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

合集下载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安全文化是指组织中所有员工对于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共同培养和共同认同,是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规范的共同遵守。

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的安全文化。

一、表层安全文化表层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直观认识,通常是在安全标语、安全适用程序和安全训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安全理念。

它是安全规章制度在员工群体中的表现,也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简化版本。

表层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员工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从而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表层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安全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员工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安全标识和标识牌:设置安全标识和标识牌,指示工作场所的危险区域或禁止区域,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安全检查和巡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4.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和发布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安全要求。

5.事故分析和处理: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表层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通过规章制度和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实现,目的是确保员工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从而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和伤害。

二、中层安全文化中层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表现为员工主动关心和保护他人的安全。

中层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协作、团队精神和相互支持,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减少工作中的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中层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团队合作和沟通: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

2.互帮互助和共同学习:员工之间互相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奖惩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惩罚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2024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具备的素质

2024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具备的素质

2024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层的坚定支持。

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中。

只有领导层的坚定支持,安全文化才能得到全面推行和贯彻。

二、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员工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需要意识到安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培训和教育,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构建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持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当定期举办各类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增强员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四、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五、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确保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六、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应当倡导“安全文化人人有责”的理念,强化员工间的安全责任意识,形成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安全氛围,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总的来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员工的积极参与、持续的培训和教育、健全的管理体系、有效的风险管理以及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只有这样,企业安全文化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和不断完善。

第 1 页共 1 页。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本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本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本引言:企业安全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管理中。

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本。

一、安全意识的培养1. 重视安全教育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方式,让员工深刻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激发责任心企业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对安全的责任心。

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安全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3. 建立安全值班制度企业可以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企业在任何时间都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这不仅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还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警觉性。

二、安全行为的规范1. 加强岗位培训对于与安全相关的岗位,企业要加强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理方法等,以帮助员工正确地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2. 设立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安全巡检,检查员工的安全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或员工,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罚,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3. 强化事故报告和学习企业要鼓励员工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改进。

这可以帮助企业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形成良性循环。

三、安全管理的落实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目标制定等。

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安全工作各职责,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

2. 审查安全管理工作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审查和评估,对安全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3. 推行安全技术手段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安全监控系统、智能防护设备等,提高对安全的监管和控制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文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文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文一、引言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形成的对安全价值观的共识和信念,以及与安全相关的行为规范和习惯的共同体。

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建设和弘扬安全文化是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以期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二、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层次1.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它强调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应该放在第一位,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

2. 人本安全人本安全是指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关注人的安全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3. 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指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4. 整体安全整体安全强调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问题,包括生产过程安全、设备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

三、安全文化的行为规范层次1. 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教育等方式,使员工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素质。

2.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有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危险行为和事故发生。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员工按规程操作。

3.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

4. 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安全文化的组织保障层次1.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和权利,形成对安全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2. 安全投入和安全资源保障提供足够的安全投入和安全资源,包括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培训经费等,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企业安全文化是与企业生产和安全管理活动相生相伴的,有生产安全活动就必然有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情况下抓好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塑建切实可行的安全文化,可影响职工的安全行为,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导企业安全生产,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扭转安全被动局面,促进安全生产。

一、企业安全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识、作风、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生产目标、价值观、安全心理素质和安全风貌等各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结合这一概念,煤炭行业的安全文化应该定位于在煤矿长期安全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安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工作作风、日常行为规范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内容。

它由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4个层次组成,4个层次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安全精神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整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校心地位,它是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追求、安全作风和安全理念等,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形态领域各要素的总和。

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层面,它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中,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化。

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等精神文化必须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才能为广大职工所接受,才具有约束力和说服力。

因此,安全制度文化是实现安全精神文化的载体和保证。

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层面,是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安全文化形式。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它由安全作业环境、企业周边环境、安全视觉识别系统等构成,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形式的表层文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本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本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本一、引言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单位内部形成的一种共识,对于安全的重视和意识贯穿在组织的方方面面。

建立和发展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范本,帮助单位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基本层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文化结构中,基本层是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层次。

基本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意识:单位员工必须明确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将其融入到工作中。

2. 安全责任意识: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以安全为重的责任感,承担起自己的安全责任。

3. 安全教育培训: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的认识和知识。

4. 事故隐患排查:单位要强化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层管理层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结构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基本层进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层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领导关注: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放在首位,在决策和规划中考虑安全因素。

2. 安全目标设定:管理层需要设定明确的安全目标,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安全规章制度: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4. 安全监控与评估:管理层需进行安全监控和评估,了解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四、二级责任体系二级责任体系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结构的第三层,主要负责具体安全工作的执行。

