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实用课件
强调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管理的知识测试 ,确保培训效果。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 测计划,定期对导管置入患者进
行感染监测。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 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
染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了解感染 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有效
性,不断完善感染防控策略。
优化导管与敷料的采购与储存管理
制定导管与敷料的采购标准,确 保采购的导管和敷料符合质量要
求。
加强导管与敷料的储存管理,确 保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防止过期
和损坏。
定期对导管与敷料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在使用前处于良好状
常见感染类型及治疗建议
局部感染
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可给 予局部消毒、换药,必要时口服抗生 素治疗。
全身感染
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立 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拔除导 管并进行导管培养。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感染防控策 略。
跨学科培训和教育
针对不同专业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多学科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合作模 式。
提高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供教育资料
制作和发放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料 ,向患者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处理方法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肺炎,应立即进行胸进行治疗。同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以 彻底清除感染源。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管理的知识测试 ,确保培训效果。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 测计划,定期对导管置入患者进
行感染监测。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 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
染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了解感染 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有效
性,不断完善感染防控策略。
优化导管与敷料的采购与储存管理
制定导管与敷料的采购标准,确 保采购的导管和敷料符合质量要
求。
加强导管与敷料的储存管理,确 保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防止过期
和损坏。
定期对导管与敷料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在使用前处于良好状
常见感染类型及治疗建议
局部感染
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可给 予局部消毒、换药,必要时口服抗生 素治疗。
全身感染
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立 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拔除导 管并进行导管培养。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感染防控策 略。
跨学科培训和教育
针对不同专业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多学科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合作模 式。
提高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供教育资料
制作和发放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料 ,向患者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处理方法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肺炎,应立即进行胸进行治疗。同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以 彻底清除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3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定义 VAP指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 染,是病人在气管插管时不存在肺炎,也无 潜在肺炎,而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一种医源 性细菌性肺炎,X线检查提示一个新出现或持 续的肺部浸润暗影,伴发热,白细胞增多, 痰量或颜色改变或分离出病原体。
4
VAP的高危因素
1、年龄大于60岁。 2、机械通气大于2天。 3、鼻胃插管。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误吸综合征。
5
VAP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1、防御功能发生障碍。 2、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达到口才的下呼吸道 路并破坏患者的自身防御机制。 3、出现很强的致病菌。
6
VAP诊断中的护理干预
19
CRBSI临床诊断
除了插管部位的局部感染,临床CRBSI是十分困 难的
在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源存在时,如出现临床败 血症表现,应高度怀疑与导管相关 拔除导管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4小时内抗生素治 疗有效,则高度提示CRBSI,如治疗48小时后,临 床表现无好转的迹象,往往提示感染与导管的相 关性不大
14
VAP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12、医护人员配备
护士工作量过大和使用没有很好培训的护 理人员,会使感染控制出现失误,导致VAP 发生率增加。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预防VAP 方面强制性培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15
VAP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13、心理护理 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往往因环境紧张、病 情危重、感觉剥夺、感觉超负荷(如疼痛、 噪声等)等到因素而导致巨大心理压力,使 患者对镇静剂的需要增加,接受机械通气治 疗时间延长,引发VAP。尽早心理干预,有 助于VAP发生。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 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中线导管置管时,必须
佩戴无菌手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多学科、多途径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导管操作和 预防的相关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强化被动式教育、演示与示范性教 育、实践指导与考核等。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 从性,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佩戴无菌手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多学科、多途径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导管操作和 预防的相关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强化被动式教育、演示与示范性教 育、实践指导与考核等。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 从性,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VAP CRBSI CRUTI
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加 强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7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8
如何预防CR-BSI?
