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
《冷热与温度》课件
绝对零度原理,指在绝对零度下, 任何物质的熵为最小值,即系统达 到最有序的状态。
热量传递的方式
热传导
通过物体直接接触,热量从高温 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热对流
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运动 ,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
热辐射
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不需要介 质。
温度变化的科学解释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
室内环境的温度调节
空调和暖气
现代人通常使用空调或暖气来调 节室内温度,以适应不同的气候 和需求。
节能环保
为了节能和环保,人们应合理使 用空调和暖气,如定期清洗和维 护设备、合理设置温度等。
冷热对动植物的影响
生物适应性
动植物通过进化适应了不同的气候和 温度条件,冷热变化可能影响其生存 和繁衍。
生态平衡
02
温度的测量与感知
温度的测量方法
01
接触式测量
通过直接接触物体来测量温度 ,如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等。
02
非接触式测量
利用红外辐射原理,通过测量 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推算温
度,如红外测温仪。
03
温度传感器
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通 过电子设备显示温度值,如热
敏电阻、热电偶等。
人体对温度的感知
01
物体的温度变化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等)的热运动变化引起的。
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会影响物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如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THANKS
坚持适度锻炼
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 的耐寒和耐热能力,增强 抵抗力。
注意饮食调节
根据气温变化调节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 持营养均衡。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概念,并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他们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物品:1. 温水和冰水2. 温度计3.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制勺子等4. 课堂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用手拿一个冰块和一个温水杯子,让学生触摸并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
提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冷和热的差异。
二、探究(30分钟)1. 给每个学生一支温度计,并让他们观察它的外观和刻度。
教师解释温度计如何测量温度。
2. 在教室里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制勺子等,并让学生触摸它们,观察它们的温度。
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随后,教师选取一名学生,让他测量教室中的温度。
其他学生则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教师将一杯冰水和一杯温水放在教室里,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学生将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学生之间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探讨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温度。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热量,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并逐步解释热量转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教师分发课堂练习题纸,让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可以涉及以下内容:a. 冷和热的差异是什么?请列举你能触摸到的一些冷的和热的物体。
b. 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c. 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温度?d. 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冰水和温水的温度差异。
e. 什么是热量?简要解释热量转移的过程。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课堂练习的答案做总结。
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13)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冷热与温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搭建、观察和测量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测量的能力;通过学习交流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心和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与单位;2.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物体的温度变化;4.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水温变化的实验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温度的概念与单位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温度与冷热的关系。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以及触摸不同温度物体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单位,告诉学生摄氏度是常用的单位。
第三步: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计如何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四步:物体的温度变化教师向学生解释物体的温度变化是由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引起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规律。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物体冷却和加热的原因。
第五步: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师向学生解释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规律。
第六步: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点。
冷热与温度知识点总结
冷热与温度知识点总结一、冷热的概念和特性冷热是人们对温度的主观感觉,是热力学性质的一种直接感受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热来描述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高低。
冷热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温度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受到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冷热的感觉是由温度引起的,而温度是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热现象也就越明显。
而温度越低,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也就越小,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冷现象就越明显。
二、温度的基本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度量,是描述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
通常用热力学温标来比较和测量物体的温度,温标是以某一特定物质的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为基准,从而得到的一种标定温度值的标度。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定点,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个单位,分别用“摄氏度”的符号°C来表示,其中0°C为水的冰点,100°C为水的沸点。
而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定点,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个单位,分别用“华氏度”的符号°F表示。
除了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外,还有绝对温标和开氏温标等其他温标。
绝对温标是将绝对零度作为零点,根据理想气体的性质来定义温度。
开氏温标是以绝对零度作为零点,将温度的刻度等分为100个单位。
三、温度的测量和单位温度的测量通常通过温度计来进行,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气压式温度计等。
其中,水银温度计是最常用的一种温度计,它是利用水银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C)、华氏度(°F)等,它用来表示物体的热度高低。
在科学和工程领域,通常使用开尔文(K)作为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实际上是0K)为零点,将温度的刻度等分为100个单位。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 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 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 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拓展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干湿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
电子体温计
拓展
水银温度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 体温计,由玻璃制成,里 面含有水银柱,价格低廉, 使用也比较方便,一般在 需要测试的部位,比如腋 窝。口腔和肛门,停留5分 钟左右,可以取出读数。
拓展
各种各样的测温仪器
拓展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 温度的知识。
实验注意点
•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 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 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探究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我的预测是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 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 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
探究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 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
编辑课件
5
读出下列各温度计的值
20
20
10
10
0
0
甲
20
20
10
10
0
0
乙
甲图是 13 ℃ 乙;图是 19 ℃ ;
编辑课件
6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 中,降温速度是( )。
猜猜 一 A:均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编辑课件
7
注意事项: ①:在测量时小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②:在测量时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水中。 ③:每隔二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并及时记 录在表中。 ④: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热水 烫伤。.
