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论文:论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论文六篇

艺术管理专业论文六篇艺术管理专业论文范文1艺术生产活动的历史性转变与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艺术同其他经济、文化领域一样,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其中,艺术的商品属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经济的高度进展,刺激并转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绝大部分艺术生产被转化为艺术商品生产,制造了可与物质生产相抗衡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导致当今艺术生产活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一)艺术生产目的发生变化传统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艺术强调对人的熏陶、感染、教育等社会意义,艺术家皆“耻于言利”。
而当代艺术商品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强调投入产出比,通常会以票房、售价以及是否赢利作为成败的依据。
(二)艺术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艺术创作往往较为自由和率性,艺术家作为创作个体强调其艺术共性的表述,在创作过程中则须耐得住孤独,“凳子要坐十年冷”,封闭在清静的地方,经受较为漫长的创作周期,是一种相对孤立的自足式生产方式。
而当今的艺术商品生产则由“创作”转变为“制作”。
艺术“制作”是一种受制于市场规律的产业化运营方式,文化运营主体依据特定的社会或市场目标,对艺术生产活动进行整体策划、组织、经营和管理,依照工业化标准对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利用机器设备、艺术基地等生产线、流水线对艺术品进行批量加工、生产,同时实现生产、传播、营销一体化。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建港在谈及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楚剧《大别山人》时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地方戏的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大别山人》既是艺术作品也是艺术产品,拍戏之前我们即对剧本进行了项目论证,策划它的卖点、受众群甚至预估了票房后,才开头做这个项目,可以说今日展演的火爆是严格按流程制作出来的结果。
”同样参与文华奖角逐的歌仔戏《邵江海》的编剧曾学文也说:“我们的创作就似乎工业产品的研发中心,首先得有好点子、好创意,然后再进入生产流水线进行细心排演与制作。
对艺术系管理的分析

对艺术系管理的分析艺术系管理是指对艺术专业的学院或部门进行组织、规划、领导和监督等活动,以实现艺术教育目标和提供艺术创作及表演等服务。
艺术系管理涉及到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
本文将对艺术系管理进行分析。
首先,艺术系管理需要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强调个性化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比如音乐学院可以设置声乐、器乐、音乐理论等多门课程,以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
此外,艺术系管理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艺术系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
艺术教育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培养。
因此,在艺术系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艺术教师。
此外,艺术系管理还应该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再次,艺术系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学生培养机制。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的艺术人才,因此,在艺术系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学生培养计划。
这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艺术系管理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此外,艺术系管理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艺术与科学、人文等学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的关系,艺术系管理应该借助跨学科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艺术系管理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家进行合作研究和教学,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最后,艺术系管理还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艺术教育是一项高度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教育,因此,在艺术系管理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包括建立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校外实习和评估、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艺术管理概论

艺术管理概论艺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艺术与管理的融合,旨在为艺术行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本文将介绍艺术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艺术管理者所需的技能和职责。
艺术管理是将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于艺术行业的一种学科,它关注艺术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和发展。
艺术管理者负责规划、组织和控制艺术项目,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关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
艺术管理不仅仅是为艺术家提供支持,还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艺术活动的成功。
艺术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艺术管理的出现为艺术行业带来了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艺术管理者的职责是将艺术家的创作与观众的需求、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确保艺术作品得以有效地展示和传达。
