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税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现行增值税政策改革的几点思考
征税 面过 窄 。营业税 是对 在 我 国境 内
有 偿 提供应 税 劳务 、转让 无 形资 产 和
会 降低税 收收 人 .但从 长期来 看是 对
税 基 的涵 养 。
19 9 4年 分 税 制 改 革 时 中央 财 政 和地
方 财 政 相 互 妥 协 的 产 物 。这 种 征 收 格
( 世界经济低迷 , 二) 改革正 当其 时 当前 世界 经济 的形势 是美 国尚未 完 全 从次 债 危 机 的 阴影 中走 出来 , 欧 洲 又陷入 主权 债务 危机 的漩 涡 . 日本 多 年来经 济持 续低 迷 .始 终没 能从 泡
种 增值 税 占税 收 的 比重却 持 续 下 降 : 从 最 高 峰 的 4 % 占 比降 到 2 %的 占 9 8 比, 呈现 这种 现象 , 从统 计数 据来 看 单 好像 是税 收 的增长 速度快 于增 值税 的
的 需 要 。 国 颁 布 了 《 于 在 上 海 市 开 我 关 展 交 通 运 输 业 和 部 分 现 代 服 务 业 营 业
展 不 同步 的现 象 ,实 现经 济和 税 收的
同步 发展 、 和谐发 展 。 革 的真实 意义 变
局是 一种典 型 的选 择性 征收 ,破 坏 了
糍 嚣
增值 税 的抵 扣链 条 ,不 能充 分发 挥增
值税 作 为 “ 性 ” 种 的优 势 . 想充 中 税 要 分发 挥 增 值税 作 为 中性 税 种 的优 势 , 就要 尽 可 能 的 做 到 “ 税 基 ” 应 该 涵 宽 , 盖所 有 的商 品和服 务 。随着 国民经 济 的持 续发 展 ,税 收体 制 改革 的不 断 推 进. 营业 税 改增值 税 势在 必行 。 ( 财 政 收入 稳定 增 长 , 值 税 一) 增
我国资源税制改革的思考
威专家的建议, 资源税改革的思路可从征收范围、 税负水
平、 计征方式 、 征收环 节 、 税 收优 惠政 策等角度 出发 。一
方 面, 现行资源税分类中 , 除去 已包括 的绝大 消 耗量 的 自然资
[ 作者 简介] 古群 芳 ( 1 9 8 8一) , 男, 汉族 , 江 西赣 州人 , 助教 , 硕 士 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 公 司理 财、 税务筹划; 张
析我 国资源税制 改革现状 的基础上 , 阐述资 源税制 改革 的研 究背景 与研 究意 义, 分析 我 国资源税 的发展 现 状, 以及存在的征收范 围狭窄 , 单位税额过低 , 计征 方式调 节力度 小, 征 收环节较 单一 , 税收优 惠政策调 节作
用降低 等问题 。提 出资源税制 改革 的五 大建 议 : 扩 大征 管 范 围, 提 高税 负水 平 , 改革计 征方 式, 增 加征收 环
财税 审计
2 。 1 6 年第 1 。 期
l 1 5 7
我 国资源税制 改革的思考
古群芳 张 方
( 赣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 目前 , 我 国现行的资源税制与 国内外经济发展 形势不 匹配 , 未能充分发挥 出其宏观调控作 用。在 分
量巨大的矿产资源 , 但存在资源供需紧 张、 环境 污染 加重 等现实问题 , 现行资 源税对 调节 资源利 用率 和保护 资源
方面的功能不足 , 因此 , 资源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 针对资源税制 的改 革 , 我 国许 多学者 都进 行过 深入 研究 , 祝遵宏 ( 2 0 0 8 ) 针对 资源税制 的构成要 素 , 主要从征 收范 围、 税 负水平 、 税率 形式 等方 面寻求 改革思 路 ; 马蔡
对当前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问题 ,如地 方税 主体 税种 的设 计 问题 , 以使 “ 营 改增 ”尽 快形 成改 革 的配套 措施 ;从税 制 改革 的总
体 考虑 ,可 能税 制与 财政 体制 的配 套 问题更 为迫 切 ,对 于 财政 体制 的 改革实 际上将 构 成深化 税 制改 革 的基础 条件 。没 有 明确 的财政 体制 改革 的思路 ,将 直接 制约税 制 改革 的步伐 。 综上 ,当前 的税 制 改革 已经站 在 中国新 一轮 发展 的重 要关 口上 ,税制 改革 的成败 将对 新 的经济
予以完善 。
关键 词 :社会转型 ;税 制改革;地方税制
中图 分 类 号 :F 8 1 0 . 4 2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1 2 8 0 ( 2 0 1 3 ) 0 6 — 0 0 2 9 — 0 6
当前 ,我 国 已经 进入 社会 转 型 的关键 时期 ,社会 矛盾 凸显 ,深化 改革 成为 本届 政府 的重 要任 务 , 而 且 ,行 政 审批制 度 改革 等 一些 重 要领 域 的改革 已经开 始 ,并取 得 了重 大成 效 。财税 体 制 改革是 这
. 『 欠 清
2 0 1 3 年 第6 期( 总 第8 2 期)
对 当前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杨 卫 红
内容提 要 : 当前 中国的税制 改革 处在社会转型 的关键 时刻 ,必须深刻分析存在 的 问题 , 综合施 策,对 改革 的内容 、进程作 出顶层设计 , 并 主要从地 方税 制建设 、结构性减税政策设计 、 改进收入 分配税 收政 策 、加快 环境税 制立法 步伐 以及健全税 制 改革保 障机制 建设 等五 个方面
三 中全 会 提 出的 “ 分 步实 施税 收 制度 改 革 ”的任 务和 “ 简税 制 、宽税 基 、低税 率 、严 征 管 ”的原 则 进 行 了逐 步 改 革 。这 轮 改革 相 对 于 1 9 9 4年 全面 、大动 作 的税 制 改 革而 言 , 是一 次 结构 性 、渐 进 式
关于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及税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及税制改革的思考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税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字经济税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更是涉及到税制公平、效率和创新的问题。
因此,对数字经济税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动税制改革,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经济税收问题的挑战税收征管难度大:数字经济具有跨国性、匿名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收来源,导致税收征管难度加大。
税制适应性不足:传统税制主要基于实体经济设计,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导致税收漏洞和避税现象频发。
税收公平性问题:数字经济中的新型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可能导致税收负担不均,破坏税收公平性原则。
二、税制改革的必要性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制改革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数字经济的特点和需求,确保税收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促进税收公平和效率:税制改革需要关注税收公平和效率问题,确保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在数字经济环境下能够公平承担税收负担,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稳定:数字经济税收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税制改革需要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税制改革的建议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税务机关的数字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与跨国税务机关的合作,共同打击数字经济领域的税收违法行为。
优化税收制度设计:针对数字经济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税收制度,确保税收负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关注新兴业态的发展,及时调整税收政策,避免税收漏洞和避税现象的发生。
强化税收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数字经济企业的税收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依法纳税;同时,要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税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总之,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及其税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课题。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数字经济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和征管体系,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