编辑课件
8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 我 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的 逐渐下降 结 先快后慢
论
编辑课件
9
水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 律?
编辑课件
10
解释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 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 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 当热水与周围环境的温 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 度就减慢了。
编辑课件
11
测我 的 猜
两个小时 后,这杯水的 温度将变成:
编辑课件
12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编辑课件
1
温 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编辑课件
2
科学知识
温度计可以准确 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编辑课件
3
刻度
液柱
编辑课件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段的 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 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 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的 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1《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我分别用了三个小活动:学生讨论、学生演示、学生操作来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测量热水温度。
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请学生上台演示水温的测量时,不管学生做的对还是错,不能一上来就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错误之处,首先要做的是表扬肯定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二、在“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这个实验中,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欠缺,实验要求或许是老师讲的不到位,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有些小组热水的温度不下降反而还上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秩序。
三、上课过程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语有事过于生硬。
成功之处在于: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师只在一旁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在讲解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配有相应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整个课堂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规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试验计划—实验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释交流《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2冷和热是学生最为熟知的内容,每天从喝水中就能感受冷和热,太热的水会使我们感觉很烫,所以我们会和温水。
夏天和冬天,很容易分明冷和热。
至于温度,我们只是用身体的某个器官、感官去感受冬天和夏天的温度,要想具体测量今天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去测量。
书中设计的实验:冷、热、温三杯水,学生用手指先感受冷水与温水,最后去试一试热水的温度,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要想准确的知道谁的温度,需要借助温度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使用温度计时只忙于介绍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没有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实践,而是把实验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的的进入实验中去,而是成了书本和课堂的工具。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与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练习一、填空题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用()来测量温度。
2、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与液柱上表面保持水平。
3、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4、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用眼晴可以看出一杯水的冷热。
()2、同一个人的左右两只手,包住同一只装有水的杯子外壁,感觉到杯壁冷热程度相同。
()3、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手摸摸就可以了。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都可以用体温计来测量。
()5、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A.俯视B.平视C.仰视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27℃B.33℃C.25℃3、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 ) A.均匀变化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4、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5、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
这一现象表明( )A.物体的令热程度叫温度B.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C.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6、判断水的冷热程度,以下方法更为准确的是( )A.用手触水杯外壁B.看杯口“白气"的多少C.用温度计测量四、连线题科学老师在整理实验室的时候找到了一些仪器,你能帮老师认出它们的名称及作用吗?请试着连连看。
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测量温度支撑均匀受热装水加热五、综合题1、小明在课后继续研究了温度与水的状态的关系,他准备了三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自来水,还有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碎冰块,然后将这三个杯子相隔一定的距离放置在桌面上。
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 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可以 Biblioteka 确地测出物体 的温度。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轻拿轻放 2、液泡完全浸没在 液体中,不能碰容 器的底和侧壁。
3、液柱不再上升或 下降时才认读,读 数时温度计不要拿 出来,视线与液柱 顶端保持水平。
热水的降温规律:
先快后慢
填空:
物体的冷热程 度叫 温度 。
选择 : 1、一杯热水的降温 规律是( B )。 A、均匀下降 B、由快到慢 C、先慢后快
判断 :
1、用温度计测量杯 中水的温度,温度计 的下端不能碰到杯底 或杯壁,以免测量不 准确。(√ )
2、我们通常使 用的温度计的单 位是摄氏度,用 符号C来表示。 ( ×)
2.1冷热与温度
1.冷热与温度
1、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答: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 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 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 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注不再上升或 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 温度计液注的顶端保持水平。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 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 低的,下降的规律都是先快后慢。
3、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 变化? 答: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不下降了。
4、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热水刚倒入杯中,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 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 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慢了。
1.热水变凉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3.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 4.水银温度计一般由水银、外壳和刻度三部分构成。 5.空气、水、人体、大地等的冷热程度,统称为温 度。 6.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需完全浸泡 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7.正确认读温度计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 保持水平。
冷热与温度
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4)、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5)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热的传递(1)、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3)、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4)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4.吸热和散热1、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且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浅色吸热差,深色吸热好。
2、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白色吸热差,宽大形成气体对流。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水是大自然的化身?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多姿多彩化身。
2、蒸发: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状水蒸气。
3、凝结: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
4、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温度、蒸发面积、空气流动。
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声。
2.物体来回传递运动叫振动。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4.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终止声音、振动也会停止。
