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瘤变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目前CIN已被国外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症状体征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正常宫颈也占相当比例(10%~50%),故单凭肉眼观察无法诊断CIN,见表2。

多数文献报道约半数原位癌患者无临床症状。

舒仪经(1995)统计172例原位癌,仅5.2%有接触性出血,12.2%有少量的不规则出血,其余无症状。

楠等(2001)统计150例CIN中,白带增多和接触性出血者分别占26.0%和20.7%,无症状者占38.0%。

用药治疗1.治疗原则近代对CIN的治疗策略是趋于保守,原因为:①CIN和早期癌的综合诊断水平提高;②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较漫长的时间,有10年左右;③有20%~50%的不典型增生发生逆转或自然消退;④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保守性治疗一次性治愈率高达90%左右;⑤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

但至今国外对CIN的处理尚存不少争论。

(1)CINⅠ级及宫颈SPI是否治疗,意见不一。

CIN自然转归的研究提示级别低的CIN有高的自然逆转率,多数与低危的HPV感染有关,进展为癌的机会极少,近年认为CINⅠ级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对这些最早的癌前病变应采用随诊观察,不予治疗(Jordan,1989;舒仪经,1995)。

反之,不少作者认为CIN患者都应进行处理,而不论其与病毒及分型关系如何,主要从宫颈癌防治角度出发,应持积极态度而给予适宜的癌前阻断治疗。

Syrjaaen(1987)主SPI的处理应与CIN相同,医科院肿瘤医院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对以下情况可采用保守性治疗:①宫颈湿疣合并CIN;②与高危型HPV(16,18,31,33,45…)有关的CIN Ⅰ;③病变围大,又无随诊条件,或精神紧拒绝观察者。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概述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和临床研究深入,发现CIN并非是单向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而是具有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一种是由病毒诱发的病变,常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多因素(包括病毒)诱发的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在Bethesda 提出了FBS诊断系统,从细胞学角度将鳞状细胞异常分为3类:不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eells,ASC)、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w-一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LSII相当于CINI,较少发展为浸润癌;HSIL则相当于CINⅡ和Ⅲ,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病因其病因还未明确。

目前发现可能与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小于16岁)、性传播疾病、吸烟、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有关。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PV感染和CIN之间的关系。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理学基础。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HPV是一组DNA病毒,基因组含8000bp.完整的病毒体由DNA核心和周围的包被蛋白组成,分子量为992×103Da.HPV普通存在于生物界。

在人类主要感染上皮细胞,HPV感染引起局部上皮增生,增厚或呈乳头状,在宫颈则引起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

目前,已分离出100余种HPV亚型。

依其致癌性可分为3类:①低危型:如HPV6、11型,可引起外阴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②中危型:如HPV31、33型,可引起CIN1~3;③高危型:如HPV16、18、45、56等型,可引起CIN2~3和宫颈浸润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概述
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更改为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并将其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IL,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IL,HSIL)。 目前我科参考临床教学仍使用CIN这一术语。
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 virus,HPV)感染 目前 已知HPV有120多个型别,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 10余种与CIN及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行为生活<16岁、 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青春期子宫颈发育 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多,子宫颈创伤 几率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也增加。 3.其他 吸烟可增加HPV效应,与CIN有一定关系。
护理措施
(5)盆腔感染:术后吸收热大约3天,很少超过38℃,当体温 >38℃,持续24小时以上,出现腹痛、腹胀、阴道流出脓性分 泌物等感染征兆,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盆腔血肿、脓肿引流 及抗生素应用。 (6)阴道残端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d~13d,观察重点是阴道 出血的量、色,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并呈鲜红色,应立即 通知医生检查残端。术后严防早下床(术后12h内下床);早用 力排便(术后24h~48h);早性生活(术后3个月内)。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鼓励其配偶及家庭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通过日常活动和 交流减轻焦虑,调整心理状态,正确认识疾病,遵从医护 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 2.观察切口疼痛情况、镇痛泵工作情况,准确评分,遵医 嘱使用止痛药。 3.保持留置尿管通畅,观察尿色、量、性质,给予会阴护 理2次/日,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2500ml。 4.床头有防坠床标识,使用床栏,予患者及4~48小时出现腹痛、腹胀、或 尿液性腹膜炎。严密观察尿色、尿量,保持尿管通畅,保 持尿>2000ml/24h,指导患者有尿意立即排出,不能憋尿, 予半卧位。 (4)尿路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状者, 遵医嘱给予尿培养,关注拔除尿管后能否自解小便。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

