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众说纷纭,如心理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等,我认为,一个人的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
而心理素质又是身体素质和知识素质的核心。
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对待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抑制自己的不良习惯,以社会公德为重,做到克己奉公;在判断事物时,能洞察事物是与非,坚定立场,伸张正义;在接受事物时,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今中外为其正确使用;在从事工作时,具有饱满的热情,操作精深仔细;在精神感受时,能远离低沉、压抑,使自己乐观向上。
总之,“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使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正如报载舞阳县教室进修学校的陈玉亭老师,他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困难,向死神挑战,他身患癌症,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斗争,坚持上课,继续工作长达10年之久。
又如:谦虚的人,学无止境,永不满足;骄傲的人,稍有一点成绩,便自喜自大起来,不思进取,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知识素质的积累。
作为一名教师,在提高学生知识素质的前提下,更应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己任。
如古诗《登鹳雀楼》一问,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尽力铺垫出祖国山河雄伟壮丽外,在学生陶醉于山河之美的意境时,还应适时提出:“我们还有什么比山河之美更美的东西吗?(结合诗文讨论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说积极向上的精神比山河之美更美呢?”导引学生回答:“因为万物的美都是人民创造的,只要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人民就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美景,学习也是如此。
”再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艰苦的岁月》一文中,教师在讲解中应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战争年代艰苦吗?从哪些方面看出?这位老红军和小红军刚打完胜仗,他们疲劳吗?饥饿吗?可是战斗刚刚结束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透过吹笛,停止悠扬的笛声,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内心想的是什么。
如果心里没有想到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打胜仗吗?能不想到疲劳饥饿饥饿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与意义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承担着国家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潮流,是即将走向社会的专业人才,其综合素质和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良好、健康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统一体。
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性格、意志、动机、需要、兴趣、情感等,是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的共同结合体。
体育心理素质即面对体育时的心理素质,更具体的说,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指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体育文化、体育能力等体育相关的各方面得到综合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水平。
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格、体魄,还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竞争意识、坚定的意志品格、应变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体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始终。
二、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特征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复杂结合体,自有其特征。
1、综合性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包含了大学生体质的、文化的、体育能力上的素质,也包含了认知能力、性格、意志、动机、需要、兴趣、情感等心理上的素质,是与大学生“人”这个概念相关的智力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2、可持续性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可持续的过程,是动态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形成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大学生的情感、语言、行为等显现出来,表现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修养,并反过来影响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继续发展。
3、可评价性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可评价性。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摘要】本文从心理素质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着重阐述心理素质培养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强调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学校对于提高和保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提高方法一、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各育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取得各育的效果,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教育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认知活动过程表现出敏锐的感知、集中的注意、清晰的记忆、较好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具有愉快美好的情感特征,适宜兴奋的情绪特征,自觉性、果断性的意志特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以人为善,理解他人,关心别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谦虚诚实的作风,成功时不骄傲,受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适应环境,根据环境和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保证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中介的作用。
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
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生理——心理——社会”这三类素质的教育。
与生理素质相应的是优生优育教育、体育,与心理素质相应的是心理教育,与社会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
按照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全面实施的各类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都是必要的,决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
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心理教育与体育、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一样,都是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互动式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 感和体验感,提高教育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
对从事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和教育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05
案例分享与启示
成功应对心理困扰的案例
1 2
案例一
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逐渐变得孤僻,后 来在心理辅导 下逐渐走出阴影,积极参与校园 活动,重拾自信。
02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提供针对性的 心理辅导和帮助,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03
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防止心理问题恶化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大学
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 识,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 调节能力。
安全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安全教育讲座, 强调安全意识,传授安全 技能和应对方法。
心理咨询与辅导
建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支 持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 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
06
结论与建议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地位
应对策略包括积极寻求心理咨 询和治疗、培养乐观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多种问题, 如宿舍矛盾、恋爱关系、友情危机等。
应对策略包括学会沟通技巧、尊重他 人、宽容理解等,以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可能导致孤独、自 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与自我发展困惑
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疲劳、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增加安全事故 发生的风险。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并作反应,人格发展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那么,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调适大学生缺陷的人格呢?一、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1 生理因素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人格上会有其特定的倾向性。
如抑郁质的人会更易形成抑郁、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人格缺陷;胆汁质的人会更容易形成冲动、狂躁、攻击性等人格缺陷。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常引起他们躁动不安,会引发恐惧、抑郁、焦虑、冲动等人格发展缺陷,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人的一些正常生理发育规律,还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异常”行动(如性梦、手淫、单相思等)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鄙视,整日郁闷或惶恐不安。
2 心理因素从大学生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在认识、能力、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缺陷都会促使其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如当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前途或缺乏理想追求,或对人格发展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时都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而当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不佳,或因个人的容貌不佳、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又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时,也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
一旦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或悲观厌世或疾恶如仇等,就会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易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3 社会因素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他们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要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
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学到知识。
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
如何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呢?创新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主体作用,而是引导主体(孩子们)的作用,是主体的服务者。
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各式各样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注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做两项巨大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二是健康心理维护。
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从性质来看,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
