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答

合集下载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的EMI问题介绍和剖析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的EMI问题介绍和剖析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的EMI问题介绍和剖析射频识别(RFI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RFID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仅对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的EMI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了介绍和剖析。

引言射频识别(RFID)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作为一种无线射频技术,其电磁兼容(EMC)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RFID涉及的频率范围甚广,包括低于135kHz、13.56MHz、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等多个频段。

本文仅就低于135kHz和13.56MHz两个频段的电感耦合非接触RFID卡的电磁干扰(EMI)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介绍和剖析问答。

1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Q1-1、什么叫电磁兼容性?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磁干扰EMI,另一是抗电磁干扰能力EMS。

EMI是指电子产品产生的任何可能降低其它装置、设备、系统的性能,或可能对生物、物质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效应。

EMS是指电子产品在某种电磁环境下,其性能不致造成恶化的抵御能力。

Q1-2、对电子产品EMI有限制吗?电子产品EMI有严格限制,体现在很多国际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中。

制定这些标准的代表性机构和组织有: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ISI等。

一个电子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EMI标准,否则不能在该地区或国家的市场销售和使用。

2 工作频率范围和标准Q2-1电感耦合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频率范围和标准是什么?通常,电感耦合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频率为低于135kHz和13.56MHz。

(1)135kHz的频率主要适用于较低成本的应答标签芯片。

系统的读写器可以提供较高功率,该频段对于非金属材料和水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在生物识别、水表等领域有着。

EMI抑制

EMI抑制

EMI抑制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把手机放置在音箱旁,接电话的时候,音箱里面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或者当我们在测试一块电路板上的波形时,忽然接到同事的电话,会发现接电话瞬间我们示波器上的波形出现变形,这些都是电磁干扰的特征。

电磁干扰不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还可能给电子电器造成损坏,甚至对人体也有害处,因此尽可能降低电磁干扰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诸如FCC、CISPR、VCCI等电磁兼容标准的出台开始给电子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人们对电磁兼容性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信号完整性理论的提出,但作为高速设计一部分,我们习惯地将EMI问题也列入信号完整性分析的一部分。

本章将全面分析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的概念、产生及抑制,重点针对高速PCB的设计。

4.1 EMI/EMC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即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指系统通过传导或者辐射,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为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为了量度设备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人们提出了电磁兼容这个概念。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和欧盟在1992都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

符合这些规章的产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对于电磁兼容性,必须满足一下三个要素:1. 电磁兼容需要存在某一个特定的空间。

比如,大的,一个房间甚至宇宙;小的,可以是一块集成电路板。

2. 电磁兼容必须同时存在骚扰的发射体和感受体。

3. 必须存在一定的媒体(耦合途径)将发射体与感受体结合到一起。

这个媒体可以是空间,也可以是公共电网或者公共阻抗。

对于EMI,可以按照电磁干扰的途径(详细的分类参见附录一)来分为辐射干扰、传导干扰和感应耦合干扰三种形式。

非接触式ic卡基本结构

非接触式ic卡基本结构

非接触式ic卡基本结构非接触式IC卡基本结构非接触式IC卡(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一种无需物理接触即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智能卡。

它采用了近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与读卡器之间的远程通信。

非接触式IC卡的基本结构包括天线、资料卡及芯片模块三个部分。

天线是非接触式IC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和发送电磁信号。

天线通常由导电线圈组成,通过电感耦合实现与读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

天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芯片要求进行设计,一般为螺旋形或矩形平面形状。

资料卡是非接触式IC卡的外部包装,用于保护芯片和天线,并提供与外部设备的物理连接。

资料卡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耐磨、耐压和耐温性能。

在资料卡的表面通常会印制有卡片标识、发行机构信息等相关内容。

芯片模块是非接触式IC卡的核心部分,负责存储和处理数据。

芯片模块一般由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器、电源管理电路等组成。

集成电路芯片是非接触式IC卡的主控芯片,它包含了处理器、加密算法、通信接口等功能单元,用于实现数据的加密解密、通信协议的处理等操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和应用程序,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可编程存储器(EEPROM)等。

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芯片的供电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与读卡器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

当非接触式IC卡靠近读卡器时,读卡器产生一个电磁场,激活IC卡的天线。

IC卡的天线接收到电磁场后,通过电感耦合将能量传递给芯片模块,使芯片模块开始工作。

芯片模块根据通信协议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换,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同时,IC 卡的天线也会产生反馈信号,通过电感耦合传递给读卡器,反馈卡片的状态和数据信息。

非接触式IC卡由于无需物理接触,具有使用方便、读写速度快、耐用性好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公交卡、门禁卡、身份证等都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

非接触读写器(IC卡)基础知识

非接触读写器(IC卡)基础知识

非接触读写器(IC卡)基础知识一、非接触IC卡简介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 art Card)。

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

按连接方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卡片存在着操作慢,环境适应性差,可靠性欠佳等问题,这些先天的不足限制了他们在一些重要领域应用。

非接触式IC卡,90年代中期出现,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优良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极高的安全性,将逐渐取代现在接触式IC卡,成应用最为广泛的主流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无触点IC卡"或"射频卡",是世界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的芯片全部封于卡基内,无暴露部分。

不但如此,在卡体内还嵌有一个微型天线,是为了嵌入的芯片与读卡器之间的相互通信,它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磁场的感应来交换信息。

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两大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该技术的优势是信息的交换不需要卡和读卡器之间有任何接触。

卡的存储容量一般在256kb到72kb之间,目前最流行的技术有Legic,MIFARE,DESFire,I Code和HID class等,同时也遵从I SO14443 A&B通信协议的芯片。

通常用于门禁、公交收费、地铁收费等。

非接触式IC卡所使用的芯片以PHILIPS公司出品的MIFARE One S50或S70芯片居多,约占到80%,所以很多人习惯上称非接触式IC卡为"M1卡"。

非接触式IC卡又可分为:1). 射频加密式(RF ID)通常称为ID卡。

射频卡的信息存取是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的。

主机和射频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点。

比如HID,INDARA,TI,EM等。

2). 射频储存卡(RF IC)通常称为非接触IC卡。

射频储存卡也是通过无线电来存取信息。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和M1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非接触式卡的优点及特点:1、可靠性高,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可避免因粗暴插卡、非卡之外的物体插入、灰尘油污导致的各种故障;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操作方便快捷,在有效范围内即可对卡片操作;无方向性,提高了识读速度。

2、防冲突(自动分辨能力),射频卡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读写器可同时处理多张感应卡。

3、应用范围广,射频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其可一卡应用于不同的系统,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可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4、加密性能好,双向验证机制,各扇区均有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5、M1卡是可读可写的多功能卡,感应距离短,适合非定额消费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考勤系统等。

