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II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示范教案新人教B版必
2019-2020人教B版数学必修4第1章 1.1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件PPT
栏目导航
D [根据角度和弧度的定义,可知无论是角度制还是弧度制,角 的大小与圆的半径长短无关,而是与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有关,所以 D 项是假命题,A、B、C 项均为真命题.]
栏目导航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①单位不同,弧度制以“弧度”为度量单位,角度制以
[提示] 这种表示不正确,同一个式子中,角度、弧度不能混用,
否则产生混乱,正确的表示方法应为αα=2kπ+π6,k∈Z
或{α|α=
k·360°+30°,k∈Z}.
栏目导航
5.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
设扇形的半径为 r,弧长为 l,α 为其圆心角,则
α 为度数
α 为弧度数
扇形的弧长
απr l=__1_8_0_°_
的弧长与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 和面积公式.(难点)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定义 (1)角度制:用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 角度制 .角度制 规定 60 分等于 1 度,60 秒等于 1 分. (2)弧度制:长度等于 半径长 的圆弧所对的 圆心角 叫做 1 弧度 的角,记作__1__ra_d__.以 弧度 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栏目导航
[解] (1)要确定角 α 所在的象限,只要把 α 表示为 α=2kπ+ α0(k∈Z,0≤α0<2π)的形式,由 α0 所在象限即可判定出 α 所在的象限.
α1=-570°=-169π=-4π+56π, α2=750°=265π=4π+π6. ∴α1 在第二象限,α2 在第一象限.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11任意角知识巧解学案
1。
1.1 任意角疱工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正角、负角、零角1.一条射线的端点是O,它从初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一个角α,点O是角α的顶点,射线OA、OB分别是角α的始边、终边。
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旋转形成的角叫负角;若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叫零角,这样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
旋转一周角的大小记为360°,如图1—1-1.图1—1-12.由于图1-1-1(1)中的α、β分别是按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所以α=45°,β=—315°;图1—1-1(2)中的α=30°,β=390°,γ=-60°。
显然角的大小与旋转的周数有关,角的正负与旋转的方向有关.图1—1—2如图1-1-2,射线OA绕端点O旋转90°到射线OB的位置,接着再旋转-30°到OC的位置,则∠AOC=∠AOB+∠BOC=90°+(-30°)=60°。
学法一得引入正角、负角的概念后,角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角的加法运算,即可以转化α—β为α+(-β),也就是说各角和的旋转量等于各角旋转量的和。
3。
在画图表示角时,常用带箭头的弧来表示旋转的方向,旋转的周数及角的绝对值的大小,旋转生成的角,又常称为转角。
显然,如果以第一个角的终边为始边作第二个角,以第二个角的终边为始边作第三个角,这样一直作下去,那么所有这些角的和等于以第一个角的始边为始边,以最后一个角的终边为终边的角的大小.二、象限角1。
若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顶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图1—1—3例如:由于图1—1-3甲中的角45°、405°、-315°都是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一象限的角,所以它们都是第一象限角;同理图1-1-3乙中的角480°是第二象限的角,—70°、290°都是第四象限的角.2。
人教版初高中数学章节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章节目录七年级上册(61)第1章有理数(19)第2章整式的加减(8)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第7章三角形(8)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第12章轴对称(13)第13章实数(8)第14章一次函数(17)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61)第16章分式(14)第17章反比例函数(8)第18章勾股定理(8)第19章四边形(16)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62)第21章二次根式(9)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第23章旋转(8)第24章圆(17)第25章概率初步(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48)第26章二次函数(12)第27章相似(1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章详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5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课题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0.2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0~~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2.2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13.1平方根13.2立方根13.3实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整式的乘法15.2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整式的除法15.4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 ~~~~~~~~~~~~~~~~~~~~~~~~~~~~~~~~~~~~~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1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1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乘除21、3二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各章节详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11.平行线的性质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9.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0.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1.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角平分线的性质6.角平分线的判定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2.幂的乘方公式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式乘除的法则6.分式加减的法则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分式方程的概念9.分式方程的解法10.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3.切线长定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高中数学目录此文为人教必修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章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3函数的应用(1)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2)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的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事件与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的初等函数(2)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的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和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定)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2.1曲线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集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几何体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1.2导数的运算1.2.1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2.3.1数学归纳法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实践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直角坐标系1.1.2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圆的极坐标方程1.4.1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1.4.2圆心在点(a,∏/2)处且过极点的圆1.5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柱坐标系1.5.2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1.1抛射体的运动2.1.2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2.2.1直线的参数方程2.2.2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椭圆的参数方程2.3.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3.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2.4.1摆线的参数方程2.4.2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最新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件ppt.ppt
①163π; ②-315°. (2)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 x 轴的正半轴,终 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
[解析] (1)①163π=4π+43π. ∵0≤43π<2π,∴163π=4π+43π. ②-315°=-315×1π80=-74π=-2π+π4, ∵0≤π4<2π,∴-315°=-2π+π4. (2)135°=135×1π80=34π,225°可以看成是与-135°终边相 同的角,而-135°=-34π, ∴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θ|-34π+2kπ<θ<34π+2kπ,k∈Z}.
• [答案] C
D.214π
[解析] -74π=-2π+π4,故选 C.
• 4.将-1 500°化为弧度是________.
[答案] -253π [解析] -1 500°=-1 500×1π80=-253π.
5.集合 A=x|kπ+π4<x<kπ+π2,k∈Z,集合 B={x|6+x- x2≥0},则 A∩B=________.
(2)∵β1=35π=(35×180)°=108°,与其终边相同的角为 108° +k·360°,k∈Z,
∴在-720°~0°范围内与 β1 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 252°.
同理,β2=-420°且在-720°~0°范围内与 β2 有相同终例讲练
•弧度制的概念问题
去设计一把富有美感的纸扇?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 要认识一种新的角度单位——弧度.
1.弧度制的概念 我们把弧长等于_半__径__长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 角,用符号 rad 表示,读作弧度. 用__弧__度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用___度_____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②认识弧长公式,能进行简单应用. 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2. 能力目标:
①了解弧度制引入的必要性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②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③通过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对学生进行算法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是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弧度制,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授—练习
先由学生自学,而后教师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讲授再现概念,通过练习理解概念,完成教学.。
第一节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高中数学基本初等函数(Ⅱ)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4
(4)弧度制和角度制一样,只是一种度量角的方法.弧度制与角度 制相比有一定的优点,其一是在进位上,角度制在度、分、秒上是 60进位制,不便于计算,而弧度制是十进位制,给运算带来方便;其二 是在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表达上,弧度制下的公式远比角度 制下的公式简单,运用起来方便. (5)在今后表示角的时候,由于弧度制的优点,常常使用弧度制表 示角,但也要注意,用弧度制表示角时,不能与角度制混用,例如
16π B.9 π 16π 解析:-320° =-320× =- . 180 9 4π A.3 7π C.4
)
7π D.长及面积公式 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α为其圆心角,则
度量 单位 类别 扇形的弧长 扇形的面积 α 为角度数 l=180 πr S=360 πr2
α α
α 为弧度数 l=αr S=2lr=2αr2
1 1
深化提高 使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有诸多优越 性,但是若已知的角是以“度”为单位,则必须先把角度化成弧度后再 计算,这样可避免烦琐的计算过程.
