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精品导学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1)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解读诗歌主旨2、难点:怎样调动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品读《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师生共同探讨,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你读出了哪些情思,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方法点拨:(1)着重关注课后的两个思考问题(2)勾画、批注、吟咏、想象、体味。

2、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诗歌画面的想象、描述,师生共同来解决前面的问题,体会诗歌情感。

四、全班吟诵全诗,总结加深对诗歌的体悟优雅浪漫的纯情真挚纯厚的深情高贵忠贞的痴情同心离居的忧情1、五、活学迁移,提升运用:1、浪漫而多情的同学们,你如果要选取一种植物赠送给你最想赠送的人,你会选取哪种植物?并且要为之配上一段美好而浪漫的物之情语,你会怎么写?2、思考全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通过阅读,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要点【知人论世】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鉴赏品味】鉴赏准备:通过阅读,你能概括这首诗歌的主旨吗?(难度★)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难度★★★)提示:(类比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预习研讨结果: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难度★)提示:(温故知新:屈原离骚中的“香草”作用是什么?)预习研讨明确: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提示:(结构,情感上考虑)预习研讨明确: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难度★★)5、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难度★★★★)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怎样的心情?(难度★★)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学问链接}一诗词选粹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评析】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头说织女是神女。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比,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也许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看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行执着。

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光明。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好像又不能互换了。

假如由于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开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预习学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_____的《_______》,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

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____________”,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探究学案1.请参看下面有关资料,这些都是古代诗人关于这些花卉的描写,请读读,看看他们往往在文化的流传中沾染上了哪些意义和特点?芙蓉兰芳草2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探究参考资料‘芙蓉”诗文(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之分,水芙蓉即荷花,也叫夫容花)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苏轼3.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温庭筠4.渚风低,芙蓉万朵,清妍赋情味——宋方千里5明宵圆景未便亏,落尽夫容江色净——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6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宋张耒“兰”的诗文1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2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3.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4.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芳草”的诗文:1.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绿怨红愁春不管。

天涯芳草人肠断。

一纸云笺鱼雁远——宋杨冠卿《蝶恋花》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品背景介绍:东汉中晚期朝政腐败,尤以桓灵之世为甚,桓帝时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新授课)【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给加点词语注音。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2.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2.3)梳理全诗。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3.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锺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二、直译这首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三、展开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语言,工笔细描扩展此诗,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技法点拨乐景写哀情,实际上,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

即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

(回顾学过的此种用法的句子,找出来本诗中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悬想:在羁旅、怀远、思乡诗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明明自己思念别人,却想象对方在思念自己。

采用了“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找出来本诗悬想句子,回顾学过的类似句子)四、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炼字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有修辞或其他特殊表达技巧的一定先指出)。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赏析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不少于2句)五、比较阅读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直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5篇)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5篇)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5篇)《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积累要点:1、是东汉一批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太子。

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将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合在一起,收入其《文选》并题为《古诗十九首》,诗歌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目。

2、刘勰《文心雕龙》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范读课文,正音,圈点重点字词三、合作探究1、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忧伤之情,痛苦惆怅之情。

2、到底是谁思念谁?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所思在远道”——妻子思念丈夫。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丈夫思念家乡的妻子。

因此,本文抒发的是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

注:朱光潜认为是女性,这诗可纳入“闺怨诗”范畴。

3、诗歌中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采芙蓉。

目的:“遗”远方的丈夫。

附录: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后两句曲笔,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写愿君多采撷,用此物来寄托相思。

将感情写得含蓄深沉而委婉。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通读诗歌,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30卷,也成《昭明文选》。

据徐陵的《玉台新咏》,这首诗是西汉诗人枚乘的作品。

这是一首惜别的情诗。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

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2、诵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字音遗wèi(赠与、送于、交付、)Yi(丢失、漏掉、遗留、遗产)4、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旨诗大半是“触物生情”,这首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精品文档《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

2.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折柳赠人示送别之厚意,赠人红豆以表相思之情,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那么采莲相送,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涉江采芙蓉》。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内容:大致是闺人怨别、游子怀乡、追求享乐等等,表达浓厚的感伤情绪。

艺术特色:1、长于抒情;2、抒情中带有叙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4、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练,耐人寻味。