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近几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问题,对孩子们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①在家庭方面,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孩子们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摘要】本文从心理素质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着重阐述心理素质培养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强调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学校对于提高和保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提高方法一、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各育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取得各育的效果,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教育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认知活动过程表现出敏锐的感知、集中的注意、清晰的记忆、较好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具有愉快美好的情感特征,适宜兴奋的情绪特征,自觉性、果断性的意志特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以人为善,理解他人,关心别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谦虚诚实的作风,成功时不骄傲,受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适应环境,根据环境和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保证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中介的作用。
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
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生理——心理——社会”这三类素质的教育。
与生理素质相应的是优生优育教育、体育,与心理素质相应的是心理教育,与社会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
按照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全面实施的各类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都是必要的,决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
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心理教育与体育、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一样,都是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学生的成长环境、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的影响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适应自己的成长环境,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克服困难和挫折,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其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石。
身心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
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兴趣下降等情况,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多种身体疾病。
因此,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会关注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再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综合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它要求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社会能力等方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培养他们成为自信、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还在于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构建三级工作网络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BEIJING EDUCATION德育2009.06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高度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秉承“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制1.学校高度重视,理顺工作机制多年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
2006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这是心理素质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第一级。
学校在制度、人员、场地、课程等方面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专业化道路。
在制度保证方面,2007年学校下发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成为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在专业人员岗位方面,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职人员在岗位聘任上走教师系列,并逐步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基本上达到了师生比1:3,000的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被确定为学校2008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成为我校第一个非教学系统的教改立项项目;在工作场地方面,在学校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个体心理咨询室和团体心理辅导室,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部门大力支持,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在工作上给予了强大的支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
自2006年以来,先后下发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关于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关于举办心理委员培训班的通知》、《关于开展我校200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通知》、《关于开展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等多个心理素质教育专项文件,扎扎实实、逐步逐级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自我认知与成长
自我认知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应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观察、自我评估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提高自我实现的能力。
三、人际关系与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应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信任,提高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四、情绪管理与调节
情绪管理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应学会识别、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五、应对压力与挫折
压力和挫折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大学生应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六、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
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七、积极心态与生活态度
积极心态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大学生应培养乐观、自信、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八、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自我保护意识是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应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权益,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
在今年的学生工作中,我就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我所带班级财管08010804、会计1011班,每个班均选一名心理健康委员,和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有效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作到让特殊群体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困难,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他人的快乐;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心情的调节、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
从而,也构架起了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班级之间的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加强自身心理学知识培养,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员。
开学初到现在,一直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按照心理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己所带的形势政策课程中,在课堂上不仅有效运用举例,而且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三、开展系列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利用班会和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讲座,进行心理健康阅读,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对心理困惑学生,学习吃力学生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并不断与学校领导和上课老师进行协调,采取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班队活动、文体活动、校园建设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创造教育氛围,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这是我本学期学生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的。
大学生心理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提高心理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心理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真正受益
加强合作: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心理教育的发展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心理教育的支持和认可,为心理教育的 发展提供保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理训练:通过游戏、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社交能力
团体辅导:通过小组 讨论、分享等方式,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 题,提高自我认知和 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讲座:邀请心理 专家进行讲座,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提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测评:通过心理 测评工具,了解学生 的心理状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教育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的作用
汇报人:
目录
01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02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施方式
03 大学生心理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的贡献
04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05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未来展望
大学生心理教 育的重要性
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教育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个性化方案。 心理教育注重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的贡献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 知能力,增强自信 心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_内容和方法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5No12J un.2005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90-04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法于立东(江苏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咨询模式向预防模式的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和专项素质教育,其中专项素质教育又包括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恋爱与性的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自信教育、情绪教育和择业技能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着力建设3个系统:课程系统、学生系统和专家系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学术界对素质教育有许多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三点:(1)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手段;(2)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均衡协调,缺一不可;(3)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应加强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1]。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资本。
