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8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出现过室早。
但人们对室早有较多的认识误区,治疗很不规范。
因此,深入了解室早,进行规范化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
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
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
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
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
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
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
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R ON T
• 发生率很低,
• 急性心梗前24小时:R on T室早仅占 2%。而且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能 引发室速和室颤
•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10min内:R on T室早的发生率为8%,但此期仅 有4%的室速或室颤被R on T室早引 发。
• R on T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
• 据Kenney等报告,正常人所发生的室早76%来自右心室 。
• 室早是否来源于心肌缺血部位 是:病理性? 否:生理性?
实用文档
体表心电图判断起源
导联 Vl
Ⅱ、III、 avF
I、aVL
V2~V4
QRS波形态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以S波为主 以R波为主
S波为主 R波为主
S波为主 R波为主
ST段亦有改变。
实用文档
分型
• 频率:偶发和频发
≥30次/h(6次/min)、 ≥1000次/24h、>10%所有 心搏数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多形性与多源性有什么区别?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 预后:功能性和病理性
实用文档
如何判断室早性质
实用文档
从临床表现上判断
实用文档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
• 原则: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应用;
• 根据不同的心脏病及心功能选药: 1. I类药物:Ia类:基本不选用;Ib类:利多卡因、慢心律
副作用少;Ic类:心律平,疗效较好;副作用:抑制心功 能及传导系统 2. II类:受体阻断剂:尤其适用于冠心病 3. III类药:疗效好、用于其它药物无效时、复杂而严重的室 早、但副作用比较多,代表药:索他络尔、氨碘酮
室早
室早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目录1介绍2症状3病因病理4疾病分类5临床表现6心电图检查7治疗方案8治疗目的9预后事项10病学资料1介绍过早搏动[1](premature beat)简称早搏。
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2症状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脉搏波的波形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其临床预后各不相同。
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室性早搏时,必须立足于病人本身,即什么样的早搏需要处理,怎样去规范化处理,怎样客观地去评估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3病因病理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
小
结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正确评估室早的临床危害,避免过度治疗,积极处
理危害性室早
– 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 R on T室早
– >10000次/24h,损害心功能
– 引发室速/室颤的室早
状明显, 否则无需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 导管消融
适应证
1.室早数量过多:>10000次/24h,不耐受、
不依从
2.室早介导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3.室早诱发室速
4.室早诱发室颤
RFCA治疗单形性RVOT室早逆转心肌病
27例(47±15岁)反复单形性VPC,其中8例(30%)
有左室功能降低(EF≤45%),其年龄明显大于左
风心病:无心功能不全者室早发生率7%
二尖瓣脱垂:室早发生率43%~56% (乳头
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
血儿茶酚胺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2. 室性早搏的病因学
肥厚型心肌病: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室早,
且近50%患者有短阵室速,且随疾病的恶
25–50%
20–30%
25–50%
更有效
器质性心脏病伴频发室早的治疗
目的与重点
预防心源性猝死, 而非治疗室早本身
针对基础心脏病本身或触发室速的机制的治疗
比治疗室早更为重要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
过去主张AMI后无论有无室早都应常规预防性静注利
多卡因, 但临床试验并无证据表明利多卡因预防性应用
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 已不再主张常规预
防性应用此药。
目前治疗建议:
频发室早、成对、非持续性室速, 可严密观察或利多卡因治疗,
室早频发和偶发诊断标准
室早频发和偶发诊断标准
室早频发和偶发是心脏节律失常的一种,通常指心脏在心电图上出现的室性早搏的情况。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室壁上的心肌细胞在正常的心跳周期之外突然发生兴奋,导致心脏提前搏动。
这种心律失常可以是频发的,也可以是偶发的。
频发室早搏指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分钟内)出现多次室性早搏,而偶发室早搏则是指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较少,可能只是偶尔出现。
在临床上,对室早频发和偶发的诊断通常是基于心电图检查。
根据《心电图学》第八版国际学术会议的相关规定,室早频发的诊断标准是,在心电图上连续记录的一分钟内出现室性早搏的次数超过10次;而室早偶发的诊断标准则是,在同样的记录时间内出现室性早搏的次数少于10次。
除了心电图检查外,临床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来综合判断室早频发和偶发的诊断。
频发室早搏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需要及时治疗;而偶发室早搏则可能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可能的风险。
总之,室早频发和偶发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心电图检查,但临床医生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来进行判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一般按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可将其分为5个级别,即1级室早至5级室早。
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
3级以上的室早统称为复杂性室早。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室早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不论是由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室早,其数量与级别都有较大的波动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如一。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室早,对诊断患者的此类病情越有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完全依靠常规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的年代更是如此。
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室早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
其实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室早,只是无需治疗而已。
目前,临床上多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将室早进一步分为良性室早、有预后意义的室早和恶性室早三种类型:1.良性室早:该型室早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多数该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有些该症患者只是在精神紧张或恐惧时才会出现室早,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预后也比较好。
但有明显症状的该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该型室早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阿替洛尔等,此外还有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心律平(普洛帕酮)及一些中药制剂。
由于良性室早的发生与患者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失衡有关,所以该型室早患者在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戒烟酒,不饮用浓茶和咖啡。
