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合集下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件

内部
直线完全在圆的内部。
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要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 计算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判断是否等于半径 • 求解直线方程与圆方程的交点 • 观察直线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常见例题
1
例题二
2
求解直线方程与圆方程的交点。
3
例题一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 由。
直径
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个圆上 的点的距离。它是圆的最长宽 度。
圆心
圆的中心点,它在所有圆上的 点的中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可以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对于解决与直线和圆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外部
直线完全在圆的外部,不与圆相交。
切线
直线刚好与圆相切,只有一个切点。
相交
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 课时)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探讨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见例题。
圆的基本概念
在数学中,圆是由一组与中心点等距离的点组成的曲线。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例如半径、直径和圆 心。
半径
半径是从圆心到任何圆上的点 的距离。它是圆的关键尺寸之 一。
例题三
已知圆上两点和圆心的坐标,求直线 方程。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
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和课堂互动,更好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总结与下节课预告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 法。请准备好下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探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完整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完整教案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种类;(2)会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3)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何法、代数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难点: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几何画板四、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情境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问题1:一个小岛的周围有环岛暗礁,暗礁分布在以小岛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30km的圆形区域,已知小岛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km处,港口位于小岛中心正北40km处。

如果轮船沿直线返港,那么它是否会触礁危险?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暗礁这个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突出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意义。

师生活动: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由图形获取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认知,引入新课.师:你怎么判断轮船会不会触礁?利用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下。

生:暗礁所在的圆与轮船航线所在直线是否相交。

师:(板书标题)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回顾旧知、揭示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2: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即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

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义务教育阶段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过程,可以展示下面的表格,使问题直观形象。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巩固练习:
①判断直线4x-3y=50与圆 x 2 y 2 100的位置关系.如
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解:因为圆心O(0,0)到直线4x-3y=50
| 0 0 50 |
的距离d=
5
= 10
而圆的半径长是10,所以直线与圆相切。 圆心与切点连线所得直线的方程为3x+4y=0
解方程组
4x 3x
3 4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A2 B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2009年08月08日台凤莫拉克袭击宝岛台湾时,
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泉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
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km处,受影响
的范围是半径长为30km的圆形区域.已知泉州港口位
于台风中心正北40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
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莫拉克的影响? y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台
港口
风中心为原点 O,东西方向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 标系,其中取 10km 为单位长
O
轮船 x
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样,受台风影响的圆区域所对应的圆心为O的圆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评课意见)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评课意见)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评课意见)
(1)本节课讲授的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弦长问题,从多个角度选题,利用几何法和代数法求解。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选题,使题目既具有代表性,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从而使全体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本节内容。

(2)本节课自始至终地围绕着“问题”的分析、反思、深化,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解决途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教师教态自然得体,语言组织精练,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如投影仪,使教学效率更高。

(4)本节课教师引导恰当,评略得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共同答疑,教师对知识准确归纳,对学生的行为及时评价。

(5)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巧妙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弦长的最值问题),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且学生也容易接受。

高中数学选修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改)1

高中数学选修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改)1

直线与圆相交
练习.直线y=x+1与圆x2+y2=1的位置关系是( B )
A.相切
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C.直线过圆心 D.相离
解析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1= 1+1
2 2 <1,
又∵直线y=x+1不过圆心(0,0),
∴选B.
弦长问题 方法一(代数法): 解方程组求交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弦长
弦长公式为 | AB | (x1 x2 )2 ( y1 y2 )2
解析 因为|MN|≥2 3,
所以圆心(1,2)到直线 y=kx+3 的距离不大于 22- 32=1,
|k+1|

≤1, 解得k≤0.
k2+1
三基能力强化 例3.已知圆C: x2 y2 2x 4 y :11 0 直线 l : 3x 4y 4 ,0则圆上到直线距离为 1的点的个数为——
距离为2呢,0.5呢
直线 l 与圆有两个交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2,0),B(1,3)
小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进行判断:
△<0 △=0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切
△>0
直线与圆相交
(2)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判断:
d >r
直线与圆相离
d =r
直线与圆相切
d <r
点C(0,1)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y
l B
d |3016| 5 5
32 12
10
所以,直线 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CAOx来自由 x2 3x 2 0,解得:x1 2, x2 1
把 x1 2,代x2入方1程①,得 y1 0 ; x1 2把, x2 1 代入方程① ,得 y2 3 .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2)根据性质,由_圆__心__到__直__线__的__距__离__d____ ______与__半__径__r__的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3、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 径
拓展 已知⊙A的直径为6,点A的坐标为 (-3,-4),则x轴与⊙A的位置关系是 _相__离__, y轴与⊙A的位置关系是_相__切__。
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B
2、右图,直线CD与⊙O相切于
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

O
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CA D
3、你看得懂小颖和小亮的做法吗?
点拨
B
小颖的理由是:
●O
∵右图是轴对称图形,
AB是对称轴,
C
A
D
∴沿直线AB对折图形时,AC与AD 重合,
∴ ∠BAC=∠BAD=90°.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
B
∴当∠r=A2=c6m0时°,.d>r,AB与⊙C相离
;因C当此Dr,=当4Ac半Cm径时si长n,dA为<r2,43AsBicn与m6时⊙0,0CAB相与2交⊙3.Cc相m切. .
B
C
1、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
A相C切=,3则cm这,个以圆C的为半圆径心是的圆与152AcmB 。
A
2、直线L 和⊙O有公共点,则直线L与⊙O( D ).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3.⊙O的半径为3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
与⊙O没有公共点,则d为( A):
A.d >3 B.d<3 C.d ≤3 D.d =3
4.判断:若直线和圆相切,则该直线和圆一定有一个公共