1
2
3
【做一做3-1】 已知半径为12 cm,弧长为8π cm的圆弧,其所对的 圆心角为α,则α= .
������
1
2
3
【做一做1】 在半径为3 cm的圆中,长为6 cm的圆弧所对的圆心 角的弧度数等于( ) 1 A. B.2 C.3 D.6 2
解析:圆心角的弧度数 α= =2.
答案:B
6 3
1
2
3
2.角度制与弧度制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角度化弧度 360° =2π rad 180° =π rad 1° =180 rad≈0.017 45rad
α=2kπ+30° (k∈Z),β=k· 360° + 2 (k∈Z)都是不正确的.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课堂探
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课堂探究探究一有关角的概念问题1.熟记一些角的概念,如第一象限角α可表示为k·360°<α<90°+k·360°.2.熟悉一些角与角的基本关系,如锐角是第一象限角,反之不成立;钝角是第二象限角,反之也不成立.【例1】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B.第一象限的角就是锐角C.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 D.小于90°的角都是锐角解析:根据锐角和第一象限的角的定义来进行判定.因为锐角的集合是{α|0°<α<90°},第一象限的角的集合是{α|k·360°<α<k·360°+90°,k∈Z},所以当k=0时,角的范围就与锐角的范围相一致,故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C正确.-60°角与300°角是终边相同的角,它们并不相等,故选项A错误;390°角是第一象限的角,但它不是锐角,故选项B错误;-30°角是小于90°的角,但它不是锐角,故选项D错误.答案:C反思 (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0°~90°的角等概念.(2)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这时需掌握判断说法是否正确的技巧.判断说法正确需要证明,而判断说法错误只需举一反例即可.探究二终边相同的角的问题求与已知角α终边相同的角,首先将这样的角表示成k·360°+α(0°≤α<360°,k∈Z)的形式,然后采用赋值法或解不等式求解,确定k的值,求出适合条件的角.【例2】在角的集合{α|α=k·90°+45°,k∈Z}中,(1)有几种终边不相同的角?(2)有几个在-360°~360°范围内的角?分析:从代数角度看,取k=…,-2,-1,0,1,2,…,可以得α为…,-135°,-45°,45°,135°,225°,…;从图形角度看,是以45°角为基础,依次加上(或减去)90°的整数倍,即依次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90°所得各角,如图所示,结合图形求解.解:(1)在给定的角的集合中,终边不相同的角共有4种,分别是与45°,135°,225°,315°角的终边相同的角.(2)令-360°≤k ·90°+45°<360°,得-92≤k <72. 又因为k ∈Z,所以k =-4,-3,-2,-1,0,1,2,3.所以在-360°~360°范围内的角共有8个.反思 把代数计算与对图形的认识结合起来即数形结合,会使这类问题处理起来更容易些.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做题时要注意自觉地应用.探究三 已知角α终边所在象限,求a n(n ∈N +)终边所在象限 一般地,要确定a n(n ∈N +)所在的象限,可以作出各个象限的从原点出发的n 等分的射线,它们与坐标轴把周角等分成4n 个区域,从x 轴的非负半轴起,按逆时针方向把这4n 个区域依次循环标上号码1,2,3,4,则标号是几的区域,就是当α为第几象限的角时,αn 终边落在的区域,a n所在的象限就可直观地看出. 【例3】 已知α是第一象限的角,求3a 终边所在位置. 解法一:因为α是第一象限的角,所以k ·360°<α<k ·360°+90°,k ∈Z.所以k ·120°<3a <k ·120°+30°,k ∈Z. 所以当k =3n ,n ∈Z 时,n ·360°<3a <n ·360°+30°; 当k =3n +1,n ∈Z 时,n ·360°+120°<3a <n ·360°+150°; 当k =3n +2,n ∈Z 时,n ·360°+240°<3a <n ·360°+270°.所以3a 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如图(1)所示.图(1) 图(2)解法二:如图(2)所示,先将各象限分成三等份,再从x 轴正向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1,2,3,4,则标有1的区域即为3a 的终边所落在的区域,故3a 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点评 上述两种解法各有优缺点,解法一可以求出具体的3a ,但运算量大,解法二只能粗略判断3a 所在的象限,但操作简单. 探究四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决与角有关的集合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集合中含有哪些元素.其方法有:一是将集合中表示角的式子化为同一种形式(这种方法要用到整数分类的有关知识,即分类讨论);二是用列举法把集合具体化,对各集合中表示角的式子中的k 赋值,并将角的终边画在坐标系中,直至重复出现相同位置的终边为止,根据各类集合中角的终边的情况,判断角的集合的关系.【例4】 已知集合A ={α|30°+k ·180°<α<90°+k ·180°,k ∈Z},集合B ={β|-45°+k ·360°<β<45°+k ·360°,k ∈Z},求A ∩B .解:因为30°+k ·180°<α<90°+k ·180°,k ∈Z,所以当k 为偶数,即k =2n (n ∈Z)时,30°+n ·360°<α<90°+n ·360°,n ∈Z; 当k 为奇数,即k =2n +1(n ∈Z)时,210°+n ·360°<α<270°+n ·360°,n ∈Z, 所以集合A 中角的终边在如图阴影(Ⅰ)区域内,集合B 中角的终边在如图阴影(Ⅱ)区域内.所以集合A ∩B 中角的终边在阴影(Ⅰ)和(Ⅱ)的公共部分内.所以A ∩B ={α|30°+k ·360°<α<45°+k ·360°,k ∈Z}.规律总结 区域角表示的步骤:①借助图形,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找出角的范围所对应的区域;②确定-360°<α<360°范围内的基本角,即区域起始及终止边界所对应的角;③写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解决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问题,一般都是利用图象数形结合解题. 探究五 易错辨析易错点:考虑不全面,忽视对称轴可分为两个半轴【例5】 已知α,β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__________. 错解:因为α,β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所以2αβ+=90°+k ·360°(k ∈Z).错因分析:上述解法仅是关于y 轴非负半轴对称的情况,而忽视了关于y 轴非正半轴对称的情况.正解:因为α,β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所以2αβ+=90°+k ·180°(k ∈Z),即α+β=180°+k ·360°(k ∈Z).答案:α+β=180°+k ·360°(k ∈Z)点评 解此类问题一般先画出图形,从图形中得出有关直线的对称直线,再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来解决.。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一个量常常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度量,不同的度量方法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计量单位,如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厘米、尺、码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重量可以用千克、斤、吨、磅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度为单位进行度量,并且一度的角等于周角的1360,记作1°.通过类比引出弧度制,给出1弧度的定义,然后通过探究得到弧度数的绝对值公式,并得出角度和弧度的换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巩固所学概念和公式,进一步认识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入弧度制,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形成弧度的概念,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通过探究讨论,关键弄清1弧度角的定义,使学生建立弧度的概念,理解弧度制的定义,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通过电教手段的直观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弧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可靠性、可行性.通过周角的两种单位制的度量,得到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进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计算机练习,学习电子表格和Scilab中的公式计算功能.以后学生可使用这一功能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 .三维目标1.通过类比长度、重量的不同度量制,使学生体会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单位制来度量,从而引出弧度制.通过弧度制的学习,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良好习惯.