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第9章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九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四节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一、公共政策中介的未来发展对策
LOGO
适当利益补偿;
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折中妥协; 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
的关系。
谢
谢!
短命的免费政策
公共政策学
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
目
录
政策终结概述
LOGO
1
2 3 4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一、政策周期
LOGO
制定 终结
执行 评估
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 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 政策终结则是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LOGO
1. 组织结构的惯性;
2. 抵制终结的联合影响;
3. 法律上的障碍;
4. 政策终结的代价;
5. 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
6. 理念和信念上的问题。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政策终结的必要性
LOGO
1. 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2. 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短命的免费政策
LOGO
广州市市政府6日晚宣布:从11月8日(周一) 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 优惠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具体措施如下: 一、8日零时开始,广州市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 (包含轮渡)以及地铁广佛线恢复实施付费乘坐 ;二、广州十区、两个县级市的户籍家庭以及在 广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家庭每户补贴150 元,集体户口每人补贴50元;三、亚运、亚残运 会期间,亚运注册人员、志愿者、持票观众仍可 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3政策环境创设 4提高政策绩效 5政策的法制化
二、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政策变动的含义 1.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 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 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2.政策变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政策 变动是政策发展的必然,是政策适应变化、 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政策变动并非都是必要 的和正确的,并非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的.
•
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 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 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 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 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 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 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 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 在所不措。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 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 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 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 鼓励计划外生育。
3.政策终结的方式 公共政策的终结应当由公共权力机关通 过合法的程序作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 等形式向社会宣布终结的指令。一般说来, 政策终结的方式有这样五种: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二、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
(一)政策终结的原因
(1) 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 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 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 (2) 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 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 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必须予以终止。 巴达奇的观点
1.政策终结的含义 所谓终结是指某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 的终止或结束。 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 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 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 一种行为。
第九章_公共政策评估
投 入 阶 段 转 换 阶 段 产 出 阶 段
描述: ① 意图(目标是什么样的,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② 观察(发生在这一阶段的活动的相关数据;对现状的描述) 判断: ①标准(作为比较基础而使用的价值准则) ②判断(比较意图、观察和标准的过程) 描述: ① 意图(项目如它所计划的那样执行吗) ② 观察(实际的执行和项目交付) 判断: ① 标准(作为比较基础而使用的价值准则) ② 判断(比较意图、观察和标准的过程) 描述: ①意图(项目所预期的结果) ②观察(项目结束后所收集的与实际结果相关的数据) 判断: ① 标准(作为比较基础而使用的价值准则) ② 判断(比较意图、观察和标准的过程)
6
7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调整、继续或终止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8
政策评估的主体
1.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责任) 2.专业性、职业性的评估机构和人员(专业) 3.大众传播媒介(公共利益) 4.目标群体评价(自我利益)
三、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
德国学者韦唐在《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估》 一书中提出关于政策评估模式的系统分类框架。
他将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
效果模式——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
26
韦唐政策评估模式的分类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评估模式 效果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评估 模式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模式 利益相关者模式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等 (北美) 政策委员会(瑞典) 生产率模式-生产率模式 经济模式 成本-收益分析 效率模式 成本-效益分析 职业化模式-同行评议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根据制定的公共政策,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措施来实施并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效果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本章将就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特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将通过决策形成的公共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施过程的环节。
它包括政策的落实、监督、评估等,并需要与其他政策和机构相协调和整合,以实现政策目标和社会效果。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1.多层次性:公共政策执行涉及到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协作与合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负责相应的政策执行任务。
2.多要素性:公共政策执行需要动员和调动各种资源和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3.多环节性:公共政策执行涉及到多个环节的操作和活动,需要形成完整的执行流程和机制。
4.多角色性:公共政策执行需要涉及到不同的角色和实施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三、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目标模糊: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原因,政策目标可能存在模糊性,给执行过程带来困难。
对策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明确目标,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
2.资源短缺:公共政策执行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财政预算、人力投入等限制,导致执行过程中资源供给不足。
对策是政府要合理配置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行动不力:执行者的行动不力、执行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是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
对策是加强执行者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和责任意识。
4.监督缺失: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也存在。
对策是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对策1.加强协调和沟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要加强协作和沟通,形成统一的执行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政策的协调和一致性。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影响的深远性(5)手段的强制性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政策执行理论: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 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 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戴尼丝·施柏丽认为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关 键在于培养正面的府际运作关系。关于联邦与地方 官员的彼此互信程度以及上级机关监督介入情形, 将府际运作关系分为:
•①合作共事型 •②合作但维持地方自主型 •③逃避式各自为政型 •④争斗式各自为政型
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2、社会环境
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由 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交互 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细分为社会 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二) 客观原因
政策质量低劣常常是造成执行效果 不佳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 (2) 政策“打架”; (3) 政策不可行; (4)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 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 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 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矫正偏差的对策包括 以下几方面: 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 收益分析 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稳定的含义。
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公共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2.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稳定的消极意义。
