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派作文句法基础(朱受钦)

合集下载

第2讲 语言表达之引经据典-初中作文高分技巧点拨

第2讲 语言表达之引经据典-初中作文高分技巧点拨
你是辛弃疾,在你的诗词中,我读到了忠贞爱国之趣。
岁月失语,无数名人志士泼墨成诗,挥斥方道,无一不彰显出 恢宏气魄和文字世界的无上荣光,我沉醉其中,感叹诗词之趣味 无穷尽也。
②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 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贰 章
技法总结
①概念定义 ②技法要点
引经 据典
这些“经”和“典”,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 以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为“立意”提供了内涵,增 强文章的文采与厚重感。
在我记忆深处的旋律,不仅仅是你的诗句,还有你的处世态度,更重的 是你只是你一代文豪,苏轼。那些诗句,散发着幽香,是我心底久久不散 去的旋律。
《沉醉在诗词之趣中》
“松林细语风吹去,明日寻来尽是诗”,我沉醉在古人构造的一 个个诗词世界中,销祥在文字创造的楚想博生之境,不愿归去。
初寻时,你一身布衣,躬耕于南山下。天还未亮,你披着烹微晨光, 高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是多么偏爱 菊啊!在东篱之下采菊,拾头便望见绵远山色,林中鸟倦飞而知还,天空 云无心以出岫。说来奇怪,你一身傲骨,毅然辞官归家甘受终日贫苦,引 壶觞以自酌,常著文章以自娱。我豁然明白,你追求的并非是世俗官场, 而是“山气日夕佳”的宁静与“乐琴书以消忧”的自在独风”原诗句写出了风雨的温度。虽然 有风有雨,但是并不是凉意沁人,而是带有一种温暖的 点 味道。对风的姿态也没有直写,而是借用杨柳枝的轻轻 评 摇摆,展现出春风的婀娜多姿。
朱自清借此描写春风,恰到好处。诗句意境与作者 温柔敦厚的行文风貌巧妙地融为一体。
示范②《邓稼先》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不但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工作 环境的恶劣、艰苦,突出了他为国家强盛不辞劳苦的品质,而且含蓄地将研制“两 弹”比喻为一场艰苦的战役,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从而表现 了邓稼先的执着、坚定。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本段文字使用了
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

,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参考答案:对偶、反问、反复、呼告 悲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请赏析该段的描写艺术。 答:
参考答案:该段描写紧紧扣住景物特点,由静到动,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 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荷香之美。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 一座赫赫雄关。 ②城楼轩昂,垛堞绵延。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 粗糙黝黑、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③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 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悲。山路遥遥, 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 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磷磷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 春闺梦中人。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解析] 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赏析其作用。逐 句分析可以发现,“洗尽铅华”“游走”“狂舞”使用了拟人手法;“或如晴空霹雳,或 如灯下细语”使用了比喻手法,同时使用了通感,将视觉转化成听觉;“书不完、 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使用了排比手法。作用则要结合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和 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作文五句法高中模板范文

作文五句法高中模板范文

作文五句法高中模板范文
作文五句法是一种常用于高中作文写作的模板,它由开头、承转折、分述、分析、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模板来构思文章的结构,使作文更加有条理、清晰明了。

首先,开头部分应该简洁明了地提出文章的主题,引出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接着,承转折部分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相关的数据,引起读者的兴趣,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然后,在分述部分,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列举一些例子或者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接下来,在分析部分,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使文章更加有深度。

最后,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对文章进行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建议或者展望,使文章更加完整。

总的来说,作文五句法高中模板是一种很实用的写作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构
思文章的结构,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清晰明了。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模板来组织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严谨、有逻辑性。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模板,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出色。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汉语基础》考研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汉语基础》考研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汉语基础考》研真题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60分)1.填空题(25分)①在语音的物理属性中,____________决定汉语的声调,____________决定英语的轻重音。

②声母可以描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擦音。

③“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____________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④轻声具有区别词义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⑤根据补语的语义类型可以把补语分为结果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时地补语(介词短语补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⑥短语的层次分析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定性。