2.有预后意义的室早:该型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分类及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急诊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分类及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急诊处理定义与分类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
室速主要包括:NSVT。
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间<30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SMV。
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s但室速发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PMVT。
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次/min,持续时间≥30s,或虽然<30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室早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实验、增强磁共振成像等可协助危险分层、治疗、判断预后等。
频发室早常是潜在的心脏基质异常的标志,对于频发室早患者,应转诊并由心血管病专家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
室速NSVT的诊断依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建议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有无结构性心脏病,必要时考虑MRI及运动试验检查。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形态判定双向性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等多形性室速,及室速起源部位。
SMVT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成像、有创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持续室速患者均应记录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室速的确定性诊断,提供关于室速发生机制的重要信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如心电图中出现的异常Q波或碎裂QRS波等常提示有潜在的心脏结构性病。
有创检查若在基层医院难以施行,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后进一步完善。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或)电轴多变。
治疗原则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④由室早触发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室早起源部位简单判定法
室早起源部位简单判定法
室早起源部位是指心脏电活动中突然出现的早搏,其起源位置通常在心室。
确定室早起源部位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心电图分析和心电生理检查等。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
1. 观察QRS波形:室早起源部位通常与QRS波形的形态有关。
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的QRS波形通常表现为宽大畸形,可能存在宽大畸形的Q波、宽R波或宽S波。
通过观察QRS波形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室早起源部位。
2. 观察ST段和T波变化:室早起源部位可能会对ST段和T波产生影响。
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ST段抬高或压低,T
波倒置或宽大畸形等。
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也可以初步推断室早起源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只能提供初步的判断,对于确诊室早起源部位并不十分准确。
对于具体的病例和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因此,在诊断和确定室早起源部位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脏医生或心电生理学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ppt课件
• 普通人群1-4%(ECG)~40-75%(Holter)
• 随年龄增长,>75岁,发病率高达69%。反应过度、如临大敌
• 男性比女性40%,成对室早高60%
• 心律失常发病率:室早、房颤、房早
•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 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 心功能正常者仅5%~7%。
•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
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 定义、流行病学 • 病因和机制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分型、预后评估和危险
分层 • 治疗策略和方法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PPT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PPT学习交流
4
病因
• 病因 1.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
烟酒、咖啡等均可诱发。 2.结构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
病、二尖瓣脱垂 3.其它: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PPT学习交流
5
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
• 室早与冠心病:
• 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 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 左右。
•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频发室早的诊断标准
频发室早的诊断标准
频发室早的诊断标准包括:
1. 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早可在心电图上显示为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越久,出现的基数越大,其特征波形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2. Holter监测:Holter监测可以连续监测心脏的电活动24小时或更长时间,可以诊断频发室早,并确定其发生频率和形式。
3. 事件记录仪:事件记录仪可以用于记录症状和心电图,可帮助确定频发室早是否与其他心脏疾病有关。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病变和室壁运动异常。
5. 心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以帮助确定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室壁的运动和功能。
此外,可用于评估炎症、肥厚、瘤等问题。
2024年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PPT)
2024/3/1
21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处理
01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拮抗剂等,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
02 器械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心 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03 生活方式干预
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
2024/3/1
18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室性早搏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
室性早搏患者往往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患 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4/3/1
23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1
24
本次汇报内容回顾
室性早搏的定义、分类和
01 流行病学特征
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和标
03 准
2024/3/1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和常
02 用药物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和预防
04 措施
25
室性早搏领域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室性早搏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更精确 的理论依据
钙通道阻滞剂
