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第6课 《鸿门宴》基础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对比赏析刘邦、项羽形象,了解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项刘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一、 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篇, 10表,8书。

鲁迅先生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探索1.项刘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贵族项梁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项梁后被秦将章邯所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令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前,后为项羽所杀)项羽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

由于秦军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入咸阳,“欲王关中”。

2.约法三章与驻军鸿门: 刘邦入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

(进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且派兵守关,驻军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

两军剑拔弩张。

3.项伯、张良有故: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

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鸿门宴的座次: 按古代的礼仪,帝王和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讨论【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X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某某时,已是姗姗来迟。
学习难点
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对比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探究阅读思考: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X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X增、项庄曰'君王',X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练习册第48页
第4题
总结与升华
课后反思: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精讲与点拨
(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范快。

2、掌握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困难]掌握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阅读第三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将军和部长之间?(2)因为对裴公的袭击,我坐了下来()(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裴公用酒庆祝他的生日,这是关于婚姻的(2)所以遣将守关者(3)为其他小偷的出入做好准备(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这是怎么回事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二父范增业5、若属皆且为所虏6.但我不想先进入关隘,打破秦朝(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如果你不想先进入关卡,打破秦朝,你怎么能赢呢?这里见将军。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会被抓获。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出剑来跳舞,项波也拔出剑来跳舞。

他经常用身体和翅膀把裴公藏起来,庄不能进攻。

(五)段分析思考。

1.在红门宴上,“向王和向伯坐在东边,亚夫坐在南边……北公坐在北边,张良坐在西边”。

它解释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学习第四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思是:(1)然而,我不认为我能进入关卡,先打破秦朝(2)其意常在沛公也原因:(1)最好是出于善意来处理它(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为我撞到了裴公,我坐了下来(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谢谢你,起来,马上喝(2)拔剑切而啖之(3)努力工作,取得巨大成就(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请进来和他一起点菜(2)则与斗卮酒(3)让他准备好偷来偷去(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如果他们都是俘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一些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预习案【学法指导&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35分钟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一、回忆所学内容,完成复习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篇,世家(记诸侯本系)__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__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__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__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王.___关中;飨.___士卒;说.___项羽;好.___美姬.__;鲰.___生;卮.___酒;戮.___力;有郤.___;樊哙.___;玉玦.___;从.___百余骑.__;数.___目项王;目眦.___;狗彘.___;啖.___肉;按剑而跽.___;交戟.___;为.___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___所虏;客何为.___者3、字形(填空) xiǎng___客;食sūn___。

玉jué___;联mèi___; jué____择;漏zhī____;è____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编号:07编写:罗朋娟审核:审批:王勇时间:班级: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及相关背景。

2、理解归纳文中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力目标:1、梳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能客观评价人物,审视历史。

【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人物形象分析【学习时数】5学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参照《新学案》P3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

鲁迅先生评《史记》,“”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沛公欲王关中()道芷欲间行()数目项王()3、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鸿门宴”是一场真正的宴会吗?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再读课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理清故事内容。

三、小结:本课时重点进行知识链接,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初步认识人物。

四、作业:借助有关工具书,翻译全文(在课文中批注)五、学后反思第2、3、4学时探究展示案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章中文言文知识点2、理出本文起伏跌宕故事脉络。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家司马迁、《史记》,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粗通课文。

理顺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第一段,掌握文言知识。

德育目标: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奋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学习重点: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注意读音解释学习难点:理解文中通假字的意思学习过程:一、司马迁及其《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出生于史学世家,继任父职任汉武帝时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我们当今所说的《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写作背景秦末,统治残暴,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攻破咸阳,退驻霸上。

而后项羽也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要与之开战。

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欲王.关中()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孰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度.我至军中()不胜杯杓.()2. 翻译课文熟悉课文,概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最新《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

最新《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作者xxxx------------------------------------------日期xxxx《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预习先锋我先行(一)、请放声朗读2遍,读通读顺课文。

标注生字、难字字音。

1、完成语文必修一《同步解析测评》积累运用第2题。

(二)、自主尝试翻译理解课文:圈点勾画课文注释,自行理解疏通文句,标注疑难词句。

(三)、概括故事情节。

(围绕题目提问,结合语段概括分析,用简洁的短语即小标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文言知识自主发现与归纳:1、关于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①完成课后第三题5、特殊句式:(五)写下自己的发现与质疑。

(如关于《史记》与司马迁,字词知识如通假字的规律,情节内容如刘邦为什么能死里逃生,人物思想性格等等)二、自主探究我能行(一)探究人物形象1、项羽具有哪些思想性格?(依据)2、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依据)3、张良、樊哙、范增、项伯等人任选其一分析。

(二)探究文章写作1、课文选段是怎样表现项羽思想性格的?(塑造刻画人物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技巧)2、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三)开放自主探究:(课后第四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

你认为呢?探究支撑材料:1、项羽自己总结: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逐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刘邦的评价总结: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6课鸿门宴《鸿门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无论是文言知识,还是文学技法,都要认真总结学习。