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CINⅠ:表皮下1/3内细胞增多,极性保持或稍紊乱,核轻度增大、异型,核分裂少,上2/3细胞成熟。

CINⅡ:表皮下2/3层内细胞增生,不成熟细胞极性紊乱,核大而异型性较明显,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CINⅢ/原位癌:超过下2/3的表皮层内细胞显著增生,极性紊乱,核浆比增高,核异型性大而深染者占大多数,细胞的异型性和多形性更明显,核分裂很多且上移,不典型增生占全层者为原位癌。

一、筛查与诊断CIN标准化诊断程序是“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

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的第一步。

TBS分类见异常上皮细胞者的处理可参照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巴氏分级II级及其以上者需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取材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2.阴道镜检查:是“三阶段”诊断中关键的一步。

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观察醋酸及碘试验情况,可以病变部位活检。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CIN或宫颈癌的“金标准”。

1)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CIN的金标准。

选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必要时多点活检或碘试验不染色区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2)颈管搔刮术ECC:ECC能帮助确定隐匿性宫颈浸润癌。

以下情况可选择ECC:可疑宫颈管的病变(例如阴道排液量多、宫颈管膨大等);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阴道镜图像满意/未见病变;CIN2/3治疗后阴道镜检查随访时,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

原则上,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禁行ECC。

3)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适应症参见2006ASCCP指定的指南:①组织学活检为CIN1,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②组织学活检为CIN1,病变持续存在达1年以上者;③组织学活检确诊为HSIL(CIN2/3和原位癌CIS)者;④三阶梯技术的诊断结果不一致者;⑤ECC提示宫颈管内病变阳性者;⑥锥切标本切缘阳性者(首选4—6个月的阴道镜随访或ECC,也可重复锥切);⑦妊娠期高度怀疑浸润癌者(仅提倡宫颈诊断性切除,不提倡大锥切,建议用LEEP或冷刀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表 1 CIN 患者年龄分布(n)
年龄(岁)
Ⅰ级
Ⅱ级
Ⅲ级
合计
<20
35
4
0
39
20~<30
37
70
40
147
30~<40
26
56
21
103
40~<50
31
18
6
55
≥50
24
6
0
30
合计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154
67
374
本研究基本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初
次结婚年龄、结婚次数及婚姻状况等婚姻史资料,初潮年龄、妊娠 次数、分娩次数、避孕方式等孕产史,以及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宫颈 液基细胞学、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等临床资料。 1.2 方法 手术仪器:活检钳以及采用美国 WALLACH1 公 司 生 产的高频电波刀,其输出功率为 50 W,有关 电圈尺寸应依据患者 发生病变的范围确定。术前准备:患者在月经来潮前及干净后在 阴道上药,手术定在月经结束后第 3~7 天。当宫颈出现 CIN 时,宫 颈 应 用 醋 酸 溶 液 (3%~5%)可 发 生 颜 色 改 变 ,异 常 上 皮 呈 现 白 色 和 不 透 明 的 作 用 ,即 “醋 白 上 皮 ”[2]。在 阴 道 镜 下 对 宫 颈 醋 白 处 组 织 行活检术。在使用高频电波刀时,采用相应的环行电圈从宫颈的 12 点切入旋转 360°将锥形标本完整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 依据 患 者 的 CIN 严 重 程 度 ,实 施 相 应 的 手 术 :CINⅠ者 切 除 深 度 为 1.5 mm,范围为超出碘示区外侧 1 mm。CINⅡ者深度为 1.5~2 mm,范围为超出碘示区外 3 mm;若患者年龄大于 40 岁、阴道镜活 检提示为可疑宫颈癌、LEEP 切除宽度大于 5 mm。CINⅢ者切除深度 为 2~2.5 mm,范围为超 出 碘 示 区 外 侧 5 mm[3]。对 于 切 下 的 标 本 应 及时进行切缘标记并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阳性患者术后应随 访 液 基 薄 层 细 胞 检 测 (TCT)。 1.3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秩 和 相 关 分 析 以 及 χ2 检 验 ,P<0.05 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 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 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开 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 →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 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国内外病 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CIN的两种结局:自然消退,开展为浸润癌