评价: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最新】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最新】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一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这是一首游子的诗歌.全诗以游子的口吻抒发了对所思之人的想念2,解析:本课教学,其核心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特色,理解它关键是要作者在诗歌中式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涉江采芙蓉》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如果是男的,在诗歌中又是怎样来表现的,是女的又怎样来理解诗歌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呢?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意象的分析,诗歌语言的赏析进行.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艺术特色.2,解析:掌握通过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歌的方法.《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为芙蓉 ,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涉江采芙蓉》诗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抒情主人公的性别的模糊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诗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诗歌进行分析,后两首诗歌还必须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其中关键是补充讲解一些古代常识.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在补充讲解古代生活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使用PPT课件.因为使用PPT,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帮助他们来理解诗歌内容.播放课文朗读.五,教学过程设计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 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 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5,五,六句的还顾 , 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8.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怀人9. 怀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谁在环顾 ?明确: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 ,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 ,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 (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 ,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 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 ,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 ,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 , 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 ,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六,课堂小结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 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 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 ,简直是奇想了!七,目标检测熟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题.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不超过50字)4,这是一首五言格律诗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答案:1,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2,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3,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4,不是格律诗,虽然这首诗八句,并且双数末尾一个字都押韵,符合律诗的特点,但是律诗的特点是中间两联一定要讲求对偶,而这首诗的三,四,五,六句就较随意了.八,配餐作业A组题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答案(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 ,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 ,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构思新奇,曲折巧妙.B组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分)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⑴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⑵欢悦,惊喜.C组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启示?答案(1) 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九,教学反思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二一,导语设计师:屈原《九歌》里说, 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二,学习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生读.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生2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正是由于你们多样化的思考,才使这首诗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是老师的想法是把它当作一位女子来看待.在古代,男子离开家乡女子在家守候,是一种更常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师: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我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的诗呢?(幻)这是一首______的诗?生:忧伤相思思念痛苦师:同学们赋予了这首诗歌丰富的情感.那在这首诗中,有没有哪个词能直接概括这种情感的?生:忧伤.板书:忧伤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读诗歌.我们先来看前四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谁来翻译一下这几句诗?语言要美一点.生:渡江去采摘芙蓉花,兰泽上芳草萋萋.采摘芙蓉花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师:翻译得不错.那我想问问,你刚才翻译的渡过江水采芙蓉 ,这个渡江和涉江意思一样吗? 涉江采芙蓉的涉是什么意思?生:一样, 涉的意思就是渡过 (坐着船过江).师:一般都怎么渡过江呢生:不一样. 涉的意思是蹚水过河.师:蹚水过江采芙蓉和坐船过江采芙蓉,主人公的感受会一样吗?生:不会.(幻灯片) 涉的本意:行走在溪水中.我们设想一下:清清的江水缓缓流淌,兰花盛开的水泽里芳草萋萋,一位女子赤足走在浅浅的江水中,江水轻轻地划过她的肌肤,也牵动着她的心. 涉字让我们感受到江水在肌肤上流过的细腻的触感,这种触感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浸润在一起的.而如果说成了渡江或坐着船过江 ,作者的心可能还是那一颗思念的心,但就没有那么真挚动人了.师:我们沉浸在女子涉江的美好画面中,在这画面中有哪些意象呢?生:芙蓉,芳草.(板书:芙蓉,芳草)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主人公为什么单就采集芙蓉呢?生:1:周敦颐《爱莲说》中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 ,芙蓉也叫做莲花,这里有一种君子的品质.生2: 芙蓉和夫容谐音,在这里更能突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心情.师:这位同学旁征博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芙蓉的品质.师:芙蓉,在《诗经》中叫作荷花,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楚辞》中叫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人们赋予了荷花很多美好的意蕴,如爱情,相思,忠贞,君子等等,它是一种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师:老师很喜欢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同学们齐读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有没有影响文意呢?生:好像没有.师:那这句话写在这儿不是多余了吗?生沉默师:谁说说?生: 兰泽多芳草是环境描写,加上这一句更突出了意境的优美.师:你对诗歌品读的很细致,我们来复活一下当时那个画面吧:一位女子想采一朵最美丽的芙蓉花送给她的心上人,当来到了这片长满芳草的水泽里,满目的鲜花,馥郁的芳香使她一下子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之中.我们再读读这两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重读)芳草.而在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情感是什么呢?是思念.于是,她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遗谁 ,却发现所思在远道 ,不禁悲从中来.前两句是欢乐的采莲背景,后两句的情感却陡然一转,悲伤了起来.诗人写如此美景的目的原来是为了生:以乐景衬哀情.生读.师:这么美好的景色,女子采了芙蓉花,却突然问道: 采之欲遗谁? 难道她不知道是谁吗?生:知道.师: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呢?如果不问,直接就说成采之遗远道怎么样?生1:她不想直接说出来送给谁.那样显得很直白,一般女子不会有那么直白的话语.生2:她想说出来,说出来以后会觉得心情好一些.主人公这一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使感情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更委婉含蓄,曲折有致.师:理解了诗意,谁来读读这几句诗?第一句要轻松,愉悦,第二句要低沉,忧郁.(重点引导学生好好读,使课堂推向一个*)生读.师点评.可以把所思在远道 ,重点教给学生读读.师:芬芳的兰泽,美丽的芙蓉,却使人感到了深切的忧伤 .这种忧伤能否停止呢?请看下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师:我们常说:诗歌是浓缩的想象,散文将这种想象铺展开来,于是有了情节,有了人物,有了一颦一笑,有了一思一虑.现在就请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这两句诗.师:时间到,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生:师:加入了环境描写更好地渲染了这种离别之愁.加入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加入动作描写,给人很强的画面感.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与描写,仿佛使我们身临其境.长相思,在旧乡 ,佳人不见,摧肝肠.这个还在远道上前行的男子,离家越来越远.他不时地回望着无穷无尽的走过的路,心中对爱人充满了思念.他又远望着前方漫漫浩浩的长路,心想:何处才是我的归宿?这两句除了情感的绵长,语言的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幻灯片)哪些词语最为传神?最能传达主人公的情感呢?生:运用了动作描写. 还顾和望师:回答非常好. 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板书:还顾望)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桶,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让学生试着重音读读望 (让学生把轻飘飘地读和重音,读读对比一下感觉)师:同学们看看这两句,还有哪个词语用的好?生: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编号:班级:小组:姓名编写人:景婷婷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浅层次了解《古诗十九首》。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入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疏通诗句,诵读涵咏(重点) 。