文言知识应加以整理。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以了解更多的不同评价。

1.了解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的相关资料。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探究刘邦、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

2.诵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3.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堂活动区”中的问题。

4.思考“课堂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区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皆为龙虎,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辞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2)如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6)军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为击破沛公军.()(7)去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9)胜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0)为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我为.鱼肉()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11)因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2)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精品】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精品】

【目标择定】1. 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句式。

2. 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性格决定命运。

成功与失败,绝非偶然。

鸿门宴上,刘项两大集团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刀光剑影里,唇枪舌剑中,斗智斗勇下,未来的命运,其实已可窥一斑。

从课文中,你可品味出他们各自的性格吗?1.你所了解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吗?请具体谈谈。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3.事在人谋,谋事在人。

谋士范增与张良各自有怎样的性格?4.不怕狼一样狡猾的敌人,就怕猪一样愚蠢的队友。

从项庄与樊哙、项伯与曹无伤各自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5.决定成败的,决定荣辱的真的不仅仅是能力!项羽和刘邦,就是活教材。

从他们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6.辩论:项羽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他的“君人之度”?【再问再新】【助学资料】《鸿门宴》(电影)下载:/sc/ _doc/344 .htm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填空《史记》全书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部,2.解释(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6).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7).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 ).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子臣。

复得见将军子此。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探讨“鸿门宴”上双方斗争的实质,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2)从项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随后率诸侯军入关。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占有了秦宫的珍宝。

项羽大怒,决定第二天攻打刘邦。

刘邦得知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在鸿门举行。

四、课文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飨士卒()鲰生()卮酒()玉玦()瞋目()目眦尽裂()按剑而跽()参乘()彘肩()啖之()刀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沛公已去,间至军中()2、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来(6)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毛不敢有所近(7)令将军与臣有郤(8)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不者(11)沛公奉卮酒为寿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籍吏民(2)范增数目项王(3)若入前为寿(4)刑人如恐不胜(5)道芷阳间行(6)沛公欲王关中(7)于是项伯复夜去(8)吾得兄事之(9)日夜望将军至(10)常以身翼蔽沛公(11)头发上指(12)道芷阳间行(13)项伯杀人,臣活之(14)从百余骑(1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6)拔剑撞而破之(17)封闭宫室,还军霸上(18)樊哙侧其盾以撞(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1)素善留侯张良(22)秋豪不敢有所近(2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4)君安与项伯有故4.说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

(1)此天子气也。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亚父者,范增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0)此亡秦之续耳。

(11)今日之事何如?(12)大王来何操?(13)沛公安在?(14)客何为者?(15)籍何以至此(1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17)贪于财货(18)具告以事(19)长于臣(20)因击沛公于坐(2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22)得复见将军于此(23)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word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word导学案

鸿门宴(课时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1、2段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1、2、3段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掌握1、2段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预习小测】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

①从:张良是时从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樊哙从良坐(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②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③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坐北朝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④胜: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时无声胜有声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

①沛公军霸上(“军”,__________)②沛公欲王关中(“王”,__________)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__________)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__________)⑤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⑥常以身翼蔽沛公(“翼”,__________)⑦素善留侯张良(“善”,__________)⑧吾得兄事之(“兄”,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 ④具告以事(__________)⑤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 ⑥客何为者(__________)⑦沛公安在(__________)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自主梳理】1.一词多义军因意胜如为且2.词类活用沛公欲王关中(读wànɡ,名词作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施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拔剑撞而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知识拓展·探究案【要点探究】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2.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3.掌握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5.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6.探究塑造人物手法,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和描写人物。

(二)【重难点】1.掌握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塑造人物手法;4.深入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知识清单】1、识记字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项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⑤道芷阳间(jiàn)行⑥为(wéi)龙虎 (变成、化作)2、通假字⑪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⑫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⑬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⑭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⑮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⑯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⑱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⑲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词语: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语:非常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

③而听细说词语: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④沛公居山东时词语: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4.词类活用⑪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⑫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⑭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⑮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状语⑯吾得兄事之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⑰道芷阳间行道: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⑱籍吏民,封府库籍: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⑲范曾数目项王目: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⑳刑人如恐不胜刑: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善: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动词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名词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⑷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之)活下来⑸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百余骑)跟从⑹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他)停止下来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使(关中)被攻破归纳:以上用法为使动用法5、重点词语(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唯恐,只怕)(3)杀人如不能举.(“尽”的意思)(4)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请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致谢,道谢,答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为之.奈何?(代词,代这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7)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表代替,可译为“给”“替”)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何辞为.?(助词,表语气,无实际意义,一般译“呢”,读作wéi)6、特殊句式:⑪为击破沛公军为(我)击破沛公军⑫急击勿失急击(之)勿失(时机)⑬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⑭则与斗卮酒则与(之)斗卮酒⑮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⑯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之)谋⑰沛公奉卮酒为寿沛公奉卮酒为(之)寿⑱加彘肩上加彘肩(于其)上省介宾短语以上为省略句,其中⑪——⑰为省略句;⑱为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

