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的 不同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建立霸业;后者 是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专政,实现统一。 2.内容不同:前者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后者主要是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 励农业、军功,建立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 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 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 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 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 度,建立和强化_封__建__专__制___统治。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 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法__家____学 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禅 让

禅 让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阅读课本并思考:
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又各 自是怎样形成的?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冗费
增加财政负担
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积弱 积贫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 解 让我心痛让我 忧…
北宋皇帝 愁什么?
财政困难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 辽和西夏 的威胁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
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
,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请回答: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 历史背景。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2)材料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范仲淹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结果如何?
(2)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 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范仲淹进行了以整 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结果失败。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知道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 2.了解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3.知道庆历新政的夭折。
本课结合课前引言以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切入点, 向学生设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 课的学习。本课的重点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及改革的背景。难点 是 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和庆历新政的认识。
对于本课的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及改革的背景,可从北宋 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着手分析,通过设计有关材料,引导学生阅 读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在明确北宋中 期面临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 革的必要性。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斗争频繁C.思想文化旺盛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实力。

题干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2.依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运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显著提高。

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出现。

故选A项。

3.(2024·衡水调研)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

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依据国家的详细状况制定礼制。

据此商鞅主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选D项。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

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项与D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

5.(2024·重庆万州区其次高级中学高二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加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 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二、工商业发展三、首席执政官梭伦第2 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颁布“解负令”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三、建立“四百人会议”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第3 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 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第3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二、富国强兵的秦国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 课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第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二、设巧计迁都洛阳三、移风易俗第 3 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 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第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二、富国之法三、强兵之法四、取士之法第3 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二、积贫局面的改变三、积弱局面的改善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 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第2 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九十五条论纲”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第3 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加尔文宗教改革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 课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埃及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第2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土地制度二、促进经济发展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第 3 课改革的后果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三、改革的意义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一、俄国的农奴制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三、新思潮的涌动四、克里米亚战争第2 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的酝酿二、“二一九法令”三、进步与局限第3 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政治的缓慢变革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 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二、黑船事件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第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尊王攘夷”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三、戊辰战争第3 课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二、发展新经济三、倡导“文明开化”四、建立新军队第4 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一、 1889 年日本宪法二、崛起为东方强国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 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2 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第3 课百日维新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二、百日维新第4 课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 本课件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1页 0059页 0128页 0164页 0235页 0274页 0321页 0373页 0411页 0470页 0534页 0589页 0659页 0733页 0754页 0819页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1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
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民主政治有迫切需求。
.
5
多山 多岛 环海
.
6
• 2、奴隶制城邦国家的雏形 • 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 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
机构的设立
• 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
7
3、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1)政治上:
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
贵族:首席执政官(城邦首脑、内政权);
长老议事会(最高决策、监察、审判权)
平民:公民大会(名义最高权力机关,无实权)
(2)经济上:
实行债务奴隶制。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通
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
直至债务奴隶。
(3)表现:前632年雅典平民武装暴动,给统治
.
4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的地理环境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
①特点: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
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
②对经济政治影响: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近海居民商业航海贸易为
主;山地居民游牧业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
政治:
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难以通过
者敲响警钟,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进行社会政
治改革。
.
8
二、工商业的发展 1、原因:
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 力提高
2、发展表现:
经济作物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贸易繁荣。
.
9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雅典公民分化与社会矛盾激化:
代表旧贵族的平原派:主张贵族寡头政 治,维护既得利益。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4)途径:变法
封邑制: 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 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 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 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 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 世袭。
一、背景
3.军事方面: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为改革变法(富国强兵)提供了动力:
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 会 的 发 展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经 济 基 础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层 各国展开变法 建 封建制度确立 筑
决定
阅读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 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 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 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 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1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 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 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 1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 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请回答: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改革的后果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百日维新
第4课戊戌政变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1课文注释:管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1课文注释:管仲

课文注释:管仲
?—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他曾辅佐齐桓公在齐国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主要包括:①按土地的好坏或粮食产量的高低征税(“相地而衰征”)。

②“作内政而寄军令”,即“寓兵于农”,把农业人口的编制与军队编制统一起来。

③整顿行政区划,区分士、农、工、商的身份和职责,民众按职业分别居住。

④鼓励和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加强对财政的管理,设置“轻重九府”,用以平衡米粟与其他物品的价格,调剂市场的需求。

