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三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观念,但对于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对于本题的学习,他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公民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
2.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增强公民意识。
3.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概念和含义。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情境。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公民意味着什么》。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公民?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什么是公民?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民的概念。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公民的含义和权利义务的重要性。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课男生女生对对碰》优质教学设计六年级心理健康课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课男生女生对对碰》优质教学设计六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以及如何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
2. 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材料。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开放式问题引起学生对男生和女生心理差异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男生和女生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男生和女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之处?Step 2:讲解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差异(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例如:男生通常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女生更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男生喜欢竞争和冒险,女生更偏好合作和稳定等等。
教师可以结合真实案例或故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差异,并列举出不同差异的例子。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例如:你们觉得男生和女生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什么不同的方式?你们认为男生和女生在人际交往中有什么不同的需求?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表意见,并互相交流、互相倾听。
Step 4:对对碰游戏(15分钟)让学生进行男生和女生的对对碰游戏。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由2个男生和2个女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问题卡片,上面列出了一些关于男生和女生心理差异的问题。
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发言方式和语气,需要与对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其他组员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以便能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或观点。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差异?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反思和建议。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调查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调查一些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并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海报,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成为公民的意义和责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公民的定义,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于公民的定义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公民行为和责任,但对于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和责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定义和权利义务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2.准备讨论题目,用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公民?”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概念。
然后简要介绍公民的定义,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生活案例,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属于公民的义务。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履行公民的义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所传达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4.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难点1. 写作技巧的掌握。
2. 在阅读理解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问题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波斯市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波斯市场》是一首富有波斯风情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波斯音乐的特点,以及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氛围。
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旋律优美,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在对波斯音乐的了解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波斯音乐的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波斯市场》,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进对音乐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波斯音乐特点的理解和表现。
2.歌曲中节奏变化多端,学生需要准确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波斯市场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波斯市场》的乐谱、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手鼓等。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为学生介绍波斯市场的热闹场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波斯市场》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波斯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波斯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波斯音乐。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波斯音乐的特点和歌曲《波斯市场》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波斯市场》,并尝试分析其他波斯音乐作品。
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客:诗人自指。
旷:空旷。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XXX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2、进修《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XXX:XXX(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XXX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XXX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六年级上册安全教育备课设计第三课
4.说一说:(1)课本第9 页的漫西是什么含义?
(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
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四、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
安全教育学习活动过程设计第3课
班级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3.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育
人
活
动
设
计
一、课前调查结果
1.展示与讨论(机动)或调查学生家庭中爸爸(爷爷外公)抽烟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人的态度等。
2.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 P8-9。
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五、模仿表演
1.阅读 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六) 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木偶兵进行曲》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具有明显的进行曲风格,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培养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在学习《木偶兵进行曲》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various musical instruments 和简单的音乐节奏,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进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木偶兵进行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木偶兵进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对乐曲的情感理解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示范教学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拓宽音乐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乐曲分析、旋律、节奏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示范和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方便学生聆听和演唱。
