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五位一体”心理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
校园公关理论版106“五位一体”心理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文/浦昆华1 安丹丹2(1.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处..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是高校创建“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新格局的主要目的之一。
新时代大学生存在“触屏一代”的网络成瘾、原生家庭的父母压力、知识经济下追求功利等问题。
高校通过建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路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性、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五位一体”心理育人 心理素质 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人是首要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提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在201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强调建构高校心理服务体系是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举措。
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衍生性的心理品质,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
WHO 公布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心理素质不高是总体态势。
心理素质提升成为高校心理育人主要目的之一,高校要创新路径,借助“体验”的力量,激发心理能量,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应有之义(一)心理素质是心理育人的内源性因素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泛滥中寻找核心内容,在思维爆炸中追求出类拔萃,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其身心带来了压力和困扰,加之大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比较关注自我,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敏感。
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倾诉和疏导,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厌学、焦虑、易激惹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着,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高三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都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4.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三、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择业、恋爱、求职等方面的问题;四、结束语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对大学生而言,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改进策略和教育重要性。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学术压力、社交焦虑、沉迷网络等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需引起重视,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相关政策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未来的调查应该重点关注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加强教育宣传,提升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网络心理健康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影响因素、改进策略、教育、重视、重点、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引起关注、必要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频率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
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瘾、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问题逐渐凸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心理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所在,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和教育方案,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提升。
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干预提供有力依据和指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改进策略和教育重要性,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加强相关教育,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透过本次调查报告,希望能够推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提供支持。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
・ ; 2 6 9・
网络 环 境 下 的大 学 生 心 理 素质 教 育探 讨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o f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u n d e r t h e Ne t w o r k En v i r o n me n t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心理素质研 究
Ke y wo r d s :n e t w o r k e n v i r o n me n t ;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r e s e a r c h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O 一 0 2 6 9 — 0 2
O 引 言
心 理 学 的研 究 表 明 , 人 们 所 处 的 时 空 环 境 能 够 影 响人 现 出与 自己性 格 不 相 符 合 的行 为来 。 网络 环 境 下 , 大 学 生 的心理发展表现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 批 判 性 和 创 造 性 并存 , 自主 性和 从 众 性 并 存 等 特 点f 1 1 。网络的虚拟性 , 从 本 质 上 讲 是 人 改 变 自己、 自我 实 现 欲 望 的 体 现 。 网络 使 大 学 生 有 足 够 的 自由度 创 造 和 发 挥 , 进 行 崭 新 的 自我 赋 值 和 自 我 实 现 需 要 的满 足 , 但 也 让 大 学 生 在 行 为 上 表 现 出极 大地 放纵。 网 络 的 去抑 制 性 有 助于 个体 深 藏 在 潜 意 识 中 的 不 为 正 常 社 会 意 识 所 容 许 的各 种 需 要 和 愿 望 的 满 足 , 从 而 使 得 网络 成为某些人 的“ 心灵避难所 ” 和“ 能够 找 到 自我 ” 的虚 拟 世 界圆 。 一些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 , 使得 他 们 的人 生价 值 观 由单 一 取 向往 多 元 化 取 向偏 移 , 理 想 主 义 取 向朝 世 俗 化、 功利化 转化 , 虚拟 世界 与现 实世 界混 淆 , 认 知 出现偏 差, 产 生 严 重 心 理 问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怎么做?一、引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2. 预防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心理疾病,提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 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大学生。
2.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3.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展览、宣传活动等,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应营造一个关爱、支持、和谐的校园氛围,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5.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1. 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专业性,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
2. 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3. 长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 全民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格局。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 ·257·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李巍 李磊(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新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从而使得大学生心理工作更加复杂化。
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分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综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总结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得出新媒体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对策,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6-0257-002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提出了“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018年7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引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校园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等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而这些案例都带有新媒体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并且新媒体给人们带来的变革还在不断地加剧。
一方面,新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影响,如有助于大学生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心理机制;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当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不处于同一发展过程中时,就会出现网络使用者出现角色错位、人格障碍、自我迷失与冲突、道德失范、网络成瘾。
另一方面,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接踵而至,所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解决人们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篇一网络交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
狭义的网络交往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交流,达到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并达到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的目的。
它也可称为网络人际交往、网上交往、网上交际或网上交流等。
