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好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故事-诲人不倦的寓意-诲人不倦的意思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故事-诲人不倦的寓意-诲人不
倦的意思
【成语】诲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简拼】hrbj
【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英文翻译】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谜语】老大徒伤悲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成语正音】诲,不能读作“huǐ”。
【成语辩形】诲,不能写作“悔”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描写老师的品质词语
描写老师的品质词语赞美老师品质的成语:1、【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2、【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存有办法。
3、【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4、【诲人不倦】教导人时冷静而不知疲倦。
5、【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6、【兢兢业业】形容处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
7、【竭尽心力】竭:尽,用尽。
用尽全部力量。
8、【一丝不苟】形容办事深入细致,系则毫不马虎。
9、【循循善诱】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10、【良工心苦】泛指优良之制作,都由苦心经营而变成。
11、【默默无闻】不出名,没人知道。
亦作“没没无闻”。
12、【和蔼可亲】曰态度谦保守气,难吻合。
亦并作“和蔼近人”。
13、【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备至。
良师益友、春风化雨、呕心沥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鞠躬尽瘁、为人师表、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和蔼可亲、无微不至1、良师益友【表述】:荣:不好;益:存有协助。
并使人获得教益和协助的不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语法】:联合式;并作主语、宾语、定语;不含褒义2、春风化雨【表述】: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较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文化素质较好的薰陶和教育的人,语言或犯罪行为使人深感温暖,如沐春风。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用于赞颂师长的教诲得当3、呕心沥血【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自于】:臧克家《老舍永在》:“呕心沥血,Acura社会主义,受群众的热烈欢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4、循循善诱【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自于】:战国·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仁义诱人。
贬义词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
贬义词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德高望重为人师表鞠躬尽瘁耳提面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良师益友言传身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诲人不倦良师益友桃李满天下呕心沥血披星戴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师道尊严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良师益友良师诤友百世之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解释:好无私心的奉献,比喻好人好事的崇高精神。
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埋头苦干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兢兢业业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尽心尽力解释:指费尽心力。
出处:《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一丝不苟解释: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桃李争妍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
形容春光艳丽。
默默无闻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孜孜不倦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诲人不倦成语故事
诲人不倦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快乐,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解释】诲:教诲。
教诲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诲别人
【近义词】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示例】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成语例句】
◎倡导"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系。
◎刘仙洲教书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而著称。
1。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的四字成语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的四字成语兢兢业业: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文思敏捷:形容人文采出众,思维开阔,下笔就能成文。
春风化雨:比喻普遍深入的较好教育。
也用来称许师长潜移默化的教导。
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勤勤恳恳:形容勤奋勤奋。
也形容勤劳的样子。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不辞辛劳地贡献出来全部力量。
教导有方: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
良师益友:并使人获得教益和协助的不好老师、好朋友。
师道尊严: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尊重。
学无常师:自学没紧固的老师。
指擅于自学的人可以向各种存有专长的人自学。
亦步亦趋:原指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事事处处模仿或一味追随别人。
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1、呕心沥血[ǒuxīnlìxuè]释义:比喻耗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辛。
例句: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而呕心沥血。
2、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释义: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例句: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循循善诱[xúnxúnshànyòu]释义:循循:存有次序的样子;仁义:擅于;引诱:鼓励。
指善于引导别人展开自学。
例句:做思想工作,切不能盛气凌人,而应该循循善诱,春风和气。
4、诲人不倦[huìrénbùjuàn]释义: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例句:我们不能忘掉干净的校舍,和睦的同学和诲人不倦的老师们。
5、春风化雨[chūnfēnghuàyǔ]释义: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较好的薰陶和教育。
例句:经过老师一番春风化雨的开导,倔强的明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悔人不倦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勤勤恳恳良师益友桃李芬芳教导有方辛勤劳碌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
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
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
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三、忠学,是修养学。
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形容教师的好词好句
形容教师的好词:
1. 敬业爱岗:形容教师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不求回报地付出。
2. 诲人不倦:形容教师勤勤恳恳,教导学生不厌其烦。
3. 尽心竭力:形容教师用心用力,全心全意地教学。
4. 无私奉献:形容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不为名利,只有付出。
5. 桃李满天下:形容教师的成果丰硕,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学生。
6. 良师益友:形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7. 才高八斗:形容教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8. 学富五车:形容教师读书多,学识丰富。
9. 虚怀若谷:形容教师谦虚待人,心胸开阔。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教师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形容教师的好句:
1.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2.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3. 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4. 教师是一座桥,架起了学生通向知识的大道。
5. 教师是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智慧的大门。
6. 教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7. 教师是美的播种者和耕耘者,他们的爱和关怀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8. 教师是人生的导师,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9.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带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
10.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照亮了学生们的人生道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篇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古至今,这一凝聚着中国教育工作者宏远理想、博大胸怀、无私奉献、高尚师德的优良传统代代相承,历久常新,并不断随时代衍生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和矢志不移的追求。
