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期间,我国农业发达地域的最主要耕种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种分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种方式,故 A 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期间的耕种方式,故B 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期间出现的先进耕种方式,故 C 项正确;集体耕种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应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升分析:图一是汉代二牛抬杠的耕种图,使用的是直犁;图二反应的是唐朝江南地域出现的曲辕犁。
曲辕犁相对于直犁拥有深耕、易碎土等长处,故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应了耕犁技术的成熟。
铁犁牛耕技术出此刻春秋战国期间, A 项错误; C 项在资猜中未表现; D 项与题意没关。
答案: B3.以下图展现的耕种方法,最早出此刻哪一期间()A.商周B.西汉C.隋唐D.明清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判断能力。
图中所示的代田法是西汉时赵过推行的。
答案: B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分析:都江堰是战国期间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当今四川省成都市,依据- 1 -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 A 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期间由韩国水工郑国修筑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当今陕西一带,故 B 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道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故 C 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期间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对于农业的表达,如《农书·粪田之宜》中的“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中的“时至而作,渴时而止”。
以上资料均反应了() A.中国古代农业依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色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敬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着重就地取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色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2)
【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厦门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3.(2019·扬州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4.(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答案:C5.(2019·高一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A.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观察下图,它反映了( )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3、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对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政治清明促进经济发展C.政府推行重南轻北的农业政策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地区4、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5、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6、“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
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
”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7、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余年间,己易数主。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可知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
这是一种典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A项。
答案:A2.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故选B项;打制石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工具,排除A项;筒车和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C、D两项。
答案:B3.古代中国总结出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
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早田、深水、晚田、换田等足以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精细程度,所以,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项正确。
答案:B4.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
这说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解析: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C5.《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白渠B.漕渠C.坎儿井D.都江堰解析:由题干中的“蜀沃野千里”“灌溉三郡,开稻田”等可知这是位于四川的灌溉工程——都江堰,故D项正确;白渠是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漕渠是沿秦岭北麓开凿的人工运河,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时间大量缩短;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故A、B、C 三项都不符合题干中的地理位置,故排除。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使用少,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误区警示]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片史实反映了生产工具的变化过程。
A项错误,因为这些工具有的是翻土工具,不全是播种工具;B项错误,图片未涉及土地制度;C项错误,石器和耜不是铁器,更谈不上铁犁;D项正确,反映了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答案:D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解析:“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见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广种未必多收”可见粮食产量不稳定,故B项错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答案:C3.下图《牛播图》可以用来说明()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解析:材料图片是一幅牛拉播种图,仅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其小农经济状态,故A项错误;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牛耕、耧车播种),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的牛播图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机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故D项错误。
答案:B4.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编者选题表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A 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乃始教民播种百谷”,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武汉期中)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
古人有诗云: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
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
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灵渠解析:A “沃野无垠天府裕”,“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发展,成都平原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故A项正确;郑国渠位于陕西境内,故B项错误;白渠位于陕西境内,故C项错误;灵渠位于广西境内,故D项错误。
3.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示意图。
这反映了( )A.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C 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发展到汉代耦犁再到唐朝曲辕犁,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故C项正确;材料图片无法体现人地矛盾开始缓解,故A项错误;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图片也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小农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作比较,故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发达的古代农业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牛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C [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正确选项为C项。
]2.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 )A B C DD [能够调节深浅的是曲辕犁,故选D项。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耧车B.水排C.高转筒车D.曲辕犁A [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故排除B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代,故排除C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项。
]4.“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强调精耕细作D.注重自给自足C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强调因时安排生产,“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强调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这都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C项正确。
] 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高转筒车D.风力水车B [从题干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项;A项不是灌溉工具;C、D两项不需要人力。
]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A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A项。
]7.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 [由“耘田”“绩麻”“儿女”等信息可知,范成大的诗描绘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A项。