所谓定性,就是给每次分析出来的单位定成分名称,定名的根据就是两个单位之间的____________关系。

⑦“于是”是表示____________的关联词语。

⑧"大好时光,年轻人千万别荒废。

"这句话主语的语义类型是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或标示词语的性质。

⑩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辅助性____________。

⑪汉字的标准化,是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词汇的色彩义附着在概念义之上,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____________的总和。

2.判断题(15分)①文字起源于图画。

②文字改革就是简化汉字。

③一般来说,词性或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词不能形成同义词。

④“生”“死”属于极性反义义场。

⑤义素就是词的语义成分或者语义特征。

⑥地名中“二道沟”的汉语拼音是“rdào Gou”,街巷名称“二马路”的汉语拼音“2Mǎlù”。

谈谈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复习

谈谈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复习

谈谈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复习广州市第80中学朱佩琳《高考考纲》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高考语文“着重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以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直接地评价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对近三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选择题)的分析,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第1小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近三年高考都要求辨析题目所给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且加点字中没有生僻字,都是常见而又易误读字,题目也没有给出加点字的读音作参考。

2006年广东高考题考查的重点是形异音近(同)字,形近音异字,多音字的读音辨析,2007年广东高考题考查的重点是声旁相同,读音完全不同的形声字的读音辨析,2008广东高考题年考查的重点是形异音近字、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辨析。

可见,高考命题的形式和思路不变。

与前两年相比,08年的字音题有两处变化:一是要辨析读音的字数目增多,每项六个,四项共二十四个;二是考查的热点突出,选项每项都分为三组,分别辨析形异音近字、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而且辨析形异音近字与方言字中易误读的字结合起来考查,如粤方言区易读错声母的“润”和“蕴”,“畔”和“扮”。

这些变化提醒我们在复习时要瞄准命题的热点,重点巩固形异音近字、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识记,点拨复习方法,如记多音字可据义定音,记形声字防声旁误读,形似字合并归类记忆,方言误读字注意矫正,并落实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单调的记忆引发厌烦情绪,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效率:①老师推荐资料,学生集中记忆,学生从资料、测试题中筛选出易读错的字,关注社会上读错率高的字音,建立易读错字的档案,常翻常看,反复筛选,个个击破。

②分散记忆,每天朗读、记忆10组易误读的字,读准字音。

③检测激励,举行百题字音测试竞赛活动,学生自己出题测评,两周一次阶段性抽查,并适时地给予学生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词组本位 朱德熙

词组本位 朱德熙

四、评价
优点
具有科学性与简明性。 第一,以词组为基点描写句法,词 组的结构和功能讲清楚了,句子的 结构基本上也就清楚了。 第二,词组的结构与功能不变。 第三,分析句子的结构的时候,层 次关系和结构关系都明确且清楚。
不足
不是所有的词组都能独立成句;不是 所有的句子都可以还原为词组,光描 写词组的结构还不能穷尽全部句子, 有的句子只能从句子的平面上去描写。 如易位句,“他走了,就”。
②“去北极探险吧!” “去北极探险很有趣。” 具体的句子或句子的组成部分
二、“词组本位”的基本内容
(3)没有句子成分的地位 输由入于模所板有标题的句子都被看成是由抽象的词组形成,因此所谓句子成分实际上只 不过是词组的成分。这个体系中,没有句子成分的概念。
“开飞机很容易”这个句子包含三个词组:(1)述宾词组“开飞机”,(2)偏 正词组“很容易”,(3)主谓词组“开飞机很容易”。
“词组本位”语法观
目录
CONTENT
01 对“句本位”的否定 02 “词组本位”的基本内容 03 “词组本位”体系的构建 04 评价
一、对“句本位”的否定
“句本位”基本观点(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把一切句法分析都附丽在句子的模型上进行。 具输体入地模说板标,题就是把各种句法成分都纳入到“主语—为基本的词组形式就是“主谓词 组” ,在主谓词组的层面上 ,可以解释各种主谓 句。
句子的其它各个部分也都可以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词组得到解释。
• 合成词:词组的结构规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合成词的内部结构 。后 人在此基础上曾经有过 不少研究 ,在合成词的平面上对各种合成词的内部结构作出了类似词组结构的解释。
THANKS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论文部分一、词类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TOP二、名词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TOP三、动词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TOP四、形容词、区别词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TOP五、副词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TOP六、数词、量词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TOP七、虚词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TOP八、词语的重叠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TOP九、短语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TOP十、句法成分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1984年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TOP十一、句法分析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TOP十二、句型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TOP十三、句类: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TOP十四、复句: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TOP十五、句群: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著作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综应大作文万能开头