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和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总结引入弧度制的好处,学会归纳整理并认识到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会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弧度制的意义,并能进行角度和弧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导入)测量人的身高常用米、厘米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度量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家庭购买水果常用千克、斤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度量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度量角的大小除了以度为单位度量外,还可采用哪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它们是怎样换算的?思路2.(情境导入)利用古代度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日晷,或者利用普遍使用的钟表.在初中,已学过利用角度来度量角的大小,现在来学习角的另一种度量方法——弧度制.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在初中几何里,我们学习过角的度量,1°的角是怎样定义的呢?2我们从度量长度和重量上知道,不同的单位制能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方便,那么角的度量是否也能用不同单位制呢?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并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角度的知识,提出这是认识弧度制的关键,为更好地理解角度弧度的关系奠定基础.讨论后教师提问学生,并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关键.教师板书弧度制的定义:规定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1弧度记作1 rad.如图1中,的长等于半径r ,AB 所对的圆心角∠AOB 就是1弧度的角,即lr=1.图1讨论结果:(1)1°的角可以理解为将圆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等份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就是1°.它是一个定值,与所取圆的半径大小无关.(2)能,用弧度制. 提出问题1作半径不等的甲、乙两圆,在每个圆上作出等于其半径的弧长,连结圆心与弧的两个端点,得到两个角,将乙图移到甲图上,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关系?2如果一个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是l ,那么α的弧度数是多少?既然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那么它们之间如何换算?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角度制和弧度制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第一,弧度制是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角度制是以“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第二,1弧度是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或这条弧)的大小,而1°的角是周角的1360;第三,无论是以“弧度”还是以“度”为单位,角的大小都是一个与半径大小无关的定值.教师要强调,为了让学生习惯使用弧度制,本教科书在后续的内容中尽量采用弧度制.讨论结果:(1)完全重合,因为都是1弧度的角.(2)α=l r ;将角度化为弧度:360°=2π rad,1°=π180 rad≈0.017 45 rad;将弧度化为角度:2π rad=360°,1 rad =(180π)°≈57.30°=57°18′.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设一个角的弧度数为α rad=(180απ)°,n°=n π180(rad).在引入弧度制后,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弧与圆心角的联系——弧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度数.随着角的概念的推广,圆心角和弧的概念也随之推广:从“形”上说,圆心角有正角、零角、负角,相应地,弧也就有正弧、零弧、负弧;从“数”上讲,圆心角与弧的度数有正数、0、负数.圆心角和弧的正负实际上表示了“角的不同方向”,每一个圆心角都有一条弧与它对应,并且不同的圆心角对应着不同的弧,反之亦然.提出问题(1)引入弧度之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终边相同的角应该怎么用弧度来表示?扇形的面积与弧长公式用弧度怎么表示?(2)填写下列的表格,找出某种规律.的长OB旋转的方向∠AOB的弧度数∠AOB的度数πr逆时针方向2πr逆时针方向r 12r -2-π180°360°(3)你能写出把角度值n换算为弧度值的一个算法吗?活动:设置这个表格的意图是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角填表,然后概括出一般情况.教师让学生互动起来,讨论并总结出规律,提问学生的总结情况,让学生板书,教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总结完全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提示.检查完毕后,教师做个总结.由上表可知,如果一个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是l,那么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α.这里,应当注意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换算”问题,即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那么它们一定可以换算.推而广之,同一个数学对象用不同方式表示时,它们之间一定有内在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性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指出,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角度数或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和它对应.在理解以上的对应关系时,应该注意角度制是60进位制,遇到35°6′这样的角,应该把它化为10进制的数值35.1°,但是弧度数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弧度数是十进制的实数.这是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一个重要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在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时,有弧度制与角度制两种单位制,要根据角α的单位来决定另一项的单位,即两种单位不能混用,绝对不能出现k·360°+π3或者2kπ+60°一类的写法.在弧度制中,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写成β=α+2kπ(k∈Z)的形式.如图2为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图2讨论结果:(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写成β=α+2kπ(k∈Z )的形式.弧度制下关于扇形的公式为l =αR,S =12αR 2,S =12lR.(2)的长 OB 旋转的方向 ∠AOB 的弧度数∠AOB 的度数πr 逆时针方向 π 180° 2πr 逆时针方向 2π 360° r 逆时针方向 1 57.3° 2r 顺时针方向 -2 -114.6° πr 顺时针方向 -π -180° 0 未旋转 0 0° πr 逆时针方向 π 180° 2πr逆时针方向2π360°(3)把角度值n 换算为弧度值的一个“算法”如下: ①给变量n 和圆周率π的近似值赋值;②如果角度值n 是以“度、分、秒”形式给出,先把n 化为以“度”为单位的10进制表示;③计算π180(把1°换算为弧度值),得出的结果赋给变量a ;④计算na ,赋值给变量α. α就是这个角的弧度值. 应用示例思路1例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一弧度是一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B .一弧度是长度为半径的弧C .一弧度是一度的弧与一度的角之和D .一弧度是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它是角的一种度量单位 活动:本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定义.根据弧度制的定义,对照各项,可知D 为真命题.变式训练例 2(1)把112°30′化成弧度(精确到0.001); (2)把112°30′化成弧度(用π表示).解:(1)按照上面写出的算法步骤,依次计算: ①n=112°30′,π=3.141 6; ②n=1123060=112.5;③a=π180≈0.017 5;④α=na =1.968 75. 因此α≈1.969 rad.(2)112°30′=(2252)°=2252×π180=5π8.例 3将下列用弧度制表示的角化为2kπ+α(k∈Z ,α∈[0,2π))的形式,并指出它们所在的象限:(1)-15π4;(2)32π3;(3)-20;(4)-2 3.活动: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终边相同的角,教师给予指导并讨论归纳出一般规律,即终边在x 轴、y 轴上的角的集合分别是:{β|β=kπ,k∈Z },{β|β=π2+kπ,k∈Z }.第一、二、三、四象限角的集合分别为:{β|2kπ<β<2kπ+π2,k∈Z },{β|2kπ+π2<β<2kπ+π,k ∈Z },{β|2kπ+π<β<2kπ+3π2,k∈Z },{β|2kπ+3π2<β<2kπ+2π,k∈Z }.解:(1)-15π4=-4π+π4,是第一象限角.(2)32π3=10π+2π3,是第二象限角.(3)-20=-3×6.28-1.16,是第四象限角.(4)-23≈-3.464,是第二象限角.点评:在这类题中对于含有π的弧度数表示的角,我们先将它化为2kπ+α(k∈Z ,α∈[0,2π))的形式,再根据α角终边所在的位置进行判断,对于不含有π的弧度数表示的角,取π=3.14,化为k×6.28+α,k∈Z ,|α|∈[0,6.28)的形式,通过α与π2,π,3π2比较大小,估计出角所在的象限.