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十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 第19课 亚非拉的新发展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请你仔细观看、认真辨别,也许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对了,你会说这是一张会议照片。
不错,它的确是一张会议的照片,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它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
什么是不结盟? 这些国家因为什么不结盟? 如果了解了二战后世界政冶格局的发展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情况,你就会明白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谋求自身独立发展的聪明之举。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学完这节课你将有很多收获。
二、课题教学考点1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度独立(1)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2)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2.民族振兴(1)印度独立后,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2)韩国、新加坡成为现代化国家。
考点2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最先在北非展开(1)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赢得真正独立。
(2)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出现高潮(1)非洲先后有30 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2)1960年,出现17 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4.90年代: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考点3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年,古巴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例1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实行印巴分治,印巴是指()。
A.印度和巴勒斯坦B.印度和巴基斯坦C.印度尼西亚和巴勒斯坦D.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因此B正确。
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精品学案19Word版含答案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品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斯大林模式的概念、形成过程、成因2、形成对体制的全面认识,理解体制对苏联建设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及评价斯大林模式难点: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学习内容】一、斯大林模式1、概念:是指苏联在20世纪50、6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特点(弊端):经济上: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模式,它排斥,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并通过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市场那只“”完全为国家这只“”所取代。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国家的权力,成为只是负责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
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
思想文化上:斯大林大权在握之时,对他的弥漫于苏联党内外,为了维护领袖权威,苏联采取的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二、形成1、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政策提出:1925年12月联共第4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的方针,从1926年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2)原因:A苏联是一个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国家B资本主义的包围与封锁C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政策:。
(4)实施及成就: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告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投资主要是重工业,实际上被停止。
到1937年,前两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苏联形成了;发生了改变,工业总产值上升,二五计划时,已经位居,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
(5)存在的问题 AB2、农业集体化(1)含义: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联合成大规模的集体经济(2)目的:(3)政策:1927年联共15大提出。
(4)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原因是(5)认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为解决等创造了便利条件,有利于加速工业化,但苏联的农业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超出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工业化从农民身上夺走的东西太多,引起农民的不满,影响农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19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三第19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二复习指导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近年高考涉及的题目不多。
复习时,要结合当今社会热点,“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型国家等,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其原因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三重难点解析例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③飞机研制成功④“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但题目要求的是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飞机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飞天”使用的是宇宙飞船,所以不选③。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两弹一星”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取得的国防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③项;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
后来进行改造,2007年全线通车。
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时17年。
五课堂检测1.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B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飞船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自主预习】一、万隆会议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时间地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参会人员: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会议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5、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6、历史影响: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哪里展开?北非。
2、北非有哪些国家先后独立?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何时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3、哪年是“非洲年”,有多少个国家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4、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斗争对象是哪个国家?美国(2)反美斗争的领导人是谁?卡斯特罗(3)斗争中的重要事件有哪些?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大力兴修水利;(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4)经济作物的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的发展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大城市工商业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人口的增长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问题(1)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2)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易误警示1.清朝手工业工场的特点:分工明确,规模大,产品精美,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2.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在清朝得到推广,对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过快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图片解读:清政府鼓励垦荒,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设计: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万隆会议的性质、精神和影响;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
2.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认识到纳米比亚的独立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重点难点】1.重点:万隆会议的精神和影响;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2.难点:万隆会议的精神;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_______________,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_______________,争取和巩固_____________,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______”。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______________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______________登上了国际舞台。
2.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_____________展开。
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_____________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
1990年,_________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______________的枷锁。
3.古巴人民在_____________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____________国支持下的独裁政权,走上了______________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年底,巴拿马从_____________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合作探究】1. 什么是“万隆精神”?2.“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9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预习自学1.背景:(1)经济:俄国_________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进入_________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国际:_________进一步激化各种社会矛盾。
(4)国内:二月革命后出现了_________和资产阶级_________并存的局面。
2.进程(和平夺权──武装夺权):(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_________革命的任务,争取以_________夺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_________武装起义,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4)国家诞生: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达标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_________、《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__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意义(结论):(1)国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胜的_________革命;(2)国际:①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_________体系打开一个缺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②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开创_________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考纲要求】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目标】(1)识记: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
(2)理解: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深刻理解十月革命的划时代意义。
(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社会状况的学习,深刻体会专制制度的落后与腐败;通过对比临时政府与苏维埃政权的不同措施,领会无产阶级政权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政权;通过对十月革命的学习,了解马列主义对世界革命的指导作用,形成马列主义世界观。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学案
图四被撞击的纽约世贸大楼)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新形势下,
附录:参考答案
第19课机遇与挑战
一、学习导航:
1.1995年,2001年
2.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3.全球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
4.环境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
二、探究交流:
步骤一:(1)
(2)提示:查阅书籍、社会调查、网上搜索等
步骤二: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
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
1.B
2.D
3. A
4. D
(二)阅读探究:
(1)和平与发展。
(1分)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图一,环境问题;图二,人口问题;图三,战争问题;图四,恐怖主义。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 (意思相近即可)。
高中历史第十九课教案模板
课题:《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辛亥革命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辛亥革命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二、新课讲授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讲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人们对推翻清朝统治的渴望。