高考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高考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k2+1· x1+x22-4x1x2= k2+1|x1-x2|.
3.研究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切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方 程时,要考虑该点是否在圆上.当点在圆上时,切线只有一条;当点在圆 外时,切线有两条.
返回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1+4-5+ 5|
圆心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CP|=
12+22 =1.
在 Rt△ACP 中,|AP|= r2-d2=2,故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AB|=4.
解析答案
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例 4 直线 y=x+b 与曲线 x= 1-y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 b 的取值范
围是( ) A.|b|= 2 C.-1≤b<1
线的距离等于
12-222=0,即圆心(1,2)位于直线 kx-y=0 上.
于是有k-2=0,即k=2,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是2x-y=0.
解析答案
课堂小结 1.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中,几何法要结合圆的几何性质 进行判断,一般计算较简单.而代数法则是通过解方程组进行消元,计算 量大,不如几何法简捷. 2.一般地,在解决圆和直线相交时,应首先考虑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 的一半,圆的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联立方程组,消去 y,组成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表达出弦长 l=
返回
题型探究
重点突破
题型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例1 已知直线方程mx-y-m-1=0,圆的方程x2+y2-4x-2y+1=0. 当m为何值时,圆与直线 (1)有两个公共点; (2)只有一个公共点; (3)没有公共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4章 4.2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4章 4.2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当 d>r,即 |k1++5k|2>1⇒k>-152时,直线与圆相离.
1-1.求实数 b 的范围,使直线 y=x+b 和圆 x2+y2=2: (1)相交;(2)相切;(3)相离. 解法一:由圆 x2+y2=2 得圆心为(0,0),半径为 2. (1)相交⇔d=0+10++1b=b2<r= 2, 解得-2<b<2. (2)相切⇔d=0+10++1b=b2=r= 2, 解得 b=-2 或 b=2. (3)相离⇔d=0+10++1b=b2>r= 2, 综上得 b<-2 或 b>2.
x1-x22+y1-y22= 1+k2· x1+x22-4x1x2.
3-1.(2010 年四川)直线 x-2y+5=0 与圆 x2+y2=8 相交于 A、B 两点,则|AB|=_2____3.
解析:圆心为(0,0),半径为 2 2,圆心到直线 x-2y+5= 0 的距离为 d= |102++0+-52|2= 5,由|A2B|2+( 5)2=(2 2)2,得 |AB|=2 3.
重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相交、相切和相离,判定 的方法有两种: (1)代数法:通过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根 据解的个数来研究,若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即Δ>0,则相交; 若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即Δ=0,则相切;若无实数解,即Δ <0,则相离; (2)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 r 的大小来判断, 若 d<r,直线与圆相交;若d=r,直线与圆相切;若 d>r,直 线与圆相离.
解法三:设切点为(x0,y0),则所求切线方程为 x0x+y0y= 25,将坐标(1,-7)代入后得 x0-7y0=25,
由xx002- +7y20y=0=2525 ,解得xy00= =- 4 3 或xy00= =- -34 .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 4x-3y-25=0 或 3x+4y+25=0.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观察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的性质.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前面学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忆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生]圆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圆的内部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的外部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因此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也可以把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作比较,若距离大于半径在圆外,等于半径在圆上,小于半径在圆内.[师]本节课我们将类比地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Ⅱ.新课讲解1.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生]从已知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已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如下图,C为直线AB外一点,从C向AB引垂线,D为垂足,则线段CD即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2.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大家请看课本113页,观察图中的三幅照片,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怎样?作一个圆,把直尺的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生]把太阳看作圆,地平线看作直线,则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把直尺的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则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师]从上面的举例中,大家能否得出结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呢?[生]有三种位置关系:[师]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如下图:它们分别是相交、相切、相离.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即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tan gent line).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因此,从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个数可以断定是哪一种位置关系,你能总结吗?[生]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切;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离.[师]能否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作比较,类似地推导出如何用点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三种位置关系呢?[生]如上图中,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当直线与圆相交时,d<r;当直线与圆相切时,d=r;当直线与圆相离时,d>r,因此可以用d与r间的大小关系断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师]由此可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断定;一种是用d与r的大小关系来断定.投影片(§3.5.1A)(1)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离.(2)从点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d<r时,直线与圆相交;d=r时,直线与圆相切;d>r时,直线与圆相离.投影片(§3.5.1B)[例1]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的长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d与r间的数量关系可知:d=r时,相切;d<r时,相交;d>r时,相离.解:(1)如上图,过点C作AB的垂线段CD.∵AC=4cm,AB=8cm;∴cos A=12 ACAB,∴∠A=60°.∴CD=AC sin A=4sin60°=23(cm).因此,当半径长为23cm时,AB与⊙C相切.(2)由(1)可知,圆心C到AB的距离d=23cm,所以,当r=2cm时,d>r,⊙C与AB相离;当r=4cm时,d<r,⊙C与AB相交.3.议一议(投影片§3.5.1C)(1)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2)上图(1)中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3)如图(2),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对于(3),小颖和小亮都认为直径AB垂直于CD.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师]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把一只筷子放在碗上,把碗看作圆,筷子看作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交;自行车的轮胎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为圆,地平线为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切;杂技团中骑自行车走钢丝中的自行车车轮为圆,地平线为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离.(2)图(1)中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沿着d所在的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对称轴是d所在的直线,即过圆心O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3)所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为相交或平行,相交又分垂直和斜交,直线CD与⊙O 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垂直,因为图(2)是轴对称图形,AB是对称轴,所以沿AB 对折图形时,AC与AD重合,因此∠BAC=∠BAD=90°.[师]因为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垂直,直线CD是⊙O的切线,因此有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这是圆的切线的性质,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个结论.在图(2)中,AB与CD要么垂直,要么不垂直.假设AB与CD不垂直,过点O作一条直径垂直于CD、垂足为M,则OM<OA,即圆心O到直线CD的距离小于⊙O的半径,因此CD 与⊙O相交,这与已知条件“直线CD与⊙O相切”相矛盾,所以AB与CD垂直.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由结论不成立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第三步是肯定假设错误,故结论成立.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从公共点数来判断.(2)从d与r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2.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例题讲解.Ⅴ.课后作业习题3.7Ⅵ.活动与探究如下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正西方向300千米的B 处,并以每小时107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1)A 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试计算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分析:因为台风影响的范围可以看成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00千米的圆,A 城能否受到影响,即比较A 到直线BF 的距离d 与半径200千米的大小.若d >200,则无影响,若d ≤200,则有影响.解:(1)过A 作AC ⊥BF 于C .在Rt △ABC 中,∵∠CBA =30°,BA =300,∴AC =AB sin30°=300×12=150(千米). ∵AC <200,∴A 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设BF 上D 、E 两点到A 的距离为200千米,则台风中心在线段DE 上时,对A 城均有影响,而在DE 以外时,对A 城没有影响.∵AC =150,AD =AE =200,∴DC =22200150507-=.∴DE =2DC =1007. ∴t =1007107s v ==10(小时). 答:A 城受影响的时间为10小时.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D CA BD CAB所以△BAD ≌△CAD .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 [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C A B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 ∴∠P=∠ACD . 又∵DE ∥AP , ∴∠4=∠P .EDCABPD C A B∴∠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 E.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1.计算:(1))1)(1(y x x y x y +--+(2)22242)44122(aa 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 z y x ++⋅++)111( 2.计算24)2121(a 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 a ab - (3)3 五、1.(1)22yx xy -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高中数学圆与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材梳理素材