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优良传统,对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更深更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学而不厌” 和“诲人不倦”是教师自身修养中的两个必备的素质:一、学而不厌,好学不息。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在学习方面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学无止境。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要去进修,攀登新的知识高峰,有很多已在教育上卓有作为的老师依然挑灯夜战地学习,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正是学而不厌、好学不息精神的体现。
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
学高为师,教育界的名言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是高度分化,门类越分越细;二是知识更新快,新知识多,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三是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广泛渗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篇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结合实际,评述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诲人不倦出自于哪里
诲人不倦出自于哪里
诲人不倦出自于《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1
诲人不倦出自于《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原文: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向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做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好老师
做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好老师无锡市仁和幼儿园胡亚娟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保安、门卫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不会消失,它将永存。
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教师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有教养、最为纯洁和最为善良的一个群体,也是我们社会中最大的知识群体。
教师的劳动是极其有意义的: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安全、和谐与温暖,关系着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着每一个人生命的质素。
因而教师的品质决定了学生的素养。
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
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内心的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而诲人不倦体现着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
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
否则,有如何谈得上诲人不倦,那只是无休无止的唠叨、空洞的说教,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就只能是教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因而我认为,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风向标。
现在我们教师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专家引领、自我反思、课堂观摩、同伴互助等等,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一个好教师,一心向学,在专家的引领之下,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用理论来支撑,高度自觉的对自己的实践回顾与审思,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
同伴互助更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的过程,更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体现。
《学记》中说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一个好教师,是应该善于学习,乐于合作的人。
孔子一生热爱学生,教诲学生总是不知疲倦,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他对教育事业热爱和忠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生也在改变,他们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学习,现代好教师要做到“二个学会”,即学会鼓励、学会关爱,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好词好句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1、诲人不倦:诲:辅导。
教人时不嫌委顿。
形容辅导特别耐烦。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3、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成群聚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起主要使东西精巧,语出《论语卫灵公》。
6、大逆不道:犯上:触犯长上;反叛: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7、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8、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9、从心所欲:随本身的情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11、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工作就奋勇地去做。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
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
《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
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13、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14、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形容教师讲课讲得好的词语
形容教师讲课讲得好的词语
形容教师讲课讲得好的词语有很多,例如:
1. 深入浅出:指教师讲课内容深刻,但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理解。
2. 娓娓道来:形容教师讲课详尽有理,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循循善诱:表示教师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
4. 诲人不倦:形容教师教导学生时非常有耐心,不知疲倦。
5. 绘声绘色:形容教师讲课生动、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教师讲课讲得好,但请注意,每个词语的侧重点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于赞美数学老师的四字成语
关于赞美数学老师的四字成语鞠躬尽瘁、兢兢业业、良师益友、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一、鞠躬尽瘁白话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朝代:三国·蜀作者:诸葛亮出处:《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翻译:微臣一定竭尽心力,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
二、兢兢业业白话释义: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翻译: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不敢偷安三、良师益友白话释义: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朝代:清作者:彭养鸥出处:《黑籍冤魂》:“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翻译:虽然有老师教益和苦口婆心的规劝,但却总是当做耳边风四、诲人不倦白话释义: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朝代:春秋作者:孔子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你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五、一丝不苟白话释义: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朝代:清作者:吴敬梓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翻译:上司访知,见世叔办事认真,升迁就在指日赞扬老师的四字成语:诲人不倦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勤勤恳恳良师益友桃李芬芳教导有方辛勤劳碌教无常师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桃李天下、师恩似海、诲人不倦,良师益友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诲人不倦良师益友师道尊严教导有方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辛勤劳碌德高望重为人师表鞠躬尽瘁耳提面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良师益友言传身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诲人不倦良师益友桃李满天下呕心沥血披星戴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师道尊严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良师益友良师诤友百世之师诲人不倦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赏析
古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赏析文言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儒家文化勤学好问的名言
儒家文化勤学好问的名言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学无止境,问必有益。
4.知音者乐天知命,儒者爱学好问。
5.好学者,不傲也不易。
6.学海无涯,投身其中。
7.知识如光线,智慧如炬火,不断求索。
8.以问学,以问悟,以问成。
9.学问之路,没有终点。
10.提问是进步的第一步。
11.发问使智慧生长。
12.若不问,则终身无得。
13.做人应如天空中的孔明灯,常有疑问但始终充满希望。
14.问学者长,学问者进。
15.问学之人,不断奋进。
16.愚者行无问,智者行有问。
17.学者善问,问者善学。
1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9.懒于问学如停止呼吸,终将停止成长。
20.是非问答,心之问策。
21.知道问题是智慧的开始。
22.问若无声,学就无功。
23.好奇心是成功者的基石。
24.學問的善成是源於不斷的質問。
25.為何止於一個答案?尋求無盡的智慧。
26.勇於提問,勇於懷疑。
27.好問者,不愧後學。
28.智者有問,愚者無問。
29.知耻而后勇,才能敢于提问。
30.提問不羞耻,而不問羞愚。
31.听问不耻下,反求之不朽。
32.善問者如太阳,破云而出,照亮前路。
33.提问是前进的阶梯。
34.不愧为学者,问之不竭。
35.结结巴巴问,不如进一步,36.学者因问才能有所得,有问息学则难有成。
37.问我者,感恩;不问者,自省。
38.智者不惧被问,愚者不屑提问。
39.提问是思考的起点。
40.学问如河流,问吧,你只会越来越泽。
41.有问题才有进步,敢问才有答案。
42.提问是收获智慧的开始。
43.打破疑团,探索未来。
44.好奇心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45.提问不会让你变得愚蠢,而是让你更加聪明。
