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贝类学”课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海洋生物探秘》中的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类的概念、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掌握扇贝、蛤蜊、海螺等常见贝类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贝类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常见贝类的识别及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贝类标本、图片、PPT、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贝类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扇贝、蛤蜊、海螺等常见贝类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贝类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贝类特征,然后进行分类。

4. 知识巩固(5分钟)5.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利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的贝类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贝类概念2. 常见贝类及其特征扇贝蛤蜊海螺3. 贝类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贝类特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贝类的知识,如贝类的种类、分布等,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与中班幼儿认知水平相符的贝类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第一章:认识贝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贝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基本特征。

2. 贝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贝类的分类。

2. 贝类的保护。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贝类的图片。

2. 实物素材:贝类标本或模型。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图片,引发学生对贝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如壳的结构、肉质的形态等。

3. 展示:展示贝类标本或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贝类的特征。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贝类的认识和感受。

作业:1. 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2. 调查身边的贝类,了解其生活习性。

第二章:贝类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贝类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分类。

2. 各类贝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贝类分类的依据。

2. 各类贝类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类贝类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图片,引导学生对贝类分类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贝类的分类依据,如壳的形状、肉质的形态等。

3. 展示:展示各类贝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贝类分类的认识和感受。

作业:1. 绘制贝类分类图,标明各类贝类的特点。

2. 调查身边的贝类,了解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贝类的生存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生存环境及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关注。

教学重点:1. 贝类的生存环境。

2. 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

教学难点:1. 贝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2. 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贝类生活环境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生活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贝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2. 讲解:介绍贝类的生活环境,如海洋、河流等。

3. 展示:展示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如水质、温度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第6册,第3单元《贝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各种贝类,如扇贝、海螺、鲍鱼等;2. 了解贝类的结构特点,如壳、肉、触角等;3. 探究贝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4.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认识各种贝类,了解其结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探究贝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贝类,了解其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贝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类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说出贝类的名称,如扇贝、海螺、鲍鱼等。

2. 观察与讨论:播放贝类生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贝类的生存环境,讨论贝类的生活习性。

3.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贝类图片,要求幼儿观察并描述贝类的结构特点。

4. 动手操作:引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贝类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比较与分析:组织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贝类作品与实物进行比较,分析作品与实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贝类结构特点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贝类,并写上它的名称。

答案:略2. 调查家里或周边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同学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幼儿认识了各种贝类,了解了其结构特点和生存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探究贝类生活习性方面,部分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贝类知识竞赛,提高幼儿对贝类的了解。

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近距离观察贝类,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贝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洋和淡水区域的重要水生动物。

它们拥有多种生物学特征,如外套膜、双壳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价值很大的贝壳、珍珠等财富资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贝类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断推动着贝类产业的发展。

一、贝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贝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贝类生态学的研究涵盖了贝类的分布、数量、群体结构、生长发育、生长速率与环境间的关系等众多方面。

分布和数量是贝类生态学中的基本研究内容,对于了解贝类生物种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诸如贝类的生长速率、雌雄比例、个体大小、寿命等生物学特征则是评估贝壳资源状况的基础。

生态平衡研究是贝类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贝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恩格斯曾经说过:“如果蚯蚓突然消失,这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后果;但如果蚯蚓和蜜蜂同时消失,那么整个人类将在四年内灭亡。

”贝类毫不逊色,其生态平衡的研究对于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淡水贝类生态修复研究、海洋贝类珍珠养殖研究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贝类的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贝类作为一类肉食动物,其肉质富含多种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微量元素等营养素,是一种健康、美味的食材。

其中,海蜇、紫菜、海藻螺等常见海产品的蛋白质、钙含量特别高,可以助力人体健康。

此外,不少贝类还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大肠桂贝、文蛤、贻贝等具有药用价值的贝类。

贝类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多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因此在药品和化妆品工业中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三、贝类的工业应用贝类作为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海洋食品,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贝类产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而贝类的加工业也在不断发展。