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思考
把 握税 制 改革 的三大 关键
所 上升 ; 在不 同产 业或 行业之 间 、 不 同地
区之 间以及城 乡之 间 的收入差距 也在 逐
税 制 改革要 紧紧 围绕转 变经 济发展
步拉大 ; 不 同个 体的收入差距在 扩大。这 些问题集 中表现 为“ 两个 比重 ” 不断下 降 ,
即“ 居 民收入 占国 民收入 的比重” 以及 “ 劳
改革动向◇
轰 靖吾 量
添化罪国税制改革的思考
郁
摘
红
要: 税制改革事关 国家、 集体和个人 的 出 了我 国税制 改 革 的方 向 和具 体对 策 。 紧 围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促进产业结构
利益, 涉及经 济和社 会 的全 面发展 , 是 维护 市 税 收制度作 为众 多经济 制度 中的关 键一 优 化升级 的导 向 , 形成节 约能 源资源 , 保 场 统一 、 促进 社会公 平 、 实现 国家长治 久安 的 环, 不仅影响 当下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护 生态环 境 的产 业结 构增长 方式 和消 费
服务 的均等 化 , 对 于现 实的公共服务 的供
给 能力 以及 财政 的供 给能力 提 出了更高 国 际金融危 机对我 国经 济发 展方式 也形 国税 收 总收入 达 到 了 1 0 0 6 0 0亿元 , 年 均 的要求 。随着 这轮国际金融危机 的爆发 , 2 0 %的高速 增 长令 世界 瞩 目。但 是在税 成 了倒 逼机 制 。长 期通 过耗用 大量 能源 上 至决策层 , 下至普 通百 姓 , 一再发 出尽 在 快 出台切实有效措施 、 收高速 增长 的 同时税制 也面 临 了严 峻挑 资源等生产要 素换取的经济总量扩 张 , 在解决收入分 配问 各类约束性 题 上 取 得 实 质 性 突破 的 强烈 信 号 和 呼 战 。从 众人 关注 的房产税 到众 人热议 的 我 国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不强 , 矛盾 E t 趋 突出 的状 态下 无法 延续 。依靠 吁 。这不 仅是 因为 收入分 配差距 过大 已 个 人所得税 , 从增值税 的转 型到“ 营改增 ” 的试 点 , 众 多税收改革 日益成 为社会 大众 资 源能源 的大量投 入来 赚取 国际产 业链 经 被确诊 为我 国 内需 不足 的深层 根源之 以牺牲环 关 注的焦点 , 税收再也不仅仅是 一个 专业 低端的微薄利 润之路 不可持续 , 更是 因为 日趋尖锐 化的收人分配矛盾
关于我国税制的思考
税 、社 会保 障税 则成 为其 税 制结 构 中 的主 体 税 种 。而 我 国 方 面 运 用 市 场 经 济 “ 看 范 洁 深圳 市市政设 计研 究院 5 0 1 3 8 5 不 见 的手 ” 节 经 济 , 调 另 方 面 实 行 “ 府 政 主 导型 经济 ” 政 府仍 然参 与直接 生产领 , l%。 0 域 , 府 宏 观 经济 政 策 发挥 巨大 的作 用 , 政 也 【 章摘 要 】 文 与之 形 成对 比的是 经济 较为 发达 的 就 决 定 了我 国税 制 结 构 的 选择 必 须具 有 中 近 年 来 我 国 经 济 呈 高 速 增 长 的 趋 OEC 国家 , 们所得税税 收 占全部税收 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色。 D 它 势 ,经 济 总 量跻 身世 界 前 列 ,逐 步 完成 收入的 比重平均 高达 6 %, 流转税依赖 2 对 了市场经济的转型 ,作 为国家宏观 调控 对关税依赖极其微弱 , 流转税 约占 四 、我 国税 制改 革 的发 展趋 势 的重要 手段 ,我 国的税 收政 策仍 然存在 性 不大 , 税 收总收入 3 %左 右 , 0 其明显表现为所得 通 过 以上 的 分 析 , 国 有 必 要 根 据 现 我 许 多改 进 的地 方 。 税 为 主体 的税 制 结 构 。从 2 纪 8 年 代 阶 段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展 要 求 进 行 税 0世 0 中期起 , 西方发达 国家纷纷对税 制结构进 制优化 , “ 以 拓广税基 、 普遍 征收、公平税 【 键词 】 关 行调 整, 出现了所得税 比重下降 , 社会保 险 负 、 励 竞 争 ” 原 则 优 化 我 国税 制 结 构 。 鼓 为 税 制 结 构 ;制 约因 素 ;税 制现 状 ;税 制 税 和 一般 商 品 税 比重 上 升 的 趋 势 。进 入 2 ( ) 生 产 型 增 值 税 转 为 消 费型 增 值 税 1 一 将 改 革 世 纪 以 后 , 制 结 构 的 这 种 变 化 在 一 些 国 税 我 国 目前 实 行 的 是 生 产 型 增 值税 , 即 引 言 家呈 加 快 趋 势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目前 发 达 国 对 企 业 购 进 固定 资 产 中所 含 的税 金 不予 抵 从 1 9 年 我 国 实 行税 制 改 革 开 始 , 家在 控制传统税 收增 长的 同时 , 94 我 越来越重 扣 。 就 整 个 社 会 来 说 , 一 方 面 影 响 了企 它 国 的 税 收 收 入 一 直 呈 现 高 速 增 长 的 趋 势 , 视 环 境 税 的调 节 和 筹 资 作 用 , 开 征 与 环 业 向资 本 密 集 型 和 技 术 密 集 型 及基 础产 业 并 2 0 年 达 到 4 6 2 9 亿 元 ,与 1 9 年 相 境 相 关 的税 收 。这 样 做 一 方 面 可 以抑 制 经 投 资 的积 极 性 ; 一方 面 , 大 了出 口产 品 07 5 1 .9 94 另 增 比,年平均增长为 l .%,远远超过 了我 济 发展对 环境 的破 坏 , 83 另一方 面还可 以为 的 成 本 , 弱 了 出 口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 削 国G DP的增 长 幅度 , 是 高 速 增 长 的 税 制 政 府 筹 集 一 定 的 财 政 资金 。 但 使 得 内资 企 业 在 国 内市 场 的竞 争 中处 于 不 是 否 意 味 着 一 个 完 善 的 税 制 结 构 呢? 现 行 利地位 。而消 费型 增值税 , 不仅允许企 业 的税 制 是 否 符 合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仍 然 有 三 、决定 税 制结 构 的 制约 因素 在 购进 原 材 料 时 扣 除 所 支 付 的 增 值 税 , 而 待 思 考 。就 我 国 目前 的 税 制 而 言 ,结 构 呈 税 制 结 构 是 税 收 制 度 的 基 础 内容 。一 且 允 许 企 业 购 进 固 定 资 产 时 扣 除所 支付 的 现 以下基 本特征 :一是 以商品税 为主体 , 个国家在一定时期 内采取怎么样 的税 制结 增值税 。就我 国在东北和 中部六省 区税改 商 品 税 收 入 达 7 % 左 右 ,高 于 其 他 发 展 中 构 , 以人们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0 不 而受多种 试点 的情 况来看 , 实行生产型 增值税 向消 国家 的 平 均 水 平 。 二 是 所 得 税 处 于 辅 助 税 客观条件 的制约 。其中主要 的制约因素有 费 型 增 值 税 的 转 型 , 利 于 企 业 税 负 的 减 有 种地位 , 发展前景看好。 是财产税 、 但 三 资 以下 三 点 。 轻 , 利于促进 投资增长 、促 进高新技术 有 源 税 等 其 他 税 种 在 我 国 税 收 体 系 中仅 仅 起 ( )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一 经 企业发展 。 到 补 充 的 作 用 ,收 入 比重 较 小 ,1 年 间 大 1 经济 发展 水 平 是 决 定 一 个 国 家税 制结 ( ) 二 完善和落实具有特定功能 的辅助税种 致 保 持 在 1% 以 内 。四是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资 构 的 重 要 因素 。我 国与 西方 发达 国 家 的 人 0 为 补 充主 体 税 种 在 实 现税 收政 策 目标 金 的 筹 集仍 以基 金 的 形 式 存 在 , 尚未 建 立 均 国 民生 产 总 值 存 在 一 定 差 距 , 就 直 接 中的 不 足 , 根 据 税 收 环 境 的 变 化 , 现 行 这 应 对 起社会保 障税 制度 。 制 约 税 收 收 入 占国 民收 入 的 比重 。 以主 体 税 制 中的辅助 税种 进行 相 应的调 整和 完 税 种 的 选 择 为 例 , 方 发 达 国 家 以个 人 所 善 , 之 更 加 符 合 经 济 发展 的需 要 。 西 使 二 、我 国现 行税 制分 析 得税 为主 体 , 以我国为代表 的发展 中国 ( ) 化税 制结构 , 而 三 优 促进企业公 平竞争 经过 1 9 9 4年 以来 的税 制改革 以及 以 家以流转税为主体 。个 人所得税 是对 个人 2 0 年 1 1日开始我 国实行 内外统 08 月 后 的调 整 ,我 国 已经 逐 步 形 成 了适 应社 会 纯 收 入 征 税 。 在 市 场 经 济 发 达 的 情 况 下 , 2 % 的所 得 税 制 , 5 这样 与 原 内外 资 企 业 主 义市 场 经济 发展 的税 制结 构 。历 年 来 流 个人所得税 税源较为 稳定 , 这是普遍 征收 所 得税 相 比 , 低 了总 体 税 率 水 平 , 降 同时 由 转 税 和 所 得 税 占总 税 收 收 入 比重 的 9 %左 个 人 所 得 税 的基 础 , 从 我 国 总 体 上 看 , 0 但 人 于 降 低 了 内 外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的 法 定税 率 , 右 ,是 我 国 主 要 的两 大 税 种 ,其 中流 转 税 均 收入不高 , 特别是 占我国 人 口绝大 多数 也有 利于 我 国企 业 参 与 国 际竞 争 和 增 强对 占 的 比重 均 大 于 6 %左 右 ,呈 现 中低 收 入 的农 民收入偏 低 , 0 只够 甚至很难 维持基本 跨 国资本的吸 引力 。 