根据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结果断定治 疗方案
CIN I 60%-85%可自然消退,11%进展位 CINⅡ、CINⅢ或癌。其中0.3%开展为浸润 癌,故LSIL及以下,可观察随访,假设病 变持续或进展持续2年,需治疗。假设HSIL 应治疗。病变开展或持续2年应治疗,冷冻 货激光。阴道镜满意,行激光或冷冻。不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6)全子宫切除术 是宫颈原位癌最常用而彻底的治疗方法,在癌前病灶,适用于尤其 是CINⅡ及CIN Ⅲ已经不再想生育的人,或者合伴有其他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疾病者,譬如良性肿瘤 。 7)放射治疗:凡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原位癌患者,采用单纯腔内放疗即可。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高危:16、18、45、56型
CIN1:6、11型 CIN3:80%为16型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病因
〔3〕吸烟〔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宫颈刺激性〕
〔4〕微生物感染〔淋菌、单纯疱疹病毒、滴虫感染可增加HPV易 感性〕
〔5〕免疫缺陷
〔6〕性活泼、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伴侣有癌症或前妻宫颈 癌、免疫抑制相关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流行病学特点
多发于25-35岁,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大局部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具 有癌变潜能,CIN到浸润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 要10-15年,因此宫颈癌的预防关键在CIN阶段 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分析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分析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分析作者:景竹春①苏燕燕王作仁苏雅洁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2期【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细胞学诊断准确率的问题。

方法:通过光镜观察59例符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同时收集此59例患者的病理活检切片,进行光镜下组织学诊断,并对比分析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结果:光镜下上皮内高度病变的细胞形态大致有3种:经典的细胞形态;很小的基底型细胞,细胞小,但染色深,大小不一,核膜不整,核浆比高;染色质匀细、分布均匀、淡染的细胞形态。

阴道镜活检镜下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病变范围扩展到鳞状上皮下2/3;CIN3,仅在上皮上1/3层内保留几层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甚至全层上皮完全被病变细胞所替代。

细胞学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符合率达96.9%。

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子宫颈癌;组织学中图分类号 R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2-0056-02宫颈癌是第2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液基细胞薄膜病理诊断技术(TC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细胞学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北京顺义妇幼保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59例液基细胞学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涂片,及其相对应的阴道镜活检切片。

1.2 方法采集宫颈口及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巴氏染色,报告采用2001伯塞斯达诊断标准。

此59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制作组织切片。

活检标本均用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4~5 μm,光镜观察。

2 结果2.1 液基细胞学结果光镜下上皮内高度病变的细胞形态大致有3种:(1)经典的细胞形态:染色质新鲜,细胞较大,核浆比高,细胞可以与低度病变细胞形近,见图1;(2)很小的基底型细胞,细胞小,但染色深,大小不一,核膜不整,核浆比高;(3)染色质匀细、分布均匀、淡染的细胞形态,核膜轮廓很不规则,并常有明显的内凹或核沟,一般无核仁。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简
称CIN)是指发生在子宫颈上皮细胞内的一种非侵袭性的前癌病变。