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

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

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

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

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Ⅱ.文化常识古代位次常识1.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2.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

今仍有“虚左以待”一语。

一、诵读开端部分(第1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4)此其志不在小.明确:(1)军:驻军(2)王:为王、称王(3)山东:古今异义词,指崤山以东地区(4)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文:(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译文:(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译文:明确:(1)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省略句。

)(2)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

(省略句,同时又是状语后置句。

)(3)财物没有被掠取,妇女没有被宠爱。

(被动句。

)环节二:把握文意3.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根本原因。

B.项羽“怒”表明他是一位性格火暴,极易冲动,城府很浅的人。

C.本部分点明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D.范增指出刘邦的天子气,目的就是要项羽抓住时机消灭竞争对手。

解析:选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起因,不是根本原因。

二、诵读发展部分(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素善..留侯张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君安与项伯有故.(6)张良出,要.项伯(7)项伯杀人,臣活.之(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9)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1)吾得兄.事之(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3)籍.吏民,封府库(14)不如因.善遇之明确:(1)素:一向,平时善:友善、交好(2)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之:动词,到(3)为:介词,替,给为:动词,谋划,设计(4)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5)故:旧交情(6)要:通“邀”,邀请(7)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8)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9)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10)倍:通“背”,忘恩(11)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2)蚤:通“早”(13)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14)因:趁着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译文:(2)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3)孰与君少长?译文:明确:(1)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状语后置句“以事具告”和省略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固定结构,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

)环节二:把握文意3.能表现刘邦和项伯联络感情的一组是()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①是张良话语,表现张良的智谋;③是刘邦对项伯表白不敢背叛项羽。

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透露了军机,后又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B.张良在危机之时仍想着为刘邦谋划,表现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以及刘邦的知人善任。

C.刘邦说,是一小人为他出谋划策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只要占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

D.第2自然段共写了两件事:第一,项伯夜访张良被张良利用;第二,张良献策,情节发生变化。

解析:选C C项,“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错,是不要放诸侯进入;同时“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三、诵读高潮部分(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令将军与臣有郤.(4)范增数目.项王(5)常以身翼.蔽沛公(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9)毫毛不敢有所近.(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1)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明确:(1)从:使动用法,使……跟从(2)河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3)卻:通假字,通“隙”,隔阂(4)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5)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6)止:使动用法,使……止,阻止(7)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8)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9)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10)王:使动用法,使……为王(11)因:趁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文:(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译文:(4)客何为者?译文:明确:(1)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状语后置句,即“因于坐击沛公”。

)(2)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被动句,以“为所”做标志)(3)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东西)(4)客人是干什么的?(宾语前置句,即“客为何者”)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全都表现项羽缺乏斗争经验、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组是()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⑥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解析:选D②表现了项羽的骄矜自大,⑥是樊哙的观点。

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小心谨慎,轻车简从,来见项羽于鸿门。

其整个的活动表现,真可以说极尽低首小心以博求项羽的信任。

在称呼上,对项羽是一口一个“将军”;对自己是一口一个“臣”字。

又用共同起义江东的老关系来打动项羽。

接着恭维了项羽的功勋,也表白了自家的苦劳。

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

B.项羽粗豪大意、骄傲自恃,几乎是完全疏于戒备,竟在刘邦一番口蜜腹剑的说词面前,迅速而又彻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装,成为刘邦的思想上的俘虏。

并且把密告给他如此重大消息的曹无伤,轻易地泄漏给刘邦。

下面的不听范增、放任项伯、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都是有其由来的。

C.在击杀刘邦这一问题上,项氏集团内部,步调不统一,并且有人公然出来破坏。

而刘邦集团则有组织有准备,步调也极为统一,并且能做到互相配合联合作战。

张良看见情况紧急,于是出军门招樊哙,通过张、樊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这一方是无一人无一刻不在高度紧张戒备之中。

D.在本部分最后一节中,是写樊哙的场面,也是写项羽的场面。

樊哙一派为刘邦解释的有胆有识的说辞,表明他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处。

但他所以能受到项羽嘉赏,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

解析:选C A项,“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错,是他的态度使项羽放松了戒备。

B项,“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错,他没有害怕,只是樊哙闯进来时的一种戒备。

D项,“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错,主要是因为指责当中包含着尊敬的讲话。

四、诵读结局部分(5~7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道.芷阳间行(2)沛公不胜杯杓.(3)再拜..献大王足下(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明确:(1)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杓:酒器(3)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4)督过:责备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2)沛公安在?译文:(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译文:(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明确:(1)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宾语前置句)(2)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3)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省略句)(4)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判断句和被动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刘邦脱逃前所做部署的一句是()A.乃令张良留谢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解析:选D D项是张良替刘邦所说的致歉词。

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

但他却假惺惺地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

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便进一步麻痹项羽。

B.写刘邦正式逃遁时,他狼狈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