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功能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浅析高校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浅析高校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者:罗曼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期【摘要】高校志愿服务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对志愿服务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对志愿服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思考,进一步认识到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文化的窗口。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社会经济、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认真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21世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一)高校扩招导致数量和生源发生变化近些年由于高等教育逐步的由精英教育开始转变为大众教育,众多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扩招措施,这也使得以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有机会一圆自己的“大学梦”。

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生源素质来说,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都是从农村到城市,环境的差异性会让很多这样的大学生感到陌生和不适,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更为典型,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自卑心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于人交往的时候会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经不大适用。

(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的、最具有活力地改变着世界,而大学生正生存在这样的日益网络化的环境中。

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的功能、困境及路径

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的功能、困境及路径

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的功能、困境及路径冯杰(内江师范学院团委,四川内江641100)摘要: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功能,然而当前,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面临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内容形式太过单一、管理机制尚未成熟等多重困境,学校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开展、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优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关键词:志愿服务功能困境路径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和必要途径,立足新时代志愿服务新要求和高校志愿服务实践,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功能构成、存在的困境,探讨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高校志愿实践育人功能的多维构成1.知识提升功能志愿服务的知识提升功能是指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首先,志愿服务的知识提升功能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深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发挥特长、实践专业知识的过程,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过程中,大学生有机会在学校学知识和志愿服务实求结,不断专业知识的实践拓展和深化%,志愿服务的知识提升功能体现在丰富课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虽然课堂学习的知识能一程度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提的知识与能,是还不能足化、和专业较强的志愿服务活动需求,需要志愿者具实的知识基和的专业技能,,在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会在过程中不断知识结构。

在大会,要动、救护、的知识。

2.能力培养功能志愿服务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志愿服务活动本质上是一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体,参与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计、、实施和总结等过程,有■培养学生的、能%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政工干部、,在与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的能力%志愿服务能大学生的新能,志愿服务服务、服务需求化的发要求,大学生在、实施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要运用创新思维式,敢地开展活动,在志愿服务中主动新精神和新能。

志愿服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服务意识的主体性发展

志愿服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服务意识的主体性发展

志愿 服务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 育与 大 学生服务意识 的主体性发展
叶琳琳
( 广 州铁路职业技术 学院,广东 广 州 5 1 0 4 3 0 )
摘 要 :志愿服务是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的平 台,志愿精神是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的 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主体性 发展 的关键 时期 ,挖掘 并 实现志愿服务 的主体性 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 ,促进 并引导大 学生从 志愿精神 到服务意识 的 主体性发展 ,对于增强思想政 治教 育活力、丰 富思想政 治教 育内涵具有现 实意义。 关键词 :主体性 ;思想政 治教 育;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服务意识 中图分 类号 :G6 4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5 4 4 6( 2 0 1 3 )0 3 — 0 0 5 5 — 0 4
过程 中同时获得主体性的完满。志愿行动中,非仪 式性的服务实践 ,不加修饰的环境熏陶,以及身处
其 中的情 绪体验 、能 力历 练等 ,对 于 大学生 的 自我 社 会定位 、社 会融合 具有积极 意义 。
3 . 还原 主体性教 育面貌
博 、亚运之类志愿服务的热衷 以及服务质量的表 现 ,似乎暗示了 “ 9 0 后”通过志愿服务找到了解决 自身发展危机的钥匙 。调查发现 ,他们满意 自己
第2 7卷 第 9 3期
2 0 1 3 年 9 月
广东青年职业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Yo u t h Vo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V0 I . 2 7 No . 9 3 S E P. 2 0 1 3
广东青年职业学 院学报
第2 7 卷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手段,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以向学生介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给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形势以及党的理论知识。

另外,还可以组织专题研讨,让学生深入探讨当前社会问题、热点话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读书分享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周、主题展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同。

五、加强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与压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蒋琪(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不同时代与不同国家之中,随时代与实践的发展,其概念与内涵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发生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独立概念,覆盖国家发展全过程、全人民,至今,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全面开展关于党的教育、历史教育、政策教育,深刻挖掘其中的历史性、道德性、政治性、思想性内涵与实质,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

究其内涵,一是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教育环境与教育关系的主体也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与提高人的政治、思想、道德需求的同时,也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是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在阶级社会,教育要为不同的阶级服务,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以满足阶级所需。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更是传播意识形态的有力方式。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日常化的生动理论表达,强化了意识形态建设,深化了意识形态功能。

三是强调内容的规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内容不断更新变化,但其中的核心内容不会更改,政治、道德与思想性规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所在,具有普遍共性。

四是强调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人,改造人的精神面貌,改造人所处社会的风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理想信念,形成自觉意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政治引导党的政治方向问题是党生存发展的第一位的问题,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关党的命运前途、兴衰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一是方向基于理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与理论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在秉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传承创新、与时俱进,让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