困 国 家 的税 制 特 征 。企 业 所 得 税 、外 商 投 资 生 活需要 , 存在大量 自给 自足 经济 、分散 企 业 和 外 国企 业 所 得 税 及 个 人 所 得 税 法 并 经营 和实物 经济 , 人所得税 失去普遍征 个 【 参考 文 献 】 存 的所 得 税 所 占 比例 逐 年 上 升 , 人 所 得 收 的 可 能 。 个 4 、盖地 税 务会 计与纳税 筹划[】沈 M. 税年平均增 长率 2 %, 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 ( 各 国政策因素导 向不 同 1 二) 阳 : 东北 财 经 大 学 出版 社 ,2 0 . 0{ 国 企 业 所 得 税 年 平 均 增 长率 3 %, 业 所 4 企 税 制结 构 与财 政 税 收 政 策 目标 也 有 一 2 、李玉枝 ,刘先涛。浅论企业税收筹 得税年平均增 长率 3 %, 5 以上三项 合起来 定 联 系 。 以 “ 场 主 导 型 经 济 ” 为 典 型 的 市 划[]企业 经 济 ,2 0 , () 4 9 . J. 0 3 4 :9 - 5 构 成 的 所 得 税 年 平 均 增 长率 2 %, 得 税 美 国, 社会经 济运行 的调控主要通 过市 4 所 对 5 、贾康 ,王桂 娟 。改进 完善 我 国环 境 成为 国家税 收收入 的重要 来源 。财产税 、 场机制 的作用来 完成和实 现 , 只有 在市场 税制的探 讨[ . 务研 究, 0 0 ( ) J税 ] 20 , 9: _ 行为税 作为流转税 及所得 税的必要辅助税 失 灵 的领 域 , 府 才 直 接 干 预 。 与 之 相 适 政 4 5— 4 8 种 , 占 比重 偏 低 ,占的 总 税 收 比 重 不 足 应的 , 有 良好 “ 所 具 中性 ”的直接税如 所得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内容的心得怎么写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内容的心得》一、引言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也事关着全国人民的福祉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围绕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观点进行阐述。
二、深入评估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内容1. 税制改革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包括了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落实、税收征管的完善等内容。
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落实则能够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税收征管的完善则能够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保障税收的稳定增长。
2. 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包括了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等内容。
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能够有效解决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则能够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3. 财税体制改革的综合效应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了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两者的效应。
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综合效应能够为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政策和措施,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切实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确保改革措施的协调和一致性。
希望经过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应对1. 政策有效性问题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策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各项政策和措施需要确保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关于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及税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数字经济税收问题及税制改革的思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字经济的发展给税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税收制度难以完全适应新型经济业态的发展,数字经济的特点和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问题,税收制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一、数字经济的特点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虚拟化、无形化、全球化、高度智能化等。
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经济具有更强的跨境性、不可触及性、信息性和网络性。
这些特点使得数字经济的税收问题更为复杂和困难。
二、数字经济的税收问题1. 跨界交易难以征税。
数字经济具有跨境性,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但传统税法往往只涉及本国的税收范围,跨境交易难以界定和征税。
2. 权责不清导致税收争议。
在数字经济中,企业主体和交易活动之间往往边界模糊,税收主体和应纳税负责权责不清,导致征税难度加大,税收争议频发。
3. 税基侵蚀和避税风险增加。
数字经济的跨国性和虚拟性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巧妙的税收规划和避税手段,将利润移至低税率或零税率国家,从而降低缴纳的税负。
4. 互联网平台经济征税困难。
互联网平台以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数据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收入,但在征税过程中往往存在隐性和灰色的问题,导致难以征收税款。
三、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考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问题,税收制度改革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针对数字经济的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考:1. 完善跨境征税机制。
建立跨国企业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不同国家税收信息的共享和比对,减少税收避税和漏税现象。
2. 强化数字资产征税管理。
建立以数据为税基的征税模式,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监控和评估,规范数字经济领域的税收征管。
3. 加强互联网平台征税监管。
建立互联网平台合规监管机制,加强对平台收入和用户交易数据的监管和调查,防范和查处税收逃避行为。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路径:基于税制与征管互动关系的思考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路径:基于税制与征管互动关系的思考一、概述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税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经济以其高效、便捷、跨界等特性,深刻改变了经济活动的形态和模式,进而对税制的适应性、公平性和效率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路径,成为当前税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税制与征管之间的互动关系愈发紧密。
税制的完善与创新能够为征管提供有力支撑,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征管的强化与升级也能够推动税制的进一步优化,确保税收政策的落地生效。