综应大作文万能开头

综应大作文万能开头
段落一:
清晨啊,世界就像刚睡醒的孩子,静悄悄的。

阳光偷偷溜进来,就像一首好听的歌,让人心里暖暖的。

咱们就在这大舞台上,既是
观众也是演员,一起演绎这出精彩大戏。

段落二:
时间呐,它走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好久。

历史就像个老人家,肚子里装着好多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个镜子,照见咱们以前啥样,也告诉咱们以后该咋走。

段落三:
现在科技可发达了,到处都是机器和信息。

咱们像被海浪推着走,感觉都要被淹没了。

但话说回来,科技再厉害,咱们也不能忘
了自己的初心,别让它变成个紧箍咒。

段落四:
大自然啊,它就是咱们的妈,给咱们吃的喝的。

咱们在山里水里,都能学到好多东西。

2023春考语文作文提纲

2023春考语文作文提纲

2023春考语文作文提纲I personally feel that the topic of the 2023 spring Chinese essay is thought-provoking and relevant to our daily lives. 我个人觉得2023年春季语文作文的题目很耐人寻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The prompt requires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quiring a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这个提纲要求学生讨论技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需要对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t is evident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ver time.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以明显看出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On one h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making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ore accessible to a wider audience. 一方面,技术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使得传统文化的一些方面更容易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However, this influx of technology also poses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the rapid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innovation may overshadow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然而,这种技术的涌入也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潜在威胁,因为创新带来的快速变化可能会掩盖传统实践的重要性。

朱志清经典常谈 通俗写作小贴士

朱志清经典常谈 通俗写作小贴士

朱志清经典常谈通俗写作小贴士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导言:在日常生活中,写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活动。

朱德熙_句法结构

朱德熙_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朱德熙§0 引言0.1 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第一是把它当作一个复杂的组合来看它的内部构造,第二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它的语法功能。

一般语法著作对于句法结构往往同时用两套不同的办法来分类,用一套办法分出来的结果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等等,用另一套办法分出来的结果是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副词性结构等等。

第一种分类的依据是内部构造,第二种分类的依据是语法功能。

0.2 根据功能给句法结构分类,问题比较简单。

如果说也会碰到困难的话,这种困难跟我们划分词类时所碰到的困难性质是一样的。

根据构造给句法结构分类,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所谓“构造”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层次、词序、功能等等)共同规定的。

根据不同的因素给句法结构分出来的类有宽窄的不同。

当我们说“买票”跟“住房子”是同类的结构时,这个“类”是比较狭窄的,当我们说“白马”和“好好说”是同类的结构时,所指的类就要宽泛得多。

本文的目的在于给这些宽窄程度不同的结构类型作形式上的分析,即指出决定这种种不同的结构类型的形式上的因素是什么。

0.3 由于汉语的语调,轻重音等方面还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因此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只能暂时把这些跟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撇开不谈。

从这方面说,本文对于句法结构的讨论是片面的。

但是我们相信这个缺陷对于确定句法结构类型的原则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本文的分析能够成立的话,那末当我们把语调,轻重音等等因素考虑进去的时候,只会使我们描绘的蓝图更加细致,不会根本改变这个蓝图的轮廓。

