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修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说学情:学生对于外交关系知道的不多,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寻答案,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
同时针对初中生比较爱表现的特点,可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历史。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过程与方法: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说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图片教学法、探究式教学说教学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说教学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的第3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承接16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它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事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交事业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教学难点:具体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对于外交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果,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交事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外交事业发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对外交事业有什么了解?外交事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 讲授(15分钟):- 介绍外交事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外交的起源、近代外交的兴起以及现代外交的发展。
- 引导学生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如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安全等。
3. 拓展(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探讨目前国际上存在的热点问题,并分析外交事业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 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讨论结果。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作为一个公民,如何积极参与并支持外交事业的发展?五、课堂作业:1. 组织学生自由选题,撰写一篇关于外交事业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的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六、板书设计: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定义和历程- 外交事业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外交事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后的小论文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包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突破以及新时期的外交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其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知识点 明确。学生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所以要利用这节课的特点引 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本节课到此结束
时间: 标志: 作用:
1972年 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拉开了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 外交工作出现新居面。
时间:
2001 中国上海
地点: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外国领导人代表 形成文件 《上海共识》
美 国 布 什
俄 罗 斯 普 京 日 本 小 泉 纯 一 郎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规模最大、规格 意义: 最高的多变外交活动。
(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中 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自学、 讨论、集体归纳)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 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 出现了新局面。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列 举 中 美 关 系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三 件 大 事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时间: 意义: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这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有利于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以 来 外 交 事 业 取 得 成 就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加之平日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
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教法与学法1.学法指导:(1)讲解分析法: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老师作出清晰的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2)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3)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教材分析】(1)说教材地位,为学习打底《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承接15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
(2)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内容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为学习找路通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依然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
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归纳和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教法与学法】为学习架桥(1)说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和“材料导读式”教学模式(2)说学法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说教材这节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源于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意识,自觉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
说教学思想打破以往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并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4)中日建交。
(5)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能力提高(1)学生能归纳总结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学生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3)学生总结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说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教学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说教法自主合作探究(后面将结合教学过程详细介绍)说学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学过程(一)导语:以旧导新,以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基础来引入70年代后的外交成就,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第一部分外交风云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这一过程中熟悉了本课的基础知识。
然后由我出示相关的图片如: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图片、乔的笑、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APEC会议的系列图片、港澳回归、2007、2008年的重大外交图片如奥运会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瞬间。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教材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交成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意义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传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要外交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讲解传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行讲解传授,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程序
一 三
教学方法
继续使用自主料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性, 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种资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程序
一 四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 能力挑战
归纳总结 建立框架
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材料解析: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 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 中美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79年,中美建交
归纳总结 建立框架
20 世 纪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70 年 代
改革 开放 后的 21世 纪初
中国承办APEC会议 中国加入WTO
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
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 标题,恰当的是 ( A )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正式建交
3、 某班同学准备举办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以
下哪些内容能够入选
( C)
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 议 ② 1971
③ 1972
④2001
A
C
B
D
4、下列事件中为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事 务、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平台的是( C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对今天所做的这一节课进行简单说课。
一、教材内容我今天所选讲的内容,是历来考试的热点专题——外交。
本课属于人教版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承接了上一节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开始,从70年代的外交一直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梳理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大事件。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欠缺的是对知识的分析、运用的能力。
因此我们政史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快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政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感悟历史;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70年代、2001年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合作探究部分,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生动直接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相关问题,发散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来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3、拓展延伸部分,是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
其中对比新旧外交,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示。
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整合;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发展的看法?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落实和所学知识的运用。
4、通过简易顺口溜进行本节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快速的回顾、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外交事业的发展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外交事业的发展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交事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国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外交事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外交事业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外交谈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实例。
3. 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概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外交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往和沟通的一种行为。
2. 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外交事业从古代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外交协定的签订、国际组织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3. 外交事业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讲解外交事业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跨文化交流和外交技巧: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外交技巧,如礼仪、语言表达等。
5. 培养国际视野和责任感:通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国际会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外交事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概念解析:与学生共同探讨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概念,并引导他们思考外交事业的意义和目标。
3.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4. 情景模拟:将学生分为小组,模拟外交谈判,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事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5. 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辩论,讨论外交事业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历史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7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课件八年级下学期
2、 自主质疑追因外交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既能够回 顾了前面已学知识又为本课学习提供了认知前提, 便于学生理解我国外交形势的变化
引导复习50 年代外交成
就
自主预习70 年代外交成
就
自主归纳70年 代和改革开放 后外交成就有
关知识点
3.合作探究步入现代外交
四大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二 次高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 体化的外交布局。
5、课堂内外感悟历史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拓展:以下两个作业任选其一
【设计意图】让学
生在音乐中感悟外交 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 国的强大,增强热爱 祖国、立志学习、使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 使命感 。
课堂小结
恢复一个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个公报: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建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三人访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 年 田中角荣访华
学习状况
对历史事件的联系缺 乏整体认知,处于感 性知识的层面,理性 认识不够,对外交关 系知道的不多,也不 容易理解。
解决对策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 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寻答 案。同时针对初中生活泼爱动 的特点,可设计一些丰富多彩 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历史。
二、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1.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
例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说课稿
作业一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说教材,为学习打底。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它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三课,紧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这一课内容的继续与延伸。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三部分,这是本课三个框题,也是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史料多,而且一些名词如APEC、WTO对于学生来讲都很陌生。
这为学习增加了难度。
二、说学情,为学习找路。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是普通的农村孩子,由于大部分住校,连最起码的新闻都无从获知,所以获得历史知识只有通过课堂这一单一途径,加之知识储备少,视野相对狭窄。
这都给本课学习带来困难。
但他们有学习欲望和热情,特别喜欢当今世界的时势焦点和热点,这又为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
从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小喇叭的播报与评论,拓展学生知识面,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并有效将各部分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的能力;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资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通过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外交事业的发展》8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
2、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小 结
达标检测
十六、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知识链接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这次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此后,中美关系又有了怎样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的成果?