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
大提高其社会 责任感 ,夯 实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的 经济社 会和 民生现状 的理解,进而培养 自己追求进步 的积 极 向上 的品质 。志愿服 务精神 中蕴含 的宝贵精神有利于 高 2青年志愿服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校学 生进 一步树立社会 主义共 同理想 ,将 自身 的努力方 向 与社会 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志愿者活动 能够 增强高校学 分 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2 1 年 00
第 2 卷 第 1 6 期
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王 志
( 西安工程 大学团委 ,陕西 西安 7 4 1 0 8) 0
摘要 :青年志愿服 务活动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的重要载体,可 以为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的理论体 系学习起到 良
好地实践验证和成果巩固的作用。本文分析 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在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此基础 上深入阐述了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关键 词:青年志愿服务;思想教 育政 治工作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D 4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5 0( 0 )0- 1 5 0 874 21 0 0 10 2 - 2
政治 教育工 作 中的效果 。
1 引言
2 2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 以促进 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 值观 组成 部分。当前 ,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基于不 同的 我 国的青年志愿 服务活动宗 旨为 “ 通过 开展青年志愿 途 径 ,发挥 着 巨大 的作用 。近 年来 ,青年 志愿 者活 动 正 在许 多高等院校如火如荼 地进行着 ,青年 志愿者活动可 以 服 务,推动社会主 义精 神文 明建设 ,促进 社会主义 市场 经 充 当高校 学子社会实 践活 动的有效平 台,也是对大学生进 济 体制的建立和完 善,提高青年整体 素质 ,为经济 社会 的 ”志愿服 务活动是 一种不 行 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的重要载体 。通过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协 调发展 和全面进 步做 出贡献 。 的进行 ,可 以使高校学生形成 正确 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大 计报酬 与个人利益 的活 动,这种行为 能够 促进高校学生对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功能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功能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功能我们以往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往往只注重其德育作用而忽视其智育功能。

其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功能;卜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

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智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从而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任何人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总有自己的认识和目标,这种认识和目标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学习的动机与态度、兴趣与热情、信念与毅力以及用功与钻研程度等。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各不相同,追求的目标也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和对知识的认识影响着其智力发展的进程和达到的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则正是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智力素质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智力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期望值,并使之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结合起来,从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学生不怕挫折,不畏艰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战胜主客观上的种种困难,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潜力,提高学习成绩,推动自身的智力发展。

2.智力活动的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

人的一切智力活动必须以一定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作为指导。

人的智力发展程度不仅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量的多少,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他获取知识、检验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认识水平表现在想象、判断、逻辑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上。

这些思维方式和认识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教育中都能得到相应的促进和提高,而这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基本的内容。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服务意识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服务意识主体性发展

48 ・
2 。
琴月 叶 琳 琳 : 主 体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视 域 下 志 愿 服 务 与 大 学 生 服 务 意 识 主 体 性 发 展 s 。 p N . o 2 . 1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 —0 7
在志愿服务 , 还延伸到职业生活 , 体现了其在大学生 主体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二、 志愿 服务对 大 学 生 志愿 者 主体 性发 展 的实
际效 能
大学生主体性可以理解为: 通过教育影响和个
【 作者简介 】 叶琳琳 ( 1 2 _ _ ) , 女, 广 州铁路职 业技术 学院讲 师, 硕士。研 究方向: 思想政 治教 育。
第2 7 卷 第9 期 2 0 1 3 年9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Re s e a r c h
Vl o1 . 27 N O. 9 Se p. 2 01 3
主 体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视 域 下 志 愿 服 务 与 大 学 生服 务意 识 主 体 性 发展
长效机 制 , 深 入 推进 学 生 志愿 服务 活 动 。2 0 0 9年 教 育部 《 关于深 入 推进 学生 志愿 服务 活动 的意 见》 明确 要 求 把志愿 精神 作 为加 强和 改进 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重 要 内容纳 入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育 教学 。利 用 志愿服 务平 台 , 弘扬 志 愿 精 神 , 助 长 服 务 意识 , 促 进
位要求 , 能力提 升也快 。可 见 , 志愿 服务 意识 不局 限

助人为 乐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美 德 。新 中 国“ 学 雷锋 ” 活动将 传 统 的助 人 为 乐 与 践行 共 产 主义 道 德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同时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

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与困苦,进而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亲身体验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还常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他们综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解决,从而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需要大学生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完成特定任务,这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需要学会与团队成员协调和配合,相互扶持,共同完成任务,并通过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协调,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种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志愿服务活动也会接触到许多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这会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出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情感。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有机会去发展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

这种发现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摘要】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志愿者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

志愿者工作还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让他们更加善于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互动。

参与志愿活动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

志愿者工作拓展了学生的社会视野,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提升自己的素养。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社会交往能力、爱国情怀、社会视野、重要性。

1. 引言1.1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志愿者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关心他人、关爱社会,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

