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之背诵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之背诵默写
一,藝文志(方技略)
(口試+筆試)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為創,以生為死。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二,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背誦)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三,華佗傳、
(默寫)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四,傷寒雜病論序
(口試+筆試)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賚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涕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足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
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舂若遊魂。哀乎!趨勢之
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默寫)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五,黃帝內經素問序
(默寫,口試)夫釋縛脫艱,全眞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贏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
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六,類經序
(默寫)兩經既合,乃分為十二類: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故首曰攝生類。生成之道,兩儀主之,陰陽既立,三才位矣,故二曰陰陽類。人之有生,藏氣為本,五內洞然,三垣治矣,故三曰藏象類。欲知其內,須察其外,脉色通神,吉凶判矣,故四曰脉色類。藏府治內,經絡治外,能明終始,四大安矣,故五曰經絡類。萬事萬殊,必有本末,知所先後,握其要矣,故六曰標本類。人之所賴,藥食為天,氣味得宜,五宮強矣,故七曰氣味類。駒隙百年,誰保無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故八曰論治類。疾之中人,變態莫測,明能燭
幽,二豎遁矣,故九曰疾病類。藥餌不及,古有針砭,九法搜玄,道超凡矣,
故十曰針刺類。至若天道茫茫,運行今古,苞無窮,協惟一,推之以理,指諸掌矣,故十一曰運氣類。又若經文連屬,難以強分,或附見於別門,欲求之而不得,分條索隱,血脉貫矣,故十二曰會通類。
七,大醫精誠
(默寫,口試)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惟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
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