M1卡工作原理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讯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适用范围: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

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非接触式IC卡在处理前要与读写器之间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

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几种解决EMI问题的方法

几种解决EMI问题的方法

几种解决EMI问题的方法对策一:尽量减少每个回路的有效面积图1 回路电流产生的传导干扰传导干扰分差模干扰DI和共模干扰CI两种。

先来看看传导干扰是怎么产生的。

如图1所示,回路电流产生传导干扰。

这里面有好几个回路电流,我们可以把每个回路都看成是一个感应线圈,或变压器线圈的初、次级,当某个回路中有电流流过时,另外一个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干扰。

减少干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尽量减少每个回路的有效面积。

对策二:屏蔽、减小各电流回路面积及带电导体的面积和长度图2 屏蔽、减小各电流回路面积及带电导体的面积和长度如图2 所示,e1、e2、e3、e4为磁场对回路感应产生的差模干扰信号;e5、e6、e7、e8为磁场对地回路感应产生的共模干扰信号。

共模信号的一端是整个线路板,另一端是大地。

线路板中的公共端不能算为接地,不要把公共端与外壳相接,除非机壳接大地,否则,公共端与外壳相接,会增大辐射天线的有效面积,共模辐射干扰更严重。

降低辐射干扰的方法,一个是屏蔽,另一个是减小各个电流回路的面积(磁场干扰),和带电导体的面积及长度(电场干扰)。

对策三:对变压器进行磁屏蔽、尽量减少每个电流回路的有效面积图3 变压器漏磁对回路产生的电磁感应如图3所示,在所有电磁感应干扰之中,变压器漏感产生的干扰是最严重的。

如果把变压器的漏感看成是变压器感应线圈的初级,则其它回路都可以看成是变压器的次级,因此,在变压器周围的回路中,都会被感应产生干扰信号。

减少干扰的方法,一方面是对变压器进行磁屏蔽,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每个电流回路的有效面积。

对策四:用铜箔对变压器进行屏蔽图4 减少线路中的EMI如图4所示,对变压器屏蔽,主要是减小变压器漏感磁通对周围电路产生电磁感应干扰,以及对外产生电磁辐射干扰。

从原理上来说,非导磁材料对漏磁通是起不到直接屏蔽作用的,但铜箔是良导体,交变漏磁通穿过铜箔的时候会产生涡流,而涡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正好与漏磁通的方向相反,部分漏磁通就可以被抵消,因此,铜箔对磁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

非接触式IC卡系统的研究

非接触式IC卡系统的研究

非接触式IC卡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系统总结了IC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方向,并提出了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一种设计方法。

关键词: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射频识别;射频IC卡;MF RC500IC卡是集成电路卡的简称,有些国家和地区称其为智能卡、芯片卡。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7816标准中规定,IC卡是指在由聚氯乙烯(PVC)或聚氯乙烯酸脂(PVCA)材料制成的塑料卡内嵌入式处理器和存储器等IC芯片的数据卡。

近年来,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集成化程度和存储器容量有了很大提高,并使CPU和存储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IC 卡和一张名片差不多大小,在其左上方嵌有一片或若干片集成电路芯片。

芯片一般是不易挥发性存储器(ROM、EPROM、EEPROM),保护逻辑电路,甚至于是 CPU(中央处理单元)[1]。

近几年,国际上加紧了对非接触式IC卡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几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及公司已经试验性地向市场提供了非接触式IC卡的评估模块及技术。

这一技术一经问世立即显示出其高效,节能,数字化的显著特点,引起了科研,教学,电子工业,商业界的特别关注。

不久的将来,IC卡必将有长远的发展势头。

1 非接触式IC卡的研究现状现在在我国已经开始在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考勤系统、第二代身份证、校园一卡通等方面都大量使用非接触式IC卡,因此各种的IC卡读写器也随之涌现,不同的读卡器之间的性能和价格都不同。

在现阶段国内使用的读卡器的核心射频电路读写芯片基本上都是使用Philips、TI、ATMEL等国外公司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特别是用Philips公司所生产的RC500或RC531芯片制作的读卡器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这些射频芯片外围电路简单,设计方便,但由于该类芯片价格较贵,因此限制了一些对成本要求比较苛刻的场合使用而未得到较好的推广。

今后几年,是我国 IC 卡应用向纵深发展的时期。

全面介绍电感和EMI滤波

全面介绍电感和EMI滤波

全面介绍电感和EMI滤波
我们谈过了电路中的稳压技术,也就是滤波技术。

其中电感滤波这块儿并没有太多的被提及。

那幺很多人对于电感在滤波中的作用便变得很陌生了。

其实在讨论电源技术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太提及电感,是因为我们整流后的电压信号的频率是50Hz。

什幺意思呢?就是说它是一个低频的范畴。

而电感对于低频不感冒,所以在那会儿电感似乎销声匿迹了。

 但是我们知道,由于电感的特性,它对高频信号有特殊的狙击作用。

所以在滤波电路中电感也会大显身手的。

为了提出一个电感喜欢工作的场所,我们先介绍一下EMI这个概念
 EMI是电磁干扰,它的概念比较宽泛。

像射频干扰(RFI),高频连续波的辐射,传导干扰等。

还有各种电磁脉冲的干扰也是要加以考虑的。

其实EMI 就是电磁污染,与水污染是一样的,当然遭到人们的痛恨。

那幺它从哪里产生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有电的地方就有它,这也是人们在做PCB板是拐线都尽量不是直角的原因。

只是EMI的强弱不尽相同罢了。

哪里的电子设备发出的EMI最强?当然是军方作战时对敌进行电子压制的设备了。

 EMI干扰的传播以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进行。

能量通过磁场或者电场耦合,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成为辐射传播;而EMI能量通过电源线、数据线、公共地线等产生或接受,被称为传导方式。

而我们人类在与EMI抗争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三大法宝:屏蔽、接地、滤波。

比如在一台血液细胞分析仪。

EMI问题分析

EMI问题分析

PWM型伺服驱动器EMI问题分析1.EMI问题的产生在任何系统中,形成电磁干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干扰源、接受单元、有耦合通道。

其中有耦合通道指把能量动干扰源耦合的敏感接收器上,并使系统性能明显恶化的媒介。

在PWM系统中,电磁干扰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电网的负载突变交流电网负载突变时(如电动机启动、制动,各种用电器的通断等),在负载突变处产生瞬变电压波,其振幅可高于电源电压,而且前沿陡峭,频带很宽,相当于周期为毫秒至纳秒的高频振荡电压。

它经由直流稳压电源进入控制子线路,再经过寄生电容进入大地,构成闭合回路。

2)强电干扰系统内部的强电元件,如电磁铁、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感性负载,在通过过程中产生瞬时过电压和冲击电流。