(1)把-1 480°写成2kπ+α(k∈Z ,α∈[0,2π))的形式; (2)若β∈[-4π,0),且β与(1)中α终边相同,求β. 解:(1)∵-1 480°=-74π9=-10π+16π9,0≤16π9<2π,∴-1 480°=2(-5)π+16π9.(2)∵β与α终边相同,∴β=2kπ+16π9,k∈Z .又∵β∈[-4π,0),∴β1=-2π9,β2=-20π9.例 4如图3,(1)扇 形AOB 中,所对的圆心角是60°,半径为50米,求A B 的长l(精确到0.1米).图3(2)利用弧度制推导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其中l 是扇形的弧长,r 是扇形的半径.活动:本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扇形为背景,进一步理解弧度制的优越性.可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随堂练习,在黑板上当场演练,教师给予批改指导,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强调.对学生出现的种种失误,教师不要着急,在学生的练习操作中一一纠正,这对以后学习大有好处.解:(1)如图3,因为60°=π3,所以l =α·r=π3×50≈1.05×50=52.5. 答:的长约为52.5米.(2)如图4,因为圆心角为1 rad 的扇形的面积为πr 22π=12r 2,而弧长为l 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l r rad ,所以它的面积S =l r ·r 22=12lr ,即S =12lr.图4例 5已知一个扇形的周长为a ,求当扇形的圆心角多大时,扇形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活动:这道应用题考查了函数思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一下用函数法求最值的思路与步骤,函数法求最值所包括的五个基本环节:(1)选取自变量;(2)建立目标函数;(3)指出函数的定义域;(4)求函数的最值;(5)作出相应结论.其中自变量的选取不唯一,建立目标函数结合有关公式进行,函数定义域要根据题意确定,有些函数是结构确定求最值的方法,并确保在定义域内能取到最值.解:设扇形的弧长为l ,半径为r ,圆心角为α,面积为S.由已知,2r +l =a ,即l =a -2r.∴S=12l·r=12(a -2r)·r=-r 2+a 2r =-(r -a 4)2+a 216.∵r>0,l =a -2r>0,∴0<r<a 2.∴当r =a 4时,S max =a216.此时,l =a -2·a 4=a 2,∴α=lr=2.故当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时,扇形的面积取最大值a216.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弧度制的定义,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与方法.教师强调角度制与弧度制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它们是互相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键要理解并牢记180°=π rad 这一关系式,由此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作业课本本节练习A 组 3,4;练习B 组 3,4,5.设计感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类比引入弧度制这个概念并突破这个难点.因此一开始要让学生从图形、代数两方面深入探究,不要让开始的探究成为一种摆设.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知识依附于问题而存在,方法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将弧度制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自然地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去,由此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更宽的广度.本节设计的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对形成科学的探究未知世界的严谨作风有着良好的启迪.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本节不能扩展太多,建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总结归纳用弧度来计量角的好处并为后续三角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备课资料一、密位制度量角度量角的单位制,除了角度制、弧度制外,军事上还常用密位制.密位制的单位是“密位”.1密位就是圆的16 000所对的圆心角(或这条弧)的大小.因为360°=6 000密位,所以1°=6 000密位360≈16.7密位,1密位=360°6 000=0.06°=3.6′≈216″.密位的写法是在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之间画一条短线,例如7密位写成0—07,读作“零,零七”,478密位写成4—78,读作“四,七八”.二、备用习题1.一条弦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则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A.π3 B.π6C .1D .π 2.圆的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而弧长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 ) A .扇形的面积不变 B .扇形的圆心角不变C .扇形的面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D .扇形的圆心角增大到原来的2倍3.下列表示的为终边相同的角的是( )A .kπ+π4与2kπ+π4(k∈Z ) B.kπ2与kπ+π2(k∈Z )C .kπ-2π3与kπ+π3(k∈Z ) D .(2k +1)π与3kπ(k∈Z )4.已知0<θ<2π,7θ角的终边与θ角的终边重合,则θ=__________.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6 cm ,面积为2 cm 2,求扇形的中心角的弧度数.6.若α∈(-π2,0),β∈(0,π2),求α+β,α-β的范围,并指出它们各自所在的象限.7.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5所示).图58.(1)角α,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写出α与β的关系式; (2)角α,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写出α与β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1.A 2.B 3.C 4.π3,2π3,π,4π3,5π35.解:设扇形所在圆的半径为R ,扇形的中心角为α,依题意有 αR+2R =6,且12αR 2=2,∴R=1,α=4或R =2,α=1. ∴α=4或1.6.解:-π2<α+β<π2,∴α+β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或α+β的终边在x 轴的非负半轴上.-π<α-β<0,∴α-β在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或α-β的终边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 7.解:(1){θ|2kπ-π6<θ<2kπ+5π12,k∈Z };(2){θ|2kπ-3π4<θ<2kπ+3π4,k∈Z };(3){θ|2kπ+π6<θ<2kπ+π2,k∈Z }∪{θ|2kπ+7π6<θ<2kπ+3π2,k∈Z }={θ|nπ+π6<θ<nπ+π2,n∈Z }.8.解:(1)β=π2-α+2kπ,k∈Z ;(2)β=3π2-α+2k π,k∈Z .三、钟表的分针与时针的重合问题弧度制、角度制以及有关弧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的转动,其实质都反映了角的变化.时间的度量单位时、分、秒分别与角2π(rad),π30(rad),π1 800(rad)相对应,只是出于方便的原因,才用时、分、秒.时钟上的数学问题比较丰富,下面我们就时针与分针重合的问题加以研讨.例题 在一般的时钟上,自零时开始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分针所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多少(在不考虑角度方向的情况下)?甲生:自零时(此时时针与分针重合,均指向12)开始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设时针转过了x 弧度,则分针转过了2π+x 弧度,而时针走1弧度相当于经过6π h =360π min ,分针走1弧度相当于经过30π min ,故有360πx =30π(2π+x),得x =2π11,∴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2π11+2π=24π11(rad). 乙生:设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弧度数为α,则α=12(α-2π)(因为再一次重合时,时针比分针少转了一周,且分针的旋转速度是时针的12倍),得α=24π11,∴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24π11(rad).点评:两名同学得出的结果相同,其解答过程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解题的角度不同而已.甲同学是从时针与分针所走的时间相等方面列出方程求解,而乙同学则从时针与分针所转过的弧度数入手,当分针与时针再次重合时,分针所转过的弧度数α-2π与时针所转过的弧度数相等,利用弧度数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堂探究探究一 弧度制的概念必须牢记弧度制的定义,并在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加强应用,才能快速地掌握该定义.【例1】 下面各命题中,是假命题的为__________.(填序号)①“度”与“弧度”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②1度的角是周角的1360,1弧度的角是周角的12π;③根据弧度的定义,180°一定等于π弧度;④不论是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度量角,它们均与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有关.