高中数学圆与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材梳理素材

4。

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一:代数法(或Δ法)将直线的方程与圆C 的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

(1)当Δ>0时,方程有两解,此时方程组也有两组实数解,说明直线l 与圆C 相交;(2)当Δ=0时,方程有唯一解,此时方程组也有唯一一组解,说明直线l 与圆C 相切;(3)当Δ<0时,方程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无解,说明直线l 与圆C 相离.方法二:几何法判断圆C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的关系。

(1)如果d 〈r,直线l 与圆C 相交;(2)如果d=r ,直线l 与圆C 相切;(3)如果d>r ,直线l 与圆C 相离.方法点拨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针对直线与整个圆的位置而言的,研究直线与部分圆的关系时,除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外,一般都用数形结合求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三个基本问题1.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常规方法是比较d 与r 的大小.2。

求圆的切线方程问题,求切线有三种情况:(1)从圆上的已知点为切点求切线;(2)已知切线的斜率求切线;(3)已知圆外一点求切线.求切线的方法:(1)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2)判别式法,一般地,过圆上一点的切线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有两条;(3)切点坐标代换法,即如果圆的方程为x 2+y 2=r 2,则过圆上一点(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3。

关于弦长问题,一般利用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很少利用弦长公式,因其计算较繁.误区警示 在求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点在圆上时,切线只有一条,若点在圆外,则切线有两条,可以设出直线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在设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到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避免漏解。

问题·探究问题1 旋转滴有雨水的伞,雨水将会沿着伞的各自什么位置飞出?探究:沿着一条直线的方向飞出,此直线是以伞的边缘点为切点的切线.问题2 给出一个已知圆C :(x —2)2+(y —3)2=4,直线l:(m+2)x+(2m+1)y=7m+8,当m∈R 时,你能确定这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与参数m 有关吗?探究:由已知直线l 的方程(m+2)x+(2m+1)y=7m+8变形可得(2x+y —8)+m (x+2y-7)=0,由直线系方程知识可知,此直线必过两直线2x+y —8=0和x+2y —7=0的交点,解之可得交点为(3,2),即无论m 为何值,直线l 恒过定点(3,2).而容易判断点(3,2)在已知圆内,所以直线与圆总相交,与参数m 无关.典题·热题例1 求经过点(1,-7)且与圆x 2+y 2=25相切的切线方程.思路解析:将点(1,—7)代入圆方程,有12+(-7)2=50〉25,可知点(1,-7)是圆外一点,故所求切线有两条,要求切线方程,只需求切线的斜率或再求切线上另一点.解:法一:设切线的斜率为k ,由点斜式有y+7=k(x —1),即y=k (x —1)-7。

最新-2021秋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件: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精品

