张筱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透视研究性学习[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