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lwt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PPT教学课件1 沪教版
生活中的经历
小珺的妈妈很好学,一天她在橱房一边看 书一边烧水,看书入了迷,一不小心把一 壶水烧干了。水到那里去了?
小明把一勺糖放到一杯水里,发现在放在 水里的糖慢慢变少,最后消失了,偿一下 水变甜了。这是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1、高锰酸钾(KMnO4)晶体颗粒是否可 以再分?
2、用研钵研碎后的粉末状高锰酸钾是否可 以再分?
中去的(b)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问题:为什么酚酞不会运动到浓氨水中 去而使浓氨水溶液变红呢?
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做上述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
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 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 挥发,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有些物质 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溶解。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原来红墨
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结 论: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
活动与探究
[实验2]用注射器分别吸相同体积的水和 空气,再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 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推入 结论: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比液体的微粒间间
隙大
问题与讨论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思考}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解 释为什么铁轨的连接处必须留有缝 隙? {分析} 构成铁轨的微粒之间有空 隙,当遇热时空隙变大,此时铁轨 的体积变大,当遇冷时空隙变小, 此时铁轨的体积变小。由于热胀冷 缩的原因,所以要留有空隙。
{试试}用针筒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手指顶 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 塞慢慢推入,哪种物质容易压缩?
{原因}空隙的间隔大小比较: 气体>液体>固体(水除外)
{思考}冰、水、水蒸气三者之中, 哪者微粒之间的空隙最大?
{想象}假设你是一个构成水的微 粒,你在生活中将如何运动?
; / 精密日本体检 ;
能说出红尘才相信神地の与众不同话语/(正文第五百三十部分幻境)第五百三十壹部分谁都不能平静/红尘囡圣太过传奇咯/在至尊之里/红尘囡圣相信壹佫例外/但关于红尘囡圣の传说/能排到至尊の前十内去/甚至可能前三/而就这样壹佫人/立下如此高耸巨石/写下咯这么几佫 字/马开望着那些大字/越越觉得其里意境无穷/渗透到天地之间般/所存在意境飘渺难寻/但又在世间红尘里/三人就静静の站在巨石之下/和巨石相比它们如同蝼蚁/纪蝶闭上眼睛/突然盘腿在巨石之下/用着心神感悟巨石所烙印の字迹/巨石上の字龙飞凤舞/每壹笔都存在着神奇の 纹理/组合在壹起/却存在壹种似而非相信/又飘渺又俗尘の气息/马开同样闭目盘坐下来/用着元灵感悟着巨石の意境/谁都知道/这巨石绝对存在着红尘囡圣の意境/只要能感悟壹丝壹毫/都能让人受益匪浅/只不过/红尘囡圣那等人物/她の意境又岂相信那么好感悟の?这壹坐/就相 信三天/三天马开和纪蝶几乎变都没存在变/就静静の坐在那里/身体都没存在变化壹下/|只限鸳鸯不羡仙/仙超脱世间/永恒存在/与俗尘之外/而情爱为俗尘/终归黄土/更新最快最稳定/)俗尘短暂/岂能比得上仙/俗尘存在情爱/仙神岂会没存在情爱/岂又会没存在俗尘/|仙神超脱世 间之
1118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导学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 空隙 ,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不同 。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较小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较大 。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 压缩 ,固体和液体 很难被压缩 。
2.高锰酸钾是一种 紫黑 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 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 紫红 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
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
这其中的原因是 微粒在不断运动 。
4.将50 mL 的酒精与50 mL 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这是因为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 。
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
内装 空气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的多。
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微粒 构成的;(2)微粒是在 不断运动 的,并且温度越高, 运动越剧烈 ;(3)微粒之间存在 间隙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较小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较大 。
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⑴热胀冷缩 a 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⑵花香四溢 b 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⑶食物腐败 c 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⑷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d 微粒之间存在间隙拓展探究1.水煮沸时水蒸气为什么会将壶盖顶开?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水煮沸时,使构成水蒸气的微粒运动变得很剧烈,足以将壶盖顶开。
2.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具有挥发性,气化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酒精由液体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的过程中,从手臂上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到十分凉爽。
2019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精品教育.doc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实验探究:从一些具体的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能够总结出原因和规律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板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板书:第一节用微观的观点看物质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不能。
中考化学总复习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探究3:水与酒精(jiǔjīng)的混合
实验操作 1、10mL水与10mL水混合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20mL
2、10mL酒精与10mL酒精混合 3、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
20mL
<20mL
第十页,共十八页。
用微粒的观点(guāndiǎn)看物质
实验探究4:水和空气的压缩
取一支针筒,抽取(chōu qǔ)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 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第三页,共十八页。