46.敢于问,就能进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师素养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巴结、奉承], 富而无骄,何如[即“如何”,《论语》中的 “何如”都可译为“怎么样”]?”子曰:“可 也。未若[不如]贫而乐[又作“贫而乐道”],富 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好像] 切[用刀切断]如磋[用锉锉平]!如琢[用刀雕刻] 如磨[用物磨光]’,其[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斯之 谓[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其中 “之”是提宾的标志]与[同“欤”]?”子曰: “赐也!始可与[省略“之”]言《诗》已矣,告 诸[之,代“子贡”]往[动词活用为名词,过去 的事]而知来[动词活用为名词,未知的事]者。”
(三)诲人不倦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 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 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 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 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 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 除民族界限的意思。
• 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 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有何现实意义?
• 【明确】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 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 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 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 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 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明确】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 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认为首先 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 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 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要从学 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 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的是 不讲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 时代,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 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 视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 育内容的消极方面。
【明确】(一)启发诱导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 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 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 类旁通的目的。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 切的心理状态。
(二)因材施教 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 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 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 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 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 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 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 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
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 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⑴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 • ⑵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 • 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结果,与 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 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 子要“哂之”了。
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
• 【问题】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 教育方法和原则。
【明确】1.启发式教学法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而不以三隅反[同“返”],则不复[再]也。”
【明确】2.讨论式教学法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素 以为绚[即“以素为绚”]兮’。何谓 也?”子曰:“绘事后[省略了介词 “于”]素。”曰:“礼后乎[省略了 “义”]?”子曰:“起予[我,孔子 自称]者商[子夏姓卜,名商]也,始可 与[省略了代词“汝”]言[讨论、讨论] 诗已矣。”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学诗]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学礼]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 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示例一: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
参考: (1)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 的和乐景象。
【问题】对孔子的“述而不作”, 你怎么看?
• 【明确】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 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 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 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 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 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 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 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明确】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1.3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 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宰我、 子贡。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冉有、 季路。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 献]:子游、子夏。
【问题】对上述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原则,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 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诲 人 不 倦
整体感知文本
• 初读感知
【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 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明确】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 述而不作。
【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 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
• • • • • 【明确】 教育作用:17.2、17.3 教育对象:15.39 教育内容:7.25、16.13 教学原则与方法:11.3、7.8、5.9、3.8、 11.22 • 教师素养:7.34、1.15、17.19、7.1、9.15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 本章孔子与弟子之间和谐平等的氛围表现得很充 分,是如何表现的?
既记言谈,又传神情。写出了人物的神情风貌——
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人事;
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谦退; 曾点的从容;
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
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曾点的鼓瑟,孔子
的简要点评、神态表情。还有对比——“率尔”、“铿 尔”,“哂之”、“喟然”等。
【明确】3.激励式教学法 5.9 子谓子贡曰:“女[同“汝”,你]与回也 孰[谁]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同“方”, 比较]回?回也闻一以[表承接关系,相当于 “而”,可不译]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同意,赞同]女弗如 [省略了代词“之”,代“颜回”]也。”
与:①给与、授予(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结交、参与(失其所与,不知。) ③帮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④和、同(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 下者……) ⑤同“欤”,句末语气词(无乃尔是过与?)
探究与思考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方 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种说法之间 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 哪种观点?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强调后天因素的 重要作用, 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 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以与人为 善的态度鼓励 “难与言”的互相人进步,这 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是基本坚持实践论的。
关于教育的对象 种类、
类别
•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 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 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 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对此, 你作何评价?
对“有教无类”中“类”字的 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