对于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 䓬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 帕酮等。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169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非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的治疗: 1. 原则上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宣传教育、去除诱因,若症状持续及
阶段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予药物治疗。 3. 药物: 受体阻断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仅10-15%患
•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 •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
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 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2020/4/28
目录
• 定义、流行病学 • 病因和机制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分型、预后评估和危险
分层 • 治疗策略和方法
定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流行病学
• 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 普通人群1-4%(ECG)~40-75%(Holter) • 随年龄增长,>75岁,发病率高达69%。反应过度、如临大敌 • 男性比女性40%,成对室早高60% • 心律失常发病率:室早、房颤、房早 •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R ON T
•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 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 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 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 ,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 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 索,可引发室颤
室早诊断及治疗方法1护理课件
心理治疗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从而改善室性早搏的症状。
导管消融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室性 早搏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电流 传到心脏特定部位,消除引起室
性早搏的异常电信号。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 效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以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这 些药物可以降低心率、改善心肌收缩 力,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室性早搏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室早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 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器质性病 变,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等非器质性病变。
病理生理
室早的发生与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不稳 定性有关,导致心肌细胞过早激动, 引发心脏搏动异常。
临床表现与评估Leabharlann 临床表现室早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无 症状。
评估
对室早的评估包括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检查等,以了解室 早的类型、发生频率和心脏结构功能状况。
CHAPTER
02
室早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早搏的主要方法,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可以确定是否 存在室性早搏。
心电图诊断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诊断室性早搏的一种方法。在心电图 上,可以观察到代表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如果这些波形出现异常,如出现提前的 波动,就可以判断为室性早搏。
室早分级诊断标准
室早分级诊断标准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电信号,导致心脏提前收缩。
为了对室早进行诊断和评估,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级:
1.室早数量
根据室早的数量,可以分为少量、中量和大量三个等级。
少量是指室早数量少于10个/分钟,中等数量是指室早数量在10-20个/分钟之间,大量则是指室早数量超过20个/分钟。
2.室早形态
室早的形态也可以作为分级的一个标准。
通常,室早的形态应该是畸形且宽大,但如果是正常的QRS波形态,则可能是由于噪音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误报。
3.室早联律间期
室早联律间期是指连续两个室早之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室早联律间期的长短,可以初步判断室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短联律间期表示病情较重。
4.室早发作频率
根据室早发作的频率,可以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两类。
偶发性是指室早偶尔发作,而频发性则是指室早频繁发作。
频发性室早可能提示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5.室早伴随症状
室早可能伴随一些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
根据伴随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种类,可以对室早进行一定的分级。
6.心电图其他指标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心电图的其他指标如P波、ST段和T波等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医生对室早进行准确的分级和诊断。
总的来说,对室早的分级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室早的数量、形态、联律间期、发作频率以及伴随症状等。
同时,心电图的其它指标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室早的识别与诊断:您是否有心律失常?
室早的识别与诊断:您是否有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易诊断的心律失常之一。
本文将介绍室早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方法,并重点讨论临床上如何识别和诊断室早。
室早是由心室肌提前兴奋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激动从心室肌向窦房结的传导受阻有关。
多数室早在健康个体中均可检出,但也有少数人由于其起源部位异常或激动频率较快而难以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
室早可以发生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因此,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未有诱发因素的情况下,不能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
一、起源部位室早可起源于窦房结、房室交界、左束支及右束支等部位。
1.窦房结:窦房结为心脏的控制中心,起着维持心脏节律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起搏频率是60~100次/分,但如果其发生了提前激动,就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和室性期前收缩。
2.房室交界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它会正常传导到心室,但如果其发生了提前激动,就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和室性期前收缩。
3.左束支:左束支位于左心房和右心室之间,起着传导心室冲动的作用。
如果它发生了提前激动,就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和室性期前收缩。
二、形态室早的形态可分为两类:1.正常形态:多见于健康个体,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可无任何不适。
2.异常形态: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引起相应的症状或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晕厥、心脏骤停、猝死等。
室早形态分类常用的标准包括:1.形态正常:为“静息”心电图的标准形态,不影响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室早的形态正常指以下4种情况之一:(1)P波消失或变小(≤0.1 mV);(2) QRS波形态正常,但R波振幅较正常值高;(3)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4)房性心动过速。
2.异常形态:为“动态心电图”标准形态,指在动态心电图中有较多的室早。
如果室早持续存在,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可引起心肌缺血。