志愿者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志愿者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在团队合作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倾听、沟通,还能够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志愿者工作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需要与各种人群接触交流,这种交往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人脉圈,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志愿者工作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志愿者工作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群体和环境,了解社会问题,体验社会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社会认知水平。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优势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优势


论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功 能 及 优 势
邓 山
( 义 医 药 高 等专 科 学 校 , 州 遵 义 遵 贵
摘 要 : 几 年 来 高 校 学 生社 团健 康 、 勃 发 展 , 满 足 近 蓬 在 广 大 学 生成 长 成 才 需 求 ,促 进 对 大 学 生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方 面
地 。[ 3 实 践 锻 炼 功 能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指社 会 或 社 会 群 体 用 一 定 的思 想 观 念 、 政 治 观 点 、 德 规 范 对 其 成 员 施 加 有 目的 、 计 划 、 组 织 的 道 有 有 影 响 。使他 们 形 成 符 合 一 定 社 会 所 要 求 的 思 想 品 德 的 社会 实 践 活 动 。大 学 生 社 团 对 于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工作 的 重要 功 能 主要 表 现 为学 生 社 团 文 化 对 学 生 思 想 品行 、 力 素 质 、 能 知识 积 累 和 情 操 培养 所 产 生 的 潜 移 默 化 的影 响 。 同 时 ,学生 社 团 的 自发 “ 性、 自主 性 、 门 性 和 松 散性 给学 生 获取 知 识 、 炼 才 能 、 展 专 锻 发

学 生社 团是 能 够 促 进 学 以 致 用 、 高 实 践 能 力 、 务学 校 提 服 与 社会 发展 的学 生 锻 炼 平 台 . 过 开 展 各 种 活 动 . 通 锻炼 学生 各 方 面能 力 ,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 学 生社 团活 动 除 具 有思 想 提 大 性 、 味 性 、 乐 性 外 . 具 有 相 当的 实 践 性 。 趣 娱 也 广大 学 生 通 过 参 加各 种 形 式 的社 团 活 动 , 以学 到 很 多 课 堂 上 学 不 到 的 东 西 , 可 在 与社 会 的 接 触 中锻 炼 自我 . 进 自身 的 社 会化 进 程 。 为 校 促 作 园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载 体 、 学 生 素 质 拓 展 的 重 要 平 台 。 多 社 大 众 团凝 聚 了大 量 的 青年 才俊 。 已经 成 为 大 学 生 交 流 学 习 、 践 锻 实 炼 的主 要 阵 地 和精 神 家 园 。 二、 高校 学 生 社 团在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的 优 势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胡 凯 . 杨 欣
( 中南 大学 政 治 学 院 , 南 长 沙 401 ) 湖 10 2

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的有效活动载体 , 有利于丰富发展 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 提
高其 实效性。充分发挥 大学生志愿服 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必须提 高对大学生志愿服 务的认 识、 心组 织大学生 精 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 大学生志愿服务 的制度 、 建立大 学生 志愿服务 的基地 、 拓宽大 学生志愿服务 的渠道并保 障大学 生志愿服务的经费。 关键 词 : 大学生 ; 志愿服务 ; 思想政治教 育
现在:

是 活动动机 的纯洁性 。大学 生 自愿报名 、 积极
志愿服务虽 直接 渊源于 西方宗 教性 的慈善 服务 ( e g u h ry , 与我 国古老 的慈善思想 有着一 R l i s ai )但 io C t 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是世 界上最 早倡行 与发展慈善思 想与行 为的 国家 , 慈善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美德 , 理 其 论与实践源远流长 。 志愿 服务体现了对 弱者的怜悯与
志愿服务指 志愿者 出于 自愿 ,以 自己的知识 、 技 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 , 以获得 物质报酬为 目的而以 不
促 进社会公 益事业 发展和 提高公共 事务 效能 为 己任
所从事 的各项活动 。 志愿服务具有 自愿性 、 无偿性 、 公
益性及组织性 四大特点 。
愿服 务 的一般 特点外 , 有着 比较 明显 的特 点 , 主要 表
2 0
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事务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 1 年 00
生志愿服务注重 实践育 人 , 完善 了思想政治教育 的育 人体系 。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作者:张冰朱小磊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其自身道德素养,同时也能引领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建立和谐社会主义价值观。

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教育价值一、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联系志愿服务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一是经由个人意愿,受到内心的爱心和责任感驱使,自发地进行服务,且不渴望任何形式的回报;二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为他人提供帮助,实现了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志愿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道德的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素,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素养,对中国的未来前途及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

两者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一致。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可以起到提供载体,丰富内涵,提高实效的功能,它能引导、凝聚、协调和激励大学生,从而最大发挥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本次调研随机抽取了上海地区近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6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65份,问卷回收率为96.14%,有效问卷率为98.81%。

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情况,能够基本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深入到了偏远农村、城市社区,涵盖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个领域,活动形式逐日增多,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的大学生数量也日渐增长。

