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窃读记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难点】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导入⇒初读感知⇒品味课文⇒阅读记录卡⇒拓展延伸导入一:设疑型[设计意图] 一连串的疑问让学生脑洞大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看看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 用引导的话激励学生热爱读书,喜欢阅读。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给以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非常喜欢读书,可是竟然去“窃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一、初读感知,丰富阅读体验[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主要体现学生阅读的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美与乐趣[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引领,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深刻的主旨。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1

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⑴认读生字与写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七上三单元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七上三单元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1.通过抓关键字、词、句,做好圈点批注,体悟作者的情感,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字词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批注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默读来完成的。

2.自主阅读,将初次阅读、圈批与教师引导后的再圈批作对比,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总结出圈批的方法,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乐趣,海伦凯勒用手和心灵感受读书带来的震撼与惊喜,今天让我们走近另一个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默读课文.默读全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限时8分钟。

1.友情提示: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默朗读。

圈点批注:可借助《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旁批方法。

(三)圈点批注结合自己的圈画批注,在组内交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圈画?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预设:1.题目为什么说是窃读?2.动作描写。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修辞。

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3.人物。

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四)头脑风暴将你们小组的这些想法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预设:【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默读方法,测试圈批把握程度,同时强调默读速度。

"任务一〃中表格的的绘制,是为了与第二次圈批做比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圈批方法做准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乘船课题名称《窃读记》姓名单位实验中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对象是否采用多媒体是一、教材分析《窃读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小时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文章以“窃读”为线索,通过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整个“窃读”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现代文的默读方法,并有着一定的情感积累,而本文贴近学习生活,能够较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教学资源:教材、导学稿、教参、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情景再现、自主学习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积累重点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复杂的窃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历程,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作者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2.教学难点:比较两次“窃读”的不同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中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以下两个故事:悬梁刺一、新课导入股、凿壁偷光。

那么有没有同学愿意给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教师补充成语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三、作者简介四、重点词语1、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齐读1、PPT课件展示林海音的简介1、PPT课件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学生齐读学生自主回答林海音的相关知识,并在导学稿上勾画重点信息。

学生齐读并练习书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便于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作品,为深入课文做准备。

掌握字音字形,为默读课文做准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2、过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二、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三、教学课时:2四、教学方法:精读法五、教学过程影响某某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课时1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二、品味“窃读”“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课时2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三、回归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六、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1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3、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学生分享“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导入本课学习。

(二)、整体感知1、了解“窃”再本文中的含义。

2、说说“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3、浏览课文,找着文中最能概括作者且读滋味的句子。

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三)、品读赏析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体现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窃读”的形象描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分析:“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跨、踮、钻、挤”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惧怕;“踮”字说明作者走路非常的小心翼翼,非常的惧怕,所以读的时候要轻一点儿。

(指导朗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又写出了作者找到书后的惊喜之情。

、、、、、、2、研读两个细节描写(1)课文4-8段,作者书店窃读受辱(2)课文22-25段,作者书店窃读受店员的关怀(四)背景资料助读,把握课文主题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回忆性的散文或语录体散文,而本篇文章文章抒发的感情真挚细腻。

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利用雨果关于书籍与阅读的名言引入课题。

2、解题。

二、初步研读1、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记”下了关于“窃读”的什么事?2、窃读的滋味是。

暗喜、快乐、恐惧、兴奋、轻松……3、窃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过渡:窃读的滋味酸甜苦辣都有,而最难受的是恐惧和羞惭,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林海英到底慢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假装问价钱(9)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11)贴在大人身边(12)饥肠辘辘时以花生米充饥(15)以雨天避雨为借口(13)藏在书店的一角避免引人注意(18)二、自主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部分(1——8),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的心情变化。

2、这次受辱的经历带给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但是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3、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的!”?(既然读书这么痛苦,那就不要去读吧,为什么作者还是控制不住又走进了书店呢?)吃饭长大——身体读书长大——精神心灵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一句“也是在爱里长大的”?5、这次窃读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小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五、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窃读记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导入新课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

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 - 1995 )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林海音一生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学习。

由于当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再加上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

她的《窃读记》一文,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读书嗜好。

儿时的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而又无钱买书,在书店中那尴尬而又惊险的滋味,读来让人感佩而又心酸。

整体感知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紧扣题目理解“窃读”。

林海音与其他的读者不一样,只读不买,窃书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案1【精品】.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案1【精品】.docx

11 窃读记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板书:作者、课题)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2.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窃”的含义入手,导入新课。

二、材料链接林海音,大陆人最喜欢的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她的写作偏重于写实,在写作技巧方面,贡献卓越。

擅长心理写实,形成独特的“海音风。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加拼音汗岺岺尴尬踮起贪婪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踉踉跄跄饥肠辘辘枉然弹簧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创伤挨蹭四、速读课文思考:窃读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五、品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1、品读句子,理解“穷”含义。

找出文章内的句子,注意解析的句子要求完事通顺。

句子:含义:2、找出描写“我”窃读感受和表现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批注,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儿不知最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写“我”回顾昨天读书的内容而带来的不安牵挂,突出“我”迫切看到那本书的心情。

