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前,我想背一首诗大家听,请大家思考:这是谁的哪一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背诵,指名答:这是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在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洁的明月,他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那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眼中,秋风又带给他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的《秋思》,点课件播放《秋思》录音。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问:谁来说说秋思是什么意思?(秋天的思念)那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生自由读诗。
3、指名读诗,评读。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讲解字音)4、生再读,学生评价。
师:很好,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大家可以借助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请代表发言。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篇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手段,播放钢琴曲《秋思》,营造秋天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 秋天有哪些特点?”通过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或幻灯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回忆,为学习《秋思》做铺垫。
篇二:课文阅读理解教师将《秋思》课文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可以提问学生:“诗人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通过课文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篇三:课文分析1. 了解诗人杜牧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3. 诗歌意象解读教师逐一解读诗中的意象,如“洛阳城里见秋风”、“青草池塘处处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篇四:诗歌欣赏与赏析教师播放《秋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配合课文中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可以自己感受诗歌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和意义。
篇五:创设情境,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请你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你会怎么写?”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作元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赏析和分享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写作能力。
篇六:诗歌展示与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秋天诗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论。
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篇七: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欣赏和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秋思》教案(精选12篇)
《秋思》教案(精选12篇)《秋思》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案篇一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luograve; yaacute;nɡyuacute; ɡuān huacute; pagrave;n qiān zhagrave;nɡ dēnɡ ()()()()二、多音字组词。
间┌jiagrave;n()重┌choacute;nɡ()└jiān()└zhograve;nɡ()还┌huaacute;n()更┌ɡēnɡ()└haacute;i ()└ɡegrave;nɡ()三、辨字组词。
┌泊()┌洲()└伯()└州()┌何()┌洛()└河()└格()┌勿()┌榆()└匆()└愉()四、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泊船瓜洲....秋思.....五、读下面的诗句,解释加粗词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还:.诗句的意思: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万重:诗句的意思: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诗句的意思:综合应用六、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
七、课外阅读。
望天门①山李白天门中断②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④出,孤帆⑤一片日边⑥来。
[注]①天门:指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夹江对峙,好像是天设的门户。
②中断:指两山从中间断开。
③至此回:指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变,向北流去。
④相对:互相争比。
⑤孤帆:指一只小船。
⑥日边:指太阳偏西。
1.填空。
(1)这首诗用描写山的险峻,用描写山的秀美。
(2)这首诗用描写水的湍急,用描写一叶孤舟。
2.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八、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3篇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3篇篇一: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
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秋思》中描写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有“思乡”、“思亲”题材的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以及上节课学的《泊船瓜洲》等等。
而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一首以“思乡”、“思亲”为题材的古诗----张籍的《秋思》。
见秋风而起乡思,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小诗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一诗,选取生活中一个富有内涵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的表达了客居异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后人称道。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2.板书课题秋思二、作者简介张籍:(约768—约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移居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中唐诗人。
官终国子司业,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著有《张司业集》。
三、新授1.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匆 cōng)平舌音,洛(与“格”字比较),“シ”与水关,洛,古有洛水河,洛阳在古洛水河北岸而得名,九朝古都,有4000多年的历史。
2.示范朗读,并分清停顿。
(注:加点的字读音稍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学生自读一遍,再齐读。
4.学生自学,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引导提示:秋思,秋天里的愁思,秋天,百花凋零,落叶归根的季节,思乡情切,愁绪油然而生。
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准诗中多音字的读音。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初步体会诗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
(生背诵)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回答)师:像这样抒发思乡情感的诗歌我们把它叫作“思乡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它是唐朝诗人张籍写的《秋思》。
(板书:秋思)(生齐读诗题)师:诗题怎么理解?(生交流)师:在秋天里思念家乡,这样的思念应该是悠长的,所以朗读诗题时,可以把秋思这两个字稍微拉长一点,这样就更有味道了,请大家再试一试!(生再次齐读诗题)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一)指导读准多音字师:嗯,有点味道了。
课前已经预习过诗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诗歌)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评价)师指导读准多音字“重”。
师:“重”在这儿的意思是——那么“意万重”就是——(生交流)师:没错,“意万重”就是想说的意思很多,这是虚指。
你看,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句诗。
(生齐读)(二)读出节奏师:读得正确,也读得流利,不过,朗读古诗还要能够读出节奏来。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
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秋思》教学设计精选
《秋思》教学设计精选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秋思》教学设计精选”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思教学设计(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课方案 3 篇篇一: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课方案知识与技术: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说明、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质理解诗句的意思,感觉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同乡人的深切想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借助说明、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质,经过频频朗读,感悟、品尝诗中所描述的境界,领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感觉古诗的优美。
2感觉浓浓的亲情,珍爱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频频朗读古诗,感悟、品尝诗中所描述的境界,领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教课难点:经过有感情地频频朗读,抓住诗中所写的平时生活片断,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课过程:1、在这天高气爽的季节,今日,我们吻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相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
齐读。