一、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之辞。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3、诵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二、自主学习。

1、正音。

遗()谁还()顾2、解释词语。

兰泽:芳草:漫浩浩:同心:3、诗人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心头的,涉江采芙蓉是为了他,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的把它表达出来,诗就平淡无奇了。

这句话是全是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做一结束,另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做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三、合作探究。

1、诗歌写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B:奠定了全市高洁、清雅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含答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含答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作者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2.能够熟练背诵作品,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

二、作品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三、文本解读: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有很多的兰花、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也暗示了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离故乡。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之人。

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

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

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芙蓉”,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3.能够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解读诗歌基本意象“芙蓉”入手,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1.解读诗歌基本意象“芙蓉”,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梁代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是“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后世遂沿用至今。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汉乐府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又一座高峰。

汉王朝政治黑暗,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有才能的下层知识分子不得不背井离乡,负笈远游,希冀步入仕途。

然而,现实黑暗,他们漂泊在外,进身无门,他们大都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法遣排的忧患。

《古诗十九首》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被这样一群有着远大抱负和强烈自我意识的下层文人低吟浅唱出来的。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①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浅层次了解《古诗十九首》2.学会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诗歌【学法指导】吟诵、字句赏析、对比阅读【教学想法】初步培养高中生应该具备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一、导语,引入课题关于芙蓉: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为课文划分节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采摘芙蓉的目的是——4、采摘的芙蓉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何是“兰泽”而非“沼泽”有何艺术作用?5、试着复述诗文。

6、在全诗中,哪句是直抒胸臆?这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三、关于《古诗十九首》1、《涉江采芙蓉》选自。

2、《古诗十九首》有诗歌十九首,选自(朝代、谁)编辑..的(书名)之二十九卷——《杂诗》。

四、再读课文,结合提示,分小组讨论,说说本诗的艺术特色。

提示一:本诗选择哪些事物来传情。

提示二:本诗本诗由叙事到抒情是如何转化的。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获奖公开课 导学案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获奖公开课 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一、诗与思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李健《传奇》
二、明相思之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思念之情?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芙蓉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三、析思念之人
讨论:有人认为本诗的主人公是游子,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思妇,甚至认为两者兼而有之,你的观点呢?尝试说明原因。

参考材料:
材料一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材料二
《古诗十九首》中多有谐音,如《客从远方来》中,“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材料三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官僚垄断。

在这种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读书人为了谋求前程,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一生漂泊,奔走交游,但往往一事无成。

根据以上材料填出括号内的主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伤之、悲之、诉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罢了,我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制人:审核:高一语文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诗歌贵在诵读,通过初读、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诗歌人意,完成预习案。

2.认真限时思考、参与探讨,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木方法,及时更止补充学案,做到书写规范,保证学习质量。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成长自我】1.走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朵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并非一人一时Z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冃,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清代沈徳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Z辞,一吋Z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了他乡,死生新故Z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Z思,惊险Z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Z 高,而后世也多冇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了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厚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走近诗歌《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屮的“庭屮有奇树” 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授课教师:杨宗春授课班级:高一一、二班授课时间:2017年11月29日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清幽高洁的意境,品味含蓄悠长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诗中清幽高洁的意境,品味含蓄悠长的情感。

2、掌握“悬想”和“借物达情”的艺术手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太子。

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将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合在一起,收入其《文选》并题为《古诗十九首》,诗歌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目。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要产生沉重的乡愁。

外有游子,内有思妇。

因此《古诗十九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别怨的痛苦。

这类作品虽然社会意义不大,但所描写的游子、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并且基本上是健康的,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

《涉江采芙蓉》就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学习过程: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二、赏析诗句,体味情感。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绪变化?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想象画面。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请说出你的理由。

四、迁移阅读,拓展提升。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古诗十九首》补充赏析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五、发散思维,延伸升华。

拿起你手中的妙笔,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20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