贝类的工业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贝类的饲料添加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贝类也可以成为优质的蛋白和氨基酸来源,为畜禽、水产品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精品教案详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精品教案详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精品教案详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的海洋》第三节《贝类》,详细内容包括贝类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贝类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幼儿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了解贝类的特征,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标本、图片、实物(如:海螺、扇贝、鲍鱼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小盘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出课题,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贝类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这些有趣的海洋生物。

”2. 新课导入:(1)展示贝类标本,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解贝类的定义、分类及生活习性。

(3)举例介绍贝类与人类的关系。

3. 实践环节:(1)发放实物贝类,让幼儿观察、触摸,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2)分组讨论,让幼儿将贝类按照特点进行分类。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展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贝类,哪些不是。

(2)讲解判断依据,引导幼儿掌握贝类的特征。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

(2)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

六、板书设计1. 贝类2. 内容:(1)贝类的定义(2)贝类的分类(3)贝类的特点(4)贝类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贝类,并介绍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去海边实地观察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自然》第四章《海洋生物探秘》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常见的贝类种类;探索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贝类种类。

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识别常见的贝类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贝类特征。

2. 例题讲解(1)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2)讲解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贝类的特征。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贝类特征。

4. 动手操作(1)用彩泥制作贝类模型,加深对贝类特征的理解。

(2)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2)幼儿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基本特征2. 常见贝类种类3. 贝类的结构特点4. 贝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增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

3. 动手操作:用彩泥制作贝类模型。

4.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贝类》,详细内容包括贝类的定义、分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贝类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和特征。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贝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或模型、图片、PPT。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贝类实物或模型,引发幼儿对贝类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贝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贝类,如河蚌、扇贝、鲍鱼等。

3. 讲解贝类的概念和分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贝类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让幼儿对贝类有更深入的了解。

4. 例题讲解:以河蚌为例,讲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贝类。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观察贝类实物或模型,完成观察记录表,并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贝类2. 内容:贝类的定义、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贝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或贝类养殖场实地观察贝类,加深对贝类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生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和特征。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观察记录表的完成和分享。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反思和实地观察活动。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教案范例(最新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教案范例(最新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教案范例(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手册》中“贝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贝类的概念、特征、种类及生活习性;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海洋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特征、种类及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贝类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特征、种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贝类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贝类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贝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贝类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扇贝为例,讲解贝类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贝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贝类图片,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练习。

5. 贝类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6.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贝类的画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2. 内容:贝类的概念、特征、种类贝类的生活习性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类,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扇贝,形状像扇子,有两片壳,生活在海底,以浮游生物为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近距离接触贝类,增强对贝类的了解和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贝类实物、图片、分类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照明和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贝类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贝类的特点。

2. 基本概念:介绍贝类的定义,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

3. 观察比较:给幼儿提供贝类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比较不同种类的贝类,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4. 分类练习:根据观察比较的结果,引导幼儿将贝类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让幼儿课后观察家人或身边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亲子互动:与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贝类,增进亲子关系。

3. 绘画表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绘画出贝类的形象,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贝类的认识程度和分类能力。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分类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贝类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拓展:1. 自然界中的贝类: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中更多种类的贝类,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2. 贝类的生态作用:让幼儿了解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幼儿的反馈和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1)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1)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美丽的海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贝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贝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贝类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贝类动物。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3. 让幼儿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贝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或图片、PPT、磁性板、卡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板展示贝类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 贝类概念及分类(10分钟)通过PPT讲解贝类的概念,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并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种贝类,如扇贝,讲解其特点、生活习性等,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多样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观察磁性板上的贝类,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5. 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讲解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如食用、工艺品等,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贝类资源。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常见贝类的图片和名称。

3. 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贝类,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大小等特点,并分类。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如何保护贝类资源。

答案:与家长共同完成,记录讨论过程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贝类的兴趣较高,但在观察、描述和分类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实地观察贝类,深入了解贝类的生态环境。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贝类》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介绍贝类的种类、生活习性、结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使幼儿对贝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结构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观察和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贝类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动手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贝类实物、图片、PPT、观察记录表、操作材料(如放大镜、小镊子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贝类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贝类?它们长什么样子?”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贝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结构特征。