志愿者精神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志愿者精神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33卷第6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6 2012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n.2012志愿者精神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肖望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摘 要:志愿者精神是一种不计物质报酬,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它开启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秉承志愿者精神的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志愿者精神,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志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6-0066-03志愿者精神是一种不计物质报酬,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的精神。

志愿者精神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创新了形式,取得了实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它开启了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正因为如此,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挖掘活动的思想教育内涵,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一志愿者精神概述“志愿者”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里,志愿者人数众多,各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也很多。

我国的志愿活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志愿活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1993年底团中央开始实施志愿者行动以来,各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活跃在社区服务、扶贫支教、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并在社会公益、环境保护、救灾救济等领域里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思想政治是将大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 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思政课程,能够保 证大学生们正确地树立良好的社会意识,为 个人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但是, 因为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使 得学生们对其认知有一定错误,从而产生排 斥心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教师束于传统, 其课程设计与时代发展不吻合,教学模式僵 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意愿。
二、志愿服务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性的现状
(一)服务意识不够强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华北理工大 学、唐山师范学院等五所院校大学生进行社 会参与度调查,其中共收回 990 份有效问卷。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以拓宽社交圈为目的的 学生比重为 60%,以提升社会技能为目的的 学生比重为 70%,而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为目的的学生仅占 3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 不难看出,在实际的志愿活动过程中,较多 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利己性,利他性较为缺失。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服务意识较低,其思 想境界有待提升。 (二)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在具体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流于形 式问题,使得具体的爱心奉献活动意义性不 强。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工作重心在完成志 愿任务和拍照录像,甚至部分学生的志愿活 动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平 衡。例如,某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敬老院活动 因为声势较大,严重影响了敬老院的秩序与 氛围,实际效果全无。同时,部分大学生存 在严重地跟风行为,在盲目的志愿工作开展 过程中,因为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并且没有 考虑地区实际,使得志愿活动没有任何意义,
志愿服务角度来进行,只有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才能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全面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形成良性
的发展循环。本文主要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对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政教育;实效性;路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选择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选择