我们需要从税制与征管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税制的影响,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税制改革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确保税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流失和不公平现象;二是如何提升税制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为数字经济提供稳定、可靠的税收环境;三是如何加强税收征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税收征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四是如何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跨国税收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税制与征管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数字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逐步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税制体系,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与特点数字经济时代,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这一时代的来临,不仅标志着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也对传统的税收制度和征管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电子商务的兴起,到智能制造的普及,再到共享经济、数字金融等新兴业态的涌现,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必须加大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完善现行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下面就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负担当前我国税收结构主要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较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税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成本之一,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应该逐步减少间接税的比重,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比如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缩小税收范围,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比重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激发经济活力。
二、深化税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对税收征管的深化和完善是当前税收改革的重点。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税收不公平、逃税漏税现象严重,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损失,严重影响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应该加大对税收征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税收征管的技术支持和监管力度,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打击逃税漏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三、建立健全税收政策体系,促进税收协调发展税收政策是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税收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税收改革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税收政策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税收政策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导致税收政策的协调发展难度较大。
应该建立健全税收政策体系,加大对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的实施监管,建立健全的税收政策协调机制,保障税收政策的协调发展,促进税收政策的公平和有效实施。
四、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税收体制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挑战。
跨国企业逐利性强,跨国资本流动频繁,使得跨国企业在税收规避和逃税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体系的完善也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在税收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一、税制改革的难点1.体系复杂化目前我国的税制相对较为复杂,税种多、税制交错,交纳方式也不尽相同。
这使得纳税人往往难以理清各种税收政策的关系和重点,也增加了公司的会计与纳税人员的工作难度。
2.税基确定困难税基就是税收的对象和范围,而我国现行的税制在税基确定上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纳税对象的认定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监管手段也较为繁琐。
这就给了一些企业机会,例如模糊财产、缩小盈利空间等逃税手段,导致我国的税收征收效果达不到预期。
3.税收透明度不足税收透明度是一个国家税制健康发展的基础。
而在我国,税收的透明度还不够高。
尤其是在税收征收和审查方面,公民和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和保护。
税收透明度不足会导致个人和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不信任,甚至影响国家税收收入增长。
二、对策探讨1.简化税制针对我国税制复杂化问题,可以考虑通过精简税种、取消重复税收以及统一缴纳方式等手段来简化税制。
企业也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高会计及纳税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纳税效率。
2.完善税基税收透明度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税基的不确定度。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税基认定机制,并加强税务管理部门的协作。
此外,加强税务管理员工资待遇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保障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税收透明度为了建立高效的税制,我们需要加强税收政策的透明度。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刊发税收政策通报和公告,同时通过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的协调,保证纳税人得到足够的保护。
总之,税收体系改革涉及面广,人群众多,而且解决的问题多样化,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侧重于单一的解决方法。
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以便打击税收逃避和骗税行为,提高税收集征的质量和效率。
新时期完善优化地方税制的思考
尤 其是像 新疆 这样经 济欠发 达 的西部 省 区 ,地 方税 收人对 地方 财力 的支撑 能力在 逐年 降低 ,相应 对 中 央转移 支付 的依赖程 度却越 来越 高 ,新疆 依赖 度 由
过去的 6 0 %上升到 现在 7 0 %左右 ,即三分之 二的 财
政支 出依赖 中央转 移支付 ,财 政保 障与 需求 之间 差
临着承 担支持 建设 、 服务 民生 、 保 障改 革 发展 等方 面
日益重要 的职 能任 务 , 因而必须 要有 一个 充裕 持续 、
稳 步增 长 的地 方税 收做 支撑 。那 么 , 调整 、 完 善和 优
2 2 / 新/ 疆/ 财/ 会 黔 赣
 ̄ 2 0 1 4 1 1 ◆
财孥
动用 行政 手段 , 设立 名 目繁多 的基 金 、 收费 , 将 非税
收入 作 为财 力来 源 。在 目前 的大 量 收 费 中 , 其 中一 部分 具 有准 税 收性 质 的 收费 是合 理 的 , 这 反 映 了客 观上 地方 对税 收立法 权 的要求 。而 地方 政府对 税 收 立 法权 的这 种 变 通 ,弱 化 了经 济 管 理 中的 法 制 约
束, 引发 了收费膨 胀 、 分配 秩序 混乱 局 面 的产 生 。 ( 四) 财权 与事权 不相 称 , 地 方税 收 入 难 以适 应
地 方 财政 来源 的主体 需要 。由于 中央与地 方事 权 范