艺术管理者需要具备广泛的技能和知识。
首先,他们需要具备管理和组织能力,能够规划和执行艺术项目。
其次,艺术管理者需要了解艺术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以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
他们还需要了解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以及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
此外,艺术管理者还要与各种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包括政府机构、媒体和赞助商等。
除了以上的技能和知识,艺术管理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他们需要与艺术家、观众、赞助商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以确保艺术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艺术管理者还要具备创新和决策能力,能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做出合适的决策。
艺术管理的职责涵盖了艺术组织的全过程。
在艺术项目的策划阶段,艺术管理者需要与艺术家合作,确立项目的目标和方向。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管理者需要为艺术家提供支持和资源,并协调各项工作。
在艺术作品的推广和传播中,艺术管理者需要制定营销和宣传策略,与媒体和赞助商合作。
在艺术展览和演出过程中,艺术管理者需要负责场地租赁、活动组织和观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艺术管理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角色,需要在各种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才能。
艺术管理研究导论

艺术管理研究导论
《艺术管理研究导论》
艺术管理研究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它涉及艺术、管理和商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导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艺术管理研究的框架。
我们首先探讨艺术管理的定义和范围。
艺术管理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并涉及艺术组织、艺术家、艺术活动和艺术市场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有效的管理,艺术组织可以实现其艺术目标,并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艺术管理的核心领域和职能。
这包括艺术策划与制作、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筹款与赞助、艺术教育与培训、艺术法律与版权等。
每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艺术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艺术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然后,我们将探讨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艺术管理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如案例研究、实证研究、质性研究等,以深入了解艺术管理现象和问题。
同时,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为艺术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框架。
最后,我们将讨论艺术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艺术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艺术管理将更加注重创新、数字化、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导论,读者将对艺术管理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管理在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艺术管理学科

就 是 实 践 法 的 充 分体 现 。
2、理 论 法
赏 以及 后面 的过程 都 是艺 术 家 的思
想 在 驱 动 着 这 些 过 程 在 发 展 , 因 此 理 论 法 主 要 体 现 在 中 国 艺 术 管 对 于 艺 术 家 的研 究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理 学 科 发展 的 初期 所采 用 的 方法 , 在 艺 术价 值 表 达 阶段 ,这 个 过 这种 方法在 于研 究 先行 的原则 ,实 人们 深 深 的考 虑 ,我 认 为在 开 始 的 阶段 ,艺 术管理 是 在 艺术 活 动 中使 程 就是 艺 术 家创作 得 到 完成 ;这 个 践 没 发展 到 一定 程度 ,所 以只 能 靠 科 , 艺 术 是 在 物 质 得 到 满 足 后 才 被
和 完 成 的操 作性 学 科。也 许 后来 面 的 问题 ,艺 术 家前 期 的定位 和 个 性 对更 加复 杂 的艺 术 形式和 艺 术环 境 的 结合 对于 后 续 的艺 术 的成 功 商 业 而对 艺 术 管理进 入 深 入 的探 究 ,比 化 显得 异 常 重要 ;这 个过 程是 艺 术 如 利 用 管 理 学 的相 关 的 概 念 来 对 艺 家独 自思 索 的过程 ,也 许谈 不 上 管 术活 动和 艺 术 家进 行管 理 ;曹意 强 理 ,但 是 艺 术 家应该 有 自我 管 理 的 在 他 所著 的 《 艺术 管 理概 论 》中也 能 力 ,为 了 自己和 生 活 ,达 到 物质 提到 了前 面 一点 ,而 没有 触 碰后 面 和精神层次的双重满足。 的 问题 。 在 艺术 价值 再 现 阶段 ,这 个过 我 认 为 艺术 管 理 并 不复 杂 ,但 程 就 是 艺术 家 的创作 得 到价 值 实现 是也不简单。 的过 程 ,艺术 品 得到 欣 赏者 的理 解 2 艺 术 管理 的研 究对 象 、 和欣 赏 到最 后 的被 售 出。这 个 过程 艺 术 管理 的研 究 对 象 ,就 是 在 管理 主 要体 现在 组织 价 值再 现 的场 艺 术活 动 中 的各 个 因素 的集 合 :包 所 、联 系 买 家和 欣 赏者 。是偏 向于 括 艺 术 家、艺 术创 作 、艺 术 鉴 赏、 营销 管理 的部 分。 艺术组织 、艺术活动 、艺术产业 等 , 艺 术 产 业则 是 由无数 个 艺 术活 可 以从 艺 术 价值 构 思、表 达 、再 现 动 组 成和 规 模 化 的结 果 ,经 过 政府 这三个过程来理解。 的审 批 而形成 的行 业 区域。产 业 的 在 艺术 价值 构思 阶段 ,对 于 艺 发 展在 艺 术 活动 的进 步和 艺 术政 策 术 家 的研 究 ,我 们 首先 想到 的艺术 的指 引的双重 提高下 而发展 的。 家 的个 1 , 创 作风 格 ,毕竟 在 艺术  ̄ r tl 二 、艺术管理 的研究方法 1 实践 法 、 活 动 中管理 的对 象是 人 ,如 何让 艺 术 家在 整个 艺术 活 动 中发挥 出效率 实 践 法就 是 在 大量 实 践 的基 础 和完 美 的价 值 ,是 艺术 管理 者和 艺 上 而进 行 学 科研 究 的 方法 ,在 日常 术 管理 研 究者们 应 该 思考 的 ;对于 艺 术 活动 的 管理 中,通过 不 断提 升 艺术 家 人性 和创 作 的理 解和 尊 重就 的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进 行 总 结 和 探 讨 ,