这是高频振荡电压,它不仅影响驱动电路,而且会通过电源进入电子线路造成干扰,还可能经过布线电容、电磁感应干扰其他信号线路。

3)GTR切换PWM功率转换电路中GTR在开关切换过程中,大脉冲电流引起磁的或电磁的干扰幅值大而且变化快速,电流回路与地构成环路产生的磁场耦合形成最严重的干扰。

这种干扰最难消除、最复杂。

4)辐射干扰直流伺服电机在PWM控制下,电枢绕组中的电流改变方向,形成磁场的急剧变化,其电刷的换向火花也全产生高频辐射,通过导线窜入电子控制线路,通过电机辐射干扰测速发电机。

另外还有一些功能性的干扰源,例如微处理机的时钟,三角波发生器,多谐波振荡器,PWM功率转换电路以及其他周期性信号发生器。

任何具有固定频率的设备都是一种潜在的连续波干扰源。

2.干扰传递方式干扰信号可多种途径从扰源耦合到敏感单元上。

这些途径包括公共导线(例如:公共电源、公用连线等),设备间电容,相邻导线的互感,通过空间辐射以及交变电磁场中的导线。

传递方式式可归结为:传导耦合、公共阻抗耦合以及辐射电磁场耦合。

1)传导耦合传导耦合就是通过导体来传播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

它们通过电源线、信号输入输出线路和控制线路等来传播干扰。

非接触式IC卡基础知识

非接触式IC卡基础知识

三宇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XX年成立,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卡片(会员卡、电信卡、刮刮卡、磁条卡、智能IC卡、可视卡),RFID技术开发及软件系统应用、推广和智能卡相关服务的日资企业,是日本理光授权的可以提供可视卡解决方案的少数几家国内公司之一,也是日本CSK软件公司的中国唯一代理商。

公司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员工100多人。

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卡生产流水线,已获得了《集成电路卡注册证书》,并且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优秀的设计人才,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完美的产品售后服务为公司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移动、社保、医疗、交通、驾驶员管理、旅游、商场、工商税务、安全控制等领域,受到各界的好评。

非接触式IC卡基础知识一.非接触IC卡的特点: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最近几年IC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该技术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须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

操作方便、快捷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拔卡,且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扫过读写器表面,既方便了操作,也大大提高了使用的速度。

防冲突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

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以及系统工作速度。

适合于多种应用非接触式卡的存储结构特点使得它“一卡多用”,能应用于不同的系统。

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非接触式IC卡知识概述概述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

非接触式IC卡知识概述概述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

非接触式IC卡知识概述一、概述: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卡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的数据的读写操作,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IC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式IC卡内可封装各种类型的芯片。

可胶印、个性化处理图片、丝片、喷码、防尘、防水、抗震动等。

二、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IC卡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IC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须担心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靠性。

2.操作方便,快捷;由于使用IC卡射频通讯技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IC 卡进行读写,没有插拔卡的动作.非接触式IC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IC卡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读写时间不大于0.1秒,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3.安全防冲突;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更改.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张卡的序列号会相同.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非接触式IC卡在操作前要与读写器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数据被加密.IC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三、应用范围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钱包,通道收费控制,公交自动售票,停车自动收费,食堂售饭,考勤和门禁等多种场合。

(全文完)。

非接触式IC卡消费系统解决方案

非接触式IC卡消费系统解决方案

非接触式IC卡消费系统解决方案一、系统简介非接触式IC 卡消费系统是亚安信公司的IC 卡" 一卡通" 智能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之一。

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感应式IC 卡读写器设备作为基础、配合人事消费管理软件,以电脑作为处理工具,全面实现了消费工作的自动化,为用户的高层次消费管理提供了保证。

该消费管理系统以非接触IC 卡技术为核心、使用户的消费控制管理轻松方便;上下班时,员工只需将个人的消费卡在消费机前一晃(感应距离约5 厘米),消费机即自动、快速、准确地记录下员工的卡号,刷卡时间等出勤信息,在需要进行统计时,数据经通讯线传入计算机中,管理者足不出户便可随时查询员工出勤情况,统计汇总消费报表,使人事消费管理严密准确、得心应手。

这些繁锁的消费工作交由电脑自动化处理,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系统采用最先进的非接触式IC 卡(13.56MH) 技术,使用快捷、简便,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并可对系统所用非接触式IC 卡进行个人化处理,印制个人照片,并可塑封使用,可同时用作厂牌,以提升使用单位的企业形象。

二、系统组成及结构图:本系统由电脑、打印机、消费机、感应式IC 卡、网卡、网线、转换器、电磁锁、控制器、管理软件等组成。

三、消费系统特点消费系统的主要功能:1、卡的构成:☆系统卡:用于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用户卡管理,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安装维护的简单性,克服了目前同类产品安装繁琐等缺点;☆用户卡:用于消费,用户卡可分为8个类别,并且可根据单位要求来设置不同的卡类参数,实现不同的用户消费权限。

2、四种消费模式:☆单价模式:操作员键入商品的价格后,消费机按此金额收费;☆编号模式:操作员键入商品的编号后,消费机自动从用户卡上扣除相应的金额;☆定值模式: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只要客户刷卡,消费机就自动收取固定金额;☆计时模式:可自定义单位时间与单位金额,按计时长短进行收费。

3、多种消费限制功能:☆时段限制:每天最多可设置五个消费时段。

EMI对策元件之共模差模电感器

EMI对策元件之共模差模电感器

EMI对策元件之共模差模电感器共模差模电感器(EMI对策元件)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重要元件。

它们能够有效地滤除电路中的共模和差模噪声,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共模差模电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并讨论一些常见的设计考虑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共模和差模噪声。

共模噪声是指同时出现在两个信号引线上的噪声,如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

差模噪声是指只在一个信号引线上出现的噪声,如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

这些噪声都会对电路的正常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抑制。

共模差模电感器是一种由两个独立线圈组成的高耦合度变压器。

其中一个线圈被设计成可以接受共模噪声,而另一个线圈则接受差模噪声。

这两个线圈分别与电路的共模和差模输入相连接。

当噪声进入电感器时,它们会被相应的线圈感应,并通过一个耦合磁芯进行耦合。

在共模差模电感器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参数,包括电感值、耦合系数和失谐因子。

电感值决定了电感器对于特定频率下的噪声的抑制能力。

耦合系数则决定了共模和差模环节的耦合程度,可以通过调整线圈的位置和朝向来实现。

失谐因子用于描述差模线圈和共模线圈之间的不匹配程度,它对于最终的抑制效果有一定影响。

共模差模电感器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和工业控制系统等。

它们可以用于滤除开关电源中的共模干扰,降低通信设备中的电磁辐射,以及抑制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电流谐波。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还需要考虑一些额外的因素,如频率响应、非线性失真和尺寸限制等。