§1 语法构造的层次性1.1 “猫捉耗子”和“猫吃耗子”不是同一个句子,因为包含的词不一样。

“猫捉耗子”和“耗子捉猫”包含的词是一样的,但也不是同一个句子,因为词的排列顺序不同。

由相同的词按照相同的顺序造成的句子也不一定都是同一个句子,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有两个意思,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语法构造:咬死了/猎人的狗…………………………………………(A)咬死了猎人的/狗…………………………………………(B)(A)和(B)的“形式”完全一样(包括的词完全相同,词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可是二者的层次构造不同。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朱会鑫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话题作文,一般都是先提供阅读材料,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大多是文辞优美,富含哲理的语段,也有的是诙谐、幽默、发人深省的图画。

材料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道德等等。

话题作文,较之传统的命题、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更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任意选材,不受体裁限制地任由自己文思泉涌、文采飞扬。

但在写作中,有时越是在什么都可以写的情况下,越是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而且会有无从下笔的苦恼。

因此,要想写好话题作文,应念好“读”、“选”、“定”、“引”、“新”五字诀。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朱会鑫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裴圩中学,2237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话题作文:浅谈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J], 周文斌
2.浅谈话题作文精彩开头的几种技法 [J], 张平阳
3.话题作文写作技法(上) [J], #
4.话题作文写作技法(下) [J], #
5.激发写作兴趣,放飞写作翅膀--中考话题作文浅谈 [J], 柴松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屯昌高考作文真题答案解析

屯昌高考作文真题答案解析

屯昌高考作文真题答案解析【主题】屯昌高考作文真题是每年高中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而对于考生们来说,了解真题及其答案解析无疑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屯昌高考作文真题进行解析,并分析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与套路。

【导入段】高考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核,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考生们通过作文能够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掌握真题的内容和解答方法是备战高考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屯昌高考作文真题进行逐题解析。

【正文】1. 解析题目意思屯昌高考作文真题通常会给出一个主题,并要求考生就该主题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写作方向。

比如,如果题目是关于环保的话题,我们需要明白环保的含义,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评述。

2. 分析材料屯昌高考作文真题通常会提供一些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供考生参考。

对于这些材料,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进行分析和解读。

特别是一些统计数据,考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得出自己的观点。

3. 寻找自己的立场在考试开始写作前,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

有时候,屯昌高考作文真题会给出明确的立场要求,考生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写作。

但有时候,题目也会要求考生自选立场,这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明确自己的立场。

4. 开头通常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开头应该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可以利用一些独特的事例、引语或者问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还需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并对题目进行扩展和铺垫。

5. 内容的展开在展开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逻辑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通过论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加上恰当的实例或者现象,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专家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来增强自己的权威性。

6. 对立面的分析与驳斥在屯昌高考作文真题中,有时候会出现对立面的观点。

我们需要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驳斥它们的不合理之处。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对照,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10节拟写文学(新闻)点评、前言、微新闻、串台词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第10节拟写文学(新闻)点评、前言、微新闻、串台词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第10节拟写文学(新闻)点评、前言、微新闻、串台词等随着考试大纲的取消,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下,要求考题必须更多地体现应用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文体因其情境性、应用性,备受拟题专家青睐,所以拟写应用文应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题型一文学(新闻)点评文学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考生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闻点评一般关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点评要求用简短的语言揭示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文学(新闻)点评“4要求”1.读懂文学作品或新闻,理清脉络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了解:①写了什么内容;②用了什么手法;③语言上有什么特点;④抒发了什么情感或阐发了什么道理。

新闻需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是什么;③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结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2.选好角度,点评到位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提取观点。

文学作品一般可以概括为:用了……手法(语言、结构),表达了……;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着何种问题),针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等。

考生应该注意点评不必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评。

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3.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首先,针对新闻报道中的事件,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然后,旗帜鲜明地把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达出来。

这样,点评的导向也会十分明确,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诫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不可凭空漫谈。