1. 安全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安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2. 安全培训与考核:单位应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水平。

3.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风险可控。

4. 安全信息交流:建立员工之间和岗位之间的安全信息交流机制,宣传安全知识和经验,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文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价值观和规范。

它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员工层面的安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

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对安全的管理和监控体系。

它包括企业的安全政策和制度、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安全培训和宣传等方面。

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制度,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评估、预案制定、事故报告和整改等方面。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

只有在这样的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的支持下,企业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

员工层面的安全文化是指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习惯。

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状况。

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安全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纪律处分,形成安全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

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规范,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对社会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企业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安全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应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同时,企业还应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提供安全知识和教育,推动社会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提升。

企业的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不仅可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福祉,也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涉及广泛、系统的工程,包括组织层面、员工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次。

安全文化的体系说

安全文化的体系说

安全文化的体系说安全文化体系是指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建立的一整套概念、原则、规范、流程和行为习惯的系统。

它通过培养和塑造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促进全员参与,实现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的有效融合,从而不断改善安全绩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明确安全文化目标和价值观。

企业需要明确安全文化的目标,以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同时,企业需要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能够反映员工期望和价值观的安全文化目标。

第二,强化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标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应急预案培训、安全操作规范等,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和技能水平。

第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流程的执行。

制度应当包括安全风险管理、事故预防、安全检查和评估、事故调查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加强安全沟通与参与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沟通和参与机制,使员工能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可以通过召开安全会议、设立安全工作组、设立安全投诉箱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建立有效的安全绩效评估系统。

企业应建立一套与安全文化目标相匹配的安全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设定合理的安全指标和绩效评估方法,对安全绩效进行定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激励员工,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持续改进与创新。

企业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文化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工作需求。

应定期进行安全文化评估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知和满意度,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文化体系,实现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总结起来,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建立的一整套概念、规范、流程和行为习惯的系统。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一、导言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并推行的一种安全意识、行为和价值观的集合体。

它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和员工安全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进行阐述。

二、基础层次: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法律法规是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础,它是一切安全文化的法律基础和依据。

企业应当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出发,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同时,企业还应当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对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实现安全意识的转化。

三、规范层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法律法规中的要求转化为企业实践的具体行动。

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安全检查与监管、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四、教育层次: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环节,它是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

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员工能够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五、设施层次: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和工具。

企业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特点,合理配置和维护安全设备设施,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六、行为层次:员工安全行为员工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它是员工在工作中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的体现。

企业应当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
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包括:
1. 安全物质文化:这涉及到保障个人、家庭、单位与集体、社会与国家安全的防护设备、物资装备、安全防范设施与技术。

这些设备和设施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

2. 安全行为文化:这是员工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行为规范、科学、合理,能趋利避害,益于身心健康,利于财产安全。

3. 安全制度文化:这包括对企业及全体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与应急措施,以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4. 安全观念文化:这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是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层思考,体现国家、行业及企业安全观、事故观、风险观、道德观以及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苦乐观、生死观等,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灵魂和精髓,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

通过培养和建设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管理制度、员工参与、安全教育、风险防控、应急响应五个方面,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评价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明确了安全责任、是否建立了安全考核评价机制等。

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

二、员工参与。

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员工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落实。

评价员工参与的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机制、是否进行了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是否建立了员工安全参与的奖惩机制等。

三、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员工才能真正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评价安全教育的标准包括是否制定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是否进行了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建立了安全教育考核机制等。

四、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才能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安全。

评价风险防控的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是否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五、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评价应急响应的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应急预案、是否进行了应急演练、是否建立了应急响应的监测评估机制等。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涉及到管理制度、员工参与、安全教育、风险防控、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考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情况。

企业应该根据这些评价标准,不断改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本(2篇)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本(2篇)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范本一、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的概念,在企业和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

安全文化的实施可以帮助机构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友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和意识,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文化的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中级层和高级层。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三个层次的范本。

二、基础层范本基础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层次,是建立整体安全管理框架的基础。

在这个层次上,组织需要明确安全政策,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并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和规范。

以下是基础层范本的具体内容:1. 建立安全政策:组织应确定适用于自身的安全政策,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安全政策要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体现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

2.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组织应明确安全责任的分工和层级关系,每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