频率响应是指共模差模电感器对于不同频率下的信号的响应性能。

非线性失真是指电感器对于高幅度信号的非线性响应,可能导致信号畸变。

尺寸限制是指电感器的物理尺寸对于电路布局和安装造成的限制。

总结起来,共模差模电感器是一种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元件。

在设计和选择共模差模电感器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参数和额外因素,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抑制效果。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共模差模电感器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提供保障。

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基本规范

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基本规范

注释:ICC——集成电路卡 CICC——Close-Coupled ICC,紧密(密耦合)卡; PICC——Proximity ICC,称为接近(近耦合)卡; VICC——Vicinity ICC,称为邻近(疏耦合)卡。 CD ——Coupling Device,是读写器中发射电磁波的部分
SmartCard
(3)同时卡内的电路对接收到的谐振信号进行解调,还原数字 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发自读写器的命令,如需在 EEPROM中写入或修改内容,还需将2V电压提升到15V左右,以 满足写入EEPROM的电压要求。
(4)IC卡对读写器的命令进行处理后,发射应答信息(将应答 信息调制到射频信号上)给读写器。
非接触式IC卡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SmartCard
提纲
非接触式IC卡概述
– 系统构成/分类/国际标准
非接触式IC卡工作原理
– 能量传递/信息传递/防冲突
非接触式IC卡芯片技术
– MIFARE 1
非接触式IC卡接口技术
– MIFARE 1
SmartCard
为什么要使用非接触式IC卡?
85.5x54x2mm
85.5x54x1.05mm
PVC,ABS
PVC
手工粘贴
手工层压
连号喷码
考勤系统、门禁系统、 考勤系统、门禁系统、
企业一卡通系统等
企业一卡通系统等
S此m外ar,tC还a包rd括ATMEL的TEMIC卡系列、TI的低频标签、HITAG卡等。
非接触式IC卡工作原理
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全球非盈利 工业标准组 织
日本电子厂 商、IT企业
UHF(860960 MHz ) 多个频段
2.45GHz和 13.56MHz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题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题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题
单承赣;梁华东;姚磊
【期刊名称】《电子产品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射频识别(RFI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RFID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对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的EMI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了介绍和剖析.
【总页数】4页(P112-114,117)
【作者】单承赣;梁华东;姚磊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中兴通讯上海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
【相关文献】
1.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电流临界连续Boost PFC变换器输入差模EMI分析[J], 杨飞;阮新波;季清;叶志红
2.利用耦合电感改善EMI电源滤波器高频幅频特性的研究 [J], 梁鸿雁;杨玉岗
3.耦合电感的串并联等效电感问题的分析 [J], 赵建华
4.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题 [J], 单承赣;梁华东;姚磊
5.平面耦合EMI滤波器电容和电感的确定 [J], 蒋森;徐晨琛;龚敏;王世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非接触式智能IC卡谐振频率测量及使用的误区

关于非接触式智能IC卡谐振频率测量及使用的误区

关于非接触式智能IC 卡谐振频率测量及使用的误区作者:葛文启 申晔 林秋 田涛 祝鹏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概述:在非接触式智能IC 卡(以下简称智能卡)测量领域,对智能卡的谐振频率测量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在智能卡设计、验证、生产中,严格地说,不能使用谐振频率这一参数作为评价依据;而在学术领域中讨论该参数的测量结果时,也需要对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否则基于谐振频率的讨论得出的结果将是不严谨的,同时缺乏可信度。

关键字:非接触式智能IC 卡,谐振频率,LCRMeter ,频谱分析仪近年来,大到金融、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小到图书馆、校园和门禁等,智能卡的应用领域日益多元化,相关的智能卡设计、生产企业越来越多。

由于智能卡被完全密封,对其整体电气参数L 、C 、R 的测量造成了困难,而谐振频率作为能够反映智能卡天线端口部分电气参数的重要指标,被各企业及研发单位广泛用于设计或生产参考,长期以来被大量使用。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业界尚无统一标准。

同时各环节在提及谐振频率值的时候,往往忽略其测量方法以及明确的误差范围,因此在智能卡测量领域,谐振频率这一参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长期被忽视。

以符合ISO/IEC14443标准的智能卡为例,协议规定了通信用载波频率为13.56MHz ,但对智能卡本身的谐振频率未规定标准值,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目前流通的智能卡谐振频率的多样性。

目前,按照智能卡的形态,业界常用的智能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1:LCR 电桥或阻抗分析仪测量;(测量出L 、C 值,然后利用公式计算谐振频率) 2:频谱分析仪或网络分析仪测量。

(测量密封智能卡的谐振频率)首先介绍一下如何测量各部分的电气参数,然后利用公式计算谐振频率。

智能卡在物理结构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IC 芯片,2:耦合天线,3:封装材料,如图1所示,其中封装材料通常为绝缘材质,不引入电气参数,故本文不做深入分析。

伺服系统感应电EMI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

伺服系统感应电EMI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

伺服系统感应电及EMI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1.感应电及EMI干扰问题现象伺服系统(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上电待机时,所有设备工作正常;伺服系统在使能或者伺服电机启动时设备带电,触摸时有麻手感;伺服系统在使能或者伺服电机启动时,控制、测量设备(如PLC、计算机、触摸屏等)有采集数据有偏差、控制精度降低、丢失数据或指令脉冲等现象;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的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

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声音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差模干扰(注①)和共模干扰(注②)。

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面的电位差,主要是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电压所加形成。

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电器供电室,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以上。

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共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坏,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谓交流。

共模干扰是指用于信号两级间得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让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常见的干扰现象有以下几点:1)系统发指令时,电机无规则地转动;2)信号等于零时,数字显示表数值乱跳;3)传感器工作时,PLC采集过来的信号与实际参数所对应得信号值不吻合,且误差值是随机的,无规律的;4)与交流伺服系统共用同一电源工作不正常。

2.感应电及EMI干扰产生概述1)伺服系统感应电及EMI干扰问题不属于漏电问题。

漏电本质是设备在一定的环境或外力条件下,电气绝缘性能下降或绝缘遭到破坏而出现设备外壳带电的现象。

现市场上主流驱动器(包括国产和进口)都采用PWM调制方式产生电机旋转电压,PWM调制方式都会采用电力电子开矣器件(如IGBT、IPM模块等)。

而这些电力电子开尖器件动作时在设备外壳感应出的电压和电流且能量较小(一般感应电流不超过50mA),不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破坏性损害;2) EMI问题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传导干扰主要是由于干扰源产生干扰(共模、差模电流和电压),经过传播途径(设备外壳、多点接地、传输线路回路),在敏感器件引起现场设备通信中断、采集数据偏差、控制精度降低、数据或指令脉冲传输丢失等现象,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EMI抗干扰和ESD保护问题资料