结合实物,讲解不同种类的贝类及其特点。

3. 观察实践(1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贝类实物,记录观察结果。

幼儿分组进行观察,鼓励互相交流和协作。

4. 动手实践(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和彩泥,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贝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刚刚观察到了哪些贝类?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幼儿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种类螺类蚌类贻贝类2. 贝类的结构特征壳肌肉呼吸器官3. 贝类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装饰生态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周边环境中的贝类,画一幅贝类画。

2. 答案示例:幼儿观察并记录贝类的种类、颜色、形状等特征。

画一幅贝类画,展示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贝类》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贝类》教案反思
举例:区分海螺和陆地螺的壳结构差异,解释其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2)理解贝类生长环境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贝类生存的意义。
举例:探讨为何某些贝类具有较厚的壳来适应深海压力大的环境。
(3)深入理解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包括对其他生物和整个海洋环境的影响。
举例:解释贝类作为底栖生物对海洋底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实物观察、模型展示、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贝类的相关知识。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加深对贝类科学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贝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海滩上是否见过各种各样的贝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贝类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到的贝类特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贝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认识到贝类不仅是美丽的海洋生物,还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
实践活动是本次教学的亮点。分组讨论让孩子们有了合作的机会,他们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实验操作则让他们亲手触摸和观察贝类,对贝类的形态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成果展示环节,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愿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中Biblioteka 我尝试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看到他们在讨论中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我感到非常高兴。成果分享时,孩子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对于他们的表达能力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4课“贝类”。

教材主要介绍了各种贝类的特征,如扇贝、蚌、螺等,以及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贝类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贝类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贝类标本、实物投影仪、显微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贝类标本、图片、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贝类,如海螺、扇贝等,引导学生关注贝类的形态特征。

2. 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贝类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贝类的内部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4. 实例讲解: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种贝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分类和特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贝类分类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贝类的特征:1. 形态结构:外壳、肉体、内脏等。

2. 生活习性:海洋、淡水、陆地等多种环境。

3. 分类:扇贝、蚌、螺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贝类,描述它们的外部和内部特征。

2. 查找资料,了解贝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结合本节课所学,画出一种贝类的形态结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贝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贝类的内部结构时,部分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深入了解贝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

还可以开展校园贝类采集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观察与分析环节2. 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教师提供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海洋生物”章节,详细内容为“贝类”一节。

通过对贝类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内容的介绍,使幼儿了解贝类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和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幼儿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贝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重点:贝类的特征、分类方法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标本、图片、视频、实物(如海螺、扇贝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贝类标本,让幼儿初步了解贝类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什么动物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贝类标本、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关注贝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讲解贝类的定义、特征(如:软体、有壳、分泌珍珠等)和分类(如:海螺、扇贝、鲍鱼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描述和分类等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贝类标本和图片,进行分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问:“贝类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六、板书设计1. 贝类2. 内容:特征:软体、有壳、分泌珍珠等分类:海螺、扇贝、鲍鱼等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中,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们画一幅贝类的画,并标注其名称和所属分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和实践,使幼儿对贝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观察贝类的生存环境。

开展“保护海洋生物”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1. 引言1.1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重要性研究性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将更加主动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学生将面对各种实际情境和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究,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实习活动,学生将获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前人研究及实践情况前人研究和实践情况对于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探讨研究性教学法在不同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他们发现,通过引入研究性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始尝试运用研究性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他们发现,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分析数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综合前人研究和实践情况,我们可以认识到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潜力和局限性,为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其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2. 正文2.1 研究性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贝类(中班科学科学幼儿园优质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科学幼儿园优质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科学幼儿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认识海洋生物”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贝类”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贝类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种类的贝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关爱,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贝类,以及理解贝类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海滩,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海滩上的贝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贝类实物、图片和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贝类的特征。

(2)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答贝类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 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贝类的分类,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贝类。

