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二上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并积累与自然风光、自然现象有关的词语。
2.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续编故事,进行个性化表达。
3.进行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试着做到不出声。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二上第七单元,教材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课文侧重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是描写自然景象的,其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雪孩子》两篇科普童话中的想象充满童趣、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都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全文配插图,表现自然景象不同的美。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描绘了山寺和山巅的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雾在哪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童话故事。
文中把雾想象成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描写了雾笼罩大海、天空、海岸以及雾散后自然景色的变化,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整篇课文生动有趣。
《雪孩子》是一篇拟人化的科普童话故事,全文主要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讲述了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
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除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文本之间也有自己的逻辑,从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象(山巅、草原),到童话里的自然现象(雾、雪),都是通过奇妙的想象,赋予大自然独特的美感。
“语文园地”中的关于“海滩、沙漠”等自然风光的词串识字、“字词句运用”中根据关于自然现象的四字词语说一说描写的景象,体会拟人句趣在哪里、“我爱阅读”中提供的《分不清是鸭还是霞》,也都和基于大自然的想象相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编写简单的段落。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
2.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方式,撰写简单的段落。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达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引入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跟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词义和使用方法。
2.分段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物性格。
2.让学生自由发挥,改编故事情节或编写故事结局。
3.分组演讲,展示学生自己编写的段落或故事。
4. 总结反思1.审视学生的表现并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分享成功经验。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一个有趣经历。
3.默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词,以检验记忆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但在自由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发现”,选编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并能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蝙蝠和雷达》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呼风唤雨的世纪》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三课时:《蝴蝶的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2.品读太阳。
(1)师: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美?(2)落日的余晖也十分美妙,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美的 3.品读云彩。
(1)云彩的奇妙之美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2)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4.品读雨点。
(1)出示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5.品读“水洼”“群星”。
6.教师小结。
为什么作者说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料,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3.(1)生交流:作者写了云彩有很多形状,让我感受到了美。
(2)省略了由各种形状的云彩引发的无数想象。
4.交流:写出了雨点急、雨大的特点。
5.小练笔: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6.生进行交流。
活动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对内容的感悟、理解,体会作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主要特征,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按照一定顺序把“奇妙”写具体。
环节四:指导书写。
1.读准生字字音。
2.指导易错字。
5.作业设计: 补充完整并修改小练笔。
6.板书设计:22我们奇教师活动:1.(1)朗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想一想,那大地又珍藏了什么?(2)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2.出示描写春天的句子,你们能读出植物的什么特点?3.学习夏天,此时此刻你就坐在这夏天的绿荫下,你会说些什么?4.学习13-15段,这里写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文中还写到了秋天的什么事物?4.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
5.小结学法。
6.为什么作者认为春夏秋冬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学生活动:1.(1)生交流: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大地的奇妙的。
(2)生找出每个季节的景物。
2.春天:植物的生长。
3.夏日:绿荫清凉。
4.秋天:落叶、秋风、小动物。
5.冬天:冰柱、水滴6.生交流汇报。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大地”的奇妙之处,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四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爬山虎》展开,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性。
2. 学习目标
•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所学的知识。
3.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关键词汇。
4. 教学难点
•对爬山虎的生活习性进行理解和归纳。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爬山虎的形象,引导学生猜测主题。
2. 学习内容呈现
•朗读课文《爬山虎》,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爬山虎的生活习性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和学习兴趣。
4. 合作学习
•学生互相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
5.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
•讨论爬山虎对环境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
三、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节课主要围绕爬山虎这一生物展开,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
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地考察、小组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以“读书与成长”为主题,通过一组课文的研究,让学生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编排了3篇文章,分别是《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2)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读书的机会,明白读书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1) 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研究:(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3. 合作研究:(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3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忆读书》第3课时:《我的“长生果”》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正确理解、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掌握表演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秋千、微笑、发抖等。
并通过拼写、造句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呈现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课文背诵和朗读鼓励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整体合唱、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表演技巧培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教师可以就表演时的动作、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词汇和短语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第二课时1. 词汇和短语巩固:通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 课文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第三课时1.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整体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表演技巧培训:针对小组表演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课文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课文和故事,扩大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文档。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讲解教案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第七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b. 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c. 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