EMI抗干扰和ESD保护问题资料

新一代手机设计中的EMI抗干扰和ESD保护问题上网时间: 2006年08月07日打印版推荐给同仁发送查询最新的无线终端产品大多数都装备了高速数据接口、高分辨率LCD屏和相机模块,甚至有些手机还安装了通过DNB连接器接收电视节目的功能。

除增加新的功能外,手机尺寸的挑战依然没有变化,手机还在向小巧、轻薄方向发展。

众多功能汇聚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导致手机设计中的ESD和EMI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这些问题必须在手机设计的最初阶段解决,并需要按照应用选择有效的解决办法。

ESD和EMI防护设计的新挑战传统的ESD保护或EMI滤波功能是由分立或无源器件解决方案占主导地位,例如,防护ESD的变阻器或防护EMI的基于串联电阻和并联电容器的PI型滤波结构。

手机质量标准的提高和新型IC的高EMI敏感度促使设计人员必须提高手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某些方案的技术局限性已显露出来了。

简单比较变阻器和TVS二极管的钳位电压Vcl,就可以理解传统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变阻器的钳位电压Vcl(8/20ms@Ipp=10A测试)显示大约40V,比TVS二极管的Vcl测量值高60%。

当必须实施IEC 61000-4-2标准时,要想实现整体系统的稳健性就不能怱视这种差别。

除这个内在的电压差问题外,在手机使用寿命期内,随着老化现象的出现,无源器件解决方案还暴露出电气特性变化的问题。

因此,TVS二极管解决方案在ESD保护市场占据很大的份额,同时集成化的硅解决方案也是EMI滤波器不可或缺的组件。

是采用单线TVS还是ESD阵列保护?关于某些充分利用ESD保护二极管的布局建议,我们通常建议尽可能把ESD二极管放置距ESD干扰源最近的地方。

最好放在I/O接口或键盘按键的侧边。

因此,在选择正确的保护方法之前必须先区分应用形式。

以键盘应用为例,因为ESD源是一个含有多个触点的大区域,最好是设计类似于单线路TVS的保护组件,围绕电路板在每个按键后放置一个ESD二极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鍏充簬鐢垫劅鑰﹀悎闈炴帴瑙C鍗$郴缁熺殑EMI闂瓟灏勯璇嗗埆(RFID)鐨勫簲鐢ㄨ秺鏉ヨ秺骞挎硾娣卞叆锛孯FID鐨勭數纾佸共鎵?EMI)闂涔熷€嶅彈浜轰滑鐨勫叧娉ㄣ€傛湰鏂囦粎瀵圭數鎰熻€﹀悎闈炴帴瑙C鍗$殑EMI闂缁撳悎鐩稿叧鍥介檯鏍囧噯杩涜浜嗕粙缁嶅拰鍓栨瀽銆? 寮?瑷€灏勯璇嗗埆(RFID)鎶€鏈繎骞存潵鍙戝睍杩呴€燂紝骞惰幏寰椾簡骞挎硾搴旂敤銆備絾浣滀负涓€绉嶆棤绾垮皠棰戞妧鏈紝鍏剁數纾佸吋瀹?EMC)鎬ц兘涔熻秺鏉ヨ秺鍙楀埌浜轰滑鐨勫叧娉ㄣ€俁FID娑夊強鐨勯鐜囪寖鍥寸敋骞匡紝鍖呮嫭浣庝簬135kHz 銆?3.56MHz銆?33MHz銆?60锛?60MHz銆?.45GHz銆?.8GHz绛夊涓娈点€傛湰鏂囦粎灏变綆浜?35kHz鍜?3.56MHz涓や釜棰戞鐨勭數鎰熻€﹀悎闈炴帴瑙FID鍗$殑鐢电骞叉壈(EMI)闂缁撳悎鐩稿叧鍥介檯鏍囧噯杩涜浠嬬粛鍜屽墫鏋愰棶绛斻€? 1 鐢靛瓙浜у搧鐨勭數纾佸吋瀹规€1-1銆佷粈涔堝彨鐢电鍏煎鎬э紵鐢靛瓙浜у搧鐨勭數纾佸吋瀹规€MC鍖呭惈涓や釜鏂归潰锛氫竴鏄數纾佸共鎵癊MI锛屽彟涓€鏄姉鐢电骞叉壈鑳藉姏EMS銆侲MI鏄寚鐢靛瓙浜у搧浜х敓鐨勪换浣曞彲鑳介檷浣庡叾瀹冭缃€佽澶囥€佺郴缁熺殑鎬ц兘锛屾垨鍙兘瀵圭敓鐗┿€佺墿璐ㄤ骇鐢熶笉鑹奖鍝嶇殑鐢电鏁堝簲銆侲MS鏄寚鐢靛瓙浜у搧鍦ㄦ煇绉嶇數纾佺幆澧冧笅锛屽叾鎬ц兘涓嶈嚧閫犳垚鎭跺寲鐨勬姷寰¤兘鍔涖€?Q1-2銆佸鐢靛瓙浜у搧EMI鏈夐檺鍒跺悧锛? 