实践证明,大学生如果心理素质不佳,在校学习时就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无数商界案例显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人的情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协调与处理应急事件,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异于专业素质教育等其它形式的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各类心理问题的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随着高校招生总量的不断扩大,这部分学生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增加[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首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注重自我认知的培养。
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身特点、需求和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学生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劣势,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监控和反思。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情绪调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情感困惑时,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非常关键。
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策略、提供情绪释放的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有效应对挫折和困难。
此外,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大学生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对其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教授合作、沟通、妥协等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上述内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还应注重自我管理、目标规划、压力释放等方面的培养。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在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规划和调整能力,目标规划是指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明确和规划能力,而压力释放是指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的缓解和调整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教育方式,其中心理健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关注。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和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激发他们内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情绪失控和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素质教育还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珍视生命,理解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健康在内。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㊀㊀㊀文㊀化㊀视㊀野106㊀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张㊀泰(武汉东湖学院㊀湖北㊀武汉㊀430000)ʌ摘要ɔ㊀随着教育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受教师㊁学校㊁乃至社会的关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大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本文主要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强化心理素质的措施.ʌ关键词ɔ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要性;措施㊀㊀ʌ中图分类号ɔG640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14-0136-01㊀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社会形式比较复杂,有着显著的时代烙印与深刻的转型期变化形态.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需要强化自己的知识㊁能力㊁观念以及素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或者生活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里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㊁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代大学生不能适用社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不佳,他们大多数表现为适应力差㊁意志薄弱㊁缺乏自信心㊁抗压能力弱等,同时大学学校教育中缺乏心理素质教育.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价值上,社会要想在高速发展中取得进步,国家要想进入强国战列,都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抓紧心理素质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二)加强心里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渴望自己不断完善,并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在自身的学业上,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良的心理素质会影响和制约学业,因此他们努力的寻找方法克服,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一些大学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情绪不稳定㊁意志不坚定㊁抗压能能力弱等不良心理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家庭㊁学校㊁社会,例如,家庭负担重㊁人际关系复杂㊁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等,另一方面就在于大学生自身,心理状态不成熟,抗压能力弱.在90年代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中,心理障碍患者占38%,到了21世纪心里障碍患者变得更多.这些年来,许多大学生自杀㊁杀人㊁暴力事件的发生,这些都表明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二㊁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一)开展校园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心理咨询不仅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利用网络㊁电话㊁面对面的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二)对大学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早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之前,要对目前大学生的心里素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处于什么阶段,制作心理健康问卷.从心理健康问卷中筛选有心里问题的学生,邀请他们去心理咨询室进行面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程度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防微杜渐,做到及早发现和预防心里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心里发展有重要影响,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㊁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专门人员,利用校报㊁橱窗㊁社团活动㊁学校广播等手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㊁宣传周或者宣传月等,加强心理健康舆论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五)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也要随之不断更新自我,调整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大学生要想在遇到挫折㊁困难时,提高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力,就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控制不良情绪,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三㊁结束语因此,健康的心里素质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㊁教师㊁社会团体等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㊁思维能力㊁意志力㊁承受力㊁调控力等进行培养,同时,大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心里调节,当遇到忧愁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学会适当表达和控制不良情绪,做到胜不骄㊁败不馁㊁悲不伤,怒不狂,能够进行自我心里调节,全面提高自己的心里健康素质,使其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参考文献[1]㊀钟武耀.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83.[2]㊀费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59-60.。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要大力改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完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社会的竞争复杂性,要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为此,我们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教育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二是教育大学生增强顽强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教育大学生增强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总是注重思想素质的教育,忽略甚至严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而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二是学生普遍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并不十分关注;三是学校在心理素质教育上存在诸多不切实际的方式方法。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和帮助。
作为高等院校来讲其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在寻求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时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第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年来,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工作一直在抓,上级也在三令五申地强调,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得到相应的重视。
但是,由于就业压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对来讲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抓大学生综合素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偏重于智育或考试,对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未能全面地给予关注和重视;有的学校在抓大学生综合素质时,不善于合理地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优势,未能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有益于综合素质提高文体活动。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联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
良好的身心状态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术成绩。
同时,健康的身心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从而在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其次,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合素质是指综合学科知识、能力与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并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
此外,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还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也可以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语:分认识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而心理素质是一条贯穿于其他素质方面的一条主线,不仅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渗透在诸方面素质中而对整体综合素质起着奠基石的作用。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充分认识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紧迫感高等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特别是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对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项工作目前开展的很不平衡,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首要的是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变化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生中的意外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将会遇到更多的困扰,个人的心理更容易出现波动,情感和意志因素对人的支撑作用也加大,加之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知识而不能自觉的进行调控,很容易经过量变到质变,心理及行为由!正常∀逐渐走向不同程度的!异常∀或严重的精神异常。
据一项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有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近年来已上升到30%。
