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新编小学ppt课件六年级数学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实验
单位:cm 100 80
60 40
20
0
实验结果
下面是王波学习小组得到的数据:
支撑物高度/厘米
10
4.23 1.23
(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 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你学会了吗?
成长日记
生活实验
点燃一支蜡烛,记录蜡烛的长度和燃烧时 间(每3分钟)之间的关系.
随堂练习
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 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 时的体重分别大约是1周岁是的2倍、3倍.
1.上述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育过程 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年龄 刚出生 6个月 1周岁 2周岁 6周岁 10周岁 体重/千克 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 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生活中哪些例子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同伴交流.并指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 ?
议一议
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x 人口/亿 y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的变化趋势。 1.判断一个量是变量还是常量的方法:关键是看在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发生 改变,或者说该量是否会取不同的数值;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是常量,可以取不 同数值的量是变量. :在变化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的个数是不确定的. 2.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取值和因变量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像这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表格法.
跟踪练习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C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解析】因为骆驼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自变量是时间.
2.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π,R是变量,2是常量 B.R是变量,π是常量 C.C是变量,π,R是常量 D.C,R是变量,2,π是常量 【解析】选D.因为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 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所以C,R是变 量,2,π是常量.
6.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 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氮肥施用 量/
(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
土豆产量/ 15.1 21.3 25.7 32.2 34.0 39.4 43.1 43.4 40.8 30.7 (吨/公顷) 8 6 2 9 3 5 5 6 3 5
3.某品牌豆浆机成本为70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定价/元 销量/个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80 100 110 100 80 60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某婴儿在出 生时的体重是 3.5 kg,请把他在发 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3.5 7.0 10.5 14.0 21.0
答:变量:年龄和体重,自变量:年龄,因变量: 体重.
31.5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 岁之间体重是怎样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知识链接
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人口数量/ 亿 1949 5.42 1959 6.72 1969 8.07 1979 9.75 1989 1999 2009
11.07 12.59 13.35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 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 如果不施氮肥呢?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2. 婴儿在 6 个月 、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是 出 生时的 2 倍、3 倍、4 倍,6 周岁、10 周岁时体重 分别约是 1 周岁时的 2 倍、 3 倍. (1) 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自变量和因变量各 是什么?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 估计的? 1.35s到1.29s之间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 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答:还有小车下滑的时间t发生变化. 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没有 变化
自主学习:看课本P62议一议内容, 并完成问题(1)(2)
自主提升
1、烧一壶水,十分钟后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 哪些是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公开课教案_0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探索现实生活中简单实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结合实例,了解变量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表格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本节为第一种即:表格法),能举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
在孩子们目前的知识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及学习任务是鼓励孩子用表格整理数据并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同伴进行交流,提高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识。
孩子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并能通过资料分析进行预测。
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与后面三个课时合起来分别呈现的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式——表格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
本章作为研究变量和函数的起始章节,重在让孩子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变量”。
同时,在第一课时还要教给孩子用表格呈现实验中变量的数据的方法。
依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表格、解析式和图象)进行预测或推测已知中没有给出的量,也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孩子们的学情分析孩子们已经知道的: 本节课是孩子们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探索规律,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表格形式来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些概念。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在表格信息中发现两个变化的量,通过了解哪一个是主动变化的,哪一个是随着变化的,来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这对今后学习函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想知道的:通过表格形式来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些概念。
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在表格信息中发现两个变化的量,通过了解哪一个是主动变化的,哪一个是随着变化的,来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
孩子们能自己解决的:在以前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经历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分析在孩子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及学习任务是鼓励他们用表格整理数据并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同伴进行交流,提高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识。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变量,能够识别常量和变量。
2. 让学生掌握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变量和常量。
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变量间关系的表达方式。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表格表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变量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变量间关系的表达方法。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材料。
3. 纸张、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认识变量。
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讲解变量间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变量间的关系,如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变量间的规律。
3. 学习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讲解如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示例:以身高和体重为例,制作一个表格,展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对应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对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如何用表格表示复杂的多变量关系?”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制作表格,并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变量和常量的理解程度。
学生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能力。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
数据类型
变量与数据类型的关系
变量是数据类型的实例,一个变量只 能属于一种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指数据的分类方式,如整 数、浮点数、字符等。