这种病变涉及到子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这些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会周期
性地更替和脱落,但在受到某些致病因素影响时,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这些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形成上皮内瘤变。

CIN根据其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三级:
1.CIN I(轻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占据子宫颈上皮厚度的下
1/3。

这一阶段的变化有可能自行逆转。

2.CIN II(中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扩展至子宫颈上皮厚度
的下2/3。

这一阶段的病变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3.CIN III(重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涉及到整个上皮厚度。

CIN III包括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是最接近侵袭性癌症的前癌状态,未经治疗可能发展为侵袭性子宫颈癌。

CIN的诊断主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切片)来进行。

早期发现和治疗CIN是预防子宫颈癌发展的关键。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监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及病理分析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及病理分析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E A R C H’荔辚彩蓍嚣雾露彰彰露爹绔鹫彭露学彭彰留秘管学≯髫爱磐爱簿崔磐碧髫磐嚣臻雾嚣磐黟彩劳髫雾彰黪籍彰孝稽学考影礞与待刁给.Z宙J口颈上皮内瘤变(C I N)临床及病理分析史雪鸿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北京101101)【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3一o,77—02’【摘要】目的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易感人群,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 PV)与C I N之间的关系。

方法总结性回顾我院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间液基细胞学检查A SC—us(意义不明确的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的阳性患者阴道镜下多点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者行H PV检测。

结果病理诊断为C I N者共360例,其中C I N I患者223例,H PV阳性率为65%,平均年龄32.9岁,C I NI I者88例,H PV阳性率为78.4%,平均年龄36.7岁,C I N l U患者49例,H PV阳性率81.6%,平均年龄43.3岁。

结论处。

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女性是宫颈C I N的易感人群;H PV病毒与C I N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检出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加。

准确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癌变。

辨别H PV感染,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 I N,对预防浸润癌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C I N易感人群H P V预防在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13.15万,约有5万例死于官颈癌。

我国宫颈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普查率低。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已建立较完善筛查系统的发达国家的宫颈癌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而我国对宫颈癌的筛查力度和策略还面临很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T C T(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及T BS(t he B et hes da s yst em)报告系统的应用,宫颈上皮内肿瘤(C I N)的诊断分级,H 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对宫颈浸润癌的防御T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对我院360例C I N患者进行了病理分析。

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学检查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患者1150例行TCT检查,其中165例应用杂交捕获技术(HC-II)检测HR-HPV;104例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采用SP法检测58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以病理学为标准,比较各种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①TCT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②HR-HPV检测随着CIN 病变的加重,HR-HPV阳性率增加(P<0.01);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CT阳性检出率(P<0.01);④P16可作为NILM与CIN I级,CIN I级与CIN II-III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结论病理学检查各种方法都各自具有优点和局限性,相互不能替代,相互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弥补相互的缺点,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TCT; HR-HPV检测; 阴道镜;P16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对宫颈癌生物学进程的深入了解,现代宫颈癌的筛查则是以早期检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标,因此通过病理学检查及早、准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变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1150例患者,其中165例行HR-HPV检测,104例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58例做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平均年龄43.8岁(18~70岁)。

1.2 诊断标准1.2.1 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标准TBS分级系统诊断标准:(1)正常范围或良性反应性改变;(2)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ASC-UC和ASC-H);(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鳞状细胞癌(SCC);(6)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7)腺癌;细胞学诊断阳性包括ASC-UC以上病变。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Cases per 100,000
HPV Cancer
HPV 感染与宫颈病理病变的关系
病理
宫颈癌 CIN III CIN II CIN I 正常 合计
SPOCCS-I
SPOCCS-II
受检者 百分比 HPV+(% ) 受检者
百分比 HPV+(% )
12
0.6
100
31
1.6
100
43
2.2
95.3
腺癌发病率也增高,且在20~34岁年龄组患者中显 著增长。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人,占世界总发病人数1/3,
每年约5万人死于宫颈癌。
我国40岁患者80年代占6.0%。90年代升为21.3% 。
(万磊等,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547-549)
存在种族、民族间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宫颈癌死亡率 最高;其次是蒙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较低。 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 村或缺水的山区。
免疫因子
其它致癌因子 辅助效应
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