-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为辛亥革命提供经济基础。
- 介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组织兴中会、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
- 分析三民主义思想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2. 辛亥革命的过程- 讲解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清帝退位等历史事件。
-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总结辛亥革命的成功原因。
3. 辛亥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讲解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等成果。
-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如加速清政府灭亡、促进民主思想传播等。
三、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吗?二、案例分析1.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近代化进程。
初中历史19课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19课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九课巩固扩充——大航海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了解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3.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教学板书。
2.学生复印资料。
3.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大航海时代的定义和
意义。
二、整体学习:
1.讲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大航海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确保学生对大航海时代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大航海时代的内容,并写一篇有关大航海
时代的文章。
五、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下节课的教学准备。
教学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对大航海时代的掌握情况,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姓名:班级:日期:【学习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自学测评】1.阅读教材,把握时空定位,完成时间轴。
2.阅读教材P108历史纵横,明确清末新政的内容方面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3.阅读教材P110,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结合教材P108-109,假如你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医生团,在为中国做革命手术前,需做哪些准备?组织准备理论准备军事准备合作探究二:材料一:吴玉章指出,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谁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1913年6月。
袁世凯命令学校恢复祀孔。
尽管这还只是帝稍复滔之先声,可就在通令一发表,即立即遭到人民的反对……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民情,莫不反对”,“来电反对,高可盈尺”。
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措施材料三: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结合材料以及教材P112,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本课小结】根据所学,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均主张“中体西用”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民权主义”的内涵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D.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3.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4.“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18、19课学案.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18、19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二复习指导1、复习时理清一条线索: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
掌握四件大事: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理想到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国向多国扩展——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
2、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到实现的复习,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注意空想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意义。
从整体上构建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脉络,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3、注意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巴黎公社领导者的身份与爆发的偶然性、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点;通过比较两个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或革命,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掌握和理解。
4、用联系的学习方法,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具体的国情,分析比较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中国确立的方式;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结合十月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来理解如何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重难点解析1、巴黎公社的原则、经验教训原则:(1)巴黎公社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代替旧国家机器的原则(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和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学习目标】(1)通过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级目标)(2)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从时空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一级目标)(3)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性质和反封建的重大意义,以及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定责任内阁制是多方面博弈的结果,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二级目标)(4)通过相关史料的解读,全面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通过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使学生避免从单纯的“阴谋论”解读,而是能够看到历史的复杂性。
(三级目标)(5)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重点说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但是对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绝不是一两场革命就能推翻的,据此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后续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级目标)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清末新政:①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②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④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预备立宪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核心精神是“大权统于朝廷”1911年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材料二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额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专题十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知识整合1.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方针,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改革内容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 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_企业。
(3)意义①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国有企业改革(1)历程⎩⎪⎪⎨⎪⎪⎧①开始:以 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②展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目标:1992年,“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 目标——建立 制度(2)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增加了国有资产, 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①提出: 1992年, “十四大”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 1993年, 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创新: 2019年, “十五大”指出: “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影响:解放了生产力, 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重点深化主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十九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一、考查要求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2.理解《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3.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5.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6.知道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7.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8.领会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9.了解洛克的主要政治主张及其影响10.理解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11.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2.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
13.领会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说明:△涉及教材:必修三第六专题第二、三、四课《神权下的自我》、《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选修六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专制下的启蒙》一课中“霍布斯”、“百科全书派”不做考试要求。
△复习时要准确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理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试着分析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主要事件及内在联系;注意分辨各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性与个性。
二、概念梳理1.黑暗的中世纪2.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3.“赎罪券”4.《九十五条论纲》5.因信称义(信仰得救)6.新教7.理性主义8.三权分立学说9.社会契约论10.人民主权论三、提升练习1.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3.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4.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5.“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6.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指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7.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8.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9.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10.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11.“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狄德罗C.卢梭D.孟德斯鸠1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3.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
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
他的这一观点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14.“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15.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16.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17.“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8.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1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10分)材料二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
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
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空的发酵作用。
——摘编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
(6分)历史选考复习学案之十九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答案:ABCAD CCADC DABDC CAC19.(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20.(1)伟人:牛顿。
(2分)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2分)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4分)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分)(2)政治:启蒙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
(3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