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往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他们在心理上正趋于成熟,此时网络交往以如此的强度和广度进入他们的生活,势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影响,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挑战。
一.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互联网的诞生引起心理学者们对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积极关注,从而成为互联网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主题。
网络交往到底是降低了交往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提高了交往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笔者认为,对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交往是非常平常的生活方式。
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可以说并不完全是网络交往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大可不必谈“网”色变。
绝大部分大学生能非常科学地看待和理智地使用互联网,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能够较好地处理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
只有少数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一)网络交往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契机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信息传输的互动性、网络时空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共享资源的丰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利益主体的多样性等。
它赋予网络交往中丰富的信息表现力,极大地扩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最新教学资料、众多模式的教学软件、丰富的课程参考文献、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互相借鉴交流的广阔平台。
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
他们在网上学习、娱乐、社交,甚至寻求帮助。
考虑到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力,开展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自我认知期,他们需要适应身心变化,解决自我认知问题,并保持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及时、准确、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通过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好处。
首先,互联网是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和依赖,通过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比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建立线上社群,通过沟通和交流,帮助青少年建立正面的心理健康观念,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不过,尽管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这些优势,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风险。
比如,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一些不当的心理健康信息可能对青少年造成误导和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规范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鼓励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开展网上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加强对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监管。
总之,青少年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获得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全面的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一学年来,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
开学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同时委派具有多年经验的一名教师为我校的专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了消除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让广大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学校通过广播、集会和升旗时间等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师生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
三、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校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题培训,然后再由专任教师指导,班主任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同时安排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常规教学工作检查。
2、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各科任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浅谈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浅谈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标准及思想意识。
因此,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通过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管理的体系,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优化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稳定支持,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
在现阶段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创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特点(一)便捷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在信息发出后,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回复,为双方的互动交流及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支持。
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其语言也呈现出便捷性的特点,出现了缩略语、数字单词的谐音,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性的服务。
(二)新颖性在网络资源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新媒体形成了新颖性的特点,例如,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网络语言环境及新颖的交流方式。
学生在该平台上,可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及时传输,满足了学生对新媒体的基本需求,实现了网络资源运用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完善了新媒体传播的核心途径。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第一,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借助新媒体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升他们思想道德的综合水平。
第二,新媒体为大学生营造全新的环境。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拓展了技术的运用形式,实现了信息内容的及时性传输,为学生营造了全新的资源环境,丰富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新媒体环境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通过新媒体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知识内容的认知,通过实时地观察及分析社会因素,使学生全面地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养的稳定,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了解社会的基本需求.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 科学发展观的倡导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心理健康是重要基石。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1.2 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其中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较为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1.3 社会责任的担当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塑造社会公民的重要场所。
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2.1 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包括学业负担沉重、学习竞争激烈等方面。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以及自卑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发挥。
2.2 就业竞争引发的焦虑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
无法与社会期望相对应的就业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2.3 网络依赖带来的困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沉迷以及社交障碍等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10篇第一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开放性。
网络超越了时空限制,信息畅通无阻,真正的实现了地球村,资源可以共享,人与人可以畅通交流,大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学习、购物、交友。
第二,快捷性。
网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捷性,例如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查询某个信息,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几秒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相关信息。
第三,匿名性。
网络相对于现实社会具有虚拟性,我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都用自己的网名,不论是QQ、微博、微信、贴吧,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匿名发表言论。
第四,平等性。
大学生可以下载很多APP,这些不管游戏、社交、工具类的APP,大家都可以下载,没有划分学生、上班族、还是司机、医生等,具有平等性;大家要在网络上表达意见,无论你是哪个地域的学生,你都可以发表,这些都是网络平等性的体现。
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其中积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强了个体的主体意识。
网络时代的虚拟现实激发了个体的自我意识,网络信息化特征强化了个体的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网络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个体形成了强烈的自主求知意识。
第二,更新了个体的价值观念。