表格的基本构成
表头
表格的顶部,用于描述表格中各 个列的含义。
行
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观测值或 数据点。
列
表格中的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或特 征。
变量间关系的描述方法
线性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条直线,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按一定的比例变化。
详细描述
在线性关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通常用散点图或回归线来表示。线性关系可以用数 学公式表示为 y = mx + b,其中 m 是斜率,b 是截距。例如,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关系中,当一个 国家的人均收入增加时,人口也会相应地增加,呈现线性关系。
市场预测
基于历史市场数据,通过表格分析变量间的关系,预测未来市场趋势和变化。
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表格常被用来记录实 验数据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 科学假设和理论。
实验设计
通过表格制定实验方案,规划实验步 骤和变量控制,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 可靠性。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 件
• 引言 • 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基本概念 • 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实例分析 • 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可视化方法 • 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实际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介绍如何使用表格来表情况。
其他可视化工具
总结词
除了散点图、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可视化工具,如热力图、树状图、地理信息系统 等。
变量之间的关系__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变量之间的关系撰稿:康红梅 责编:李爱国【学习目标】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2.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3.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4.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要点梳理】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60s t =,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t 和里程s 为变量. t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要点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要点诠释:表格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要点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3y x =),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要点诠释:关系式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变量之间都能列出关系式.要点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要点诠释: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关系式表达的变量,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典型例题】类型一、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1、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R 是变量,2是常量B .R 是变量,π是常量C .C 是变量,π、R 是常量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思路点拨】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答案】D ;【解析】解: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变量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举一反三:【变式】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A.物体 B.速度 C.时间 D.空气【答案】C.类型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2、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底面半径x(cm) 1.6 2.0 2.4 2.8 3.2 3.6 4.0用铝量y(cm3) 6.9 6.0 5.6 5.5 5.7 6.0 6.5(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思路点拨】(1)用铝量是随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2)根据表格可以直接得到;(3)选择用铝量最小的一个即可;(4)根据表格,说明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2)当底面半径为2.4cm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5.6cm3.(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cm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cm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cm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总结升华】根据表格理解: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情况是关键.类型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6,BC=10,设P为B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B、C重合,且CP=x.若y表示△APB的面积.(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解: (1)因为AC=6,∠C=90°,BC=10,所以116103022ABC S AC BC ∆==⨯⨯=. 又116322APC S AC PC x x ∆==⨯⨯=, 所以303APB ABC APC y S S S x ∆∆∆==-=-,即303y x =-.(2)因为点P 不与点B 、C 重合,BC =10,所以0<x <10.【总结升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要把握点P 是一动点这个规律,结合图形观察到点P 移动到特殊点,便可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举一反三:【变式】 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80cm 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y (cm )与腰长x (cm )的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由题意得,2x y +=80,所以802y x =-,由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边长大于0,所以080202802x y x x x >⎧⎪=->⎨⎪>-⎩,解得2040x << 所以802,2040y x x =-<<.类型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4、星期日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所示,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m )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min )之间的关系,该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红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在邮亭买了一本杂志,然后回家了.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阅报栏离小红家有______米,小红从家走到公共阅报栏用了______分钟;(2)小红在公共阅报栏看新闻一共用了______分钟;(3)邮亭离公共阅报栏有______米,小红从公共阅报栏到邮亭用了______分钟;(4)小红从邮亭走回家用了______分钟,平均速度是______米/分钟.【答案】(1)300,4;(2)6;(3)200,3;(4)5,100.【解析】由图象可知,0到4分钟,小红从家走到离家300米的报栏,4到10分钟,在公共报栏看新闻,10到13分钟从报栏走到200米外的邮亭,13到18分钟,从离家500米的邮亭返回家里.【总结升华】这个图象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折线,其中每条线段代表一个阶段的活动.这条线段左右端点的横坐标的差,对应相应活动所用的时间.举一反三:【变式】一列货运火车从南京站出发,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火车到达下一个车站停下,装完货以后,火车又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可以近似地刻画出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答案】B;。
4.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h为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千米,t为温度,单位℃) 根据上表你能帮助小明回答下列问题吗? 1.表格中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km,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10km的 高 空温度是多少吗?
0 2
4 2.5
8 3
12 4
16 5
20 6
24 8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12时,水位是多少? (3)哪一时段水位上升最快?
老师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 温度越低。”老师给出了下面的表格:
h t 0 10 1 4 2 -2 3 -8 4 -14 5 -20
我国从1994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x 人口/亿 y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 那么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 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
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 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 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支撑物高度/厘米 10 小车下滑时间/秒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下面是王波学习小组得到的数据:
支撑物高度/厘米
小车下滑时间/秒
10
3.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
4.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学习目标】我要做到:在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我要突破: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进而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实行初步的预测。