第22卷第4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12月Vol.22No.4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Dec.2020㊀∗收稿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共青团海南省委志愿服务课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与发挥研究 (编号:2020131);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研究(编号:Hnky2019-94)㊂作者简介:王岱飚(1983-),男,海南定安人,海南省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政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㊁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㊂罗建军(1983-),男,湖南邵阳人,海南政法学院团委书记,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傅清学(1972-),男,海南万宁人,海南政法学院学生处处长,从事刑法㊁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㊂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选择∗王岱飚㊀罗建军㊀傅清学(海南政法学院,海南㊀海口㊀571199)摘㊀要: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育 有理想㊁有本领㊁有担当 新一代青年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回应了党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的重大部署㊂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对志愿服务的 文化自信 不坚定㊁缺乏道德自觉㊁认同不稳固等问题㊂辅导员应提高站位,既要引导大学生从社会治理㊁利他与利己的视角澄清志愿服务的价值,也要尝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基因,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㊂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道德塑造;价值引导中图分类号:G641文章编号:1672-9846-(2020)04-0051-05DOI:10.3969/j.issn.1672-9846.2020.04.0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㊂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对推动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㊂一㊁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延伸(一)志愿服务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生动教材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极强的政治导向性,即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㊁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㊂而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理论指导㊂教育者习惯于将知识教育和道德㊁价值观教育置于同一纬度[2],通过由上而下的灌输㊁传递 是什么 ,存在明显的知识化教育倾向,而大学生对于 为什么 了解不足,更缺乏 知 转化为 行 ㊁如何转化的导教㊂价值观教育知识化说到底仍停留在以既定的价值和道德范式来对学生强化外部影响㊂事实上,知识教育是基础性的, 应不应该 何以应该 这个价值判断枢纽环节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成为 知识收割机 ,造成其知识储备㊁思想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不对等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 痛点 在于与社会脱节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输出知识和价值理念,还应进一步凸显其社会属性,即根植于为社会发展服务,积极回应社会所需,不断激起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意识和愿望㊂志愿服务填补了思想政治王岱飚,罗建军,傅清学: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选择教育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沟痕㊂志愿服务的活动环境是包容开放的,强调自愿自主,构建平等协同的氛围,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㊁走出校园㊁体验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贴近现实的各种道德资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中释放热情㊁施展才干,实现了从被教育者向施助者的转变,通过传递其知识㊁技能和经验,使其融入服务群众㊁参与社会管理中㊂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接受向善㊁利他的情感和信念的熏陶,检验㊁反思㊁规范固有理念,健全人格,有效推动了道德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认同意识,使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有序转变㊂(二)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核心价值观教育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更是直接明确了各类教育要聚焦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同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当代最集中体现㊂而志愿服务作为道德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回应了社会对个体的责任期望,将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落细落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具体落实,实现了 文本价值向 实践价值 的转化㊂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㊁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是相通的㊂大学生在深入到多层社会公共领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通过与人民群众建立联系㊁沟通,可以身临其境加深对基层社会的了解,既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带来的自豪感,也清楚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党和政府为之不懈付出的努力,有助于涵养家国情怀[3],逐渐培养和锻造对人民㊁社会的感情和责任感,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志向和抱负,激发投身国家建设和治理的迫切感㊂而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从价值目标㊁价值准则层面为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追求,成为大学生主动㊁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内驱动力㊂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在目标上有共同的归依㊂ 人本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在 教育人 的过程中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价值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品德为着力点,通过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和引领 思想 ,协调个体多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矛盾,达成个体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政治观㊁道德观等与社会要求相统一㊂志愿服务处处凸显 为人民服务 以人为本 的价值导向,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力与智力,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利益和效益的同时,也得到社会大众的有效评价和激励,彰显自身价值,在情感上收获 助人自乐 的体验,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4]㊂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 立怎样的德 树什么样的人 的根本问题,那么志愿服务则是在实践中为大学生释疑 为什么而付出㊁如何去做 对谁用心㊁如何用心 等之问,二者都共同指向了 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归宿㊂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进行,选取了海南师范大学㊁海南医学院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㊁琼台师范学院㊁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答卷5105份㊂从院校类型来看,本科高校和大专院校各6所,其中,选取的本科在校生1938人,占总样本的38%;选取高职高专学生3167名,占总样本的62%;选取专业涵盖人文社科㊁理工㊁医学㊁艺术㊁体育类等㊂被调查对象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149人,占2.92%;共青团员3868人,占75.77%;群众1084人,占21.23%;民主党派4人,占0.08%㊂调查显示,大学生团员是参与志愿服务的最主要群体㊂(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较高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高达92.28%,已经有4228人成为了注册志愿者,占82.82%㊂从注册志愿者的参与频率上看,4112人都有志愿服务的经历㊂其中,经常参加的占30.13%,偶尔参加的占50.04%,曾经参与过但现阶段已不参加的占12.6%,有2.82%从未参与㊂这说明虽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多㊁比例高,但在行动参与的自觉性和热情仍有上升空间㊂(二)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被问及大学生志愿服务 以何为底蕴 时, 49.9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社会责任 ,有第22卷总第88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5.36%选择 个人发展 ,选择 党和国家㊁民族的利益 的占31.64%㊂这反应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格局和眼界有待提高,对自己的作用估量过于保守,没有将 小我 与国家㊁民族结合起来[5],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逻辑关联㊂志愿服务本质是利他的,是公益性和利他性的相统一㊂而在问卷中仅有3.02%选择了 利他精神 ,这表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的认识尚显窄化㊂(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道德意志和信念不坚定志愿服务是道德意志支配下的自觉自愿伦理实践行为㊂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纯粹只是出于好奇心理和人际交往的需求才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有33.22%的受访者选择了 新鲜好奇,消磨时间,结交朋友 ㊂在调查了解大学生 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 时,虽有71.97%的受访者选择了 公民意识驱动,实现个人价值 ,有71.5%是 个人志向和兴趣所在,乐于助人 ,但也有30.23%的大学生是为了 完成学校的任务安排 ,这表明高校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命令式的倾向,不够关注㊁平衡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显然违背了志愿服务的自愿性,长期下去只会消解大学参与的欲望㊂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82.7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增加实践经验,丰富社会阅历 ,另有69.76%的人是为了 获取志愿时长和学分,增加发展资本 ,这显示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㊂(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尚不牢固文化自信需要以文化认同为前提,志愿服务文化也需要构建和弘扬,才能使更多的大学生云集到其中㊂在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我们从个体㊁他人㊁社会和国家等几个维度设计了17道有关志愿服务正向认知的选项,从总体数据分析得出, 完全赞同 的占46.29%, 比较赞同 的占49.21%,但仍有分别3.61%㊁0.89%表态 不太赞同 完全不赞同 ,这说明仍需继续引导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的认知㊁认同㊂ 不太赞同 的认知主要集中在 志愿服务能强化大学生抵制不良风气的自觉性和信心 志愿服务是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有效机制 参加志愿服务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参加志愿服务让大学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 等几个选项㊂这种意识偏向也映射到大学生对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上,有48.19%的被访大学生表示 非常愿意 参加,有26.07%表示出有选择性参加即 视具体内容而定 ,有24.25%选择 有时间会尽量参加 ,而1.49%的学生直接亮明不愿意参与㊂三、辅导员在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中的角色定位辅导员作为最贴近大学生的群体,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大学生有着共同的语言,是传达㊁落实学校要求与接纳学生需求之间的桥梁㊂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借助辅导员的人格魅力㊁威信,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能够使志愿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㊂(一)社会治理理念的推导者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辅导员要有国家情怀㊁世界眼光,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创新社会治理的境地中,让大学生跳出 爱心善举 的局限,充分意识到志愿服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㊁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作用[6]㊂在伦理价值上,社会治理提倡整合社会资源㊁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要求平等对待主体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致力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而志愿服务则为公众主体搭建了平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和载体,契合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助推达成同治共享的理想状态㊂创新社会治理,达到 善治 ,有赖于将社会伦理转化为公众道德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我国的社会治理伦理道德,从国家㊁社会㊁个人层面标识了统一的价值主张和判断标准㊂显然,志愿服务为社会治理的道德外化提供了最佳选择和途径,志愿服务贴近青年,贴近社会现实,既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引,又通过其实践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具体化㊁生活化[4]㊂另一方面,辅导员应从社会价值视角启发大学生看到志愿服务在平衡和协调政府㊁市场㊁社会之间的现实意义㊂首先,志愿服务是超阶层的存在,这种内在的优势易于将不同群体进行黏合,其展示出的对 人格平等 的高度敬畏不因职业㊁职务㊁性别㊁地域的有别而受到隔阻,以其天然具有的平等㊁友爱等柔性特征,增进相互间的信任,消除隔阂,在干预㊁调解社会中的矛盾和纠纷方面施展出良好的功效[7]㊂志愿服务作王岱飚,罗建军,傅清学: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育人功能中辅导员的角色选择为 无形之手 ,主动回应了众多公共领域的社会服务需求,很好地链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8],有效弥补了公共利益的漏洞㊂其次,志愿服务蕴含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㊂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劳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成本相对较低㊂以社区公益服务㊁大型重要会议或赛事服务保障为例,如参照市场同种工作折合成劳务报酬支出,完全交由政府㊁市场来承担,必将带来庞大的经济负担,而大学生以无偿的方式即通过让渡自身的经济利益参与其中,不仅效率高,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9]㊂(二)志愿服务精神的伦理解读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得志愿服务也往社会纵深发展,有必要正视发展中的认识偏差和错位㊂部分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就是 免费㊁廉价劳动力 或者 做表面工作的形象工程 ;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功利思想倾向,如 付诸劳动了应或多或少有报酬 ,为评优㊁入党争取所谓的筹码,为了获取学分或志愿时长等㊂要消除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思想误区,就需要辅导员从 利他 和 利己 的关系进行价值纠偏㊂志愿服务精神追求的是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观的 两利 ,即人己的和谐状态㊂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关键属性,与随机㊁偶然的出于个体良知的献爱心㊁做好事不同,志愿服务是有组织㊁有规模的针对特定群体㊁具体问题开展的社会实践,展现出极强的非逐利性和利他导向㊂志愿服务的 利他并不是强调无奈的自我牺牲,相反,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㊁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途径,在这过程中能够满足大学生在接触社会㊁收获友谊㊁培养挖掘知识和技能㊁发现职业兴趣等多方面的需求㊂大学生志愿者之所以人文关怀情怀浅薄,往往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社会价值和功能上,从而割裂㊁忽视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意识到志愿服务实践不单是靠信念㊁责任感和热情服务他人和社会,在为受助人群和地区做贡献的同时,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升,个人的全面发展寄寓于潜移默化中㊂志愿服务的 利他 与 利己 是一对共同体,在应然层面,纯粹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最高境界,亦是个体道德的至高理想追求;而在现实层面,利己是个人的最基本需求,志愿动机多元化也就不可避免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 利己 除了追求自我精神的升华和自我完善外,有满足个体兴趣㊁好奇的 尝鲜 体验,也有为在校期间追求某种进步或利益,前者显然不适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批判绝对利己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其动机,后者则需要辅导员以辩证的视野将其作为参与志愿服务的 附加值 来加以引导㊂此外,辅导员还应向大学生讲明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关系:二者都强调奉献精神,体现出利他精神,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价值与追求㊂雷锋精神兴起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崇的是个人利益的牺牲及对集体㊁国家利益的服从,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而志愿服务精神则是个人社会责任感㊁公民意识的激发,从政治号召转向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和参与㊂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吸收着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质和宝贵财富,深深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而雷锋精神也通过志愿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代代相传焕发生机㊂(三)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助推者高校志愿服务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㊁获得感为奋斗引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整体呈蓬勃上升态势,延伸到的领域众多,但常常也陷入形式与内容重叠㊁与社会生活和专业的需求不匹配的困局中㊂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带有明显的节日化㊁盛会化倾向,如扎堆预约排队去福利院㊁敬老院,老人在重阳节一天 享受 近10次的洗脚服务等,本是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志愿服务堪比 娱乐头条 ,不但给对方单位和服务对象带去 幸福的烦恼 ,还容易留下作秀 之嫌,拉低公众对志愿服务的印象层次㊂辅导员应聚焦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领域,将参与意识㊁思想主张㊁专业特长有机串联,才能提升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效能感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志愿服务 好事久做㊁难事长做㊁虚功实做 的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破局思路㊂海南师范大学以 云支教 的方式,选拔多批具有暑期 三下乡 支教经验大学生志愿者,为海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庭的孩子在线上提供防疫知识教育㊁心理疏导㊁学习辅导交流㊁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极大舒缓了一线医务人员及子女的压力,坚定抗疫信心㊂海南医学院80余名师生志愿者第22卷总第88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通过网络㊁电话等方式参加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尽可能避免疫情继续扩散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支持海南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复工复产,33名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海南防疫物资生产线中,畜牧兽医专业㊁物流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分别对口支持罗牛山集团的畜禽养殖生产和冷链物流生产㊂正如史柏年教授所言: 过去那种上街擦栏杆㊁为街坊修自行车等纯粹体力型非专业志愿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㊁激发志愿者的参与兴趣,而专业志愿服务越来越受青年青睐㊂(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㊂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传统美德的相行相依,辅导员需要在推崇道义担当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下功夫㊂优秀传统文化里提倡的 追求真知真理,自强进取,平等互助,爱幼敬老,和谐友善,自我修炼 等与志愿服务的核心精神一脉相通㊂‘论语㊃雍也“中有云: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之人要想自己成功和通达,就要让他人也有所成就,强调人际关系交往中要相互尊重,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切身利益着想,以到达推己及人㊂孟子则将孔子的 仁爱 思想进行延伸和发展,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有同情怜悯㊁羞耻憎恶㊁谦辞礼让㊁辨别是非的 四心 ,不分贫富㊁不分亲疏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则将尊老爱幼这一美德推向了极致境界㊂ 仁 即无私为他人之心, 恻隐之心 是人与人维系感情的根基[2],亦是仁爱和善行的重要基础,以达 求善 ㊂墨子的 兼爱 思想主张人际之间要和平共处,在良性互动中实现 交相利 , 爱人若爱其身 则是要爱护他人如对待爱护自己一般,体现出 博爱 的理念,是超越血缘伦理㊁等级地位的无差别之爱㊂可见,无论是以 仁者,爱人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还是墨家的 兼爱非攻 ,都提倡以德为先,与人亲和互爱,展现出了尽善尽仁,先人后己,舍小利逐大义的利他精神追求,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志愿服务精神的理念有着内在的高度一致[10]㊂志愿服务的 本土化 转向,要求辅导员要敢于㊁善于在志愿服务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㊁悟出蕴意在传统文化中的志愿精神,不断培育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帮助大学生跳出多元价值观的缝隙徘徊,提振文化自信㊂参考文献:[1]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2]李美希.大学生利他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3]张拥军.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14-117. [4]张进,万芳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志愿文化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9):66-68.[5]文晓辉.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引导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6]广西志愿服务联合会.坚定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精神[N].广西日报,2019-08-29(8).[7]刘海春,姚岱虹.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6):87-90. [8]胡礼鹏.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如何实现应有价值[J].中国社会工作,2019(34):10-11.[9]曹刚,任重远.为己与利他的中道:志愿精神的伦理解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132-135.[10]杨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三个乱象: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回归初心[J].人民论坛,2018(19):100-101.。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 教师• TEACHER2021年3月Mar.2021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孙丹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形式。