最新-2021秋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件: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精品
在 y 轴上,半径 r=2.所以 OB=4. 所以|OA|=|OB|cos 30°=4× 23=2 3.
法二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3x,代入圆 x2+y2-4y =0,
得 x2- 3x=0,所以 x=0 或 x= 3, 当 x=0 时,y=0,当 x= 3,y=3, 所以 l 与圆的两个交点为(0,0),( 3,3) 所以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 ( 3)2+32=2 3.
由已知条件得直线的斜率为 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an 135°=-1,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y-2=-(x+1),即 x+y-1
=0.
因为圆心为(0,0),
|-1| 所以|OC|= 2 =
2 2.
因为 r=2 2,所以|BC|= 所以|AB|=2|BC|= 30.
8- 222= 230,
法二(代数法) 当 α=135°时,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1+k2)[(x1+x2)2-4x1x2]. 2.利用直线经过圆内一点则直线与圆相交.
[变式训练] 过原点且倾斜角为 60°的直线 l 被圆 x2 +y2-4y=0 所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解析:法一 数形结合.如图,直线与圆交于 O、A, 圆与 y 轴的交点为 O、B; 圆 x2+y2-4y=0 的圆心(0,2)
-2=-(x+1),
即 y=-x+1,代入 x2+y2=8,
得 2x2-2x-7=0.
7 所以 x1+x2=1,x1x2=-2, 所以|AB|= 1+k2|x1-x2|=
(1+1)[(x1+x2)2-4x1x2]= 30.
(2)如图,当弦 AB 被点 P 平分时,OP⊥AB, 因为 kOP=-2,所以 kAB=12,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y-2=12(x+1), 即 x-2y+5=0.

4.2.1_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1_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2 |b|
2
r=|3b|
r d ( 7 ) b 1
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3)2+(y-1)2=9
或(x+3)2+(y+1)2=9。
画板
复习
两点间距离公式
2 2 | PP | ( x x ) ( y y ) 1 2 2 1 2 1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圆的标准方程
2
消元得一元 二次方程
用 Δ判断两 所以方程④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1, x2 把x1,x2代入方程③得到y1,y2 圆的位置关
所以圆C1与圆C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系 A(x1,y1),B(x2,y2)
小结:判断两圆位置关系
几何方法
两圆心坐标及半径 (配方法)
代数方法
( x a1 )2 ( y b1 )2 r12 2 2 2 ( x a ) ( y b ) r 2 2 2
A
y
B
O
x
2 2 2 2 x y 4 25 x y 3.已知直线 y=x+1 与圆 相交于A,B两点,求弦长
|AB|的值
解法二:(弦长公式)
x 2 y 2 25
y x 1 由 2 消去y 2 x y 4 得2 x 2 2 x 3 0 3 x1 x2 1, x1 x2 2
3.已知直线 y=x+1 与圆
x 2 y 2 4 相交于A,B两点,求弦长
x 2 y 2 25
|AB|的值
解法一:(求出交点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y x 1 由 2 消去y 2 x y 4 得2 x 2 2 x 3 0 1 7 1 7 x1 , x2 2 2 1 7 1 7 y1 , y2 2 2 1 7 1 7 1 7 1 7 A( , ), B( , ) 2 2 2 2 | AB | 14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习题课课件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习题课课件
错解: 设切线 l 的斜率为 k l : y 5 k(x 2)
请你来 找茬
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2k 3 2 得:k 5
即:l : 5x 12 y 50 0
1 k2
y A 12
分析: 从形的角度看: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几条?两条
那为什么会漏解呢?
C
没有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正解:1 斜率不存在时,直线为x 2 是圆的一条切线x
例1.已知圆C: x 2 ( y 2)2 1,过P (1,0),
作圆C的切线,切点A,B,
(5)若Q点是X轴上的动点, 过Q点作圆C的切线。切点 为G、H, 求四边形GCHQ的面积的最小值.
解: 设Q(m,0)
S四边形GCHQ=CH QH
CQ= m2 4
y
CH G
QH CQ2 CH 2 m2 3
Qx
S m2 3 3
当Q(0,0)时,
S
m