室性早搏ppt课件
通常超过0.12秒。
02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中,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主波的方向相反。
03
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早搏后通常会出现一个完全的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心
搏之间的时距等于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两倍。
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
室早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心搏后都跟 随着一个室性早搏,形成规律性的二 联律。室早三联律则是指每两个窦性 心搏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减少早搏次数,预防 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病因及合并症,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安全 性、有效性和耐受性。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策略
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等,以控制早搏 次数和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 肝功能等指标。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包括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等。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 诊断。
03 室性早搏心电图 特征
典型心电图表现
0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之一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时限
室性早搏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 •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与策略 • 室性早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护人员对室性 早搏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诊断和治疗能力 。
良性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宋稳丹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39)003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运动以及心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只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均>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宋稳丹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都县人民医院,贵州三都55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对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J], 朱亚丽
2.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J], 贺耀宗
3.乳房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乳腺结构不良症的诊断与治疗 [J], 郑泽霖;曹路宁
4.优质护理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 张玲
5.曹奕针药并用治疗良性室性早搏经验 [J], 张茂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早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附病例报道
室早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附病例报道刘平;金元超;何阳春;周宁;张敬群;费宇杰;宋玉娥;刘启功【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年(卷),期】2017(023)006【摘要】左室扩大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可见于各种心肌病和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多认为该室性心律失常为继发性,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但疗效欠佳。
【总页数】3页(P519-520,526)【作者】刘平;金元超;何阳春;周宁;张敬群;费宇杰;宋玉娥;刘启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继发性中晚期腹腔妊娠诊断和治疗——附一例病例报道 [J], 申颖;戴姝艳2.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误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朱振潮;陈卓;彭杨;邱前辉3.小儿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病例) [J], 孙敏;刘东方4.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蒋国庆;高雨农;高敏;郑虹;燕鑫;王文;安娜;曹崑;孙宇5.腹腔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附3例病例报道 [J], 王康;朱根海;覃伶伶;吴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源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偶联间期亦不相等
多形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但偶联间期相等
R ON T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 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
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 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
• • 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 心衰患者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可达71~95%
室早与心脏病
高血压与室早:伴LVH/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 2%~10%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近50%患者有短阵室 速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 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三、室早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1. 因人而异,多无明显症状。
焦虑、心慌,担 心死,战略上藐 视,战术上重视
2. 最常见的症状: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严重者出现乏力、气促、
出汗、头晕、晕厥、心绞痛
诊断:
形态、数量、起源部位及与运动关系,依赖常规ECG及动态心电图,
注意与室上性激动伴差异传导及间歇性心室预激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相关P波; 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即同一份心电图上如有多个室性早搏,其联律间期 的差值不超过0.08s; 3.在规则的窦性节律下,代偿间歇绝大多数呈完全性。如果室早侵入窦房结 使之重建周期,则代偿间歇也可以不完全; 4.ST-T呈继发性改变,即室早的T波与室早的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ST段 亦有改变。
之征!(尽管在窦性波形上尚无心肌梗塞之征)
成对性室早、R ON T、多源性、多形性、双向性、尖端扭转等等。
联律间期
联律间期(或称偶联间期、联律间距):早搏前的QRS波群的开始点与 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之为偶联间期。又如连续两个心房性 早搏,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偶联间期”
多形性室早与多源性室早
从临床表现上判断
病理性室早
年龄 症状 儿童、老年人 可无症状
生理性室早
青壮年 症状明显
运动相关性
诱因
运动或心率快时增多
运动、激动后减少
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洋地黄应用 劳累、吸烟、饮兴奋性饮料、 中出现 失眠等
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
多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结构性心脏病
无
从心电图上判断
从室性早搏以外的心电图表现判断,如
分
• 频率:偶发和频发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型
≥30次/h(6次/min)、 ≥1000次/24h、>10%所有心 搏数
多形性与多源性有什么区别?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 预后:功能性和病理性
如何判断室早性质
四个步骤
临床表现
常规心电图
室早形态
室早起源
据Kenney等报告,正常人所发生的室早76%来自右心室。 室早是否来源于心肌缺血部位 是:病理性?
否:生理性?