改革推行的结果,使得齐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军力增强,国力大振。

在此基础上,管仲又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齐桓公从事外交、军事活动,救燕、迁邢、存卫、服楚,平定王室内乱,召开葵丘大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位霸主。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主要内容: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二、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四、鼓励工商业发展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说明古人对启继位方式有不同意见。 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斗争。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
2.2 从部落到国家——夏朝建立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 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
面积近达一万平方①米宫的廷夯土气底派座的。建中筑心群大殿前有广庭,
四周有回廊。整个宫__殿___建__筑__群__壮__观___、__庄__严__,具备了后世 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__葬__等___级__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社会
父系氏 族社会
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3000万年前 类人猿诞生
30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
距打今制约石17器0万年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 渚文化、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
分___化__严__重__,高②等墓级葬墓等葬级随葬分品化丰严富重,有铜器、玉器、象
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
框③架成,体如系国的君国、家官机吏器、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 _国__家__机__器__。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④同王社位会世转袭变制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_世__袭__制__代___替__了__禅__让___制__。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了解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⑴改革内容:①根据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等。

⑵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了解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末)⑴改革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实行陶片放逐法。

⑵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黄金时代⑴时间:公元前5世纪⑵内容: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委员会以外的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②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③发放公职工资(目的: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观剧津贴⑶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称为“黄金时代”。

本质: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

4、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影响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1、《十二铜表法》⑴背景:①习惯法,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

②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⑵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⑶意义:①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②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③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局限性)2、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用以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仅限于罗马公民)3、万民法:⑴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公民法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⑵完善:《民法大全》①颁布人物: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②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二、认识罗马法的作用1、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2、作用:⑴对当时: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⑵对后世:①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1课文注释:秦、魏争夺河西的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1课文注释:秦、魏争夺河西的斗争

课文注释:秦、魏争夺河西的斗争
河西,即今陕西省河套地区南部黄河以西之地。

此地据“山河之固”,当陕晋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时代,为取得东出或西进的有利态势,秦、晋两国就对河西之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反复争夺。

至春秋末年,河西控制在秦国的手里。

进入战国之后,魏国因变法而率先强盛,于是魏文侯便选择秦国为进攻的重点,与秦争夺河西之地,并终于在公元前408年,全部夺占河西之地。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迅速得到提升,秦国统治者即动员力量,用军事手段一步步地收复河西之地,并利用三晋(韩、赵、魏)内部的矛盾,设法置魏国于四面出击,多处受敌的战略被动之中。

商鞅更是亲自出使魏国,唆诱魏惠王主动出击齐国,秦国自身则“借刀杀人”,坐收渔利。

马陵之战,魏国遭到重大打击,国势一蹶不振,利用这个机会,商鞅率秦军连年对魏国发起攻击。

魏派公子卬率军抵抗。

商鞅与公子卬是故交,便借此致信于公子卬云:“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

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史记·商君列传》)公子卬如期赴会,商鞅暗伏甲兵,在宴席上俘虏了公子卬,然后对魏军发起突袭,大破魏军,为秦重占河西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死后,其变法的路线方针依旧得到执行,公孙衍、张仪等人继续率秦军攻打魏国,通过雕阴之役等战事,终于在公元前328年重新全部占领河西这一战略要地。

秦国由此而得以控制河西(今山西与陕西交界处黄河的南段)天险,从而能够据崤、函之利、大河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战略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31张PPT)

改革的迫切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主观因素
春秋战国时代分期
西周时期
东周时期
春秋 战国
BC770
BC476 BC221
平王东迁 三家 秦朝建立
分晋
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大发展
→(经济、思想)大发展
大动荡
→分封破坏,大国争霸,战争不断
大变革
→改革变法,富国强兵,
大转型
→社会转型,矛盾凸显
社会转型:奴隶制到封建制
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战国)韩非子
商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鞅 变 第2课 “为秦开帝 法 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背景 内容 影响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 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政治大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政治变化
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内容:改革上层建筑(废宗法、分封——破 血缘,重集权)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 ②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 政。 途径:变法(改革)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
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
之分土
——《史记》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 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 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 “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卫鞅之 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 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 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 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 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部分:引言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选修一的第二单元是我们学习我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对高中选修一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探讨,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二部分: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在古代我国,夏、商、周三代是我国的初期历史时期。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其中夏朝建立了最早的我国王朝制度,商朝实行了世袭制度,而周朝推行了封建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看来,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渐进性和奠基性,为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科举制度等政治改革,开创了我国封建政治的新纪元。