安全责任体系要与组织的管理体系相衔接,确保安全管理的全面实施。

3. 制定安全措施和规范:组织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

这包括安全培训、事故报告和调查、紧急预案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遵守安全规范。

三、中级层范本中级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在基础层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加强安全管理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组织需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中级层范本的具体内容:1. 培养安全意识:组织应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组织安全演习、举办安全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员工传递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建立安全文化激励机制:组织应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通过奖励和表彰,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安全行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安全素养:组织应注重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培养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的能力。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范本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范本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范本在现代社会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培养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和组织的当务之急。

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促进安全意识的培养,我们需要推行一种逐级渗透的安全文化范本。

本文将从基础层面到高级层面,分析并探讨如何逐步实施和融入安全文化。

第一层次:个体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从个体安全意识的培养开始。

每个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安全责任,了解事故和风险的危害性。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的安全意识。

组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向员工普及各类安全知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可能导致事故的行为。

2. 提倡个体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员工应该被鼓励向组织反映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并提供改善的建议。

只有以主动参与的态度,每个人才能对自身的安全负责。

3. 设立奖惩制度激励个体安全行为。

对于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个体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对于安全行为不端的个体进行纠正和惩罚,以此增强个体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遵守。

第二层次:团队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在个体层面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到团队层面。

团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以下措施:1. 建立团队安全值观和宗旨。

组织应该明确安全是团队的共同责任,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通过定期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形成共识,使团队安全成为一种行动准则。

2. 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安全是一个团队的事情,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互相配合。

提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共同解决安全问题。

3. 举办团队安全活动。

定期组织团队安全演练和模拟,加强团队成员的应急能力。

通过类似实战的训练,增强团队成员对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

第三层次:组织安全文化的建设在个体安全意识和团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到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组织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规定安全目标和指标,并建立评估和改进机制。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模版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模版

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模版一、基础层次1. 安全意识培养企业应当注重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安全活动。

同时,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并与企业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2. 安全责任分担企业应明确安全责任的分工和履行,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并要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履行安全责任。

同时,员工也应当承担自己的安全责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做到安全行为自觉和自律。

3. 安全制度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奖惩制度等,明确安全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并确保制度的执行。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评估和改进安全制度,以提升其效果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

二、进阶层次1. 风险识别与管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2. 安全技术应用企业应关注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来保障企业的安全。

例如,安装监控设备、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引入安全管理软件等,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3. 绩效考核与激励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安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能够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安全工作,提高整体的安全文化水平。

三、领先层次1.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通过引入新的思维和方法,能够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应对安全挑战。

2. 跨界合作与交流企业应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与交流,与其他行业或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安全问题。

通过跨界合作,能够汲取其他行业的安全经验和教训,找到更加创新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3. 高度自发的安全行为在领先层次,企业的员工不仅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更能在工作中形成高度自发的安全行为,将安全文化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是保证组织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融合,能够深入人心、贯穿方方面面。

然而,要实现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它需要有序的计划和有力的实施。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

首先,培养领导者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逐级渗透的基石。

领导者对组织安全的认识和意识,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安全水平。

因此,领导者应当成为安全文化的引领者,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要重视安全问题,将安全作为组织运营的重要指标,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决策中。

此外,领导者还要鼓励员工提出安全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响应和解决这些问题,营造一个安全开放的工作环境。

其次,员工参与是实现安全文化逐级渗透的重要环节。

员工是组织中最直接接触安全工作的人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安全状况。

因此,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这可以通过设立安全委员会、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奖励机制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组织还可以开展员工参与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三,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安全文化逐级渗透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教育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员工全面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提升他们的安全素养。

另外,组织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安全应用等,提供便捷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

最后,安全责任落实是安全文化逐级渗透的保障。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负责,同时也应该对身边的人员和环境负责。

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此外,组织还要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

总之,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模版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模版

安全文化的逐级渗透模版一、引言安全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或社会中,对安全的普遍认同和共识,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行为来促进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理念和价值观。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逐级渗透安全文化成为了组织实现全面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逐级渗透安全文化的模版,旨在帮助组织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二、核心思想逐级渗透安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逐级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员工,全员参与,形成一个共同的安全文化体系。

这种模式可以使每个人都对安全文化有一致的认知,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三、逐级渗透安全文化的步骤1. 领导层的重视和承诺首先,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并给予充分的承诺和支持。

只有领导层的重视才能让组织的其他成员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2. 制定安全文化政策和目标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安全文化政策和目标,并将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这样可以确保安全文化的建设与组织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安全文化的渗透。

3. 培训和教育为了使每个人都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组织需要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安全培训课程、安全意识宣传等,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4. 设立安全文化宣传周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弘扬安全文化,组织可以设立安全文化宣传周,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来推广安全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