4.讲究艺术,言简意赅看准问题后,考生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

这样,考生的点评才能做到新颖独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才能使人耳目一新,角度的选择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例: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人句
• 要想把拟人句写好首先得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找到这些事物可以拟人的特点; • 其次要会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让这些 事物会像人一样能说会道,能想会做,会唱会跳 …… • 在拟人的时候也要兼顾物本身的特点。 • 把动物和植物和一些没有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让它 们“活”过来,比如尺子会睡觉,可乐气得冒泡泡 ,风扇忙得晕头又转向……有个性的事物会使句子 更特别。 • 在写拟人句的时候不要忘记“请客”,“客人”可 以让你的句子变得更美。
新派作文——句法
句法基础及上课要点
元素句
• 二元句 • 由人物和事情这两个元素组成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 二元句”。 • 二元句包括两个类型:谁+干什么、谁+怎么样 • 人物包括了“人”和“物”。“物”则包括动物、植物 和静物。

在二元句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对“人物”进行发散,以 扩大学生的视野,在选择写作的“人物”时有更多的选择 。 • 二元句的练习以口头练习为主。
人听句
• 要写好人听句,就要能够发挥联想和想象 ,把听到的声音转换为更具体可感的事物 。
• 在人听句中,要熟悉和掌握足够的拟声词 ,运用在句子中能使人听句更生动。 • 可以进行声音模拟比赛。
人想句
• 人想句要求写出人物的想法,想法不能过 于简单,针对一种情况,最好有三个以上 的想法。
• 人想句的基本格式:产生想法的事实+具体 的想法或感受(三个以上的想法) • 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 想法。
寻找有对比关系的词语 • 详略 尊卑 快慢 新旧 好 歹 荣辱 吉凶 贫富 早 晚 动静 恩仇 优劣 经 纬 干湿 褒贬 进退 来 往 死活 存取 前后 左 右 成败 开关 冷暖 安 危 黑白 出入 虚实
排比句
• 排比句的分句之间的间隔符号通常是逗号或者分号。 • 在写排比句时可以适当运用“请客”的知识。
夸张
• 夸张有三种类型: • 扩大夸张:她的哭声都快把天花板给震掉 了。 • 缩小夸张:他快瘦成一个火柴人了。 • 超前夸张:看着这绿油油的禾苗,我已经 闻到了稻谷的香味。
古诗中的夸张
• • • •
• • • •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疼痛与麻木使我像电 击中了似的, 左手从肩 到手指间都抽筋, 右手 乏力, 全身像小虫在撕 咬,使我全身冒冷汗。
修辞句
• 常见的比喻句的基本结构是:本体+比喻词+喻体。
• 本体就是原来的那样事物,喻体就是与本体比较相 似的另一样事物。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越多,比喻 才越生动。 • 比喻句中的比喻词除了“像”、“好像”还有“仿 佛”、“宛如”、“犹如”、“如同”等等。 • 适当地给句子“请客”,可以使比喻句更生动。
关于人物的发散