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其消极意义表现为: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3.“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D.政策变动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析】C4.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A.方案调整B.关系调整C.措施调整D.目标调整【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措施的调整。
政策措施是指实施政策方案的具体步骤、手段和方法。
政策措施的调整是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5.下列属于政策调整的特点的是A.激进性B.渐进性C.断裂性D.突变性【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调整的特点。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政策调整具有渐进性、局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6.在我国,决策权在党和政府之间的移植是政策调整的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D.方案调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之一——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措施调整、政策关系调整和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学七九章政策问题议程内容整理
九章、公共政策执行一节、政策执行意义、特点和与模型一、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公共政策定义分为两类:琼斯等人和格斯顿等人。
336公共政策执行定义公共政策执行特点:导向实务能动权威公共政策执行地位和作用二、政策执行的研究路径的发展337(一)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由上而下路径:向前推进策略古典行政理论它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创始者马克思韦伯主要代表人物艾伦威尔达斯基、杰佛利普雷斯曼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基本命题338 优点缺点(二)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的自下而上路径(20s70)339向后推进策略或草根路径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基本命题代表人物:理查德爱默尔本尼贺杰恩等优点340 缺点(三)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前两者的整合)341 福克斯自上而下单边主义自下而上多边主义莱斯特政策执行整合模式必须克服三项缺点:理论多元、限制性情景、欠缺积累形成代表人物:高金该模式包括的三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施柏丽将腹肌运作类型分为四种类型342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该模型的内涵343四、基于西方经验的职称证希拉里模型六种理论模型:过程模型互适模型循环模型345 博弈模型系统模型综合模型二节、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347一、政策执行机关特性:执行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二、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348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行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349三、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一)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349 它包括1.物质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5.制度资源(二)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保障3.经济手段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5.技术手段四、政策执行力(一)政策执行力的概念辨析352(二)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三)政策执行力提升的机制创新353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3.构建政策执行功能共享机制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三节、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354一、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执行过程(一)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3551.加强政策认知2.政策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主义制度配套(二)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3561.政策宣传2.政策试验它对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体现在357 它包括三个步骤358 3.政策全面推广(三)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1.政策执行监测2.政策执行再决策它包括的方面:359 政策执行作用和意义360二、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1.政策的合理性2.政策的具体性3.政策的稳定性361(二)执行主体1.行政执行组织:结构合理、权责明确2.政策执行人员362: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三)政策对象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1规定性2、受动性3主观差异性就政策对象哪些因素会影响政策执行: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四)政策环境1.自然环境3632.社会环境:政治364、经济、文化四节、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定义364 它的表现形式二、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366(一)主观原因执行者素质缺陷、执行机构管理缺陷、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二)客观原因367政策问题、政策质量质量低的表现、政策环境、目标人群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矫正政策执行偏差包括367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2.加强在此的认知力度368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五节、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一、政策失灵与政策的无效执行政策失灵的类型369 多变因素的表现二、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机制(一)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369忠实、民主、法治、创新(二)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370:1.信息沟通机制 2.公民参与机制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三、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403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三节.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291议程通常分为两类1系统议程2.政府议程政府议程的两种分法292(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事件问题明朗严重、权威领导、住家预测性发动、正常、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293 2.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294(三)政策议程区里过程的模型1.外在创始模型2.动员模型3内在创始模型芭芭拉*尼尔森四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约翰*金登:三源流模型296:问题、政策、政治流汇合政策窗口溢出现象中国学者提出者民主参与两个维度:关门、动员、内参、借力、上书、外压模式。
2011年四月自考 最新版公共政策学简答论述 自己整理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简答题:1.(P93)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P7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作为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
鉴于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需要研究这给予特别关注的。
另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法理上都是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利,而人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参与保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策的对象或客体。
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解决。
3.(P7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公共权力机关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
在对重大决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
美国学者埃齐奥尼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利,而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研究者创造知识,“这两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群体,具有互动性”。
因此,应当重视“权力在知识的创造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所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4.(P73)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第九章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 理性的个体承担以下一系列活动:首先,设立一个解决问 题的目标;其次,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个目标的可供选 择的策略;第三,预测每个可供选择策略的所有重要结果 ,并评估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最后,选择出最能解决问 题的策略或解决问题花费最少的策略。
政治评估与行政评估和司法评估不同,它通常来说既不系统也不必然在技术 上精致。政治评估的目标很少是为了改进政府的决策,而更多地是为了表示 支持或挑战政府的决策。政治评估试图给政府的政策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 然后要求继续或改变这项政策。政治评估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选举,选民用选 票表达了对政府及其计划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估。
最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 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然后两两比较。在两个决策方案进行比 较过程中,所有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之下,比较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 这样可以减少对决策者的知识要求和理性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采取满意标准,即只要决策方案符合期望标准就停止选择和 比较,这样方案之间的选择和排序会影响最后决策的结果。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1理解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 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 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
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五、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 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7、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 策发展的关系。
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终结? 2、政策终结的有什么实际意义? 3、政策终结的原因有哪些? 4、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 5、政策终结的策略有哪些?