的基本 保 证 , 只有 当地 方 税 收入 在地 方 财政 收 入 中 占优 势地 位 , 能 够 满足 地 方政 府 财政 支 出的较 大 部 分 时 ,才 能够 保 证 分税 制 体 制 的稳 定性 和 有效 性 。 从 两个 比重来 衡 量地 方 税 规模 : 一 是 地 方级 税 收 收
关于当前依法治税问题的系统思考
关于当前依法治税问题的系统思考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法制化进程,使税收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对依法治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依法治税仍然是税务机关当前面临的迫切重要的任务。
一、现存问题(一)税法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目前的单行税法多为暂行条例、办法等行政法规,由人大立法的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立法较少,使我国的税收法律显得相对薄弱。
“我国现行的19个工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只有3部是经最高权力机关立法的税收法律,其余16个法规均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
[1]由于缺少税收基本法作为税收法律体系的统领,使税法和宪法有关涉税内容难以衔接,出现了明显的空档,税收法律体系难以达到严密合理,影响其法律效力。
二是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税收领域中有些法律、法规不符合法理,下位法与上位法之间存在冲突,有的法律规范不健全,有的同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互相矛盾,造成税务部门内部“依法打架”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税法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与互补,形成不了有机的整体,导致银行、工商、司法等部门在如何配合依法征税上存在不协调现象,缺乏法律约束。
(二)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一方面,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工作的现象。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当地的利益,对税收工作进行行政干预,有的越权制定与统一税法相悖的文件,有的擅自决定减免国家税收,有的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宣布无权作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的用隐蔽的方法违规减免缓国家税款;有的通过权利向税务部门施压,寅吃卯粮进行预征。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税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意识不强,“个别税务干部甚至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同谋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活动,使依法治税工作受到严重损害”[2]。
(三)管理职责不够明晰。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1.税种单一。
目前我国税制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不同行业和群体的税收需求。
2.税负过重。
我国税率相对较高,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3.税收征管不规范。
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税收征收不规范、税收征管手段不足等,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逃税等行为。
基于以上问题,我国税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多元化发展税种。
应该在原有的税种基础上,加强对其他税种的研究和发展,以满足不同行业和群体的税收需求。
2.减轻税收负担。
适当调整税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3.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增加税收征管手段,加强对逃税等行为的打击,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4.完善税收政策。
完善税收政策,强化税收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见性,提高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我国税制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税制的适应性、公平性和效率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税收基础。
- 1 -。
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问题。
首先,介绍了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概念及其在当前时代的重要性。
其次,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财政税收的需求和挑战。
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加强财政税收信息化建设、探索新兴税种与财政体系的融合,以及协同配套机制的建立。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望提高财政税收体制的效率和公平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下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面对这一现实,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为财政税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能促进财政税收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新时代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概念、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论述与分析,我们希望能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思考。
1 新时代财政税收体质改革的概念新时代财政税收体质改革是指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财政税收体系进行深刻变革和优化升级的过程。
这一改革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税收征管效率,构建公平合理的税收体系,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税收结构,通过减税降费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税收征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系统,推进地方财政改革,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创新税收政策,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出台灵活多样的政策,以及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参与全球税收治理体系建设。
这一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几点思考
【 稿 日期 】 0 2—0 收 20 6—1 8
【 作者 简 介 1 娟 ( 9 8一 )女 , 倪 16 , 江西 南昌人 , 江西 省税务 学校 讲 师。 主要 从 事财政 税收 方面 的研 究。
一
1 — 4
维普资讯
江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结 构 不 合 理 仍 存 在 , 能 完 全 适 应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要 求 , 有 可 能 影 响 企 业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本 不 并 文 藐 现 行 税 制 的 改 革 进 行 了N-,  ̄ - J
【 键词 】 制 关 税 流 转税 所 得 税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8 2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3 3 (o 2 0 0 1 F 1.2 A 10 5 7 2 o ) 3— 0 4—0 3