艺术管理概论范文

艺术管理概论范文艺术管理是一门将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艺术素养和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
艺术管理涵盖了管理和组织艺术机构、策划和推广艺术活动、艺术市场分析和营销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艺术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艺术管理是指将艺术与管理相结合,把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运作的过程。
艺术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包括艺术、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艺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的管理和组织手段来提升艺术机构的效益,并促进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艺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递文化、表达情感,并对社会生活起到积极的影响。
艺术管理能够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艺术机构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效果,良好的艺术管理有助于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艺术管理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艺术生态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艺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艺术管理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其次,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国际化也给艺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艺术管理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
再次,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审美和娱乐,挖掘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任务。
艺术管理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引导和参与社会变革。
最后,艺术管理的核心是艺术家和管理者的协同合作。
艺术家是创造艺术作品的灵魂,他们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良好的管理环境来发挥他们的才华。
管理者则需要具备艺术素养和管理技能,在管理和组织艺术机构的过程中注重艺术的特殊性和创造性。
只有艺术家和管理者的密切合作,艺术机构才能有效地运作和发展。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将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1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接受管理理论的指导,以管理的基本规律为行动指南。
对一个管理者而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管理者,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管理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培养出色的管理者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理论价值,有别于其他学科,比如工程技术。
在工程技术应用上,只要遵循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通常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用同样的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飞机,一般都能飞得起来,一般无需对每一架飞机作个别的特殊处理。
但在管理上则并非如此。
由于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以及每一种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别,导致了同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异性。
所以,仅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
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懂得针对现实及管理与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对科学规律进行巧妙运用,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正是管理者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
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
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我们必须重视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从中感悟和提炼科学化的管理规律。
没有他们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
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所以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点。
艺术管理课程综述800字

艺术管理课程综述800字艺术管理课程是一门涵盖艺术与管理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具备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艺术管理课程进行综述,包括课程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
首先,艺术管理课程的内容涵盖了艺术与管理两个领域的知识。
在艺术方面,学生将学习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及其发展历程。
在管理方面,学生将学习组织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艺术机构运营与管理的核心要素。
其次,艺术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艺术管理课程,学生将具备艺术创作与管理的能力,能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与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运用管理知识与技巧,有效组织与管理艺术项目和机构。