(2)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和分类贝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贝类实物或图片,完成观察记录表,进行分类练习。

(2)讨论贝类与人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贝类2. 内容:贝类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等贝类的分类:扇贝、海螺、鲍鱼等贝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中,多数为滤食性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一种贝类的外观特征。

(2)与家长一起查找贝类的其他用途,记录下来。

2. 答案:(1)示例:扇贝,形状像扇子,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有放射状条纹。

(2)示例:贝类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装饰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贝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教学设计一、课型设计说明我们此次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主要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领域。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前面的活动当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贝壳的种类、营养价值、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为此,本节课是一节总结交流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调查、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实物展示、经验交流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实现活动成果共享。

二、学习目标1、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2、了解目前生活中存在的乱扔贝壳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不随意乱扔贝壳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由于,我们选取的研究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贝壳,所以学生参与兴趣很高。

每个小组都能够根据研究任务及活动方案采取深入社区访问、查阅书籍、网络搜所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

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局限性,对于贝壳一些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比如,在调查贝壳种类时,学生只能做到区分贝壳的名称,而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鉴于此,我们此次的总结交流课,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分析、整理活动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学会共享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教学策略: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报告、实物展示、课件等方式将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交流,能谈出自己的收获与建议。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引言
一、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研究性教学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自主提出问题、积极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引入研究性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入研究性教学法:
1. 设计问题导向的实践任务。

在实习教学的任务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导向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实验操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设计一个有关水产养殖设施优化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探讨如何提高养殖设施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2.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团队合作。

在实习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分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活动。

在实习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实践性创新活动。

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新型的水产养殖设施,或者开展新型饲料的研发试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结果分享和总结。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享和总结,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其中,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对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研究性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实习前期:明确实践目标和任务在研究性教学法的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实践目标和任务。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学生的实践目标是掌握水产养殖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现代养殖技术,同时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

为了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应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课堂学习,了解养殖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访问相关业者,深入了解水产养殖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实习中期: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在实习中期,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其优缺点和适应性。

此外,也可以开展水质监测和饲料配制实验等,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习后期:总结实践经验,撰写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自己的思路,将养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撰写实习报告。

在实习报告中,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进行详细的描述,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总之,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研究性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教 学方 案 的设计 和组 织 .
选 定好专题 后,教师 根据具体 情况创设一定的 问题情境 ,
识及技能。这些都对教师的授课提 出了更新、更高 的教学要求 。 规 划出问题的提 出方式 ,并把问题 详细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运
因此 ,有必 要 开 展 研 究性 教 学 , 以使 学 生 在 较 少 的课 时 内对 本 用已有的知识 ,充分思 考,探 求解决 问题 的方 向,筛选解决 方
与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近年来 国际 课程,在教学 中教师 不能完全依 托教 材,要根 据课程和教学 要
教育机 构倡 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其 方式是教师把课本 内容 求调 整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 目标选择 课题 或问题。我们在实验 例如 : 九孔鲍与杂色鲍是不是同一个种, 设置 成若干小课题 ,让学生 选择 课题、进行研 究、得出结论, 中提 出了很多好的课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生和分类,以及贝类养殖 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应用科学, 墨西哥湾扇贝与海湾扇贝为我国引进的两个不同的地理 亚种,它 而另一 个只适 合在我 国北 方沿海养 殖? 分布于我 国南北方 沿海 “ 贝类学 ”作为研究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生理 、发 们在表 型上难于区分,为什么一个只适合在我国南方 沿海养殖 , 具有直观性强、实践性要求高、内容补充更新快等特点。在传 的魁 蚶形态上 差别很大,为什么被认为是同一个种?通过这 些 统的教学方法中,“ 贝类学 ”往往以讲授法为主 。由于只有讲授, 课题或问题 的研究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热情,挖掘 内在潜力, 没有交 流,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更重要 的是 ,由于讲 授法 广泛地学习研究 生物学相 关知 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高 传授 的课程 内容 较为呆板,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加 之课 层次 上把握本学 科、本专业 的知识。 程授课 时数的大 幅度 减少,使得教 师在 授课时不得不有选择地 进行 讲解,学生无法有效、全面地 掌握贝类 分类等较 系统 的知
能动性 ,培养 学生的理论 素养和专业素质,是每 位教育者 都要
思考的问题 。