1 9 年 税 制 改 革 以 后 , 国 建 立 起 了 一 94 我 个 以 流 转 税 和 所 得 税 为 主 体 税 种 , 他 税 种 其 相 配 合 的税 制 体 系 , 确 保 国家 财 政 收 人 , 在 促 进 经 济 稳 定 发 展 方 面 发 挥 了积 极 作 用 , 取 并 得 了较 好 的 成 效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但 现 行 税 制 中 暴 露 出 的 问 题 亦 日益 突 出 , 盾 越 矛 来越尖 锐 , 主要 表 现 为 : 行 税 收 制 度不 尽合 现 理 , 能 完 全 适 应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不 要 求 , 收 调 节 经 济 的 杠 杆 作用 难 以发 挥 ; 税 税 收 收 人 连 年 超 收 , 业 税 负 日渐 加 重 , 过 了 企 超 国 民 经 济 的负 担 能 力 , 响 了企 业 的 生 存 和 影 发展 。 我 国现 行 税 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税 制 结 构 不 合 理 现 行 税 制 结 构 中流 转 税 比重 过高 ( 占 约 全 部 工 商 税 收 的 7 % 左 右 ) 直 接 税 比重甚 低 0 , ( 占 1% 左 右 ) 约 5 。过 高 的 流转 税 无 论对 市 场 机 制 的运 行 还 是 培 育 和 规 范 市 场 行 为 ,促 进 公 平 分 配都 不 利 。 应 合 理 调 整 直 接 税 和 间 接 税 的 比例 ,逐 步 加 大 直 接 税 在 税 收 总 额 中 的 比重 。 同 时 , 内 、 资 企 业 仍 实 行 两套 不 同 对 外 的 所 得 税 和 财 产 、行 为 税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内 、 资企 业 的征 收 范 围 , 收标 准 不 对 外 征 统 一 , 响 企 业 的公 正 竞 争 。在 我 国 , 收对 影 税 经 济 的调 节 作 用 大 于货 币 、利 率 等 其 他 手 段 ,
税收制度改革与经济民主化
税收制度改革与经济民主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前社会重要议题之一。
税收制度改革不仅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行经济民主化的基础。
本文将从经济民主化视角探讨税收制度改革的意义、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税收制度改革的意义税收是国家收代表人民行使行政权力的必要手段,在经济民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税收在收入分配、资源配置、调节经济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税收的收入分配作用是通过调节税率和税种来调整财富分配,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通过适当调高高收入者的税率,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税收的资源配置作用是通过改变不同行业的税负比例和税收政策,调整资源分配,促进经济的向优势产业集中。
税收还具有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通过改变税率和税种,实现进口和出口的调节,增加出口的成本以及刺激消费,调节自由市场,避免经济过热。
因此,税收收入的增长对中国经济民主化的推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需要进一步变革和完善。
当前我国税制形式复杂、税种繁多、税制分级不明晰,税制效率需要加强。
从税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来看,应该坚持有效征税原则,明确税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对于民生税收,应该加强社会公益有关的环节,如教育、医疗等,改善社会公益、福利水平和民生状况。
同时,加强收入分配税制的调整,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税率和优化政策,促进经济的公平发展。
建立稳定的税制体系,有利于保持税制的效率和透明度以及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在调整税制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国情,进行策略性调整,对于影响市场经济行业和应对当前市场形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合理的思考。
三、税收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税收制度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权利分配、社会基础设施、原则和制度等方面。
权利分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税负分配,即指税负的恰当分配;二是税收分配,即指税收应当如何分配、公正使用。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当前,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改革财政税收体制,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是税收管理制度的核心,关系到税收的征纳、收缴、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其中,重点是推进税务机关改革和减轻企业负担。
具体措施如下:1. 强化税务机关的职能和作用。
应建立“一体两翼”的税务机关组织结构,聚焦纳税人的服务和监管,并统筹做好税收征管和税收政策的制定。
同时,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纳税效率,打造更为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系。
2. 减轻企业负担。
应完善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税收征管政策,降低它们的税收负担。
此外,应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积极推进增值税及其他税种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占比低的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
二、深入推进地方财权和税权的改革地方财权是指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支方面的权力和责任,改革它是深化财政税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地方财权过于集中、中央特设资金过多等。
我们需要加强地方财权的推进,具体措施如下:1.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包括:合理分担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责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完善税收分配制度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地方财政管理的信息化,保持财政安全,满足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2. 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
建立反垄断和竞争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应、创新地方融资方式等。
在完善土地财政机制的同时,探索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新路径,让地方财政更好地管理、调配和利用资源。
三、加强财政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财政资源是国家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是财政税制安排的核心。
当前,财政资源管理存在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财政资源管理改革,具体措施如下:1. 创新财政资源管理体制。
关于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
第二 、 可能使税率提高 ,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 目前我国增
值税 税率 分三档 , 3 低税率 ) 1%( 即1%( 、7 基本税率 ) 和零税率 。
实行 消费 型增值税后 , 由于税基将 出现 萎缩 , 想维持现有的 要
税收规模 , 需要较大幅度地提高消费型增值税率。税率提高会
对 经 济 发 展带 来 一 定 的负 面 影 响 , 时也 不 利 于社 会 的稳 定 。 同
按 照对 购进 的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金 的抵扣 范围划分不 同, 可将增值税分为生产型、 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 。 19 年我 国的税 制改 革选 择 了生产型增值税 ,但 随着社 94
有所下降 , 00 但2 0 年仍 占财政 收入 的1 . 67 %。消费型增值税 只 对增 值部分征税 , 固定 资产投 资允许扣除 已缴纳税金 , 对 不存 在重复征税 问题 。
第 一步 : 配合 国家西部大 开发 , 在矿 产 、 钢铁企业 等 中西