(新人教版)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重点推荐】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目标导航]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1发达的古代农业3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1发达的古代农业3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解析:回忆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答案: B2.xx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耒耜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松土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答案: A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人的生活中牛占据重要地位,并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这与中国是农业社会,牛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均排除。
答案: D4.“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领先世界D.艰难脆弱解析:这里主要阐明小农经济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而没有涉及生产工具。
答案: A5.右图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解析:通过图片观察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此题应该理解为考查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I)课标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艰难成长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课标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标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知识整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起源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2)原始作物: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世界农业的起源:起源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中国)地区差异种植业小麦、大麦玉米北方为粟,南方水稻畜养业饲养绵羊和山羊饲养羊驼最早的是狗、猪、鸡、水牛项目基本概况原始农业发达时代距今七八千年;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游耕)含义人们先砍倒树木,干后焚烧,再用翻土播种。
评价①土地耕种一两年后,会导致地力下降;②人们为寻找肥沃土地,必须经常迁徙。
主要作物水稻和粟;商周农业生产工具耒耜创制传说由“神农氏”创制(神农尊为中国农业始祖);作用用于松土;意义①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农业工具;②促使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石锄、石犁青铜农具商周时出现,但农业生产中仅少量使用;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主要作物种类更丰富,西周时已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后世作物基本具备;发展影响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使土地可连续耕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②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总体认识①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发展;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附:早期农业工具。
双尖木耒骨耜石犁河姆渡稻谷遗存石斧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大致时代: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2、发展表现项目基本概况春秋战国时期①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②河南辉县战国铁犁,构造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两汉时期特色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成就耦耕①西汉赵过推广,两牛牵引,三人驾驭;西汉后期被二牛一人取代;②东汉时使用耦犁的牛耕法,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西汉出现,翻土、碎土,使铁犁朝同一个方向翻土。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必修2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2018 ·黄石高一检测) “药祖”神农( 如图 ) 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 ( D )A.创制并推行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C.推行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剖析 ]此题察看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依照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说的“帝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应了农业的先行者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 项错误,铁犁在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出现,除去; B 项错误,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大镰( 铁农具范围) ,除去; C 项错误,推行牛耕技术是在汉代,除去。
应选 D 项。
2.(2018 ·延边高一联考) 唐代诗人杜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突出反应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D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剖析 ]选D。
由“男耕女桑”能够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3.(2018 ·临沂高一检测) 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睦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鼎盛,渐渐一致六国。
这表示( B )A.秦国达成一致主要靠兴修水利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兴旺C.郑国在秦一致过程中应记首功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剖析 ]兴修水利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强国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修睦国渠后,使秦国关中沃野,秦国日益鼎盛”,故 B 正确;国客上有功于秦一,但必然不是“ 首功”,故 C ;资料未波及“当各国”,故D 。
4.(2018 ·南昌高一期末) 西桑弘羊:“ 器者,夫之死士( 敢死的猛士) 也。
”他的主要原因是( D )A.当民必用器B.生开始使用器C.西冶技提高D.器成必生工具[ 剖析 ]“ 器者,夫之死士也” 器在生中的重要性,D正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解析: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
答案:C2.下图出自汉代的画像石。
这幅图片所描绘的生产场景盛行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图片所示的犁耕法属于二牛一人犁耕法。
二牛一人犁耕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的犁耕方法是在西汉后期,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B两项。
汉代的画像石不可能描绘隋唐时期的场景,可见D项也不正确。
答案:C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C项正确。
答案:C4.《七夕乞巧》诗云:“……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诚相看。
”(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为巧)与这一风俗密切相关的认识是( ) A.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C.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D.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家庭手工业的状况,D项是对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特点的描述。
答案:D5.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
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说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具有封闭性,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图1 图2 图3 曲辕犁请回答:(1)写出材料中图1、图2出现的时间以及名称。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D )A.稻和麦B.玉米和甘薯C.大麦和小麦D.稻和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2018·临沂高一检测)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 )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可知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
这是一种典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3.(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A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成都平原”可知是都江堰,故选A项。
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C )[解析]根据材料中“评”“入土也深”“入土也浅”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农具指的是曲辕犁。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5.(2018·东莞高一联考)叶茵《田父吟》诗云:“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D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解析]从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状况。
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401
课时作业 1 兴旺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那么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解析:此题考察中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培植“六谷”、养殖“六畜”,故B项正确。
答案:B2.[2023·四川省学业水平测试]以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开场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左图是石制农具,右图是铁制农具。
结合所学,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场出现铁制农具,应选B项;夏商时期,我国尚无铁制农具,排除A项;C、D两项晚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答案:B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表达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
答案:B4.“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解析:农谣介绍了中国古代各式各样的农业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良说明其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B5.《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那么用溉氵侵(jìn),百姓飨其利。
”材料说明该工程是典型的( )A.灌溉工程 B.防洪工程C.蓄水工程 D.综合性水利工程解析:此题考察都江堰。