解析:根据角度和弧度的定义,可知无论是角度制还是弧度制,角的大小均与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无关,而是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所以④是假命题.答案:④点评 要记住1°角及1 rad 角的定义,以免概念混淆.探究二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牢记关系式180°=π rad,它是推导角度与弧度换算公式的关键.利用1°=180π rad 可将角度化成弧度;利用1 rad =180π⎛⎫ ⎪⎝⎭°可将弧度化成角度. 如果角度以度、分、秒的形式给出,应先将它化为度,再转化为弧度;如果弧度给出的是实数,如,2弧度化为度应是1802π⎛⎫⨯ ⎪⎝⎭°=360π⎛⎫ ⎪⎝⎭°. 【例2】 (1)把-1 480°写成α+2k π(k ∈Z)的形式,其中0≤α<2π;(2)若角β∈[-4π,0],且角β与(1)中角α的终边相同,求角β.分析:利用角度与弧度的关系将-1 480°化为弧度即可,由角β的范围及β=α+2k π(k ∈Z)即可求出角β.解:(1)因为-1 480°=749π-=-10π+169π,且0≤169π<2π,所以-1 480°=169π+2×(-5)π. (2)因为角β与角α的终边相同,所以β=α+2k π=169π+2k π(k ∈Z). 又因为β∈[-4π,0],所以β1=169π-2π=29π-,β2=169π-4π=209π-. 所以β=29π-或209π-. 反思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一般地,先将满足约束条件的角表示为2kπ+α(k∈Z)的形式,再在约束条件下确定k 的值,进而求出满足条件的角. 探究三 用弧度制表示角的集合用弧度制表示角的集合,实质是角度表示角的集合在弧度制下的应用,必要时,需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注意单位要统一.【例3】 用弧度制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落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分析:解:(1)如图(1)所示,以OB 为终边的角为225°,可看作-135°,因为-135°=34π-,135°=34π,所以3322,44k k k z ππθπθπ⎧⎫-+<<+∈⎨⎬⎩⎭. (2)如图(2)所示. 因为30°=6π,210°=76π, 所以22,62k k k z ππθπθπ⎧⎫+<<+∈⎨⎬⎩⎭∪7322,62k k k z ππθπθπ⎧⎫+<<+∈⎨⎬⎩⎭=22,62k k k z ππθπθπ⎧⎫+<<+∈⎨⎬⎩⎭∪(21)(21),62k k k z ππθπθπ⎧⎫++<<++∈⎨⎬⎩⎭=,62k k k z ππθπθπ⎧⎫+<<+∈⎨⎬⎩⎭. 所以,62k k k z ππθπθπ⎧⎫+<<+∈⎨⎬⎩⎭即为所求.反思 (1)表示角的集合时,只能用角度制或弧度制中的一种,不能混用.(2)进行区间合并时,要做到准确无误,注意π的整数倍.(3)还要注意角的终边所在的阴影部分的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探究四 扇形面积公式,弧长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选用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或它们的变形,有时要利用列方程(组)、二次函数的最值、平面几何等知识解决问题.【例4】 解答下列各题:(1)已知扇形的面积为1 cm 2,它的周长为4 cm ,求它的圆心角;(2)已知一扇形的圆心角是72°,半径等于20 cm ,求扇形的面积.解:(1)设扇形的弧长为l cm ,半径为r cm ,则l =4-2r .因为S 扇形=1·2l r ,所以12(4-2r )·r =1,解得r =1,l =2. 所以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α=1r =2(rad). (2)设扇形的弧长为l cm .因为72°=72×180π=25π (rad), 所以l =|α|·r =25π×20=8π(cm). 所以扇形的面积S =1·2l r =12×8π×20=80π(cm 2). 反思 利用弦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解题时,常用到方程思想,同时要注意解的取舍.【例5】 已知扇形的周长为10 cm ,则当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各取何值时,扇形的面积最大?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 cm ,则弧长为(10-2r )cm ,由题意得S =12 (10-2r )·r =-r 2+5r =252r ⎛⎫-- ⎪⎝⎭+254, 所以当r =52 cm 时,S max =254(cm 2). 此时l =10-2r =5(cm),则α=1r =552=2(rad).综上所述,当扇形的半径为52cm 和圆心角为2 rad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 反思 求面积的最值关键是找出面积关于一个变量的函数,针对此题莫忘记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还有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一般用配方法.探究五 易错辨析易错点:误认为不同区间角中的k 是一致的【例6】 已知4π+2k π<α<34π+2k π,2k π<β<4π+2k π,其中k ∈Z,求α+β的范围.错解:由已知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4π+4k π<α+β<π+4k π,k ∈Z. 错因分析:此题的错因是对终边相同的区间角理解不到位,误认为两式中的k 是一致的,从而缩小了α+β的范围.正解:因为4π+2k 1π<α<34π+2k 1π,k 1∈Z, 2k 2π<β<4π+2k 2π,k 2∈Z, 所以4π+2(k 1+k 2)π<α+β<π+2(k 1+k 2)π,k 1,k 2∈Z. 又因为k 1,k 2∈Z,所以存在整数k ,使得k =k 1+k 2. 所以4π+2k π<α+β<π+2k π,k ∈Z.。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1.3 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 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走进微积分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2.3 双曲线2.4 抛物线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1.3 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a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四分数法1.分数法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风险与决策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弧度制的定义【例1】如图所示,圆心角∠AOC所对的弧的长l分别为r,2r,2πr,4πr,如果圆心角表示正角,它的弧度数分别是多少?如果圆心角表示负角,它的弧度数又分别是多少?思路分析:从圆心角与弧度的关系出发,结合正角、负角的概念,分别求出各角的弧度数.当圆心角∠AOC表示正角时,弧长l为r,2r,2πr,4πr的圆心角∠AOC的弧度数分别是1,2,2π,4π.当圆心角∠AOC表示负角时,弧长l为r,2r ,2πr,4πr的圆心角∠AOC的弧度数分别是-1,-2,-2π,-4π.温馨提示(1)角的大小与圆的半径长短无关,仅与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有关;(2)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各个击破类题演练 1下列诸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一弧度是一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B.一弧度是长度为半径的弧C.一弧度是一度的弧与一度的角之和D.一弧度是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它是角的一种度量单位解析:本题考查弧度制下,角的度量单位:1弧度的概念.根据一弧度的定义:我们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的角.对照各选项,可知D为真命题.变式提升 1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A.半圆所对的圆心角是π rad B.周角的大小等于2πC.1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等于该圆的半径D.长度等于半径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是1弧度 解析:本题考查弧度制下,角的度量单位:1弧度的概念.根据一弧度的定义:我们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的角.对照各选项,可知D 不正确. 答案:D二、角度与弧度之间的互化 (1)将角度化成弧度:360°=2π rad;180°=π rad; 1°=180πrad≈0.017 45 rad. (2)将弧度化成角度:2π rad=360°;π rad=180°; 1 rad=(π180)°≈57.30°=57°18′.(3)弧度制和角度制的互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互化的实质是一种比例关系:︒180π=这个角的角度数这个角的弧度数,将要求的部分解出,再添上相应的单位即可.需记住特殊角的弧度数.(见教材,本书略) 【例2】 -300°化为弧度是( ) A.34π-B.35π-C.47π-D.67-π 思路分析:依据1 °=180π弧度进行转换. 解析:∵1°=180π rad,∴-300°=35π- rad.∴应选B.类题演练 2(1)将112°30′ 化为弧度; (2)将125π-rad 化为度. 解:(1)∵1°=180πrad, ∴112°30′=180π×112.5 rad=85πrad.(2)∵1 rad=(π180)°,∴125π- rad=-(125π rad×π180)°=-75°.温馨提示弧度与角度互化,要牢记π rad=180°. 变式提升 2时钟经过一小时,时针转过了( )A.6πrad B.6π- radC.12π- radD.12π rad解析:由于时钟经过12小时转了-2π rad, 所以时钟经过1小时转了6π- rad. 