这可以包括举办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安全演习等。

5. 建立安全文化评价机制为了检测和评估安全文化渗透的效果,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评价机制。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安全文化评估和反馈,以及对评估结果的持续跟踪和改进。

6. 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了促进安全文化的渗透,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可以包括设立安全文化奖励制度,对积极践行安全文化的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也要对违反安全文化的行为进行处罚。

7. 推动持续改进安全文化的建设永无止境,组织应不断推动持续改进。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范文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安全文化已经成为每个企业所注重和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组织内部建立起的一种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和影响的认知程度。

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首先,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其次,企业应加强安全宣传,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安全活动等形式,向员工传达安全意识,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行为习惯。

3. 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同和价值判断。

企业应该通过积极的安全管理,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首先,企业的领导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安全工作,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其次,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员工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4. 安全行为规范的建立安全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员工在工作中具体行动的指导原则。

企业应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安全行为规范。

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这些规程应包括工作流程、操作步骤、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员工在操作中遵循安全要求。

其次,企业应充分培训员工,使其了解并掌握这些规程,确保员工正确操作、遵守规程。

此外,企业应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按照规程行事,同时对违反规程的行为进行惩罚。

5. 安全管理的完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保障,是企业实施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

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2篇)

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2篇)

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企业安全文化要求不仅仅从企业文化角度推广到安全领域,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而且要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从安全文化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探索如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提高其运行机制,寻找企业安全文化的最佳数学模型。

1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解放初期,企业的安全管理推行的是一套传统的管理方法,着重于安全事故的事后处理,维护职工及家属的利益,这是一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企安全管理则着重于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考虑事先的事故控制、危险预测,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报警系统。

这是一种以事先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员工素质和安全检测设备完整可靠的基础上,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以现代化安全管理为背景,以严格科学管理为导向,建立一整套符合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达到安全管理法治的目的。

2企业文明安全生产形象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企业形象设计,在国际上称之为CI设计,包括企业文明生产全过程标志(是否井井有序、忙而不乱)及职工衣着穿戴和精神面貌等。

这些从外表体现了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层次水平,也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含量的作用及企业员工在市场竞争中的人格外向魅力。

因为企业形象是靠员工文化层次的释放来体现的,当企业安全文化和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上树立起来以后,企业必然会得到社会加倍的回报。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两个文明的外在体现,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员工安全意识形态生产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形态是隶属于企业深层次的安全文化,包括员工的安全生产思想观念、安全行为准则、安全美学、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它直接反映员工对企业安全问题的个人影响与自身感情认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职工经受社会变革大潮的冲击,思想活跃,加之企业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安全工作面临新的严峻的考验。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

多措并举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工作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安全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间人是最宝贵的,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

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规律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倡导的、被员工群众认可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

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最根本途径。

创建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人本观念。

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技能、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中,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

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文化素质,是控制其不安全行为很有效的途径。

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企业安全文化。

表层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是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安全文化现象,如厂容厂貌,厂风厂纪,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等。

中层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安全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等。

深层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指沉淀于企业及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等。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三个层次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

二、打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众所周知,“三违”时时刻刻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情况,它不仅仅关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还涉及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塑造。

一个健康的安全文化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安全事故,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评价体系的角度探讨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领导层的安全承诺和支持度:体现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工作的支持程度。

指标可以包括领导层的安全承诺和行为、重要安全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体现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安全责任的明确程度、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开展情况、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

3. 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体现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行为。

指标可以包括员工参与安全培训和教育的积极性、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情况等。

4. 安全绩效和事故管理:体现企业的安全绩效和事故管理情况。

指标可以包括事故发生率、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事故分析和改进的效果等。

5. 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和影响。

指标可以包括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程度、员工对安全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员工对安全的主动参与程度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确定权重的方法:1.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的安全专家和从业者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2. 层次分析法:将各个指标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层次划分,然后通过专家的判断和比较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 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对各个指标的看法和重视程度,从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4. 综合评价法:将以上的方法综合运用,通过多种途径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综合权重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1 前言自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维持在10万人以上,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而且一次死亡30人甚至百人以上的恶性事故也有发生。

究其原因,除了少数事故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因素造成的,大部分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造成的。

造成人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影响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决定了员工的安全行为,因而研究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具有基础性意义。

2 企业的安全文化理论建设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

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认为,上述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概念,且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

于是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障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企业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的重要思路.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我国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提法,笔者提炼了3种,如:1)曹琦教授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