【预习导航】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自学课文第62-63页的“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的内容。
1.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能够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
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知识链接:1.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1)第5排有 个 座位,第6排有 个座位; (2)第n 排有 个 座位。
(3)若电影院一共有13排座位,则电影院共有 个 座位。
2.我们的世界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的,请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合作探究】问题1:与同伴交流下列问题,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哪是自变量?哪是因变量 ?1、 完成课本62页表1并回答问题:2、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 中,支撑物的高度h 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 随支撑物的高度h 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 是 ,小车下滑的时间t 是 ,小车下滑的距离是 。
(填“变量”、“常量”、“自变量”或“因变量”) 问题2:从表格中获取信息,预测我国人口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1、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1)如果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 的变化,则y 会 , (2)X 和y 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1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 。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精讲)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题型1:常量和变量的辨识1.一本笔记本5元,买x本共付y元,则5和x分别是()A.常量,变量B.变量,变量C.常量,常量D.变量,常量【变式1-2】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1)球的表面积S cm2与球的半径R cm的关系式是S=4πR2;(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gt2(其中g取9.8m/s2);(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千克与所付款x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1.8W.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二者都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因研究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同可以互相转化,如当路程一定时,若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时速度是自变量,时间是因变量;当速度一定时,若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2)区别∶自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 题型2: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辨识2.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若边长减少x,则面积减少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边长x是自变量,面积减少量y是因变量B.边长是自变量,面积是因变量C.上述关系式为y=(5﹣x)2D.上述关系式为y=52﹣(5﹣x)2【变式2-1】世纪花园居民小区收取电费的标准是0.6元/千瓦时,当用电量为x(单位:千瓦时)时,收取电费为y(单位:元).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自变量,0.6元/千瓦时是因变量B.0.6元/千瓦时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C.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D.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0.6元/千瓦时是常量【变式2-2】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R是自变量,2是常量B.C是因变量,R是自变量,2π为常量C.R为自变量,2π、C为常量D.C是自变量,R为因变量,2π为常量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1.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步骤(1)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2)写出栏目名称并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3)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在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3. 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优缺点(1)优点∶直观,可以直接从表格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2)缺点∶具有局限性,只能部分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要从这部分数据中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题型3:利用表格获取变量的值3.对于气温,有的地方用摄氏温度表示,有的地方用华氏温度表示,从温度计上可以看出,摄氏温度x(℃)与华氏温度y(℉)有如下对应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100102030…Y/℉…1432506886…A.摄氏温度x(℃)与华氏温度y(℉)都是变量,且摄氏温度(℃)是自变量,华氏温度(℉)是因变量B.随着摄氏温度x的逐渐升高,华氏温度y也逐渐升高C.摄氏温度每升高10℃,华氏温度升高18℉D.当摄氏温度为40℃,华氏温度为102℉题型4:利用表格分析变量的关系4.研究表明,当每公顷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kg/hm2(hm2是单位“公顷”的符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变式4-1】植物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很大,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豌豆苗的呼吸强度逐渐变强?在什么范围内逐渐减弱?(3)要使豌豆呼吸作用最强,应控制在什么温度左右?要抑制豌豆的呼吸应控制在什么温度左右?.【变式4-2】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题型5:利用表格进行规律探究5.一种手持烟花,这种烟花每隔0.5秒发射一发花弹,每一发花弹的飞行路径,爆炸时的高度均相同.皮皮小朋友发射出的第一发花弹的飞行高度h(米)随飞行时间t(秒)变化的规律如下表所示.下列这一变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h就增加5.5米B.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h就减少5.5米C.估计飞行时间t为5秒时,飞行高度h为11.8米D.只要飞行时间t超过1.5秒后该花弹爆炸,就视为合格。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2.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4.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表示的意义.1.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乐趣,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2.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3.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培养对数学的认识.本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章全新的知识,主要是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套教材对函数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设计.在七年级上册中,教材已经在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而本章则是第三学段第一次集中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章通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如骆驼的体温、潮汐的涨落),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本章还通过分析用表格、关系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本章中对变量间关系的学习,将为以后顺利过渡到函数学习打下基础.为了发展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必须使他们对变量间关系的多种表示——表格表示、关系式表示、图象表示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因此教材在第1节中通过探讨小车下滑时间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如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发展他们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学会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基础上,教材在第2节讨论由底边长(或半径、高)的变化引起的面积(或体积)的变化,并由此引出运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形象的“机器输入输出图”,渗透自变量和因变量值的对应思想,为以后理解函数的概念做铺垫.“排碳计算公式”内容的设计是为了将生活中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转化为数学上的关系式表达.在第3节第1课时中,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气温变化图,引入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表示方法——图象.图象表示因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是将关系式和数据转化为图形形式,是“看见”相应的变化规律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章在第3节第2课时中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象所表示的变化过程,加强他们对图象表示的理解,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概括起来说,第1节是本章的起始课,除给出变量、常量的概念,还给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一种表示方式——表格表示法.第2节给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二种表示方式——关系式表示法.第3节给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表示方式——图象表示法,并力图与表格表示法、关系式表示法进行联系,但不要求学生画图象.【重点】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关系式中的变量、图象上的点来获取信息,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难点】三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能从具体问题中获取变量之间的关系.1.