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道教兴起的原因:
1、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 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2、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 许各地建立道观。
圆玄道观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佛教的传入(外来宗教)
(1)佛教的起源地:古印度。
(2)佛教的地位: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4)佛教的传入通道:丝绸之路。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兴起: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 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
为“太上老君” 道 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 教 求得道成仙。
传播的原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 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
教,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 医治( B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屈原
4.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作品的作者是( B) A.班固 B.司马迁 C.王充 D.张陵
5.佛教传入我国中原的时间是( B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C.东汉末年
编后语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新课导入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 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 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 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 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 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华佗
2、“神医”华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 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 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 ,他 还编了“五禽戏”。

【精品推荐】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精品推荐】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陶器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丝帛
石 壁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 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 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 祖先有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纸 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 》、道教和佛教。 2.体验、感悟古代科技发明的过程。 3.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水平的领先地 位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成为后世纪传 一部优秀的 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著作。 。
司马迁有什 么人格魅力?
动脑筋
严谨、勤奋的作风 追求理想不懈努力 勇于追求真理 注重实践
四.道教与佛教 道 教 圣 地
青 城 山
——
1、道教的兴起(土生土长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
(1)时间:东汉末年
(2)创始人:张陵 (3)教主:老子——“太上老君 ”(4)主张: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 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5)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 远影响。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
2.张仲景和华佗
3.历史巨著《史记》
4.道教和佛教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重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重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难点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华佗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印度__。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__明帝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2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2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学情分析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新课,因此对它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和不解,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实现“以趣带学”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表格、故事、史料、和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2)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多元化和领先性给我们的启发:国家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四、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列表法、小组反馈法五、课前准备:竹简、纸、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过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前置作业表格展示领域时代人物成就地位造纸----成本高,没广泛使用医学东汉史学《》记载了从到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宗教东汉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造纸术蔡伦造纸术通过传入中国张陵张角创立创立造纸鼻祖外科圣手通过先学后教,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及从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讲授新排序书写材料以图片、实物的形式让学生排序出古代的书写材料。

温故而知新;突出纸的优点。

口头讲解学生口头讲解汉代造纸流程形象再现两汉时期的造纸术。

课故事会学生活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培养学生讲述历史能力。

史料实证阅读史料: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班固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通过史料的阅读,理解《史记》的地位,感染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

成语分类A组:大慈大悲、极乐世界、借花献佛、五体投地、因果报应、天花乱坠、在劫难逃B组:灵丹妙药、胡说八道、脱胎换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通过成语分类,品味道佛二教的宗教文化探究出示问题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的升华小结出示表格回顾知识对知识的再现反馈练习学生活动:做《阳光评价》有关练习。

人教版7年级历史RJ上册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7年级历史RJ上册教学课件 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C.①②③ D.①③④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
2.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 贡献最大的科
技成就是A(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3.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
一般在手术前会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
是( )
D
A.黄帝
B.炎帝
C.张仲景 D.华佗
佛 教
起源:古印度
传入: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原因: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 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 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 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 到了传播和发展。
佛教传播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后, 佛教通过丝绸 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 思想、文学、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
孙思邈
李时珍
三 历史巨著《史记》
鲁迅:“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 骚》。”
《史记》
作者: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 家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武帝时的史事
体裁:
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 90年)
《史记》的重要贡献和文学地位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 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材料一 司马迁因仗义执
言入狱,又受到酷刑,《史记》
这本著作是司马迁在狱中创作
的。 材料二 《史记》中记录
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 功绩也揭露他们的腐朽,辨证 地分析事件。司马迁还为许多 下层人物写了传记,这是史无 前例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重点:造纸术的改进;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佛教和道教。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探究新知(一)造纸术的发明1.教师讲解:说到科技成就,我们不得不提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这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其中造纸术的发明,让各国的文化有了传承的载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世界上各国的造纸术大多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那造纸术被发明之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呢?展示图片:教师提问:纸出现之前,人类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提示:书写材料: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等。

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青铜、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2.展示材料:教师讲解:通过阅读以上图文材料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

但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3.教师讲述:早期的纸张制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质量上也有点欠缺,为了制造出更好、更便宜的纸张,有一个历史人物改进了造纸术,这位历史人物是谁?提示:蔡伦。

4.展示材料: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

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

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纸本的225倍。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73页内容回答,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提示:原料: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和改进: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

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1)产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3)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史记》书影。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6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6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纸的发明展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片,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0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30

1.西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和医学)。

2.我国西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怎样的精神?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图中是我国当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它出现于( B )
A.秦朝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C )
A.杜诗 B.华佗
C.蔡伦 D.张仲景
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4.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会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 D )
A.黄帝 B.炎帝
C.张仲景 D.华佗
5.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

你知道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C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医学家的什么成就?除此之外,该医学家还有哪些医学成就?
华佗编成的“五禽戏”;创始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 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 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1、佛教起源于 A古印度 B朝鲜 C日本 2、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A ) D古罗马 ( B )
A北京法源寺


