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巩固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巩固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巩固练习《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说明:本同步练习包括:一、文言词义归纳;二、基础知识;三、拓展阅读;四、直击中考。

一、文言词义归纳1.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③相与..步于中庭()(2)欲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解衣欲睡()(3)书①答谢中书书()②答谢中书书()2.古今异义①晓雾将歇.()②夕日欲颓.()③沉.鳞竞跃[ ]④四时.俱备()⑤沉鳞.竞跃()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盖.竹柏影也()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⑫月色入户.()⑬相与步于中庭..()3.词类活用①五色交辉.()②相与步.于中庭()4.特殊句式①相与步于中庭()②解衣欲睡()③盖竹柏影也()二、基础知识。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水中藻、荇.交横()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同“欤”)C.盖竹柏影也(大概是)D.相与步于中庭(散步)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B.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歇息,休息)C.月色入户.(古义:门户,窗户。

今义:住户)D.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思考。

今义:思念)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B.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C.盖.竹柏影也(发语词,大概)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默写填空。

(1)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2)苏轼,字子瞻,号,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作为“闲人”他有怎样的收获?13.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1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01(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1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01(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其奇者()晓雾将歇.()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五色交辉.(6)猿鸟乱.鸣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B.四时俱.备五味俱.全C.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清.流见底清.荣峻茂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习题)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习题)原卷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弃医从文,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答谢中书书》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黄鹤楼》描写了古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思想感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郦道元《三峡》)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段《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段《三峡》节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讲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讲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讲义一、读文章,理解词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有________ 、,喻体是、。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课后练《短文二篇》一、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词语(1)《答谢中书书》五色交辉交辉:晓雾将歇歇:夕日欲颓颓:沉鳞竞跃沉鳞:与其奇者与:(2)《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中庭:积水空明空明:盖竹柏影也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耳:2.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

4.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1)“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5.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对其中“闲人”的理解。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6. 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篇随笔性的小品文叙事简洁,写景如绘,将抒情寓于叙事与写景之中,传达了复杂而微妙的心境。

B. 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念无与为乐者"体现了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C. 文中首句的“欣然”一词,使作者见到张怀民后的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11 短文两篇★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晓雾将歇(xiē)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项寝qǐn;B项遂suì;D项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古来共谈(共同)B.夕日欲颓(坠落)猿鸟乱鸣(纷乱)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盖竹柏影也(只是)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高峰入云(耸入)但少闲人(只是)【答案】C【解析】C项中的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盖:大概是。

故选C。

3.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 水中藻、荇/交横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A【解析】A项的正确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选A。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C 项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

D项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故选B。

5.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一项(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五色交辉。

C.念无与为乐者。

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案】B【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故选B。

6.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 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答案】A【解析】A项之:的/代词;B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之:的/的;D项之:代词/之:代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11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康乐以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实是欲界之仙都孔子云:何陋之有?5. 根据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展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 ”。

6. 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与《答谢中书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体现清高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B.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札翰”等,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们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的感情或见解。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4.晓.物将歇.()()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二、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填空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一、1.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共同谈论的话题(动作名)2.交相辉映3.四季全、都具备4早晨消散5.坠落潜鱼跳跃6.确实、的确人间美丽的地方7.不再欣赏那些(这些)奇异的山水(形作名)二、1.山川江河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就是文雅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2.江河两岸的岩石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附习题)
苏东坡名号的由来 苏轼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东坡这 个别号的由来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合。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 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 府要来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 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书斋,
考虑,想到。
作者的朋友,当时 也贬官在黄州。
院子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共同,一起。 均为水生植物。
形容水的澄澈。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大概是。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 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 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 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 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 竹柏的影子
2.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染出一个怎样 的境界?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 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 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 亦幻的美妙境界。
3. 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试简要分析包含 哪些情感? 文中包含的情感有以下几种: ①赏月的欣喜;②贬谪的悲凉; ③失意的落寞;④自我排遣的达观; ⑤人生的感慨;⑥漫步的悠闲。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 年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 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 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 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 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同步练习

11《短文二篇之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岸石璧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B.猿鸟乱鸣沉鳞.竟跃(lín)解.衣欲睡(jiě)C.积水空明能与.其奇(yù)欣然起行.(xíng)D.四时俱备藻荇.交横(xìng)竹柏.影也(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yào)B.与.其奇者(yù)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竹柏.(bǎi)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惊湍飞瀑,晴湖雪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

(1)欲①夕日欲.颓②欲.穷其林(2)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③相与.步于中庭(3)书①答谢中书书.②即书.诗四句7.【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盖.竹柏影也:(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默写(共4小题)8.《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1.比拟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②念无与为乐者—(2).以下句子中的7〃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①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二篇》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二篇》 同步训练(含解析)

《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6.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B.实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自康乐以来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康乐以来/以我酌油知之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下面对《答谢中书书》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由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色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0.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试题共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

一、重点实词(加粗字词为高频词)(1)古来共谈共:(2)四时俱备四时:俱:(3)夕日欲颓頽:(4)沉鳞竞跃竞:(5)实是欲界之仙都实:(6)自康乐以来自:(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二、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之: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者:三、句子翻译(加粗字为翻译关键字)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问题探究1.文中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五、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领悟)2.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晓:早晨)B沉鳞竞跃..(竞跃:竞相跳跃)C.夕日欲颓.(颓:坠落)D.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际)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 《马说》)B.晓.雾将歇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亦不可以己乎( 《鱼我所欲也》)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5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能与其奇者________
自康乐以来________
3. 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1)
【综合练习】
1.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各题。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பைடு நூலகம்1)
【综合练习】
1.
【答案】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给谢中书的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①对偶
②对偶,借代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
..俱备四时:四季
(4)晓雾将歇.歇:消散
(5)夕日欲颓.颓:坠落
(6)沉鳞
..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拓展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
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人名。

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沉鳞.竞跃鳞:鱼
(2)未复有能与.其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许: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暇:空闲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0.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2分)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1.【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4分)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
人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划分句子节奏
【典型例题】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限断两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技法点睛】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二石兽/并沉焉”。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如“何陋/之有”。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积累运用”T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