本章主要讨论的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变量,讨论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理解、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一些问题和进行预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会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不是形式地讨论变量的有关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问题,也可以创设新的情境,或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有关素材供课堂讨论.2.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知识去理解、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是本章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去刻画.例如,在探索小车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的关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这个实习或实践其他可操作性的实习,使他们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并体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由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3.注重使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前面已经提到,为了发展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必须使他们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表示——表格表示、关系式表示、图象表示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因此,教科书安排了大量由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达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在学生讨论这些例子时,教师要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当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时,教师不要苛求语言的统一性以及对关系的精确描述,只要学生能大致描述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可.4.在现实情境中评价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考查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时,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周围世界中的变量,是否能够发现变量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关注学生是否能从表格和图象中获取信息,并由此进行预测;关注学生能否运用语言、表格、关系式描述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等.评价时应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从大量实际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避免形式化地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达形式进行讨论.5.在本章的学习中,好多信息都是由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理解符号所代表的变化规律等活动中获得的,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符号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上述活动过程教师应给予学生大量支持与鼓励,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教学时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关注:从事活动的投入程度;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对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敏感性;运用语言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等.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经历实习、操作、观察、猜想、交流等获取信息的过程,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进一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格中获取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有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重点】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能从表格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难点】对表格中的数据作出分析和预测,用变量之间变化的思想描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的变化.【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62~63.导入一:前一段时间大萌子和萌爸的三十年照片被晒在网上,这30张照片是一个北京姑娘1岁到30岁和爸爸的合影,从小到大,她的每一步都有爸爸陪伴,每张照片都有那一年的故事,触动心灵!孩子茁壮成长,父母日渐老去.[处理方式]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这也是我们第三章将要学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引入本章的内容,学生感到亲切、贴近生活,乐意去学习探究,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本章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性较强,直接指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导入二:猜猜看:他是谁?[处理方式]让学生观察交流,感受身边的日常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图片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通过举例,希望学生体会身边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进而引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探究活动1小车下滑实习思路一【活动内容1】直观感知支撑物的高度与小车下滑时间的变化关系.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小车下滑实习:(课件出示)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问题】支撑物的高度不同,小车下滑的时间有怎样的变化?(如上图)[处理方式]课件演示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实习.讨论得出:图(1)小车下滑的时间较长,图(4)小车下滑的时间较短.从图(1)到图(4),随着支撑物的增高,小车下滑的时间逐渐变短.由于木板的长度不变,因此支撑物的高度越高,木板就越陡,小车下滑的时间就越短.【活动内容2】数据感知支撑物的高度与小车下滑时间的变化关系.(1)支撑物高度为70 cm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 cm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处理方式]先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适当的运算,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计算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了解这是利用表格分析变化关系、预测变化趋势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得出答案:(1)支撑物高度为70 cm时,小车下滑时间是1.59 s.从表格中直接可以查出.(2)t随着h的增大而减少.支撑物的高度越高,下滑的时间就越短.(3)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情况不相同.通过计算,可得到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量依次减少1.23 s,0.55 s,0.32 s,0.24 s,0.18 s,0.12 s,0.09 s,0.09 s,0.06 s.因此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情况不相同,但是随着h(4)t的变化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t的减少量要小于0.06 s或等于0.06 s,故可估计t的减少量为0.05 s,因此t的值大约为1.35- 0.05=1.30(s).(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下滑的时间t会发生变化,小车下滑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探究小车下滑的时间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处理方式]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进行实习.其他每组同学记录实习数据.(拿出实习器材:小车、木板、秒表、调节高度的装置,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实习,说明实习的目的及步骤)根据实习数据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问题答案.猜想:随着小车的下滑高度的增加,小车下滑的时间逐渐减小.师: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用秒表记录下每次小车下滑的时间,看看有何规律.师生:支撑物高度为70 cm时,小车下滑时间为1.59 s.师: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生:随着h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师: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为什么?生:不相同.因为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h每增加10 cm,t的变化量依次减少1.23 s,0.55 s,0.32 s,0.24 s,0.18 s,0.12 s,0.09 s,0.09 s,0.06 s.(如下表:教师此时展示差值表,便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因此h每增加10 cm师生:当h=110 cm时,t的值可能是1.30 s,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小车的高度从90 cm上升到100 cm 时,时间减少了0.06 s,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时间减少的越来越少,所以当小车的高度从100 cm上升到110 cm时,时间最多减少0.06 s,所以我认为减少0.05 s比较合适,所以我认为h=110 cm时,t的值可能是1.30 s.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推测估计时,要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然后作出合理的回答.(教师可说明答案是1.29 s至1.35 s中的任意一个值)师: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生: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小车下滑的时间t会发生变化,小车下滑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小车下滑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收集数据的实习过程中,借助于数据感受具体的变化及其中蕴含的规律;亲身感受随着支撑物高度的增加,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体会这一过程中变化的量,为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这些概念的引入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程中,若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y随着x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就把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②利用在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③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④在利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自变量在表格的第一行,而因变量则在第二行.