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开发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小练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 “对仗”,俗称 “对对子”,是 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待,意义 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 辞方法。
这首诗中有哪些是对偶句?你还能 举出一些例子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返回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安 史之焚劫一空,满 目凄凉.此诗写于次年三月。
理清思路,背诵诗歌
忧国 伤时 恨别 思家 白头
满目疮痍的景 连天的烽火
全诗触景伤怀,忧国思亲, 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 法?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
诗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 和第六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因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在 形式上要求颔联、颈联内部形成对 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 •背诵这三首诗歌.
• 唐代伟大诗人。杜字子甫美,诗人常自称
少陵野老。自幼好学,7岁吟诗,20 岁开始十年漫游,接着困居长安 , 中年做小吏。安史之乱,被乱军所虏, 逃脱后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后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后携全 家入蜀,定居成都;曾一度入严武幕府, 严武死,离蜀东去,漂泊各地。大历五 年,贫病交加,病死于从长沙到岳阳的 船中。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工部”。
基础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 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
律诗由四联(八名)组成,每句五个字的 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 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 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 为颈联,七、 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 须对偶;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 史现实,被称为 “诗史”。在艺术 上,杜甫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 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达到了又一高 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人民命 运的深切关心,诗风 “沉郁顿挫”, 杜甫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课件PPT

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课件PPT

25杜甫诗三首——古今异义
老翁逾墙走 跑 行走 出入无完裙 衣裳 裙子
56.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37.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53.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94.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70.人生在世,总得有一种追求,尽管梦想还很遙远,现实还很残忍,但只要有信心,不放弃,不灰心,坚持了,努力了,即使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至少也会少一些遗憾。 35.人生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找”字。 43.我要像一块石灰一样活着别人越泼我凉水我的人生越沸腾。 22.比我强的人还在奋斗,我有什么理由不拼。 76.人生,要有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若不能使自己的人生辉煌,但也没有理由使它黯淡;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庸俗堕落;人生不在乎掠取多少,而在于追求过程的完美与卓越! 2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93.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47.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29.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50.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2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55.逆着光旳从来只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64.我努力赚钱,不是因为我多爱钱,而是这辈子,我不想因为钱和谁低三下四,也不想因为钱而委屈自己。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 大家都挺忙的。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 赏析 • 说明苍老的原因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所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

(chánɡ ān)。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
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
到长安(chánɡ ān)。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
次年三月。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自主(zìzhǔ)预习
4.文本(wénběn)初读,整体感知
第二十三页,共41页。
自主(zìzhǔ)预习
朗读课文给《春望》分二层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bǎo hán)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 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第二十四页,共41页。
合作(hézuò)探究
•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什么(shén me)意思? • 【交流点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
课堂(kètáng)小结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
平直,情景(qíngjǐng)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
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第三十页,共41页。
反馈(fǎnkuì)训练
• 尝试(chángshì)完成作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合作(hézuò)探究
• 3.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意思? • 【交流点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所盼:自
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 封(yī fēnɡ)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 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 的名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吗?
投: 投宿 逾: 越过
戍: 防守 已: 停止
一何: 多么
犹得: 还能够
附书至: 捎信回来
绝: 没有了
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新: 最近
自学目标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 能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吗?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 官吏捉人的故事。 2、写了哪些人物 ?你对这些 人 持怎么样的看法?

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
尾 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一定要。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 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七八句化用孔子“_登_泰__山__而__小__天_下____”之句,深化主旨。
象 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 征 意 义 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春望
其情真意切,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望》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 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_伤__痛_、__愁__闷__程度之深。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_老__将_至__矣__,更平 添一份悲哀。
“三吏” “三别”的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 乱之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 阳一带又经骚乱。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释义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 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赏析
虽是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释义
1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 、花因感伤时局而流泪,鸟因家人别离而惊心。(拟人)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如何?齐鲁青未了。

释义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 映着辽阔无比的齐鲁大平原。

“望”的角度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释义:见课本
“望”的角度: 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释义: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 都要睁裂。
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5课杜甫诗三首_课件新人教版1BI

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5课杜甫诗三首_课件新人教版1BI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修辞: 对 偶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国都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虽在, 春天降临,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忧国伤时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________ 的感情。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修辞: 对 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借花鸟之景抒______ 感伤 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 感时伤别 ,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因_________ 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 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 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
a.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b.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c.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深入研读,结合诗句来赏析该诗炼字炼句的特点。
“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 这首诗歌以一_____ 自然景物 ,有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________ 议论 (表达 描写 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 ____、抒情 ____、_____
方式)兼而有之。 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
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课件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横蛮气势、悲凉地步
第一部分:交代了故事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对偶句) 强烈对照
❖ 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 “妇”的尖锐矛盾。
❖ 一“呼”、一“啼”,一“怒”、一 “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 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 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突然 的横蛮气势。
阴阳割昏晓。 分割。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虚实结合)
荡胸生曾云,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决眦入归鸟。 映入眼帘;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会当凌绝顶,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一览众山小。
重重山峦都显得微小了。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杜甫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縻出诗人早昂年扬向__上__、__积__极_进取

人生态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 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 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不免感慨万端。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1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1

逾( yú )吏( n) 妪( yù )
没有完好的衣服 逾: 越过;翻过 无完裙: 低微断续的哭声 一何:何其、多么 泣幽咽: 上前说 老妪:老妇人 前致辞: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且偷生: 苟且活一天算一天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 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怎能不沉重?
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 、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 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 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 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 乱”. 。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 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 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 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 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 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 中央的 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 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 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________”字, 二是诗句中的“________”一词。
• 望。 • 会当。 ——终当,终要。
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 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进行品析。
• ①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 的形象。(内容) • ②一个“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 人的情感,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 色,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语言) • ③一个“割”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高大雄 伟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 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语 言)
• 泰山是什么样子的?
•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
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哪 句是虚写?哪句是实写?
• • • •
虚写: 造化钟神秀。 实写: 阴阳割昏晓。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哪个字展开描绘? “造化钟神秀”和“阴阳割昏晓”两句, 分别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决眦入 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语气 助词 什 么

不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大 聚 神奇 自然 集 秀丽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 …小
通“层”,层 裂 开 层。 收 入
山 山分开 昏 明 南 北划分 暗 亮
终当,终要。登上 顶峰
看 所有的
“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齐 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朗读正音
视频朗读
音频朗读 dài



l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éng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 胸 生 曾 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字词解释
诗歌通过对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描绘,抒发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 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杜 甫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 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 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 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其诗风沉郁顿挫,被奉 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 吏”、“三别” 《春望》《登高》 《羌村》《北征》《蜀相》《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吏”“三别”
• 三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 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 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 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 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 体解释。
• 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地域之广大; • 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山势之高大雄伟和 景色之神奇秀丽; • 颈联写细望,描绘泰山之层云和归鸟; • 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诗人之豪情 壮志。
•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 三别:
•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 《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春望》“三吏”、“三 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 • 望。 神奇秀丽。 高大雄伟。 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 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 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 感强,便于记诵。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杜甫的《望岳》中有哪些对偶句? 把它们找出来。 •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的是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 满眼河山,大地已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佚名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因曾经居住在长 安城南的少陵,故自称少 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 “李杜”。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使 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有《杜工部集》传世。
朗读正音
视频朗读
音频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hún shèngzān dǐ jiàn
字词解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挠 简直 一种束发的首饰/插上簪 能够承受
值得
用诗中的词回答下列问题
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 特点? 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家 庭带来什么? 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 明了作者的感受?
●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


杜 甫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 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 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 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 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