跨时空性、多级主体性的特点客观上帮助个体逐步树立了开放观念,大学生们更加注重平等、效率。
第三,使个体人格素质现代化。
促使个体自觉的感知现代生活、大学生更加容易形成自主独立、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现代人格素质。
同时,网络会不可避免的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沉迷于网络的人际交往,必然会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一方面是对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网友产生一定的依赖,另一方面恐惧和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一些大学生出现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害怕面对矛盾和冲突,长此以往,导致忽视亲情、友情,不关注他人和集体,产生个人孤立化、焦虑、压抑等心理现象。
其二,情绪情感障碍,网络上很多的交流和内容都是和情感有关,如此的隐匿性正好适应了个体渴求情感却又害怕实际交流的心理,很多同学在网上表现很兴奋、善于交流,但是在现实中却又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不善于沟通。
网络环境下农业高校图书馆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L U h n ,ZHOU z i I Z o g Yu h
( irr fHe e Agiu ua iesy Lbay o b i r h rlUnv ri ,He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n 7 0 1 c t b iB o ig 0 1 0 )
Ab t a t I w sr p r d t a fmae c l g td n sw r r ibe t a e p y h lgc lp o lmst a h o sr c : t a e o e h t e l o l e s e t e e moe l l o h v s c oo ia rb e h n te c mmo e le t e u a n fma
因 素 阻 碍 人 的 潜 能 的 发 挥 ,对 于 来 自外 部 环 境 的 刺 激 。不 能 在 最佳 状 况 下 做 出 正 常 的 应 答 反 应 。 所 以没 有 好 的心 理 素 质 ,再 有 才 华 也 将 一 事 无 成 。 而 男 女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出现 的原 因及 症 状 都 有 明 显 的 差 异 . 因
校 生 中 ,女性 的 比例 逐 年 上 升 ,已 由解 放 初 期 的 不 到
1 %增 加 到 现 在 的 突 破 3 % ,而 一 些 文 科 院 校 录 取 的 O 0
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如男大学生闭 而在方芳 的 《 。 女大学
生 心 理 健 康 调 查 研 究 》 一 文 中 ,把 女 大 学 生 与 一 般 女 性 作 了对 比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女 大 学 生 在 S L _ 0上 C _9 的 总 分 和 各 因 子得 分 均 显 著 高 于女 性 常 态 ,说 明 女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明 显 低 于 一 般 女 性 的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3 1 此 ,女 大 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应受 到社 会 、学 。因 校的高度重视 。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课。
四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气氛跟高中的时候很不一样,教室里回响着老师扩音器的声音,感觉上课的气氛比高中要轻松很多。
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教室里变得很活跃,同学们都很激动,积极的讨论起来。
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有趣知识,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对人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大小。
心理健康课与大学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谈到的大学生宿舍关系,现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大学宿舍里寝室之间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从没做过粗活,家里的人都围着他转,说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样,到了大学以后,在宿舍里没人围着他转没人听他指挥,没有人帮他做任何事,这个重大的转变就会使他突然变得很不适应,而这时候心理的调节就十分的重要。
有的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宝,天天被老师表扬着,被同学羡慕着,难免会心高气傲,自大起来,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在一个层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没有人崇拜自己了,没有一群人来仰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点点,而在宿舍里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与别人为伍的模样,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远了,如果再加点儿坏脾气,就会被大家排挤,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
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这个微表情多用在刑侦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发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发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为个体提供社会支持的人际网络,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一、构建线上社会支持网络1. 创建专业平台为了提供可靠、专业的支持,可以建立专门面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线上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咨询、心理测试和交流论坛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2. 鼓励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是大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官方账号或特定群组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积极心理品质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支持和鼓励。
3. 拓展线上社交圈子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人,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获得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他人的机会,更加理解和体验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二、建立线下社会支持网络1.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支持。
这些中心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等,来为大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活动。
此外,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工作坊,提供心理知识和技巧的培训。
2. 心理互助小组大学可以组织心理互助小组,为有类似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这些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如情绪管理、自信提升等来组织,通过集体讨论和活动,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3. 志愿者机构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社会上更广泛的支持。
三、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1. 心理教育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
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
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摘要如下:
1. 焦虑与压力管理:教育用户如何识别和管理焦虑和压力,了解其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和积极思考。
2. 情绪调节技巧:介绍情绪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帮助用户理解各种情绪并学会如何控制情绪,例如情绪日志、情绪表达和积极应对。
3. 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提供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指导,包括积极沟通、倾听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帮助用户改善人际关系和增强社交技能。
4. 睡眠管理:教育用户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创建合适的睡眠环境以及应对失眠问题的方法,以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5. 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培养:介绍如何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接纳能力。
6. 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用户关于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7. 压力解脱技巧:介绍缓解压力的有效技巧,如冥想、身体运
动、艺术疗法和冥想音乐,以帮助用户减轻压力并恢复平衡。
8. 心理疾病认知:提供关于常见心理疾病的知识,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认知这些疾病,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9.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教育用户如何识别和干预心理健康危机,为他们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技巧,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
10. 心理自助工具:介绍一些心理自助工具和应用程序,例如
冥想应用、情绪跟踪工具和心理测试,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网课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网课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在网课期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针对网课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一、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网课期间学生可能面临着孤独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帮助。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方案中可以介绍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合理的
学习计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等,以降低学生对网课压力的感受。
三、提供心理支持渠道
设立心理支持渠道,给学生提供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机会,
通过线上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等。
四、鼓励社交互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上讨论和互动,鼓励他们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困惑,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交圈。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在线交流会等,分享有关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关注学生反馈