[设计意图]为更好地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小车下滑实习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进一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关系,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知识的直接概括积累了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看书自学,明确各自意义,再通过回顾前置实习巩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点题,明确表格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1.我国从1949年到(1)上表反映了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数量,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发现变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利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计算人口数量随年份的增加量,根据增加量的变化,得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解:(1)时间人口数量时间人口数量(2)随着x的增加,y也增加.(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增加1.5亿左右.但最后10年的增加量大约只有0.76亿.(答案合理即可)2.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其中0≤x≤30(1)(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发现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和变化趋势.解:(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是自变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因变量.(2)59.(3)13分钟.[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变化关系,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变量进行分析和预测,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简单口述,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节省时间,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知识拓展]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主动变化的量是自变量,受其他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量是因变量.3.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对的,一个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是自变量,而在另一变化过程中可能是因变量.4.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二者可以相互转化.5.因变量的数值与自变量的数值必须一一对应.1.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2.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1)上表反映了与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电话费,那么随着x的增加,y的变化趋势是;(3)丽丽打了5分钟电话,应该付元的电话费;(4)你能帮助丽丽预测一下,如果打10分钟电话,那么需付元电话费;(5)你能知道每打1分钟电话,需要付多少元电话费吗?电话费与打电话的时间有怎样的关系?解:(1)时间电话费时间电话费(2)不断增加(3)3.0(4)6.0(5)每分钟0.6元,电话费=0.6×时间.2.(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解:(1)排数和座位数在变化,排数是自变量,座位数是因变量.(2)第5排有76个座位,第6排有80个座位.(3)第n排有60+4(n- 1)=(4n+56)个座位,每一排比前一排多4个座位.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探究活动1小车下滑实习探究活动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等概念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3页习题3.1知识技能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64页习题3.1问题解决第4,5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水的温度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的容积2.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从1600年到1999年一直呈递增趋势,即随时间的变化,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增加,如果用t表示时间,y表示人口数量,那么是自变量,是因变量.3.某条河受暴雨袭击,(1)上表反映了与之间的关系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12时的水位是;(3)这个时段水位上升最快.【能力提升】4.某城市自来水收费实行阶梯水价,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用户5月份交水费45元,则所用水为方.5.苹果熟了,:(1)上表反映了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售价y是随销售数量x的变化而的;(3)估计当x=15时,y的值是.【拓展探究】6.下表是某冰箱厂2015(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2)根据表格你知道哪几个月的月产量相同?哪个月的月产量最高?(3)求2015年前半年的平均月产量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B(解析:由题意可知,水的温度随着所晒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晒时间是自变量,水的温度是因变量.故选B.)2.时间(或t)人口数量(或y)3.(1)时间水位时间水位(2)4米(3)20至24时4.20(解析:由题意得5月份用水量超过18方,设超过的部分为x方,由题意列方程为12×2+6×2.5+3x=45,解得x=2,所以5月份用水量为20方.)5.(1)销售数量售价销售数量售价(2)变化(3)31.56.解:(1)随着月份x的增大,月产量y正在逐渐增加.(2)1月、2月两个月的月产量相同,6月份月产量最高.(3)(10000+10000+12000+13000+14000+18000)÷6≈12833(台).故2015年前半年的平均月产量约为12833台.用学生比较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具体问题情境和实例展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充分地交流讨论,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实习,亲身感受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印象深刻,理解到位;通过口答叙述,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再进行交流展示,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目标.整体来看,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理解较好,对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比较客观、合理.由于本节知识点较少,也较为简单,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比较松散,学生训练的题目较少,特别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有一定规律的题目训练不够,对数据变化的情况学生叙述不够准确、客观,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对数学语言训练的力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设计灵活多样而新颖的题目,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结合具体题目做好渗透,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增大课堂容量,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大训练的强度,增加训练的效果.随堂练习(教材第63页)1.解: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脉搏随运动强度的变化,作物的高度随种植时间的变化等.(答案不唯一)2.解:(1)氮肥的施用量和土豆产量之间的关系;氮肥的施用量是自变量,土豆产量是因变量.(2)32.29t,15.18 t.(3)如可以回答氮肥的施用量为336 kg/hm2时比较适宜,因为此时土豆的产量最高;还可以回答氮肥的施用量为259 kg/hm2时比较适宜,因为此时土豆的产量与施用量为336 kg/hm2时差不多,而又可以节约肥料.合理即可.(4)这里主要关注的是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答案只要合理即可.习题3.1(教材第63页)知识技能1.解:2.解:(1)(3).问题解决4.解:(1)老花镜的度数越大,镜片与光斑的距离越小.(2)140度~150度(估计的度数接近即可).5.解:(1)反映了海拔高度与空气含氧量之间的关系.海拔高度是自变量,空气含氧量是因变量.(2)299.3g/m3,182.08 g/m3.(3)大约为150.66 g/m3(合理即可).奥运会的年份与届数如下表所示,表中n的值等于()年份1896 1900 1904 (2012)A.28B.29C.30〔解析〕年份是自变量,届数是因变量,根据数据可得二者的变化规律:第1届相应的举办年份=1896+4×(1- 1)=1892+4×1=1896;第2届相应的举办年份=1896+4×(2- 1)=1892+4×2=1900;第3届相应的举办年份=1896+4×(3- 1)=1892+4×3=1904;…;第n届相应的举办年份=1896+4×(n-1)=1892+4n.根据规律代入相应的年份即可算出届数.令1892+4n=2012,解得n=30.故选C.[解题策略]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解题关键是弄清题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规律列出代数式.本题每届举办年份比上一届举办年份多4.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2.能根据具体情境,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1.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重点】通过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将它用关系式表示出来.【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66~67.导入一:【活动内容】复习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手机的普及,现代人们的通信越来越便捷.打电话要交话费,下表是某同学家长调取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课件(23张PPT)
课堂小结
自变量 变量 因变量
主动变化的量
被动变化的量
1.自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变化的量. 2.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