此外,艺术管理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艺术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应对挑战。
第三,艺术管理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艺术管理课程还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管理的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艺术管理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最后,艺术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行业的专业化和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通过学习艺术管理课程,学生可以为未来从事艺术机构管理、艺术项目策划、文化市场营销等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艺术管理课程还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为艺术行业的领军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素养和能力。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艺术与管理领域的综合能力。
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艺术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论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
The disciplinary property of a theory of art management
院系:中央音乐学院
专业:艺术管理
姓名:梁川
学号:ZSB12200B00050
指导老师:王红梅
职称:教授
2014年3月
浅析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
The disciplinary property of a theory of
art management
梁川
( 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方向,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艺术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划分中的递属关系,“艺术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其学科属性应该划归于管理学知识体系之中,具有群体行为和群体价值性,学科的交叉性以及广泛的实践性。
[关键词]艺术管理群众性交叉性实践性
目录
内容摘要: (2)
目录 (3)
绪论 (4)
一,艺术管理学的群体性 (5)
二,艺术管理学的交叉性…………………………………………… 6-7
三,艺术管理学的社会实践性…………………………………… 7-8 四,总论…………………………………………………………… 8-9 参考文献……………………………………………………………9- 10
艺术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我国大学如火如荼地
开办。
“艺术管理”这一词组实际包含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指作为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的“艺术管理学”,其二是指作为一种办学或职能教育的“艺术管理专业”,这两种意思就是我们通常
所指的“学科”与“专业”。
“学科”与“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科是人类知识的分类;专业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专业的建立以学科为依托,它通过对各类学科知识的取舍,以课程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培养人才。
学科的划分是按照人类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来进行的,它具有比较明确的递属关系。
而专业的设置则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或岗位的人才需求来进行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
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
由此可见,专业是通过学科来间接建立某种递属关系,但这种递属关系并不一定十分明确,也就是说,“学科”可以有明确的“属性”,而“专业”则不一定。
“学科属性”这一提法也较之“专业属性”这一提法更具规范和严谨。
由于我国专业的设置一直是围绕规定的学科划分口径来进行的,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导致人们对“专业”的理解等同于对“学科”的理解,也直接把“二级学科”看成是“专业”,于是两个概念便经常被不加区别的混用,实际上这是欠妥的。
因此,我们讨论艺术管理的属性时,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指“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即“艺术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划分中的递属关系,而非“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一,艺术管理学的群体性:
“艺术管理”指专门研究艺术领域内管理活动、管理规律的学科。
当今人类的学术知识已明确分化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和人文学科三大领域。
从学科性质看,艺术管理学首先不属于自然科学,艺术本身包含了很强的人文成分,这注定艺术管理比起其他管理学科会带有更多的人文性质,但这也只能表明艺术管理是带有很强人文性质的社会学科,而不能否认其专业属性是社会学科,只不过这种社会学科需要更多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艺术品的审美内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
众所周知,人文学科是以人的观念、精神、情感、价值以及精神世界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艺术管理自然是研究人在艺术领域里的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它所关心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艺术家观念、精神世界的层面上,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艺术学”学科所关心的内容。
因此,艺术管理其归属点最终还是管理。
无论是宏观性的国家对艺术文化的行政管理,还是微观性的艺术中介管理,管理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促进艺术事业的繁荣。
艺术管理学是以艺术领域内的人类社会及社会行为为研究
对象的学科,尽管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领域—带有很强感性色彩的领域,但它毕竟是以这个领域的群体行为、群体价值为主要思考对象的,它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群体行为和群体价值上。