通过对在杭高校 部分大学生开展问卷调研分析,文章作者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鉴于此,高校可以从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宣传、深化志愿服务、完善制度、创新品牌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以提高志 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13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07-0003-02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坚定 了理想信念,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志愿服 务和思想教育两者更加融合。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载体去提 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应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梳理分析,从多方面提出以大学生 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具有 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调研基本情况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9年12月至 2020年3月面向在杭高校部分学生展开调查,选取杭州职 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4所高校的8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综 合考虑了性别、专业、年级等因素,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7%。

二、 调查结果分析(一)尺学卞对忐®服务活动的认知怕况(1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期间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占调研学生人数的72.71%,大学期间完全没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占 27.29%,二者比例约为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 提 出提 高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功 能的对策。
关键词 : 高校 ; 志愿服务 ; 思 想政 治教 育 功 能
志愿 服 务 ( 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e c ) 主 要 是 指行 为 主 体 ( 志愿者 或组 织) 在 自愿 、 无偿 的前提下 提供服务 的一 种 社会行 为 。从广 义上来看 , 志愿服 务就是志愿 者或 者某种 类型的社会组织利用 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以及 自 身的能力 , 在力所 能及 的范 围 内无偿地 出于善意 地为 他人、 组织 、 社会群体 提供 的援 助行为 , 旨在服务 他人 和社会 、 推动社会共 同进 步。 高 校学生 志愿 服务是社会 志愿 服务中很重要的组 成部分 之一 , 是高校大学生以奉献社会为宗 旨、 以友爱 互 助为 口号 、 以 自有知识和技能在课 余时间为他人 、 社 会提供 服务的无偿行 为。 高校学生志愿 服务的含义及特征 高 校学生在 求学 时间 内都是 生活在 学校环境 中 , 显然 高校学 生的志愿 服务与社会 志愿服 务不尽相 同 , 本文概 括高校 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为一下几点 :
( 三) 团体
我 国高校 志愿服务 的资金来 源主要有三种 方式 : 政府 补贴 、 社会资助 、 高校 自筹 。其 中政府相关部 门对 高校 志愿 服务 的资金 支持 数 目基 本上 每年 都是定 额 的, 而高校 白筹主要 是指学生 自己捐助 , 这几种形式筹 集 的资金数 目都是有 限 的, 不 能满足高校 志愿 服务 的 需求。经费不足是 目前制 约高校 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 根本 因素 , 没有资金 的保证更无 法对志愿学生 和组织 进行 培训和管理 。