a.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c.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a. 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b. 相关的语法知识。
2. 难点。
a.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b. 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1. Warm-up。
a.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用简单的问题或游戏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Presentation。
a. 呈现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词汇和句型的意思和用法。
b. 通过示范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3. Practice。
a. 分组或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b. 设计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
4. Production。
a.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口头表达、书面作业或其他形式。
b.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
5. Summary。
a.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b. 激励学生,让他们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和热情。
6. Homework。
a.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或听力练习。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a. 用于呈现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b. 用于引入课文主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
a. 用于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词汇和句型的意思和用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摸球游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摸球游戏》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摸球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概率现象。
本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概率,让学生在摸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摸球游戏》。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摸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概念,体会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分析问题的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摸球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概率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摸球游戏道具(包括不同颜色的球)。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纸笔、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简单的摸球游戏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概率现象。
2. 讲解与示范: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概率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计算概率。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各自摸球游戏的结果,讨论概率的计算方法,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5. 拓展延伸:出示一些有关概率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概率的定义: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
2. 概率的计算: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判断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2) 某班举行篮球比赛,已知该班男生投篮命中率为60%,女生投篮命中率为40%。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正确朗读本节课的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录音3.教学反馈表格4.黑板、彩色粉笔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听读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5. 口头表达(1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6. 考察(10分钟)•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一份读后感,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听读、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朿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课时安排:- 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课堂活动设计: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研究目标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如通过图片、故事、问题等方式引入主题。
2. 呈现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了解将要研究的内容。
课时二:研究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1. 分组阅读课文,每组讨论并概括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释。
课时三:进行课文分析,讨论主题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课时四:进行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1. 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相关图片、作品片段等,引导学生展开写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提纲写作,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课时五:总结回顾,评价研究成果1. 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共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顾本单元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附件: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为一份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等活动。
课堂设计包括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课文分析、写作活动以及总结回顾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及测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书本、窗户、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长方形的周长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周长。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 学习使用正确的朗读语音、语调和节奏;3.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4.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表演和创作。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课本;2. 录音机或电脑用于播放课文录音;3.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标题和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单元学到的朗读技巧,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步骤二:朗读课文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 分段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帮助他们模仿录音中的朗读方式。
步骤三:理解课文1.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展示相关的卡片;2.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的上下文推测词义;3. 练习使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4.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问答,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步骤四:表演创作1. 将课文中的对话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表演;2.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情境进行创作,编写新的对话;3. 学生之间交流表演和创作的成果。
步骤五: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是否准确;2. 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和表演创作,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程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秦始皇和他的陵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了解秦陵及其宝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体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秦始皇的生平、成就;
2.认识秦陵及其宝藏,了解秦陵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
1.阅读教学方法:读开头,读结尾,找重点,领悟全文。
2.综合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做笔记、谈论等综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3.活动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后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感
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秦始皇铜器、兵马俑等文物,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明的魅力和重要性。
Step 2.阅读
1.先读开头,快速了解文章大意。
2.找重点:掌握秦始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秦陵及其宝藏;