部的大行业中试行消费型增值税 。这是 因为中西部地 区经济 发展较慢 , 矿产品企业 由于生产 型增 值税扣除项 目少 , 虽然现 行 税率是 1%, 3 但其税负较重。生产型增值税 同时也不利于这 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 和设 备 以提高采矿效率 ,对安 全生 产也 不利 。对其尽快转型 , 减轻税负 , 有利于提高矿产 品企业 提高 经济效益 , 促进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维普资讯
关矛 当前 我 国增值
张敖 春
我 国增 值 税 税 制 亟 待 转 型
一
、
平不高 , 转型可能带来 以下不利影响 : 第一 、 税基缩小 , 给财政 收入带来 不利影响 。增值税是我
国财 政 收入 的 主要 来 源 。虽 然 近 年 来 由于 所 得税 的崛 起 , 比重
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成为重要的议题。
税收治理现代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税收法律体系是税收治理的基础,它包括税法、税收征管法规和行政法规等。
要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加强对税法的研究和修订,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确保税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税收征管法规和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税收治理现代化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征纳成本,防范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要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税务系统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建立健全税收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税收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
税收征管能力建设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税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税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激发税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税收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对纳税人的服务和管理。
纳税人是税收治理的主体,对纳税人的服务和管理直接影响税收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和合规意识,增强纳税人的自觉遵纳税法的意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纳税人的服务,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便利度,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税收服务。
第五,税收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对税收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税收风险是税收治理的重要挑战,对税收治理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要加强对税收风险的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风险,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税制改革的思考在我国现行经济生活中,即将进行一场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下发了财税[2011]110号文件“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意味着“营改增”不可逆转地拉开了序幕。
“营改增”是国家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营改增”将对建筑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许多企业进行了预测和粗略估算,一致认为如果税率制定不合理,建筑企业的税赋不但不会减轻,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不仅开展积极调研和自行测算,还召集高管们组织研讨和考虑如何积极应对,然而也有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的状态,有的企业错误地以为增值税也和营业税一样是价内税,属“代扣代缴”,增加了反正向建设单位要。
这部分人可以说是“税盲”,实际上现行的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属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
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税款将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
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用公式可以清楚说明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价内税的税款=含税价格X税率;价外税的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X 税率=不含税价格X税率,增值税是价外税,计税方式由上述公式确定。
可以断言,那些毫无思想准备的一部分企业将在“营改增”中碰得头破血流亦或破产关门。
为引起建筑企业关注“营改增”工作,基层建筑业管理部门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从思想上、心理上对“营改增”做好承接准备早在2004年就听说财税部门有“营改增”的设想,当时的建设部计财司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向财税部门提出“建筑业是微利行业”,“建筑企业进项税扣除有困难”等许多实际问题。
财税部门采纳了意见,推迟了改革,建筑业企业仍然维持原有征收税的办法。
现在,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形式,正式下发了财税[2011]110号文件,建筑业“营改增”虽然试点工作暂时推迟,但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110号文件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11%税率,这就致使原先寄希望于税率上“讨价还价”定低一点、减轻建筑业负税偏重的幻想破灭;110号文件还同时明确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一起,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即用销项税减进项税来确定缴税额。
文件中这两项规定意味着过去和现在依然存在的行业微利和进项税不能按理论上取得发票扣除困难等问题都将继续存在的实际情况下,却要面对刚性税制改革的新政了。
所以建筑企业要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营改增”做好无条件承接的准备。
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这是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大事,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税制及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重复征税,作为企业必须积极配合严格执行。
但是由于国家的税制改革初衷是要减轻企业税负,为了落实这一惠民的大政方针,从企业角度来讲,要抓住“营改增”在建筑行业推迟试点的契机,避免进一步加重企业税负,使负税政策环境更趋恶化,保证全行业健康发展,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建筑企业管理者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这次“营改增”按照对建筑业确定的征收税率和计税方法,在现行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和粗放管理水平情况下,负担加重是无疑的。
怎样从改革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内控水平来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及早做准备,甚至把“营改增”看做是倒逼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机遇。