5、中国积极参与APEC会议的活动,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课后提升
写小结
教学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杨士岗初中八年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
王静
审核人
尚玲
总编号
16
课 题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 型
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列举2021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鹤城第二中学的教师李书湘,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我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说明。
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十余年的教学中,我在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又遵循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围绕目标、寓启于读——学法指导、铺路搭桥——知识梳理、揭示规律——练习评价、课外延伸”的五步教学法。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意识的精彩篇章。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同时,又结合了本课知识结构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以及新世纪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由教师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结合课件,利用视觉的直观性,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是辉煌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增强,都需要打破外交僵局,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中美关系历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十分曲折、复杂、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本课的 学习,使学生明白 “弱国无外交”的 道理,从而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民族责任感,促 使学生从小就形成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 在70年代出现 转机的原因” “我国外交 事业之所以取 得辉煌成就的 原因”
说 重 点 难 点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 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间:2001年10月21日;地点:上海
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 荣”。 会议内容: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的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 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问题。并通过了《上海共识》,宣 读《领导人宣言》 评价:亚太经合组织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 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美关系正常 化” “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中国承办亚 太经合组织会 议”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阶段。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 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通过大量的图片、视 频片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使学生们认识到历史 来源于生活,生活见证历史。 但学生往往对近代外交的成就仅知其然,而不知 其所以然。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感 性认识,引导他们透过近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感知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步形成的强烈反差中 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形成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 尊心。
多边外交规格高, 唐装引领时装潮。
板书设计
1.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1971年)
3.中日建交(1972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主题: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APEC会议 2001年 2.内容:通过《上海共识》 3.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 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握伸 周 手过 恩 ,了 来 25 世 : 年界 “ 没最 总 有辽 统 交阔 先 往的 生 了海 , 啊洋 你 。和 把 ”我 手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资料: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
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 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 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 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 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 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 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摘自《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定,并非意 味两国建交,而是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从中国来说: 1. 打破外交僵局, 改善国际地位。 2. 有助于解决台 湾问题,实现中 国统一。 3.增加对付苏联 的资本,打中国 牌牵制苏联。
著名的“乒乓外交”——小球影响大 球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 斯廷霍文 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著名的“乒乓外交”——小球影响大 球
提示: 巴黎和会上,北洋军阀政府代表提出恢复中 国山东主权„„ 如今,我们在外交上取得辉煌的的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 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求同 存异方针)。
小
结
美日首脑来访华, 促进关系正常化。 联合国的大厦前, 五星红旗迎风飘。 新世纪,新挑战,APEC首脑上海见。
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动脑筋
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 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 仅是礼貌问题吗?
呆子,这不仅是礼貌问题。 他们的行为还代表着美国, 这种转变是有历史原因的。
是礼貌问题,杜 勒斯比较粗鲁, 尼克松更懂得尊 重别人。
Ok!
• 1.弥补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对周恩来 的不敬。 • 2.中美关系改变是其重要原因,在日内 瓦会议上,美国当时还十分仇视中国, 但现在由于中美关系改变了。 • 3.还与美国改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 看法有关,加上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 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说课设计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16课《外交事业 的发展》。本课主要内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交事 业的重大发展。
课堂练习 C 1、中美关系“解冻”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 D、80年代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这一时期下列外交 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A )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 的热潮。这是在哪件事之后 ( A ) A、中日建交 B、中美建交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基辛格访华
材料一:20是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 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 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1970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 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 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001年11月, 在卡塔尔多哈举 行的世界贸易组 织第四次部长级 会议上,审议通 过了中国加入贸 易组织的决定。
说教学感悟
本节课我将始终关注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 所给的条件进行探索,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而发现结论。既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 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 我将运用课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价、课后学生信息反馈等多种方 式,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评价贯穿于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同时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历史是有生命的,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的单一传授就能获得的,老师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 期的教学效果,这样,也才有助于我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改进自己的教学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之所在。
1971年10月25日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升起 Nhomakorabea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 大会恢复了 新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 席位。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乔冠华(中国外交副部长)开怀大笑。
1、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
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教法是:讲解分析法与体验式教学。 通过老师对新中国每个时期外交方针的转变作清晰 的讲解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又通过创设 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探索 历史的奥秘,来有效突破三维目标;再让学生查阅 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探究 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体验 中达到感悟历史、升华情感的作用。 本课采用的教法是:情景 、图示 、讨论综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材料三: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以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 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 中苏经济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 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 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从美国来讲: 1.认识到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的重要 性。 2. 希望进入中国 市场,获取经济 利益。 3.增加对付苏联的 资本,打中国牌 牵制苏联。
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下发预案 课上展示
视频导入 创设情境
课堂巩固
课后延伸
学生分组
交流展示 成果共享
学习评价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3.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形成以后的“万隆精神”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 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 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 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 斯廷霍文 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与周恩来亲切握手
毛泽东接见基辛格
于尼 来克 到松 了: 你“ 们我 伟感 大到 的很 国荣 家幸 。, ”终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 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 松。
3、有利于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
国的力量,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
国及控制国际事务的局面。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 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 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成立于1989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 合作组织。……1991年11月,在汉城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 级会议上通过的《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 域内贸易壁垒。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 太经合组织或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 入亚太经合组织。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其中,澳大利亚、文 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 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 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 港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 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APEC 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 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