4.练习册:为学生准备《木偶兵进行曲》的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木偶兵进行曲》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乐曲标题。
简要介绍进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奏《木偶兵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旋律变化,分析并进行曲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古诗词三首》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拼读和书写;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内容
- 课文:《好书如同挚友》;
- 知识点:生字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教材插图:课文相关插图。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对书籍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第二步:课文阅读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尝试独立理解内容;
3.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并找出重点内容。
第三步:词语研究
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正确发音;
3. 引导学生使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步:合作讨论
1.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
第五步:课文再读
1.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确保准确发音和流利表达;
2. 教师纠正发音错误并提供指导。
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2. 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3课《古诗三⾸》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3 古诗三⾸【教学⽬标】1.知识与能⼒(1)指导学⽣朗读并背诵这三⾸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法(1)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2)理解“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乡之情。
3.情感与价值在品读第⼀⾸古诗的同时,体会⼥主⼈公因爱情受阻⽽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下关于这三位诗⼈的资料——他们⽣活时代的情况,以及写传统习俗的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导⼊新课寒⾷节是古代的⼀个传统节⽇,在清明节前1~2天,古⼈从这⼀天起,三天不⽣⽕做饭,所以叫寒⾷。
我们⼀起来看看当年寒⾷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整体感知1.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集》。
寒⾷节是我国古代的⼀个传统节⽇,⼀般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
古⼈很重视这个节⽇,按风俗家家禁⽕,只吃现成⾷物,故名寒⾷。
2.读诗句,明诗意。
师:⾃由读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诗⼈⽴⾜⾼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语,⾼度凝练⽽华美。
“春”是⾃然节候,城是⼈间都⾢,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限美好的景观。
“⽆处不飞花”是诗⼈抓住的典型画⾯。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般性的概括,⽽说“⽆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加强了肯定的语⽓,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不说“⽆处不开花”,⽽说“⽆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感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机外,还说明了诗⼈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
牵牛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听读、朗读邀请学生诵读该诗;
5.感知《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及背景;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及意思;
3.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在诵读时能够传达出古诗中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
1. 古诗《迢迢牵牛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
1.介绍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 理解诗歌
1.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成语。
2.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朗诵古诗
1.学生跟读古诗。
2.分组朗诵古诗,比赛哪组表现更好。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写一篇感悟古诗的作文;
3.制作一份关于古诗的漫画或绘画。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的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魔法师的弟子》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又称交响谐谑曲,演奏时间约12分钟。
全曲分为序曲、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序曲和结尾速度较慢,9/8拍。
中间以主题曲贯穿的谐谑曲为乐曲的主体部分速度较快3/8拍。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魔法师的弟子》。
了解交响诗与交响谐谑曲的音乐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听辨出乐曲中的主题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并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其在乐曲情绪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听辨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情绪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中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乐曲完整聆听师:“我今天请大家“听”一个带有魔法色彩的童话故事,但不是我来讲,而是一部交响乐——《魔法师的弟子》(板书“交响诗”三个字)。
“请大家结合图片文字安静地听。
同时,把你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不同情绪以及你知道的乐器名称,简单的记录下来。
”1.(ppt图2完整纯音频聆听,教师完成后面教学环节中板书的准备工作并巡视观察学生的表情及表现。
听完后评价学生能耐心聆听、安静聆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让学生感受故事也是可以用音乐来讲的。
)2.请学生对所体验到的情绪进行板书。
(为后面分析乐曲作铺垫)二、作品及作者简介、音乐知识(ppt图3:作者介绍及作品介绍)1.作品简介“师:这首《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交响诗也叫交响童话,因其风趣幽默诙谐所以又称交响谐谑曲。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 远去的路》人教 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美术第三次课,本节课的主题为“远去的路”,该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的类型和方式来表现景物的三维空间和远近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技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线条的类型和方式,如实用线、描述线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线条来描绘事物的三维空间和远近感。
2.理解远近的概念,并掌握表现远近的线条手法。
3.了解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创意思考。
技能目标1.通过收集素材、把握线条、绘制出物体形态,以及体验造型创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技巧和表现水平。
2.使学生在创作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创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和审美感受,形成自己的艺术视角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线条类型和方式,以及如何使用线条表现事物的三维空间和远近感。
2.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难点1.掌握表现远近的线条手法。
2.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讲授课堂教学。
2.教师主导式教学。
3.学生自主创作。
4.课堂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的内容,并回顾线条的类型和方式。
2.学生自己找一件物品,冷静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我对这个物品产生的想象和感觉是什么?”3.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出学生们回答的关键词,例如,颜色,形状,物质等。
第二步:讲授1.以绘画作品为例,介绍绘画中表现三维空间远近的技能和手法。
2.教师介绍如何使用不同的线条类型和方向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远近感。
3.介绍如何使用暗淡的色彩来表现远方事物的虚弱和模糊。
4.谈论如何在画面中突出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示范1.教师示范绘画,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类型和方式来表现事物的远近感,以及如何通过暗淡的色彩表现事物的远近和虚弱。
新苏科版六年级劳动上册第3课《彩色小圆子》教学设计
新苏科版六年级劳动上册第3课《彩色小圆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彩色小圆子》是小学六年级劳动课程中的一课,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彩色小圆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制作彩色小圆子的原材料、工具、制作步骤等,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对制作小食品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精细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少有机会接触和制作彩色小圆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制作彩色小圆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彩色小圆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彩色小圆子的制作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精细的操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和方法。
