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历史试题1.doc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校级联考】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校级联考】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校级联考】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 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2.《孝经》是闸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垮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

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

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

《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

宋太祖曾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后来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

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B.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4.晚清学者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在经世致用思想中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这表明中国文化具有A.传承性B.实用性C.内生性D.民主性5.据道光二十年“恩科桂月”(1840年9月)刊刻的《新策琼林》所录,当年的科举考试时务策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功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

2019年河南省六市联考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六市联考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六市联考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 )A.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2. 东汉后期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

大姓冠族每郡只此数姓,所以州郡大吏就带有世袭性。

由此可知( )A. 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 东汉时期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 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朝廷官员D. 豪强士族势力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3.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 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 C. 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 D. 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4.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 ) A. 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 晚请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6.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广东六校2019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历史

广东六校2019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历史

广东六校2019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历史历史试题六校分别为:广州二中、中山纪中、东莞中学、珠海一中、深圳实验、惠州一中本卷须知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及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及答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

意为通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历史是史学记录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C、历史可任意评说D、历史应“实事”而“求是”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那么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那么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进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3、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10 分)材料三: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中外历史,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述变化的原因。

(12 分)材料四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 资本主义文明) 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 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 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3 )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你对材料四中的文明碰撞、交融有何认识?(6 分)37.(28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废两改元令》,宣布实施“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在客观上起到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扩大了中央银行活动的和机能,有利于中央政府纸币的推行,为以后实行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2018年11 月3 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币。

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

放弃银本位制。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2018 年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0 分)材料二 : 为了挽救由于法币破产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国民政府发布了包括《金圆券发行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项新政策的实施
A.打破了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
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
C.提供了中国自强运动的良好环境
D.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9.1900—1911 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 1599 种,占晚清 100 年译书总数的 69.8%,
地所植棉花不能满足需要,商人从山东、直隶、河南一带产棉区运来,而山东、直隶、河南则不事纺
织,“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种情况说明
A.农本商末观念发生变化
B.民间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4页)
C.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D.地区之间商品交换扩大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位 28 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1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理论是重要的,相对于经济政策设计是第一层次的。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策 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应当指出的是,人类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急功近利的 政策设计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为了使政策设计更为科学,必须给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

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这可以说明A. 分封制的瓦解B. 工商食官政策破坏C. 土地兼并严重D.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战国出现的“素封”群体,其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这说明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商逐渐成为了商人的主体,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从而引起了工商食官政策破坏,B项正确;分封制的瓦解,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土地关系的信息,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阶级关系的变化,排除D。

故选B。

2.787年,唐朝有关部门核查,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朝廷为他们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返回老家,要么成为唐朝百姓承担义务。

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居,无一人返国。

据此可推知,当时A. 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B. 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C. 政府严格管理经济活动D. 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反映了唐朝有许多“西域使节、商人”,这说明当时唐朝丝绸之路比较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西域使节、商人”的措施,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和经济活动的管理,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唐朝盛世,故D项排除。

3.《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

这种认识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C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错误。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导致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 约 1436 年
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
1578 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种出西土”之句,并对玉米形态作了描述
A.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
B.三部著作的记述内容完全一致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为可信
——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战争中的细微情节,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历史大变局。请从以上材料中自选
历史试题 第 3页(共 4页)
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 年 8 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 年满 70 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 20 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 算的年收入不高于 31 英镑 10 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 资格:(一)1908 年 1 月 1 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 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 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 10 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河北省六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六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六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A. 光荣革命B. 《权利法案》C. 责任制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1832年”,材料中“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说明工业革命是造成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C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与题干中所述政治变化不符,B与史实不符,C材料无从体现,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名师点睛】从历史角度: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打破了贵族寡头的政治垄断。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对旧制度的冲击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金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约占30%,必修②约占70%。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3.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人官时,少人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2019届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校级联考】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主要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题干看不出统治疆域的扩大,排除A;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地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因素造成的,说明了南方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北方仍然是经济中心,排除B;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主要为了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D是表象,没有反映实质性的问题,排除。