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评价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在网课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西方发达国家对网络引发的网络心理障碍诸如网络成瘾等十分关注,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国网络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由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
我们应当及早进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便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克服和规避网络的负面效应。
因此,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而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必须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人们的网络心理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随着网络对人类生活、学习、工作领域渗透程度而发生变化,从而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兴趣以及个性会悄然改变,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生活习惯。
网络社会与人的心理的互动将日趋频繁,网络心理也在这种互动中不断繁衍、发展。
网络心理现象就是在网络这一特定情境作用下产生的。
我们试图把网络心理概括为:网络心理是在网络环境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的总和。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网络心理健康除了应具有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准。
网络心理健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心理健康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网络心理健康则指在网络环境下,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我们试图将狭义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概括如下:第一,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智力正常并具有基本符合客观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在网络环境下就表现为具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遇到更多的困惑,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本文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qualit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69-02
0 引言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尤其是心理发展受到网络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因此,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探索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呈现的主要心理特征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但无论从物理层
面的网络技术还是社会层面的网络文化来看,网络都与现实社会有着极大的不同。
信息网络所具备的形式上的虚拟性、信息的丰富性、环境的开放性、流通的高速性还有表达的多样性,是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它可以满足不同受众、不同层面的需求。
科学技术向来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在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更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形成产生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1 网络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认知评价的影响
网络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集成各种教育力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国际信息秩序极不平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技术和语言上的巨大优势,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大力鼓吹其政治标准和价值观念,腐朽、没落、反动的思想言论也时常出现。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推崇的自我实现和注重自我感受,逐渐淡化了大学生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于社会经验不足、政治辨别力不强、自我控制力较差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导致正确的价值观念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认知评价盲目化倾向。
1.2 网络时空环境虚拟化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所处的时空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
行为模式,绝大多数人会在合适的气氛中,表现出与自己性格不相符合的行为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批判性和创造性并存,自主性和从众性并存等特点[1]。
网络的虚拟性,从本质上讲是人改变自己、自我实现欲望的体现。
网络使大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度创造和发挥,进行崭新的自我赋值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但也让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极大地放纵。
网络的去抑制性有助于个体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为正常社会意识
所容许的各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从而使得网络成为某些人的“心灵避难所”和“能够找到自我”的虚拟世界[2]。
一些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使得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由单一取向往多元化取向偏移,理想主义取向朝世俗化、功利化转化,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认知出现偏差,产生严重心理问题。
1.3 网络信息交换间接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的建立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网络环境里,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为载体开展间接性的交往,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它不设障碍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滤除现实身份、现实约束的净化器。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完全有可能扮演着与现实生活中截然相反的角色,实现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梦想[3]。
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可在遭遇挫折时,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大胆的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但若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交往,会产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这将大大减少与亲属、同学之间直接性的情感联
系,与现实生活产生距离感、陌生感。
当他们走出网络,发现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存在巨大差异时,会出现不适应感,进行消极对待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对身边的人和事丧失兴趣和责任,导致情绪紧张、孤独、冷漠、压抑等不健康心理。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1 更新理念,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信息网络技术以其数字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
同时,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也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创新。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
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于培养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前提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而一个人心理的健康发展又会影响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因此,高校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应对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 系统规划,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心理健康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首先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能了解掌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熟练运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除了专业教师外,还要把辅导员纳入到整个工作体系中,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发挥他们了解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独特优势。
其次,要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的加以学习,发挥课程教学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开展新生网络心理健康情况普查,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
第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2.3 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三自”作用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特别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性、依赖性使得他们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定期举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认知。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大学生网络优势,创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
要鼓励
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从学校、院系、班级不同层面设立心理咨询员,建立大学生朋辈互助咨询网络,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切实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学习自主性,掌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网络的特征,了解网络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校正自己的网络行为,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4]。
要积极投身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认识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文卉,孙玫,李振华.现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4]孙丽丽,胡树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