答案:B【例3】 设角α1=-570°,α2=750°,β1=53π,β2=37π-. (1)将α1,α2用弧度制表示出来,并指出它们各自所在的象限;(2)将β1,β2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在-720°—0°之间找出它们有相同终边的所有角. 思路分析:运用弧度与角度的互化公式,用待定系数法去找一个k,α1,α2化为2kπ+α的形式,而β1,β2化为k·360°+α的形式(k∈Z ). 解:(1)∵180°=π rad, ∴-570°=-570×180π=619π-.∴α1=619π-=-2×2π+65π. 同理,α2=2×2π+6π.∴α1在第二象限,α2在第一象限. (2)∵β1=53π=(53π×π180°)=108°, 设θ=k·360°+β1(k∈Z ). 由-720°≤θ<0°,∴-720°≤k·360°+108°<0°. ∴k=-2或k=-1.∴在-720°—0°间与β1有相同终边的角是-612°和-252°.同理,β2=-360°-60°=-420°,且在-720°—0°间与β2有相同的终边的角是-420°和-60°. 类题演练 3用弧度制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如图所示)解:先找准两个边界所对应的在0°—360°范围内的角 .边界在第二象限对应的角为120°,边界在第三象限对应的角是225°.如上图所示,以OB 为终边的角225°可看成-135°,化为弧度43π-.而120°=32π. ∴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为{θ|2kπ43π-<θ<2kπ+32π,k∈Z }. 温馨提示(1)回答问题要弄清角的大小,防止出现矛盾不等式而造成混乱. (2)在表示角的集合时,一定要使用统一单位(统一制度). 变式提升 3若集合A={α|α=2πk -5π,k∈Z },B={α|-π<α<π},求A∩B. 解:由交集定义,知-π<2πk -5π<π,即-1<2k -51<1,∴51258<<-k .由k∈Z ,知k=-1,0,1,2. 当k=-1,0,1,2时,α=54,103,5,107ππππ--,故A∩B={54,103,5,107ππππ--}. 三、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为l=α·r;S=21l·r=21α·r 2. 在角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为l=180rn π;S=3602r n π.【例4】 解答下列各题: (1)求半径为2,圆心角为35π的圆弧的长度. (2)在半径为6的圆中,求长度为6的弦和它所对的劣弧围成的弓形面积. (3)如图(1),在半径为10,圆心角为3π的扇形铁皮ADE 上,截去一个半径为4的小扇形ABC,求留下部分环形的面积.思路分析:引进弧度制后,简化了初中所学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弧长(l),扇形面积(S),圆心角度数(α)和圆半径(R)这四个量的有关计算中,应明确“知其二,得其二”.解:(1)∵半径R=2,圆心角α=35π, ∴弧长l=α·R=310π. (2)如图(2)所示. ∵AB=6,OA=OB=6,∴∠AOB=3π. ∴扇形AOB 的面积S △AOB =21l·R =21α·R 2=21×3π×62=6π. 又∵△AOB 是等边三角形,∴S △AOB =43×62=39. ∴弓形面积S=6π-39.(3)∵圆心角α=60°=3π, ∴S 扇形ADE =21α·AD 2=350π,S 扇形ABC =21α·AB 2=38π. ∴环形BCED 的面积为S=350π-38π=342π=14π.类题演练 4已知扇形OAB 的圆心角α为120°,半径为6,求扇形弧长及所含弓形的面积. 思路分析:正确运用弧度制与角度制换算公式及弧长面积公式,先把120° 化为弧度,再用公式l=|α|r 求弧长;用公式S=21lr 求扇形面积;用公式S=21r 2sinθ,求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弓形的面积.解:∵120°=120×180π=32π,r=6,∴l=|α|r=32π×6=4π.又∵S扇形=21lr=21×4π×6=12π,S △AOB =21r 2sin 32π=39, ∴S 弓形=S 扇形-S △AOB =12π-39. 温馨提示弧长公式l=|α| ·r 以及扇形面积公式S=21lr 都是弧度制下的公式.因此,运用时必须把角度化成弧度.变式提升 4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是α,其所在圆的半径是R.(1)若α=60°,R=10 cm ,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面积;(2)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C(C>0),当α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解:(1)设弧长为l,弓形面积为S 弓形.∵α=60°=3π,R=10 cm, ∴l=|α|R=310πcm.∴S 弓形=S 扇形-S △=21lR-21R 2sinα=21×310π×10-21×102sin60°=50(3π-23) cm 2. (2)∵扇形周长C=2R+l=2R+|α|R,∴R=α+2C. ∴S 扇=21αR 2=21α·(α+2C )2 =16424124412441222222C C C C =•+•≤++•=++•ααααααα, 当且仅当α=α4,即α=2(α=-2舍去)时,扇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62C .温馨提示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l=|α|·r 和S=21l·r,比角度制的求弧长和面积公式l=180rn π和S=3602r n π更简单,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更广泛.。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预习导航1.弧度制 (1)弧度制.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的角,其单位符号为rad ,读作:弧度.(2)弧度数.在半径为r 的圆中,弧度为l 的弧所对圆心角为α rad ,则α=1r,弧度的大小与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无关,只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总结:(1)不同半径的圆中相同的圆心角所对的角的弧度数是相同的.(2)用弧度制表示角时,“弧度”二字或“rad”可以省略不写,如:角α=10就表示α是10弧度的角.(3)和角度制相比,弧度制是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而角度制是以“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两种单位不能混用,如6+k ·360°或60°+2k π的写法是不允许的,尤其是当角是用字母表示时更要注意,如角是在弧度制下,就不能写成k ·360°+α等.(3)度量.①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②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为|α|=1r(其中l 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所对的弧长,r 是圆的半径).(4)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角度数或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和它对应.注意:(1)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值相同(都是零);用角度制和弧度制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2)以弧度为单位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的形式,若无特殊要求,不必把π写成小数,如30°=6π. 自主思考1 正实数、负实数、零与哪些角是一一对应关系?提示:自主思考2 如何用弧度制表示象限角与坐标轴上的角?提示:(1)象限角的表示:3(2)在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与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ah (其中h 是三角形底边a 上的高)有相似的形式.(3)在运用公式时,还应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公式的变形运用: ①l =|α|r ,|α|=l r ,r =la; ②|α|=22Sr . (4)比值l r 只反映弧所对圆心角的大小,不反映圆心角的方向,应注意|α|=lr中的绝对值符号,否则会漏掉.(5)由α,r ,l ,S 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另外的两个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一个量常常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度量,不同的度量方法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计量单位,如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厘米、尺、码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重量可以用千克、斤、吨、磅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度为单位进行度量,并且一度的角等于周角的1360,记作1°.通过类比引出弧度制,给出1弧度的定义,然后通过探究得到弧度数的绝对值公式,并得出角度和弧度的换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巩固所学概念和公式,进一步认识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入弧度制,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形成弧度的概念,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通过探究讨论,关键弄清1弧度角的定义,使学生建立弧度的概念,理解弧度制的定义,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通过电教手段的直观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弧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可靠性、可行性.