3.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 况,还能帮助我们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典例精析
例 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父亲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 回答:
(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 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随着h的升高,t在降低. (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10℃. (3)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根据规律,高度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 0.09 0.06 演示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 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变小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不同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 样估计的? 估计是1.30秒,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 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时间发生了变化,木板的长度没变化.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
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重点)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 的预测.(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 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经典例题 )
班级小组姓名成绩满分(120)一、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小明的妈妈自小明出生时起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明称一下体重,得到下面的数据:从表中可以得到:小明体重的变化是随小明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两个变量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小明的体重,但体重增加的速度越来越.例1.变式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0年我国各项税收收入合计如下表:从表中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总体趋势是,其中,年与5年前相比,增长百分数最大,年与5年前相比增长百分数最小,算一算,2000年与1950年相比,税收收入增长了倍.(保留一位小数)例1.变式2.某电动车厂2014年各月份生产电动车的数量情况如下表:(1)为什么称电动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2)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高?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低?(3)哪两个月份之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电动车厂的厂长应该怎么做?例1.变式3.某中学为筹备校庆活动,准备印制一批校庆纪念册.该纪念册每册需要10张8K大小的纸,其中4张为彩页,6张为黑白页.印制该纪念册的总费用由制版费和印刷费两部分组成,制版费与印数无关,价格为:彩页300元/张,黑白页50元/张;印刷费与印数的关系见下表.(1)找出题目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印制一本纪念册的制版费为多少元?(3)若印制2千册,则共需多少费用?(二)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cm的长方形,其长为x cm,宽为y cm,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常量与变量例2.要画一个面积为202分别为()A.常量为20,变量为,x yB.常量为20,y,变量为xC.常量为20,x变量为yD.常量为x,y,变量为20例2.变式1.赵先生手中有一张记录他从出生到24岁期间的身高情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赵先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总体上先快后慢B.赵先生的身高在21岁以后基本不长了C.赵先生的身高从0岁到24岁平均每年增高7.1cmD.赵先生的身高从0岁到24岁平均每年增高5.1cm例2.变式2.2002年1~12月某地大米的平均价格如下表表示:(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小?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大?(3)该地哪一段时间大米的平均价格在上涨?哪一段时间大米的平均价格在下落?(4)从表中可以得到该地大米的平均价格变化方面的哪些信息?平均价格比年初降低了,还是上涨了?例2.变式3.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的一组对应值:(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所挂重物为3kg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呢?(3)若所挂重物为6kg 时(在弹簧的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弹簧的长度吗?二、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用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3.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大幅度下调药品价格.某种药品在2009年涨价30%,2013年降价70%至a ,那么这种药品在2009年涨价前的价格为.例3.变式1.如图,ABC ∆的底边BC 的长是10cm ,当顶点A 在BC 的垂线PD 上由点D 向上移动时,三角形的面积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如果AD 长为x (cm ),面积为y (2cm ),则y =.(3)当AD BC =时,ABC ∆的面积为.例3.变式2.如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cm ,当圆柱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如果圆柱的高为x (cm ),圆柱的体积V (3cm )与x 的关系式为.(3)当圆柱的高由2cm 变化到4cm 时,圆柱的体积由3cm 变化到3cm .(4)当圆柱的高每增加1cm 时,它的体积增加3cm .例3.变式3.烧一壶水,假设冷水的水温为20℃,烧水时每分钟可使水温升高8℃,烧了x 分钟后的水温为y ℃,当水烧开时就不再烧了.(1)y 与x 的关系式为,其中自变量是,它应在范围内变化.(2)1x =时,y =;5x =时,y =.(3)x =时,48y =;x =时,80y =.(二)列关系式并求值(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4.学校为优胜班级买篮球作为奖品,若一个篮球30元,总价y 元随篮球个数x 的变化而变化,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当篮球个数为10时,总价为.例4.变式1.齿轮每分钟转120转,如果n (转)表示转数,t (分)表示转动时间,那么n 与t 之间的关系式是,其中为变量,为常量.当10t =时,n=.例4.变式2.一个梯形,它的下底比上底长2cm ,它的高为3cm ,设它的上底长为x cm ,它的面积为y 2cm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因变量.(2)当x 由5变到7时,y 如何变化?(3)用表格表示当x 从3变到10时(每次增加1),y 的相应值.(4)当x 每增加1时,y 如何变化?说明你的理由.(5)这个梯形的面积能等于92cm 吗?能等于22cm 吗?为什么?例4.变式3.ABC ∆的底边BC 为8cm ,当BC 边上的高从小到大变化时,ABC ∆的面积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ABC ∆的面积y 2cm 与高x cm 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3)当x 增加1cm 时,y 如何变化?(三)关系式的综合应用(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5.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y 值,若输入的x 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为()A.72B.94C.1D.92例5.变式1.在关系式35y x =+中,下列说法:①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②x 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 是自变量,它的值与x 的值无关;④y 与x 的关系不能用表格表示;⑤y 与x 的关系可以用表格表示。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及常见题型
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常见题型一、基础知识1、常量:在变化过程中一组数据中或者关系式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2、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在一变化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变量1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发生变化的变量;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二、表示方式1、表格法1一般第一栏表示自变量,第二栏表示因变量;2从表格中可以获取一些信息,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2、关系式1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关系式;关系式一般用含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等式2能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3、图像法(1)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表示自变量;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表示因变量;(2)利用图像尽可能地获取自变量因变量的信息,特点是直观.练习:1、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A、明明B、电话费C、时间D、爷爷2、某城市大剧院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上述问题中,第五排、第六排分别有个、个座位;第排有个座位.3、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从1600年到1999年一直呈递增趋势,即随时间的变化,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地增加,如果用t表示时间,y表示人口数量,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4、下表中的数据是根据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编制的: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3你认为入学儿童的人数会变成零吗5、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30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从表格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5 根据表格大致估计当时间为23分钟时,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是多少6 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1时间为8分钟时,水的温度是多少2上表反应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3水的温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4根据表格,你认为13分钟、14分钟时水的温度是多少5为了节约能源,在烧开水时,你认为应在几分钟左右关闭煤气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π,r 都是变量B. 