这些政治变革的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也为后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开辟了新的道路,塑造了我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第三部分:经济发展3. 商业发展与货币经济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在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朝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货币经济的形成推动了商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我看来,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为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4. 农业生产与农耕技术古代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生产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对农业生产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和发达。

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我认为,古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

第四部分:文化艺术5. 书法艺术与古代文化我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特色和精髓。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最新人教版高二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10页 0079页 0121页 0202页 0272页 0328页 0330页 0369页 0414页 0511页 0566页 0645页 0657页 0692页 0759页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名师点拨: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 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
经济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
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 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 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逐步确立了新的政治、 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新的阶层。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
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统治。 封建专制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
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法家 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______学 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实现____________,巩固统治,争 富国强兵 取兼并战争胜利。
(3)魏国的李悝变法
①主要内容: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
业生产;推行“平籴法”,防止“谷贱伤农,
谷贵伤民”;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 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②作用: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拓展: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法家思想的社 会地位上升,也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有力支
撑,商鞅、管仲都是这一时期应时而起的改
革名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的管仲改革
①内容: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
备,改革赋税制度。
②政策及实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
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 存在上找答案。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根本原因,因 而我们要从内因方面寻找根本原因的答案。
(4)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
的,故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主
要矛盾。
栏目 导引
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
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
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进
一步壮大,为建立封建制度、推动各国的改 革提供了条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青岛高二联考)下图所示土地制度 例 (2012·
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路引领】 探究(1)应立足于材料概括:即改革提高了齐
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探究(2)则
需熟悉所学具体内容。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尝试答题】 (1)贡献:改革提高了齐国国力,为齐桓公称
霸奠定了基础。
(2)举措: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军备,改革赋
税制度;承认了土地私有等。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 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 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
楚国成为战 国中强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国 家
主持 者
时间
内容 选拔贤能者 做官,“节 财俭用” “循功劳, 视次第”的 因功行赏制 度 整顿吏治、 谨修法律而 督奸吏 “与百姓同 甘苦”
作用影响 封建政权得 以巩固 诸侯不来侵 伐 成为东方诸 侯的霸主
赵 赵列 前408~前 387年 国 侯 韩 申不 前335年 国 害 齐 邹忌 前347年 国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
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的发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图文探究
2012年5月临淄信息网:《管仲的金融争霸》 一文,以现代经济视角诠释“管仲改革”, 令人耳目一新,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称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谋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综合探究】
(1)材料肯定了管仲改革的什么贡献?
(2)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的 不同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建立霸业;后者
是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专政,实现统一。 2.内容不同:前者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后者主要是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 励农业、军功,建立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增多
C.各国的赋税改革 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命题分析】 图示为奴隶制下的井田制,其
瓦解的过程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解答。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这是 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力。
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表现 (1)经济上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①农业:铁农具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
成就。 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
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
新兴地主 向____________转变,社会上出现自耕农等
在考查历史文献与今人研究著作基础上,制
作战国各国变法情况简表,标明国名、主持
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作用影响等
要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提示:
国 主持 家 者 时间 内容 作用影响 魏国在战国 诸雄中率先 强盛起来
“尽地力之 魏 教”“平籴 李悝 前400年前后 国 法”、制定 《法经》 限制贵族权 楚 力、整顿吏 前382年 吴起 国 治、改良社 会风气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9) 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 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提示:(1)兼并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奖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特别提醒:(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
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的变法由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 筑,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条件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
前311~前 燕 乐毅 279年 国
使燕国强盛 起来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性质不同:前者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 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专政的
旧制度,是一场奴隶制改革。后者废除了旧
的奴隶制,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新政
府,是一场封建制改革。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不同的根本原因:两种改革的社会历史条 件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
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 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
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 解放生产力。
(3)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
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
但秦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2.有利条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力量对比: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国内旧的____________势力相对较弱。 奴隶主贵族
(2)思想基础: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______ 法家
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社会风气: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