置管时: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 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1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日,但
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者 两周更换一次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 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 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 日常护理。
23
病原菌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孢子) 大肠杆菌 肠球菌类包括VRE
生存时间
3天-5个月 5个月 1.5小时-16个月 5天-4个月
流感病毒
诺如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1-2天
8小时-7天 7天-7个月
24
护理活动中,容易被污染的物表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PPT课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未 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导管材料和 设计,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措施还不够完善,缺 乏有效的预防策略和规范 的操作流程。
诊断标准不统一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不统一,导致感染的漏诊 和误诊率较高。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长期住院接受化疗,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高热
、寒战等症状。
感染诊断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导管相 关感染。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案例二:导尿管相关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手术留置导尿管 ,术后出现尿频、尿急
置管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在置管过程中,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导管的无菌状态。
规范置管操作
遵循标准的置管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风险。
导管护理与敷料更换
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对导管的皮肤入口和出口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污染 或过紧,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03
导管相关感染的控制
早期识别与诊断
早期识别
对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解读护理课件
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强化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
新版指南着重强调了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提供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助于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优化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方案
新版指南对感染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治 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感染治疗的成功率。
患者应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 按时进行导管维护,不擅自拆 卸或调整导管。
患者在出现发热、红肿、疼痛 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 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感染控制流程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01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02
保持导管通畅
03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患者体温和血象变化
观察导管出口情况
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病例
在置管后,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 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应选择清洁、干燥、无破损的皮肤区 域进行穿刺,避免在感染或受损的部 位进行置管。
导管维护时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导管及周围皮肤
严格遵守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保持导管接口的清洁
患者教育及注意事 项
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 燥,避免与水接触,以防感染。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 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影响
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发病率
危险因素
03 预防与控制
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定期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
在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穿戴无菌 手套、口罩、手术衣等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
--三种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与预防PPT课件
7.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 mediastiniti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8. Hospital-acquired injuries – fractures, dislocations, intracranial injuries, crushing injuries, burns, and other unspecified effects of external causes 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 伤,烧伤,其他外源性的影响
2020/6/5
9
不同疾病合并情况和医院等级 对血培养送检率的影响
合并情况 医院等级
医院内肺炎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留置CVC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无明显感染*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使用特殊类 二级医院 抗菌药物** 三级医院
应送 检数
101 117 91 178 248 347 42 55
实际送 检数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与预防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高晓东
2020/6/5
1
ICU感染监控的重点环节在哪 里?
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有哪些?)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 隔离衣、口罩、帽子、鞋套、踏脚垫? • 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监测? • 严格的环境消毒?空气消毒或层流? • 手卫生? • 隔离措施?(隔离谁?怎么隔离?) • 定期环境(空气、物表与手)微生物监测? • 抗菌药物管理?
– 体温为38.3-39.3℃, – 年龄>65y – 寒战 – 收缩压低于90mmHg – 白细胞计数>1.8万/mm3 – 肌酐> 2.0 mg/d L
8. Hospital-acquired injuries – fractures, dislocations, intracranial injuries, crushing injuries, burns, and other unspecified effects of external causes 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 伤,烧伤,其他外源性的影响
2020/6/5
9
不同疾病合并情况和医院等级 对血培养送检率的影响
合并情况 医院等级
医院内肺炎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留置CVC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无明显感染*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使用特殊类 二级医院 抗菌药物** 三级医院
应送 检数
101 117 91 178 248 347 42 55
实际送 检数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与预防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高晓东
2020/6/5
1
ICU感染监控的重点环节在哪 里?
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有哪些?)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 隔离衣、口罩、帽子、鞋套、踏脚垫? • 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监测? • 严格的环境消毒?空气消毒或层流? • 手卫生? • 隔离措施?(隔离谁?怎么隔离?) • 定期环境(空气、物表与手)微生物监测? • 抗菌药物管理?
– 体温为38.3-39.3℃, – 年龄>65y – 寒战 – 收缩压低于90mmHg – 白细胞计数>1.8万/mm3 – 肌酐> 2.0 mg/d L
导管相关感染PPT课件
符合国家资质的导管/护理包 置管时间的干预 其他护理人员
二、导管相关感染流行病学
1.感染率
导管日
2.常见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约占30%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13.4%
3.影响因素
宿主因素、导管位置、导管材料、微生物与导 管的相互作用
4.病死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8.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0.7% 真菌尚无可靠数据资料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及临床表现
(一)实验室诊断
(1)快速诊断 (2)导管培养诊断 (3)血培养诊断 (4)间接诊断
血培养诊断
A: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抽血定量培养
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菌落数>外周血标本菌落 数的5倍及以上,可诊断CRBSI
B: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阳性结果出现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早于外周血标本2小时
重点内容
一、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二、导管相关感染流行病学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
防与治疗指南》2007版 2.叶朝阳、付文成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
的临床应用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3卷 第 三期
3.具有导管严重感染表现,拔除导管或使用抗生 素后症状减轻或消退。
4.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或低血 压的临床表现,至少1个血培养阳性,为皮肤共
生菌,导管节段培养阴性,无其他引起血行感染 的来源。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1.培训与管理
(1)医护人员的培训 ✓ 医生的置管操作 ✓ 护士的日常护理 (2)患者的培训管理
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演练/指导
二、导管相关感染流行病学
1.感染率
导管日
2.常见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约占30%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13.4%
3.影响因素
宿主因素、导管位置、导管材料、微生物与导 管的相互作用
4.病死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8.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0.7% 真菌尚无可靠数据资料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及临床表现
(一)实验室诊断
(1)快速诊断 (2)导管培养诊断 (3)血培养诊断 (4)间接诊断
血培养诊断
A: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抽血定量培养
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菌落数>外周血标本菌落 数的5倍及以上,可诊断CRBSI
B: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阳性结果出现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早于外周血标本2小时
重点内容
一、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二、导管相关感染流行病学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
防与治疗指南》2007版 2.叶朝阳、付文成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
的临床应用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3卷 第 三期
3.具有导管严重感染表现,拔除导管或使用抗生 素后症状减轻或消退。
4.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或低血 压的临床表现,至少1个血培养阳性,为皮肤共
生菌,导管节段培养阴性,无其他引起血行感染 的来源。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1.培训与管理
(1)医护人员的培训 ✓ 医生的置管操作 ✓ 护士的日常护理 (2)患者的培训管理
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演练/指导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优秀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疾病状态(如低血压、 低灌注状态和脏器功能不全等),或者在导 管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或者出现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性休 克,应该拔除导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穿 刺部位感染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但明确增 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 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宜 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督医 疗过程。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当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 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 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 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 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 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葡萄球菌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最常 见的病原微生物,但是仍然有大量其他种类 的致病微生物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分枝杆 菌、真菌等能够导致导管源性感染,因此我 们应该对这些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 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研究 显示保留导管更易出现菌血症的复发,而在 感染后立即拔除导管则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 率。