• This is normal cervical nonkeratinizing squamous epithelium. The squamous cells show maturation from basal layer to surface.
Cancers
100
200
300
Number of Invasive Cancers
400
500
Bosch, et al. JNCI 1995
HPV 感染的人群分布
HPV 感染率高低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 HPV感染通过性生活传播,通常无症状。 HPV感染十分常见,

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71例临床病理分析

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71例临床病理分析
药 ,97 1( )9 19 ,93 : .
收稿 日期 :0 6o.0 修 回 日期 :0 70-6 20一93 20-50
重度 子 宫颈 上皮 内瘤 变 11例 临床病 理 分 析 7
宗佩 君 , 刘爱珍 , 素珍 , 王 刘晓玲 , 崔
中图分类号 :7 73 R 3 .3 文献标识码 : B
阴道镜下临床上高度怀疑癌 8 , 46 例 占 .%
(/7 )子宫颈 重度病 变 8宫颈轻 度病 变 7 , 4 .% 7 8例 占 57
(811 。 7 / ) 7
H silf耽 昭 , eag220 , h a o t pao W in 65 0 C / ) f n Ke od :ev ait eiea nol i CN Ⅲ )E d ev et yw rsC rc r phl epa a( I 一 ;n e ri c my il n a t i l s c c o
C F患者 的临床疗效 , H 且无 明显 副作用 。血浆 B P检 测既可 N
亦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 在评 增加 , 心肌受到牵张刺激 而分泌和释放 B P 使血 浆 中的 B P N, N 诊 断心 功能不全 , 价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反应 中具有重要意义 。 浓度升高 , 国内外研究表 明, H C F患者血 浆 B P明显 升高 , N 且
岩, 史金胜
( 山东省潍坊 市益都 中心医院 , 山东 潍坊 22 o ) 65o 文章编号 :062 8(07 1.770 10 -0420 )009 —2
关键词 : 子宫颈上皮 内瘤变; 宫颈锥形切除术 子
Ohi l n aaad e A ayi o 7 ae i ev a It ei ea N ol i Ⅲ n ls f1 1C sswt C ri l nr pt ll epa a s h c a h i s Z NGP iu LUA- e , A GS- e , O ejn,I ihn W N uz n uux,-i , U a ,i Jnseg. Y uCnrl - z h i l g C IYh Sl i hn ( i et  ̄ n l - d a

1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图像临床分析

1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图像临床分析

1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图像临床分析目的评价1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阴道镜图像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选定两个目标乡镇对30~59岁适龄妇女5190人进行宫颈癌筛查,利用宫颈醋酸染色、碘染色肉眼观察宫颈表面,对醋酸反应或碘试验异常表现转入阴道镜检查,用阴道镜绿色滤光片仔细观察涂醋酸后宫颈上皮血管的反应及整个宫颈醋酸染色及碘染色后上皮的变化,进行阴道镜图像诊断,并定位活检后进行对照。

结果101例上皮内瘤变主要图像表现为醋白上皮、点状血管、不典型上皮、角化型腺开口、镶嵌等,阴道镜下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高达91.22%。

结论对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阴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其可以对患者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价值。

标签:阴道镜;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阴道镜是一种内窥镜,可在强光源下用双目立体放大镜或电子监视器直接观察子宫颈和下生殖道上皮的改变[1]。

其关键是观察宫颈上皮在应用生理盐水、3%~5%醋酸及Lugol碘液后阴道镜下宫颈图像的变化,尤其是观察病变部位对醋酸的反应来明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早期浸润癌、HPV亚临床感染、扁平湿疣、尖锐湿疣等病变并进行活检,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科院及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宫颈癌筛查项目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施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数年,笔者所在医院宫颈癌筛查技术成熟,现将2011年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中101例宫颈CIN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进行筛查的适龄妇女5190人,年龄30~59岁,平均40.37岁。