in
3
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2. 已知⊙C : (x 1)2 ( y 2)2 25,
直线l : (2m 1)x (m 1) y 7m 4 0
(1)证明: 不论m取什么实数,直线 l与圆恒交于两点;
l (2)求直线 l 被圆C截得弦长最小时 的方程。
已知切线上的一个点 点在圆上
题型一: 求切线方程 已知切线的斜率
点在圆外
1.已知⊙C : x2 ( y 2)2 Βιβλιοθήκη ,求过点A( 3,1)的切线 l的方程
y
分析:点 A与⊙C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上, 即A为圆的切点
C
法一:CA l
kCA
3 3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代数法判断直线l: Ax+By+C=0与圆C: 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
的步骤:
(1)联立它们的方程, 得到方程组
Ax By C 0
2
2
x y Dx Ey F 0
(2)消元, 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
(1)
典例分析
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 P ( x0 , y 0 )到直线 l: Ax By C 0的距离公式
d
Ax 0 By 0 C
A2 B 2
典例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3x+y-6=0和圆心为C的圆x2+y2-2y-4=0,判断直线l与圆C
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直线l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
04 | 重 点 难 点
05 | 教 法 分 析
06 | 教 学 过 程
教材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对上节课《圆的方程》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圆
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基础。
新课标中强调了要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认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运用平面解析
几何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感悟平面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难点:
● 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
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
究活动层层深入,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2
2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点C (0,1)到
d
| 3 0 1 6| 32 12
5 5 10
所以,直线 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8
典例
3 例1 如图,已知直线l: x y 6 0 和圆心为C的 2 2 圆 x y 2 y 4 0 ,判断直线 l 与圆的位置关系;如
果相交,求它们交点的坐标.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点P( x0 , y0 )与圆C : x a x b r 2的位置关系:
2 2
设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
圆内 O
d=OP<r
圆上 P P O
d=OP=r
2 2
圆外 O
d=OP>r
P
(1)d r 点P在圆内 ( x0 a) 2 y0 b r 2 . (2)d r 点P在圆上 ( x0 a) 2 y0 b r 2 . (3)d r 点P在圆外 ( x0 a) 2 y0 b r 2 .
2
2
(2)利用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进行判断:
Ax By C 0 设方程组 ( x a ) 2 ( y b) 2 △<0 n=0 △=0 n=1 △>0 n=2
r
2
的解的个数为n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交
11
练习P.128
1.试解本节引言中的问题. 2.已知直线4x+3y-35=0与圆心在原点的圆 相切,求圆C的方程. 3.判断直线3x+4y+2=0与圆x2+y2-2x=0的 位置关系. 4.已知直线l:y=x+6,圆C:x2+y2-2y-4=0.试判 断直线l与圆C有无公共点,有几个公共点.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Δ<0 Δ=0 Δ>0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为r 1,r 2,d =|O 1O 2|)|r -r |<d <二、常用结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①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②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a )(x -a )+(y 0-b )(y -b )=r 2.③过圆x 2+y 2=r 2外一点M (x 0,y 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弦心距d 、弦长l 的一半12l 及圆的半径r 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且有r 2=d 2+⎝⎛⎭⎫12l 2. 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法(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典例] 直线l :mx -y +1-m =0与圆C :x 2+(y -1)2=5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确定[解析] 法一:由⎩⎪⎨⎪⎧mx -y +1-m =0,x 2+(y -1)2=5, 消去y ,整理得(1+m 2)x 2-2m 2x +m 2-5=0, 因为Δ=16m 2+20>0, 所以直线l 与圆相交.法二:由题意知,圆心(0,1)到直线l 的距离d =|m |m 2+1<1<5,故直线l 与圆相交. 法三:直线l :mx -y +1-m =0过定点(1,1),因为点(1,1)在圆x 2+(y -1)2=5的内部,所以直线l 与圆相交.[答案] A[解题技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2)代数法:联立方程组,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提醒]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 考法(二) 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典例] (1)过点P (2,4)作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A .3x +4y -4=0 B .4x -3y +4=0 C .x =2或4x -3y +4=0 D .y =4或3x +4y -4=0(2)(2019·成都摸底)已知圆C :x 2+y 2-2x -4y +1=0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 :x +my +1=0对称,经过点M (m ,m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P ,则|MP |=________.[解析] (1)当斜率不存在时,x =2与圆相切;当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则|k -1+4-2k |k 2+1=1,解得k =43,则切线方程为4x -3y +4=0,故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2)圆C :x 2+y 2-2x -4y +1=0的圆心为C (1,2),半径为2.因为圆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 :x +my +1=0对称,所以直线l :x +my +1=0过点(1,2),所以1+2m +1=0,解得m =-1,所以|MC |2=13,|MP |=13-4=3.[答案] (1)C (2)3 考法(三) 弦长问题[典例] (1)若a 2+b 2=2c 2(c ≠0),则直线ax +by +c =0被圆x 2+y 2=1所截得的弦长为( )A.12 B .1 C.22D.2(2)(2019·海口一中模拟)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 )A .4πB .2πC .9πD .22π[解析] (1)因为圆心(0,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d =|c |a 2+b 2=|c |2|c |=22,因此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弦长的一半就等于1-⎝⎛⎭⎫222=22,所以弦长为 2. (2)易知圆C :x 2+y 2-2ay -2=0的圆心为(0,a ),半径为a 2+2.圆心(0,a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d =|a |2,由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AB |=23,可得a 22+3=a 2+2,解得a 2=2,故圆C 的半径为2,所以圆C 的面积为4π,故选A.[答案] (1)D (2)A[题组训练]1.已知圆的方程是x 2+y 2=1,则经过圆上一点M ⎝⎛⎭⎫22,22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 解析:因为M ⎝⎛⎭⎫22,22是圆x 2+y 2=1上的点,所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1,则设切线方程为x +y +a =0,所以22+22+a =0,得a =-2,故切线方程为x +y -2=0. 答案:x +y -2=02.若直线kx -y +2=0与圆x 2+y 2-2x -3=0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知,圆x 2+y 2-2x -3=0可写成(x -1)2+y 2=4,圆心(1,0)到直线kx -y +2=0的距离d >2,即|k +2|k 2+1>2,解得0<k <43.答案:⎝⎛⎭⎫0,43 3.设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x -my =0相交于A ,B 两点,若点A ,B 关于直线l :x +y =0对称,则|AB |=________.解析:因为点A ,B 关于直线l :x +y =0对称,所以直线y =kx +1的斜率k =1,即y =x +1.又圆心⎝⎛⎭⎫-1,m2在直线l :x +y =0上,所以m =2,则圆心的坐标为(-1,1),半径r =2,所以圆心到直线y =x +1的距离d =22,所以|AB |=2r 2-d 2= 6. 答案:6考点二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例] (2016·山东高考)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相交C .外切D .相离[解析] 法一:由⎩⎪⎨⎪⎧x 2+y 2-2ay =0,x +y =0,得两交点为(0,0),(-a ,a ). ∵圆M 截直线所得线段长度为22, ∴a 2+(-a )2=2 2.又a >0,∴a =2.∴圆M 的方程为x 2+y 2-4y =0, 即x 2+(y -2)2=4,圆心M (0,2),半径r 1=2.又圆N :(x -1)2+(y -1)2=1,圆心N (1,1),半径r 2=1, ∴|MN |=(0-1)2+(2-1)2= 2. ∵r 1-r 2=1,r 1+r 2=3,1<|MN |<3, ∴两圆相交.法二:由题知圆M :x 2+(y -a )2=a 2(a >0),圆心(0,a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2,所以2a 2-a 22=22,解得a =2.圆M ,圆N 的圆心距|MN |=2,两圆半径之差为1,两圆半径之和为3,故两圆相交.[答案] B [变透练清]1.(2019·太原模拟)若圆C 1:x 2+y 2=1与圆C 2:x 2+y 2-6x -8y +m =0外切,则m =( )A .21B .19C .9D .-11解析:选C 圆C 1的圆心为C 1(0,0),半径r 1=1,因为圆C 2的方程可化为(x -3)2+(y -4)2=25-m ,所以圆C 2的圆心为C 2(3,4),半径r 2=25-m (m <25).从而|C 1C 2|=32+42=5.由两圆外切得|C 1C 2|=r 1+r 2,即1+25-m =5,解得m =9,故选C.2.(变结论)若本例两圆的方程不变,则两圆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联立两圆方程⎩⎪⎨⎪⎧x 2+y 2-4y =0,(x -1)2+(y -1)2=1,两式相减得,2x -2y -1=0,因为N (1,1),r =1,则点N 到直线2x -2y -1=0的距离d =|-1|22=24,故公共弦长为21-⎝⎛⎭⎫242=142.