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治理是人治法治和文治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企业的治理是人治法治和文治的结合

其实,企业管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相同的,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又是不相同的。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管理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人治、文治、法治。无论是人治、法治,还是文治,都有优点和不足。选用何种管理模式,完全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文治,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企业从诞生、成长到成熟所经历的三种管理模式。第一阶段:人治人治的管理模式强调使用强人治理,看重的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管理能力,多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管理者在整个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威力犹如古言所描述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人治管理模式一般是在企业的初期阶段实行的。此时的企业员工少,部门少,没有健全的制度与流程,执行主要依靠管理者的推动。在人治模式下,维持企业运转的人缘、情面,管理凭经验、人际关系,控制靠随机和自觉,管理靠威信等。人治管理看似灵活,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因为没有统一的流程,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很容易造成前后标准不一致,执行者没有规章可循,形成管理者一人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在人

治环境中,三鹿从1956年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的合作社,发展到品牌价值曾达1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先后用了半个世纪。然而,三鹿迅速走向破产,却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这就是人治的“负力量”。在人治模式下,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靠管理者的个人的魅力、能力;但是,如果管理者稍有不慎,企业便会迅速走向崩溃。第二阶段:法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部门和员工的不断增多,管理层级也在不断增多,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此时,管理者即使有三头六臂管理起来也会觉得吃力了,这样就必须靠制度来约束员工,这就是法治。在人治不起作用的时候,就要求法治。法治的关键不是做制度,而是要执行制度。企业制度被制定出来之后,如果没有落实,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威力可言。法治不同于人治那样有很大弹性。因为法律、制度具有刚性、公平性、公开性、稳定性,法律弹性很小,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这也法治的一大特点。虽然法律、制度多如牛毛,但是总有其管不着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执法缺位。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意识、思维来引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文治。第三阶段:文治当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员工人数逐渐增多,销售额稳定增长时,企业进入了繁荣阶段。此时,制度的约束已经使很多工作形成了流程化操作,企业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员工的文化的认可和理解是企业能否继续繁荣下去的

重要保证。对于企业来说,文治强调“无为而治”。它是在法治模式基础上的升华,是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战略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管理者通过管理员工的“观念”、“思想”来引导员工,进而使其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被喻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谈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公司有100名员工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发号施令;当公司有1000名员工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协调各方,相互配合,努力工作;当公司有10000名员工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后面,以虔诚之心祈祷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松下幸之助的这番话恰恰道出了企业文化的力量。当企业规模较小时,管理者往往会亲力亲为;到发展阶段时,就会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祈求员工万众一心。这种“无为而治”的力量来自于一种思想影响力。而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人治、法治、文治并非绝对,而是相对来说的,其发展过程也并不是单独毫无交叉的,而是有可能某一时期三种管理模式同时存在的。作为管理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到适时推动,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