四、政策终结的障碍
1、相关者的心里抵触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4、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政策终结的反对者 政策受益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执行者
5、利益上集团的阻碍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反动势力的联合
8、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
二线关
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 提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
(1)推迟新的受惠者
(2)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不要妥协 (5)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避免立法表决
(7)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别放试探性气球
三、政策终结的原因
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主要有: 1、财政困难。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治意识形态。 4、行为理论的变化。 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 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
(P.34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 因外,政策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 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1、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 谢的系统,政策终结包括了这种推陈出 新的过程; 2、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个不断与周围 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第一代: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在于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指认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所谓的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但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1)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4)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5)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
(6)该研究路径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二代:优点在于:一方面它纠正了自上而下路径忽视其他行动者重要性的问题,强调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去,有利于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实际;而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路径要求给予基层组织和官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使其应对复杂的政策情景。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测试
试题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正确答案是:政策实施效果试题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是:评估实施试题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正确答案是:评估准备试题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试题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正确答案是:价值判断试题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正确答案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试题7: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正确答案是:事实层面, 价值层面内容试题8: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正确答案是:技术可行性, 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 行政操作可行性试题9: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正确答案是:政策补充, 政策修正, 政策终止试题10: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正确答案是:评估准备, 评估实施, 评估总结试题11: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答案是:采集评估信息, 分析评估信息, 得出评估结论试题12: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3: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5: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6: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7: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公共政策(试题第7-9章)
第七章公共政策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地位。
A.权威 B.重要C.次要 D.枢纽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A.政策评估 B.政策执行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终止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B)A.重视感性 B.重视理性C.领导者的能力 D.正确的政策问题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A.实验理论 B.过程理论C.企业精神理论 D.选择理论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BD)A.效果 B.目标C.价值 D.方案2、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ABCD)A.实事求是,面向未来B.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C.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D.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BCD)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ABCD)A.现有的政策提案B.通用的解决方案C.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D.非现成的解决方案5、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ABC)A.经验分析 B.比较分析C.初步的预测分析 D.可行性分析三、判断题1、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答案:×2、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答案:√3、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
()答案:×4、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
()答案:×5、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反复性政策周期——就政策循环而言,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过程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6、影响政策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目标、②环境、③难易、④政策质量。
7、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①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需要。②政策研究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③政策周期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④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6、政策持续的消极结果—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
7、政策变动的两种类型:①断裂型。②渐进调整型。
8、断裂型政策变动的含义: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3、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续得以实行。
4、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①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③目标具有长期性;④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5、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①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实效。②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③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成本。
2、政策周期的类型:①阶段性政策周期(有美国琼斯首先提出)。②功能性政策周期。③反复性政策周期。
3、阶段性政策周期的内涵——就政策过程而言,政策包含一个由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几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新的政策是原有政策的延续。
4、功能性政策周期——就政策的执行阶段而言,任何政策都有其功能性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整体发挥积极作用;第二阶段,主流发挥积极作用,支流发挥消极作用;第三阶段,主流产生消极作用,支流发挥积极作用;第四阶段,整体发挥消极作用。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变动
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354
2、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2、政策终结对象的分类:①功能。②组织。③政策。④计划。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3、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①政策替代(指的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②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期他的政策中去。③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行成一项新政策。);④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9、政策调整的含义: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10、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①主题调整。②客体调整。③目标调整。④方案调整。⑤关系调整。
11、政策调整中的突出因素主要有:①决策者的价值去向。②政策环境。③政策资源。
12、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
13、绝大多数政策变动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①利益钢性的限制。②现行政策的制约。③公共意志的趋中。④变革成本的约束。⑤人类理性的局限。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二节 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6、克服阻力、顺利完成终结的策略主要有哪些?——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④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④试探试点先行,避免矛盾激化;⑤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第三节 政策周期
1、政策周期的含义——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
4、政策终结的作用:节省资源;提高绩效;避免僵化;促进优化(政策人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5、政策终结与否取决于各种社会力量较量的结果?其中推动政策终结得力量:①反对政策者;②明知领导者;③锐意改革者;④政策评估者。阻碍政策终结者: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执行者。③政策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