3.领悟全文:通过阅读后的整体理解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Step 3.讨论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通过阅读体会,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Step 4.总结
通过课本的知识点和讨论的内容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合作、体会、领悟和探究,让学生从阅读中理解文学、理解世界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课文中的每个字。
2.能够正确地朗读整篇课文。
3.能够按照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4.能够通过教师指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能够表演或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6.能够写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1.识字:黄飞鸿,雷锋,周恩来,孔子,孙中山,朱德,邓小平。
2.朗读课文:《伟大领袖》,《好同志》。
3.书写:生字及句子。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教师指导使用标点符号。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并做表演或朗读。
3.正确书写生字及句子。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伟大领袖》,《好同志》。
2.生字卡片:黄飞鸿,雷锋,周恩来,孔子,孙中山,朱德,邓小平。
3.教学反思表格。
4.课堂PPT。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2.准备唱段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二步:课文学习1.听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语调。
2.逐段讲解,解释生字及语句。
3.分角色表演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情感。
第三步:课文默写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默写生字及重要句子。
2.教师逐个点名学生,检查并评价。
第四步:巩固练习1.完成相关练习册上对应训练题。
2.学生互相修改和交流答案。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
2.背诵课文。
3.自查生字和句子是否写正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在课文表演和默写中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教师下节课应重点加强书写辅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性和速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学赏析中的基本概念。
•掌握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
•熟悉故事的写作要素。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准备•课文《笨鸟先飞》•课文相关的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板书准备:文学赏析、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故事的写作要素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有关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眼中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文学赏析(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文学赏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15分钟)教师推荐课文《笨鸟先飞》,并请学生阅读课文。
带领学生欣赏、批评课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4.故事的写作要素(15分钟)教师讲解故事的写作要素,包括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内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笨鸟先飞》,自行撰写一篇短篇小说,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赏析、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以及故事写作要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完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完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汉字文化。
- 研究并掌握故事《善良的梅花》的基本情节。
- 学会初步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
- 熟练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表达、创新能力。
-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掌握故事《善良的梅花》的基本情节。
- 熟练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2. 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汉字铭刻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3.2. 预(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故事《善良的梅花》,帮助学生预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重点阅读。
3.3. 阅读(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阅读,并注意一些生字的提示。
3.4. 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并引导学生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3.5. 拓展(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问题拓展或游戏活动,巩固课堂知识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四、课堂检测针对本课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课堂检测的质量和效果。
五、课后反思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
六、布置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检测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认识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认识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本课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有趣的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分数道具:纸片、剪刀、彩笔等。
2.准备数学游戏:分数接龙、分数拼图等。
3.准备教学PPT: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分数,并贴在黑板上。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分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开展分数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
游戏规则:学生轮流说出一个分数,下一个学生需说出一个比前一个分数大的分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拼图游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游戏规则:学生需用给定的分数道具拼出指定的图形。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第一组: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哗 叽叽喳喳 唧哩哩唧哩哩
第二组: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轻快的山中小曲
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3.引导交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借助关键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大自然的声音水 美妙
动物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第 节 周节数:
在朗读中品味词句、想象画面,是感受课文生动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通过画面来帮助记忆、背诵课文。
环节二:词语分类, 感悟写法
1.整体感知全段。
2.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教师活动:
1.自读要求。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词语分类情况,教师点拨。
4.思考: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表现声音的方法?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品读词语,体会“美妙”
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成 10 分, 份是它的几 做”第 1 题。 2 分之几? 3 份是它的几 分之几?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 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 2/5 和 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 比较。 独立探究、完成 6/6 和 5/5 的 出示例 6 第二组图: 比较,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是怎样比较的? 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 同 分 母 分 数 比 较 大 小 的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基本方法。 完成教科书第 95 页 “做一做” 第 2 题。
讨论回答
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交流:说出计算的方法 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 计算 3、教学例 3 1)出示 1 个圆片:整 个圆可以用几表示? 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 几? 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5/6 表示几个 1/6?2/6 表 示几个 1/6?
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 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一、课前练习
指名填空
教 学 过 程
二、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 学生观察,提问:你 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 课题:分数的简单计 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用 教 具 演 示 2/8+1/8 的过程 2、教学分数的减法 用教具演示从 5/6 里 减去 2/6 的过程
教 学 过 程
二,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一家三口分 吃蛋糕的情境,画外 音出示问题
得出:3 个圆的 1/4 和一 个圆的 3/4 是相等的。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 是什么?