通过周角的两种单位制的度量,得到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进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计算机练习,学习电子表格和Scilab中的公式计算功能.以后学生可使用这一功能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 .三维目标1.通过类比长度、重量的不同度量制,使学生体会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单位制来度量,从而引出弧度制.通过弧度制的学习,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良好习惯.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和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总结引入弧度制的好处,学会归纳整理并认识到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会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弧度制的意义,并能进行角度和弧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导入)测量人的身高常用米、厘米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度量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家庭购买水果常用千克、斤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度量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度量角的大小除了以度为单位度量外,还可采用哪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它们是怎样换算的?思路2.(情境导入)利用古代度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日晷,或者利用普遍使用的钟表.在初中,已学过利用角度来度量角的大小,现在来学习角的另一种度量方法——弧度制.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在初中几何里,我们学习过角的度量,1°的角是怎样定义的呢?我们从度量长度和重量上知道,不同的单位制能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方便,那么角的度量是否也能用不同单位制呢?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并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角度的知识,提出这是认识弧度制的关键,为更好地理解角度弧度的关系奠定基础.讨论后教师提问学生,并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关键.教师板书弧度制的定义:规定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1弧度记作1 rad.如图1中,的长等于半径r ,AB 所对的圆心角∠AOB 就是1弧度的角,即lr=1.图1讨论结果:(1)1°的角可以理解为将圆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等份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就是1°.它是一个定值,与所取圆的半径大小无关.(2)能,用弧度制. 提出问题作半径不等的甲、乙两圆,在每个圆上作出等于其半径的弧长,连结圆心与弧的两个端点,得到两个角,将乙图移到甲图上,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一个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是l ,那么α的弧度数是多少?既然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那么它们之间如何换算?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角度制和弧度制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第一,弧度制是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角度制是以“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第二,1弧度是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或这条弧)的大小,而1°的角是周角的1360;第三,无论是以“弧度”还是以“度”为单位,角的大小都是一个与半径大小无关的定值.教师要强调,为了让学生习惯使用弧度制,本教科书在后续的内容中尽量采用弧度制.讨论结果:(1)完全重合,因为都是1弧度的角.(2)α=l r ;将角度化为弧度:360°=2π rad ,1°=π180 rad≈0.017 45 rad;将弧度化为角度:2π rad =360°,1 rad =(180π)°≈57.30°=57°18′.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设一个角的弧度数为α rad =(180απ)°,n°=n π180(rad).在引入弧度制后,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弧与圆心角的联系——弧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度数.随着角的概念的推广,圆心角和弧的概念也随之推广:从“形”上说,圆心角有正角、零角、负角,相应地,弧也就有正弧、零弧、负弧;从“数”上讲,圆心角与弧的度数有正数、0、负数.圆心角和弧的正负实际上表示了“角的不同方向”,每一个圆心角都有一条弧与它对应,并且不同的圆心角对应着不同的弧,反之亦然.提出问题(1)引入弧度之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终边相同的角应该怎么用弧度来表示?扇形的面积与弧长公式用弧度怎么表示?(2)填写下列的表格,找出某种规律.的长(3)你能写出把角度值n换算为弧度值的一个算法吗?活动:设置这个表格的意图是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角填表,然后概括出一般情况.教师让学生互动起来,讨论并总结出规律,提问学生的总结情况,让学生板书,教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总结完全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提示.检查完毕后,教师做个总结.由上表可知,如果一个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是l,那么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α.这里,应当注意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换算”问题,即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那么它们一定可以换算.推而广之,同一个数学对象用不同方式表示时,它们之间一定有内在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性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指出,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角度数或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和它对应.在理解以上的对应关系时,应该注意角度制是60进位制,遇到35°6′这样的角,应该把它化为10进制的数值35.1°,但是弧度数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弧度数是十进制的实数.这是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一个重要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在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时,有弧度制与角度制两种单位制,要根据角α的单位来决定另一项的单位,即两种单位不能混用,绝对不能出现k·360°+π3或者2kπ+60°一类的写法.在弧度制中,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写成β=α+2kπ(k∈Z)的形式.如图2为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图2讨论结果:(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写成β=α+2k π(k∈Z )的形式.弧度制下关于扇形的公式为l =αR ,S =12αR 2,S =12lR.(2)的长 (3)把角度值n 换算为弧度值的一个“算法”如下: ①给变量n 和圆周率π的近似值赋值;②如果角度值n 是以“度、分、秒”形式给出,先把n 化为以“度”为单位的10进制表示;③计算π180(把1°换算为弧度值),得出的结果赋给变量a ;④计算na ,赋值给变量α. α就是这个角的弧度值. 应用示例思路1例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一弧度是一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B .一弧度是长度为半径的弧C .一弧度是一度的弧与一度的角之和D .一弧度是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它是角的一种度量单位 活动:本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定义.根据弧度制的定义,对照各项,可知D 为真命题.例 2(1)把112°30′化成弧度(精确到0.001); (2)把112°30′化成弧度(用π表示).解:(1)按照上面写出的算法步骤,依次计算: ①n=112°30′,π=3.141 6; ②n=1123060=112.5;③a=π180≈0.017 5;④α=na =1.968 75. 因此α≈1.969 rad.(2)112°30′=(2252)°=2252×π180=5π8.例 3将下列用弧度制表示的角化为2k π+α(k∈Z ,α∈[0,2π))的形式,并指出它们所在的象限:(1)-15π4;(2)32π3;(3)-20;(4)-2 3.活动: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终边相同的角,教师给予指导并讨论归纳出一般规律,即终边在x 轴、y 轴上的角的集合分别是:{β|β=k π,k∈Z },{β|β=π2+k π,k∈Z }.