此外,关于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出走及伤害他人的事实也有上升趋势,从而使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甚至有些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是心理脆弱的一代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学生的各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心理素质不健全,这样的人本身就存在缺陷,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
因此,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心理素质的教育放在首位来抓,要将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之中。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学科交融的社会,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预见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以及魄力与胆略;要有坚强的、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
的心理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自我意识发生偏差,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心理脆弱,耐力低下;环境转换、角色转换不适;具体表现在学习上障碍:学习负担重、学习方法不当,彼此间的激烈竞争,都会形成过重的心理负荷,从而引发神经衰弱、焦躁、抑郁。
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是由于认知不良、沟通不畅、情绪反应不当以及缺乏社交基本态度与能力而引发的人际关系失调和人际冲突。
就业压力产生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失真、心理期望值过高;经济压力引发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而产生的自卑、失望、无助和焦虑情绪;情绪调适不良主要表现在当遇失恋、单相思、恋爱冲突等情感挫折时所产生的易激怒、抑郁、冷漠甚至自虐;性心理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性困惑、性冲动与性压抑的冲突及性行为异常。
二、成因分析1、环境应激带来的心理问题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有重要影响。
绝大多数新生都是首次远离家门,他们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朋友以及熟悉的环境,面对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意味着一切都要独立,对各种问题都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
这些都会给每个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
2、自我认识错位带来的心理问题一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在我校有少部分同学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家长决定志愿而其本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他们不能重树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产生消极颓废、苦闷不堪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心理;二是“自我优势”与“自我劣势”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要大力改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完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社会的竞争复杂性,要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为此,我们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教育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二是教育大学生增强顽强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教育大学生增强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总是注重思想素质的教育,忽略甚至严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而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二是学生普遍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并不十分关注;三是学校在心理素质教育上存在诸多不切实际的方式方法。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和帮助。
作为高等院校来讲其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在寻求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时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第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年来,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工作一直在抓,上级也在三令五申地强调,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得到相应的重视。
但是,由于就业压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对来讲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抓大学生综合素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偏重于智育或考试,对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未能全面地给予关注和重视;有的学校在抓大学生综合素质时,不善于合理地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优势,未能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有益于综合素质提高文体活动。
依据高校的现状,应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新形势的需要和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行为规范、健康体质等等。
高校在对学生教育中不仅要抓好思想政治、公民道德、行为美德、政策形势的灌输与教育,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文艺体育等娱乐与健身等方面的活动。
第二、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的自主能力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大学生不但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
他们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够心胸宽广,思路敏捷,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们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够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高等学校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中,一方面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去作主,以得到更多机会的锻炼提高。
另一方面,校、系和班级在配备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定期轮换,要让更多的学生在学生各个层次的干部岗位上得到实际锻炼,对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或胆量不大的学生必须要推举到学生干部岗位上学习提高得以锻炼,这对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
第三、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保健。
心理保健的普及主要是使大学生们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保健的要决,这些要决不外乎这样几种:一是要自立自强。
大学生们凡事都不要去依赖别人,要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否则,就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二是要宽厚善友。
大学生们要宽厚待人广交益友,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更要放宽责备的心态,遇到对方有过失时,应尽量避免发怒,善于与新老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增进团结与友谊,在经常帮助和关心别人的同时,也会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是要知足常乐。
一方面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要去发牢骚和斤斤计较,要善于在较差的环境条件下做出好样子,干出好成绩。
另一方面,在同学之间不要去比生活条件,要比学习进步,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立足把小事和身边的事情做好,经常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心态。
四是要培养兴趣。
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紧张繁忙的学习中,要善于经常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就要及时动手去做,以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增强生活情趣,从而满足不断追求的快乐感。
五是要量力而行。
首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地制订出学习和生活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做,这既可以减少忙乱感和压力感等心理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身心适应能力。
再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订计划不要太紧,要适度,对人对事不能苛刻、绝对,要学会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事情,这样就有利于自己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就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健康心态。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人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等情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经常用高压加棍棒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个性和棱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有的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自流,缺乏适当的教育,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以为是,缺少教养,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常为生活而发愁,学费欠着,生活与心理负担过重,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贫困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家穷志不穷,刻苦学习,成绩优秀;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感情不合或离异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第三,学习压力的影响。
有些学生对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一时难以适应,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难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
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
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专业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少学生热衷于拿学分、拿奖学金,而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比较冷漠,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激情与动力,变得自我封闭。
第四,就业压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
学生一进校就会思考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为了将来自己的出路,许多学生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施展自己个性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去做自己本不喜欢做的事,比如用很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各类证书的考试,以便将来增加就业的砝码。
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第一,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客观而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第二,情感调适教育。
情感调适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情绪发展变化的特点,掌握有效的调适手段,学会情绪的适度宣泄和放松,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第三,意志力教育。
意志力是人所独具的心理现象。
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提高意志行为水平,增强心理承受力,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制的意志品质。
第四,人格教育。
通过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人格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第五,人际关系教育。
人际关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方法,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与人和睦相处,善于团结共事,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六,适应教育。
适应教育是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门科学。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途径如下:首先,要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一是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评价体系中。
二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不应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防范性教育。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有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学生成才环境。
其次,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骨干教师队伍。
建立和完善心理教师的培训、考核、检查及资格认定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把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