鐢靛瓙浜у搧EMI鏈変弗鏍奸檺鍒讹紝浣撶幇鍦ㄥ緢澶氬浗闄呮爣鍑嗗拰鐩稿叧鍥藉鏍囧噯涓€傚埗瀹氳繖浜涙爣鍑嗙殑浠h〃鎬ф満鏋勫拰缁勭粐鏈夛細鍥介檯鏃犵嚎鐢靛共鎵扮壒鍒鍛樹細CISPR銆佸浗闄呮爣鍑嗗寲缁勭粐ISO銆佸浗闄呯數宸ュ鍛樹細IEC銆佺編鍥借仈閭﹂€氫俊濮斿憳浼欶CC銆佹娲茬數淇℃爣鍑嗙爺绌舵墍EISI绛夈€備竴涓數瀛愪骇鍝佸繀椤荤鍚堢浉鍏崇殑EMI鏍囧噯锛屽惁鍒欎笉鑳藉湪璇ュ湴鍖烘垨鍥藉鐨勫競鍦洪攢鍞拰浣跨敤銆? 2 宸ヤ綔棰戠巼鑼冨洿鍜屾爣鍑哘2-1鐢垫劅鑰﹀悎闈炴帴瑙﹀紡IC鍗$殑宸ヤ綔棰戠巼鑼冨洿鍜屾爣鍑嗘槸浠€涔堬紵閫氬父锛岀數鎰熻€﹀悎闈炴帴瑙﹀紡IC鍗$殑宸ヤ綔棰戠巼涓轰綆浜?35kHz鍜?3.56MHz銆? 锛?锛?35kHz鐨勯鐜囦富瑕侀€傜敤浜庤緝浣庢垚鏈殑搴旂瓟鏍囩鑺墖銆傜郴缁熺殑璇诲啓鍣ㄥ彲浠ユ彁渚涜緝楂樺姛鐜囷紝璇ラ娈靛浜庨潪閲戝睘鏉愭枡鍜屾按鍏锋湁杈冮珮鐨勭┛閫忔繁搴︼紝鍥犳鍦ㄧ敓鐗╄瘑鍒€佹按琛ㄧ瓑棰嗗煙鏈夌潃骞挎硾鐨勫簲鐢ㄣ€傜敱浜庡叾杞芥尝棰戠巼杈冧綆锛岃櫧鐒跺簲绛斿櫒鐨勫姛鑰椾篃杈冧綆锛屼絾鏁版嵁浼犺緭閫熺巼涓嶉珮銆傜洰鍓嶏紝ISO/IEC18000-2缁欏嚭浜嗚繖绫荤郴缁熺殑绌轰腑鎺ュ彛鏍囧噯銆? 锛?锛夊湪13.56MHz鐨勯潪鎺ヨЕ寮廔C鍗″張鍙垎涓鸿繎鑰﹀悎IC 鍗?PICC)鍜岀枏鑰﹀悎鍗?VICC)銆傚叾璇诲啓鍣ㄤ害琚О涔嬩负PCD鍜孷CD銆?13.56MHz鏄笘鐣岃寖鍥寸殑宸ヤ笟銆佺瀛﹀拰鍖荤枟棰戞(ISM)銆傚湪姝ら娈靛伐浣滅殑RFID鐢变簬杞芥尝棰戠巼杈冮珮锛屽湪搴旂瓟鍣ㄤ腑鍙互閲囩敤寰鐞嗗櫒锛屽洜鑰屽彲浠ュ疄鐜版櫤鑳介潪鎺ヨЕIC鍗″姛鑳姐€傛澶栵紝鍦ㄦ杞芥尝棰戠巼涓嬶紝搴旂瓟鍣ㄧ殑澶╃嚎鍥炶矾鍙互瀹炵幇鐗囦笂鐢靛鍜屽嵃鍒风數鎰熺殑璋愭尟鐢佃矾锛屼负鍏跺簲鐢ㄨ幏寰椾簡寰堝ぇ鐨勪究鍒┿€? 13.56MHz灏勯璇嗗埆涓昏鐨勬爣鍑嗘湁锛氣憼ISO/IEC 14443锛屾槸杩戣€﹀悎IC鍗$郴缁熺殑鏍囧噯锛屽畠鍙堝垎涓篢YPE A鍜孴YPE B涓ょ锛涒憽ISO/IEC 15693锛屾槸鐤忚€﹀悎IC鍗$郴缁熺殑鏍囧噯锛涒憿ISO/IEC18000-3鏍囧噯锛屽畠鏈変袱绉嶆ā寮忥紝鍗矼ODE 1鍜孧ODE 2锛孧ODE 1鍜孖SO/IEC 15693鏍囧噯鍏煎锛孧ODE 2缁欏嚭浜嗙浉浣嶆姈鍔ㄨ皟鍒?PJM)绛夋柊鏂规硶銆? 3 闈炴帴瑙C鍗$殑EMI鏍囧噯Q3-1銆佷綆浜?35kHz鐨勯潪鎺ヨЕIC鍗$殑EMI鏍囧噯鏄灏戯紵鍦ㄤ綆浜?35kHz鐨勯潪鎺ヨЕIC鍗′腑锛岄噰鐢?25kHz鐨勮姱鐗囪緝澶氥€傚叾璇诲啓鍣ㄧ數璺殑鍔熸斁涓築绫绘垨D绫荤數璺紝閲囩敤鍏锋湁鐢垫劅鍥炶矾鐨勫ぉ绾垮彂閫佸櫒锛屽睘浜庡皬鍔熺巼鍜屽井鍔熺巼鍙戝皠銆傚浜庡湪姝ら鐜囪寖鍥寸殑灏勯璇嗗埆绯荤粺锛屾湁涓嬭堪瑙勮寖锛氬厑璁告渶澶у満寮猴細锛?锛塅CC鏍囧噯 FCC鏍囧噯绗?5閮ㄥ垎209鑺?FCC part15.209)瑙勫畾浜嗗叾杞芥尝鐨勫厑璁稿満寮猴紝鏄互鏈€澶х數鍦哄己搴缁欏嚭鐨?鍗矱涓嶅ぇ浜?2400/f)?V/m@300m 銆傚叾涓細f涓?~490kHz锛孈300m 琛ㄧず璺濈涓?00m銆傚洜姝わ紝瀵逛簬125kHz棰戠巼锛屽叾E搴斾笉澶т簬19.2μV/m@300m銆傚鏋滃皢鍏舵崲绠椾负dBμV锛屽垯E=19.2mV/m涓篍=20log(19.2/1)=25.66dBμV/m銆? 锛?锛夊叾瀹冩爣鍑? 鍦ㄥ彟澶栦竴浜涙爣鍑嗕腑锛屽厑璁告渶澶у満寮烘槸浠鍦虹粰鍑虹殑銆備緥濡侲N300330鍜屽痉鍥界殑鏍囧噯17TR2100銆侲鍦哄拰H鍦鸿〃绀哄€煎彲浠ョ敤涓嬪紡鏉ョ浉浜掓帹绠楋紝鍗筹細H[dBμA/m ]=E[dBμV/m]-51.5dB銆傚湪17TR2100涓紝瑙勫畾鐨勬瀬闄愬€间负H= 13.5dBμA/m@30m銆傚皢姝ゅ€兼寜涓婂紡杞崲,鍙互寰楀埌E=65 dBμV/m@30m 銆? 