2)徐德蜀研究员认为,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资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3)也有人认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的。

安全文化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但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它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作用。

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应该是企业的远景经过长时间的优秀管理及沉淀,根植于员工的精神层面中并通过员工的个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能给生产带来效益,给企业带来信誉,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不受损害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即个体与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念、态度、感知、能力、行为准则、组织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现。

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

没有底边的支撑,该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

而构成三角形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核”,应该就是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安全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如何,它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效率能否实现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没有安全的企业,一切无从谈起。

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产出比。

两者的比例为1:5[4-6]。

该结论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

在职工的安全培训上投入一元钱,将省下企业在安全事故方面所用资金的10万倍以上。

因为,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关,如果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3 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素质的关系现代化大生产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企业的安全来说,仍然是不够的。

正如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认识其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面,要想完整地了解一个事物,还必须了解另一面,即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

安全科学技术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组成的,由于目前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需要用社会科学加以补充。

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企业安全文化是这样,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安全文化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对企业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必须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素质意识系统培训。

企业是由众多的个体(即人)组成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即企业安全文化中的一部分是由员工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而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之一。

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同时代表了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安全行为文化层。

因此,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也代表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研究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的逻辑关系可由图1表示。

由图1可以看出,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是由员工的安全意识表达的,而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又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外在形式;员工的安全意识左右了员工的安全行为,而员工的安全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文化包含了员工的安全行为,而员工的安全行为也传达了其企业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了保证则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包括现形的和隐形的),而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多奖励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可以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办得更有特色,而良好企业安全文化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是由员工的精神总合及员工的安全行为组成,反过来员工的精神和行为又影响企业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企业良好的效益又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层次分析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研究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预防事故,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地理解安全文化素质,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1)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一种思想和观念。

文化素质具有效果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长期性。

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上,存在着两种相近但有所区别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也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通过以上两个概念理解,笔者认为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经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而获得的,对安全知识的全面理解,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

当所有需求都未得到满足时,最低层次的需求就会凸显出来。

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占据支配地位,成为人的行为激励因素。

既然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同样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按照其发展的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分类及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的过程分为5个层次。

其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提高。

其过程是层层相扣,不可逾越,这也和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致的。

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高的层次如图2所示。

4.1 安全的无意识该层次里的企业安全文化是非常薄弱的,企业管理混乱、无序。

经过安全培训上岗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很少,大多数员工对保障自身安全的意识只是出于本能,很少有从外界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

员工在该层次的企业里工作是很危险的,发生事故也是难免的。

该类企业在我国目前也还有存在,如一些地方小煤矿,业主对事故隐患的处理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安全的投入能少则少,对员工也很少进行安全培训,他们关心企业的效益高于关心企业安全的投入。

从下面的数据和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乡镇煤矿管理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乡镇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004年上半年乡镇煤矿发生事故1 263起,死亡1 952人,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91起,死亡400人,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起,死亡171人,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70人(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5 862),如下图3所示。

资料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上半年全国生产事故分析统计分析,国家局调度中心)4.2 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该层次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刚性的,其管理者注重企业的效益,忽视员工的情感,安全文化建设靠的是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奖惩条例,往往以罚款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管理者认为,只有突出刚性管理,才是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难题。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比起它的下一层(即无序、混乱的环境和安全的无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该层次的安全意识是被动的、受约束的,员工没有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企业也不给员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环境,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处于“要我安全”的被动状态下。

从图3中可以看出,国有地方矿的安全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16.3%(国有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6406%),图3说明有的国有地方矿安全文化教育是欠缺的,没有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员工本身没有安全意识的积极性,在员工中形成“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旧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

4.3 自我的安全意识在该层次里,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能动推动力,和它的下一层(即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相比,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在安全行为方面,员工的行为表现有了突变。

由于企业有良好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且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使员工之间、基层领导之间、员工和基层领导之间、员工和高层领导之间、基层领导和高层领导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无障碍”沟通,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畅通灌输给员工,员工的安全经验又可以无保留的相互交流,这样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能动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企业不但有良好的规章制度,而且还注重把先进安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形式灌输给企业的员工,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

这时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在工作时对安全的要求也逐渐增强。

他们会主动的对企业的隐患及时地通报,以期加快的解决。

因而此时员工的安全意识是有能动的一面。

4.4 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是指企业的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进入了可控阶段,也就是说员工在已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等调动自己的安全意识,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排除隐患以达到保护自己及同事的目的。

在该层次里。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可控的,和它的下一层(自我的安全意识)相比,员工的安全意识又有了新的突变,由“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