答案:142[解题技法]几何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3步骤(1)确定两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2)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距d ,求r 1+r 2,|r 1-r 2|; (3)比较d ,r 1+r 2,|r 1-r 2|的大小,写出结论.[课时跟踪检测]A 级1.若直线2x +y +a =0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a 的值为( ) A .±5 B .±5 C .3D .±3解析:选B 圆的方程可化为(x +1)2+(y -2)2=5,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有|a |5=5,即a =±5.故选B.2.与圆C 1:x 2+y 2-6x +4y +12=0,C 2:x 2+y 2-14x -2y +14=0都相切的直线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选A 两圆分别化为标准形式为C 1:(x -3)2+(y +2)2=1,C 2:(x -7)2+(y -1)2=36,则两圆圆心距|C 1C 2|=(7-3)2+[1-(-2)]2=5,等于两圆半径差,故两圆内切.所以它们只有一条公切线.故选A.3.(2019·南宁、梧州联考)直线y =kx +3被圆(x -2)2+(y -3)2=4截得的弦长为2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π6或5π6 B .-π3或π3C .-π6或π6D.π6解析:选A 由题知,圆心(2,3),半径为2,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22-(3)2=1.即d =|2k |1+k 2=1,所以k =±33,由k =tan α,得α=π6或5π6.故选A.4.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 .2x +y -5=0 B .2x +y -7=0 C .x -2y -5=0D .x -2y -7=0解析:选B 由题意知点(3,1)在圆上,代入圆的方程可得r 2=5,圆的方程为(x -1)2+y 2=5,则过点(3,1)的切线方程为(x -1)·(3-1)+y (1-0)=5,即2x +y -7=0.故选B.5.(2019·重庆一中模拟)若圆x 2+y 2+2x -6y +6=0上有且仅有三个点到直线x +ay +1=0的距离为1,则实数a 的值为( )A .±1B .±24 C .± 2D .±32解析:选B 由题知圆的圆心坐标为(-1,3),半径为2,由于圆上有且仅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故圆心(-1,3)到直线x +ay +1=0的距离为1,即|-1+3a +1|1+a 2=1,解得a =±24. 6.(2018·嘉定二模)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 .y =-34B .y =-12C .y =-32D .y =-14解析:选B 圆(x -1)2+y 2=1的圆心为C (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故选B.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x +2y -3=0被圆(x -2)2+(y +1)2=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解析:易知圆心(2,-1),半径r =2,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2×(-1)-3|12+22=355,弦长为2r 2-d 2=2555. 答案:25558.若P (2,1)为圆(x -1)2+y 2=25的弦AB 的中点,则直线AB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因为圆(x -1)2+y 2=25的圆心为(1,0),所以直线AB 的斜率等于-11-02-1=-1,由点斜式得直线AB 的方程为y -1=-(x -2),即x +y -3=0.答案:x +y -3=09.过点P (-3,1),Q (a,0)的光线经x 轴反射后与圆x 2+y 2=1相切,则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P (-3,1)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 ′(-3,-1), 所以直线P ′Q 的方程为y =-1-3-a (x -a ),即x -(3+a )y -a =0, 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d =|-a |1+(3+a )2=1,所以a =-53.答案:-5310.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 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 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 所以|P 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35-511.已知圆C 1:x 2+y 2-2x -6y -1=0和圆C 2:x 2+y 2-10x -12y +45=0. (1)求证:圆C 1和圆C 2相交;(2)求圆C 1和圆C 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长. 解:(1)证明:圆C 1的圆心C 1(1,3),半径r 1=11, 圆C 2的圆心C 2(5,6),半径r 2=4,两圆圆心距d =|C 1C 2|=5,r 1+r 2=11+4, |r 1-r 2|=4-11,∴|r 1-r 2|<d <r 1+r 2,∴圆C 1和圆C 2相交. (2)圆C 1和圆C 2的方程相减,得4x +3y -23=0, ∴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圆心C 2(5,6)到直线4x +3y -23=0的距离d =|20+18-23|16+9=3,故公共弦长为216-9=27.12.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C (1,-2),半径r =|AC |=(1-2)2+(-2+1)2= 2. ∴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 2=1,解得k =-34,∴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即3x +4y =0.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B 级1.过圆x 2+y 2=1上一点作圆的切线,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A. 2B.3 C .2D .3解析:选C 设圆上的点为(x 0,y 0),其中x 0>0,y 0>0,则有x 20+y 20=1,且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1.分别令y =0,x =0得A ⎝⎛⎭⎫1x 0,0,B ⎝⎛⎭⎫0,1y 0,则|AB |=⎝⎛⎭⎫1x 02+⎝⎛⎭⎫1y 02=1x 0y 0≥1x 20+y 202=2,当且仅当x 0=y 0时,等号成立.2.(2018·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l :y =2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B (5,0),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AB ―→·CD ―→=0,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解析:因为AB ―→·CD ―→=0,所以AB ⊥CD ,又点C 为AB 的中点,所以∠BAD =π4,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θ,直线AB 的斜率为k ,则tan θ=2,k =tan ⎝⎛⎭⎫θ+π4=-3.又B (5,0),所以 直线AB 的方程为y =-3(x -5),又A 为直线l :y =2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联立直线AB 与直线l 的方程,得⎩⎪⎨⎪⎧ y =-3(x -5),y =2x ,解得⎩⎪⎨⎪⎧x =3,y =6,所以点A 的横坐标为3. 答案:33.(2018·安顺摸底)已知圆C :x 2+(y -a )2=4,点A (1,0). (1)当过点A 的圆C 的切线存在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设AM ,AN 为圆C 的两条切线,M ,N 为切点,当|MN |=455时,求MN 所在直线的方程.解:(1)过点A 的切线存在,即点A 在圆外或圆上, ∴1+a 2≥4,∴a ≥3或a ≤- 3.(2)设MN 与AC 交于点D ,O 为坐标原点. ∵|MN |=455,∴|DM |=255.又|MC |=2,∴|CD |=4-2025=45, ∴cos ∠MCA =452=25,|AC |=|MC |cos ∠MCA =225=5,∴|OC|=2,|AM|=1,∴MN是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A与圆C的公共弦,圆A的方程为(x-1)2+y2=1,圆C的方程为x2+(y-2)2=4或x2+(y+2)2=4,∴MN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1)2+y2-1-x2-(y-2)2+4=0,即x-2y=0或(x-1)2+y2-1-x2-(y+2)2+4=0,即x+2y=0,因此MN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0或x+2y=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案
2、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教法学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额层层深入,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是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其位置关系,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形与数的对立与统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几何直观图形,感受17世纪数学史上的创举-解析几何的诞生。学生能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体会“坐标法”用几何法和代数法。中,(2)过程与方法
利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情境的改变必然导致研究思路的变化,本节课主要是研究利用解析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不熟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理和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确定为: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解析法来解决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从数学文化的宏观认识到微观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渡,体现几何直观和代数运算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中让学生感受数形统一的思维过程。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以层层递进的例题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搭架子,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层层分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积淀到微观认识,回归到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标准方程为x2 ( y 1)2 5
980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直线l与圆C相交
d | 016| 5 5 91 2
直线l与圆C相交
2、直线和圆相切
•C2
d r
0
练习:求圆心在原点, 且与直线 4x 3y 35 0 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设圆的方程为 x2 y2 r 2 由直线与圆相切得: r 35 7
由 (a 4)(b 4) 8 得 ab 4a 4b 8
y
BD
. 4
M
2E C
-2 O 2 4 A x -2
SAOM a b 2 (a 4) (b 4) 6 24 (2a64)(b 4) 6
当且仅当 a 4 b 4 即 a b 2 2 4 时, (a 4)(b 4) 8 (SAOM )min 4 2 6 .