学生汇报
板书 设计
综 合 练 习 3 2 1 — > — > — 8 8 8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科书第 99—100 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三的第 1 —3 题。 课 型 新授 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师 行 为
教学素材
学 生 行 为
一、基本练习
(1)4 个 1 是( ) 。 (2) 分母是 9, 分子是 7, 这个分数是( ) 。 (3)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 7 份,表示其中 3 份的数是 ( ) 。 先填空,再交流 (4)22 中包含着 11 个 ( ) 。 (5) 一块蛋糕平均切成 8 块,小红吃了 3 块,小红 吃了这块蛋糕的( ) 1、完成第 7 题。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四种不 同的图形, 把涂色部分和没涂 色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 2、完成第 8 题。 解题时想一想: 每个分数代表 什么? 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想 的。 3、完成第 9 题。 先剪一剪,然后再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4、完成第 10 题。 讨论, 对照每人分得的块数写 出相应的分数, 并比较其中三 个分数的大小。 全班交流时说 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5、完成第 11 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 鼓励学生尽 可能多写出不同的分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例 4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 之一的分数,大家还 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 吗?揭示课题板书: 几分之几。
二、教学例 2 小结:像 2/4、3/4、
完成教科书第 94 页的“做一
2/10 、 7/10 „ 这 样 的 数,也是分数。 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 他分数。 三、教学例 6 出示例 6 第一组图 2/5 和 3/5; 演示 2/5 和 3/5 比较重 叠过程,让学生直观 感受。
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第几课时
过 程
二、应用练习
( )个(1/10) ; 3/8 是 3 个 )8/8 是 ) 独立思考 ( , ( 个(1/8) 。 口算。 1/5+3/5= 3/10+6/10 5/8+3/8=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4—10 题。 第5题 (1)说说第个钟面所表 示的时刻。 ( 2 ) 钟 面 有 多 少 个 大 独立思考 格? (3)用分数表示。 (4)比较这三个分数的 大小。 1、口算 2、一块皮子,做皮包用 去这块皮子的 2/9,做皮 鞋用去这块皮子的 1/9, 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 分之几?(列式计算,并 说明理由。 ) 3、判断正误,把不正确 的改正过来。 独立思考 ( ) (1)1/5+2/5=3/10。 ( ) (2)2/7+3/7=5/7。 ( ) (3)1/10+2/10=3。 4、讲桌宽 6/10 米,长比 宽多 3/10 米。 讲桌长多少 米? 5、小红看一本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2/9,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三、综合练习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科书第 102—103 页练习二十三第 4—10 题 1、使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熟练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熟练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独立思考 投影片 教 师 行 为 教 学 一、基本训练 1、投影出示。 教学素材 填空。 9/10 是 9 个( ) ,6/10 是 学 生 行 为 课 型 新授 5
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计算,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 计算过程。 先探讨, 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 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的计算方 法。 教科书第 100 页的 页的 1、2、 3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分 数 的 简 单 计 算 2/8+1/8=3/8 5/6-2/6=3/6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
四、作业:教科书第 97 页第 4、5、6 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几 分 之 几 像 2/4、3/4、3/10、7/10 等这样的分数都是分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 教材第 97—98 页第 7—11 题 课 型 练习 3
具体内容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熟练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 完成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3、进一步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特主义观点。 能正确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熟练比较分数的大小。 熟练比较分数的大小。 小组合作 课件或挂图。
具体内容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 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 师 行 为 教学素材 填空 3/4 里有( 2/5 里有( 4/8 里有( 5/9 里有( )个 1/4 )个 1/5 )个 1/8 )个 1/9 学 生 行 为
强调平均分 教 学 过 程
二、动手操作,探索 1 交流,获取新知 要得到一块月饼的 应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例 2 1 1 分月饼的情境图。 指 该怎样分?这个 怎么 出:把一个月饼平均 2 分成两块,每块是一 半,也就是它的二分 表示出来?怎么写? 之一。 ②指导学生读、写 。 三、反馈练习 练习二十二的第 1、2、3 题。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什么?
具体内容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 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 同的分数的大小。 几分之几的认识,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小组合作 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 师 行 为 教学素材 学 生 行 为 1、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 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4 份, 根 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 写出 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 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 每 份是它的 1/4, 份是它的 2/4, 2 3 份是它的 3/4,4 份是它的 4/4。 3、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 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它与四分之一比, 只是取的份 数不同。 把 1 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 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几 分之几?把 1 条彩纸平均
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表格式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材第 92—93 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的第 1—3 题。 课 型 新授 1
具体内容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 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 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小组合作 课件、学具袋。 教 师 行 为 一、创设情境,引入 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 内容多媒体课件,接 着出示含有 4 块月饼 的图片 教学素材 1、把这 4 块月饼分给小 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 分几块? 2、 2 块月饼平均分给 2 把 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3、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2 把 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 纸片对折,重合等操作。 学 生 行 为
用图片折出它的
1 2
1 2
,并写上
。
作业
四、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几 分 之 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 。 比一比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教材第 94—95 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的第 4—6 题。 课 型 新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