二、 高校学 生志愿 服务 的思想政治教 育功能发挥
现 状
根据有 关高校调 查问卷显示 , 目前我 国高校学生 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功能的发挥存在 很多问题 , 概括如下 图所示 : ( 一) 组织 目标不 明确 目前我 国高校大学生多数对 高校 志愿服务 的理性 认识 尚不 明确 , 很少 有学生能 深入地对高校 志愿服务 进行 了解 。而且高 校大部分学 生都参加过 志愿服务 , 但是稳定性差 , 他们很多都是偶 尔参加 , 频率不 高。
( 五) 缺 乏 激励 机 制
很多人都认为 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项不求任何 回
( 下转第 5 5 页)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者 简 介: 喻 竞 ( 1 9 8 5 一 ) , 男, 湖 南 临 湘 人 ,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求 是 学 院 体 育 系 助 教, 研 究 方 向 : 民 唉 传 统 体 育 及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 二 ) 公 益 3卜Z r J o ㈨ 口~ 敝
高 校学 生参 与 志愿 服务 多数 都不 是 为 了寻求金 钱、 利 益上 的补偿 , 大部 分都是 出于 同情 心 、 善意心 等 借 助现代社会 的援助手 段为弱势 群体提供 帮助 , 是一 种传统 “ 仁爱 ” 精神 的体 现。公益性 是所有 志愿服务行 为 的普遍特征 , 高校学 生志愿服 务也是如 此 。高校 学 生无论是支教 、 助贫还是参与环境保 护服务 , 都是 以服 务大众 和社会为第一要义 的。


思 想 欢治
向大 四学 生 , 是信息 保障与求 职技巧培训 , 解决 “ 怎么 培养 人” 的就业指导的内容问题。
( 三) 缺乏资金、 培训 、 管 理
现 代高 校学 生多数都 是 9 0 后, 主体 意识 、 个性 展 现需 求强烈 , 追求 自我 完善 , 自身价值实 现欲望强烈 , 他们往往处 于个人 的兴趣爱好 而非 利益。高校学生利 用 自己在学校学得 的知识 、 技 能和课余 时间为他人 、 社 会提供 服务 , 通 过 自愿 的社会 实践巩 固技能 , 拓展人际 关系, 实现 自我价值 。
( 二) 活 动 内容 单 一

( 一) 自愿
高校志愿 服务工作 主要 由学生 组织来进行 , 这种 组织 由于能力有限使得高校学生 志愿服务 的活动范 围 比较小 , 多数都是一些 简单 的单 调的活动 。本 文认为 高校应 该根据社会 的实际需求 , 有针对性地 开展志愿 服务 , 鼓励高校学生走出校园。
思 想 欢 洽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 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功能
喻 竞
( 贵州师范大学 求是 学院体育 系, 贵州 贵阳 5 5 0 0 1 4 )
摘要 : 高校 学生志愿服 务是 社会 志愿服务 中很 重要的组成部 分之 一 , 是 高校 大学生 以奉献社会 为宗 旨、 以友 爱互助 为 口 号、 以 自有知 识和技 能在课 余 时间为他人 、 社会提 供服务 的无偿行 为。本 文通过对 高校 学生志愿服 务含义 、 特征 、 现状 的介
( 四) 缺乏 良好 的法律 环境 就 目前高 校整体来看 , 由于我 国高校学生 志愿服 务起 步晚 、 发展慢 , 高校相关组织 、 机构对学生志愿服 务在法 律关 系中权力 、 义务 的概念界定 尚不 明确 , 国家对 这一 方面也并没有从立法 的层次上进行法律性 规 定 。高校学 生志愿 服务活动缺乏法 律保障 , 无论 对
高 校学生志 愿服务一般 都是群体 活动 , 团体组织 性是高校学生 志愿服务最 主要 的特 征。通 常高等院校 都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或青年 志愿者组织 , 该协会 、 组 织会借助高校名气 、 资源等 , 经 常有计划性组织 高校学 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 。
志愿者还是 志愿组织 而言 , 都无法合 理地保 障 自身权 力, 甚 至是人 身权 , 显然这种情况滞后 了我 国学生志愿 服务 事业 的发展 步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