kx y 2k 1 0. 则
k3
2
1 k2
. B
O P
x
k2 6k 7 0 解得 k 7 或 k 1.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1 7( x 2) 或 y 1 ( x 2)
即 7x y 15 0 或 x y 1 0 .
(2) | PC | (1 2)2 (2 1)2 10 ,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y
(x-1)2+(y-3)2=r2
因为圆C和直线3x-4y-7=0相切
所以圆心C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 于半径 r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C
M
O
x
r | 31 4 3 7 | 16 .
32 (4)2
5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是 (x-1)2+(y-3)2 256 .
25
练习3 已知点A(a,0) (a 4),B(0,b) (b 4),直线AB与圆
x2 y2 4x 4 y 3 0 相交于C、D 两点,且| CD | 2 .
(1) 求 (a 4)(b 4) 的值;(2) 求线段 AB 中点M的轨迹方程;
(3) 求 AOM 面积的最小值 .
解:(1) 由题意知直线 AB :
x y 1 (a 4,b 4 ) ab
即 bx ay ab 0 (a 4,b 4 )
例1.已知⊙C:(x-1)2+(y-2) 2=2,P(2,-1),过P作⊙C的切线,
切点为A、B。
(1)直线PA、PB的方程;(2)求过P点⊙C切线的长;
(3)求∠APB;
(4)求以PC为直径的方程;
(5)求直线AB的方程。
y
解:
(1)设过 P 圆的切线方程为:y 1 k( x 2)
C. A
x
即为过圆 (x-a)2+(y-b)2=r2 上一点 M(x0 , y0) 的切线方程 .
结论:过圆(x-a)2+(y-b)2=r2上一点M(x0 , y0)的切线方程: (x0-a)(x-a)+(y0-b)(y-b) = r 2
特别地,过圆x2+y2=r2上点M(x0 , y0)的切线方程:
y
x0 x + y0 y = r2
(x D )2 ( y E )2 D2 E2 4F
2
2
4
方程特征:突出了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__________ 代数特征 .
3. 圆心为(a,b),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x a r cos
y
b
r
sin
( 为参数)
方程特征:直接体现了圆上点的坐标x、y的间接关系.
4.以M(x1, y1)、 N(x2, y2)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是: (x-x1)(x-x2)+(y-y1)(y-y2)=0
5.
问题1: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 关系?
问题1: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 关系?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直线与圆 有
•C2
•C2
问题2:已知直线和圆的方程,如何 判断其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1)代数法: 直线l:Ax+By+C=0
圆C:x2+ y2+Dx+Ey+F=0(D2+E2-4F>0) 消去x(或y),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判别式△确定解的情况,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 a 0 ,y 0 b
即 a 2x,b 2 y
2
2
将它代入 (a 4)(b 4) 8
得((2xx24)()(y2y2) 4)4 8 ( x 2,y 2)
即为所求线段AB中点的轨迹方程 .
(3)
SAOM
1 2 | OA | | yM
|
1ab 22
1 ab 4
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即l : x 3
A
•C
此时不满足弦长为 4 5
DM • B
设直线l : y 3 k(x 3),即kx y 3k 3 0
圆心到直线距离为 d | 2 3k 3 | 1 k2
(| 2 3k 3 |)2 (2 5)2 25 2k 2 3k 2 0
1 k2
证明:设 P(x,y) 是切线上的任意一点, P(x , y )
连 PC ,则在Rt△PMC中,
M ( x0 , y0 )
CM CP | CM | | CP | cos r 2
( x0 a ,y0 b) ( x a,y b) r 2
C(a , b )
O
∴ ( x0 a)( x a) ( y0 b)( y b) r 2
A
. B
O
x
P
(5) 解 方 程 组(7xx1y)21(5y02)2
2
A
12 ,9 55
x y1 0
( x
1)2
(y
2)2
2
B(0,1)
k AB
9 5
1
12 5
0
1 3
直线AB的方程为 y 1 x 1. 3
即 x 3 y 3 0.
解2: ∵ 以PC为直径的圆过 A、B y