2.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B.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门下”在发展过程中权力在不断加大,到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使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故C正确;AB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根据所学可知,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行使丞相职能,到明朝时期废丞相、设内阁,丞相才退出了权力中枢,故排除D。

故选C。

3.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

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 (2010. 3)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现在“Oral history”(口述历史)正在悄悄升温,在“口述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学家曾经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被访谈者”而争论。

就研究上海知青问题来说,能成为合适的访谈对象可以是①上海老知青②工部局负责人③老街坊邻居④插队地区的农民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4.“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对此段文献价值评述较恰当的是A. 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 史家之言,有史为证C. 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 溢美之辞,皆不可信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6.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所依据的标准是A.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B. 西征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C. 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D. 开拓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7.康熙巡游南京时,曾经去过明孝陵拜祭,并写下“治隆唐宋”御笔以歌颂朱元璋功绩。

康熙帝此举的主要出发点是A .弘扬中华文化B .缓和满汉矛盾C .推崇明初专制D .预警农民革命8.1793年,马嘎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万树园。

清朝官员称英国使团为“贡使”,并将英王的国书翻译成了“吁请天恩”般的文字。

实际上英王“吁请”的是A .开埠通商B .鸦片合法C .开设工厂D .割占香港9.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

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A .输入工业商品B .传播近代思想C .瓦解自然经济D .开放通商口岸10.有关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11.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爆发12.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3.“打倒列强,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 .辛亥革命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14.美国一位历史学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5.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A.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B.中共三大,洛川会议C.八七会议,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遵义会议1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覆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诗中“此役”是指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17.《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领土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18.“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9.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

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体,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

这一账本是上海A.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B.政治剧变的见证C.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20.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21.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A.①②③④ B.①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④22.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

”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A.知识经济时代 B.社会主义C.工业文明时代 D.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3.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

”马克思的这两段评价: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24.右图是摘自《中国新闻网》上的一幅反映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漫画,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最适当的是 A.垄断竭力保护竞争B.垄断不易形成竞争C.垄断与竞争不相容D. 垄断与竞争共存亡25.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 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26.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A .20世纪30年代初B .20世纪40年代中期C .20世纪70年代初D .20世纪80年代末27.仔细观察下表:)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 .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 .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 .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 .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28.下图是同一地点,同一车厢,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件情节几乎相同的事件,但主角位置却颠倒了。

基于历史反省和时代变迁,假定再添加一副照片。

最贴切的照片主题应该是A.联合的轴心B.冷战的盟友C.竞争的对手D.反美的伙伴29.右图是某专题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B.《欧洲复兴计划》C.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希特勒准备接受法军投降福煦元帅接受德军的投降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0.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 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

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A .联合国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非选择题(共90分)31. 儒家思想的流变(10分)观察上面几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图片中所含历史信息和图片编组的意图,请厘清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化政策变化的基本路径。

(4分)(2)你对秦始皇采取的文化专制政策有何看法?(2分)(3)西汉之初为何采用道家黄老之学?汉武帝为什么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4)宋明理学把中国文化重伦理的传统精神推向了极至,强调“立志”、“修身”以达到“内圣”人格,对此你有何评论?(2分)32.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8分)秦始皇巩固统一汉武帝与儒家经典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汉高祖与道家老子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其农业生产条件与运输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来说,比其他地区要优越的多,以致不管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它就有可能征服与统一全中国。

”——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1)概括材料对衡量“经济重心区”的三条标准。

(3分)(2)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古代何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表现有哪些(请举一个重要史实)?(2分)(3)为何在此时期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分)33、聚焦气候与人口变化,拯救地球家园(9分)材料一:(1)观察上图,自1860年至今的150年中,全球气温经历了几个变暖时期?它们的趋势如何(2分)(2)根据你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推测,前两次全球气温的升高,可能分别同哪些具体的人类历史活动会有关联?(2分)材料二:“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表的“2004年全球物种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15000种地球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摘自《中国人口网》(3)你能说出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增长的一个史实,并说明其原因吗?(2分)材料三:“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