• 蔡 伦 (?~121) • 东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 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 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 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 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 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 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 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 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 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 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 纸术的发明者。
鲁 迅 先 生 说 《 史 记 》 是 :
史 家 之 绝 唱
无 韵 之 《 离 骚 》
你怎样看待这句话呢?
四、佛教和道教
①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佛 教
②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 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 到幸福。
③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A《汉书》B《三国志》
C《后汉书》D《史记》
C嵩山少林寺
B宗教是 A、基督教 C、道教 B、东正教 D、伊斯兰教
( C)
4、《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C ) A从春秋到东汉 B从战国到东汉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汉光武帝
5、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多是 ( B) A贫苦民众 B帝王贵族 C商人 D手工业者 6、成为后世编写史书典范的是 ( D)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造纸术的创造和改良;“蔡侯纸〞;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司马迁和?史记?;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创造相关的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探寻造纸术创造、改良的轨迹,在比拟中畅谈造纸术创造对世界文明的奉献,学会比拟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进步表达才能,学会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创造、改良;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根底上的。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汉是中国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历史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翻开光阴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吧!〔二〕、讲授新课同学们,假如让你以这课内容为材料,举办一次“两汉文化与科技的开展〞的展览,你会将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分为哪几个展区进展介绍,会展出哪些能代表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繁荣的成就?1.科技展区。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气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科技展区你认为最能代表汉代成就的是什么?生:造纸术。

〔2〕你能说出纸有哪些用处吗?你认为纸最大的用处是什么?生1:书写、做卫生纸。

生2:印刷、做面巾纸。

生3:做手提袋、海报、绘画。

生4:合历、名片、书籍、样本、儿童写字垫板及标签。

生5:纸最大的用处是书写,传播文化和知识。

老师小结:纸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是离不开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含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含新
的开创者,“医圣”

华佗:擅长用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6 )
麻__沸___散_____”和创编“五禽戏”
3
课前学案
造纸术的发明
张仲景和华佗 作者:西汉武帝时期的(8)_司__马___迁__
体例:(9)__纪__传___体___
两 汉 历史巨著
范围:(10)__黄__帝___到(11)_汉___武___帝__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
14
随堂训练
8.(2017·遵义模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
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B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
随堂训练
张仲景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 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有一天,张仲景遇见一 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 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 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 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 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
科 技
《(7)_史___记__》
时期
地位:我国第一部(12)__纪___传__体____
和 文
通史

道教产生:(13)__东__汉___末年
道教和佛教 佛教(14)__西__汉___时期,通过丝绸之
路传入中国 4
课堂导案
合作与探究 探究: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
材料:图说历史
请根据上面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阅读教 材P67~P68,探究如下问题:
16
随堂训练
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 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 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

考点三 《史记》
例4 (江苏南京)(改编)下侧材料述的作品是()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A.《史记》
B.《兰亭集序》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12/5/2021
解析:本题考查《史记》。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其全书共 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故选择A项。
12/5/2021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以 东12公里,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据 传,东汉明帝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 一说十年,公元67年)派蔡愔、秦景等 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像。后高僧 摄摩腾、竺法兰带着佛经、佛像同东汉 使者来到东汉。为了安置高僧及从西域 带来的佛经、佛像,汉明帝命人于洛阳 雍门外修建了此寺。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据说 原寺是仿照印度袛园精舍的样式建造的, 今已不存。现在寺内的建筑、雕塑、碑 刻等多系明、清遗物。寺门两旁有传为 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的墓。
12/5/2021
派别 传播
张陵在汉中、巴蜀地区创立了五斗 五斗米道 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
道或治病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在 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12/5/2021
2.佛教
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诞生
主张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 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 众生平等
(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 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问考查《史记》的作者和记述范围。第(2)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fēnxī)理解 能力,解答时细读材料,提炼关键词,并结合《史记》的史学价值来分析作答。
第七页,共十页。
尝试解答:(1)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 000年的史事。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体现了司马迁公正 (gōngzhèng)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历史上正义战争的肯定,歌颂了农民起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
第四页,共十页。
四、道教和佛教
自读课本,找出道教的创立时间、人物(rénwù)和典型建筑;佛教的创立、传入中国的时间
和典型建筑。
(一)道教
1.创立时间: 东汉(末Dō年ng。Hàn)
2.创立
(1)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
,也老吸子收(了lǎ流o z行i)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2)张陵在汉中、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道。
第15课 两汉(LiǎngHàn)的科技和文化
1.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政治、经济(jīngjì)、思想文化方面采取
了哪些措施?
2.西汉时期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功过的史书是什么?其作者是谁?
第一页,共十页。
一、造纸术的发明 结合右图,说出纸的发明时间、改进和作用。
1.纸的发明: 西汉时(X期īH,人àn们) (rén men)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纸的改进:东汉宦官 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
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3)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hòushì)称为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识与能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两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吧。

一、造纸术的发明1.造纸术的发明材料一书写材料的变化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材料二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问题探究】(1)在纸发明以前,用做书写的材料有何缺点?答案提示:陶器不易保存;甲骨数量少,不易找到;青铜器贵重;竹木简笨重;帛价格昂贵,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结合材料一、二,我国书写材料是怎样演变的?这种变化有何意义?答案提示: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意义:随着技术的改进,书写材料的成本逐渐降低,使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2.造纸术的传播及意义(1)造纸术向外传播教师:课件展示造纸术传播的地图。

教师:(讲解)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传向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2)意义材料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和改进: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

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产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3)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史记》书影【常考点】
1.作者:司马迁。

2.体例:纪传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4.特点:《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5.特别提醒: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强调它在历史学和文学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