濡傛灉鎴戜滑灏咶CC鏍囧噯鐨?00m璺濈鎹㈢畻涓?0m锛屾寜40dB/鍗佸€嶈窛绂?鑷敱鍦虹殑琛板噺鍊?澧炲姞锛屽垯25.66dBμV/m@300m鍙〃绀轰负65.66dBμV/m@30m銆備粠涓婇潰鐨勬帹绠楃湅锛屼袱绉嶆爣鍑嗙殑鏋侀檺鍊兼槸宸笉澶氱殑銆傚鏋滃皢姝よ〃绀轰负10m澶勭殑鍦哄€硷紝鍒欏彲寰楀埌绾︿负40log(30/10)+13.5=32.5 dBμA/m銆?Q3-2銆佷粈涔堟槸璋冨埗棰戝甫瀹藉害鍜屽瘎鐢熷彂灏勶紵鍦ㄩ潪鎺ヨЕIC鍗$郴缁熺殑鏁版嵁閫氫俊杩囩▼涓紝鐢卞簲绛斿櫒鍚戣鍐欏櫒鐨勯€氫俊閲囩敤璐熻浇璋冨埗銆傝鍐欏櫒鍚戝簲绛斿櫒鐨勯€氫俊甯搁噰鐢ㄩ棿闅欐尟骞呯Щ浣嶉敭鎺?ASK)璋冨埗銆傝繖浜涢兘闇€鐢ㄤ竴瀹氱殑璋冨埗棰戝甫瀹藉害銆? 瀵勭敓鍙戝皠鎸囩殑鏄杞芥尝棰戠巼鎴栬皟鍒惰竟甯︿笉鍋氬嚭璐$尞鐨勫彂灏勩€傚湪闈炴帴瑙C鍗$郴缁熶腑锛岃鍐欏櫒鍔熸斁鍜岃皟鍒剁數璺槸浜х敓璋愭尝鍜屽叾瀹冮璋辩殑涓昏閮ㄥ垎銆傞潪鎺ヨЕ寮廔C鍗$郴缁熷湪璋冨埗棰戝甫鐨勫満寮轰互鍙婂瘎鐢熷彂灏勯兘涓嶈兘瓒呭嚭EMI鏈夊叧鏍囧噯瑙勫畾鐨勫厑璁告瀬闄愬€笺€?Q3-3銆?3.56MHz鐨凟MI鏍囧噯鏄粈涔堬紵鍏佽鏈€澶у満寮? 锛?锛夐潪鎺ヨЕIC鍗℃爣鍑? 鍦?3.56MHz ISO/IEC 14443鏍囧噯涓瀹氬叾PCD浜х敓鐨勫満寮哄湪1.5A/m_7.5A/m涔嬮棿銆傚叾搴旂瓟鍣?PICC)鐨勫姩浣滃満寮篐min1.5A/m銆傚湪ISO/IEC 15693鏍囧噯涓瀹氫负VCD浜х敓鐨勫満寮轰负115mA/m~7.5A/m,搴旂瓟鍣?VICC)鐨勫姩浣滃満寮篐min1.5m A/m銆? 锛?锛夋湁鍏矱MI鏍囧噯鈶燜CC鏍囧噯 FCC part 15.225瑙勫畾RFID绯荤粺杞芥尝棰戠巼鑼冨洿涓?3.56MHz±7kHz锛岃浇娉㈠満寮轰负30m澶?0mV/m銆? 鈶N300330(9kHz~25MHz)鏍囧噯 EN300330鏍囧噯瑙勫畾浜嗙涓€绫诲彂閫佸櫒(鎸囧叿鏈夌數鎰熷洖璺ぉ绾跨殑鍙戦€佸櫒锛屽ぉ绾跨敱鍏锋湁涓€涓垨鍑犱釜绾垮湀鐨勭粫缁勬瀯鎴?鐨勮浇娉㈠姛鐜囨瀬闄愬€笺€傛祴閲忓湪H鍦哄叿鏈夋渶澶у€肩殑鏂瑰悜鍜屽湪鑷敱绌洪棿杩涜銆侲N300330瑙勫畾鐨勬瀬闄愬€兼槸42dBμA/m@10m銆?Q3-4銆佸嚑绉嶆爣鍑嗙殑鐩镐簰姣旇緝鏈夊摢浜涗笉鍚岋紵鎴戜滑瀵逛笂闈㈢粰鍑虹殑鍑犵鏍囧噯杩涜涓€浜涘彉鎹㈠苟褰掍竴锛岀劧鍚庡啀鍔犱互姣旇緝銆? 鈶營SO/IEC 14443鏍囧噯閫氬父锛岃繎鑰﹀悎IC鍗$郴缁熺殑浣滅敤璺濈涓哄皬浜?0cm锛岃€屼粠鍓嶈堪鍙煡姝ゆ椂Hmin1.5A/m锛岄偅涔堟垜浠彲浠ヨ繎浼间及璁$澶╃嚎0.1m(10cm)澶勭殑H鍦哄€间负1.5A/m銆備竴鑸紝鍦ㄩ潪鎺ヨЕIC鍗$郴缁熶腑锛屽湪璺濈λ/2π(瀵逛簬13.56MHz棰戠巼锛?lambda;/2π=3.5m)鍐呬负杩戝満锛屽叾琛板噺涓?0dB/鍗佸€嶈窛绂伙紱澶т簬λ/2π鐨勪綔鐢ㄨ窛绂讳负杩滃満锛屽叾琛板噺涓?0dB/鍗佸€嶈窛绂汇€傚洜姝わ紝鍙及绠楀嚭1m澶勭殑H 鍦轰负1.5m A/m锛岃€?.5m澶凥鍦鸿緝1绫冲H鍦虹殑琛板噺鍊煎ぇ绾︿负60 log (3.5m/1m)=32dB銆備粠3.5m鑷?0m澶勶紝鍙互璁や负杩涘叆杩滃満锛屾娈佃“鍑忓€间负20log(10m/3.5m)=9dB銆傛晠10m澶勭殑dBμA鍊间负20log1.5mA/m-32-9=22dBμA/m銆? 鈶SO/IEC 15693鏍囧噯鍏朵綔鐢ㄨ窛绂荤害涓?0cm锛岃姝ゆ椂鐨凥min= 115m A/m锛屽13.56MHz锛岃繎鍦鸿寖鍥翠负 3.5m锛屽垯 3.5m澶勭殑鍦哄己琛板噺涓?0log(3.5m/0.5m)=50.7dBmA銆?.5m鑷?0m涓鸿繙鍦猴紝琛板噺涓?0log (10m/3.5m)=9dBμA銆傚洜姝?0绫冲鐨刣BμA鍊间负锛?0log115mA/m-50.7dBuA-9dB?A=41dB?A 鈶CC鏍囧噯 30m涓?0m V/m锛屾崲绠椾负dB鍊兼槸80dB?V/m锛屽啀鎹㈢畻鑷?0m锛屽鍔犻噺涓?0log(30m/10m)=19dB銆傛崲绠楁垚dB?A/m涓猴細H=80+19-51=48dBμA/m@10m銆? 