组 x2 ( x
16 9 圆的方程为 x2 y2 49
3、直线和圆相交
直线与圆截得的弦长为l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r2 d 2 ( l )2 2
•C A
D B
例2:已知过点M (3,3)的直线l被圆x2 y2 4y 21 0 所截得的弦长为4 5,求直线l方程
解: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 y 2)2 25
① d<r 直线l与圆C相交;
② d=r 直线l与圆C相切;
.
③ d>r 直线l与圆C相离.
例1:已知直线l : 3x y 6 0,圆C : x2 y2 2y 4 0,
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y
解法一:
C.
联立
y 6
x
2
y2
3x 2
y
4
得: 0
解法二:
O
x
x2 3x 2 0
① △>0 方程有两不等实根 直线l与圆C相交; ② △=0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直线l与圆C相切;
③ △<0 方程无实数根 直线l与圆C相离.
•C2
•C2
•C2
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几何法:直线l: Ax+By+C=0 圆C: (x-a)2 + (y-b)2=r2
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 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P(x , y )
M ( x0 , y0 )
y
P(x , y )
M ( x0 , y0 )
O
x
C(a , b )
O
x
即 则由题意
即 | k 1 2 2k 1 | 2 k 2 (1)2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7x y 15 0 或 x y 1 0 .
则过切点A、过切点B的切线方程为: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圆的方程
1. 圆心为(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x a)2 ( y b)2 r2
方程特征:明确给出了圆的大小(半径)和圆的位置(圆心). __________ 几何特征 .
2. 圆的一般方程为:x2 y2 Dx Ey F 0 (D2 E2 4F 0)
当直线过圆心时,弦长 最长, 最大值为2r 10
当CM l时,弦长最短, 最小值为2 25 CM 2 2 15
•C
M•
取值范围为[2 15 ,10]
求证:过圆(x-a)2+(y-b)2=r2上一点M(x0 , y0)的切线方程:
(x0-a)(x-a)+(y0-b)(y-b) = r 2 y
PA : (x1 1)(x 1) ( y1 2)( y 2) 2 PB : (x2 1)( x 1) ( y2 2)( y 2) 2
∵ 切线 PA、PB 都过点 P (2,-1)
∴ 有 x1 3y1 3 0

x2 3y2 3 0

x 3y 3 0
练习2. 求以C(1,3)为圆心,并且和直线 3x-4y-7=0 相切的圆的方程。
例2:已知过点M (3,3)的直线l被圆x2 y2 4y 21 0 所截得的弦长为4 5,求直线l方程
2k 2 3k 2 0
k 1 或k 2
A
2
直线方程为 x 2y 9 0或2x y 3 0
•C DM •
B
思考: 直线l与圆所截得的弦长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思考: 直线l与圆所截得的弦长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y
又由圆: ( x 2)2 ( y 2)2 5,且 | CD | 2 . 知圆心到直线AB的距离 d 2,
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