2.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3.四大公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
4.紧、短、细的弦发出声音较高。
5.长、粗、松的弦发出声音较低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土地)和(坛子)传人耳朵的。
2.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送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的信号报告给大脑。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温度的定义,认识摄氏度和华氏度。
1.2 教学内容:解释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第二章:感觉冷热2.1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冷热,了解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
2.2 教学内容:讨论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介绍舒适温度范围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对冷热的感知。
第三章:冷热与物体的变化3.1 学习目标:观察和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如融化、凝固和沸腾。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融化、凝固和沸腾现象,解释冷热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凝固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章:热量的传递4.1 学习目标:学习热量的传递方式,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4.2 教学内容:解释热量的传递方式,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例子。
4.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量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传递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温度计的使用5.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读取和记录温度。
5.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六章: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温度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如室内、室外、极地等。
6.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特点,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温度与季节7.1 学习目标:了解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特点。
7.2 教学内容: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冷热与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
2. 能够根据温度判断物体的冷热。
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及材料:水、冰块、温度计2. 多媒体课件:包括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原理讲解等内容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老师出示一个冷开水和一个热开水,请学生用手触摸冷开水和热开水,询问学生冷开水和热开水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Step 2 温度的概念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图片,简要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2. 老师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冷热程度是相对的,而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量化温度。
Step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实物,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观察温度计刻度并回答相应的温度。
3. 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独立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Step 4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1.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示,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3. 老师解释温度的常用测量单位是摄氏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符合温度刻度的不同温度。
4. 学生尝试将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排序并写出相应的温度。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老师发放一些有关温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书写答案。
2.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老师适时进行纠正和解释。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和实例,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Step 1:1. 学生能准确描述冷开水和热开水的不同。
金坛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金坛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冷热与温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冷热与温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认识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了解热传递的原理,以及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温度这一概念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温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了解热传递的原理,以及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了解热传递的原理。
2.教学难点: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冰淇淋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如热水融化冰块、热水沸腾等,观察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热传递的原理。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5.拓展:布置课后实验和观察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温度、冷热与物体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冷热与温度科学教案反思
冷热与温度科学教案反思冷、热和温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非常重要。
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1.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这方面,我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能够正确解释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冷、热和温度。
我首先简短地介绍了这些概念的定义和区别,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冷热对温度的影响。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非常有效。
3.教学方法:我采用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更直观地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
4.教学资源:我提前准备了实验用具和材料,包括温度计、冰块等。
这些资源在实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感受温度的变化,并从而深入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
5.教学评价:我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观察结果,并且能够向其他同学解释这些现象。
然而,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需要我及时纠正和辅导。
6.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温度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
虽然他们能够正确解释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但在实践操作中,他们往往容易忽略温度的变化。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温度的变化。
7.教学改进: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可以增加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实验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
同时,我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4.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5.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分组进行体验
小组交流体会
2
核
心
过
程
活动一:
形成温度概念
1.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全班交流
10
活动二:
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1、冷热与温度教时1 Nhomakorabea日期
9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
认真倾听
独立作曲线图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2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3.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3
活动三: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6.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7.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5
导入:建立温度的概念
1.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2.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1.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18
活动四: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并开展研究
1.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