找出其他的句子注意品析,并在文中作批注。

3、“窃读”的滋味很复杂:有的滋味;有的滋味;有的滋味4、还有一种滋味“你到底买不买?”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5、有一种滋味最让人感动例句:6、理解句子含义及其作用“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六、总结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1

1一、窃读记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存相关语言。

2.了解散文阅读的大体方式,学习心理描述的手法。

3.学习作者珍爱念书、发奋向上的精神。

教学时刻: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存相关语言。

2.理清结构,大体明白得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闻名散文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绩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奉献奖”。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窃读记》入选2001年版《中国今世散文名家名篇赏读》,并被选进多种教材。

探讨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划出描述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在阅读的进程中,校正读音,积存语言:指导学生明白得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明白得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明白得。

散文的一样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述和间接描述,点明意义。

明白得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作者记叙了一件如何的事?明确: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念书的情形。

2.请同窗们划分段落,归纳大意:第一段(1~4):常到书店“窃读”第二段(5~9):窃读中的苦与乐。

第三段(10):教师鼓舞常记起。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内容的?明确:是以如何窃读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

文章的第一部份写窃读的地址与心情。

文章第二部份,写窃读的方式与心情;第三部份写窃读能够坚持并感到轻松的缘故。

总结固趣:1.本节课你有如何的收成?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把握?应如何弥补?布置作业深切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明白得。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窃读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1 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分层记述的结构。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略有改动。

林海音五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为背景和素材写成的。

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散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

3、检测预习读准字音汗涔涔(cén)窃(qiè) 读踮(diǎn)起脚倾(qīnɡ)盆大雨屋檐(yán ) 暂(zàn)时贪婪(lán) 尴尬(ɡān ɡà)众目睽睽(kuí)饥肠辘辘(lù)踉踉跄跄(liànɡ qiànɡ)辨清字形锅(ɡuō)火锅柜(ɡuì)衣柜贴(tiē)贴画涡(wō)旋涡拒(jù)拒绝粘(zhān)粘贴蜗(wō)蜗牛矩(jǔ)规矩沾(zhān)沾边理解词语贪婪:文中形容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窃读记教案新人教版

窃读记林海音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及字典工具书。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交流读书感受,引入课题。

2.浏览‚导语‛,理解目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窃‛字。

2.查字典,说出‚窃‛字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自由读课文。

如何理解‚窃读‛一词?在课题旁做批注。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回答。

)5.小结:原来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

三、再读课题,大胆质疑1.再读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的大致意思进行板书。

(问题预设:‚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怎样窃读的?‚我‛窃读的感受是如何的?)3.过渡: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请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并做上批注。

四、品词析句,积累内化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教学。

(1)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①指名回答,引导出示相关句子。

②再读这些句子,在书上写下你的感想。

③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赏析关键词句。

(教学预设:挤、钻、贪婪;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④指导朗读。

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

(2)我这样读书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①过渡: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简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教师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窃读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窃读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

11.窃读记知识目标体味窃读的滋味。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我”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学习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自由讨论)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窃读”这个特殊的经历?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喜欢读书又没钱买书就经常跑到书店偷偷读书这样一件事情。

按时间顺序(或“窃读”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去书店——在书店——出书店。

2.“我”“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1)找不到书;(2)受到驱逐;(3)隐藏伪装;(4)渴望下雨读书;(5)饥肠辘辘。

3.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1)假装问价钱(第10段)(2)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0段)(3)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2段)(4)贴在大人身边(第13段)(5)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4段)(6)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6段)【教学备注】‖教学提示‖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
林海音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及字典工具书。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读书感受,引入课题。

2.浏览‚导语‛,理解目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窃‛字。

2.查字典,说出‚窃‛字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自由读课文。

如何理解‚窃读‛一词?在课题旁做批注。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回答。


5.小结:原来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

三、再读课题,大胆质疑
1.再读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的大致意思进行板书。

(问题预设:‚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怎样窃读的?‚我‛窃读的感受是如何的?)
3.过渡: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请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并做上批注。

四、品词析句,积累内化
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教学。

(1)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①指名回答,引导出示相关句子。

②再读这些句子,在书上写下你的感想。

③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赏析关键词句。

(教学预设:挤、钻、贪婪;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④指导朗读。

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

(2)我这样读书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①过渡: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简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教师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③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朗读讲究抑扬顿挫。

那么你在朗读时,会怎么处理呢?可以打上朗读记号并写出这样读的好处。

(学生自主练读,边做记号。


④指名读,分别说出感受。

(教学预设:快乐——急匆匆、急切地、依依不舍;惧怕——提心吊胆,害怕店主发现把她赶走;滋味——喜忧参半。


(此部分侧重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教师可着重引导,深入挖掘。


五、诵读语句,升华情感
1.过渡:我一放学就是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两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学生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3.引导: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没有了阳光。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4.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5.总结全文。

六、作业设计
1.字词积累:抄写课后生字,组词并注音,每个四遍。

2.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一课。

(选1)3、抄写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选2)4、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句段,多读几遍,并简要赏析。

七、板书设计
窃读记
为何窃读?贫穷、热爱
怎样窃读?挤、钻、贪婪、饿狼
窃读感受?快乐、惧怕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