灏嗕笂闈㈢粨鏋滃垪浜庤〃1锛屽垯浠庤〃1鍙煡锛岃嫢H鍦烘槸鎸塕FID鏍囧噯鏉ヨ璁★紝灏卞彲绗﹀悎EMI鐨勬湁鍏虫爣鍑嗐€傝〃1 鍚勭鏍囧噯鐨勬瘮杈冩爣鍑咺SO/IEC14443ISO/IEC15693FCCEN30033010m 澶凥鍦哄己dBμA/m22414842 Q3-5銆佽皟鍒跺甫瀹藉強璋愭尝鍙戝皠鏂瑰紡瑕佹敞鎰忓摢浜涳紵鈶營SO/IEC 14443鐨勮皟鍒舵柟寮? 鍦═YPE A涓紝PCD鍚慞ICC閫氫俊閲囩敤淇瀵嗗嫆鐮佺殑100%ASK璋冨埗銆傚叾PICC鍚慞CD閫氫俊閲囩敤鐨勬槸鏇煎交鏂壒缂栫爜锛屽苟涓旂敤鍓浇娉㈣皟鍒跺悗杩涜ASK璋冨埗銆傚湪TYPE B涓紝PCD 鍚慞ICC閫氫俊閲囩敤NRZ鐮佺殑ASK璋冨埗鏂瑰紡锛孭ICC鍚慞CD閫氫俊閲囩敤瀵筃RZ 鐮?106kbps)杩涜BPSK鍓浇娉㈣皟鍒?847kHz)锛岀劧鍚庣敤ASK璋冨埗浼犻€佽嚦PCD 銆? 鈶SO/IEC 15693 VCD鍚慥ICC閫氫俊鏃讹紝杩滆窛绂婚噰鐢?ldquo;256涓彇1”缂栫爜鐨?0%鐨凙SK銆傜煭璺濈鏃堕噰鐢?ldquo;4涓彇1”缂栫爜鐨?00%ASK璋冨埗銆俈ICC鍚慥CD閫氫俊閲囩敤鏇煎交鏂壒缂栫爜锛岀敤鍓浇娉㈣繘琛岃皟鍒?鍙敤ASK鎴栫Щ棰戦敭鎺SK鏂瑰紡)锛岀劧鍚庡啀鐢ㄥ凡璋冨埗鍓浇娉㈣繘琛屽杞芥尝鐨凙SK璋冨埗銆? 浠庝笂杩扮殑閫氫俊妯″紡鍙互鐪嬪嚭锛岃繖浜涜皟鍒堕兘闇€瑕佽皟鍒跺甫瀹斤紝鍥犳瑕佹敞鎰忔帶鍒跺彂灏勯璋便€侳CC瑙勫畾璋愭尝鍔熺巼搴旈檺鍒舵瘮杞芥尝浣?0dB銆?4 鎶戝埗EMI鐨勬帾鏂絈4-1 鍙互浠庡摢浜涙柟闈㈤噰鍙栨姂鍒禘MI鐨勬帾鏂斤紵锛?锛夎鍐欏櫒灏勯鍓嶇鐢佃矾璁捐鍦ㄨ鍐欏櫒灏勯鐢佃矾璁捐鏃讹紝搴旇€冭檻鍣ㄤ欢閫夊瀷銆丳CB灞傛暟銆佸ぇ灏忋€佺嚎璺竷灞€銆佸竷绾裤€佹帴鍦板強鍦扮嚎閰嶇疆銆佸睆钄姐€佹护娉㈢瓑浼楀闇€瑕佸吋椤剧殑闂銆? 渚嬪锛屽湪璇诲啓鍣ㄨ璁℃椂锛岄兘闇€瑕佹湁鏅朵綋鎸崱鍣紝澶氭暟鐭宠嫳鏅朵綋鎸崱鍣?XO)骞舵病鏈夋彁渚涘唴鍦ㄧ殑EMI鎶戝埗鎺柦锛屽洜姝よ璁¤€呴噰鐢ㄥ睆钄姐€佹护娉㈡垨鐗规畩鐨勫嵃鍒锋澘甯冨眬鎶€鏈潵浣夸骇鍝侀€氳繃EMI鑰冩牳銆備絾鏄紝MAXIM鍏徃鐨凞S108X绯诲垪纭呮尟鑽″櫒閲囩敤鎵╄氨鎶€鏈紝鍙娇鍏跺嘲鍊糆MI闄嶄綆20dB浠ヤ笂锛岃繖涓洪鐜囨簮鐨勯€夋嫨鎻愪緵浜嗘柊鐨勬€濊矾銆? 锛?锛夊湪鐢垫劅鑰﹀悎寮忛潪鎺ヨЕIC鍗$郴缁熺殑鐢佃矾璁捐鍜岃皟鏁翠腑搴旀敞鎰忎笅杩版柟闈細鈶犲ぉ绾垮洖璺弬鏁板簲鍑嗙‘璋冭皭鍦ㄨ浇娉㈤鐜囦笂銆? 鈶″浜庢湯绾у姛鏀鹃噰鐢―绫绘斁澶у櫒(浣庝簬135kHz)鎴朎绫绘斁澶у櫒(13.56MHz)鐨勭郴缁燂紝搴斾粩缁嗚皟鏁寸數璺伐浣滅姸鎬侊紝鍑忓皯瀵勭敓淇″彿鐨勪骇鐢熴€傛鏃讹紝澶╃嚎鍥炶矾鐨凲鍊煎娴佽繃绾垮湀鐨勭數娴佸ぇ灏忓彲璧疯皟鑺備綔鐢紝搴斾粩缁嗚皟鏁村叾鐢垫祦澶у皬鍜岄€氫俊甯﹀鐨勫叧绯汇€傦紙3锛夋柊璋冨埗鏂瑰紡鐨勯€夋嫨鍦↖SO/IEC 14443銆両SO/IEC 19653鍙婁綆浜?35kHz鐨勯潪鎺ヨЕIC鍗$郴缁熶腑锛岃鍐欏櫒鍚戝簲绛斿櫒鐨勬暟鎹紶杈撻兘閲囩敤ASK杞芥尝璋冨埗妯″紡锛屼絾瀹為檯涓婄Щ鐩搁敭鎺SK璋冨埗鍦ㄨ鐮佺巼銆佷俊鍙峰钩鍧囧姛鐜囨柟闈㈤兘鍏锋湁姣擜SK鏇村ソ鐨勬€ц兘銆傚湪鍓嶈堪鏍囧噯涓湭琚噰鐢紝涓昏鏄疨SK鐨勮В璋冨彧鑳界敤姣旇緝澶嶆潅鐨勭浉骞茶В璋冩妧鏈紝鑰屼笉鑳界敤绠€鍗曞寘缁滄娉㈡柟娉曪紝鑰岀浉骞茶В璋冪數璺浉瀵规瘮杈冨鏉傘€? ISO/IEC 18000-3鏍囧噯涓殑MODE 2鍦?3.56MHz绯荤粺涓彁鍑轰簡鐩镐綅鎶栧姩璋冨埗(PJM)鏂规硶銆傚湪璇诲啓鍣ㄥ悜搴旂瓟鍣ㄧ殑閫氫俊涓紝鍒╃敤淇棰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