二,艺术管理学的交叉性
虽然艺术管理学在学科逻辑上递属于管理学,但作为职能教育的艺术管理专业,情况则可以相对灵活。
也就是说,我们争论
艺术管理专业到底设置在艺术院系培养更“正宗”更有“前途”,还是设置在管理系培养更“正宗”更有“前途”,并不是问题所在,这如同一个混血儿,我们非要争论他将来到底是在父亲的国家生活更有出息,还是在母亲的国家生活更有出息,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因为,专业的开办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的非单一性决定了我们在专业培养上可以存在一定弹性或侧重,实际上这也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比如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就同时具备了艺术学和机械学的两种学科特征,同样并存在于艺术院系和机电院系,两种院系培养的学生各有特点。
设置在艺术院系的工业设计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可以在造型、色彩上取得优势,毕业后可以在那种技术特征不是特别明显的行业中发挥专长,如:家具、玩具、服装、一般家用电器等行业;而设置在机电院系的工业设计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则更擅长于产品结构、材料、人机性能方面的设计,毕业后可以在带有较强技术特征的行业中实现就业,比如: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等等。
同样的道理,在国家确定好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课程框架的前提下,艺术管理专业同时设置在艺术院系或管理院系下,都可以起到互相促进、互通有无、相互弥补的作用,而不是谁吃了谁,谁代替谁!设置在管理院系下,学生可以更好学习经济、营销、人力资源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更容易具备经济分析的思维和头
脑,通过战略性思考、合理的资源配备,能更好的在艺术营销方面发挥优势。
这部分毕业生可以在艺术成果推广、艺术后期营销、经济成本核算等岗位中实现就业,以及在文化传播、艺术贸易、艺术产业运营等方面见长。
而在艺术院系下培养的艺术管理人才,由于有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他们对艺术创作、艺术策划、艺术流程等方面更有深入的体会和感受,这些学生将来可以在艺术单位的前期性工作,以及在强调艺术创作的单位中实现价值,如:艺术策展、节目策划等。
至于学术研究也是一样,艺术学出身的学者和管理学出身的学者都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
研究探讨。
试想,对于一个交叉性学科,如果仅仅允许具有其中单一学科背景的学者研究,这个学科肯定是先天性营养不足,也必然导致该学科发展缓慢甚至畸形!
三,艺术管理学的社会实践性
艺术产业的基本目标是为最广大的普通大众所服务,为最广大的普通大众所接受。
艺术管理专业不应淡化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群体、组织结构、经济流通等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分析,其知识结构也更严密,逻辑性更强。
换而言之,如果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只是给学生做了一些象征性的浅尝就戛然而止,最后仅仅是依靠于今后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积累的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难以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维,在工作中也容易导致经验型管理、作坊式管理,
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因此,管理学知识不应成为专业内容的点缀,系统学习必不可少。
对于艺术素养方面,艺术史、艺术理论知识也必须成为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来源,同样需要系统学习,因为艺术史论知识是无法依靠“感悟式”学习来获得的。
除此之外,至于艺术技能、艺术技巧方面倒不必作过高之要求,一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与他是否具备很强的艺术技能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艺术管理不把好的艺术宣传出去、营销出去,而只是一味地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共鸣者、交流者,这样的艺术管理就是大大降低了其社会实践的价值。
而这些艺术最终也只能成为水晶玻璃盒中做摆设的艺术,成为不能与人共享的“孤独艺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时期的要求下,更需要通过艺术管理的途径来把优秀的艺术积极推向大众,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因为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艺术理论者。
四,总论
综上所述,艺术作为一种为人们精神服务的形式,它必定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有的艺术形式会慢慢消失,新的艺术形式又会产生。
形式总是会变的,人文精神的主题却是永恒的。
过分强调艺术管理中的具体艺术
形式,将不利于艺术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艺术史发展的规律。
艺术管理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艺术管理学”,它是社会科学,把它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纳入到管理学学科体系中是合理的,也是合逻辑的,这是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而不是人为主观之判断。
但作为一种办学或职能教育的“艺术管理专业”,则可以实行多元化办学模式,也就是说,该专业设置在艺术系下还是设置在管理系下,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偏重于艺术学课程还是偏重于管理学课程,这都是允许的,这并不会破坏我们对艺术管理学科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反,它还能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来全面探索规律。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我们需要通过深化艺术管理学的研究来构建好该专业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培养的艺术管理人才有一个基本常态,而不至于千差万别。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曾晓虹著《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年第29-31页
[2] 夏学理、郑美华著《艺术管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2年版第23页
[3](美)威廉·伯恩斯著,杜雅文阎惠群译《艺术管理这一行》台湾五观艺术出版公司第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