2 教 学内容 的选 取 .
进 行研 究式教学关键是要选 择合 适的课题 或问题。课题 的 选择要考虑学生所掌 握的知识水平、经验能力,不仅要适应课

研究性教学在 “ 贝类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研 究性教 学是指在 教学 过程 中创设 一种研 究 的情 景和 途 程教学 目标 ,也要注意学生 目前 或将 来问题 的实践性,选择 的 径,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 考和主动实践 的研 究过程 中 课题能让学生直接参 与或体验 ,使学生在研究 过程 中能够产生 吸收并运用知识 ,分析 并解 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 生的研 究能力 自己对问题 的认识和直 接经验。“ 贝类学 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 ,从而提 高学 生运用贝 案得 出正确结论。 在实施过程 中,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 6 ~7 类学相关知识解 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人进 行讨论,并选择一个合 适的专题进行 讨论。讨论 时间不仅 仅局 限在课上,课前课 后都是学生 自主开展 研究 i学 习的课堂 。 生 讨论 过程 中各小组成 员之 间进行分工,分头搜集资料 并对资料
CE E中国电力教育 P
2 1年 第9 总第 10 00 期 6期
D I O 编码 : 0 36 / . s . 0 — 0 92 1 .90 4 1 .9 9 j sn 1 7 0 7 . 00 .4 i 0 0
研究性教学在 “ 贝类学’ ’课程中的应用
刘建 勇
摘要 : 究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 学理念, “ 研 在 贝类学”课程 中采用研 胜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就 “ 贝类学”授课过程中 ,
二、研究性教学在 “ 贝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主体 意识 的形成 .
要让学 生主动 的学 习, 关键要让学生 形成 主体意 识。因此 , 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相应 的总结 或报告。在此过程 ,教师要 实施 研究性 教学 的首要 任务 是进行 思想动员 ,明确研 究性 教 对学生加 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较 为系统 的认 知方法 ,并可举一 学的任务、要求与意义 ,使学生对研 究性 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 反三 。例如在 贝类学的教学 中, 我们按贝类的生理 、 生态 、 分类 、 识,并积极 主动地参 与。 在教学之初 ,教师 就要 引导 学生从 养殖 技术等研 究方向设 立相 应的课题,学生按兴趣加入 相应 的 主观 上 接受这 门课程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调 动学 生学 习 课题组查 阅相 关领域 的研 究进展,提 出该领域 当前存在的问题
“ 贝类学”是水产养 殖学 专业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 , 在学习“ 动 的积极性 ,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使学生陷
物学”等相 关课程后开设,是 水产养殖学专业 “ 贝类增养殖学 ” 入一种被 动学 习的局面 。在 “ 贝类 学” 的教学 过程 中,教师 要 等后续课程 学习的基 础,同时,也是水 产养殖专业学生学 习及 从学 生熟悉 的知识点 人手,例如 : 首先 阐明贝类在生物界的系 生产实习的专业必 修课。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水产养殖 业的 统学 地位 ,其 重要 的经济 价值与学 术价值 ,激发 学生的主 观 发展,以往 以教师、课堂、教 材为 中心 的传 统教学方法 ,已不 能动性 ,使他们对 “ 贝类 学”课程 产生学习的兴趣 ,想学并且 能满足受教育者 的需求 。因此,如何通 过教学 激发学生的主观 愿 意 学 。
研 究性 教 学的应 用、 以及 应 注意的 问题 进行 了 总结 及探讨。
关键词 : 究性教学 ; 研 贝类学 ; 应用 作者简介 : 刘建 勇 ( 7- ,男,河北唐山人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 1 0) 9 水产养殖。( 广东 湛江
54 2) 2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