高中历史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A.稻和麦 B.玉米和甘薯 C.大麦和小麦 D.粟和稻2.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A.铁犁牛耕 B.积肥施肥 C.轮作套种 D.刀耕火种4.以下不属于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的是A.出现了金属工具 B.出现了积肥、施肥技术C.出现了农田治虫、灭害 D.实行刀耕火种5.在我国古代,铁犁和牛耕的开始使用是在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隋唐 D.明清6.赵过对西汉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以下与他相关的是A.耦犁和代田法 B.耦犁和垄作法C.代田法和耕耙耱技术 D.撒播和代田法7.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①推行代田法②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③实行土地公有④实行集体耕作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8.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发生在A.秦汉以后 B.明清以后 C.隋唐以后 D.宋代以后9.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灌溉,以下不属于汉代修建的水利工程的是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龙首渠10.右图中的农田灌溉工具是A.翻车 B.筒车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11.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铁犁牛耕 B.自然经济 C.集体经济 D.刀耕火种12.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坏决,则下于所由,而后修之。每渠及斗门置长各一人。” 材料三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 ( 单位:个 )
地区
关内 道
河南 道
河东 道
河北 道
陇右 道
山南 道
淮南 道
江南 道
剑南 道
岭南 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1
5
4
22
27
3
163
后期 13
7
2
3
1
6
13
49
4
3
101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 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元和郡县图志》 《通典·州郡典》 《括地志》中有
(1) 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
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 解析 ] 本问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注意两个时期各举一例。
[ 答案 ] 战国:李冰修筑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或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黄仁宇《黄河与中央集权》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 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 一样”“多子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D)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 解析 ] 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故 A、 B、C 三项均正确;在封建制度下,农民需要负担沉重的
徭役、兵役和赋税,因此 D 项表述错误。
8.(2018 ·山东学业水平测试 ) 《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
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D)
A.小农经济
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 解析 ] 代田法能有效的利用地力,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选
D 项。
6.(2018 ·河南学业水平测试 )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
2019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 1.(2018 ·黄石高一检测 ) “药祖”神农 ( 如图 ) 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
( D)
A.创制并推广铁犁
B.使用大镰收获
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 D)
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
[ 解析 ] 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
触而能充足的生活。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B、 C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9.(2018 ·苏州高一检测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日益完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下列对这种模式
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B.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C.逐渐完善水利设施
D.小农经济阻碍精耕细作的发展
[ 解析 ] 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模
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大镰 ( 铁农具范畴 ) ,排除; C 项错误,推广牛耕技术是在汉代,排除。故选
D 项。
2.(2018 ·延边高一联考 ) 唐代诗人杜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突出反映了我国古
代农业经济 ( D )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 解析 ] 兴修水利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强国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修好郑国渠后,使秦
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故 B 项正确;郑国客观上有功于秦统一,但肯定不是“记首功”,故
C 项错
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各国”,故 D 项错误。
4.(2018 ·南昌高一期末 ) 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 ( 敢死的勇士 ) 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是( D )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
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1
2019
C.西汉冶铁业技术提高
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 解析 ] “铁器者, 农夫之死士也”强调铁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D项正确。 A 项错在“必须”, B 项错在“开
始”, C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5.(2018 ·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 )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里和
式的发展。故选 D 项。
10.(2018 ·新疆学业水平测试 ) 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
2
根本原因在于 ( D )
2019
A.自然经济的形成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井田制的确立
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 解析 ] 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变为个体农耕,促进
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3
2019
[ 解析 ] 从水利工程兴修与农业发展、政治的关系等角度理解。 [ 答案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奠定了封建社 会繁荣的基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 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统一。 12.(2018 ·安庆高一期末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 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
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材料二 唐朝初年, 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 暨乎海岱, 灌莽巨泽, 苍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 ……” 《唐六典》卷七:“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唐六典》卷二十
C.推广牛耕技术
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说的
“帝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进行
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正确; A 项错误, 铁犁在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出现, 排除; B 项错误,
又轻巧。它是 ( C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Hale Waihona Puke 筒车[ 解析 ] 由题干中“安装有犁评”“调节犁耕的深浅”等信息可知,这种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故选
C 项。 A
项是播种工具, B、D两项是灌溉工具,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7.(2018 ·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月考 )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
——陶渊明《桃花源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 解析 ] 结合材料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回答。 [ 答案 ] 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 一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 (2) 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 解析 ] 要注意分析材料二的信息,多角度归纳概括。 [ 答案 ] 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 (3) 材料三反映了《桃花源记》作者怎样的思想? [ 解析 ] 要立足黑暗的社会现实分析作者的思想。 [ 答案 ] 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 解析 ] 选 D。由“男耕女桑”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3.(2018 ·临沂高一检测 ) 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
统一六国。这表明 ( B )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
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
C.郑国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
[ 解析 ] 紧扣材料分析归纳要点。
[ 答案 ] 原因: 唐初, 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 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 3/5 ;唐后期约占 2/5 。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
)。
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汉代:修建了“井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国、唐宋、明清时期人们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