只有r 是变量C. 只有c 是变量D. c,r 是变量2.一汽车以平均速度60千米/时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的关系式为 A.t s +=60 B. ts 60= C. 60ts =D. t s 60= 3.雪撬手从斜坡顶部滑了下来,下图中可以大致刻画出雪撬手下滑过程中速度—时间变化情况的是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随者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已知某地面温度为20℃,且每升高1千米温度下降6℃,则山上距离地面h 千米处的温度t 为 A. 206t h =- B. 206h t =-C. 206h t -= D. 206t h -=5.根据图示的程序计算变量y 的对应值,若输入变量x 的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为A. –2B. 2C. –1D. 0 6.如下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部分,则S 与t 的大致图象为7.星期天,小王去朋友家借书,下图是他离家的距离y 千米与时间x 分钟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王去时的速度大于回家的速度 B .小王在朋友家停留了10分钟C .小王去时所花的时间少于回家所花的时间D .小王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DCBA时间时间时间速度速度速度时间速度100y 千米x 分钟220 30 40 stOA .st OB .stOC .stOD .8.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动点P 在ABCD 的边上沿A B C D →→→的路径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P 不与A D ,重合.在这个运动过程中,APD △的面积2(cm )S 随时间()t s 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为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_____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10.在体积为20的圆柱中,底面积S 高h 的关系式是 .11.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s 单位:米与滑行时间t 单位:秒之间的关系是s=60t -,当t=40时,s=______________.12.小雨拿5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80分的邮票,小雨买邮票后所剩钱数y 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 枚之间的关系式为 .1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 m/s 与气温x oC 之间在如下关系:33153+=x y .当气温x =15 oC 时,声音的速度y = m/s.若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s 后才听到声音响,则此人与燃放的烟花所在地相距 m.14.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书店,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则小明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15.一支原长为20cm 的蜡烛,点燃后,其剩余长度与燃烧时间的关系可以从下表看出:则剩余长度y cm 与燃烧时间x 分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估计这支A . O t s 1 2BO ts12CO ts 12 DO ts12 AD CB P蜡烛最多可燃烧___________分钟.16.有一本书,每20页厚为1mm,设从第1页到第x 页的厚度为y mm,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52分17.本题6分小华粉刷他的卧室共花去10小时,他记录的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数如下:15小时他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数是 ; 2小华在 时间里工作量最大;3如果小华在早晨8时开始工作,则他在 时间没有工作.18.本题8分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 已知一弹簧的长度cm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kg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上表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中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是3kg 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不挂重物时呢19.本题8分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12cm,AD=8cm,点P 、Q 都从点A 出发,分别沿AB,AD 运动,且保持AP=AQ,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变化.当AP 由2cm 变到8cm 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20.本题10分如图是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填空: 1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最高时速是________千米/时;2汽车在________,________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汽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段内加速行驶,在________、________时 段内减速行驶;4出发后,12分到14分之间可能发生________情况;21.本题10分如图,小明的爸爸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小明坐在汽车上用所学知识绘制了一张反映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第二天,小明拿着这张图给同学看,并向同学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回答吗 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小车共行驶了多少时间最高时速是什么 3小车在哪段时间保持匀速行驶,时速达到多少 4用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PQ DCBA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02040503060速度(千米/时)时间/分课后练习: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A、沙漠B、体温C、时间D、骆驼2、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下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清晨5时体温最低 B.下午5时体温最高C.这一天中小明体温T单位:℃的范围是≤T≤D.从5时至24时,小明体温一直是升高的.3、下列图象中,哪个图象能大致刻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里面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水温水温水温水温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A.B.C. D.4.某市一天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中什么时间温度最高是多少度什么时间温度最低是多少度2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上升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下降5某种动物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如图示:1一天之内,该动物体温的变化范围是多少2一天内,它的最低和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是几时达到的.3一天内,它的体温在哪段时间内下降.4依据图象,预计第二天8时它的体温是多少课堂检测1、在平地上投掷手榴弹,下面哪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手榴弹投掷过程中落地前速度变化情况A B C D2、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现存入本金100元,本金与利息的和y 元与所存月数x 月之间的关系式为A 、x y 36.0100+=B 、x y 6.3100+=C 、x y 36.11+=D、x y 36.1001+= 3、有一旅客携带了30公斤行李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乘飞机去天津,按民航规定,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20公斤行李,超重部分每公斤按飞机票价格的%购买行李票,现该旅客购买了120元的行李票,则他的飞机票价格应是A 、1000元B 、800元C 、600元D 、400元4、某人骑车外出,所行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下列四种说法:①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快; ②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慢; ③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 ④第3小时后保持匀速前进.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5、李老师骑车外出办事,离校不久便接到学校要他返校的紧急电话,李老师急忙赶回学校.下面四个图象中,描述李老师与学校距离的图象是 S 距离距离 S 距离距离0 0 0 0t 时间 t 时间 t 时间t 时间A 、B 、C 、D 、6、三峡大坝从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如果平均每天流入库区的水量为a 立方米米时,a b <;当天变化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