其中宫颈CIN病变101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对照。

1.2检查方法阴道镜观察主要以病变的边界、形态、颜色、血管、腺开口和碘反应五个征象反应病灶有无异常,先用棉球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涂生理盐水观察宫颈鳞柱交界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沫或覆盖5%的醋酸溶液30秒,然后镜下观察,出现白色上皮、白斑、镶嵌、猪油状、脑回状、角化型腺开口、点状血管及异型血管改变为异常阴道镜图像,特别是有明显界限、厚的不透明的醋白区、紧靠或邻接转化区中的鳞柱交界且3 min后醋白持续不消退者诊断价值高,3 min后将卢戈氏溶液充分涂抹在整个宫颈表面,观察1 min,宫颈鳞状上皮吸碘呈现赤棕色或黑色;柱状上皮、角化上皮、非典型上皮不着色或仅部分着色为碘实验阴性区,病变区不吸碘且呈现厚的芥末黄或土黄色;最后行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0~2分考虑为CINⅠ,3~4分为CINⅠ~Ⅱ,5~8分为CIN Ⅱ~Ⅲ。

cin诊断标准

cin诊断标准

cin诊断标准
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CIN分为3级:CINI、CINII和CINIII。

以下是CIN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

2. 细胞学检查: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液基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等)发现异常细胞,如核浓染、核分裂像增多等。

3. 组织学检查:通过宫颈活检(多点活检或线性活检)取得组织样本,病理学检查发现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

4. 影像学检查:如阴道镜检查、子宫颈锥切术等,可以观察到宫颈上皮异常改变。

5. 临床评估: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CIN。

需要注意的是,CIN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细胞学、组织学和影像学等多方面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确诊后,根据CIN分级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 果
2 1 病理诊 断结果 .
30例患 者 中 ,I 为 23例 , 6 CNI 2 发病 年龄
2 5 1~ 5岁 , 均 3 . 平 2 9岁 ; I 8人 , 病 年 龄 1 CN 18 I 发 9—5 2岁 , 均 平 3. 6 7岁 ; I 1 9人 , 病 年 龄 2 6 CN14 I 发 4~ 3岁 , 均 4 . 平 33岁 ; CN1 在 I 1 I
3 讨 论
门诊患者妇科常规检查后 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 果为 A C— 结 S U S以上的阳性患者 , 门诊行 阴道镜 检查 并多 点取活 检送病 理检 方图曲线峰边低 , 其他特点与正常红细胞直方 图一致 。
23 血 小 板 直 方 图 特 点 . 23 1 正 常血 小 板 直方 图 ..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通 常 在 2—3 f范 围 0l 分 析 血 小 板 , 常 血 小 板 主 要 集 中 在 2—2 f范 围 内 , 般 在 2 正 0 l 一 5
分级 , P ( H V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的检测对 宫颈 浸润癌的防御 工作起
到 了积 极 的 作 用 … , 章 对 我 院 30 例 CN 患 者 进 行 了 病 理 文 6 I 分析 。 1 临床 , 患病年龄 2 6 5— 3岁 , 平均 4 . 65岁。 由此看出 , I C N更易发 生于 处于性 活跃 期 的中青 年女性 , 其是 尤
H V感染者 占 7 . % , P 0 5 其中 CN I中 15例 , I 4 阳性 率为 6 % ; I 5 CN Ⅱ中 6 9例 , 阳性 率 为 7 . % ; I 患 者 中有 4 84 CN 1 1 I 0例 , 阳性 率 达 8 . % 。随着 CN级别 的增高 , P 16 I H V感染 的几率也 随之增 高。
0誊g
誊雩≯譬∥≯l
子 宫 颈 上 皮 内瘤 变 ( I 临 床 及 病 理 分 析 CN)
史 雪 鸿
北 京 市 通 州 区妇 幼保 健 院 病 理 科 ( 京 1 10 ) 北 0 11
【 中图分类号】 7 0 2 R 3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 1— 8 1 20 )3一 7— 2 17 7 2 (0 8 2 0 【 摘要】 目的 了解子 宫颈上皮 内瘤 变发生 的 易感人 群 , 讨人 乳头状 病毒 ( P 与 CN之 间的 关 系。方 法 总结性 回顾我 院 探 H V) I
维普资讯
医 学 创 新 研 究
20 0 8年 8月 第 5卷 第 2 3期 ME II E IN V TO E E R H D CN N O A I N R S A C
≯ 0 薯: 。 董罄- 重 著
拳 0 。0 。 ≯鹭 ; 。◆ ≯霪_。雩
3. 2 9岁, I 者 8 , V 阳性率为 7 . % , CN1 I 8例 HP 84 平均年龄 3 . 6 7岁, I 1患者 4 CN1 I 9例 , V 阳性 率 8. % , HP 16 平均年龄 4 . 3 3岁。结论 处 于性 活跃期 的中青年女性是 宫颈 CN的 易感人群 ; P I H V病毒 与 CN之 间有极 为密切 的关 系, I 其检 出率随病 变的严重程度 而显著增加 。