物 人物

动 植
三元句
• 三元句的基本构成:
• 时间+人物+事情 人物+地点+事情
• 在三元句的学习中,可以对地点和时间进 行发散 • 三元句的学习,除了做说话练习,也可以 进行在规定时间内的写三元句比赛。
对地点进行发散
教室 里 商场里
常见的
脸蛋 上
地点
笔尖 容易被 忽视的
可以对时间进行发散
完蛋了!我掉到了湖 面上,怎么办?怎么 办?我该怎么逃出 去?
哟嚯!伙伴们,我终 于告别妈妈, 可以到 处去旅游了!
天呀! 湖里的鱼会不 会把我吃掉?妈妈, 快来救救我吧!
胆小
爱冒 险
哇!好棒哦!不知道 湖里有没有什么好玩 的东西?我要不要潜 到水里看一看呢?
树叶
淘气 哈哈,石头边上有一 条小鱼一动也不动 的,我可以去挠它的 痒痒了。 如果我使劲儿地在 湖面上蹦达, 湖水爷 爷会不会生气呢?
给句子家庭请客
• 给句子家庭请客是使句子具有文采的最简 单的方法,只要孩子们有足够的词语积累 ,很容易可以做到。
• 给句子家庭请客可以从二元句开始,根据 学情调整难度。 • 请客有三个原则:多请客、会请客、请贵 客。
行为句
• 在平时,很多孩子都没有进行观察的习惯 ,在进行观察后也不知道该怎样把观察到 的东西写下来,写下来的东西往往成了流 水账。
人感句
• 人感句的类型:味觉、嗅觉、触觉、其他 感觉。 • 写人感句可以通过下面的四个步骤来完成 : • 观形色 • 摸质感 • 闻香气 • 品滋味
相同的味道、相同的触感、相同的 气味,但是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的感受,因此所形容出来的感觉也 会不一样。
这臭味像无数的 臭鸡蛋散发出来 的味道。
那甜甜的滋味在嘴里 化开,就像春天的暖 阳让人觉得心情愉 悦。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 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 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 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 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 不是比喻句。
引用句
• 在文章中引入古诗词、名言警句、典故、 俗语、歇后语、谚语等,增强语言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有效地证明观点,抒发感情 ,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修辞。
• 在文章中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俗语 、歇后语等,要先弄清楚所要引用的内容 的意思。 • 所引用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文章原有的语言 情境。
人说句
• 人说句的类型有三种: • 自言自语式、对话式、议论纷纷式 • 要写好人说句,所说的话意思要清楚,不 能含混不清;说话的内容要符合说话者的 身份和地位。可以适当加入说话者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 为使说话的形式有所变化,可以变换提示
• • • • • • • • • •
人说句中提示语的位置一般有五种 ①、提示语在前面 :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
年/月 早
季 时间 一天
其他 太阳升 起来的 时候 倾盆大 雨的时 候
四元句
• 四元句的构成: • 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 在之前几轮的练习之后,学生们基本熟悉 了元素句的构成方式,在四元句的练习前 ,可以和学生们做个约定,就是在写四元 句的时候,尽量不使用大家都知道的词语 ,比一比看谁写的句子有新意。
• • • • •
• 二、表示举例 •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 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 有钱。 •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 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 当不了挑山工。 •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 三、表示猜测 •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 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 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 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 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 “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对比句
• 对比句的类型: • (1)不同事物的对比句。就是把不同的 甚至相反相对的事物并举出来,作相互比 较的句子。 • (2)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句。就是 把同一事物不同甚至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 并举出来,作相互比较的句子。 • 在描写人、事、物的时候运用对比的目的 是使语言色彩明艳,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夸张的成语
• 日月如梭 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震 耳欲聋 千钧一发 口若悬河 翻江倒海 • 天翻地覆 怒发冲冠 弹丸之地 闻风丧胆 度 日如年 惊天动地 挥汗如雨 气吞山河 •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摩肩接踵 无孔不入 人 山人海 人声鼎沸 地动山摇 只手遮天 • 山穷水尽 十万火急 浩气长存 万古长青 永 垂不朽 永无休止 死去活来 千里迢迢 • 尘土飞扬 蚍蜉撼树 一落千丈 一手遮天 一 掷千金 刀山火海 大海捞针 一目十行
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②、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 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③、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 ,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④、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⑤、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 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浓郁的花香像化不 开的雾气将我包 围。 花



咸 味觉
那汤实在太咸了, 咸得嘴巴发苦, 仿 佛嘴里喝进了一 大口海水。
嗅觉 辣
空气里弥漫着刺鼻
人感 句
的辣味,像是无数 的小虫子钻进了鼻 子里,痒痒的、麻
摸着那只粗糙的大 手仿佛摸在一块老 树皮上一样。

触觉

又疼 又麻
她的脸非常光滑, 像 剥了壳的鸡蛋一样。
• 行为句的学习可以让孩子能够掌握一些把 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 行为句分为:人动句、人说句、人听句、 人想句、人看句、人感句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