初中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的定义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成为变量. 如果有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两一个变量也有唯一的一个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前一个变量叫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做因变量. 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的那个量叫做常量.注意:(1)常亮与变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当于某个变化过程.(2)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常量,不可能没有变量,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变量,一般有两个变量.知识点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与联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共同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知识点三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借助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一般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从表格中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或者增加或者减少或者呈规律性的起伏变化,从而利用变化趋势对结果作出预测.用列表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表格只能提供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的部分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想要知道表格中没有出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数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已知部分数据中观察变量的变化规律并依此估计未在表格中出现的数据.例题1. 某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则工作效率y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t和100都是变量 B.100和y都是常量C.y和t是变量D.100和t都是常量练习1. 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情况:上表中的变量是()A.仅有一个,是年份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C.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年份D.一个变量也没有在这三个量中,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练习4. 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器里水的温度随所晒太阳光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A.太阳光的强弱B.热水器里水的温度C.所晒太阳光的时间D.热水器练习5. 一个圆柱的高h为10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V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A.r是因变量,V是自变量B.r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C.r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D.h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练习6. 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变量间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小组成员的身高和体重,并记录在表格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变量间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提升:在理解变量关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推理,这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难点解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变量关系,并进行逻辑推理。
-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变量关系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这对于他们的应用意识是一个考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变量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变量是指可以变化的量,而变量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在数学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各种现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气温和冰淇淋销量为例,通过数据表格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利用这种关系进行预测。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共33张PPT)
二、解答题
栏目索引
2.(2019河北定州北环路中学月考,21,★☆☆)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56升,从
某地出发,每行驶1千米,耗油0.08升,如果设油箱内剩油量为y(升),行驶路程
为x(千米),则y随x的变化而变化.
(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用表格表示汽车从出发地行驶100千米、200千米、300千米、400千米 时的剩油量,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栏目索引
例2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间有下面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x/kg
0
1
2
3
4
5
y/cm
10
10.5
11
11.5
12
12.5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长度为12 cm 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 D.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栏目索引
解答题 (2015天津中考,23(1)(2),★★☆)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 m 处出发,以1 m/min 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 m处出发,以0.5 m/min的速 度上升.两个气球都匀速上升了50 min.设气球上升时间为x min(0≤x≤50).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栏目索引
解析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故A说法正确;B.所挂物体 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长度为12 cm,故B说法正确;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 度为10 cm,故C说法错误;D.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故 D说法正确.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t
2.13 1.89
1.71
1.59
1.41 1.35 0.06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 0.09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 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 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 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 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
很多东西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烧一壶水,十分钟后水开了。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在发生变化?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 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2007 6 4
王波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 这个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 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 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补充练习
3、某河受暴雨袭击,某天此 河水的水位记录为下表:
0 4 8 12 16 20 24
时间/小时
水位/米
2
2.5
3
4
5
6பைடு நூலகம்
8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 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12时,水位是多少? (3)哪一时段水位上升最快?
4、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 下列方式设置:
50
60
70
80
1.50
90
100
h
小车下滑时间/秒
t
2.13 1.89
1.71
1.59
1.41 1.35
注意:在表格中,上格表示的是自变量,下格表示的是因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园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学案
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创编:文海平审核:赵可班级:七()姓名: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请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变化的事物。
如:随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也在变化;烧一壶水10分钟水开了……1.
观察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大致地描述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吗?
(2)你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之下?
(3)你能估计自己18岁时的身高吗?
二、探究学习
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
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仔细观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答: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秒。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变化趋势如何?
答:支撑物h越高,小车下滑时间t .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算一算,再回答)
答: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根据上面的计算,估计答:
由以上问题串可知,h和t是两个变化的数量,而h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t的变化,下滑时间和支撑物高度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
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
三、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精确到0.01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答:从表格的数据可知:随着x的增加,y 。
(2)X和y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答:x是,y是。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
答: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增加亿左右。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多少?
答: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亿。
答:
(2)12小时,水位是多少?答:
(3)哪一时段水位上升最快?答:
四、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1、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答: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答: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答: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3)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4)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