2.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加深对制作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彩色小圆子》相关内容。
2.工具和材料:制作彩色小圆子所需的食材、工具等。
3.教室环境:布置一个宽敞、整洁的操作空间,确保学生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彩色小圆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彩色小圆子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彩色小圆子的食材、工具和制作步骤,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彩色小圆子的制作。
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4.案例分析:
5.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协作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我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
例题1:
【题目】请简述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时“人大代表为人民”。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明白他们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大代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把握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权力来源和责任等,理解人大代表如何为人民服务。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提出意见和建议等能力,提高其政治参与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大代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和责任。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协作能力。
-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家和政府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课堂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程度、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协作能力。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木偶兵进行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提问问题,使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进行曲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析《木偶兵进行曲》三个乐段,走进作曲家莱昂.耶塞尔的梦境,体会玩具兵梦里嬉戏的快乐场景。
学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韵味。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木偶兵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回忆起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一天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
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学生用具: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现在听老师弹琴,来哼唱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
生:听后与老师交流
生:哼唱旋律
1、听伴奏读歌词
2、在听范唱生小声哼唱3、是弹琴生唱歌曲
4、生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表演唱
树立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演唱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高涨,歌曲也学得很扎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
2、英特网上在线聆听歌曲。
3、钢琴、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第二课时
学习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第三课时
聆听管弦乐《波斯市场》
第四课时
学习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学
情
分
析
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即兴表演相应动作,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学
分析
教学
重点
1.通过创编及一系列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第三课美丽童话
授课时数
4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1.《木偶兵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名作,选自《儿童曲集》。乐曲中 的节奏型多次重复,表现了一群木偶兵神气操练的情景。
2.《月亮姐姐快下来》这是一首旋律轻柔、语言平实的童谣式创作歌曲。歌曲用少年儿童的语言歌颂了幸福的童年生活,其中“月亮姐姐,脸蛋圆,吃了晚饭,露出面……”的情景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歌唱时不仅勾起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还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从中感悟生活、享受快乐、增强了对幸福的珍惜。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创编及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神气又可爱的木偶兵的音乐形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学习二部轮唱合唱形式,在歌唱学习中尝试两个声部间的协调与控制,体会用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跟老师学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魔法师的弟子》为交响诗。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的两个动机:都描写了魔法师的弟子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4、《波斯市场》管弦乐,它描绘的是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集市的所见所闻。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按《士兵进行曲》的音乐节拍敏捷地做出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
教学
难点
难点
2.按音乐的节拍敏捷地做出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
解决
办法
教师给予指点,慢速学习每种动作。
教学策略
1、跟老师学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二部轮唱合唱形式,在歌唱学习中尝试两个声部间的协调与控制,体会用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学资源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复习巩固上课歌曲。
二、导入新课
师讲述《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情节:
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
在《木偶兵进行曲》中走出教室。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复习巩固上课歌曲。
二、聆听乐曲《波斯市场》
(一)音乐欣赏:
播放乐曲「波斯市场」
(二)认识音乐家:
介绍(A.W.Ketelby,1875-1959)生平与作品。
让学生很好的发声练习,调动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师:歌曲按体裁形式可以分为:歌颂体、叙事体、进行曲体、诙谐体、劳动歌曲体、表演唱体、歌舞体等7种形式。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几种风格的歌曲。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来和老师一起来欣赏的是一首非常好听可爱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玩具兵进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它是由德国作曲家莱昂耶赛尔创作的管弦乐曲,那你们谁来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征。
生:了解《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情节:
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为欣赏乐曲作铺垫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
1、指导学生初听乐曲,设问;魔法师神气地命令扫帚拎水的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师再次播放乐曲,指导学生复听旋律。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故事的发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四、课堂小结
《魔法师的弟子》,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翌年5月1日在巴黎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
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师简介交响诗:
4、介绍曲作者:
5、再次播放乐曲,问;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每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1、生仔细聆听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析乐曲中的角色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象、心态有什么关系。
在欣赏的过程中简介乐曲的体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生:听听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边听边用手中的笔,随着音乐轻轻敲击。。
生:进行曲歌曲体裁,具有队列行进的步伐性形象特征,一般为2/4或4/4拍,节拍强弱分明,节奏稳重。
初步感受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说话,训练节拍感。
三、学习歌曲
新歌学唱:
师:好了,我们对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活泼可爱的歌曲吧,但是他被填上歌词以后换了一个名字叫做《木偶兵进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