3、释题:谈谈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领会到的感情读题。
4、怀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频频朗诵,思虑: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4、互动沟通。
1、默读,思虑: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领会出作者对家同乡人的深切想念?2、互动沟通:3、带着自己的领会,感情朗诵。
4、指名读。
1、回想诗中描述的平时生活片断,频频朗诵。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平时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同乡人的深切。
1、收集其余写“秋季”、“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篇二: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课方案知识与技术: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说明、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质理解诗句的意思,感觉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同乡人的深切想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借助说明、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质,经过频频朗读,感悟、品尝诗中所描述的境界,领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生:《静夜思》,李白。
(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生:明月。
(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生:借景抒情。
初中课文秋思的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初中课文秋思的教学设计范文四篇诗词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每一个诗词曲作品,都是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秋思》的作者张籍是借助给家人写信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无比思念。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秋思的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
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
(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
)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放第2框)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秋思》教学设计泗溪镇凤垟中新小学雷欣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心里肯定都在嘀咕:我都会背了,还让我读。
老师知道,同学们这个学期背书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我就要在全校老师的面前表扬大家,你们做得真棒。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师: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要想把一首古诗读得好听,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让自己也成为诗人。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然后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的又是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
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生:交流张籍资料。
(课件出示)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生:欲作家书意万重。
(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
(课件出示诗句)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生:一次,两次,三次??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十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此时的张籍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请小张籍们用你们的声音表达出来。
(音乐起)师: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啊!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
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
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
(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唐.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
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
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篇二:《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首古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
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秋思》,默写《秋思》。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积累。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古诗,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准备:初读古诗,搜集诸如作者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秋思》,它抒发的也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从歌曲导入,唤起学生的思乡之情,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秋思”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概述: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
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
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要想很好地诵读《秋思》,有必要让学生先“走进”秋天,在这种氛围、这种情感中学习,有利于学习对《秋思》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初读《秋思》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根据范读的情况画出诗的节奏和着重号。
秋思〔宋〕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学生试着读一读。
(试读2~3遍,也可以互相读,互相听)3、指名读,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来。
〔诗要读规范,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再谈个性,“唱”读、“拖”读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感悟。
〕四、精读《秋思》1、熟读成诵。
可采用互读和小范围齐读的方式,丰富阅读的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1)学生独自边读、边批、边查、边悟,试说每句诗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独自理解上的收获或疑惑。
(3)全班性交流。
3、教师对学生交流中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交流诗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天来了,身处洛阳城,只见秋风乍起,倍感孤独寂寞,决定提笔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将自己的千愁万绪告诉家乡的亲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信写好了,但又担心由于匆忙该说的话没有说完,就在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了已封好的家书。
(3)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交流情感。
围绕诗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进行读、议,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层次地体会诗的内在情感,努力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2)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老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并适度进行精辟的概括。
5、有感情朗读。
〔自主学习体会、合作学习感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同时老师的适度点拨也是不可少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将学生零碎的东西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表述中学到一些表达的方法。
〕五、拓展“秋思”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父母听,顺便把你的理解、感悟与父母进行交流。
2、试着独自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将课堂辐射到课外,升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一下秋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板书设计】秋思〔唐〕张籍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思乡浓篇三:《秋思》教案详《秋思》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 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 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篇古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秋思),谁来读?(2-3人)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也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诗)2.差不多了吗?(差不多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师评: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刚才他把诗中的一个多音字读准了,你听出来是哪一个吗?(重)为什么这个字读chóng,而不读另一个读音呢,有什么好办法?(查字典)确实,老师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现在你能准确判断吗?谁还想来读一读?师评: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3.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