用微粒(wēilì)的观点看物质
结论1
物质(wùzhì)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第四页,共十八页。
用微粒的观点(guāndiǎn)看 物质
你知道它们(tā men)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第五页,共十八页。
比例尺为 l∶1013
用微粒的观点(guāndiǎn)看物质
2、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 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 会怎样?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谢谢(xièxie)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思考(sīkǎo):物质都是由 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微粒有什么样的特性呢。3、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
猜想(cāixiǎng)与假设:
1、 2、 3、 4、 5、 ……
第八页,共十八页。
用微粒(wēilì)的观点看物质
结论2
1、氨水能使酚酞(fēn tài)变红; 2、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
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 3、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总结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总结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总结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总结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
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以上是我们对此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相信同学们是没问题的。
中考化学复习:慢做会求全对抓住中下题1、避免上常犯的错误。
如书写问题,“棉花”写成“绵花”;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答用解释问题时,答非所问,或废话连篇,抓不住重点。
2、保持良好心态。
临场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取得的前提。
考生应放下思想包袱,排除一切精神压力,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稳定情绪,以平常的心态进入考场。
3、两先两后两立足。
(1)先通览后答题。
刚接到试卷,应先通览全卷,大致分出难题、易题、生题、熟题,有多少题数、多少页码,做到心中有数。
(2)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答题时应先解答一目了然的易题和做过的熟题,再做难题、生题。
若有“卡壳”,暂且放手,说不准放一放会突来或唤起回忆。
(3)立足一次成功。
力争判断准确,计算无误,表达确切,不可存有先草草做一遍,然后再检查修改的心理。
(4)立足容易和中等题目。
试卷中容易和中等题占比例很大(70%-80%),因此做题时要认真仔细,切不可为争时间对一看就知的题草草做答,导致会做的题丢了分,不会做的题做不来。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PPT课件1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所有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2、微粒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 3、由于微粒的堆积方式不同,才有了固 体、液体和气体。
问题与思考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 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 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 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 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给人以无 穷的遐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第一课时)doc
50mL水+50mL酒精
结果:小于100mL
试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提问:有谁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教后记:
学生观察绚丽多姿的物质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
固态→液态
液态→气态
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之间的间 隙发生改变的过程。
今天我们初探微观世界,有什 么收获?得到了哪些结论? 1、所有物质都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 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微粒 运动加快); 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结论2: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结论: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微粒的性质
活动探究3
1体积酒精 + 1体积水 = 2体积混合溶液
实验探究3:水与酒精的混合
实验操作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100mL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间隙。
假如你是杯子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 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 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 界中翱翔吧!
恳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结论1 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
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由极小微粒构成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水、氧气、二氧化 碳各物质的性质,知道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问题:
为什么不同物质有不同性质呢? 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既然物质是微粒构成的,那么微粒有什么 样的特性呢?
1、酚酞试剂遇到氨水会变红色; 2、组成氨水的பைடு நூலகம்粒从烧杯中跑出进入棉花团与 酚酞试剂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试剂颜色变红
4、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质的变化
学 以
1.泉州是一个具有饮茶习惯的城市, 都喜欢喝安溪铁观音。同学们,为什 么泡茶时要用开水?请从微粒的角度加 以解释。
致 用
2.请用微粒的观点分析古诗《梅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含义。
1.实践运用:
①
你能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警 犬是怎样找到毒品的吗?
②请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打 气筒将空气压入篮球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修订本九年级上册》
(1课时)
雪 花
水 银
冰 糖
铝
硫酸铜晶体
钻石
假如你能看到这些物质里面的样子,你猜想这 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怎样构成的?
实验探究1:
在生活中,我们可不可以把物质分成极细小的微粒 呢?. 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深浅不同,说明所含高锰酸钾微粒 数目不同。 从有色到无色,并非高锰酸钾消失,只是它的微粒太 小,我们看不见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