第一、二、三、四象限角的集合分别为:{β|2k π<β<2k π+π2,k∈Z },{β|2k π+π2<β<2k π+π,k ∈Z },{β|2k π+π<β<2k π+3π2,k∈Z },{β|2k π+3π2<β<2k π+2π,k∈Z }.解:(1)-15π4=-4π+π4,是第一象限角.(2)32π3=10π+2π3,是第二象限角.(3)-20=-3×6.28-1.16,是第四象限角.(4)-23≈-3.464,是第二象限角.点评:在这类题中对于含有π的弧度数表示的角,我们先将它化为2k π+α(k∈Z ,α∈[0,2π))的形式,再根据α角终边所在的位置进行判断,对于不含有π的弧度数表示的角,取π=3.14,化为k×6.28+α,k∈Z ,|α|∈[0,6.28)的形式,通过α与π2,π,3π2比较大小,估计出角所在的象限.例 4如图3,(1)扇 形AOB 中,所对的圆心角是60°,半径为50米,求A B 的长l(精确到0.1米).图3(2)利用弧度制推导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其中l 是扇形的弧长,r 是扇形的半径.活动:本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扇形为背景,进一步理解弧度制的优越性.可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随堂练习,在黑板上当场演练,教师给予批改指导,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强调.对学生出现的种种失误,教师不要着急,在学生的练习操作中一一纠正,这对以后学习大有好处.解:(1)如图3,因为60°=π3,所以l =α·r=π3×50≈1.05×50=52.5. 答:的长约为52.5米.(2)如图4,因为圆心角为1 rad 的扇形的面积为πr 22π=12r 2,而弧长为l 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l r rad ,所以它的面积S =l r ·r 22=12lr ,即S =12lr.图4例 5已知一个扇形的周长为a ,求当扇形的圆心角多大时,扇形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活动:这道应用题考查了函数思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一下用函数法求最值的思路与步骤,函数法求最值所包括的五个基本环节:(1)选取自变量;(2)建立目标函数;(3)指出函数的定义域;(4)求函数的最值;(5)作出相应结论.其中自变量的选取不唯一,建立目标函数结合有关公式进行,函数定义域要根据题意确定,有些函数是结构确定求最值的方法,并确保在定义域内能取到最值.解:设扇形的弧长为l ,半径为r ,圆心角为α,面积为S.由已知,2r +l =a ,即l =a -2r.∴S=12l·r=12(a -2r)·r=-r 2+a 2r =-(r -a 4)2+a 216.∵r>0,l =a -2r>0,∴0<r<a 2.∴当r =a 4时,S max =a216.此时,l =a -2·a 4=a 2,∴α=lr=2.故当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时,扇形的面积取最大值a216.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弧度制的定义,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与方法.教师强调角度制与弧度制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它们是互相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键要理解并牢记180°=π rad 这一关系式,由此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作业课本本节练习A 组 3,4;练习B 组 3,4,5.设计感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类比引入弧度制这个概念并突破这个难点.因此一开始要让学生从图形、代数两方面深入探究,不要让开始的探究成为一种摆设.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知识依附于问题而存在,方法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将弧度制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自然地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去,由此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更宽的广度.本节设计的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对形成科学的探究未知世界的严谨作风有着良好的启迪.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本节不能扩展太多,建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总结归纳用弧度来计量角的好处并为后续三角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备课资料一、密位制度量角度量角的单位制,除了角度制、弧度制外,军事上还常用密位制.密位制的单位是“密位”.1密位就是圆的16 000所对的圆心角(或这条弧)的大小.因为360°=6 000密位,所以1°=6 000密位360≈16.7密位,1密位=360°6 000=0.06°=3.6′≈216″.密位的写法是在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之间画一条短线,例如7密位写成0—07,读作“零,零七”,478密位写成4—78,读作“四,七八”.二、备用习题1.一条弦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则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A.π3 B.π6C .1D .π 2.圆的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而弧长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 ) A .扇形的面积不变 B .扇形的圆心角不变C .扇形的面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D .扇形的圆心角增大到原来的2倍3.下列表示的为终边相同的角的是( )A .k π+π4与2k π+π4(k∈Z ) B.k π2与k π+π2(k∈Z )C .k π-2π3与k π+π3(k∈Z ) D .(2k +1)π与3k π(k∈Z )4.已知0<θ<2π,7θ角的终边与θ角的终边重合,则θ=__________.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6 cm ,面积为2 cm 2,求扇形的中心角的弧度数.6.若α∈(-π2,0),β∈(0,π2),求α+β,α-β的范围,并指出它们各自所在的象限.7.用弧度表示顶点在原点,始边重合于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角的集合(不包括边界,如图5所示).图58.(1)角α,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写出α与β的关系式; (2)角α,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写出α与β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1.A 2.B 3.C 4.π3,2π3,π,4π3,5π35.解:设扇形所在圆的半径为R ,扇形的中心角为α,依题意有 αR +2R =6,且12αR 2=2,∴R=1,α=4或R =2,α=1. ∴α=4或1.6.解:-π2<α+β<π2,∴α+β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或α+β的终边在x 轴的非负半轴上.-π<α-β<0,∴α-β在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或α-β的终边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 7.解:(1){θ|2k π-π6<θ<2k π+5π12,k∈Z };(2){θ|2k π-3π4<θ<2k π+3π4,k∈Z };(3){θ|2k π+π6<θ<2k π+π2,k∈Z }∪{θ|2k π+7π6<θ<2k π+3π2,k∈Z }={θ|n π+π6<θ<n π+π2,n∈Z }.8.解:(1)β=π2-α+2k π,k∈Z ;(2)β=3π2-α+2k π,k∈Z .三、钟表的分针与时针的重合问题弧度制、角度制以及有关弧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的转动,其实质都反映了角的变化.时间的度量单位时、分、秒分别与角2π(rad),π30(rad),π1 800(rad)相对应,只是出于方便的原因,才用时、分、秒.时钟上的数学问题比较丰富,下面我们就时针与分针重合的问题加以研讨.例题 在一般的时钟上,自零时开始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分针所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多少(在不考虑角度方向的情况下)?甲生:自零时(此时时针与分针重合,均指向12)开始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设时针转过了x 弧度,则分针转过了2π+x 弧度,而时针走1弧度相当于经过6π h =360π min ,分针走1弧度相当于经过30π min ,故有360πx =30π(2π+x),得x =2π11,∴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2π11+2π=24π11(rad). 乙生:设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弧度数为α,则α=12(α-2π)(因为再一次重合时,时针比分针少转了一周,且分针的旋转速度是时针的12倍),得α=24π11,∴到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时,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24π11(rad).点评:两名同学得出的结果相同,其解答过程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解题的角度不同而已.甲同学是从时针与分针所走的时间相等方面列出方程求解,而乙同学则从时针与分针所转过的弧度数入手,当分针与时针再次重合时,分针所转过的弧度数α-2π与时针所转过的弧度数相等,利用弧度数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