3 1 CN系统及 近年的进展 . I
从5 0年 代至今 , 颈鳞 状上 皮内 宫
准 确诊 断子 宫 颈上 皮 内瘤 变 , 别 H V 感 染 , 导 临床 早 期 治 疗 CN, 辨 P 指 I 对预 防 浸 润 癌 的 发 生 有 重 大 意 义 。
【 关键 词】 I 易感人群 CN
HP 预 防 V
查 , 检小组织块 按方 向正确 包埋 后 , 片行 H 染色 。阅片时 活 切 E
在 我 国 , 年新 增 宫 颈 癌 患 者 1.5万 , 有 5万 例 死 于 宫 每 31 约
颈癌 。我 国宫颈癌的现状 是发病 率高 、 亡率 高 、 查率 低。流 死 普 行病学 资料显示 , 已建立 较完善筛 查系统的发达 国家 的宫 颈癌的 发病率 已大 幅下降 , 而我国对宫颈癌的筛查力度和策略还 面临很
低 级 别 的 CN。 I
2 2 H V检 出率 . P
镜 检及原位杂交检测后 ,6 30例 CN患者 中 , I
30例宫颈 C N患者中 , 6 I 年龄 最小 1 , 9岁 最长 6 3岁 , 中小 其
于 3 患者 8 0岁 6例 , CN总 数 的 2. % ,0— 0岁 患 者 10例 , 占 I 39 3 4 5 达 总 数 的 4 . % ,0— 0岁 患 者 9 17 4 5 2例 , 2 . % , 于 5 占 56 大 0岁 者 3 2例 , 8 8 。标 本 来 源 于我 院 20 占 .% 0 7年 1 一 0 7年 1 月 20 2月 间
多 问题 。近 年 来 , 着 T T 液 基 薄 层 细 胞 学 技 术 ) T S te 随 C( 及 B (h B ted ytm) 告 系统 的应 用 , 颈 上 皮 内 肿 瘤 ( I 的诊 断 e sass h e 报 宫 CN)
病理诊断采用三级分类法 : I CN1和 CNl/ I。 CN I、I I I CS l l
20 0 7年 1月 ~ 0 7年 1 20 2月 间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查 A C—U ( 义 不 明 确 的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 上 的 阳性 患者 阴道 镜 下 多 点取 活检 行 组 织 病 S S意 以
理学检 查 , 病理结果异常者行 H V检 测。结果 P
病理诊断为 CN者共 3 0例 , 中 CN I患者 2 3例 , P 阳性 率为 6 % , I 6 其 I 2 HV 5 平均年 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