体表心电图判断起源
导联 Vl Ⅱ、III、 avF QRS波形态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以S波为主 以R波为主 起源点 左室 右室 心室下部 心室上部
I、aVL
V2~V4
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室易
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 可引发室颤
R ON T
发生率很低,
急性心梗前24小时:R on T室早仅占
2%。而且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能引 发室速和室颤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10min内:R on T室早的发生率为8%,但此期仅有 4%的室速或室颤被R on T室早引发。 R on T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 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心脏基础状态、 交感神经的活性,以及患者室颤发生 的阈值等相关。
原则: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心脏病及心功能选药:
I类药物:
Ia类:基本不选用; Ib类:利多卡因、慢心律副作用少; Ic类:心律平,疗效较好;副作用:抑制心功能及传导系统
II类:受体阻断剂:尤其适用于冠心病 III类药:疗效好、用于其它药物无效时、复杂而严重的室早、但副
①有眩晕、黒朦或晕厥等; ②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AMI、心肌病、瓣膜病等;
流出道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基本原则
二、定左右:主要依V1导联的主波方向而定
起源点 左心室
V1导联QRS形态
右心室
V1
V2
V3
流出道室早心电图定位基本规律及步骤
胸导联移行特点
>V3 = 右心室流出道
V1
V2
V3
流出道室早心电图定位基本规律及步骤
胸导联移行特点 ≤V1 左心室流出道
室早心电图特征
危险分层
Schamaroth室早的分类 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 早和病理性室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表现
QRS波群 振幅 时限 切迹 ST段 等电位线 T波 无 非对称性 存在 呈高尖 ≥20mm <0.14s 少见 <10mm >0.14s 多见
四、室早的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
Lown氏分级
1971年由Lown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 险分层 Ⅲ级以下:轻度室早 ≥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并应进 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危险分层
Myerburg分级
Myerburg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的危险度分级称为Myerburg分 级,是一种较好的对慢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危险度的分级法。
窦性搏动的QRS波形态
心室复极有否异常
Q-T间期有否延长 房室传导有否阻滞等
如窦性搏动的形态或节律异常,同时并发的室性早搏多为 病理性。
从室早形态上判断
心电图表现 功能性 病理性
QRS波群
振幅 时限 切迹 ≥20mm <0.14s 少见 <10mm >0.14s 多见
ST段
等电位线 T波 无 非对称性 存在 呈高尖
3.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双重作用 4. 衡量利弊得失选药
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有效性 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安全性
室早的治疗
结构性心脏病评估流程
非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
非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室早不用治疗
对于室早>10000次/24h的患者,应做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复 查
非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的治疗:
S波为主 R波为主
S波为主 R波为主
右室流出道或左室高侧壁 远离上述部位
心脏前壁或心尖部 心脏后壁
流出道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基本原则
一、定上(流出道)下(心尖部):主要依II、III及aVF导联 的QRS主波方向而定
流出道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基本原则
一、定前后(上下):II/III/avF导联,若均为R,提示源 于心室流出道或心室前上部;若其中任一导联有S则为非 流出道起源。
病理性室早
青年人病理性室早: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 老年人病理性室早: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
即使病理性室早数量较多,甚至伴有症状时,也不针对 室早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是针对病因学治疗。 例如改善心功能、降压、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 选择药物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
需要格外重视的室早
六、室早的治疗
治疗策略
观念更新:
1. 纠正心律失常与病因治疗并重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非经典抗 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ACEI、ARB、 他汀等,上游疗法。
2. 对治疗终点的判断
CAST教训,不能与频率减少为标准, 重要的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致心律失常作用:正常心 肌小,病态心肌致心律失常作 用大(缺血、肥大、心衰)
危险分层
心室的易颤指数
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易颤指数
该指数= RR´×QT/RR
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 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五、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早的常见起源
主肺动脉干
心室流出道及邻近结构的解剖
从室早起源部位上判断
发生于左心室、心尖部的室早以病理性多,发生于右心室 的室早以生理 性居多。
2. 结构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二 尖瓣脱垂
3. 其它: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室早与心血管疾病
室早与冠心病
– AMI
最初2~3天,85%~91
随病程的后延:室早的发生下降10%左右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 冠心病室早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 EF<40%:15%~18% 心功能正常:仅5%~7%。
室早的诊断及治疗
姚建平
一、室早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定
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流行病学
发病率:居首位,一般人群高达70%~90% 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室早的不同。
健康人室早检出率: 常规心电图:5% 动态心电图:24h 50% 48h 75%
年龄:随年龄增长室早的发生率也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