----国内诊断标准(2001年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样的条 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导管种类(塑 料>金属),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 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放置 方法(切开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 个>2个>1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 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 理。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此类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 常见的感染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 早期,通常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 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 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演示课件
39
覆盖透气透明无菌贴膜
40
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
敷料:穿刺点应覆 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 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 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 换。
41
七、输液护理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 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 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 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 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
消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 氯己定的海绵敷料。
23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 一 )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医护队伍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 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51-62]。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 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覆盖透气透明无菌贴膜
40
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
敷料:穿刺点应覆 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 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 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 换。
41
七、输液护理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 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 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 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 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
消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 氯己定的海绵敷料。
23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 一 )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医护队伍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 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51-62]。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 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11.所有肺动脉插管均应使用无菌套管。(ⅠB类)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3.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4.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 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类)
4.关于氯己定在<2月婴儿中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推 荐意见。(未明确)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类)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 纱布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 其易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 (例如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类)
十七、成人和儿童患者外周动脉导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管及压力监测装置
1. 对于成人,选择桡、肱、足背动静脉较股动静脉或腋 窝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ⅠB类) 2. 对于儿童,不应使用肱动静脉,选用背部及胫骨后血 管较股部或腋窝部血管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Ⅱ类) 3. 在外周动脉穿刺操作时,最少佩戴帽子、口罩和无菌 手套,并使用小的无菌布。(ⅠB类)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十六、脐带导管
6. 使用低剂量肝素(0.25~1.0 U/ml)注入脐动脉导管封 管。(ⅠB类) 7. 在不需要置管,或发现有下肢血管功能不全迹象时, 尽快拔除脐带导管。脐动脉导管留置最多不超过5天。 (Ⅱ类) 8. 在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脐静脉导管,但如果无菌技 术得当,其可最多留置14天。(Ⅱ类)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 素
导管的性质 宿主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医务人员方面
12
导管的性质
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13
导管的性质
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要超过72-96小时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根据META分析,定期更换没有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征 象的导管并不能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与控制
1
医用导 管
2
导管相关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感染
气管插管相关感染
引流管相关感染
3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short) 外周动脉导管(peripheral arterial catheters) Midline catheters 穿刺部位 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 导管长度 <3 inches 备注 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引 起血 流感染 发生感染危险的小,很少引起血 流感 染 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 反应 。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脉 导管 小 大多数CRBSI与此类导管相关
Extraluminal Colonization Short term CVCs
导管接头处病原微生物沿导
管内壁定植 Colonisatio n Of the endoluminal surface Long term CVCs
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静脉输液的污染
Slime
9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 内、股静脉) 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 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30cm,长度受患 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 生率 与CVCs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 时 感染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 发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 与非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tunneled central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 入 上腔静脉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20cm,长度受患 者 身材影响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4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5cm)、皮下部分(5cm)或导管接头 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 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 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是指 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 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 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 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fectious Diseases 14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2002
6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感染发生率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 发生血行 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 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 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 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 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 率最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 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 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 常见的病原体,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 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 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骨髓移植患者中 可达到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 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霉 菌感染。 ICU: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见。因患者病情
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股、 腋 、肱、胫后动脉 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头静 脉 ,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3 inches
3~8 inches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non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s)
7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病死率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色葡 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 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 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 。真菌所 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8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
皮肤插管部位病原微生物沿 导管外壁到达末端定植
5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皮下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 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 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 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指留置 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 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 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 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 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 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 Staphylococcus aureus 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 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 报道。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10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中比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