二、认真做好测算和积极呼吁的工作准备既然文件下发了,征税税率确定了,照道理只有执行的份,为什么住建部2012年4月5日又以建办计函[2012]205号文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建筑业及相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2011年营业税缴纳情况进行摸底,对将要进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税负情况进行测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实施此项税收对建筑业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政策建议”。
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营业税改增值税”重大部署的有为之举,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做好“营改增”的各项准备工作,更好地了解企业税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营改增”并且税率可能在6%至11%之间的消息之后,知道这项政策调整非同小可,现行3%营业税负担相当,普遍认为增值税定在8%—9%之间可以与现行营业税3%相差不多,而如定在8%以下则可适当减轻负担,一致的意见是如税率定成11%则负担肯定加重了。
有一特级总承包企业总会计师按常规土建项目百元产值比例做了测算分析:(一)收入100元,按增值税11%计算应交销项税为9.91元。
(二)成本费用拆分:1.可抵扣部分:(1)钢材约占25元按增值税17%计算,可抵扣进项税为3.63元;(2)商品混凝土占15元,按增值税6%计算,可抵扣进项税0.85元;(按理论上该项增值税率为17%,但在实际执行中偏差较大)(3)其他可能拿到进项税的材料约占10元,按照最高增值税率17%计算,可抵扣进项税为1.45元。
以上三项合计可抵进项税为5.93元。
2.无抵扣部分:(1)砂石,零星材料等约占12元;(2)人工费支出约占20元(如果随着人工工资不停上涨,今后这部分还会增加);(3)水电费等间接费用约占3元;(4)周材、机械设备租赁费、检测费等约占7元;(5)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约占5元;(6)项目毛利率约占3元(三)综合上述分析得出:销项税9.91元减可抵扣进项税5.93元,应缴税额为3.98元。
而现行营业税税率为3%,按百元产值应缴税额为3元。
如把目前3%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则百元产值多缴税额为:3.98元—3元=0.98元。
每百元产值多缴税0.98元,相当于企业按新政纳税比原纳税办法增加了32.7%的负担。
当然,这是一家企业的初步测算,不可以偏概全,所以才需要对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建筑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面上的“营改增”税负情况的调研和测算,在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试点推后的有利时机,这可为有关部门提出符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根据2011年实际发生数认真测算的企业,结论是“营改增”税负要比前文介绍去年估算的情况严重得多。
例如:xx集团2011年计征营业税的营业收入为1926185万元,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57785.55万元,如改成增值税后应缴纳增值税为128370.58万元,净增加70585.03万元,增加税负122.15%,增值税以外的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水涨船高”相应增加了3156.24万元,此次营业税计征额为基数时多增收了50.27%再例如:xx团公司2011年计征营业税的经营收入1202340.60万元,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36746.34万元,改成增值税用销项税减进项税,应交增值税70473.5万元,净增加33727.16万元,增加税负91.78%,增值税以外的城维费、教育附加费两费合计8456.83万元,比以营业税计征二费多支出4723.59万元,增加126.53%。
以上两家是特级资质企业,并且在积极筹备上市,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规范,因此所提供的测算数字是可信的。
xx公司是装饰一级资质企业,2011年应交营业税为524.69万元,改增值税的话就需要交1470.11万元,增加945.42万元,即增加1.8倍的税负;另外城维费和教育附加费相应增加了118.66万元,多征收了205.44%。
两者合计,“营改增”将增加企业支出1064.07万元,即实际增加税负182.69%。
由此看来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中,认为“营改增”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是“五个有利于”,其中之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是很鼓舞人心的。
而对建筑业“营改增”不仅不能减负,却要大幅度增加企业税负成本,由此将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慎重行事了。
三、做好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各项准备。
加强企业管理,这在建筑行业是老声常谈的话题,但“营改增”在即,在这一关键时刻提出来尤为重要。
市场形势好,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辉煌的业绩往往遮盖了管理上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长适度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特别是税收政策、经济政策趋紧的时候,许多企业深层次矛盾便都将暴露出来,因此非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不可。
例如:有些企业满足“交点”(利润)的经营模式,这种“一脚踢”承包的管理,使分公司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盲点,现在让这些不重视基础管理的分公司,拿出税收要求的可抵扣资料来谈何容易?有些公司很多项目经理是挂靠的,这些挂靠的项目经理往往本身就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所在,现在要按照规矩建章立制,表现出来必然一是抵制、二是走人,而企业却走不了,将如何应对?有些企业合同管理不严,经营行为随意,过去可以得过且过,现在涉及到发生经济纠纷拿不到合法票据抵扣,企业必须为此纳税买单,是否要完善公司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公章、合同章、财务专用章、企业证照、法人委托书等使用都必须从严建章立制?为了应对税制改革,很多企业必须做许多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如:内部经营结构和核算单位的调整,核算项目和记账科目设臵的细化,资产设备购臵计划的变更,以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等。
为了适应税制的重大改革,让企业管理跟得上形势,首先要搞清楚“营改增”为什么会让施工企业纳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据调查关键在于理论上可取得进项税发票的约占70%,实际上有一半取不到。
加上理论上也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占30%,即实际上无法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达65%左右。
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有10个方面:1.“甲供材”现象比较普遍。
如:开发商直接采购钢材,钢厂或经销商收到对方的钱当然应该开具发票给开发商,开发商入账做账也顺理成章,但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
XX集团2011年钢材实际发生数61.77亿元,理论上可抵扣8.98亿元,而由于甲供材数额较大,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3.47亿元,只占理论数的的38.7%。
即:钢材的60%以上拿不到进项税发票。
2.劳务用工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人工这部分占合同造价20%—30%,苏中集团人工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达25.57%,南通四建包括各类保险在内人工费支出超过30%。
3.外购商品砼支出占可抵扣支出项目总额的比重也较大(苏中达23%),但其增值税可抵扣率一般为6%(不是理论上的17%),仅这一项会减少进项税抵扣额25735.93万元,占理论可抵扣进项税额14.6%。
4.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租金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按照规定只有实行增值税后新添臵的机械设备方可对进项税抵扣,而许多大企业动则上亿,甚至十多亿资产(从事交通、地铁施工的尤其多),如果固定资产折旧及租赁费用无法抵扣,这是不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